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小宁博士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王小宁博士发表论文

姓名:王小宁 血型:O 生日:6月6日 身高:170cm 性格特点:打抱不平 粗心大意 强项:说话 弱项:认路 喜欢的事:工作、看书、听相声 最郁闷的事:别人郁闷,却帮不上忙 最喜欢的城市:成都 座右铭:做真诚的我,不让观众难受王小宁是2005年才开始担任《7日7频道》的主持人工作。在7月底《7日7频道》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她。相对于李向显声音上的亲和力,王晓宁的特色则是现场灵活自如、收放得体的主持架势,一看她就是一个驾驭能力很强、颇具舞台风采的主持人。 再见小宁,就是眼前的这位端庄文雅、清爽漂亮的“7日”女主播了。王小宁说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打开局面的人,接受别人采访还有些不适应。我对她说,作为公众人物,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份内的工作。看得出她对我说的“公众人物”还有些不适应,这是她纯净可爱的天性。 王小宁的舞台控制力来自于她先前在央视7套《农村大舞台》节目作主持的经验。但小宁觉得自己更适合人情味儿浓的、跟自己生活贴得近的节目,于是,当她听说《7日7频道》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丝毫没有对这个名牌栏目“犯憷”的心理,勇敢地坐在了应聘席上。经过前后三次试镜,小宁终于留了下来。用当时评审之一元元的话说,就因为这个女孩很清澈,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 刚到“7日”,王小宁和李向显一样,作了一名整天在大街上找新鲜事的“7日”记者,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对晓宁的帮助很大,她说只有那样才能零距离地熟悉北京的市井民情,体验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协奏曲。“现在在演播室主持,经常会有亲身到过现场的感觉,那种亲身经历的语气和神情,已经注入了我的主持风格。” 作为“7日”的女主持人,王小宁经常会被拿来与元元作比较。王小宁说,元元的主持是以评论见长的,她则偏重于现在“7日”的整体风格,靠讲述来吸引人,打动人。“可能会多一点好奇,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娓娓道来,用我的个性和特点丰富节目的风格。”小宁告诉我,元元偶尔还会给她打个电话,嘱咐嘱咐,提点建议,每当此时,小宁总是特别感动,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她需要格外的用心和努力。有一位观众几乎天天给我送鲜花,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这代表着观众的支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在我肩上,不能让支“7日”、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小宁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 一个节目火了,成熟了,最害怕的就是缺乏创新和更换主持人。这两个挑战,“7日”都面对着。但因为"7日"有了京城百姓的支持,有了节目组对风格定位的准确把握,瓶颈已经被打破,收视率从稳而不降到稳中有升,制片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持人是一个品牌栏目的人格化身,李向显、王小宁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表达出同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7日”新的色彩,在他们脚下没有满足的停步,只有不断的提升,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太多的审视、太多的期待。

