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林德曼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林德曼发表的论文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解析: sxjj/expert/ShowArticle?ArticleID=1429 希望就是力量 建议用百度搜 希望的力量 很多事例力量 关键词: 希望的力量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在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有许多死者并非死于饥渴、垮塌,而是死于绝望。据观察,他们的身上并无任何伤痕——除了满身自己手抓的伤痕以外。他们是在极端绝望中自己结束生命的。而另一对夫妇被压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来。在压在地下的日子,伤痛和饥渴也几乎使他们丧身。丈夫找了一把菜刀努力想挖出一条生路,但四周都是水泥地板,菜刀除了砍下一点灰尘之外,并无作用。但是菜刀砍在水泥地板上的声音使妻子得到了振奋,她不停地问丈夫:“快了吗?快挖开了吗?”丈夫也满怀希望地说:“快了,快了”。 聪明的丈夫用“希望”拯救了妻子,也拯救了自己。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 对于希望效应,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他们要求许多人回答题为“你有哪些希望?”的问卷。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种类(不论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满了自信并注意生活的乐趣,精神焕发,精力旺盛。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往往表现出漠然、悲观、消沉。一位富翁在试卷上只填了一句话:“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除了长生不老之外,而这能算是希望吗?”经过调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与他进行了接触,劝告他从事一些具体的活动,并列出分阶段的计划表,如对外孙的培养、对某个足球俱乐部的支持等。经过指导,经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两人。

不是。林德曼效率(严格来说应当是林德曼效率定律),又称“十分之一定律”。它是194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在其发表的《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L.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于1942年不幸死于肝炎,年仅27岁。

曼德勃罗发表论文

π一般约等于3.14,他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是不是要科学小论文啊,我就不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呵呵~~~~~~~!!!

数学小论文 篮球场上的数学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篮球。 过了一会儿,我们俩打累了,就到观众席上去休息。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就禁不住说出来:“小明一分钟投8个球,小红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小红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8个球,小明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小红和小明投进的只数相同?” 大概是我朋友太累的缘故,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他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过了好长时间他还是没想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没了草稿本,我做不出来。”我知道,就算他有草稿也未必做得出来。 我自豪地说:“原来小明一分比小红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小红反过来每分比小明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多投几分钟呢?16÷4=4(分),要4分钟才能追上。”他说:“你真厉害!”“我是天才嘛!”我开玩笑说。我俩都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有工作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顺便说一句,我不赞成您这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要善于诱导,而不是替代他做什么.下边是关于如何写数学小论文的,希望对您和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如何学写数学小论文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当然不可以,因为这里的线不光滑。虽然它围成的面积和圆一样但长度其实并不一样。事实上,一个粗糙的曲线,它的长度要多长有多长。1967年,数学家曼德勃罗《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和分数维》,文章最后的结论表明:英国的海岸线长度是无法精确测量的!这个结论看似违背生活经验,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个经过严密地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测量得到的海岸线长度与测量的尺度有关。由于涨潮落潮使海岸线的水陆分界线具有各种层次的不规则性,测量时所使用的尺度的差异会直接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如果用公里作测量单位,从几米到几十米的一些曲折会被忽略;改用米来做单位,测得的总长度会增加,但是一些厘米量级以下的就不能反映出来。就是说在测量尺度足够小的情况下我们总可以测的更长的海岸线。当测量的尺度趋近于无穷小,海岸线的长度甚至会趋近于无穷大。所以海岸线的长度不能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准确值。上面这张图片叫科赫雪花,它是由瑞典人科赫于1904年提出的。它的画法是:1、任意画一个正三角形,并把每一边三等分;2、取三等分后的一边中间一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这"中间一段"擦掉;3、重复上述两步,画出更小的三角形;4、一直重复,直到无穷。如果把开始时的等边三角形边长记作S,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这个曲线的面积是2√3S²╱5,而它的长度却是无穷大。事实上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有限的面积中,可以画出无限长的线。在数学中,线是无限细的,不占任何面积,如果把无限长的线折叠起来,它完全可以呈现于有限的面积之中。随着人的衰老,人的皮肤会变皱,如果把人的脸皮扒下来摊平,你会发现它的面积比脸要大很多很多。问题中的这张图也是同理,其实这条长度为4的曲线是折叠起来的,其表面是粗糙的。要考察它的长度,我们必须把它拉直,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的长度和圆并不一样。

