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发表论文标准

发布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发表论文标准

学术堂以医学论文发表为例,给大家讲讲论文发表需要什么条件: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属于无效的.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通过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局的数据库进行刊物查询.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所谓的版面设计实际上是一本杂志的页面,一般为16开的标准.但由于一些期刊对字体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不同的.加上除了文字外,还包括标点符号、空格等.在论文中,如果它涉及到图像、形式、空间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还可以根据一定的字符空间.因此,每个期刊的版面编排都是有限的,所以一些核心期刊对论文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如一些对文章提交的论文在6000-8000字的字数适当规定的核心期刊,文本空间一般从5000到10000字的要求,包括简介、语篇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太少的话不能充分讨论.除公共知识外,公共知识和公共事业的第一次出现,应标明对外汉语的汉译或对外汉语的全称.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比如现在投稿的文章,发表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份之后,这样发表的文章在6月份的使用中就绝对没有问题.而每年4月份的职称评审通知,通常是在当年出通知.等作者收到通知再发表论文,通常就会错过了时间.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

第一,首先需要清楚的知道发表论文的要求,然后根据相关要求选择正规且合适的刊物1 )确保刊物是新闻广电总局认可的正规的,有CN和ISSN双刊号;2)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刊物;3 )发表后文章能在知网检索到,意思就是说这个刊物得是知网收录的;4)为了赶上评审,和大家就得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准备好文章并成功发表,因为一般刊物的发表周期都是3个月左右,收到刊物后文章检索还需要2-3个月时间,不然发表后到评审了检索不到文章就麻烦了。根据这些要求去进行严格筛选,所以需要提前半年准备。第二,选定刊物后根据刊物的要求去准备文章,投其所好以便成功发表!第三,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安排发表了,一般的发表流程是投稿——审稿——文章通过就发电子版录用通知书,没通过就告知退稿或修改——付版面费——出刊邮寄杂志——网上检索文章。更多发表问题加友更方便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速批量修改不同学科论文的教学示范

尔雅老师团队如何在30分钟找到论文选题并写出论文

对一篇弹幕英语教学论文的修改建议

对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修改建议

解构描摹一篇好论文的实用技巧

如何通过知网迅速找到200篇优质文献

如何利用知网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做文献综述

如何批量下载200篇文献

......

北京师范大学论文发表

2万元。北师大博士发表发表一篇SCI论文的费用最低是免费,最高约2万元人民币。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SCI期刊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建议你具体的要求,问一下学校的招生办公室的老师最好了,因为每个学校的的要求不同,就算是同一所学校,每年的要求也是会有变动的,所以最好问清楚再发表论文哦~根据我们九品文化以往操作论文发表案例来看,很多学校的保研只是需要发表省级以上的期刊就行了,不过一般省级期刊都需要3篇以上,国家级的话,两篇以上吧,至于核心期刊的话,学校的群体中,一般是教授、副教授们评职称才会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哦~

保研的话基本都是认核心期刊的

安徽师范大学论文发表标准

首先,你要根据你们单位的评职文件了解单位是否对期刊有特殊的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话就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投稿就可以了。一般评初级职称不用发表论文,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期刊。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期刊,两篇省级期刊,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期刊发表几篇。另外,评职称也不是只有发表论文这一项,申请专利或者著作教材挂名副主编也是可以的哦!专业发表九年,只做正刊,流程完善,有保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我哦。

学术堂以医学论文发表为例,给大家讲讲论文发表需要什么条件: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属于无效的.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通过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局的数据库进行刊物查询.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所谓的版面设计实际上是一本杂志的页面,一般为16开的标准.但由于一些期刊对字体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不同的.加上除了文字外,还包括标点符号、空格等.在论文中,如果它涉及到图像、形式、空间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还可以根据一定的字符空间.因此,每个期刊的版面编排都是有限的,所以一些核心期刊对论文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如一些对文章提交的论文在6000-8000字的字数适当规定的核心期刊,文本空间一般从5000到10000字的要求,包括简介、语篇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太少的话不能充分讨论.除公共知识外,公共知识和公共事业的第一次出现,应标明对外汉语的汉译或对外汉语的全称.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比如现在投稿的文章,发表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份之后,这样发表的文章在6月份的使用中就绝对没有问题.而每年4月份的职称评审通知,通常是在当年出通知.等作者收到通知再发表论文,通常就会错过了时间.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以中级职称论文为例,因为中级职称论文的要求就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中级职称评定对论文的要求并不算高,比较适中,一般要求发表1-3篇职称论文即可,发表刊物是省级或是国家级就可以,要求看上去确实不高,但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主要还是集中在论文的写作上,虽说要求不高,但也需要申报人员认真对待的,如果抱着浑水摸鱼走走过场的心态,按照当下职称评审制度的考核标准,很难通过评审,如今的职称评审越来越注重申报人员能力水平的考核,职称论文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科研成果形式,如果在论文写作达标过程中有疑问或者需要专业指导,可以登陆职称驿站咨询在线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表论文

