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民主党派美媒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民主党派美媒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的期刊,也就是学术期刊呗,就是专门用作学术交流的期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CN期刊,这样的期刊,少说有几千种,因为360个行业,每个行业三两本都多少了?所以没法给你一一罗列,很多名字你可能根本没听过,比如《冰川冻土》。如果你对于期刊知识不了解,那么写好了论文一通乱投这种做法是不灵的。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论文发表知识,然后再选择合适你的刊物发表。

民主党派盟课题结题要查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可知:平常发表论文,要查重,课题结题论文也要查重,与课题名称无关,课题结题论文,是课题结题成果形式之一,课题组织方会对论文成果的查重率进行限定。

是要普刊还是核心呢?我们在选择期刊的时候,首先是要根据文章的方向,其次就是看单位对期刊的要求和见刊时间来筛选。最后就可以根据期刊的要求来投稿,这里可以查询每本期刊的详细信息,包括:级别、收录网站、刊期、收稿要求、栏目、主管主办单位等等~

民主党派基层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影响到参政党功能的发挥以及组织的巩固和发展。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如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上级组织与广大社员之间就必然形成“断层”,安排布置的各项任务就无法落实到广大成员中,广大成员的建议和呼声也无法传递到上级组织。因此,基层组织负责人,是组织者、运筹者、指挥者、协调者,应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下面就如何做好党派基层工作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争取党委支持是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前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成员大多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部门,且多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本职工作繁忙。支委会班子成员都是兼职,不少还是领导同志。加之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受到多方面限制。一系列状况表明,单靠自身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必须依靠成员单位党委的支持。首先与社员单位中共党组织建立联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主要活动、重要问题主动与中共党组织沟通,征求意见,形成诚挚、融洽的关系。其次要主动向基层中共党组织通报工作。社员的个人发展主要是靠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的发展,支社基层组织应全面、准确、及时把社员在社内的基本情况、社会兼职、政治安排、职务、调研成果、建言献策、奖励等情况及时通报基层中共党组织,有利于社员本人的成长;对社员也是一种激励,这样调动了社员做好本职工作,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关键2001年,孙运锋主委在九三学社漯河市委二届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员的“三高”标准(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对此,我们医卫支社班子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为“三高”标准适宜每位社员的发展,就提出了以“三高”标准规范班子成员,要求老社员,发展新社员,全面提高每位社员素质。一是以三高标准规范班子成员。医卫支社二届委员5名,三届委员7名,当时包括我本人也没有全部达到三高标准,但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体委员全部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的职称、全部担任过市政协委员或市人大代表。作为主委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威望,以自身良好的品格魅力来影响大家。民主党派的主委是党派组织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能不能树起来,除了依靠本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靠主委通过自身努力,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二是以三高标准要求老社员。三高标准同样适用于对老社员的要求,督促老社员在工作中加倍努力,在学历上力求再上一个层次,职称上再跃一个台阶,政治上再有所进步,影响力再有所提高。截至目前,医卫支社共有硕士研究生4人,高级职称26人(其中正高已增加到了9人),副县级干部3人。一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支社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级进步奖8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篇,出版著作3部,荣获市级以上各项荣誉10人次。三是以三高标准发展新社员。在发展新社员的条件上,我们支社始终坚持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标准,严格筛选,规范程序。近几年,发展新社员20名全部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单位骨干,其中研究生3名,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5人,使医卫支社的整体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四是提倡奉献精神和树立为社员服务的思想。支委们本职工作都十分繁忙,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务工作的关系,就必须有奉献精神,热爱九三工作,树立为社员服务的思想,关心社员的合法利益,将社员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上级组织反映,慰问老一辈社员,病号和已故社员的家属,使社员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五是支委会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支委会每年初根据社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支社全年的组织生活计划和工作安排,经全体社员讨论后修订完善。制订出支社各项工作制度,如学习制度、支委会议制度、联系社员制度、考核制度等15条。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大事、要事集体研究协商解决,一旦支委会做出决定,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一)积极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我们始终把参政议政工作作为支社的首要任务来抓,社员参政议政热情高,提案数量多,质量较高。每年的参政议政工作都要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动员支社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好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撰写提案议案;鼓励一般社员积极提供基础资料,参与建言献策,做到人人有份。一是在市人大、政协“两会”上发挥作用。以2009年为例,“两会”期间我支社提交提案、建议22件,其中三件被评为重点提案、重点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完善政策 创新机制 推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作为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发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围绕行业特点,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社市委要求每年一支社一课题,我们围绕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2010年举办“社区卫生发展”论坛,社员围绕主题建言献策,形成“完善体制,建立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卫生发展的建议”,被社市委采用,作为社市委在市政协五届五次全会上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二)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一是义诊服务求实效。为发挥医卫支社人才优势,把医药服务活动作为我们支社服务社会的特色,为社员们提供服务社会的平台,体现自身价值。以2009年度为例:一年内组织社员单独或参加其他部门的下乡义诊活动有4次。发放有关宣传材料900余份,赠送药品价值达1万元之多,有近1000名老百姓受益。我们还在“九漯合作”项目中找准切入点,长期坚持对临颍县坡高村、曹庄、小商桥村进行医疗服务活动,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关注民生做好事。今年上半年,漯河九三医卫支社结合社员专业特长,开展了系列医药知识宣传活动。今年3月底,在我市“两会”召开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食品安全基础知识》3000份,受到了代表、委员的赞扬;6月份向我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发放《药械安全监测信息》、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画面等资料5000份,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我们还组织社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农村、学校、社区发放《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等卫生知识宣传材料3500份。今年四月份以来,支社副主委谢桥涛带领支社部分社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基层卫生院、举办学术报告会、技术培训会20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无党派人士发表论文