马克斯怀德曼发表的论文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他说自抱自弃是心灵的毒蛇,它吞噬着心灵,吸走新鲜的血液,注入厌世的毒素。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燕妮是一位倾城的美女。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从早上一直工研究十个小时,回家后又继续工作,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说的是他?法国的摩纳哥队 姓名: 拉斐尔·马克斯 英文名称:Reafel Marquez Alvarez 粤语译音:马昆斯 国籍: 墨西哥 出生日期: 1979.02.13 出生地点: 墨西哥扎莫拉 身高: 182cm 体重: 75kg 场上位置: 后卫 场上编号: 4 所属团队: 巴塞隆拿 墨西哥 转会费: 转会记录: 球员详细资料 首场法甲联赛:1999年8月14日代表摩纳哥队主场4:0胜巴斯蒂亚队 曾效力球队:墨西哥瓜达拉哈拉阿特拉斯队(1996-1999)、摩纳哥队 获得荣誉:法国甲级联赛冠军(1999/00);法国联赛杯冠军(2002/03)回答者:知道元帅 - 江湖豪侠 十一级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等。

1、《资本论》。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2、《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分析了17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是从评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J.斯图亚特的观点开始的。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在利润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

4、《哲学的贫困》。

在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了《哲学的贫困》,以批判普鲁东(1809-1865)在1847年发表的《贫困的哲学》。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

5、《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写成于1857~1858年,1859年6月由柏林敦克尔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序言》、《商品》章、《货币或简单流通》章。

1753林德发表的论文

英国苏格兰医师,英国海军卫生的奠基人。1716年10月4日生于爱丁堡。15岁开始学医,师从布尔哈夫。1739年起任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助理,后在几内亚、西印度、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驻军服务。此间对一种侵害长期航海人的坏血病发生兴趣。由于英国是一个海上大国,受此病威胁也最为严重。而且他意识到国家的安全大都依赖海上的防御效能,故决心致力于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以后,林德带着问题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在从书本上和对近千例坏血病历的观察中,他发现这种病多发生在围城之中和远征探险之时,且都因为食物缺少而单调,没有新鲜水果和蔬菜,由此相信此病系饮食所致,通过饮食疗法是可以治愈的。1747年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这个现在很著名的实验,12个严重的坏血病海员,大家都吃完全相同的食物,唯一不同的药物是当时传说可以治疗坏血病的药方。两个病人每天吃两个橘子和一个柠檬,另两人喝苹果汁,其它人是喝稀硫酸,酸醋,海水,或是一些其它当时人认为可治坏血病的药物。6天之后,只有吃柑橘水果的两人好转,其它人病情依然。1748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海军任军医。除了继续用他的饮食疗法治疗坏血病外,并观察了舰船上容易引发坏血病、斑症伤寒、痢疾等疾病的不良卫生情况,提议改进船上的清洁和通风,并在热带海域建立海上医院,以收容患病船员。1754年和1757年,林德在《论坏血病》与《保护海员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等论文中,介绍了他的饮食疗法。林德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原因是水果能治坏血病,是因为水果含维生素C,但必须在水果新鲜下,林德的方法才有效。新鲜蔬果在当时技术所限难以保存。1758年,他出任哈斯拉海军医院负责人,又建议海军当局采用柑橘类作为海上规定饮食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但由于当时的海军将领趋势保守,并没有认真采纳此法,因此改进甚慢。70年代詹姆斯·库克船长大远航时采用了该措施,基本免除了坏血病,可海军方面还迟疑不决,直至1783年他出任英王乔治三世的御医后,仍未贯彻他的主张。1794年7月13日,林德以77岁高龄在英国戈斯波特逝世。翌年,英国海军在对法国革命政权进行拼死战争的压力下,终于采纳了他生前的建议,给水兵食用酸橙汁,从此坏血病在英国海军中得到根除。此外,他曾在1761年提出将海水蒸馏,以解决船上饮用水的来源,这也是至今仍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件事。

采用了对比法、实验法、研究法······

庄时利和

丁香医生作者

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

1716 年的秋天,一名叫詹姆斯· 林德(James Lind)的男孩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商人家庭。

1739 年,23 岁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多久的 Lind 以外科医生助理的身份,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在地中海、西非海岸和西印度群岛等地服役。又过了 19 年,他被任命为皇家海军医院的首席医师。

