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袁隆平院士荣获“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在前不久闭幕的2005亚太地区种子协会(APSA)上海年会上,领衔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并取得巨大研究成果的袁隆平院士荣获“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知的消息。亚太种子协会(APSA)于1994年由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创立,任务是促进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优质种子及种植材料的生产和贸易,秘书处设在泰国曼谷,现拥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其年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性种子业论坛。除亚洲诸国加入外,还吸引了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荷兰、丹麦、法国、英国、西班牙、南非等欧美和非洲国家会员。1996年,国家农业部为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立项,提出一季稻大面积示范单产2000年达到700公斤、2005年达到800公斤、2010年达到900公斤的三期发展目标。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在袁隆平领衔下进展顺利,并提前于2004年成功实现第二期目标。袁隆平表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特别是温度等因素影响,如果按常规方法,要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目标已不太可能,故超级稻第三期目标成功实现有赖于分子育种研究取得突破。2004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用先恢207作受体导入稗草基因组DNA后成功培育出大穗大粒型优质恢复系RB207。今年9月,湖南省超级稻办公室及湖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杂交组合“T98A/RB207”及“GD-1S/RB207”在隆回县金石桥乡进行的1.8亩和56亩生产试验现场评议与测产验收发现:这两个组合生产试验亩产分别达902.2公斤和876.5公斤,属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强优组合。专家认为,RB207的育成,标志着实现第二期超级稻产量指标的基础上开展的杂交水稻分子育种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3.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6.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最近一段时间,亦有部分民众、学者和官员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