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洪永淼发表论文了吗

发布时间:

洪永淼发表论文了吗

1、焦瑾璞: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正厅局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2、隆国强:博士,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外贸、外资、外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宏观经济、中国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业、中国粮食经济等。3、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

1、吴敬琏: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2、厉以宁,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3、林毅夫,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4、茅于轼,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5、樊纲。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颇受青睐。 6、张维迎,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7、郎咸平。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并炮轰海尔、TCL、科龙等中国知名企业,再次惊动天下人。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8、胡鞍钢。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zgzf四大智囊团之一。 9、萧灼基。萧灼基教授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萧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0、张五常。张五常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

国际期刊Serial Correlation and Serial Dependence,forthcoming in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in Economics, 2nd Edition.Asymmetries in Stock Returns: Statistical Tests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with J. Tu and G. Zhuo,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 (2007), 1547-1581.Can the Random Walk Model be Beaten in Out-of-Sample Density Forecasts: Evidence from Intraday Foreign Exchange Rate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41 (2007), 736-776.Model-Free Evaluation of Directional Predictability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with J. Chu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2 (2007), 855-889.An improved 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 fo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Econometric Theory 23 (2007), 106-154.Validating Forecasts of the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of Bond Yields: Can Affine Models Beat Random Walk?, with A. Egorov and H. Li,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35 (2006), 255-284.Asymptotic theory for entropy-based measure of serial dependence, with H.White, Econometrica 73 (2005), 837-901.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ing for conditional mean models in time serie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2 (2005), 499-541.Nonparametric specification testing for continuous-tim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terest rate term structure, with H. Li,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8 (2005), 37-84.Wavelet-based 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in panel models, with C. Kao, Econometrica 72 (2004), 1519-1563.Out-of-sampl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time short-term interest model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22 (2004), 457-473.Inference on predic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via generalized spectrum and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5 (2003), 1048-1062.Diagnostic checking for the adequacy of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Econometric Theory 19 (2003), 1065-1121.A test for volatility spillover with application to foreign exchange rat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03 (2001), 183-224.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s for serial depend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Statistical Methodology), 62 (2000), 557-574.Hypothesis testing in time series via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 generalized spectral density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94 (1999), 1201-1220.Testing for independence between two covariance stationary time series, Biometrika 83 (1996), 615-625.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of unknown form, Econometrica 64 (1996) 873-864.Consistent specification testing via nonparametric series regressions, with H. White, Econometrica 63 (1995), 1133-1159.China’s evolving managerial labor market, 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1995), 873-892.Autonomy and incentives in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IX (1994), 183-209.

张五常教授继续名列榜首,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名列第二,而倍受争议的郎咸平教授位居第三。林毅夫、邹恒甫、吴敬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除吴敬琏外,其余9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欧美名校,受过正规而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的约有6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只有大约100人。

洪永淼发表论文

cer期刊很有权威性。CER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出版的一本广受欢迎的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期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简称CES)于1985年5月26日在纽约成立。它最早的创办理事有6个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经管学院 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工商管理博士 ,这位曾在美国GE公司 和GM公司做管理工作,现在是美国500强企业Koch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留美经济学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国外经济学者参与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前,CES在美国、亚洲、欧洲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政府以及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中拥有超过700名成员。每年CES会举办年会促进协会成员间的学术交流。1992年,CES成为社会科学协会联盟成员单位(AlliedSocialScienceAssociation,ASSA)。自从1992年以来,协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成员单位赞助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自从1993年以来,CES每年都在大陆举办经济学年会给中国政府 进一步的改革或者建立战略提供建议。与会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商业领袖,这表明CES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政治影响。在每年的年会上,CES都会选出新一届的由六人小组组成的学会领导小组以及一名当选会长(Presidentselected)。当前的CES的当选会长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经济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博士。在福特资金的赞助下,CES每年会选派六名左右的成员到中国大陆各个高校任教。