James Lind,1716~1794,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

图片来源:Wikipedia

林德医生被认为是英国海军医学的奠基人。作为常年与海军将士们待在同一条军舰上的人,他非常了解海军的生活习惯。他建议在舰艇上加强通风、熏蒸甲板保持卫生、通过蒸馏海水获得淡水、要求大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斑疹伤寒等,这些举措都很大程度地改善海军将士的健康情况——18 世纪的卫生条件,可能是今天的你难以想象的。

然而,林德医生的最牛逼之处在于两点:

第一,他是第一个证实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医生;

第二,他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临床试验。

在大航海时代,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虽然本土面积并不大,但是它的领土横跨了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凭借着强大的海军舰队,英国成为了头号世界殖民强国,英国海军和水手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18世纪大英帝国版图

然而,随着远洋航行的兴起,船员们不得不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别国的军队和海盗,而是一种让人嘴角溃烂、牙龈萎缩和皮肤出血的疾病——坏血病。1740 年~1744 年,在英国海军上将 George Anson 领导的环球航行中,两千名船员中挂掉了四分之三,其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坏血病去世。在那时候的英国,坏血病造成的非战斗损员,甚至超过了皇家海军和法国西班牙打仗时的阵亡人数。

在那时候,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得坏血病,更没人知道如何治疗它。

而林德医生在治疗坏血病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到,得病的水手数量远多于军官。而他观察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上级军官可以吃船上少量的水果和蔬菜,但普通水手只能啃面包和腌鱼。因此他认为,军官的饮食里可能有东西可以治疗坏血病。

光有猜测不行,只有证实猜测才能挽救生命。林德医生开创了一个当时前无古人的办法,他将12名患有坏血病的水手分为6组,每组2人,6组水手每天的正常饮食都一样,但每组都额外吃一些东西:

第一组,每人每天喝 1 夸脱(约 1.13 升)苹果酒;

第二组,每人每天喝 25 滴稀硫酸(你没看错);

第三组,每人每天喝 6 勺醋;

第四组,每人每天喝半品脱(约 0.28 升)海水;

第五组,每人每天吃 2 个橙子 1 个柠檬;

第六组,每人每天吃 1 杯加了辣酱的大麦水。

结果发现,第五组的两位水手在治疗 5 天后已经基本恢复健康了,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其他几组病情继续加重或者几乎没有效果。根据实验结果,他认为吃柑橘类的水果是治疗坏血病的有效方式。

林德医生的这个试验,便是今天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雏形

返航后,林德医生发表了著名论文《Treatise of the Scurvy》(论坏血病),建议海军在水手的日常饮食中提供浓缩柠檬汁或其它柑橘类食物。但一开始英国海军部并不相信他的建议,并且在食物保存手段有限的年代,这种膳食补充的成本也相当高。直至几十年之后,通过更多的事实证明有效后,英国海军部才采纳了他的建议,使得海军将士们逐渐免除坏血病的威胁。

后世很多人记住林德医生,是因为他发现了柑橘可以治疗坏血病(虽然他也不知道具体是柑橘中何种成分治疗了坏血病),但更重要的是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对疗法进行验证,跳出了经验医学的约束。可以说,没有临床试验,就没有现代医学。

水手们不吃柑橘会得坏血病,接下来就有个问题了,那我家猫从来不吃水果蔬菜,为啥它就不得坏血病?

实际上,绝大多数不吃水果蔬菜的动物,都不会得坏血病。

三个世纪前林德医生发现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但他当时不知道的是,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

维生素 C,又名抗坏血酸,于 1912 年第一次被人类发现。维生素 C 促进胶原蛋白形成,而胶原蛋白又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 C 会导致结缔组织的形成受阻,从而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脱一系列的坏血病症状。

柑橘类水果是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然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维生素 C,它们自己体内就会合成。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ulo)是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酶,哺乳动物们自身就可以制造出足量的维生素 C,原料是非常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半乳糖),而 Gulo 是合成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酶。这就像我们只要晒够太阳就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 D 一样,许多动物自己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C。

所以市面上有些给猫的复合维生素片,实际上对于饮食正常的猫来说并不需要,有许多研究甚至表明给身体健康的猫额外补充维生素 C 是有害的。

然而,人类和猴子等少数几种动物是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 C 的。由于灵长类动物们共同的祖先很早就可以从饮食(植物果实、叶子以及种子)中获得大量的维生素 C,这种饮食环境导致 Gulo 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直至 4000 万年前,Gulo 基因出现了突变,无法再编码酶,成为了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假基因(pseudogene)。

