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纳什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纳什论文发表时间

1994年5月23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位文质彬彬、身材消瘦的男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站起身接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优雅地鞠了一躬。在场的很多人心中都充满了感动,大家等待的这一天终于到了,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数学家约翰-纳什,一个在天才和疯子之间徘徊一生的传奇人物。如果大家觉得他的名字有些陌生的话,我们不妨回忆一部美国电影《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在2001年上映,获得了四项奥斯卡金像奖,而纳什就是这部电影男主角的原型。很多人认为纳什曾经疯了30多年,后来是被医院给治好了。其实就在人们觉得纳什恢复正常之后,他出了一本自传,书中他说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疯过,只是他同时看到了两个世界,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在表现上让人觉得他不太一样!他所谓的治愈的过程,其实和人们给他使用的药物,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么它到底有着怎样不可思议的经历呢?1928年6月13号,纳什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的布鲁菲尔德市,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一家人过着温馨的生活。不过纳什从小性格比较孤僻,不太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们玩耍,他更喜欢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在书本中寻找快乐。其实好像很多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天才,都多少有些这样的特质。虽然说纳什之后成为了数学家,可是他小的时候,却总是被数学老师告状,说他数学有问题,不按常理出牌,喜欢用一些奇怪的方法解题。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显得更突出了。老师常常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演算过程,而纳什只用几个简单的步骤就搞定了,弄得老师特别尴尬。不过这也让他将这种过人的天赋展露了出来。高三,他获得了全额的乔治-威斯汀豪斯奖学金,进入了卡内基技术学院继续学习。这所学院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其实纳什一开始是想学化学的,因为他很喜欢那些奇奇怪怪的实验。12岁的时候,他就在自己家里弄了一个小实验室,所以,他大学就进入了化学工程系,不过他在这里的第一年,就对这个专业的制度化,和课程中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感到不满。纳什后来在自传中这么写道,这门专业衡量一个人的才华,不是看他的思维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他在实验室里,能不能处理好吸管和进行滴定等等。第二年,学校扩充师资力量,这十几位出色的研究者加入了进来,他们是物理学家约翰辛格、理查德-达芬,以及数学家劳尔-博特和亚历山大-温斯坦。有才华的人总是惺惺相惜,他们一下就发现了纳什的天赋,并成功地把他从化学领域引导到了数学领域。1948年,纳什大三这一年,他已经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歇根大学好几个大学录取了,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对于纳什尤为热情,他们知道纳什一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为什么呢?因为在纳什的论文导师所写的推荐信中,只有这么一句话,纳什先生19岁,将在六月毕业。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最终,在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的力邀之下,在卡内基老师的建议下,以及看在普林斯顿丰厚的奖学金的面子上,纳什在1948年终于进入了普林斯顿。这里咱们补充一句,纳什在卡内基读书三年,是拿着数学硕士学位毕业的,他去普林斯顿是去读博士的。普林斯顿是个大师云集的地方,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这些大咖当时都在这里任教。虽然纳什还只是一个求学的学生,但是,他却敢和大师叫板。他从来都不去上课,因为他认为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会约束他的思维。于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活,往往是自己一个人做研究和思考,纳什也相当恃才傲物,他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甚至会突然起身离开。因为他实在觉得对方的思维真的跟不上自己。当时博弈论是数学系当中一门新建立的学科,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在1944年出版了一本博弈和经济行为理论,给这门学科注入了活力。不过,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只是分析了所谓的零和 游戏 ,主要是指在双方博弈时,一方的得意,必然会造成另一方的损失,因而双方对峙的结果总和永远等于零。但是在真实世界当中,大多数的交互往往是更加复杂的,各方的利益关系也不是非赢即输,有的时候也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可能。纳什就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去找冯诺依曼,向他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的冯诺依曼已经名震天下,事务也很繁忙。谁要想见见他,都得提前预约一下,出于礼节也应该这么做。而纳什?就这样径直走入了冯诺依曼的办公室,然后开始大谈自己的想法。或许,这样的行为在冯诺依曼的眼里显得是太过狂妄了,所以还没有等纳什把话说完,冯诺伊曼就打断了他,并说纳什提到的内容是微不足道的。冯诺依曼还说,你知道,这只是一个不动点定理,纳什碰了一鼻子灰,内心有些迷茫。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纳什的博士生导师阿尔伯特-塔克却看到了,纳什的这个观点价值所在,他指导纳什写出论文,并亲自为他写好了一封给国家科学院的推荐信。数学系主任列夫谢茨,又直接把文稿递交到了科学院。这篇论文最终在1949年11月26号的科学院公报上发表了,并马上引起了轰动。纳什不仅凭借这个理论博士生毕业了,甚至还以此奠定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纳什的这个理论,就是经济学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理论究竟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这里咱们就要说到博弈界最著名的案例,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是有一个设定条件的,警方逮捕了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指控这两人有罪,于是警方选择分开囚禁嫌疑犯,并分别和这两个人见面,向双方提供相同的选择。