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黑豹动物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发布时间:

黑豹动物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并发表的方法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

4、查重降重

到知网查下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这个挺重要的,针对性降重。知网的数据库系统算法匹配又升级了,同时还更新了一大批数据。

5、期刊投稿

耐心地研究每份期刊的提交要求。在决定去哪种期刊投稿后,有必要根据期刊数量,格式要求,标题要求,中文和英文摘要完整修改格式,最后再期刊投稿。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目录方法1:提交(重复提交)论文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5、当你得到期刊的最初回复时,不要惊慌。6、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为建设性的批评。7、继续努力直到成功发表论文。方法2:选择正确的期刊提交论文1、熟悉市面上所有可能接受你论文的期刊。2、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论文的期刊。3、留意期刊的发行量或者曝光度。方法3:强化你提交的论文1、你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论点。2、缩小关注范围。3、写一篇出色的摘要。在同行评审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是学术界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可以让你与其他学者建立联系,让你的名字和作品流传开来,并且进一步完善你的想法和研究。发表论文并不容易,但你可以通过提交一份技术上合理、有创意但又直截了当的研究报告来提高胜算。找一本适合你研究主题和写作风格的学术期刊也很重要,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它的标准来调整你的研究论文,增加发表的机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方法1:提交(重复提交)论文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他们应该对你论文的语法、拼写错误、错字、表达是否清晰和简洁进行修改。他们还应该验证你写的内容。研究论文需要提出一个重要和明确的问题,应该切题,易于理解,并且适合目标受众。让两三个人检查你的论文。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不是论文主题方面的专家,他们身为“局外人的观点”可能会非常有价值,因为不是所有的评论者都是有关方面的专家。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最终提交研究论文之前,你很可能要拟好几次草稿。努力使你的论文表达清晰、吸引人和易于理解。这将大大增加被发表的机会。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确保研究论文的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大多数期刊都会提供一个名为“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的文档,提供关于排版、字体和长度的说明,还会告诉你如何提交论文,并且会提供审核流程的详细信息。科学期刊上的文章往往需要遵循特定的格式,比如摘要、介绍、方法、研究成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艺术和人文学科论文的要求通常没有那么严格。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去期刊网站上的作者指南(或者类似的文档)看看对方的投稿要求。一旦你确信你的论文符合所有的标准,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提交论文了。有些期刊允许在线提交,有些则更倾向于纸质版。一次只能向一份期刊投稿。根据需要,按照列表一个一个地投。在线提交时,使用你的大学电子邮箱。这样能够将你与学术机构联系起来,为你的论文增添可信度。5、当你得到期刊的最初回复时,不要惊慌。很少有第一次提交的文章能立即得到同行评审期刊的“接受”回复。如果你的论文被接受了,去庆祝吧!如果没有,就冷静地处理你收到的回复。收到的回复可能是下列之一:接受但需要修正:根据评审人员提供的反馈,只需要进行少量的调整。修改并重新提交:在考虑出版之前需要更多实质性的修改(如上所述),但是期刊仍然对你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拒绝并重新提交:这篇文章目前还不适合考虑,但是实质性的修改和重新调整可能会改变这个结果。