郑州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著作、论文: 1、《现代新闻编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 ,2003.8 3、《浅议对版面“易读性”原则的误读》,《报刊之友》,2003,1 4、《别让网络“咬”住了孩子》,《河南教育》,2002,7 5、《让报纸的“面孔”鲜亮起来——谈当代报纸一版的封面职能》,《新闻爱好者》,2000,11 项目: 1、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持人,已结项 2、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参与,在研 获奖: 1、 2003年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一等奖 2、 2001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编辑本段]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男,籍贯广东化州。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化州市书画家协会会员,清泉书法组合成员、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书画协会二届会长。书法作品历次获得一等奖。书法作品入选《中国青少年书画家作品精选》及《中国青少年书画人才辞典》。作品入选《化州市校园书法作品选集》。作品参加第四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获二等奖。被评为“当代校园优秀艺术人才”称号,个人简历和作品入录《当代校园书画印作品大典》。作品入展“广东十大高校学生艺术作品联展”获得优秀创作奖。作品入展“《中国校园书法网》2005年新春书法展”。作品获得第九届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书法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师生书画作品大观》。作品获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当代艺术家精品系列丛书《中国书画艺术博览》。[编辑本段]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王晓宁1960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大专毕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主要学术成果:在《文物》、《四川文物》、《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如《湖北鄂西自治州博物馆藏青铜器》、《湖北出土的巴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大溪文化中的猪嘴形陶支座》、《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与审美特征》、《鄂西土司遗迹》、《容美土司平山爵府遗迹调查》等;应江苏美术出版社特邀,编辑出版了《民间美术——鄂西民间美术专辑》画刊,撰写了《鄂西民间美术概述》和《石雕》两文。[1][编辑本段]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女,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护师。 主要事迹: 1989年毕业于省卫生学校,分配到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哈市事业单位“优秀工作者”称号,香坊区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获香坊区卫生局组织的操作技能比赛“技术能手”称号,并多次在院组织的病案书写、“三基三严”技能比赛中获得奖励,撰写并在国内正式会议或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院内交流论文10余篇,并参加《现代医学诊治与护理》一书“呼吸内科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部分的撰写工作。[编辑本段]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王晓宁,教授,1960年12月生于广西桂林市,1979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学习,师从陆华柏、吕伯平等诸多教授。198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至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音乐节目编辑。1986年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任教,担任过乐理、视唱、和声、曲式、配器、音乐欣赏、作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92年考取教育部访问学者名额到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94年赴丹麦王国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作为访问学者学习。师从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教授,丹麦作曲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扬·麦高先生学习。1995年回国后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教学,并兼任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副主编。1996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2001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2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2004年音乐系改名音乐学院后担任音乐学院院长。 在国家教育部立项并获通过的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广西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担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在教育厅立项的科研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专题中担任负责人。 2004年在广西艺术学院立项的大型音乐作品“壮天歌”创作中担任主创人员。[编辑本段]上海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甘肃人,现任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1962年生,1976年考入甘肃省泾川县文工团,199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1996年毕业,1998年进入卢湾区文化馆工作。 在卢湾区文化馆工作期间,王晓宁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作品近百余件,在两年一届的上海“十月歌会”音乐比赛中连续四届(1999-2005)获得金奖;其中,女声独唱《中国字》获得1999年第九届“群星奖”优秀创作奖,男声独唱《塔里木的胡杨》分别获得2004年全国首届流行音乐新人新作选拔赛创作银奖、演唱铜奖和2007年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和创作奖;歌曲《我们为着同一个》荣获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音乐征集2007年度十佳优秀歌曲[编辑本段]90后优秀站长王晓宁王晓宁,男,汉族,1995年5月生,河南三门峡人,90后优秀站长。 简介:从2008年开始建立网站,最初建立的网站叫做时光社区后改名为晨晓社区随后又改为永恒飞坛,目前就读于三门峡第2中学,是90后优秀站长之一,网名折瀷dè兲鉂,现为堂否社区、永恒飞坛管理员,其现任版主站点堂否社区曾经达到日IP8000,PV15W,是国内优秀的游戏讨论社区。曾在小学时多次参加电脑竞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熟悉OFFICE的操作。对PW了解较多。目前是年龄较小的一名站长!