如果申请学位的话要申请论文,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如果不申请的话不用发。招生详情可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2万元。北师大博士发表发表一篇SCI论文的费用最低是免费,最高约2万元人民币。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SCI期刊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建议你具体的要求,问一下学校的招生办公室的老师最好了,因为每个学校的的要求不同,就算是同一所学校,每年的要求也是会有变动的,所以最好问清楚再发表论文哦~根据我们九品文化以往操作论文发表案例来看,很多学校的保研只是需要发表省级以上的期刊就行了,不过一般省级期刊都需要3篇以上,国家级的话,两篇以上吧,至于核心期刊的话,学校的群体中,一般是教授、副教授们评职称才会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哦~

北京师范大学李虹发表论文

名词解释:素质 素质,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 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人的素质的高低:就是相比较而言,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以及,后天培养的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程度。 具体的理论叙述请参看山东.济南卜繁琪先生的《素质教育初论》一书。礼仪之邦,首先讲的是道德,其次素质。 区分道德和素质是很重要的,道德、德行(即人的善恶)是人的先天品质,而素质是后天形成的。素质高的人不一定道德品质高,素质低的人也不一定道德品质低,一个把办公室收拾得干净整洁的人可能在领导面前造谣生事。一个随地吐痰,满口粗话的人可能在你旅途最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两者并不完全关联。 衡量一个民族,素质和道德也必须分开考量,混为一谈是很愚蠢的行径.。 名词解释:素质,请大家给出最好的答案 让我们先聊一会儿,然后再说什么是素质。 比如说秦桧这种人,奸诈,恶,但是在平时不会为了一件小事与别人争吵、计较,也不会破坏公物,不会上厕所大便不冲,不会在大厅抽烟,所以他的素质高。 一个善良的人,生长在贫穷的家庭,没念多少书,没见过世面,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为了一件小事与人争得脸红脖子粗,那么他肯定没有素质。但是他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见到别人有困难会勇往直前地帮助,这说明他十分善良。 所以,善良和素质毫无相干。 那么,什么叫素质? 素质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我们称他为有素质。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我们称他为没有素质。 再重复一遍: 有素质的人,也就是能够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可能在背后是一个奸诈的小人,也可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 没有素质的人,虽然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却可能是一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人;也可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名词解释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 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因此,可以说,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对素质的这种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素质首先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3、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比如,一个品质好的学生,由于品质稳定,他总是能正确的对待别人,对待自己。 教育学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3 4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5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总目标,围绕总目标,按系统原理整体推进,遵循均衡性、公平性、激励性原理,引进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总目标逐级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做到人人有目标、事事有目标、用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每个部门和教职工的贡献,并把目标管理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评优、晋级、奖惩的主要依据。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学校总目标的实现。 名词解释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求大神帮助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试图以人力资源理论为框架,吸纳教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精华,通融于各章节的论述之中。 理念的先进性,理论的可指导性,对策的可行性,措施的可操作性,是《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定位;使理论研究工作者能从中引发思考,让学校管理者能从中获得启示或教益是《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撰写的初衷。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囿限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著作的体系而是突出教师工作特色,进行重构。 全书由导论作提纲挈领的总论后,就直抵教师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作为学校中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最大潜力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教师发展的源泉和保障。因此,在本书中,读者将了解到有关教师人力资源的内涵、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教师工作分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培训、教师激励以及教师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申继亮,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发展和认知发展研究,特别是在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学反思、选拔与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法》(与董奇教授合著)、《教师素质论纲》(与辛涛教授合著)、《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与李虹等合著)等十余部著作,主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与林崇德教授合作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小学生成长导航》和《中学生成长导航》(与方晓义教授合作主编)等多种教材。 曾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获得过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 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科学成果奖、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是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申继亮。 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1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既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它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各自独立的教育所组成。 个体个性化,一般是指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特征。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身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逐步形成社会心理定向和社会心理模式,学会履行其社会角色,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并不断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社会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终身教育理论教育应当是人一生不断反复的过程,紧密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以及各种正规和非正规形式联系起来,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以最好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教育,是教育能贯穿人生。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多元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形态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所有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 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职业情操和品质。 课程设计是按照教育人的目的以及课程的内部歌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道德内化是指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发展的顺序性体现了事物与个体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全面发展:即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体各方面和谐发展。与片面发展 畸形发展相对。 教育先行:指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先行并不是要否定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而是突出教育在整个社会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要素:指构成教育活动的成分和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就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其构成要素有。

闵隆瑞1 朱关祥2 关友义1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1 萨拉乌苏阶阶名及其名称由来

萨拉乌苏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在1999年12月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十三陵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2002年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命名于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又名红柳河)流域。20世纪20年代E.桑志华、P.德日进首次将流域内出露的一套河湖相地层称为萨拉乌苏河建造,其时代定为更新世晚期(表1)。 1959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建为萨拉乌苏河组,后于1964年改称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内含有著名的“鄂尔多斯人”(或称“河套人”)、人类活动遗迹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中外,是我国北方第四系更新统上部河湖相代表性地层。60~80年代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沙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挖掘和考察,对萨拉乌苏组的认识更加深化,萨拉乌苏组被解体为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和上部城川组。

