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从1928年到“左联”成立前后,正当左翼文学运动蓬勃兴起时,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陆续发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等十多篇文章,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兜售资产阶级人性论,攻击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批评界对此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鲁迅以一系列犀利的杂文,剖析了梁实秋理论的资产阶级性质。他指出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永久不变的人性。他形象地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鲁迅认为,人性是人类社会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普遍存在,但是,在阶级冲突激烈时代,人的阶级性又异常明显地表现出来。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 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认为文学与大多数不发生关系。目的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但他批评革命文学倡导者把文学当做阶 级斗争的工具而否认其本身的价值,指出人生现象有许多方面都是超于阶级的,又带有一定的合理性。鲁迅、冯乃超等予以反批评。鲁迅指出,梁实秋提出文学就是表现喜、怒、哀、乐、爱等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是矛盾而空虚的。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同时,鲁迅也批评了把文学的阶级性绝对化的倾向,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这些辩驳,既击中了梁实秋论点的错误,也显示出鲁迅对马克思主义人性与阶级性的深刻理解。“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从1931年10月到1932年10月,以自由人自诩的胡秋原,连续发表《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等一系列文章,鼓吹文艺“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叫嚷政治“勿侵略文艺”。反对“某一种文学把 持文坛”等等。正当“左联”批评界开始同胡秋原论战时,又有自称为“第三种人”的苏汶(杜衡)连续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等多篇文章,指责“左联”霸占文坛,“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艺观,实质上体现出某些小资产阶级作家的超阶级文艺立场,它与“左 联”所张扬的阶级论观点是相悖的。从1932年下半年开始,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扬等纷纷撰文,全面展开了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瞿秋白尖锐地指出,“当无产阶级公开地要求文艺的斗争工具的时候,谁要出来大叫‘勿侵略文艺’,谁就无意之中做了伪善的资产阶级的艺术至上派的‘留声机’。”鲁迅认 为:“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自由人”、“第三种人”究其实质,是处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缝隙地带的“自由”文人作家,鲁迅指出对他们要区别对待,“在这混杂的一群中,有的能和革命前进、共鸣;有的也能乘机将革命中伤,软化,曲解。左翼理论家是有着加以分析的任务的”。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态度偏激,文艺思想理论多有错误;但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是正确和必要的。左翼作家于反批评中,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但提出文艺永远是政治的留声机,理论上片面、错误。歌特(张闻天)维护 了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通过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斗争,“左联”的批评界对文学的阶级性有了更深入的阐发,对团结“同路人”和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作家有了初步认识,这些都成为左翼批评界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大众语文论争”这场论争是因为1934年5月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的。6月,进步作家陈望道、胡愈之、夏丐尊、傅东华、黎烈文、陈子展、赵元任、沈雁冰等集会,决定掀起反对文言、保卫白话的运动,展开大众语文的讨论。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问题。它上承左联内部两次文艺大众化讨论,参加人员涉及整个文化界,发表文章数百篇。论争总结了五四文白之争以后 文学语言发展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欧化与半文半白的倾向,纠正了一些左联作家否定白话、提出语言有阶级性等左的错误,探讨了现代文学语言的 特点及其发展的方向。这是继文白之争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文学语言论争,对此后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该论的作者是陈独秀,其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文学革命论的核心思想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还任教于上海大学等校。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执行委员,1926年赴福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中宣部秘书,3月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北伐时期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后又兼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 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在政务繁忙之际,他对文学创作仍念念不忘,曾写成反映新时代干部形象的小说《锻炼》等。后又着手撰写一部以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黎明》,作为《子夜》的续集,但未发表。他于1981年去世。发表有《动摇》、《追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说和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1919年初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李大钊发表《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稍后郭沫若发表《凤凰涅盘》等后来收在《女神》中的大量诗篇
文学革命是陈独秀提出的。
最早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为文学的正宗,用来取代文言文。
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主张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陈独秀的文章,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书。
文学革命主要原因:
1、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禅门语录,理学语录,白话诗词曲子,白话小说。
2、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地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3、我们海禁开了,和世界文化接触了,有了参考比较的资料。尤其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国语文学产生的历史,使我们放胆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革命。
(1914-1927)
《敬业》
《新青年》
《学灯》
《每周评论》
《星期评论》
《觉悟》
《湘江评论》
《少年中国》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觉悟》
《劳动界》
《劳动者》
《劳动音》
《共产党》
《工人周刊》
《劳动周刊》
《晨报副镌》
《妇女声》
《先驱》
从《少年》到《赤光》
《向导》
《前锋》
《中国青年》
《妇女日报》
《语丝》
《京报副刊》
《中国军人》
《莽原》
《热血日报》
《政治周报》
《犁头》
《中国农民》
《人民周刊》
革命斗争的武器
(1927-1937)
《布尔塞维克》
《奔流》
《红旗》
《浪花》
《右江日报》
《时事简报》
《萌芽月刊》
《拓荒者》
《文艺研究》
《红军日报》
《红旗日报》
《前哨》
《青年实话》
《火炉》
《北斗》
《工农日报》
《列宁青年》
《瑞金红旗》
《红色中华》
《十字街头》
《红星》
《工农报》
《北方红旗》
《文学》
《读书生活》
《大众生活》
《救国时报》
《新中华报》
《解放》
抗日统一战线的号角
(1937-1945)
从《抗战》到《全民抗战》
《救亡日报》
《每日译报》
从《抗敌报》到《晋察冀日报》
《群众》
《新华日报》
《前线画报》
《新闻记者》
《文艺阵地》
《冀中导报》
《拂晓报》
《大众报》
《大众日报》
《八路军军政杂志》
《中国妇女》
《冀南日报》
《共产党人》
《冀东日报》
《中国文化》
《中国工人》
《边区群众报》
《前锋》
《鲁南时报》
《抗战日报》
《新文字报》
《江淮日报》
《华商报》
《解放日报》
《冀鲁豫日报》与《平原日报》
《笔谈》
《晋察冀画报》
《战场画报》
《盐阜大众》
《山东画报》
《胶东画报》
《群力报》
《冀热辽画报》
解放战争中的捷报
(1945-1949)
《时代日报》
《联合晚报》
《文萃》
《吉林日报》
《东北日报》
《北方文化》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晋绥日报》