能再问题补充里再具体一点吗?叫这名字的人太多了。

王小宁发表论文

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山东省重点科研课题等多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新药研发课题多项。开展了多酚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与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方面的深入研究;中国苔藓植物化学成分系统研究,对苔藓植物抗真菌、抗真菌耐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突破。已完成了近40种动植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发现新结构化合物100多个,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引用近20篇。已经获得新药证书的新药3项,获得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5项,临床待批的新药4项,进行中的新药4项,申请中的专利9项。承担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苔藓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学活性意义研究”(2010)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苔藓植物中抗真菌活性成分的高通量发现与衍生物制备”(2008)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 (2009)主编出版《苔藓化学与生物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译著《药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Paul M Dewick,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在国际刊物Org Lett, Nat Prod Rep, J Nat Prod, Phytochem, Cancer Lett, Bio Med Chem, ChemBiochem,Plos One等发表SCI文章近150篇,他引超过1000次;授权中国专利9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为主承担的两项新药研究获得新药证书,三个新药研发项目取得临床批件。 科研方向:活性天然产物研究和新药开发1. 从苔藓植物和药用植物中发现活性萜类、多酚和生物碱类化合物2. 天然产物的抗真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机制研究3. 天然抗氧化剂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研究 1. 苔藓植物中抗真菌耐药有效成分的高通量发现与衍生物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 30730109), 项目负责人2. 苔类植物联苄类化合物抗真菌及逆转真菌耐药机制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No. 2006CB708511), 项目负责人3. 苔类植物成分抑制真菌生物被膜形成及逆转耐药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0672531), 项目负责人4. 原花青素诱导心肌细胞内源性抗氧化剂分子机理和抗氧化性损伤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0472072), 项目负责人5. 基于糖识别的重大疾病耐药逆转剂的研究 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No. 2006GG1102023), 项目负责人6. 抗肝炎药物生物碱-有机酸复盐的研制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No. Y2006C38), 项目负责人 1. Ren Dong-Mei, Guo Huai-Fang, Wang Shu-Qi, Lou Hong-Xiang*. Separ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wo diastereomeric pairs of enantiomers from Dracocephalum rupestr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ircular dichroism detectio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7, 1161: 334337.2. Ma Bin,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A new lignan and two eudesmanes from Lepidozia vitre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7, 90: 5862.3. Ma Bin, Lu Zhi-Qiang,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Rearranged calamenene and eudesmane sesquiterpenoids from two Chinese liverworts.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7, 90: 5257.4. Xie Chun-Feng, Qu Jian-Bo, Sun Bin,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Dumhirone A, an unusual phenylethyl cyclohexadienone from the Chinese liverwort Dumortiera hirsuta.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7, 35: 162165.5. Shen Tao, Wan Wen-Zhu, Yuan Hui-Qing, Kong Feng, Fan Pei-Hong, Lou Hong-Xia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Commiphora opobalsamum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 Phytochemistry 2007, 68: 13311337.6. Qu Jian-Bo, Xie Chun-Feng,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Antifungal dibenzofuran bis(bibenzyl)s from the liverwort Asterella angusta. Phytochemistry 2007, 68: 17671774.7. Xing Jie, Xie Chun-Feng, Lou Hong-Xiang*. Rec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natural products bioanalysi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7, 44: 368378.8. Zhan Tian-Rong, Lou Hong-Xiang*. Synthesis of azole nucleoside analogues of d-pinitol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Carbohydrate Research 2007, 342: 86958699.9. Qu Jian-Bo, Xie Chun-Feng, Ji Mei, Shi Yan-Qiu, Lou Hong-Xiang*. Water-soluble constituents from the liverwort Marchantia polymorph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7, 90: 21092115.10. Zhao Gui-Sen, Liu Chuan, Wang Rui, Song Dan-Dan, Wang Xiao-Bing, Lou Hong-Xiang*, Jing Yong-Kui*. The synthesis of α,β-unsaturated carbonyl derivatives with the ability to inhibit both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1 activity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leukemia cell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7, 15: 27012707.11. Fang Lei,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Three new bibenzyl derivatives from the Chinese liverwort Marchantia polymorpha L.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7, 90: 748752.12. Xing Jie, Xie Chun-Feng, Qu Jian-Bo, Guo Huai-Fang, Lv Bei-Bei, Lou Hong-Xiang*. Rapid screening for bisbibenzyls in bryophyte crude extract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7, 21: 24672476.13. Guo Huai-Fang, Xing Jie, Xie Chun-Feng, Qu Jian-Bo, Gao Yan-Hui, Lou Hong-Xiang*. Study of bis(bibenzyls) in bryophytes using electr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riple-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7, 21: 13671374.14. Yu Bei-Bei, Han Xiu-Zhen, Lou Hong-Xiang*. Oligomers of resveratrol and ferulic acid prepared by peroxidase-catalyzed oxidation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s on cardiac inju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 55: 7753–7757.15. Du Yu, Guo Huai-Fang, Lou Hong-Xiang*. Grape seed polyphenols protect cardiac cells from apoptosis via induction of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 55: 16951701. 1. 娄红祥, 王小宁. 苔藓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进展; 于德泉, 吴毓林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5年; pp 251300.2. 娄红祥 主编, 苔藓植物化学和生物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 2006年; pp 1363..3. 娄红祥, 范培红. 鞣质. 实用天然有机产物化学; 吴立军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7年; pp 946-983.4. 联苄类化合物13,13-O-异丙叉基片叶苔素D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5.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6. 一种联苄类化合物羽苔素E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7. 乙酰水杨酰基葛根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8.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总黄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去“为您服务教育网”看看吧

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原为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生物技术中心、南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在教学、科研、产业发展及科技战略研究等领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II类新药证书1项及多项发明专利。在 Science,Nature Medicine,PLoS Medicine, PLoS ONE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曾承担863、973子课题、国家、军队及地方等省级以上基金40余项。先后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五个一”学术带头人、国家教委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及首批总后科技银星等荣誉,多次立功受奖。是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任公开招聘院长。