属于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是进行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的研究,比如平稳性检验,广义胤治龇?最大似然估计,广义ARCH分析等等.数理经济学严格来说不能说是经济学的分支或者领域,因为数理经济学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他们都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除了少数几个外(包括布坎南,诺斯,科斯等人)都是数理经济学家,因为他们的研究都涉及数理经济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的领域基本可以划分为(不过随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领域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所以简单的说是某个领域越来越没有意义,而更多地说某人的贡献):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学),博弈论,激励设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经济史,公共选择理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等.回答增加的问题:不是!动态计量经济学是涉及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学,不一定是有关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可以是有关金融数据的问题,也可以是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问题.在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的研究中甚至不涉及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有一个笑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一定知道哪个大学计量经济学研究最强,但看Prescott任教的大学可以知道那个大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肯定不强.事实上确实这样,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及明尼苏达大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在全美计量经济学研究中表现一般.在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的研究中他们之所以能够不使用计量经济学也能够证明理论的正确(实际上用计量经济学检验却证明他们理论的不正确见坎贝尔和曼昆(1987))是因为他们发展了一种研究范式,就是calibration(校准)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基本的微观经济学事实选择一系列参数值,然后将模型就各种序列的方差和协方差所作的预测与数据中的方差和协方差进行对比.这种方法的提出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上意义非常重大.如果你有兴趣从事学术研究以后可以看看他们1982年的那篇经典论文。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确实是经济学研究的三个最重要且截然不同的领域,从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说他们没有什么关联性,(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进行数据分析所需要的检验理论和估计理论,可以说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经济数据,因此一般可以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人的行为)如果说有就是宏观与微观的内在的关联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中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宏观计量经济学并不是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在宏观中的应用,同样微观计量经济学也不属于微观经济学。之所以有这样划分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数据的一致。比如宏观计量的数据一般就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数据比如经济增长数据,微观计量所用的数据一般也是微观经济学尤其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数据。所以说他们只有相关性不存在包容性。计量经济学实际上的划分根据国际惯例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还可以有半参数计量经济学。我想你的看法应该是由于国内没有计量计量经济学专业只有数量经济学而数量经济学包括了计量经济学方向。这是前苏联的习惯。但在北美没有数量经济学专业只有计量经济学专业,国内数量经济学专业除去计量经济学方向以外的只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必要的知识准备而已。所以现在有一个说法在国内想从事经济学研究最好不要去西方经济学而要去数量经济学读研究生。可能我说的还不够清楚明白,推荐你读一下这篇文章: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作者:洪永淼,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终身正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本文是洪教授的一篇工作论文,已经发表在《经济研究》上半年的某期上(我忘记哪一期了)。洪教授在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期刊)上的一篇有关世界计量经济学家排名中理论计量经济学领域排第十五名,华人计量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三.同主题文章:论中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作者:洪永淼,汪寿阳我想他们的看法应该比较具有权威性吧。ps:对liyssy朋友一些观点的回应:你现在的关于计量经济学作用以及地位的观点也是我本科时候的看法。这也是很多国内经济学专业学生甚至是教授也有此看法,所以并不奇怪。只是你好像不清楚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建议你看看我推荐的两篇文章。至于你有关宏观相关的看法,我只能说我不敢苟同,因为凯恩斯经济学是现在的宏观经济学的最主要的源头,而且凯恩斯主义仍然是现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之一,当然是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但基本思想并没有大的改变。如果你有兴趣从事经济学学术,你会有机会了解更多的。我个人很难在有限篇幅内解释一个你不怎么赞同的观点。还是留给你自己去探索吧。作为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一个计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不敢说我一定比你知道得更多,只是我可能比较幸运地比你接触更多国际前沿的经济学以及一流的经济学学者。仅此而已。最后再强调一点:计量经济学不等于国内的数量经济学!