拒绝:这篇论文现在和以后都不适合发表在这份期刊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适用于其他期刊。6、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为建设性的批评。很多时候,你会被要求根据几位(通常是三位)匿名审稿人和编辑提供的评论修改论文,然后重新提交。仔细研究他们的批评,并做出必要的改变。不要过分重视原始版本。相反,要懂得变通,根据收到的反馈重新修改论文。运用你的研究和写作技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然而,你也不需要“完全改变”,盲目顺从于你觉得不相关的评论。与编辑展开对话,礼貌而自信地解释你的立场。记住,你是这方面的专家!7、继续努力直到成功发表论文。即使你最终被喜欢的期刊拒之门外,也要继续重写你的研究论文,并提交给其他期刊。记住,一篇被拒绝的论文并不一定很糟糕。出版方根据许多因素来决定是否接受某篇文章,其中许多因素是完全超出了你的控制的。提交给排在你第二选择的期刊。你甚至可以向第一份期刊的编辑咨询更适合你的刊物。方法2:选择正确的期刊提交论文1、熟悉市面上所有可能接受你论文的期刊。注意已经发表的研究,以及你所在领域的最新问题和研究。特别注意你所在领域的其他研究论文是如何撰写的,包括论文的格式、文章的类型(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初步研究,还是对现有论文的评论),以及写作风格、主题和用词。阅读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期刊。在线搜索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会议论文和期刊文章。向同事或者教授寻求他们建议的阅读清单。2、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论文的期刊。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读者和写作风格。确认你的研究论文是更适合发表在一份技术性很强,目标受众为其他学者的期刊上,还是一份面向更广泛读者的大众期刊上。“适合”在这里至关重要,在你的领域中最有名的期刊未必是最适合你论文的刊物。不过也不要低估自己,不要认为你的论文永远不可能达到顶级出版物的水平。3、留意期刊的发行量或者曝光度。一旦你缩小了潜在的选择范围,可以做一些调查,看看这些期刊上被广泛阅读和引用的文章有多少。让你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曝光,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想要出名的时候。然而,一定要优先考虑同行评审期刊。在这些期刊中,会由同领域的学者匿名评审所提交的作品。这是学术出版的基本标准。你可以通过在开源期刊上发表文章来增加读者数量。这样,它会被纳入在线的同行评审学术论文库中,免费给大家阅读。方法3:强化你提交的论文1、你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论点。好的文章会直接切入主题,并且贯穿始终。从一开始就明确论文探索、调查或实现的论点,并且确保后面每一段内容都要建立在这个论点之上。针对你的论点做出有力、清晰的陈述。比较以下无力和有力的陈述:“这篇文章探讨了乔治·华盛顿年轻时的经历,他是如何在作为一名指挥官的艰难环境中塑造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乔治·华盛顿作为一名年轻军官,18世纪50年代在宾夕法尼亚州边境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在弗吉谷严酷的冬天中与陆军部队的关系。”2、缩小关注范围。清晰的论点也可以是很宏伟的论点,但期刊文章本身并不适合对大型主题进行彻底的研究。学者在修改论文内容时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你需要能够删除或者明显减少文章中的背景信息、文献综述和方法讨论等内容。对于正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学者来说尤其如此。把宏大的探索留给更有建树的学者去做吧,尽管都只有20-30页。3、写一篇出色的摘要。摘要是审稿人对你论文的第一印象,所以你需要让它值得一读。确保绝对没有拼写错误或者不必要的句子。你只能用大约300个词。你的声明要大胆,方法要新颖原创,但是不要过度吹嘘文章中实际包含的内容。你的摘要应该让人们想要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文章,但不要让他们在读完后失望。让尽可能多的人阅读你写的摘要,并且在提交论文之前寻求他们的反馈。警告如果你对期刊的修改要求感到不安或者沮丧,不要立即修改论文。把论文放在一边,几天后带着“新鲜的眼光”回过头来阅读。你收到的反馈被过滤和解决了,你才能找到你论文合适的位置。记住,这是一个大项目,最终的改进需要时间。