一、如果一个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的术语叫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认罪并检控对方的这个人,就将立即获释,而沉默的那个人将会被判监十年。二、如果这两个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叫做相互合作,那么这两个人同样判监半年。三、如果这两个人互相检举,也就是互相背叛的话,那么这两个人同样判监五年。不过甲乙同时陷入沉默,其实还是认罪的困境。当然两个人都不认罪对于整体来说是最有利的,然而甲乙两个人不能沟通,他们都会为自己寻求最大的利益,于是最终会做出这样的情况。一、如果对方沉默,我认罪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认罪,二、若对方认罪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这样才能得到比较低的刑期,所以也还是会选择认罪。所以说最终两个人选择的都是认罪,这个结局就叫纳什恒,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不但奠定了对策论,也就是博弈论的数学基础,之后,还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之后的几年研究中,纳什还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1958年,他还差一点获得数学家最高奖菲尔兹奖。同一年,他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除了学术成就,纳什的婚姻当时也是让人十分羡慕。当时的纳什在麻省理工学校任教,他英俊高大的外表和非凡的才华,吸引了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艾里西亚的注意。艾里西亚不仅人很美丽,而且十分聪明。在她入学那一届,麻省理工只招了16名女生,艾丽西亚就是其中一位。1957年他们结婚,1958年,艾丽西亚怀孕,这一切在外人看来是那么美好,纳什简直是走到了人生巅峰。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大家所预料的方向发展。1958年这一年正是纳什的人生转折点。1958年的冬天,纳什已经拿到了麻省理工的终身职位,可是他的举动也突然变得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他认为自己可以从报纸上,解密外星人发送来的秘密信息,他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顺便提一句,这个时期的纳什,正在研究加密和解密的核心原理,而在2011年,美国国家安全局解密了纳什在1950年代所写的信,大家发现,在一封信中纳什提出了一个,新的加密解密机器。 信中纳什开创性地遇见了许多,基于计算机复杂度的现代密码学概念,相当令人震撼。不过没有等到纳什深入研究,以致发表这些想法,他怪诞的行径,就已经让大家认为他疯了。在他和艾丽西亚的孩子诞生之前,他就被妻子强制送到了精神病院,而纳什坚称自己没有疯。第一次入院,纳什被送到了专门医治上层阶级的麦克林医院,那里的医生把精神分裂症当做是心理疾病,成天要做心理咨询。他的同事唐纳德-纽曼去看他的时候,纳什感叹说,如果自己不变成世俗眼中的正常人,是无法出院的。于是,在住院50天之后,纳什成功的恢复正常的情况,就出院了。这样看来,也许纳什的所谓疯在他自己看来是可控的。只要他把那些人们不相信的事情,和不愿意看到的行为隐藏起来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入院,纳什被送到了公立医院特伦顿精神病院。他被迫接受胰岛素昏迷治疗,纳什回忆说,他们给你打针,让你变得像动物一样,好让他们像动物一样带你。半年之后再次变得谦逊有礼的纳什又出院了。而这时纳什对于妻子艾丽西亚,强制将她送入精神病院的事情难以释怀,而妻子,也难以承受他反复游走在正常与疯癫之间的行为。于是两个人在1963年离婚,自从有了在克伦顿精神病院的经历之后,纳什开始拒绝一切药物治疗。他认为这会让他感觉迟钝,无法思考数学。在纳什看来,数学是唯一一件他认为重要的事情。而纳什认为最纯粹的数学不是理智,而是灵感。理智不过是和这种灵感沟通的方法。在纳什住院的时候,一个朋友曾经去看望他,并问他,你声称外星人和你说话,可是你这样一个理性的数学家,怎么可能相信外星人这种无稽之谈呢?纳什却回答说,数学的创建同外星人一样,进到我的脑子里。我相信外星人存在,就像我相信数学一样。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理性的思维阻隔了人与宇宙的亲近。在之后的日子中,纳什从前的同事,为他在普林斯顿谋取了一份研究员的工作。因此,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普林斯顿的学生常常看见一个消瘦,而又沉默的中年男子,他穿着红跑鞋在校园里游荡,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深奥的数学命题,它被称为是普林斯顿的幽灵,他就是纳什。然而,就当人们认为那个天才纳什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奇迹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末,纳什渐渐康复了。当人们问他,他是如何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恢复理智的时候,他表示,只要我想就行。他说自己从来都没有疯,只是他同时经历着两个世界,而当有天,他决定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当中的时候,他就依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逻辑能力,让自己理性起来。其实一直到1994年,纳什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那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学者,依然没有所谓的痊愈,而是他知道该向这个世界展示怎样的自己。他脑中一直笃信的,来自外星人的信息究竟都是些什么,也就永远都是个迷了。2001年,纳什的人生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一上映就引起轰动。同一年,她也和离婚了却一直关心照料自己的前妻艾丽西亚复婚了。2015年,他获得了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授予的阿贝尔奖,成为 历史 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诺贝尔奖和阿贝尔奖的学者。2015年5月23号,正当他们夫妇在领完奖回到美国的时候,在新泽西搭出租车回家的途中却遭遇重大车祸,夫妇两人被甩出车外,当场不治身亡。一代天才也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对策论(即所谓的博弈论)于本世纪初由一些数学家率先提出,涉及到用数学公式表达棋、牌类选手下棋和出牌技巧。1944年,大数学家约翰·诺伊曼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相识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合作出版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该书标志着策略对策论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成功地把对策理论与经济分析结合在一起。从此,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世界对策理论研究中心。1950年,该校年仅22岁的数学博士约翰·纳什连续发表了两篇划时代的论文:《N—人对策的均衡点》、《讨价还价问题》。次年,他又发表了《非合作对策》。这一切为非合作对策理论以及合作对策的讨价还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对策论在50年代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做出了创始性的贡献。