表1 萨拉乌苏组地层划分对比沿革表

2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位置

萨拉乌苏阶建阶层型剖面,位于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米浪沟湾下游2 km的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西侧陡壁处(图1)。地理坐标:北纬37°46′,东经108°33′,顶部海拔1283 m。从陕北榆林、靖边或内蒙古乌审旗均有公交车到无定河镇。

此外,前人在建阶层型剖面上游,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米浪沟湾均做过大量工作,建立了较好的地层剖面。这些剖面为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数据。

图1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位置图

3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描述

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是由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陡壁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图2)。地层连续性好,总厚度达61.61 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将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2层(图3)。在划分的32层基础上,根据沉积旋回和岩相特征及测年数据,归并为更新统中部离石组;更新统上部的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更新统上部的上部城川组和全新统。

萨拉乌苏组 厚32.77 m,自下而上又分为5段

1段:黄褐色、灰褐色粉砂质粘土与灰黄色、杂色粘土质粉砂互层,夹多层红棕色薄古土壤层,底部为黄棕色粉细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厚11.11 m。与下伏中更新统离石组顶部红棕色古土壤层呈整合接触。

2段:黄土状土,为黄色粉砂层,致密块状,含钙质结核较多。厚3 m。

3段: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夹细砂和钙板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具冻融褶皱。厚7.4 m。

4段:黄褐色中、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4.75 m。

5段:灰褐、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底部是泥质砾石,顶部为红棕色古土壤层。厚6.51 m。

图2 萨拉乌苏河酒房台剖面地质地貌景观

上述5段中,萨拉乌苏组底部的黄棕色砂层,下部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层(或淤泥层)、中部冻融褶皱层和顶部棕色古土壤层均可作为标志层。

城川组 厚25.19 m,自下而上又划分为3段

1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夹钙板层。近底部含披毛犀化石。厚12.69 m。与下伏地层呈侵蚀接触关系。

2段:灰绿色、灰黄色粉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底部为中、细砂层。顶部和中部发育冻融褶皱,含软体动物化石。厚7.19 m。

3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和钙板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5.31 m。

上述3段中,第2段中部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的冻融褶皱层可作为标志层。

从沉积相分析,萨拉乌苏组第1段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底部发育黄棕色砂层,代表古湖泊开始的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中发育多层古土壤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表示水体较浅。第2段为堆积黄土状土,湖泊消失。第3段为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水进。第4段为厚层黄色中、细砂层,是河和风的堆积物,湖泊暂时被河、风堆积物取代。第5段为沉积的泥砾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的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又进入到湖泊发育时期,直至顶部棕色古土壤发育,萨拉乌苏湖再次消失。

城川组1段,发育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物。较高角度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是风成砂结构构造的标志;具水平层理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条带层是砂丘间洼地沼泽相的沉积物。洼地沉积物顶部干涸后,常常发育钙板层。城川组2段沉积物颗粒较粗,反映水量较充沛,又进入到湖泊发育阶段。湖泊沼泽中发育较多的软体动物,水体不深。城川组3段,又被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代替。可见,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总共经历了4次较为明显的水体扩张,4次较为明显的风成砂袭击。

4 萨拉乌苏阶的底界界线定义

萨拉乌苏阶底界位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狭义)第3段底,其标志是:

4.1 岩性、沉积相

萨拉乌苏阶底部为黄褐色粉细砂和粘土质粉砂层,具明显冻融褶皱,含较多的软体动物化石,属湖沼相沉积。其中冻融褶皱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展布广,是明显的标志层。

图3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综合柱状图

4.2 同位素年龄

据李保生等人资料,萨拉乌苏阶底部冻融褶皱层顶部年龄为(148000±12500)a(TL)。因而,推算其底界年龄约为0.15Ma,略大于更新统上部底界128000 a的年龄。

4.3 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

萨拉乌苏阶底界之上发现具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Homo sapiens(鄂尔多斯人)和Sinomegac-eros ordosianus(河套中国大角鹿)、Bubalus wansjocki(王氏水牛)、Palaeoloxodon naumanni(诺氏象)等。据资料,1922~1923年首次在邵家沟湾距河面10 m的砂层中,发现 “河套人” 和 “河套文化”层。1978~1979年董光荣等在原生层位中发现了河套人颌骨、臼齿等,其层位在距河床10余米的萨拉乌苏组下部。另在范家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的粉砂质粘土和粉砂层中,发现了大量小型旧石器。

由此可见,这些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及河套中国大角鹿、王氏水牛等脊椎动物化石,可作为萨拉乌苏阶底界的古生物标志。

4.4 孢粉特征

孢粉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即萨拉乌苏阶底部,孢粉较为贫乏。底部有少量Pinus(松属)、Artemisia(蒿属)、Chenopodiaceae(藜科); 中部出现少量 Betula(桦属)、Quercus(栎属);上部菌孢较多。反映气候由凉干转为温湿。