除了灵长类以外,像豚鼠、果蝠和一部分鱼类同样出现了 Gulo 基因突变,缺乏无法自身合成维生素 C。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说,不需要的功能会被自然淘汰,技多也压身。

猫科动物等大多数哺乳动物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 C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了解了坏血病、维生素 C 和基因之后,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标题中来。同样是人类,爱斯基摩人既不吃水果蔬菜,也没有 Gulo,为啥他们就不得坏血病?

有人的解释是,爱斯基摩人的基因出现了突变(或者叫返祖),像猫科动物那样可以合成维生素 C。这其实是个谣言,爱斯基摩人也是人类,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 Gulo 基因可以合成对应的酶。

爱斯基摩人之所以不得坏血病,因为他们的日常饮食中也有维生素 C,主要来自生肉——爱斯基摩人(Eskimo)这个名字在印第安语里的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

爱斯基摩人主要的肉类来自于驯鹿和海豹,而在驯鹿肝脏、海豹大脑、鲸鱼皮以及海带中存在较多的维生素 C。这边重点介绍著名的爱斯基摩人美食(虽然你可能不这么认为)——muktuk。

muktuk 来自于鲸鱼(主要是弓头鲸、白鲸和独角鲸),由鲸皮和皮下附带的 2 ~ 4 厘米的脂肪组成,最常见的吃法是切成片,撒上盐生吃;有时候 muktuk 也会被裹上面包糠油炸,然后蘸着酱油吃。

爱斯基摩人的特色美食——muktuk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 muktuk,根据有吃过这道菜的美国网友描述,muktuk 质地柔软,有人描述像新鲜的椰子,还有人说尝起来像煎蛋。

在 muktuk 的表皮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 C,每 100 克含有 38 毫克维生素 C,这个含量跟橘子差不多。爱斯基摩人以生食为主的饮食方式保留住了食物中大量的维生素 C,根据研究,一个爱斯基摩人每天从各种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 C 至少有 30 毫克,而实际上,每天只要摄入 10 毫克维生素 C 就足以预防坏血病。

爱斯基摩人的饮食和其他一些极端饮食证明了人类身体的强大适应性,无论是纯肉还是纯素饮食,人类都可以坚强的活下去——但注意只是活下去,这跟活得好是两码事。很多人将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有意无意地神话了,进而宣扬自己信仰的那套饮食方式。

例如,一些生产鱼油的机构在广告中宣称,由于吃了大量来自海豹、鲸脂(动物源性脂肪),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低。

这是严重的误导。

实际上,爱斯基摩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是比较糟糕的。在丹麦的格陵兰岛,由于特有的饮食方式,爱斯基摩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并不比非爱斯基摩人低,并且前者的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是后者的两倍,寿命缩短 10 年。另外爱斯基摩人还会面临大脑动脉硬化、寄生虫和低钙等一系列问题。

多吃鱼是好事,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尤其是多脂鱼),其中的 ω-3 脂肪酸已被证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但是适量很重要,像爱斯基摩人这样每天一半以上热量来自于脂肪的饮食,只会让他们更容易得冠心病。

实际上,爱斯基摩人之所以采取这种饮食方式,是由于极端环境下的迫不得已:因为无法种植水果蔬菜,所以只能吃肉;吃 muktuk 等生肉可以补充维生素 C 预防坏血病,但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提高。

围绕着爱斯基摩人几乎以纯肉为主的饮食,一些人制造错误信息,将这种并不健康的极端饮食方式传递给大众,有不少人因此被误导。而把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换个版本,就是今天在网上非常风靡、受到许多网红大V鼓吹的生酮饮食了。

生酮饮食中,四分之三的热量来自于脂肪,比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更加极端

实际上,生酮饮食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饮食。生酮饮食最早是 1921 年、由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 Russel Wilder 医生发明并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儿童的,通过高脂肪、适当蛋白质和极低碳水摄入的配比,使人处于酮症(ketosis)的状态,影响脑组织的代谢,从而降低癫痫发作频率。

然而,根据梅奥诊所目前的建议,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除了癫痫以外,生酮饮食对于任何疾病是有效或者安全的。并且长期的高脂肪摄入、低谷物及果蔬摄入,将会导致心脏问题。