1、焦瑾璞: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正厅局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2、隆国强:博士,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外贸、外资、外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宏观经济、中国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业、中国粮食经济等。3、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有张五常、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张五常教授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价为:一代经济学怪才!他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后来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张五常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不久前他发表观点认为“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林毅夫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价为:追求真理的经济学家!林毅夫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泛(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不久前的一场经济论坛上,在预测中美经济前景时,林毅夫教授与美国著名学者尼尔弗格森打赌:20年内中国GDP超过美国!吴敬琏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价为:最讲实话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厉以宁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价为:言词能影响政府决策的经济学家!他在比较中外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他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张维迎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价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第一人!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他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所广泛接受,厉以宁教授因此被尊称为“厉股份”。知名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他们或在教育系统,或在专业部门,为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功不可没。

洪永淼论文发表

cer期刊很有权威性。CER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出版的一本广受欢迎的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期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简称CES)于1985年5月26日在纽约成立。它最早的创办理事有6个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经管学院 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工商管理博士 ,这位曾在美国GE公司 和GM公司做管理工作,现在是美国500强企业Koch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留美经济学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国外经济学者参与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前,CES在美国、亚洲、欧洲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政府以及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中拥有超过700名成员。每年CES会举办年会促进协会成员间的学术交流。1992年,CES成为社会科学协会联盟成员单位(AlliedSocialScienceAssociation,ASSA)。自从1992年以来,协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成员单位赞助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自从1993年以来,CES每年都在大陆举办经济学年会给中国政府 进一步的改革或者建立战略提供建议。与会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商业领袖,这表明CES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政治影响。在每年的年会上,CES都会选出新一届的由六人小组组成的学会领导小组以及一名当选会长(Presidentselected)。当前的CES的当选会长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经济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博士。在福特资金的赞助下,CES每年会选派六名左右的成员到中国大陆各个高校任教。

这个明显是厦大好,厦大的经济应该是可以排到前五左右,而武大就低多了,厦大经济学院的金融,财政,统计都很好,国贸是三年全国第一(但国贸这个行业亮红灯了···········),经济也挺不错,在南方特别有影响力,师资力量雄厚,院长洪永淼特别牛(你可以自己百度)相比之下,武大就差多了,欢迎报考厦大经院

计量经济学只是一个研究工具,真正的理论基础还是源于宏微观经济学。现在世界上经济学理论的趋势并不是拓展理论基础,而是逐渐剔除一个个的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当然有些命题已经被世人证明过的东西你再想出成果只能使用更新的方法(计量方法)来再次证明,因此计量经济学现今风靡全球。更有人说“研究经济学离开计量经济学就不能再叫经济学了,只能叫经济学基础。”这当然是片面的,但是说明了现今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向。诺贝尔经济学奖近些年都是在奖励计量经济学新方法的应用,虽然有些违背经济学研究本身的意义,但是在促进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扩大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致使现在很多计量经济学专家异军突起,仗着自己数学水平高超大肆进军经济学领域,更有囊括诺贝尔奖的想法。因此,你所提及的动态宏观经济学我个人认为是属于计量经济学领域。其原因不言而喻,宏观经济学研究短时期可以,但是从来不能沿用到长期,任何一本宏观书谈及长期性都只说明趋势,而不能说明其必然性。原因在于宏观考虑范围一般都是国家性地区性,时间迁移导致的政策变动事实难料,我们始终不能说凯恩斯主义能够一直沿用下去,虽然在罗斯福手中它曾大展拳脚。动态宏观经济学简而言之并不难,就是数据与计算的细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不知楼主可曾做过计量分析,数据收集是极大的一个难关,数据做得越精,结果越能反映真实情况。所以,从动态宏观主要贡献在哪里?是一个计量经济学科研领域的一个奠基,从宏观经济学理论角度,只是用细致的数据证明或驳斥了前人的观点,不能说有了什么旷世之作,如罗斯福新政一样可以指导当世诸国的经济发展。综上所述,再次强调我个人认为动态宏观属于计量经济学范畴,对于1楼的看法鄙人不敢苟同,不知上述观点是否是您自己的观点,我想说的是:1.你所说的宏观研究方法,有一些是微观研究为主,另外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等方法才是经典的经济学论证方法,我说的长期性如果不用这两种方法证明,如何说服世人?2.一篇文章属于哪个领域,应该看他对哪个领域贡献更大,计量经济学是工具类学科,本身就是用来证明其他理论的,照您的说法是否数学领域就永远不能有科学家了那?(再次强调上述言论是个人看法)回复lyunsun:计量经济学现在在国内基本属于数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其他专业也研究,但是仅仅是作为工具,而不是研究计量方法.你推荐的两篇论文不好意思,我是看过的,但是他们的说法也同样存在局限性,这一点你看到了么?另外,不要拿厦大吓唬人,我承认夏大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经济学研究也比较前沿,但是术业有专攻,我是东财数量经济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另外,我正在从事学术研究,只是惭愧的一点,我一般是研究微观领域的,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理论自认为不见得比你落后.我们不必探讨计量是否重要,关键问题在于这种论证方法是否得到了研究者和大众的认可.中国在计量方面确实不如国外(特指一下美国),但是我们不能说不如人家的东西就不重要,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就多么多么的瑕疵.一个理论是要由多个方法证明的,缺少了计量证明的理论就是会有很多大众不同意,这无可厚非.在论证动态宏观理论的领域我个人看到的方法只是计量方法,博弈论可能也行,但是我没有看到,对于你说的不用计量方法就能证明动态宏观的长期性,我是相信的,但是如果作者能用计量证明,那就必须也列举出来,令计量方法研究者们也能信服他的观点.