4.5 介形类化石特征

介形类化石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含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丰满白花介)。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萨拉乌苏阶底界为湖沼相层,含智人和河套中国大角鹿、诺氏象、王氏水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孢粉贫乏,有少量丰满白花介等介形类,以此作为底界标志。

5 阶的单位层型内生物地层序列及特征描述

5.1 哺乳动物化石

截至目前,本区邵家沟湾,杨树沟湾、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酒房台等地,除人类化石外,在萨拉乌苏阶内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34种,鸟类11种(表2)。

其中已灭绝的有:Palaeoloxodon naumanni,Crocuta ultima,Camelus knoblochi,Coeoldonta antiquita-tis,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ubalus wansjocki,Bos primigenius 等8种;而Palae-oloxodon naumanni,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os primigenius 仅见于萨拉乌苏阶下部的萨拉乌苏组内。

5.2 孢粉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孢粉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花粉含量少,但菌孢较多,气候温湿。

中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上部:孢粉丰富,木本植物花粉占38.3%~62.1%,草本植物花粉占37.9%~61.7%。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为主,占37.3%~57.6%,另有少量Ulmus,Betula等。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为主,占19.7%~35.3%,其次为Chenopodiaceae等,反映以针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较暖湿。

表2 萨拉乌苏动物群

(2)萨拉乌苏组2段

孢粉以Pinus(占37.3%),Artemisia(占53.3%)为主,气候较凉干。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萨拉乌苏阶下部开始)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中部:有少量Betula,Quercus等,上部菌孢较多,反映中、上部气候温湿。

(4)萨拉乌苏组4段

下部:孢粉以Pinus(占89.8%),Artemisia(占6.8%)为主,气候较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气候凉干。

(5)萨拉乌苏组5段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凉干。

上部:孢粉以Pinus(占72.2%),Abies(占16.5%)为主,气候较温湿。

(6)城川组1段(即萨拉乌苏阶上部开始)

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冷干。

(7)城川组2段

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为主,可占47%~81%,其次为Picea(占12%~14%),Abies(占10%~12%); 另有Quercus(占7%),Ulmus(占3.1%)。草本花粉以Chenopodiaceae(占11%~13%),Artemisia(占8%)为主,另有水生草本花粉Typha和菌孢等。

反映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以暖湿为主。

(8)城川组3段

下部: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占15%~52%)为主,草本花粉以Artemisia(占22%~28%)为主。此外,尚有水生草本Typha(占10%)等。反映针叶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

从上述孢粉组合可见,萨拉乌苏阶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景观为主。

5.3 介形类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介形类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见有较多的Leucocythere plethora及少量Ilyocypris biplicata为湖沼相沉积环境。

中、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2)萨拉乌苏组2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仅在中下部的冻融褶皱层中见有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4)萨拉乌苏组4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5)萨拉乌苏组5段中、下部未见介形类化石,上部的灰绿色、灰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中见有较多介形类化石,有:Cyclocypris serena,Ilyocypris biplicata,Ilyocypris dunschanensis,C andoniella suzini,C andoniella albicius等,属小溪、湖沼相沉积环境。

(6)城川组1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7)城川组2段冻融褶皱层中见有较多的C andoniella albicius,C andona kirgizica,Cypris subeiensis等,其上黄褐色砂层中见有Limnocythere dubiosa。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8)城川组3段下部见有Cyprinotus sp.,Eucypris inflata,Leucocythere plethora等,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从已获介形类的属种分析来看,大部反映湖沼或小溪、小池的沉积环境。

6 同位素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研究

6.1 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

(1)祁国琴(1975)、周昆叔(1982)和原思训(1983)等,依据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年代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孢粉组合,认为萨拉乌苏组的时代不早于晚更新世中期。

(2)董光荣等(1983、1986),经区域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相当于距今10万~7万年的玉木—里斯间冰期,城川组相当于距今7万~1.2万年的玉木冰期。1998年,董光荣等进一步确定,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70 ka,城川组形成于70~10 ka,分别与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对比。

(3)李保生等(2001、2004),据米浪沟湾剖面热释光年龄测定,认为萨拉乌苏组年龄为150~70ka,城川组为70~10 ka。

2004年,进一步确定前者为150000~75000 a,可与黄土高原S1和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对比; 后者为75000~10000 a,可与黄土高原L1和深海氧同位素2~4阶段对比。

(4)郑洪汉(1989)对滴哨沟湾剖面下部年龄测定结果为:(177±14)ka(TL),认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年龄为160~180ka。

(5)孙继敏(1996),对滴哨沟湾剖面近底部的地层进行测定,其年龄为136000 a(TL)。

(6)樊行昭等(2002)对滴哨沟湾剖面进行岩石磁学研究,认为萨拉乌苏组年代大致为180~10 ka。

(7)靳鹤龄等(2007),将滴哨沟湾右岸剖面与其他剖面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时代为80~140ka,城川组时代为11.5~80 ka。

(8)闵隆瑞等(2007)对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底界进行了光释光测定,确定为≥130 ka(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定)。