虽然名字叫「诊所」,但是梅奥是目前全美最顶级的医学中心

这篇文章很长,我们从林德医生说起,谈了维生素 C 的作用、Gulo 基因的突变、爱斯基摩人的饮食以及现在非常火热的生酮饮食。三个世纪前,林德医生通过科学的方式,为水手们找到了治疗坏血病的食物;而三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不应该遗忘掉这种科学精神。文章内容很多,你不一定要全部记住,但你所要记住的最重要一点是——

科学基于证据,而非臆想。

作者知乎 ID:庄有猫

日本北海道大学硕士

责编Bruce

作者庄时利和

排版小轩轩笑嘻嘻

参考文献

[1]

[2] Vitamin C in the Diet of Inuit Hunters FromHolman, Northwest Territories, JOSEPH R. GERACI and THOMAS G.SMITH,ARCTIC VOL.32, NO.2(JUNE 1979).P.135-139

[3]

[4]

[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10979096_James_Lind's_Treatise_of_the_Scurvy_1753

[6]

[7]

[8] Young, T. K., Moffatt, M. E., & Oneil, J. (1993).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 Canadian Arctic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3(6), 881-887.

[9] Fodor, J. G. , Helis, E. , Yazdekhasti, N. , & Vohnout, B. . (2014). “fishing” for the origins of the “eskimos and heart disease” story: facts or wishful thinking?.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0(8), 864-868.

很多植物中富含VC,用化学手法或者物理手法从植物的组织器官(很多都是从叶子)里分离或者萃取出VC并提纯。富含VC的蔬菜水果都是来源

林德1753发表的论文

很多植物中富含VC,用化学手法或者物理手法从植物的组织器官(很多都是从叶子)里分离或者萃取出VC并提纯。富含VC的蔬菜水果都是来源

1、田秀红, 闫峰. 碘量法测定芽苗菜不同生长时期维生素C含量变化[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9, 8(4): 230-238. 、朱宏亮, 戴火锋, 汪凯闰, 姚屠鹏, 张蕴, 沈昊宇. 食品与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进展[J]. 分析化学进展, 2013, 3(2): 9-14. 、韩荣双, 单梦琛, 刘婷, 田字彬, 荆雪. 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系统综述[J].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10): 4727-4731. 、周建烈, 张兴权. 抗菌肽在维生素D免疫调节功能中的作用[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0, 9(2): 182-186.

庄时利和

丁香医生作者

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

1716 年的秋天,一名叫詹姆斯· 林德(James Lind)的男孩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商人家庭。

1739 年,23 岁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多久的 Lind 以外科医生助理的身份,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在地中海、西非海岸和西印度群岛等地服役。又过了 19 年,他被任命为皇家海军医院的首席医师。

James Lind,1716~1794,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

图片来源:Wikipedia

林德医生被认为是英国海军医学的奠基人。作为常年与海军将士们待在同一条军舰上的人,他非常了解海军的生活习惯。他建议在舰艇上加强通风、熏蒸甲板保持卫生、通过蒸馏海水获得淡水、要求大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斑疹伤寒等,这些举措都很大程度地改善海军将士的健康情况——18 世纪的卫生条件,可能是今天的你难以想象的。

然而,林德医生的最牛逼之处在于两点:

第一,他是第一个证实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医生;

第二,他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临床试验。

在大航海时代,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虽然本土面积并不大,但是它的领土横跨了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凭借着强大的海军舰队,英国成为了头号世界殖民强国,英国海军和水手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18世纪大英帝国版图

然而,随着远洋航行的兴起,船员们不得不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别国的军队和海盗,而是一种让人嘴角溃烂、牙龈萎缩和皮肤出血的疾病——坏血病。1740 年~1744 年,在英国海军上将 George Anson 领导的环球航行中,两千名船员中挂掉了四分之三,其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坏血病去世。在那时候的英国,坏血病造成的非战斗损员,甚至超过了皇家海军和法国西班牙打仗时的阵亡人数。

在那时候,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得坏血病,更没人知道如何治疗它。

而林德医生在治疗坏血病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到,得病的水手数量远多于军官。而他观察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上级军官可以吃船上少量的水果和蔬菜,但普通水手只能啃面包和腌鱼。因此他认为,军官的饮食里可能有东西可以治疗坏血病。