黑豹动物论文发表

飞豹战机FBC-1“飞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它的学名为“歼轰7”,飞豹的设计单位是西安飞机设计所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它的主要作战设计性能是进行战役纵深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我国自1973年就开始研究飞豹战机,该机的原型机于198年12月14日首飞,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飞豹首次公开亮相,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199年10月1日,飞豹战机编队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式,飞过天安门广场。飞豹的研制成功,大大改善和加强了我军的对敌对海作战能力,改变了我国战机对地攻击能力不强的情况。

豹 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0.8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藏名音译: 萨卜思 别 名:金钱豹 文豹 豹子英文名:Panthera pardus 学名:Panthera pardus主要特征: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体重90-140kg。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分布:西藏的吉隆、聂拉木、定日、波密、边坝、昌都、江达、芒康、贡觉、察隅、墨脱等地。以及广东山地森林地区。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常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灌丛、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的山地中。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现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老虎怕黑豹的原因有战斗力以及偷袭的原因。1、战斗力:豹是变异的美洲豹,其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灵活性、跳跃能力都比老虎更胜一筹,而且黑豹还具备过河、爬树的能力。2、偷袭:黑豹通常是夜行动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老虎,在夜晚发起袭击。

黑豹动物论文发表时间

先后出版专著1部,论文60余篇:专著任东,卢立伍,郭子光,姬书安,1995,北京与邻区侏罗-白垩纪动物群及其地层。地震出版社,222页。论文(* 代表通讯作者)任东,1993,蚊蝎蛉科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地质学报,67(4):376-381。任东,1994,辽宁北票晚侏罗世里阿斯箭蜓一新属(昆虫纲,蜻蜓目)。现代地质,8(2):354-358。任东,1994,辽宁北票晚侏罗世蛇蛉化石(昆虫纲)的新发现。地层古生物论文集,25:131-140。任东,洪友崇,1994,现生和化石蛇蛉科的支序分类(昆虫纲:蛇蛉目)。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29:103-117。任东,朱会忠,1996,内蒙赤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新发现。地球学报,4:432-439。任东,卢立伍,姬书安,1996, 燕辽地区中生代晚期动物群及其古地理、古生态意义。地球学报,17卷:148-154。任东,1997,中国中生代晚期蛇蛉化石研究。动物分类学报,22(2):172-188。任东,1997,辽宁西部上侏罗统义县组研究新认识。地质论评,43(5):449-459。任东,姬书安,1997,1997年春季辽宁古鸟类化石中外联合考察活动简介。中国地质,7:33-34。任东,1996,辽宁抚顺煤田琥珀中的昆虫化石简介。中国地质遗迹与保护(光盘)。河南科技出版社。任东,洪友崇,1998,被子植物的起源-以喜花虻类化石为据。动物分类学报,23(2): 212-221。任东,尹继才,1999,河北丰宁中生代晚期昆虫群落与生态地层的初步研究。地质科技情报,18卷(1):39-44。任东,1999,第三十二章 蛇蛉目。见归鸿、郑乐怡主编《昆虫分类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530-540页。王宪曾,任东,王宇飞,2000,辽宁西部义县组被子植物花粉的首次发现。地质学报,74(3):265-272。洪友崇,吴坚,任东,2001,山东山旺盆地中新世两个蚂蚁新属(Heteromyrmex Zhang,1989和Tolylasius Zhang,1989)的修正。地质论评,47(4):345-349。任东,2002,辽西的昆虫化石。见:张殿双主编:追踪远古生灵-漫话辽宁古生物化石,141-160页,辽宁美术出版社。任东,2002,辽西昆虫化石图册。见:吴启成主编:辽西古生物化石珍品,1-32页,地质出版社。李学凤,任东*,2002,沼泽野蜓雄性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脉序变异。动物分类学报,27(3):486-490。谭京晶,任东*,2002,内蒙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动物分类学报,27(3):428-434。任东,高克勤,郭子光,姬书安,谭京晶,2002,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系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地质通报,21(9):621-631。任东,2002,中国中生代昆虫化石研究新进展及意义。昆虫学报,45(2):234-240。任东,尹继才,2002,内蒙古自治区中侏罗世表翼蛉化石一新种(脉翅目:翼蛉科)。动物分类学报,27(2):274-277。任东,2003,辽宁北票晚侏罗世丽蛉化石二新属(脉翅目:丽蛉科)。动物分类学报,28(1):105-109。姚云志,彩万志,任东*,2004,中国异翅目化石研究现状。动物分类学报,29(1):33-37。任东,2004,辽宁西部九佛堂组昼蜓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世界地质,23(3):209-212。谭京晶,任东*,2004,中国中生代鞘翅目化石研究现状。动物分类学报,29(4):683-691。刘明,任东*,2004,昆虫与植物关系的地质历史——原理、方法与实践。植物科学进展(第6卷),273-283。王五力,张立军,郑少林,任东,郑月娟,丁秋红,张宏,2005,义县阶的时代与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质论评,51(3):234-242。