姓名:王小宁 血型:O 生日:6月6日 身高:170cm 性格特点:打抱不平 粗心大意 强项:说话 弱项:认路 喜欢的事:工作、看书、听相声 最郁闷的事:别人郁闷,却帮不上忙 最喜欢的城市:成都 座右铭:做真诚的我,不让观众难受王小宁是2005年才开始担任《7日7频道》的主持人工作。在7月底《7日7频道》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她。相对于李向显声音上的亲和力,王晓宁的特色则是现场灵活自如、收放得体的主持架势,一看她就是一个驾驭能力很强、颇具舞台风采的主持人。 再见小宁,就是眼前的这位端庄文雅、清爽漂亮的“7日”女主播了。王小宁说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打开局面的人,接受别人采访还有些不适应。我对她说,作为公众人物,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份内的工作。看得出她对我说的“公众人物”还有些不适应,这是她纯净可爱的天性。 王小宁的舞台控制力来自于她先前在央视7套《农村大舞台》节目作主持的经验。但小宁觉得自己更适合人情味儿浓的、跟自己生活贴得近的节目,于是,当她听说《7日7频道》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丝毫没有对这个名牌栏目“犯憷”的心理,勇敢地坐在了应聘席上。经过前后三次试镜,小宁终于留了下来。用当时评审之一元元的话说,就因为这个女孩很清澈,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 刚到“7日”,王小宁和李向显一样,作了一名整天在大街上找新鲜事的“7日”记者,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对晓宁的帮助很大,她说只有那样才能零距离地熟悉北京的市井民情,体验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协奏曲。“现在在演播室主持,经常会有亲身到过现场的感觉,那种亲身经历的语气和神情,已经注入了我的主持风格。” 作为“7日”的女主持人,王小宁经常会被拿来与元元作比较。王小宁说,元元的主持是以评论见长的,她则偏重于现在“7日”的整体风格,靠讲述来吸引人,打动人。“可能会多一点好奇,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娓娓道来,用我的个性和特点丰富节目的风格。”小宁告诉我,元元偶尔还会给她打个电话,嘱咐嘱咐,提点建议,每当此时,小宁总是特别感动,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她需要格外的用心和努力。有一位观众几乎天天给我送鲜花,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这代表着观众的支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在我肩上,不能让支“7日”、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小宁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 一个节目火了,成熟了,最害怕的就是缺乏创新和更换主持人。这两个挑战,“7日”都面对着。但因为"7日"有了京城百姓的支持,有了节目组对风格定位的准确把握,瓶颈已经被打破,收视率从稳而不降到稳中有升,制片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持人是一个品牌栏目的人格化身,李向显、王小宁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表达出同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7日”新的色彩,在他们脚下没有满足的停步,只有不断的提升,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太多的审视、太多的期待。

农学院王小波博士论文发表

崔若飞 陈同俊 钱进 赵虎 李仁海 毛欣荣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221008)

作者简介:崔若飞,1954年生,男,河南洛阳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应用地球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电子信箱:,通信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邮编:221008。

摘要 三维P波地震勘探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属于岩性地震勘探的范畴。利用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煤层气勘探的特点,提出利用“两个理论、六项技术”来指导煤层气地震勘探。两个理论是双相介质理论和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六项技术是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方位AVO技术、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和基于MAPGIS的多源信息预测技术。利用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并配合其他地质手段,建立煤层气(瓦斯)富集带预测模型,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煤层气勘探 岩性地震勘探 地震反演 方位AVO 方位各向异性

CBM Seismic Survey Technology

Cui Ruofei,Chen Tongjun,Qian Jin,Zhao Hu,Li Renhai,Mao Xinr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3D P-wave seismic survey is the lithological seismic method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CBM survey.Based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successful oil/gas survey experiences and the features of CBM survey,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CBM seismic survey should be directed by the two theories and six techniques.The two theories mean both two-phase and anisotropic medium theories.Six techniques include seismic attribute,seismic inversion,azimuth AVO,azimuth anisotropy,non-linear inversion of coalbed thickness and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MAPGIS.Using CBM seismic survey combined with other geological methods,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CBM accumulation area which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geological basis for CBM exploitation.