享年86岁的张新时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我国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34部,主持了中国高山植被垂直带系统、中国西部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控制和中国 SCOPE-ENUWAR 项目专题等数十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

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装.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一天吃两顿饭,为的是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他说:“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念。”他平时不看电影,不随便和人闲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那时宿舍有按时熄灯的制度,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便把头埋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在进军“哥德巴赫猜想”时,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演算全靠自己笔算。

他演算的手稿有几麻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过去了,陈景润在1966年终于攻克了“(1+2)”这个堡垒。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把陈景润的发现誉为“陈氏定理”,说它是“筛法”的“光辉顶点”,一位英国数学家写信称赞他:“您,移动了群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当年第一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进行了转载,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他的事迹和钻研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只知道陈奕迅不知道陈景润的惆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景润

前不久,上海市委原副书记罗世谦因病在上海逝世,当我们还处在为罗世谦同志的离开哀伤时,又有一名曾为我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逝世了。,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方发出的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无党派人士优秀代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时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2020年9月24日14点10分在美国西雅图逝世,享年86岁。

张新时简介

张新时,1934年6月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山东省高唐县。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系,获得学士学位。中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优秀代表,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新时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国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还致力于信息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研究与发展。他是中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

张新时院士的科研成就与贡献。

1978年,张新时发表了《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论文,提出了“高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的重要观点;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植被数量开放实验室,开发了计算机应用程序用于生物和环境数据的多元分析和模拟,在生态信息系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治理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生态学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使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构建了覆盖中国关键生态区的两条陆地生态样带,这两条样带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样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国际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和陆地样带(NECT)研究。

张新时院士为我国的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生态学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张新时院士!

美媒对美媒发表论文

美国媒体发个都当然是发到美国媒体,有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近日,美国科学网站(Live Science)发文:Could Earth's Oceans Ever Boil Away?(地球上的海洋能沸腾吗)。文章称,目前,海洋温度正处于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未来几年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那么,人类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会不会,让海洋变得过热而开始沸腾呢?对此,普通人或许没有考虑过。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哪怕地球上有任何一个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研究者也会试图解答他的问题。

文章称,对于是否会沸腾的问题,其实多年前就有科学家进行了研究,答案是值得庆幸的。经过推算,人类目前的做法可能永远无法,把地球升温到足以沸腾的程度。对此,非营利组织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的气候科学家泽克-豪萨夫(Zeke Hausfather)说道:“即使我们烧掉地球上,所有已知的化石燃料,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热量。”

他同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类办不到,但如果这一切会发生的话,人类可能在地表达到足以烧开水的温度之前,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在此之前,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各种恶劣的气候早已摧毁了所有生命。

文章称,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热量来自于太空的辐射,其中太阳光占绝大部分。然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通过将太阳的能量储存在大气层和地表,以提高地球的温度。豪瑟夫表示,在地球获得的所有热量中,海洋表面吸收了其中的大约93%。

在此过程中,海洋吸收的热量,会被暂时储存在深100米的水层,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混合层”。然后,热量进入更深的水层,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文章称,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使得水有更强的吸热能力。据测算,海洋表面以下2.5米处储存的热量,和其上方大气层储存的热量相当。

文章称,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温室气体足够多,地球表面就能达到沸点。这是因为,热量使水分子蒸发到大气中,而水蒸气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所以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整个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暖。