上述大量年龄数据表明,由于对萨拉乌苏组区域地层对比看法不一致、底界标志的确定与测年方法的不同等等,目前对萨拉乌苏组底界年龄存在两种意见,即140~150 ka和180 ka。作者根据大于130 ka测年数据、沉积速率和萨拉乌苏组内发育多层古土壤层特征分析,以及与米浪沟湾剖面的对比,偏向后者的年龄数据。但萨拉乌苏阶底界应在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底,其年龄值约为150 ka。

6.2 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底的年龄为(75080±7400)a(TL)。 闵隆瑞(2007)获得顶部土壤层之下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的年龄为:≥80ka(OSL)。因而推测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年龄约为75 ka。

6.3 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顶部(约距顶界1.7 m处)年龄为(14458±867)a(TL)。上覆全新统之底部年龄为(9880±900)a(TL)。故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约为10~11 ka。

7 古气候特征

随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及区域性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对萨拉乌苏组气候演变的研究做了探讨。 以董光荣、李保生为代表,认为萨拉乌苏组与末次间冰期相当; 城川组则与末次冰期对比,其中间可划分出间冰段气候期。李保生近年来对米浪沟湾剖面做了大量化学元素百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将萨拉乌苏组与MlS5对比,城川组与MlS2-4对比。郑洪汉将萨拉乌苏组下部与MlS6阶段对比,代表一个寒冷时期,其上可与MlS5阶段对比,代表一个温暖期。总之,学者们对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古气候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但正如上述关于萨拉乌苏阶年代框架讨论中所说,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目前仍在做工作。 因此,本文仅根据地层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粗略地论述其演化特征(图2)。

萨拉乌苏组第1段气候由温凉转为较暖湿,特别是上部湖沼相层中夹有多层红棕色古土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及少量阔叶植物花粉,反映较暖湿气候环境。第2段为黄土状土堆积,气候凉干。但第1、第2段均未进入萨拉乌苏阶时限内。萨拉乌苏组第3段,开始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为湖沼相沉积,内含软体动物化石和少量阔叶植物及发育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代表温湿气候,但中部湖相沉积层沉积后曾经历一次寒冷气候事件,使之发育冻融褶皱。上部含钙板多,气候变干。第4段黄色中、细砂层,孢粉中木本植物松属含量较高,气候较湿润。第5段湖相沉积,含大量软体动物化石,顶部有一层较厚的棕色古土壤层,是气候温湿的标志。

萨拉乌苏阶上部,城川组第1段是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反映气候冷干环境。第2段湖相沉积,沉积物颗粒可达中细砂级,含喜暖湿的软体动物化石,孢粉中有阔叶类植物及水生草本植物花粉,反映气候暖湿,在2段顶部和中部有2层冻融褶皱,表明在这2层湖沼相层沉积后分别经历两次冰缘冷气候的事件。第3段的古气候特征基本上与第1段相似,但早期,孢粉显示较为湿润。

总之,从萨拉乌苏阶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孢粉组合分析结果看,萨拉乌苏阶以温湿气候与凉干气候交替出现,其中曾有2次冰缘冷气候事件发生。

8 对比关系

8.1 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

据李保生对本区米浪沟湾剖面化学元素的研究,将萨拉乌苏组(狭义)第5段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a、b、c、d、e对比;又据古生物资料,将城川组第3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4阶段对比。

8.2 与华北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萨拉乌苏阶在华北地区是一套河湖相夹风成相地层,分布广,具很好的对比性。在黄土高原河谷中,往往见萨拉乌苏组(狭义)夹于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上部之间,如乾县剖面;在内蒙古大青山南麓包头附近台地或阶地上亦见有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如万水泉、后水沟等剖面;河套盆地南缘达拉特旗瓦窑、昭君坟、王爱召地区和河套盆地东北托克托中滩地区及内蒙古广兴源西拉木伦河一带,同样也有可与萨拉乌苏河流域对比的剖面。此外,山西汾河流域丁村组地层中含有的丁村人化石与鄂尔多斯人同期或略早于鄂尔多斯人。

致 谢 在萨拉乌苏阶建阶研究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李保生教授和内蒙古乌审旗文物局范金山教师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信息,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董光荣,高尚玉,李保生.河套人化石的新发现.科学通报,1982,26(19):192~194

董光荣,李保生,高尚玉.由萨拉乌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乌苏沙漠的变迁.中国沙漠.1983,3(2):9~14

董光荣,李保生.内蒙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环境演化.见: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质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04~132

董光荣,苏志珠,靳鹤龄.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科学通报,1998,43(17):1869~1872

樊行昭,苏朴.Reidar lovlie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1):1223~1226

黄慰文,侯亚梅.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03,22(4):309~320.