纳什发表论文

“纳什均衡”: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纳什。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是他在博奕沦领域的贡献,他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关于博奕论,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话说有一天,一个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张三和李四,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警察分别对张三和李四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张三和李四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3个月,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 (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它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实际上,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判5年好,但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张三和李四都会想,如果我抵赖而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险的。但张三和李四都理性选择的结果,两人都被判了5年,最优的被判1年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这与传统经济学所言的结论相悖。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造成对整个集体的最大利益。实际上,就像囚徒困境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决策的过程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想法,就像赌博和下棋的时候一样,这就和买家和卖家数量都巨大时的完全竞争不完全一样,需要新的一套思路进行研究。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并非最优的结果,就是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博奕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纳什均衡”,一谈到博奕论,人们说的最多的最著名的也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当然,“纳什均衡”虽然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如上述,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的情况下,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实际上,如果上述两个囚徒能够串供进行合作,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都抵赖从而只因偷盗罪被判1年,当然,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警察才对他们隔离审查从而获知了事实真相,对囚徒而言最有利的合作结果才没有出现。“纳什均衡”描述的就是一种非合作博奕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奕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今天,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尤其在进行制度分析寸,我们可应用它得出一个很重要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史蒂夫·纳什在1996年NBA选秀第1轮第15顺位被太阳队选中,1998年加盟小牛,[1] 2004年重回太阳,在2005、06连续两年获得常规赛MVP,[2] 2012年签约湖人。[3] 纳什入选8届全明星阵容,3届最佳阵容一队,[4] 并获得2届全明星技巧大赛冠军,是美职篮96黄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

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与诺伊曼的理论相对立的观点。当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时,却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期刊纳米能源论文发表时间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出版时间跟你发表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区分开来,我的经验告诉我,早点发表会好些