光有猜测不行,只有证实猜测才能挽救生命。林德医生开创了一个当时前无古人的办法,他将12名患有坏血病的水手分为6组,每组2人,6组水手每天的正常饮食都一样,但每组都额外吃一些东西:

第一组,每人每天喝 1 夸脱(约 1.13 升)苹果酒;

第二组,每人每天喝 25 滴稀硫酸(你没看错);

第三组,每人每天喝 6 勺醋;

第四组,每人每天喝半品脱(约 0.28 升)海水;

第五组,每人每天吃 2 个橙子 1 个柠檬;

第六组,每人每天吃 1 杯加了辣酱的大麦水。

结果发现,第五组的两位水手在治疗 5 天后已经基本恢复健康了,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其他几组病情继续加重或者几乎没有效果。根据实验结果,他认为吃柑橘类的水果是治疗坏血病的有效方式。

林德医生的这个试验,便是今天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雏形

返航后,林德医生发表了著名论文《Treatise of the Scurvy》(论坏血病),建议海军在水手的日常饮食中提供浓缩柠檬汁或其它柑橘类食物。但一开始英国海军部并不相信他的建议,并且在食物保存手段有限的年代,这种膳食补充的成本也相当高。直至几十年之后,通过更多的事实证明有效后,英国海军部才采纳了他的建议,使得海军将士们逐渐免除坏血病的威胁。

后世很多人记住林德医生,是因为他发现了柑橘可以治疗坏血病(虽然他也不知道具体是柑橘中何种成分治疗了坏血病),但更重要的是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对疗法进行验证,跳出了经验医学的约束。可以说,没有临床试验,就没有现代医学。

水手们不吃柑橘会得坏血病,接下来就有个问题了,那我家猫从来不吃水果蔬菜,为啥它就不得坏血病?

实际上,绝大多数不吃水果蔬菜的动物,都不会得坏血病。

三个世纪前林德医生发现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但他当时不知道的是,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

维生素 C,又名抗坏血酸,于 1912 年第一次被人类发现。维生素 C 促进胶原蛋白形成,而胶原蛋白又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 C 会导致结缔组织的形成受阻,从而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脱一系列的坏血病症状。

柑橘类水果是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然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维生素 C,它们自己体内就会合成。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ulo)是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酶,哺乳动物们自身就可以制造出足量的维生素 C,原料是非常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半乳糖),而 Gulo 是合成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酶。这就像我们只要晒够太阳就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 D 一样,许多动物自己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C。

所以市面上有些给猫的复合维生素片,实际上对于饮食正常的猫来说并不需要,有许多研究甚至表明给身体健康的猫额外补充维生素 C 是有害的。

然而,人类和猴子等少数几种动物是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 C 的。由于灵长类动物们共同的祖先很早就可以从饮食(植物果实、叶子以及种子)中获得大量的维生素 C,这种饮食环境导致 Gulo 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直至 4000 万年前,Gulo 基因出现了突变,无法再编码酶,成为了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假基因(pseudogene)。

除了灵长类以外,像豚鼠、果蝠和一部分鱼类同样出现了 Gulo 基因突变,缺乏无法自身合成维生素 C。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说,不需要的功能会被自然淘汰,技多也压身。

猫科动物等大多数哺乳动物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 C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了解了坏血病、维生素 C 和基因之后,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标题中来。同样是人类,爱斯基摩人既不吃水果蔬菜,也没有 Gulo,为啥他们就不得坏血病?

有人的解释是,爱斯基摩人的基因出现了突变(或者叫返祖),像猫科动物那样可以合成维生素 C。这其实是个谣言,爱斯基摩人也是人类,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 Gulo 基因可以合成对应的酶。

爱斯基摩人之所以不得坏血病,因为他们的日常饮食中也有维生素 C,主要来自生肉——爱斯基摩人(Eskimo)这个名字在印第安语里的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

爱斯基摩人主要的肉类来自于驯鹿和海豹,而在驯鹿肝脏、海豹大脑、鲸鱼皮以及海带中存在较多的维生素 C。这边重点介绍著名的爱斯基摩人美食(虽然你可能不这么认为)——muktuk。

muktuk 来自于鲸鱼(主要是弓头鲸、白鲸和独角鲸),由鲸皮和皮下附带的 2 ~ 4 厘米的脂肪组成,最常见的吃法是切成片,撒上盐生吃;有时候 muktuk 也会被裹上面包糠油炸,然后蘸着酱油吃。