那么,如果将地球加热到沸腾,究竟需要多少燃料来产生温室气体呢?对此,2013年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论文指出,产生这种“失控的温室效应”所需要的燃料,大约是地球现在已知化石燃料储量的10倍。

该论文的测算,是不是也意味着,将地球上所有能烧的都烧了,也仅能使地球上升10度呢?文章称,像这类研究得出的结果,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警告意味浓重,因此是否能上升10度不得而知。但从 历史 上看,地球海洋表现得一直很有弹性,这有助于应对一些极端气候。

例如,在数亿年前,当时的地球更准确的说,其实是一个“雪球”,它的表面完全被冰覆盖。而到了5500万年以前,全球的平均气温只有5到8摄氏度。尽管经历多次的极端气候期,但地球每次都能回复到相对稳定的温度。

垂死的太阳,垂死的地球

文章称,就像前文说到的,人类不可能令地球沸腾。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景象。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太阳。在整个太阳系中,真正决定地球命运,而不仅仅是人类命运的,也只能是这颗恒星了。

文章称,在遥远的未来,当太阳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它就会向外扩张,并最终成为一颗红巨星。此时,或者在这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沸腾并蒸发得无影无踪。

早在2008年,科学家克劳斯-彼得-施罗德,就曾对地球的未来进行推演。推算的主要内容是,地球将如何结束它的生命。对于得出的结果,克劳斯表示,海洋开始蒸发可能会发生在10亿年之后。但他同时表示,这一数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最后指出,到那时,人类已经用不着担心未来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也许早已走上渡渡鸟(已灭绝的鸟类)的老路了。但是,即便海洋消失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生命会立即结束。克劳斯说道:“一些简单的生命形式,完全有可能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存活一段时间,但在适当的时候(不要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地球表面很可能会融化,这将使所有的生命痕迹,连同这个星球彻底消失。”

我觉得谷爱凌真的很勇敢,而且也明确表示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必要接受美国人的批评。

一般的是本地媒体,不过也有发表在外地的。毕竟情况各不相同

派出所民警发表论文

权力意识不能淡化、责任观念更要凸显“怎样当好一名民警”是个大问题,前提是解决“怎样当民警”,然后对“怎么成为好民警”进行的思索。入警之初,也切实对这个问题-不说思考,也是有过些想法的――不管是潜意识也好,明笔捉刀也罢。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思将下来,还是有所收获:尽管囿于学识、经验,但于已来说,总是有了大概轮廓:此处先讲第一点:权力意识不能淡化、责任观念更要凸显。基础自然是政治思想的纯洁坚定,警察宗旨的熟识本能,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运用……之后,再说其他:警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要绝对的行使“警察权”,否则“警将不警”,一切免谈。警察权力之中,执法权是关键。首先,民警要敢于执法。敢于执法是要有心理基础的,前提:一要有心,二要有胆。“有心”,即之所以为警察的基础……即分得清合法非法,弄得明有罪无罪,当伸手时方伸手,才能防止留下“狗拿耗子”的口舌,有辱警荣;“有胆”即在违法犯罪面前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一味担心打击报复(更有甚者, 以“担心执法错误”为由,而至不作为,此兄莫不是还没解决好第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心理上出了问题),当伸手时不伸手……;对于因个人利益牵扯其中而无胆执法,无心执法,此等“不作为”已经不在讨论之列,是该被踢出队伍的。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即是着力于解决“有心”问题。这其中,如何与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这是些思想基础问题,估计各位看客无不是有素质、有经验、知识理论颇丰的人,无须赘述。总之一切以“为人民服务”出发就是正道。这个也涉及责任观念问题……责任感,是任何一个职业都必需具备的,是保证“有心、有胆”执法的另一个主观问题,很重要。试想:排查解决矛盾纠纷不负责任,侦查办案马虎拖沓,虽不至违法,但效率大打折扣,浪费国家给养,无怪挣得群众白眼。责任感的养成,是需要自我约束、鞭策的。天性谨慎小心的固然“讨巧”,生来“潇洒无度”的就得费些周折。但是只要事事记挂着“为老百姓,为自家人服务”的心思,所遇困难应该可以搞定。提出一个口号“爱岗敬业”就是最基本的表现了……以上是一家之言,一些问题看法,脱不了主观感觉,却也是从警心得,不是闭门造车,所以尽管言语幼稚,班门弄斧,也总归“情有可缘”。