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见刊。

纳什发表了什么论文

美丽心灵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故事 。它的原型是约翰·纳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 美丽的头脑美丽的心 二十几岁时就做出惊人的数学发现,在经济学博弈论中享有国际声誉;30岁时,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天才与狂乱中历经痛苦。最终,因爱的力量与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使自己不至于沉入深渊。他就是“博弈论”大师、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曾荣获四项奥斯卡大奖、改编自约翰·纳什真实故事的好莱坞电影《美丽心灵》让这位大师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该片聚焦纳什一生在博弈论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及其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感人 事迹 。《美丽心灵》的主演、著名演员罗素·克劳在个人微博客上对纳什夫妇意外去世表示震惊:“美丽的头脑,美丽的心。” 从小性格孤僻爱读书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很孤僻的纳什,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出色,因为他经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 方法 ,小学老师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 到了中学,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中学 毕业 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闻名遐迩。 提出“纳什均衡”理论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8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它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那时的纳什被形容“就像天神一样英俊”,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艾丽西亚。1957年,他们结婚了。 30岁患精神分裂症 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家庭美满幸福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连续两次被送入精神病院,他的妻子艾丽西亚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康复后获得诺贝尔奖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综合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新华社 解释·博弈论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个体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遇车祸身亡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和妻子所乘出租车遭遇车祸,两人双双遇难。曾经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美丽心灵》就是以纳什为原型。约翰·纳什因发表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电影《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同名传记由西尔维雅·娜萨儿撰写,于1998年出版,电影则于2001年上映。 拍摄《美丽心灵》的想法始于制作人布莱恩·格雷泽在《名利场》杂志上看 到的一篇关于纳什的 文章 ,他被数学天才纳什起伏波折的人生经历深深打动了,而西尔维娅·纳萨尔的小说更加坚定了他将纳什生平搬上大银幕的决心。在争取到小说的改编拍摄权之后,格雷泽找来《终极证人》、《永远的蝙蝠侠》、《杀戮时刻》、《星际迷航》和《巫法闯情关》的编剧阿齐瓦·高斯曼执笔剧本。高斯曼的童年是和患有妄想症的小患者一起度过的,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致力于 儿童 心理学的著名专家,高斯曼对影片素材有着独特理解,他希望探索现实与妄想之间的戏剧脉络,从而赋予影片以非凡的视角。

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里面讲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John Nash)生平以及他的精神分裂的故事。电影肯定经过了大量艺术加工,不过对于了解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还是蛮有帮助的。

生于1928年,纳什是一个数学天才,而他从小就显示出了天才们通常有的特点:性格奇怪、不合群。他从小就对书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却不怎么热衷於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玩耍。他爸妈注意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於是在同龄小孩子们都在看卡通图画书的时候,他们给纳什看科学类读物。

纳什基本上不参加社交活动,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做实验。纳什的小学老师压根不觉得他是个有天赋的小孩,反而觉得他缺乏社交技能。虽然,真相是,纳什觉得学校里的东西太无趣了,同龄的小朋友智商太低无法沟通……

纳什本来并没有想成为数学家,他在大学里一开始读的是化学工程,不过教授们迅速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然后忽悠他成为一个数学家。虽然是教授们眼中的“天才”,但同学们一直觉得他很奇怪。他喜欢虐待小动物,会在钢琴上翻来覆去地弹同一个和弦,让雪糕在自己的衣服上溶化,如果同床的人睡着了,他会从别人身体上踩过去关灯,他不会像平常人一样显示喜怒哀乐,就像一个没感情的人一样。

大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读博士。22岁的时候,纳什发表了有关“纳什均衡”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让他在1994年的时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士毕业后,纳什留在普林斯顿教书,还被美国智库Rand Corporation聘请,试图将他有关博弈论(game theory)的研究运用到冷战的军事及外交政策上。

1951年开始,纳什去了麻省理工大学(MIT)教书,并在1958年获得终身任职(就是说纳什不能随便被“炒鱿鱼”了)。

1959年的时候,纳什精神分裂病发。他教课的时候忽然消失了几个礼拜,让他的研究生代课。回来上课后,带了一本《纽约时报》到课室,声称里面有外星人给他的秘密信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给美国数学协会作演讲的时候,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再加上一系列的奇怪行为,他老婆Alicia把他送进了医院。

从医院出来后,纳什迅速辞掉了MIT的工作,然后跑去了欧洲,因为他觉得有人要害他。他声称自己是难民,不停地在欧洲不同的城市游荡,因为怕被人监视和追踪。他还想要放弃他的美国公民身份。Alicia一直追着纳什去到了欧洲,和美国国务院一起,让纳什被遣返回美国,并和纳什家人一起把他再次送进医院。

1970年以后,纳什的病情好转,之后回归了学术工作。1995年以后,纳什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资深研究数学家(Senior Research Mathematician)。因为经常半夜里在数学系课室的黑板上写晦涩难懂的公式,获得了“Phantom of Fine Hall”之称(就是说纳什是普林斯顿数学系大楼的幽灵)。

除了诺贝尔奖以外,纳什的数学家生涯还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2015年的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们身边大概每100个人就会有1个人有精神分裂,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病。它的症状分两大类,一类是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意思是比正常人多出来的一些东西。一类是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意思是正常人应该有而他们没有的特征。