Keywords:CBM exploration;lithological seismic survey;seismic inversion;azimuth AVO;azimuth anisotropy

1 煤层气勘探的意义

煤层气(瓦斯)是由煤化作用形成的赋存在煤层中的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加速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其开发利用可弥补我国常规能源的不足。我国是煤层气资源大国,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对煤层气的成因、储层特性、赋存状态、成藏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是,相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相对滞后。今天,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研究重点放在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

其次,瓦斯突出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灾害性问题。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2157人,占全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36%。在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起数占69%。事实上瓦斯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关键在于煤矿在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对地下瓦斯富集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样就使煤矿在生产和开采过程中,无法根据瓦斯分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目前,晋城矿区为了抽排瓦斯,只能以一定的密度均匀布置钻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瓦斯在开采前抽放掉。但是这样做又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要将瓦斯尽可能地排放干净,就必须将钻孔布置得相当密集,成本就会增加;如果要控制成本,就要降低钻孔密度,可能无法保证瓦斯浓度在安全指标以下,即可能会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因此,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才能为煤矿查明煤层瓦斯富集区域,是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最后,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甲烷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30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可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效应。

总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与利用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事。

2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

今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

现行的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利用反射波的运动学特征来解决构造问题,而煤层气(瓦斯)地震勘探属于岩性地震勘探。在影响煤层气成藏的5个主要因素中,利用地震资料和其他地质资料可以查明煤层厚度、断层及其他构造分布、煤层埋藏深度、煤层的倾角与露头位置。但是,不能对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做出评价,即无法确定含裂隙裂缝介质(构造煤的分布与厚度)的性质。

瓦斯作为气体,如果要在煤层中储存和运移,那么煤层及其顶底板中就必须要有相互联通的裂隙裂缝。总之,裂隙裂缝的存在是瓦斯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搞清煤层瓦斯富集带的关键。因此,对于煤矿开采而言,研究煤层及其顶底板裂隙裂缝的分布和连通情况极其重要。瓦斯突出及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的裂隙裂缝。由于裂隙裂缝是瓦斯富集、存储、运移的场所,因此查明采区内断层、裂隙裂缝的分布便能够对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透气性做出正确评价。于是,煤层气(瓦斯)地震勘探的核心是查明煤层及顶板中裂隙裂缝发育的方向和密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利用地震资料研究裂隙裂缝发育的方向和密度便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是一个有利的高产油气层,世界上约有60%左右的油气来自碳酸盐岩储层,而碳酸盐岩储层与裂隙裂缝的关系极为密切。大量的研究工作和观测数据表明,含裂隙裂缝介质的性质可以用双相介质理论和各向异性介质理论进行解释。因此,国内外学者把重点放在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双相介质的各向异性和检测裂隙裂缝方面,其主要方法有三类:①多波多分量裂隙裂缝检测技术;②S波裂隙裂缝检测技术;③P波裂隙裂缝检测技术。由于P波地震勘探成本低,从20世纪90年代起,地球物理学家把目光转向P波勘探,用P波代替S波/转换波检测裂隙裂缝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煤田地震勘探的情况也是如此,1993年P 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开始得到应用,1998年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田,并陆续在10余个煤矿进行试验工作,希望综合利用P波和转换波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开采技术条件问题。但是,事与愿违,时至今日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今天,回过头来分析煤田转换波地震勘探的得失时,不能忽略煤层埋藏浅、P波的信噪比高和分辨率高这一鲜明特点,而转换波的信噪比较P 波相差1~2个数量级。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应该以三维P波地震技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地质手段。

3 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

利用P波进行煤层气地震勘探,目的是利用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来研究小型压性与压扭性构造、煤岩层岩性,特别是查明煤层及顶板中裂隙裂缝发育的方向和密度(煤体结构破坏程度)、构造煤的厚度。

利用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煤层气勘探的特点,提出利用“两个理论、六项技术”来指导煤层气地震勘探。

两个理论是双相介质理论和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六项技术是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方位AVO技术、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和基于MAPGIS的多源信息预测技术。

3.1 地震属性技术

地震属性指的是由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地震属性技术是指提取、显示、分析和评价地震属性的技术,在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包括地震属性的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利用地震属性区分构造、岩性并进行目的层预测。

煤层气储层是典型的双相介质,与单相介质相比,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传播后,各个频率成分的能量分布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震波能量向低频方向移动。这种地震波场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为预测瓦斯富集带提供了理论基础。杨双安博士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图1为六层介质模型,其中第四层中部为双相介质,代表瓦斯富集区。合成记录见图2。

图1 模型示意图

图2 合成地震记录

从图2 中看到有两组反射波,在100ms 附近的反射波是界面1 形成的反射波,在200ms附近的反射波是界面2、界面3、界面4和界面5形成的复合波。对200ms附近的复合反射波进行分频处理,得到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在图3中,中间的双相介质区域表现出:①时间发生延迟、反射波连续性较好的运动学特征;②低频能量增强、高频能量衰减的频率特性;③与正常反射波相位相反的相位特征。总之,具有双相介质特征的瓦斯富集区与单相介质区域有明显的差异。

