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经济学界发表的奇葩论文

发布时间:

经济学界发表的奇葩论文

我见到的奇葩论文非常的多,尤其是还是一些非常出名的人写作的,他们这些论证基本上都没有依据,都是违反科学道理的,像这些论文一定要坚决的杜绝。

还有温忠麟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这个论文的内容也让我忘不了,因为这篇论文几乎解决了中介效应,一直以来检测机制不完美的问题,让中介效应更加的合理化。

1950年移民到美国,先后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之后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另一位著名法律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伦·戴雷科特共同担任《法学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82年科斯教授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退休。早在学生时代读马可·波罗游记的时候,科斯教授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斯教授极力建议张五常先生去香港大学任教,因为他认为香港大学是当时对中国最新的经济改革进行研究的最好的地方。1993年,科斯教授邀请盛洪教授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近几年,科斯教授还通过科斯基金会,组织并资助了2008年芝加哥国际会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以及2010年芝加哥研讨会“工业的生产结构”。在2008年芝加哥国际会议上,学者(来自中国和北美地区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历史学家以及法学家等),中国的政府官员及企业家们共聚一堂,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2010年,芝加哥研讨会对中国工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讨论。 2013年9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学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去世,享年102岁。 罗纳德·科斯191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外的一个名叫威尔斯登的小镇,他的父母都是当地邮局的普通电报业务员。在幼年时期,科斯由于腿疾而不得不穿戴上帮助支撑的铁制护腿,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年幼的科斯不得不在残疾学校入学。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科斯顺利进入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在22岁那一年获得了商科学士学位。在该校任教6年后,科斯在1951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美国,并最终成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并担任《法律与经济日志》的主编。早在1937年,年仅26岁的科斯便在一篇名为《公司的性质》的论文中,以独特的观点阐述了企业是如何形成的。这篇论文后来被广泛认为对于经济学界具有重要意义。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给出了他所认为的企业如何产生的原因。科斯认为,市场交易行为存在成本,这些成本包括讨价还价、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以及时间成本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直到今天,为经济学界所惊叹。科斯在早年便显露出了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所具备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科斯对于经济学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对产权经济学的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令他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垂青。在另一篇发表于1960年的名为《社会成本问题》的著名论文中,科斯提出,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规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将科斯的这一理论进一步归纳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最终形成“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之处在于,发现了除价格之外,产权安排与交易费用对于制度安排的影响。举例来说,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对外界造成了“负外部性”,如果将生产钢铁的过程中,社会所要承担的成本也考虑进来,生产钢铁或许并不是经济的行为。科斯认为,政府只要界定好产权,并保护好产权,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科斯的这一研究最初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直到30年后,产权理论才引起学界的重视,科斯本人也最终因为这一学术成果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的科斯已经81岁高龄。“科斯在过去50年中是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兰德斯(William M. Landes)说,“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在获得经济学学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成就后,科斯并未止步于此,在即将迎来自己百岁生日之际,科斯仍在研究中国和越南经济的崛起。“科斯成就了大多数学者做梦希望能做到的事,那就是不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迈克尔·斯切尔(Michael H. Schill)这样评价,“他的学术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律师对于政府何时如何干预经济、以及私人合约如何管理的方法路径,他的研究和我们今天所作的很多争论都是紧密相关的。”