靳鹤龄,李明启,苏志珠,董光荣,赵晖,孙忠.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沉积时代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地质学报,2007,81(3):307~315

李保生,陈德牛,David D.Zhang.温小浩,邱世藩,欧先交,杜恕环,牛东风,杨艺,叶建萍,郭云海.萨拉乌苏河流域MGS3地层段腹足类动物化石种类及气候环境.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2):1625~1633

李保生,董光荣,高尚玉等.鄂尔多斯萨拉乌苏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地质时代问题.地质学报,1987,61(3):218~230

李保生,靳鹤龄,吕海燕,等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J].中国科学D辑,1998,28(1):85 ~90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董光荣,温小浩.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沉积学报,2004,22(4):676~682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张宇红,董光荣,孙冬怀,邵亚军,孙武,张甲坤,阎满存,高全洲“河套东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中国沙漠.2001,21(4):346~353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1998.第四纪时期前套平原的环境变迁.见:安芷生主编,黄土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50~54

闵隆瑞.2005.第四系.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中心,“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北京:地质出版社.560~596

聂宗笙,李虹,马保起.2008.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第四纪研究,28(1)14~25

裴文中,李有恒.萨拉乌苏河系的初步探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8(2):99~118

祁国琴.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Vol.ⅩⅢ,No.4.239~249

全国地层委员会.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中国的新生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8~24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著.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及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11

邵亚军.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古植被和古气候[J].中国沙漠,1987,7(2):22~27

苏志珠,董光荣.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沉积学报,1997,15(4):159~163

孙继敏,丁仲礼,袁宝印,刘东生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1):23~31

同号文,李虹,谢骏义,萨拉乌苏动物群有关属种的修订与讨论.第四纪研究,2008,28(6):1106~1113

谢骏义,高尚玉,董光荣,李保生.萨拉乌苏动物群.中国沙漠.1995,15(4):313~322

袁宝印.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地质科学,1978,(3):220~234

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时代.人类学学报,1983,2(1):90~94

郑洪汉.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与风积黄土地球化学.1989,(4):343~35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45~76

周昆叔,黎兴国,邵亚军.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冰缘期划分及其意义.见:史前地震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49~153

周慕林,闵隆瑞,王淑芳编著.2003.中国地层典·第四系.北京:地质出版社

Black D.,P.Teilhard de Chardin,C C Young,W C Pei.1933.Fossil Man in China.Geol Mem,Ser.A.11

Li Baosheng,Wen Xiaohao,Qia shifan,David.Dian Zhang,Du shuhuan,Chen deniu,Ou xiangiao and Niv Dongfeng,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g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7 81(4):555~565( English Edition)Jouranal of the Gedogical society of China

Li Baosheng,Zhang D D,Wen Xiaohao,et al.Multi-cycles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 c [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5.79(3):398~40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a.On the Geology of the Northern,Western and Southern Borders of the Ordos,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37~4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b.On the Discover of a Paleolithic lndustry in Northern 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45 ~50.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积极应对压力 首先,教师要学会减压。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二)善于调节情绪 教师如何调节情绪,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学会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以适应情境。 其次,运用积极认知。 再次,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最后,注意行为调节。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援 寻求社会支援是我们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援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研究表明,社会支援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援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因此,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 (四)科学用脑 教师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的物件、内容和过程都是复杂的,如果不注意科学用脑,容易引起身体和心理的疲劳。长期的身心疲劳,不仅会导致生理疾病,而且容易造成教师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如何科学用脑呢?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适时用脑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熟悉自己的节律,确定用脑的最佳时间,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脑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制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上岗资格证书申请表填写说明 一、岗位职责 持有 C 级资格证书的教师可以应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可以单独从事心理 辅导课的教学,并且可以在 A 证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学校辅导室从事个别辅导的实习工作。

二、申请条件

1 、持有教师资格证;

2 、获得 C 级资格证书培训合格证或省自考委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合格 证书》 。

三、申请程式

1 、申请人从省教科院网站下载 C 级资格证书申请表,填写完毕,交区、县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初审;

2 、由区、县指导中心填写审查意见, 汇总交市指导中心复审, 复审通过后由市指导中心 统一向省指导中心提出资格认证申请;

3 、 省指导中心根据市指导中心的申请, 委托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 负责对各市申请教师进行资格认证;

4 、省指导中心根据“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认证意见,核发 C 级资格证书。

四、免试条件

1 、已获得心理学、教育学本科或专科文凭者申请 C 级资格证书可免于培训考核,直接 申请资格认证;

2 、获得心理学、教育学本科或专科文凭、心理辅导课累计超过 20 课时且有市级三等奖 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获奖者可免试申请 C 级资格证书。

五、填表须知

1 、请用黑 / 蓝墨水钢笔据实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2 、本表应填写一式三份,县、市、省指导中心各留一份,可按同样规格影印。

3 、请提供本人近期脱帽半身正面二寸标准照四张,三张照片分别贴上在三份表格上, 一张用于证书制作,背面请写上姓名和单位。

4 、请将所提供的影印件按表格中“影印件清单”的顺序依次编号排好,固定在本申请 表的最后面。

5 、应递交的影印件参见附录。 姓

徐甘澍 性别

出生年 月

1985 年 3 月

本人近期

脱帽二寸

半身照片

现任

职务 现任

职称

中二

已获

学位

理学学士

工作

单位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通讯

地址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邮编

321300 联络

电话 Email rainshuxu@163. 最高 学历

本科

毕业 学校

西南大学

所学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心理 健康 教育 培训 情况

专业(课程)