图3(a)标准低频成分(1~10Hz)的能量;(b)高频成分(35~45Hz)的能量(据杨双安)

图4 淮南张集煤矿西三采区13-1煤层的主频带能量百分比

图4是淮南张集煤矿西三采区13-1煤层的主频带能量百分比,可以发现主频带能量的变化规律。

3.2 地震反演技术

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已知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

通过波阻抗反演,可以预测煤层及顶底板的岩性特征。图5显示的是某区13-1煤常规地震剖面与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图5(b)不但能清楚地显示煤层,而且对煤层顶底板的岩性也有较清楚的显示。因此,可以对方位地震数据体进行反演,从方位反演数据体中提取有关剖面属性并进行各向异性分析。

图5 某区13-1煤常规地震剖面与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对比

3.3 方位AVO 技术

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是利用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的原理,在叠前道集上分析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估求岩石的弹性参数并检测油气的重要技术。而方位AVO分析则是将宏面元按多方位等分,再在不同的方位上做AVO分析的一种技术。

影响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介质的泊松比,其次是速度。因此,AVO响应实际是地层泊松比异常的反映。通常,煤的泊松比值为0.37~0.45,含气砂岩的泊松比值可降到0.1。因此,可以根据CDP道集记录中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关系来勘探气层。图6是方位AVO分析示意图,图6(a)是宏面元方位划分方法,图6(b)是宏面元方位AVO曲线。

图6 方位AVO分析示意图

由于AVO曲线可以下式进行近似:

AP(θ)=P+G*sin(θ)

因此,对每个宏面元的每个方位AVO曲线用上式进行拟合,即可以得到每个方位的 P 属性值和G属性值。同样,可将每个宏面元内每个方位的 P 值和G值进行椭圆拟合,计算出方位各向异性(图7)。

图7 P波属性的方位各向异性

3.4 方位各向异性技术

含裂隙裂缝介质的性质可以用各向异性介质理论进行解释,而传统的地震理论仅研究各向同性介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正演计算证明了反射P波在裂隙性地层中表现为方向各项异性。主要表现在叠前P波数据的振幅、速度和旅行时差随炮检距或方位角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射P波对裂缝性地层所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很敏感,所有的P波属性分布函数均为椭圆,如图7所示。图8中显示的是某区4号宏面元的方位CDP道集。图8中将宏面元按等方位地划分为18个区,每个方位的道集依次排列,红色箭头的位置为目的层。从图8中可以发现宏面元的每个方位道集的振幅强弱是不同的,将它们提取并做椭圆拟合,将椭圆的长轴方向作为裂隙的主方向。这样就可以得到裂隙裂缝分布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图9中箭头方向表示裂隙裂缝的方向,箭头长度表示裂缝的密度,箭头越长表示裂隙裂缝越发育。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宏面元的各方位CDP道集做速度分析,得到层速度随方位的变化关系,同样也可以拟合出裂隙裂缝分布示意图。

图8 某区4号宏面元的方位CDP道集

图9 利用P波属性得到的裂隙裂缝分布示意图

把上述观点进行延伸,研究多个地震属性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利用地震属性参数随方位角变化的特征提取裂隙属性,从而确定岩溶裂隙带的空间分布,这种技术称方位各向异性技术。

3.5 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

传统的煤层厚度计算是利用钻孔资料的对比、内插获得的。然而在任何勘探区内,钻孔的数目是有限的,所以其计算的煤厚值可信度很低。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特别是从数据密度很大的三维地震资料中获取煤层厚度信息。

人们提出了多种煤层厚度的定量解释方法,从理论上讨论了煤层反射波的形成机制,研究了它的地震特征(包括波形、振幅与频率)随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为利用煤层反射波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煤层厚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些方法基本上只利用了一类地震属性参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都要求煤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煤层反射波属性参数呈线性变化关系,即它们都属于煤层厚度线性反演方法。然而,煤层反射波属性参数与煤层厚度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煤层厚度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属于统计分析方法,即利用某些地震属性参数与薄层厚度的统计关系来预测构造煤层的厚度变化。首先利用谱分解技术对地震剖面进行分解得到窄带频率剖面,然后从低频剖面中提取有关地震属性参数,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属性参数进行煤层厚度反演。