爱斯基摩人的特色美食——muktuk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 muktuk,根据有吃过这道菜的美国网友描述,muktuk 质地柔软,有人描述像新鲜的椰子,还有人说尝起来像煎蛋。

在 muktuk 的表皮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 C,每 100 克含有 38 毫克维生素 C,这个含量跟橘子差不多。爱斯基摩人以生食为主的饮食方式保留住了食物中大量的维生素 C,根据研究,一个爱斯基摩人每天从各种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 C 至少有 30 毫克,而实际上,每天只要摄入 10 毫克维生素 C 就足以预防坏血病。

爱斯基摩人的饮食和其他一些极端饮食证明了人类身体的强大适应性,无论是纯肉还是纯素饮食,人类都可以坚强的活下去——但注意只是活下去,这跟活得好是两码事。很多人将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有意无意地神话了,进而宣扬自己信仰的那套饮食方式。

例如,一些生产鱼油的机构在广告中宣称,由于吃了大量来自海豹、鲸脂(动物源性脂肪),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低。

这是严重的误导。

实际上,爱斯基摩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是比较糟糕的。在丹麦的格陵兰岛,由于特有的饮食方式,爱斯基摩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并不比非爱斯基摩人低,并且前者的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是后者的两倍,寿命缩短 10 年。另外爱斯基摩人还会面临大脑动脉硬化、寄生虫和低钙等一系列问题。

多吃鱼是好事,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尤其是多脂鱼),其中的 ω-3 脂肪酸已被证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但是适量很重要,像爱斯基摩人这样每天一半以上热量来自于脂肪的饮食,只会让他们更容易得冠心病。

实际上,爱斯基摩人之所以采取这种饮食方式,是由于极端环境下的迫不得已:因为无法种植水果蔬菜,所以只能吃肉;吃 muktuk 等生肉可以补充维生素 C 预防坏血病,但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提高。

围绕着爱斯基摩人几乎以纯肉为主的饮食,一些人制造错误信息,将这种并不健康的极端饮食方式传递给大众,有不少人因此被误导。而把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换个版本,就是今天在网上非常风靡、受到许多网红大V鼓吹的生酮饮食了。

生酮饮食中,四分之三的热量来自于脂肪,比爱斯基摩人的饮食更加极端

实际上,生酮饮食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饮食。生酮饮食最早是 1921 年、由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 Russel Wilder 医生发明并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儿童的,通过高脂肪、适当蛋白质和极低碳水摄入的配比,使人处于酮症(ketosis)的状态,影响脑组织的代谢,从而降低癫痫发作频率。

然而,根据梅奥诊所目前的建议,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除了癫痫以外,生酮饮食对于任何疾病是有效或者安全的。并且长期的高脂肪摄入、低谷物及果蔬摄入,将会导致心脏问题。

虽然名字叫「诊所」,但是梅奥是目前全美最顶级的医学中心

这篇文章很长,我们从林德医生说起,谈了维生素 C 的作用、Gulo 基因的突变、爱斯基摩人的饮食以及现在非常火热的生酮饮食。三个世纪前,林德医生通过科学的方式,为水手们找到了治疗坏血病的食物;而三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不应该遗忘掉这种科学精神。文章内容很多,你不一定要全部记住,但你所要记住的最重要一点是——

科学基于证据,而非臆想。

作者知乎 ID:庄有猫

日本北海道大学硕士

责编Bruce

作者庄时利和

排版小轩轩笑嘻嘻

参考文献

[1]

[2] Vitamin C in the Diet of Inuit Hunters FromHolman, Northwest Territories, JOSEPH R. GERACI and THOMAS G.SMITH,ARCTIC VOL.32, NO.2(JUNE 1979).P.135-139

[3]

[4]

[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10979096_James_Lind's_Treatise_of_the_Scurvy_1753

[6]

[7]

[8] Young, T. K., Moffatt, M. E., & Oneil, J. (1993).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 Canadian Arctic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3(6), 881-887.

[9] Fodor, J. G. , Helis, E. , Yazdekhasti, N. , & Vohnout, B. . (2014). “fishing” for the origins of the “eskimos and heart disease” story: facts or wishful thinking?.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0(8), 864-868.

采用了对比法、实验法、研究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