国际期刊Serial Correlation and Serial Dependence,forthcoming in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in Economics, 2nd Edition.Asymmetries in Stock Returns: Statistical Tests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with J. Tu and G. Zhuo,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 (2007), 1547-1581.Can the Random Walk Model be Beaten in Out-of-Sample Density Forecasts: Evidence from Intraday Foreign Exchange Rate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41 (2007), 736-776.Model-Free Evaluation of Directional Predictability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with J. Chu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2 (2007), 855-889.An improved 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 fo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Econometric Theory 23 (2007), 106-154.Validating Forecasts of the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of Bond Yields: Can Affine Models Beat Random Walk?, with A. Egorov and H. Li,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35 (2006), 255-284.Asymptotic theory for entropy-based measure of serial dependence, with H.White, Econometrica 73 (2005), 837-901.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ing for conditional mean models in time serie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2 (2005), 499-541.Nonparametric specification testing for continuous-tim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terest rate term structure, with H. Li,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8 (2005), 37-84.Wavelet-based 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in panel models, with C. Kao, Econometrica 72 (2004), 1519-1563.Out-of-sampl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time short-term interest model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22 (2004), 457-473.Inference on predic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via generalized spectrum and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5 (2003), 1048-1062.Diagnostic checking for the adequacy of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Econometric Theory 19 (2003), 1065-1121.A test for volatility spillover with application to foreign exchange rat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03 (2001), 183-224.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s for serial depend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Statistical Methodology), 62 (2000), 557-574.Hypothesis testing in time series via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 generalized spectral density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94 (1999), 1201-1220.Testing for independence between two covariance stationary time series, Biometrika 83 (1996), 615-625.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of unknown form, Econometrica 64 (1996) 873-864.Consistent specification testing via nonparametric series regressions, with H. White, Econometrica 63 (1995), 1133-1159.China’s evolving managerial labor market, 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1995), 873-892.Autonomy and incentives in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IX (1994), 183-209.