3.6 基于MAPGIS的多源信息预测技术

由于瓦斯富集与裂隙发育程度、煤层厚度、断层及其他构造分布、煤层埋藏深度、煤层的倾角与露头位置、煤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要对煤层瓦斯富集带进行准确预测就必须将上述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可以发现,提取了上述几种因素的有关属性后,上述因素的属性数据量将相当大,相互关系将相当复杂。为了有效、合理地利用上述因素的各种属性,选择了GI S作为平台,将各种属性和空间数据相融合,生成各种专题图件,最终确立合理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于煤矿生产的瓦斯富集带预测模型。图10显示的是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和综合分析过程。

图10 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和综合分析

4 结论

煤层气地震勘探的总体目标是:将地球物理技术、基础地质勘探手段、数学地质分析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应用于煤层气(瓦斯)富集带的预测与评价。

煤层气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是:

(1)将双相介质理论和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理论与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相结合;

(2)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方位AVO技术、方位各向异性技术,提取地震P波对裂缝性地层所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并从地震属性参数随方位角变化的特征中提取煤层和围岩的裂隙属性;

(3)利用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获取构造煤的厚度信息;

(4)利用GIS作为平台,把煤层和围岩的裂隙属性、煤层厚度、断层及其他构造分布、煤层埋藏深度、煤层的倾角与露头位置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和综合分析后,建立煤层气(瓦斯)富集带预测模型,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子敏,张玉贵.2005.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杜,4~54

[2]董敏煜.2002.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31~53

[3]曲寿利,季玉新,王鑫.2003.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检测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

[4]杨双安.2006.双相介质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

[5]王晓波.1997.地理信息系统在南屯煤矿瓦斯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

[6]Christopher Juhlin,Roger Young.1993.Implications of thin layers for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AVO)studies,Geophysics,58(8):1200~1204

[7]Antonio C.B.Ramos et al.1997.3-D AVO analysis and modeling applied to fracture detection i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Geophysics,62(6):1683~1695

[8]Perez MA,Gibson R L,Toks MN.1999.Detection of fracture orientation using azimuthal variation of P-wave AVO response,Geophysics,64(4):1253~1265

[9]A.Grechka and J.Michelena.1999.Fracture detection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using a variety of seismic methods,Geophysics,64(4):1266~1276

[10]Willian L Soroka.2002.Successfu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3-D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The lessons learened,Geophysics,67(2):379~389

1999年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2003年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获免试攻读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资格,2005年提前攻博,2008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2010年8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大豆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2010年9月到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大豆分子育种理论和应用研究,2010年12月被聘为副教授。2011年8月—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大豆氮素营养代谢分子遗传研究;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 2014年9月—2015年9月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双城分校Dr Stupar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从事TALEN、CRISPR/Cas9等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在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和大豆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女,汉族,1965年9月生于吉林省榆树市。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 ,1996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环境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水稻优质米栽培。参加和主持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0项,有2项获省部级奖励。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吉麦4号”于2000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已大面积推广。发表论文30余篇,于200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作物栽培技术》和《玉米非生物逆境生理生态》2部专著,主编《种子学概论》、《种子检验技术及种子法》、《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等校内教材。

最近的王小宁发表论文

好考又有用的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证书、会计类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证书含金量非常高,也是财会人都想得到的证书。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10期.兰琳.

基于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和房产问题.《商》.2013年4期.兰琳.

用故事讲透生活经济学.《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期.翟瑞龙.

姜姐的生活经济学.《走向世界》.2013年44期.王欣.

有经济学的生活读《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软件工程师》.2004年9期.禅影.

金融市场化与生活经济学.《大众理财顾问》.2006年5期.郭锐.

生活中的经济学.《祝您健康》.2013年7期.泡泡等.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学术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7期.胡必亮.

白领·下流·经济学.《理财》.2010年1期.单士兵.

超市中如何排队.《中国统计》.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8期.俞肖云.