刘明,任东*,谭京晶,2005,昆虫口器及其进化简史。昆虫知识,42(5):587-592。Ren Dong, 1994, Discovery of fossil Bittacids 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2):219-224.Ren Dong, 1995, A clastic study on the familial phylogeny of fossil and living Raphidioptera. Collectin of Abstracts XVIII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 P.734.Ren Dong, Guo Ziguang, 1995,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of short-horned flies of Upper Jurassic from Northeast China (Diptera: Eremochaetidae). Entomologia Sinica, 2(4):300-307.Ren Dong, 1996, Three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dragonflies from Late Jurassic of Northeast China. Entomol. Sinica, 3(2):95-105.Ren Dong, Jia Zhongpeng and Lu Liwu, 1996, Field trip guide to T217 Mesozoic stratigraphy and faunae in the Luanpnig-Chengde region, Hebei Province.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108.Ren Dong, 1996, On the new fossil genera and species of Neuroptera from Late Jurassic of Northeast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1(4):461-480.Ren Dong, 1997, Studies on Late Jurassic Scorpion-flies from Northeast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2(1):75-85.Ren Dong, 1997, First record of fossil stick-insects from China (Phasmatodea: Hagiphasmatidae fam. nov.) with analyses of some paleobiological features.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2(3):321-335.Ren Dong, 1998, Late Jurassic Brachycera from Northeast China (Insecta: Dipter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3(1):65-80.Ren Dong, Yin Jicai, 1998, New Planthoppers and froghoppers from Late Jurassic of NE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3(3):281-288。Ren Dong ,1998, First record of fossil crickets from China, Entomologia sinica, 5(2):101-105。Ren Dong, Yin Jicai, 1998, Late Jurassic palaeonitinids from Hebei and Liaoning, Entomologia Sinica, 5(3):211-219。Ren Dong, 1998, Flower-associated Brachycera flies as fossil evidences for Jurassic angiosperm origions. Science, 280:85-88.Ren Dong, 1998, Late Jurassic flower-associated Brachycera and angiosperms origins. Maganeura, 2:23-24.Ji Shu’an, Ren Dong, 1999, First record of lizard skin fossil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Acta Zootaxonomic Sinica,24(1):114-120.Qang Ji, Mark A. Norell, Ke-Qin Gao, Dong Ren. 2001,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in a feathered dinosaur. Nature, 410: 1084-1088.Wieslaw Krzeminski,Ren Dong,2001,Praemacrochile chinensis sp.n.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Diptera:Tanyderidae). Polskie Pismo Entomologiczne,70:127-129.Ren Dong, D. Oswald, 2002, a new genus of Kalligrammati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Neuroptera). Stuttgarter Beitrage zur Naturkunde, Ser. B.317:1-8.Dong Ren, Wieslaw Krzemiski, 2002.Eoptychopteridae (Dipter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Annales Zoologici (Warszawa). 52(2): 207-210 .Dong Ren,Michael S. Engel,2002. New giant lacewings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Neuroptera: Polystoechotidae). Journal of the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aty, 75(3):188-193.REN DONG, 2002.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lacewings in the Jurassic of China (Neuroptera:Myrmeleotoidea). 动物分类学报,27(2):269-273。