洪永淼的发表的论文

国际期刊Serial Correlation and Serial Dependence,forthcoming in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in Economics, 2nd Edition.Asymmetries in Stock Returns: Statistical Tests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with J. Tu and G. Zhuo,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 (2007), 1547-1581.Can the Random Walk Model be Beaten in Out-of-Sample Density Forecasts: Evidence from Intraday Foreign Exchange Rate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41 (2007), 736-776.Model-Free Evaluation of Directional Predictability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with J. Chu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2 (2007), 855-889.An improved 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 fo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Econometric Theory 23 (2007), 106-154.Validating Forecasts of the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of Bond Yields: Can Affine Models Beat Random Walk?, with A. Egorov and H. Li,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35 (2006), 255-284.Asymptotic theory for entropy-based measure of serial dependence, with H.White, Econometrica 73 (2005), 837-901.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ing for conditional mean models in time serie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of unknown form, with Y. Le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2 (2005), 499-541.Nonparametric specification testing for continuous-tim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terest rate term structure, with H. Li,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8 (2005), 37-84.Wavelet-based 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in panel models, with C. Kao, Econometrica 72 (2004), 1519-1563.Out-of-sampl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time short-term interest models, with H. Li and F. Zhao,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22 (2004), 457-473.Inference on predic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via generalized spectrum and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5 (2003), 1048-1062.Diagnostic checking for the adequacy of non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T. H. Lee, Econometric Theory 19 (2003), 1065-1121.A test for volatility spillover with application to foreign exchange rat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03 (2001), 183-224.Generalized spectral tests for serial depend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Statistical Methodology), 62 (2000), 557-574.Hypothesis testing in time series via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 generalized spectral density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94 (1999), 1201-1220.Testing for independence between two covariance stationary time series, Biometrika 83 (1996), 615-625.Consistent testing for serial correlation of unknown form, Econometrica 64 (1996) 873-864.Consistent specification testing via nonparametric series regressions, with H. White, Econometrica 63 (1995), 1133-1159.China’s evolving managerial labor market, 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1995), 873-892.Autonomy and incentives in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with T. Groves, J. McMillan and B. Naught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IX (1994), 183-209.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浅谈董栓成(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 .a%ee.)摘 要: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已经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必将对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反思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改革的角度进行了若干思考关键词: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中图分类号:uaPli 文献标志码:2 文章编号:MGURIeM(INni)imPnsiP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一部分高等院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相关专业中开设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克莱因()说: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 萨缪尔森()认为:第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n88o 年 