扩展资料

经济学专业学会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于1930年成立,是全球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学会之一,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学会的主要活动包括出版Econometrica等顶尖学术期刊,以及在全球六大地区组织学术会议。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两岸三地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学术交流,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决定在中国定期召开年会,简称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时期,来阐述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国 研究状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目前流行音乐发展更为成熟和多元化,并为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当今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将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一、20世纪80年代——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初步的繁荣,然而我国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只是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流行音乐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相当浅和模糊的。大多是谈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或是对某种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未出版过关于此类研究的专著(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做出的判断)。文献方面以1980年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这篇文章为基础,它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此类文章相继而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二、20世纪90年代——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学家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都是较浅的研究国内的流行音乐。到了90年代,我国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身份已得到认同,音乐学家们不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还专注于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从各个方面对流行音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相关研究的专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坚,廉维编的《发烧摇滚》、关颖著的《摇滚王族》、黄燎原,韩一夫主编《世界摇滚乐大观》、钟子林编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的《摇滚梦寻》等以研究摇滚乐方面的专著成果最为显著。此时,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继发表,主要以探讨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及美学意义为主。笔者将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献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状况。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守生; 华林泰在《流行音乐为何退潮》一文中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1、七拼八凑的演出队伍;2、拜金主义的演出意图;3、庸俗无聊的演出内容。王薇的《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文章着重于对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张彬的《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兆钧在《流行音乐1989》一文中从当时流行音乐创作萧条与风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顿及市场管理的调整,国内音带出版的下降与引进版的畅销,大型活动的减少及“摇滚乐”的发展,港、台音乐的再度走红五个方面论述了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在他《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来研究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以及“西北风”歌曲和广州流行音乐。韩明昌在《浅论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文章中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国内地的前景。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项筱刚《论“超级女声现象”》一文探讨了“超级女声“对中国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娱乐平台,赢得了媒体与企业的共赢。而罗云斌; 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一文则认为无论是从音乐的本源还是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其娱乐功能始终不存在单纯或显著的“高雅倾向”。引用“祛魅”概念,从美学转变的角度对流行音乐加以考察,发现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会性因素。因此,“超女现象”是当代大众化娱乐多元形式的一种催生物,它的娱乐文化意义大于它的音乐意义,视其为低俗加以封杀或者为其所谓民主、自主精神欢呼都是片面的。陈鹏的《周杰伦——偶像“80后“》和刘艺的《周杰伦——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影》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周杰伦在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创作上面的才华进行了阐述,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友朋的《周杰伦——在音乐上犯骄傲的罪》一文则是更直接说明了周杰伦已经成为华人流行音乐的指向标。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无法拒绝他的音乐。他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是无法取代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无法抗拒他的个人魅力。项筱刚的《李凌与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争鸣》一文主要对20世纪中国音乐界有关李凌轻音乐的争鸣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从争鸣的缘起,李凌的“轻音乐”思想,反方的思想,争鸣的分析及影响五个方面来论述李凌对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刘筱在《另类的流行》文章中论述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Rap。论及Rap所属Pop的内涵与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现形态;还论述了在Pop发展变异中Rap的产生、进化与分化、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态等,进而又论述了Rap的精神内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会心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再而论述到Rap向Hip-Hop的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Pop音乐中的独特形式Rap的研究,试图对流行音乐在音乐历史中的社会地位、表现内涵、流行原因等,进行初步探讨。洛秦在《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一文中论述了摇滚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一种被欣赏的音乐品种,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活动。F.S.Ponick; 王小宁的《美国音乐教室里的巴赫和摇滚乐》一文对是否应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来论述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在校外适应社会和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流行音乐教学在这点上,可以达到其他类型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经历了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与文化生活,社会功能,历史潮流的联系及影响。在这研究期间我们发现了流行音乐新的特征和价值,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还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如:钟子林、王思琦、金兆钧、项筱刚等。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的继续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流行音乐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王东博士论文发表

1、心理成长的旅程——论雅可布森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修奥适应性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6。3、《自我心理学:斯皮茨、玛勒、雅可布森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承担课题:(限5项,包括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经费、位次)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滨州医学院2008.3-2010.10 经费1.0 位次1CCS考试在一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研究与实践 滨州医学院 2009.6-经费0.2 位次1/5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山东省教育厅2008.1-2010.12 经费2.0 位次2/4 发表论文: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浆MMP-9水平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0):2109-2111 位次1/3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浆hs-CRP、HCY水平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91-1393 位次1/4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医师论坛,2010,4(1):30-32位次1/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1例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6):479-480 独立主编、参编著作、教材:(限5项)诊断学复习指南与试题精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4 主编1/3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通关宝典2008+光盘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主编1/3实用心内科掌中宝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3 主编1/3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限5项)2009年获滨州市科技局第九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山东省卫生厅“青年岗位标兵”荣誉称号。

《客家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台北南天书局‚1998年。《民族精神的华章——史学与传统文化》(与人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社会结构与客家人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史学理论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书评等百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