《挺进报》
《群众日报》
《生活报》
《人民日报》
《前哨文娱》
《察哈尔日报》
《前进》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_数据分析师考试
在数字化再造并融合传统出版的大背景下,就学术期刊而言,其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新媒体融合已成期刊传播新常态。在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国家期刊库(NSSD)举办的“大数据时代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关注的主题。
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
据社科院图书馆数据网络部主任杨齐介绍,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期刊库项目组对643种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包含社科基金资助期刊195种,非社科基金资助期刊448种,并公布了调研结果。从调研数据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出版及开放获取意识有待提升,对于数字化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前景及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学术期刊的边界,使学术期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将造就新意义上的中国学术期刊。因此,各个学刊必须积极主动探索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和新业态发展路径,应用大数据技术,跳出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局限,实现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学术研究全流程传播。
数字化时代的诸多挑战
当前,来自数字化潮流的挑战使得学术期刊正经历着一场革命。这场肇始于传播,继而扩展至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革命,使学术期刊抛掉了纸本载体而实现了更为迅捷的网上编辑和传播,在传播流程中,数字化传播已成为学术期刊的主流渠道。学术期刊以综合性为主的结构和分散的布局导致以原期刊为单位的数字化传播意义不大,而经过汇集和重新编排后更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另外,当以综合性、分散性和内向性为特征的学术期刊遭遇来自学术国际化、评价数量化和传播数字化的挑战时,处境更是日益艰难,而自然科学期刊尤甚,每年以10万篇计的优秀稿源的流失,使得国内一些顶尖学术期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稿源荒,更遑论一般期刊了。优稿的外流必然带来学术前沿的失守和读者的流失,使得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创新观念,走出一条数字化发展的新路径。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赵胄豪表示,通过高层次的文化碰撞,刷新旧有理念,加速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变革学术期刊投稿、编审、出版、传播及阅读的方式与途径;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新媒体应用、开放获取及网络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今后学术期刊适应数字化之路的重要途径。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在如何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从数字出版环境与技术、学术期刊建设要素、期刊质量与影响力、传播能力的关系、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语义出版、开放获取出版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的经验,并提出六方面建议:一是期刊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二是学术期刊编辑须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三是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四是重视数字出版与数字化刊群建设;五是善于知识分析工具的开发与利用;六是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风起云涌浩气长存“ 武昌辛亥双十起义”革命成功诞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清朝末年,清廷腐败气数已尽穷途末路,任凭列强宰割,甚遭八国联军巧取豪夺,早已为全中国人民所唾弃,有志之士宁愿冒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抛头颅,洒热血之决心,共谋早日推翻贪污腐败无能不堪的清帝国。湖北新军秘密决议联合革命党人的努力,与袁世凯所部新军及结合北洋军阀等力量,密商协议反制清廷,终於在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新时代、新潮流,具有历史性意义之革命,神来一枪打响“ 荆楚武昌辛亥双十起义 ”,代表新中国全民风起云涌的革命性成功胜利,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四年)清朝末代皇帝六岁溥仪宣布退位,清帝国灭亡,缔造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全中国人民响应追随 国父孙中山先生之理念在“ 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 之号召下,并受 国父孙中山革命精神之真诚感动,主动请膺参加革命,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时空轮转,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皆一再唾弃腐败贪污无能的清政府,早已欲图推翻清廷,为振兴中华民族谋求自救,以建立民主共和国宪政体制之新中国,共造全民之福祉福泽。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郑氏後裔子孙郑德泉谨写於2012年纪念百年辛亥革命成功永存铭文
去查找历史的课业资料,上面有你想要的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对辛亥革命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解决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是不够的,往往讲它的消极和失败的方面比较多,讲它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比较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于1941年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讲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柏渠70年前讲这番话的时候尚且如此,当年的青年现在如果还健在,总得九十来岁了,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认识不够也就不难理解了。时代的原因: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中国人民悲惨的境遇也没有改变。所以,孙中山也常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民主革命阶段,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先进人士着重强调的常常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鼓舞人们继续奋斗去夺取胜利。因此,以前对辛亥革命不足方面讲的比较多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已经过了100年,中国人民已经站立起来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过头来看,我们自然可以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冷静、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于辛亥革命的表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到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此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亲历过这场事变、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玉章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二哥曾经痛哭不止……我们当时悲痛之深,实非言语所能表述。”可见甲午战争的震动和影响之大。但是事情的发展远未到此为止。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租胶州湾(今天的青岛),自此各国纷纷在中国强租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国家发动战争,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后,八国联军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并实行分区管制,居民要分别悬挂占领国的国旗。这种耻辱,不能不深深刺痛中国人的心。90年后邓小平还谈到:“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接下来的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一场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朝两国历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又给了中国人很大的刺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长期以来,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许多国人盲目自大、安于现状。