让•梯若尔(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特鲁瓦,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以及图卢兹经济学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院长,同时在巴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 公司财务、国际金融、企业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宏观经济学。国际盛誉:他荣获1993年欧洲经济学会的Yajo Jahnsson 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1996年慕黎黑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伦敦商学院荣誉博士等奖励。他是经济学界一致公认的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著作:让·梯若尔写了超过180篇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论文,以及8本专著,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与德鲁·弗登伯格合著)、《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与让-雅克·拉丰合著)、《银行审慎监管》(与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彭特合著)、《电信竞争》(与让-雅克·拉丰合著)、《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和《公司金融理论》。凭天赋三年成权威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经济学的卓越天赋。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 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建模型解串谋难题:1992年,在国际经济计量学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上,梯若尔提交论文《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题》。串谋与勾结是所有的组织或机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已为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串谋与勾结会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因而如何在制度设计中解决串谋问题,一直成为政治家和学者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并在人类的制度 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却一直未能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的皇冠明珠,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它在制度分析方面尤其是对于串谋现象的漠不关心和无所作为,无法令人满意。究其根源,仍然是主流经济学家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完备市场假设这个教条的坚定信 念。在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串谋现象造成了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制政策的严重扭曲,这一点即使在司法体系十分完备的欧美国家都普遍存在(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电信与安达信公司合谋做假账等案件),更不用说许多处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梯若尔这篇综述性论文建立在他于1986年发表在《法、经济学与组织杂志》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串谋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该论文中,梯若尔提出了著名的“防范串谋原理”:为了避免串谋带来组织效率的损失,对于一般性组织,委托人总可以设计一组新的机制或契约,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使得代理人的收益超过他参与串谋的收益,从而抵消了代理人参与串谋的积极性。研究串谋问题的另一个理论上的困难,来自于代理人串谋时所达成的支契约的可执行性。在法律上,一般地,这种支契约是非法的,因而很难将其纳入到契约理论的框架中。梯若尔则在非合作博弈的框架下,运用他所擅长的声誉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指出,串谋往往发生在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组织中,这种长期关系使得代理人在串谋时更重视合作的声誉以及未来的收益,因而保证了串谋契约是自持的。梯若尔这篇论文建立了串谋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图卢兹学派,尤其是拉丰和马赫蒂摩(Laffont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贡献使其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完全契约之争:梯若尔成为争论终结者:1999年,梯若尔在Econometrica发表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对当时轰动整个学术界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终结者之声”,同时也是关于该理论最经典的综述。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作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能够被兑现。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 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这是因为签约方在事前对未来所作的预期仅仅是基于双方的主观评估,未来所面临的 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期的。不完全契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由于签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无效。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由来已久,1985年,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其经典名著《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中指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罗斯曼(S.Grossmanan)和哈特( O.Hart)(986)在其经典论文中指出,产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并且这也是用企业内部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随着人们对不完全契约本质的 深入揭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研究得出,通过设计一些激励相容的机制,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的交易成本,从而可以在契约理论的框架内解决这一经典难题。1999年,著名的《经济研究评论》杂志在其66卷第一期以专辑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高潮。以哈特和摩尔(Hart&Moore1999)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认为,当不确定性下的自然状态足够复杂时,从本质上不存在一个可行的机制来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因而只有通过合理地配置产权等制度 安排来恢复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哈特-摩尔-西格尔(Hart-Moore-Segal)(1999)所证明的“不可能定理”。而以梯若尔和马斯金为代表的机制设计学派却对上述结论不以为然,他们在《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与不完全契约》论文中,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最新成果证明,不可预 见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并不构成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形下(即当事人没有很怪的偏好),我们可以 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实现帕累托有效的配置。这就是马斯金-梯若尔Maskin-Tirole提出的“可能定理”。某些学者指责“Maskin-Tirole机制过于复杂因而无法在现实中应用”,梯若尔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所谓机制的复杂与否必须放到具体的应用范围中去讨论,如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的成本低于它所带来的收益,这种机制就是可行的。事实上,在现实运用中,涉及到大规模项目的招标与拍卖机制往往设计得非常复杂,以至于只有少数专家才能掌握。另一方面,产权配置,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 排,它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并且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制度安排的锁定效应会导致长期交易的无效率。与此相比,机制,作为一种自持的契约安排, 其交易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出新著创金融新论:2002年,梯若尔出版著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在国际金融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以往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大都通过“adhoc”(缺乏 微观基础)的模型推导而来,梯若尔认为这些建议只看到了问题的症状,而没有看到深层原因,资本自由化并不能医治百病。在该书中,梯若尔从最基本的假设出 发,考虑了国际金融体系下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关系对流动性和风险的影响,强调了市场失灵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果夫(Kenneth Rogoff)教授说:“这是第一本为国际金融问题提供了全面的严格的理论基础的著作,分析简洁,文字优雅,富有洞察力,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和缺点。”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在过去二十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传统公司财务理论的缺陷一目了然:一方面,局 限于对称信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财务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其代表性成果为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简称MM定理),但MM定理所要求的条件过于理想化,使得 该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解决公司财务领域出现的一些实际难题;另一方面,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型互相独立,不成体系,令人困惑。2002年底,梯若尔出版了《公司财务理论》,在公司金融理论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部一统江湖之作。梯若尔令人耳目一新、驾轻就熟地给一个 原本支离破碎和复杂得令人沮丧的领域带来了无可置疑的统一和简约之美。他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 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方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架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最近,他把目光又投向了经济学更深层次的基础性问题——经济心理学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普林斯顿大学迪克希特(Avinash Dixit)教授说:“梯若尔的经济学直觉是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完美的体现,他把智慧光芒的热量撒向他所触及的每一个领域。”谁会知道,梯若尔的下一个方 向会在哪里?

发表的奇葩论文

应该,因为这些论文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刊登,已经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期刊需要负责。

应该还是没有审核严谨,如果审核严一点的话,即使与的再乱一点,也不能通过的。

应该。因为这篇论文是从杂志社传上去的,经过审核才能发布。说明没有严格审查作品的真假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欺广大群众。

首先能够想到的奇葩的毕业论文致谢,就是感谢五月天的歌曲陪伴自己毕业,让自己有个开心的大学生活。其次,就是感谢上课时同学们帮自己做掩护,让自己能够睡一个美美的觉,这个就很搞笑了,虚度光阴让他说的很有感悟。最后,就是感谢那些陪自己一起旷课的同学们,一起逃课去网吧打游戏,估计老师听到也会很生气吧。

奇葩论文发表

防止再出现像刊登这种论文的事情,我也觉得该整顿,好好维护一下环境。

我觉得这个是有可能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研究,如果我们研究成功了那是有可能性,而且这种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大胆指出这些想法。

应该,因为这些论文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刊登,已经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期刊需要负责。

论文实验是不可能复制的,每个论文都需要检验的,不知道这个论文是如何发表的,又是根据什么发表的。

知网发表的奇葩论文

嗯啊你要被EI,SCI,SSCI这些大的数据库收录才可以说明你的论文极具学术价值,这个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是报送研究生,大学教授评职称,等重要依据。需要英文正确书写。希望可以帮助你

知网侵犯了他的著作权隐私权,还有名誉权,知网没有付给钟南山钱,却用了他的论文。

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侵犯了其他企业的利益,也已经涉嫌垄断了。也涉及到了著作纠纷权。已经涉嫌违反了反垄断法。

研究生论文被知网收录,只能说明学校还可以!知网和学校有协议合作而已!

近期发表的奇葩论文

应该还是没有审核严谨,如果审核严一点的话,即使与的再乱一点,也不能通过的。

因为刊登这篇文章的期刊只是为了盈利,本来也没人看他们的文章,所以他们觉得有文章、可以赚钱就发文,根本不管背后有没有科学依据。

从事教育的人的素质,还有发表论文的渠道,这些乱象应该值得教育部门反思,更应该深思我们地教育宗旨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单纯的拿到一个文凭吗?

人们的思维太过于大胆,应该注意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要考虑到我们的社会发展,一些言论对人们的一个影响,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