举办单位

— — — — — — 本 人 简 历

时 间

工作单位

所任职务

工作内容

2007 . 9 —至今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档案员

数学教学

— — — — — 本

主办单位或杂志名称

获奖级别 相

名 称

2011.1

心理剧《昭示录》演出 永康市进修学校 一等奖 2011.2

心理剧本《昭示录》

金华市优秀

心理剧本评选 一等奖 2011.2

心理剧本《昭示录》

浙江省优秀

心理剧本评选 三等奖 心

在学校开展过心理活动课

我给你分析,你是一个比较懒、对自己认识不足、对网路希望较大的人。再说严重一点,就是,你是一个不善于总结思考的人。

心理压力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探讨了压力概念内涵,认为压力概念是一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念。从纵向角度考察了压力研究的三大取向,即自变数研究、因变数研究、中介变数研究。阐述并分析了压力研究三大理论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压力研究的 发展 趋势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压力 普遍概念 研究取向 发展趋势 一、压力的概念探讨 当stress被引入作为心 理学 术语时,我国心理学词典和教科书对其有多种解释,如压力、应激、紧张、挫折等,当前心理学研究并未给其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概念接受角度来说,用压力这个概念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如果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对其进行定义,那么就可能有多种概念的内涵:如压力反应、压力事件、压力感、压力应对等。如塞里(1936)从生物医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 *** 的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现象。我国有心理学家则认为压力包括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两个概念,压力事件(stress)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 *** 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而应激则是心理压力的特殊表现形态。从上述观点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压力的定义并不尽相同,可见,压力是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念。 二、压力研究的取向 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各种压力研究,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种类型: 1.将压力作为因变数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对有害 *** 的反应 早期以塞里为代表的生物医学观认为应激是有害 *** 作用于有机体的结果,注重研究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而不是引起这种反应的心理社会原因,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应激综合症(GAS模型),其观点和研究模式至今还在医学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将压力作为自变数进行研究,关注压力来源的性质与特征 这类研究把应激作为自变数,研究各种有害性 *** 物的性质和特征。 历史 上,与塞里研究形成对照的是一段时期里心理学家们把应激与应激源作为同一概念来研究。而且心理学家所指的应激源的范围相当广泛,远不是塞里所强调的躯体性应激源,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3.对压力过程中的中介变数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在应激源与应激身心反应中,中介变数如何其作用 例如,认知因素首先被认为是应激的决定因素,Lazarus提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 *** 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其它还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援、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因素对应激反应起著中介作用。 三、压力研究的阶段 依照压力的研究取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临床取向(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该阶段主要是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出发,说明生活中的危机事件或身体疾病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对危机事件的研究是从压力源研究角度而言的。 主要研究:绑架、家庭成员杀害人(Mayers&Pitt;1976;Morawetz;1982;Petti&Wells;1980);父母离异(Steinberg,1974;Yours,1980)以及创伤性事件(Bulman&wortman,1977)等。身体疾病又是该阶段研究较多的另一个压力源。研究者主要考虑一些传染性小而残废率的重大疾病。包括心脏病(Mehler,1978),激素疾病(Drotar,ousens,1980),癌症(Earle,1979)等。该阶段研究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被试年龄分布的不均衡,青少年研究只有7%,而成人研究则高达42%,另外过度重视危机和重大压力源而忽视了日常压力源的研究工具缺乏。 第二个发展取向研究阶段。自80年代开始,对压力的研究突破生理心理模式,转向发展心理模式。从压力源来说,日常压力源的研究是第二阶段的显著性标志。日常压力源主要来指家庭、学校、同伴等日常压力事件,例如学校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者着重从发展任务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与应对的关系(oerter,1985)。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研究了社会支援物件,如压力问题此外,研究者开始从自我概念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内部因素对压力的影响。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背景 1.反应理论——生理医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 *** 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具有非特异性。该理论提出应激的“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ne,简称GAS)包括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三个阶段,提出用生理引数(肌肉紧张度,面板电等)作为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比心理变数或其他的躯体状况在应激的评估和测量上更具有信度和效度,此外GAS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从生理系统的变化来揭示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这一新的突破口,也是阐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作用机制的关键。 GAS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把人看作是对不良环境做被动反映的生命体。在强调生理指标的同时,忽视了人心理和行为的反作用。另外对于压力的评价也有较偏向的一面。 2.压力 *** 理论——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模型把压力定义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 *** ,如失业,失恋,天灾,贫困等。其关注的核心在于何种环境能够使人产生紧张反应。 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推动压力源(生活事件)的定量化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心理 *** 和疾病关系的认识,从而加速了身心医学的发展。