即便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但一般人的认识还是不足,危机意识仍不强。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二年,改良派的严复写了一篇《救亡决论》,最先喊出了“救亡”的口号。陈天华在《警世钟》中说:“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反映出当时中国人那种焦虑和急迫的心情。如何改变这样的危局?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等许多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不仅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且组建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也就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并且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在当时是最进步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所以,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从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这样的状况和辛亥革命以前显然不同。有人评价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社会更加混乱。似乎革命只能破坏旧的,却建立不起新的来,徒然造成社会的混乱,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这其实是一种目光很短浅的看法。实际上,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打倒后,旧势力只能用赤裸裸的野蛮的军事强权来维持统治,显然这种方法是无法持久的。而且,军阀混战使旧统治势力四分五裂,也有利于以后人民革命的开展。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民主意识就是指国民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另一点是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陈独秀在《新青年》写了一篇《偶像破坏论》说:“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出众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提出的民主共和等历史功绩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近代历史上说,太平天国洪秀全做了天王实际上还是皇帝;戊戌变法是想靠一个好皇帝来实现;义和团运动打的还是扶清灭洋的旗号。从世界范围来说,世界大国实行共和政体的只有美国和法国,其他的都不是共和政体。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有弱点和不足。首先,没有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单纯的认为推翻清政府就成功了,结果清朝一倒台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共同方向和动力,没有根本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问题,没有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其次,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工农大众。辛亥革命的主干力量是受过近代教育的爱国青年。他们在会党和新军中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有力的革命宣传,博得了相当广泛的同情。这是武昌起义后能够迅速得到多数省响应的原因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发动了群众,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它并没有能依靠和发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在农村没有一个大变动。而没有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参加和支持,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就觉得自己势单力孤易于妥协,这是它失败的重要根源。再次,同盟会是一个相当松散的组织,成员复杂,当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内部就四分五裂,无法形成一个把革命推向前进的坚强核心。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一个能提出科学的明确的革命纲领、能依靠和发动最大多数群众、由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坚强有力的政党。因此,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但仍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也迫使许多投身过这场革命或受到它影响的爱国者不能不严肃地重新思考国家社会的许多根本问题,寻找新的出路。走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探寻福建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革命价值评判的方法论思考》、《辛亥革命背后的日本阴谋》、《君本到民本、专制到民主——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还有很多很多·····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进行过多次改革或者革命,有成功也有失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更为成功,提现在以下方面:一、领导力量和领导者。二、指导思想和革命目标。三、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四、结果。五、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无产阶级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这两个政党的区别在于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着少数人的利益,而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后者更为先进,更加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旧民族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这是区别二者的根本标志。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都是反帝反封建,但是在领导阶层问题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更加先进。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基础较弱,并没有完全实现革命目标,人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革命结果可以说是并不成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广泛地发动了群众,群众基础非常好,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改革,解决了土地问题,真正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从结果上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有胜利的一面,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最终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革命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使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性质上而言,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目标,所以它还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从这一点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中国国情,带领大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意义更为深远。
给点建议:一、准备 下载你想要投稿的杂志的跟你相关的最新的文献几篇,看看人家怎么写的,照葫芦画瓢,引用文献时,注意不能照抄原文,要将别人的话换种说法转成自己的话。二、写文章 文章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摘要部分语言要简明扼要,一般包括目的,内容手段,结论三部分。引言也要重视,一般包括:1)你课题研究的意义(宏观上);2前人研究的现状(多多引用参考文献)和存在问题、不足之类;3)你的研究创新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可以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前人研究的比较浅,你在人家研究基础之上更深入进行研究。正文是你要表达的内容,语句通顺,少用口语,有理有据就OK。结论部分,要简洁高度概括,可以分几条来写,每条一两句话概括。参考文献就是要严格按杂志要求格式来,这块每个杂志要求不一样的。三、在线投稿 搜索你准备投稿杂志的网站,注册一个用户名,网站上一般会有格式内容要求,有的还会有论文格式WORD模板,注意格式很重要的。上传稿件时,网站上一般有投稿指南,按照那个一步一步来。提醒一下,推荐审稿人选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里的作者专家,或者你的导师的师兄弟姐妹,总之要是了解你这个领域的专家。手打写了半天啊,觉得有用,给好评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革命前途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胜利是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