常见的阳性症状是幻觉幻听、妄想(比如说觉得自己是上帝,毫无理由地觉得有人阴谋害自己,或者觉得一些很平常的东西里头含有外星人的秘密代码)、讲话前言不搭后语、社交场合表现奇怪(比如在葬礼上大笑)。

阴性症状包括没有做事情的动力(比如说连买东西吃的动力都没有,有些很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完全一动不动)、失语(很少讲话)和无法感受快乐。

为什么会患上精神分裂?其实,精神病大多都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先天指的是基因,基因的差异导致了大脑发育或激素水平等的不同寻常,或者胎儿在母亲子宫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感染。后天是指人在成长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压力(stress)。

就精神分裂来说,一个人可能本身有精神分裂的基因,但如果他的生活一直顺利,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病发。但是如果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他就很可能病发。

精神分裂病人跟健康的人相比,基因序列存在重复或缺失。他们的大脑构造也跟健康的人不太一样,缺少了一些大脑组织。而缺少了这些大脑组织,会让他们的大脑过度产生某些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从而让他们产生幻觉幻听和妄想。

精神分裂有什么治疗方法呢?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吃药控制。不过精神分裂跟基因有关,吃药并不能改变基因,所以现有的治疗手段基本都是控制病症。因此,有些精神科医生会说,这个病是要一辈子吃药的。如果开始吃了药感觉病情得到控制,人也恢复了正常之后,就不再吃药的话,半年之内因为药物成分还存留在人体内起作用,可能会感觉很正常,没什么问题,但半年之后就很可能复发了。研究表明,在停止吃药后的2年内,有大概80%的精神分裂病患会复发。如果是复发,很多时候病患是需要用比之前更重的药量才能控制病情的。

听起来好像很灰暗,但其实,也还是有10—20%的人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后,就完全痊愈,不需要继续吃药的。也有一些人,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之后,完全没有进行治疗,那些症状就自行消退了。另外一些人,他们停药之后,可能会重新出现幻觉幻聼,但是他们学会了和这个病共存,意识上拒绝受幻觉幻听的影响,也可以不再继续吃药。纳什就是其中一个例子。1970年以后,他就不再吃药了,尽管医生觉得他需要继续用药,他说他学会了忽略脑海中出现的幻听,也就是学会了和这个病共存,不受它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也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它可以帮助病患从一个有利于他们的角度去评价一些事情。比如说,精神分裂病患会听到声音跟他们说“你真是一无是处”,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劲,躲避社交生活。又或者,精神分裂病患会经常怀疑有人阴谋害他们。认知疗法可以帮助重新塑造一个正面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想法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投入正常的社交生活。

此外,家人的关爱与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如果身边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怎么办呢?重要的是及早医治。越早开始医治,病人的认知功能退化得越少,治疗效果就会越好。通常来讲,病发年纪小、男性、症状严重,满足这些条件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精神分裂病患可以正常生活吗?当然有这样的例子存在的。恍惚君就知道有人经过治疗后,通过持续吃药控制病情,然后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正常生活。

精神分裂有积极的意义吗?还真有。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天才与神经病只有一线之隔。像纳什,他就是一个天才。研究表明,精神分裂其实跟人的创造性有联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精神分裂人的大脑构造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很多想法在正常人的大脑里自动被屏蔽掉,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这些想法可以引起精神分裂者的注意。所以,他们天然就会比正常人想到更多的东西,也更能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灵感”。皮埃斯,爱因斯坦(就是相对论的那个爱因斯坦)的儿子也患有精神分裂。

【拓展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纳什发表的论文

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与诺伊曼的理论相对立的观点。当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时,却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西维吉尼亚州勃鲁费尔,1950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博士学位,1951年至195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数学中心任职。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公认的博弈论创始人之一。 1950年,年仅22岁的数学博士约翰?纳什连续发表了两篇划时代的论文《N——人对策的均衡点》、《讨价还价问题》。次年,他又发表了《非合作对策》。这非合作对策理论以及合作对策的讨价还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对策论在50年代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做出创始性的贡献。 长期以来,纳什主要在纯数学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其数学成就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他对经济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在对策论上,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纳什明确地区分了合作对策与非合作对策中,并指出,在合作对策中可以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而在非合作对策中,则不能达到;第二,对于俩人以上的非合作对策,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纳什提出了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可以用“纳什均衡”来称谓。后来对策论的许多讨论,都是建立在纳什均衡这一概念之上的,或修正它,或完善它。因而他在经济博弈论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后续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4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推荐电影《美丽心灵》,了解主人公纳什的一生,体会人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