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揭示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病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型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将活生生的人物理化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3.CPT模型——心理学的压力观 压力的CPT模型,即认知—现象学-互动作用(cognitive_phenomenological_transactional,CPT)模型,该模型的典型人物代表是拉扎罗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等人。该模型的核心点是,应激“既不是环境 *** ,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络”。 该理论模型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点: (1)认知的观点,即认为思维和认知是决定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用,换言之,压力感能否产生,以什么形式出现,均取决于个体对其与环境间关系的评估。 (2)现象学的观点,既强调与压力有关的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以及人物的具体性。 (3)相互作用的观点,包含两大要点:其一,在压力过程中,存在许多中介因素,压力源与中介因素的互动作用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最后的反应方式和结果。其二,压力产生与个体与环境间的特定关系,若个体认为自己无力对付环境需求则会产生压力体验。中国论文联盟:lwlm. 该模型包含了压力研究的基本的四个要素:压力源、中介变数、生理或心理的反应结果。拉扎罗斯(lazarus和Launier,1978)认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是环境或内在要求超出了个体的适应性资源,压力就会产生。 与 *** 模型理论和GAS模型相比,CPT是有下述特点:(1)不像前两种理论那样,只关注压力过程的两端,而是更注重中间过程的研究,尤其强调了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对于全面理解压力想象具有重要意义;(2)克服了前两种理论中对人的机械生物化的看法,不再将人看作是只受压力情景摆布的消极有机体,而是认可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3)运用该模型可促进对压力的干预方式的研究,如改变中介机制可有效控制压力反应等。 五、压力研究的主要方法 纵观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压力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法,采用最多的工具是量表或问卷。最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下表1所示: 从以上研究工具分析看,由于依据压力研究理论观点各异,出现了不同压力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但总体来看他们大部分是考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源来评价压力,而对压力源研究主要是通过归纳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影响较大且产生压力的事件。事件越多,影响程度越大则表明个体的压力越大。 六、压力研究的 发展 趋势 回顾过去的压力研究 历史 ,可以发现压力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中介变数三个领域,从上个世纪末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压力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压力的跨方化研究 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发展任务给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提出了不同的挑战(Greenfield&Cocking,1994)。Markus,Kitayama(1991)和chan(1994)指出,文化的力量可能对压力的评估产生显著影响,压力与心理适应的研究结果是有明显的跨方化差异。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文化背景,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社会团体中的个体的事件的压力感受和态度不尽相同,这无疑是取决于该文化规则、习俗和观念等因素。 有的研究者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学生生活应激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对量表部分因素的反应及其总分都与美国大学生有及其显著的差异,表明我国大学生对应激状态的认知和应对反应不同与美国学生。 Jose和Anna等人(1998)近期对俄罗斯和美国青少年的压力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俄美两国青少年在重大生活事件的压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俄罗斯青少年的日常压力显著大于美国同龄人,这与俄罗斯社会动荡, 经济 衰退直接有关。 2.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压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常常是关注危机性或重大性生活事件与人的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如失业、配偶或朋友死亡等危险性压力事件的影响(B.S,Dohrenwent,1981)。后来研究者发现,由日常生活及社会角色所带来的持续压力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如由婚姻、育儿及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与人的抑郁有密切相关(Schnefer&Lazarus,1981)。同时发现,时间压力,缺乏自主决策,工作角色含糊不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等与人的抑郁也有相关很大(Billings&Moos,1982;Kasc,1978)。40多项横断研究均发现了压力与抑郁的显著相关(Compas,Orosan&Grant,1993)。然而,这种相关不局限于抑郁。Compas和Howell(1989)等人发现,压力与内在心理问题相关(可解释11%的变异)要大于外在心理问题的相关(可解释5%的变异)。这可能表明,压力事件与抑郁等与其它症状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压力与各种心理和症状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七、压力研究的评析 1.研究物件的范围过于集中 被试的选择“重两端轻中间”,即重视18岁之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轻视18岁之后到成熟的中间阶段压力的特点考察,青年时期,尤其是青年中期和晚期日常压力特点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青年中期的压力研究远落后于成人方面的研究,也落后于儿童期的研究。美国心 理学 家科雷汶(W.Kleiwer,1991)指出,有关成人的压力与应对研究已处于“成熟期”,而对于青年的这方面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婴儿期”。这种现状与发展心理学的生命全程观不够协调。 2.重静态特点研究,轻动态发展考察。 已有研究对压力随个体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特点缺之考察,对18岁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的发展特点尤其缺之足够的探讨。 3.理论研究较多,干预研究较少。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压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压力的来源、反应及中介变数等方面,而在压力的应对及干预方面研究较少,即便有,也是相关研究,如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等,实证研究则少见。 参考 文献 : 〔1〕Phillip L.Rice.胡佩诚译.健康心理学[M]. 中国 轻 工业 出版社,2000.11-43. 〔2〕古丽娜.大学生的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硕士学位 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1999. 〔3〕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应用心理学,2002,(1):27-32. 〔4〕Billings,A.G.&Moos.R.H.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4):887

教师活得虽永无意义但却为更好的享受

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之前7日逗留的地方、逗留期间是否有感冒、在国内逗留的联络号码、签名和日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