s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学这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育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必将对我国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量软件开发,为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感到对于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商榷目前,我们研究问题的分析方法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特别是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主流方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也是我们本科计量教学工作者的一大贡献,它彻底扭转了单纯的定性分析理念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倾向:其一是把计量经济学当成了圣经,唯计量是从,似乎是没有计量参加的学科都是伪科学或者说不够科学,其结果是计量方法的滥用;其二是计量的数学化,也就是数学的计量而不是经济学的计量,其结果是使得计量经济学脱离实际,变成了数学游戏就上述问题,结合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实际谈谈我们的看法一计量经济学不是圣经:完美中有折中首先,计量模型是完美的我们以一元模型为例: 5n7i n其中, 表示除 以外的所有影响 的因素,模型(n)叫总体回归模型该模型描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而非函数关系对同样问题处理的数理模型: 5P7i n模型(n)比模型(P)完美,因为模型(n)比模型(P)考虑问题全面在模型(n)中,每给 一个值,从理论上讲,由于 的存在,模型考虑了和 对应的所有 的值;模型(P)仅考虑了因素 对 的唯一影响,而没有考虑 以外的其他因素对的影响,因此,模型(P)仅考虑了和对应的一个 值,这里对应加引号是因为从理论上讲,那个 值仅仅是无穷多个 值中的一个,而未必就是真的和 对应的那个,这就是计量经济学家和数理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说计量经济学是完美的(确切的说是计量模型比数理模型完美)但是,完美的计量模型(总体回归模型)理论上是存在的,实践中是求解不出来的,不是因为我们的计算技术达不到而求解不出来 ,,而是由于总体的无限性和 的复杂性(随机变量),i n特别是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总体一般是不知的(总体数据搜集的困难)因此,计量经济学家就退而求其次优结果总体回归直线:() 5S7i n总体回归直线(S)就是我们常说的函数形式或方程,它是由(D)两边取数学期望而得到(假定()E),它揭示了,每给 一个值,有唯一的一个 的期望值与之对应这里的分析思路:从模型(D)到模型(()就由相关关系转化为函数关系,从而计量模型的完美性在这里受到了挑战,这就是我们说的计量模型的第一次打折那么总体回归直线(()是否可以顺利的求解呢?在总体数据已知的条件下可以找到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总体一般是不知的,因此求解总体回归函数的思路也是行不通的既然是这样,那就退而求其次优结果0再次打折7,计量经济学家自然就想到借助样本来分析问题,建立样本回归模型: ())E D这里, , 是总体回归(D)中 , 的近似估计,残差E D E D也是随机干扰项 的近似估计那么样本回归模型())可以容易求解吗?尽管样本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的收集,但是由于残差同样存在和随即干扰项的一样困难,使得样本回归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存在,现实中很难操做计量经济学家又再次退而求其次优结果,寻找样本回归直线(第三次打折): 0M7E D这里,方程(M)是由())两边取数学期望得到的参数的估计应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单就上述分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计量模型是完美的,而模型估计是打折的不完美二计量模型与模型估计一样吗?计量模型指的是总体回归模型,模型估计是样本回归函数(回归直线)因此,用计量模型方法分析问题的实质是归结为模型估计,所以,这种方法也是折中(打折)的研究问题那么这种方法可靠吗?当上述研究的问题(计量模型)满足基本的假定条件才是可靠的:(D)正态性假设: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等价于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在自变量的各水平上服从正态分布;(P)独立性假设,无自相关性假设;(()同方差性假设;())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M)零均值假设这些假定条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是很难满足的,而且模型估计是直接对样本负责,而只有样本满足简单随机抽样,才能够较好地描述总体状态特征我们知道,真正的简单随机抽样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们主张使用计量分析方法也要谨慎,它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尽管专业的计量分析软件大大简化了计量的运算三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理论与应用并重目前,与过多介绍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生动了很多,老师也会列举一些例子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是多数仅限于此,并没有对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等进行深入分析,更谈不上与学生的互动而且计量经济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分析中国现实经济问题,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缺乏包含经典案例的教材同时,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使得目前的计量经济教学中缺少生动的案例分析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方法,也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要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应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缺一不可的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作用,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0如金融财政国际贸易7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即应该将实验教学合理恰当地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而不能截然分离开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编好实验计划,做好示范在编写实验计划时不仅要加强基础内容的学习训练,而且要构建能有效将实践技能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相结合的实验体系,进而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实验教学第三,结合实际情况,要特别强调学生在处理数据0如:频率转换季节调整7建立模型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总之,为了实现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的改革,突出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的教学,最关键的还是加强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既懂经济又熟悉数学和计量方法的教师队伍,使我们的计量经济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如在本科阶段学数学研究生读经济博士读数量经济等参考文献:D 洪永淼6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6经济研究,PEEY,(M)6P 范钦珊6以内容方法技术为重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6中国高等教育,PEE),(D)6( 胡荣才,王亚雄6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6统计教育,PEEX,())6) 胡新艳,陈文艺6 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6高等农业教育,PEEX,())6M 李子奈,潘文卿6计量经济学0第二版7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EEM6张晓峒6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三版)6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PEE)6X责任编辑柯黎