浅谈派出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犯罪是社会的一大公害。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定和进步。派出所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维护社会安定的主力军,是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桥头堡,是组织和发动群众、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阵地,其在整个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和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治安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相当巨大的。下面我就派出所如何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宣传站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搞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仅仅依靠公安机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和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公安工作优良传统,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治安防控体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要大力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要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事业中遇到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二要开展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特别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日常工作,重点搞好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三要下大力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根据普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报纸、广播、板报等媒体形式广泛地进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婚姻法、治安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要重点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转变观念重新做人。四要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根据犯罪活动的一般规律,犯罪高发区一般都与社会总体防范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应按照规定,结合"争做"活动,采取宣传栏、宣传单,致居民一封信、走访单位、入户等形式,普及反盗窃、反抢劫、反伤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信息站的作用。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它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信息和动态,反映民意、民情,是上级的耳目、参谋和决策源泉。因此,派出所要牢固树立信息意识,广泛采集各类与社会安定相关的情报信息。特别是广大责任区民警,要结合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邪教活动情况、刑事案件等问题,时刻带着信息意识下片开展工作,增强信息收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努力扩宽信息收集的渠道。要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延伸信息触角,全面掌握辖区社会动态,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三、防疫站的作用。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防范是减少发案的关键。首先,狠抓"三防"即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的落实。当前应大力推广"三铁"(铁门、铁窗、铁柜)工程和电子防盗器材的应用,实践证明。凡是"三铁"和电子防盗器材系统普及的地方,入室盗窃、爬阳台的案件就明显减少,派出所应在"三防"上多做宣传。其次,在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违法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外来人口等犯罪"高危"人群的控制和帮教工作。一是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打好"防疫针"。二是要建档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组织和动员治保会、家庭,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防疫"工作深入扎实。三是及时发现和调解各种纠纷,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把各种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防疫"工作收到实效。四是抓好"警校共建工作"实行由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做法,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工作站的作用。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但最基本的还是管理和防范工作。因此,只有深入辖区,扎根群众,服务人民,搞好防范,才能确保一方平安,让人民满意。要抓好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是搞好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提高防范能力的突破口狠抓不放,同时要跟上小区安全管理,逐步巩固提高。要抓好派出所队伍建设,树良好形象。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自觉便民、爱民、无私奉献。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民警法律素质,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巩固好责任区这块阵地。 总之,随着治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警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派出所的作用日显突出,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加强派出所的工作,才能增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有用。根据期刊网查询显示,民警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有用。发表论文或期刊是毕业论文往往选择发布类型的杂志分为两种,一是半报,另一个所说的学术期刊,高校校报办公室新闻出版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出版日期,正式的出版物。

媒介环境学派论文发表

40年前,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别若天壤。 第一波麦克卢汉热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遍及全球;因其1964年的代表作《理解媒介》的出版而起,又因其思想的超前而短命。麦克卢汉像一颗巨星,以其独特的媒介理论照亮传播学晦暗的一隅;他又像一颗短命的彗星,于20世纪70年代黯然消逝。第二波麦克卢汉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互联网而起。兴起于21世纪10年代,因互联网的第二代媒介即“新新媒介”而起,又借其百年诞辰的东风而势头更猛 。第一波麦克卢汉热令人震撼,标志很多。择其要者有:1966至1967年,北美的全部宣传机器似乎都开足马力为他鼓吹;主流和通俗的媒体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评论、报导和访谈录;《理解媒介》的封面赫然印出《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评论文字,宣告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1969年3月号的《花花公子》以超乎寻常的篇幅发表了几万字的《麦克卢汉访谈录》,称他为“高级祭司”、“北方圣人”;各界的要求应接不暇;几所大学想用诱人的高薪挖走他,纽约的福德姆大学以首位“施韦策讲座教授”特聘他工作一年,其年薪高出一般教授好几倍;欧洲的麦克卢汉迷创造了mcluhanism,mcluhanist等词汇;日本人几乎翻译了麦克卢汉的全部著作,所谓“麦克卢汉学”随之而起。20世纪90年代,第二波麦克卢汉热兴起。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加速使人赫然顿悟:原来麦克卢汉是对的!新媒体的喉舌《连线》(Wired)1993年在创刊号的刊头上封他为“先师圣贤”,表露了新一代电子人的心声,创办者坦承麦克卢汉是《连线》的教父。他那20世纪60年代读不懂的天书,看上去胡说八道的东西,到了90年代末,都明白如话了。第二波麦克卢汉热,以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版的《理解媒介》为标志之一,这就是我翻译的第二版《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推动这次热潮的还有专著、专刊、专题研讨会和麦克卢汉传记。研究麦克卢汉的译作有:《数字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1999)、《虚拟现实与麦克卢汉》(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2000)。这个阶段的麦克卢汉传记有十来种,单就我收藏和涉猎的至少有七八种:《用后视镜看未来》《麦克卢汉:轻轻松松读懂他》《麦克卢汉入门》《谁是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其人其讯息》《媒介是后视镜:理解麦克卢汉》《虚拟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最后这一种已有中译本。此间,论麦克卢汉的专辑有1998年《加拿大传播学季刊》夏季号,含两篇专论,还有2000年春季号的《澳大利亚国际媒介》专辑,含8篇文章,撰稿者交口称赞,几无批评。麦克卢汉“复活”啦!第三波麦克卢汉热兴起于2010年前后,以麦克卢汉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为高潮。国外主要成果首推林文刚(CaseyMan KongLum)编辑并撰写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这本书是媒介环境学的小百科全书,以纪传体的方式介绍了该学派十余位代表人物,是该学派划时代的成就。媒介环境学派已经进入自觉反思、系统总结、清理遗产、推陈出新、问鼎主流的新阶段。在第三个阶段,特别值得注意的两本书是:特伦斯·戈登编辑的《理解媒介》(增订评注本,译林,2011)和罗伯特·洛根的专著《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洛根是麦克卢汉思想圈子在世不多的权威人士之一,这本书是对麦克卢汉思想的权威解读和最新发展。 这一次的热,可以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书目为证。这个书店可供出售的有关麦克卢汉的著作和他本人的著作一共有28种。与此相反,托夫勒、奈斯比特、亨廷顿、福柯、赛义德这些在中国红得不能再红的大牌人物,不是只有寥寥几种,就是根本没有一席之地。

媒介环境学派的四大要件任何学派的成熟都必须具备四大要件:(1)一套独创的理念和理论;(2)一个或一群杰出的领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高扬帅旗;(3)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制度保证;(4)一些稳定的成果园地。媒介环境学满足了这四个条件。本文第一节“独创的理念和理论”已论及第一个要件,这里不赘。关于领军人物,伊尼斯、麦克卢汉、波斯曼、莱文森闻名遐迩,成就卓著,作用显赫。20世纪50年代初,伊尼斯与死亡赛跑,三年间出版名垂青史的传播三部曲《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和《变化中的时间观念》。1950年和1951年,麦克卢汉为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与《传播的偏向》作序。1951年3月14日,麦克卢汉致信伊尼斯,响应组建一个学派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麦克卢汉出版《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理解媒介》等专著,誉满全球,拥有无数粉丝,受到波斯曼和莱文森等学术大腕的景仰。1970年,波斯曼在纽约大学创办媒介环境学博士点。在此后的30年间,他培养了数十位博士和数百位硕士,成为传播学纽约学派的领军人物,为媒介环境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领导。至于第三要件,学派的组织制度保证,则需要一点笔墨。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的多伦多学派走向成熟,伊尼斯是奠基人,麦克卢汉是旗手。50年代初,麦克卢汉获福特基金会慷慨赞助,组建了北美第一个跨学科研究小组,他主导持久的跨学科咖啡屋“清谈”,麦克卢汉思想圈子随即形成。在麦克卢汉的经营下,该学派60年代扬名全球。1963年,多伦多大学用极其宽松的政策专为麦克卢汉组建了“文化与技术研究所”。十余年间,麦克卢汉在这里主持每周一的研讨会,交流、切磋,这个研究所成了多伦多学派坚强的学术堡垒。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的纽约学派以福德姆大学和纽约大学为阵地。此前,约翰·卡尔金(John Culkin)在福德姆大学创建媒介研究教学系和理解媒介中心。1967年,他从州政府申请到专项经费,延聘麦克卢汉在此任“施瓦泽讲座教授”。1970年,尼尔·波斯曼在纽约大学创建媒介环境学博士点,扛起了媒介环境学的大旗,直至他2003年去世。实际上,这个博士点发挥了成熟学派的三大功能: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制度建构。至于媒介环境学派的第四个要件,研究成果的发表园地,也需要予以介绍。1950年代,麦克卢汉和埃德蒙·卡彭特(Edmond Carpenter)主持编辑出版跨学科研究丛刊《探索:文化与传播研究》(1953-1959)。1960年代,麦克卢汉及其儿子编辑《预警线通讯》(DEW-LINE),拥有横跨学界和业界的广大读者群;这是一个多学科交流的平台,也是麦克卢汉思想的宣传机。自1977年起,波斯曼主编国际普通语义学会会刊《如此等等》(ETC: A Review of General Semantics),为他个人和弟子提供了发表论文的便捷平台。波斯曼是横跨教育学和媒介环境学的权威,共有著作25种,他最著名的媒介批判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均有中译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