屠永芳发表论文了吗

任永平 一.基本情况介绍任永平: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中国CPA。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会计系主任、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学习经历:1981年~1985年,江苏大学( 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动力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1985年~1986年,厦门大学会计系进修会计学;1989年-1992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攻读硕士学位,于1992年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996年~1999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于1999年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1998年在德国RIETSCHLE公司进行会计研修(1年);2006年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进修半年。工作经历:1985年~2003年,在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江苏大学财务处任副处长。2003至今,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会计系主任、学院院长助理。任永平是我国财政部首届会计领军人物培训班学员,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担任主要课程本科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国际会计等硕士生课程:会计理论研究、财务分析研究等 二、主要科研成果在《会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合作主持省(市)科研和教研课题7项,其中主持的上海市教委《基础会计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光荣称号;主持大型企业横向课题多项。——主要著作(包括教材) (1)《基础会计学》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年12月出版(2)《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独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3)《会计学基础》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4)《财务会计》主编(2/2)兵器工业部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要论文(1)WTO后时代,我国会计规范制订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2月 (2)发达国家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经验与借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治理:国际比较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论文集](3)关于独立董事若干职责问题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3年8月(4)德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10月 (5)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财会通讯》,2002年10月 (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若干重要参数的财务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月 (7)电子网络倾倒会计大厦吗?《财务与会计》,2001年09月 (8)中德财务会计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比较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07月 (9)德国秘密准备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1年02月 (10)中德会计报表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7月 徐宗宇 徐宗宇 男 1963年1月生 山西定襄人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士学位;1989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2年先后在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总部、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2年10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现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和研究,现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赴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理论专题硕士生课程:会计学文献阅读、会计实证分析 主要科研成果: 1、主持课题(1)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事项法的会计系统研究”(批准号:A.10-0104-06-807),2006-20082、主要著作(包括教材,以近年为主)(1)《基础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6月(2)《财务会计》(/副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8月(3)《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可靠性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月(4)《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等5部。3、主要论文(1)李远勤 徐宗宇,“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reholders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Toyo Gakuen University 2007年第3期,第96-112页;(2)徐宗宇,“加强证券公司内部稽核的现实思考”,《中国审计》,2002年第6期,第67-68页;(3)徐宗宇,“境外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第35-37页;(4)徐宗宇,“对事项法会计理论的思考”,《财经论丛》,2003年第6期,第70-75页;(5)徐宗宇,“上海市证券业同业公会案例研究”,《企业家天地》,2004年第1期,第56-63页;(6)徐宗宇 李鹏举,“对经济增加值指标构建及其应用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54--59页; (7)徐宗宇,“对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探讨”,中国会计学会论文集(2006)等30篇。 徐文丽徐文丽,女,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课题 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财务会计”(2007-2008) 上海大学精品课程项目“财务会计”(2007年) 横向课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05年)等5项 著作 (1)《高级财务会计》(独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4月 (2)《财务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8月 (3)《涉外企业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7月 (4)《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7月 论文 (1)商誉会计的研究与探讨,《财会通讯》,2008年5月 (2)应对国际反倾销的若干财务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2008年2月 (3)对企业并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3月 (4)对我国企业养老金制度及会计问题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7月 (5)论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歧义与协调,《上海大学学报》,2005年5月 (6)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探索与争鸣》,2004年12月 (7)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9月,等32篇 社会职务 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 荣誉 《财务会计》获199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三等奖 《高级财务会计》获2007年上海大学优秀教材奖 获1996年“王宽诚育才奖” 获1995年“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张佳春 一.基本情况介绍张佳春:女,1963年生,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审计处处长。学习经历:1979年~1983年,江苏科技大学( 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船舶工程专业;1985年~1987年,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2002年~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作经历:1983年~2004年,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人事处、教务处认教、任职;2004~今,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务处、审计处认教、任职。现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校审计处处长,女教授会执行副理事长,上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监事会副监事长,校语委副主任、普通话测试站站长。目前担任主要课程本科课程:基础会计、公司理财硕士生课程:项目财务管理 二、主要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编著或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0本(其中主持编写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或合作主持省(市)科研和教研课题8项,主要参与国家教育教改项目1项,省(市)科研、教研等项目10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市精品课程1门(第二主持),省级一类优秀课程1项(第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优秀教研论文二、三等奖2篇等。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论文的初审和复审是相互独立的,初审过了,不等于复审也过了,至于复审被拒的概率,要看实际情况,通常要比初审更高。

这就是好比通过枝隐考试选拔,初审先选拔60分以上的,而复审选拔,可能就是80分以上,甚至90分以上。所以,论文只是通过初审,不等团宽于结束,在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被拒的情况。

论文初审是初审,复审是复审,被拒的概率没团宽有直接关系,具体可了解初审和复审是什么意思。论文初审和复审,审核的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

论文复审,也是外审,由外审专家对文章中专业知识猛或厅部分进行审核。当论文写作过关,通过了初审,但在专业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复审就无法通过,从而被期刊拒稿。

论文复审被拒,是常见的情况,主要与论文中的专业内容质量有关,质量越差,被拒的概率就越大。因而,提高论文复审的成功率,就需要提高作者猛或厅的专业水平。

总之,论文发表枝隐过程是很复杂的,随着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提高,论文发表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作者想要成功发表,就需要在论文内容上下功夫,质量有保障,期刊没选错,成功发表的几率就大。

这些百度应该都有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