Ren Dong,2003.A new ‘osmylid-like’fossil Neuropter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Inner Mongolia,China.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 Soc.111:1-11.Ren Dong, 2002. A new Lacewings family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Neuoptera). Entomologia Sinica. 9(4):53-67.Ren Dong, Liu Jin-Yuan, Cheng Xiao-Dong,2003.A new hemeroscopid dragonfly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Northeast China (Odonata:Hemeroscopidae).昆虫学报,46(5):622-628。Ren Dong,2003.Nonmarine Jurassica strata and Neuroprteran assemblages from Northeast China.Mahasarakham University Journal,22(special):253-255.Engel,M., Ren Dong,2003.A new name for Mesotermes Ren, A Genus of Cretaceous Termites (Isoptera:Termopsidae). Journal of The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ety,76(3):536.Ren Dong,Shih Chung-Kun,2005. The first discovery of fossil eomeropids from China (Insecta, Mecopter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30(2):275-280.Tan Jing-jing, Ren Dong*, Liu Ming,2005. New ommatids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western Liaoning, China (Coleoptera:Archostemata). Insect Science, 12:207-216.对学生的奖励措施凡是取得具体研究成果的学生,导师将至少安排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除学校和生科院的奖励之外,导师还将对学生发表的论文按刊物的级别每篇及时奖励现金1000-5000元不等,论文数不封顶。热爱古昆虫研究事业人们常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然而,当机会真正敲门时,大多数人却浑然不觉。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东教授取得的第一个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就是源于一个很不起眼、极易错过的机会。1992年6月19日,任东正在医院陪着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孩子快要出生了。辽西的一位农民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他发现了一块昆虫化石。任东犹豫了一下:难道这个时候也不能守在妻子身边?任东还是心急火燎的赶到了辽西。“我对化石是很痴迷的。”任东解释说。对他来说,每一块化石都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等着人们来倾听。这一次,任东找着了一个“大故事”。从达尔文开始一直困扰古生物界的难题将被破解。那是一块类似牛虻的古昆虫化石,出现于大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时期。这个名叫网翅虻的昆虫非常奇怪:它有长长的口器(喙)。在侏罗纪,蚊子已经出现了。只要看过《侏罗纪公园》一定会有印象:在那部电影中,科学家通过一只蚊子体内的血,克隆出了恐龙。但是,这块化石的口器在结构上和蚊子完全不同,而且又粗又长,根本不可能刺破皮肤。它的喙是干什么用的?任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结构的喙与花朵有密切的关系,它是用来吸食花蜜的“吸管”。而且,任东还发现,在非洲和南美依然有现存的物种,它们也都是访花昆虫。经7年多时间,任东掌握了足够的证据,确定这是1.4亿年前访花昆虫的化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观点,所有物种都是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演化而来的。在1.1亿年左右,美丽的花朵已经遍布世界。然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在这个年代之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花朵。被子植物为什么会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本人也非常困惑,说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谜”。任东的发现破解了这个“讨厌的谜”,访花昆虫的出现,意味着当时一定有花朵存在,也就证明被子植物(开花植物)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通过访花昆虫化石这个间接证据,证明了被子植物不是1.1亿年前才突然出现的,至少在1.4亿年前,它已经存在了。1998年4月3日,《科学》杂志在发表了任东的论文《侏罗纪访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这是该杂志对重要论文的最高礼遇。巧合的是,当年11月《科学》又发表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孙革博士的一篇论文:孙革在同一个地点,采集到了被子植物的化石。这直接证明了任东通过昆虫化石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任东的这个研究成果,为他带来了很高的荣誉。这似乎是源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而且还很“玄乎”。但还是有其必然性的:任东是一个饿着肚子也要找化石的人。对于自己采集到的第一块昆虫化石,任东至今印象深刻。1987年7月,任东读硕士的第二年,他独自来到甘肃酒泉。当地的石油部门同志派一辆吉普车,送他到野外去采集化石。“早上带上饭,然后晚上回来。但是上车的时候,我把饭盒就放到前轮车盖子上,忘了拿进来。”任东回忆说。等他到了目的地,下车后才想起来饭盒的事情———早不知道滑落到哪里了。四周是茫茫戈壁滩,一点可以吃的都找不到。任东就饿着肚子干了一天,终于采到了第一块化石。20世纪末,任东拥有的化石已经超过4万件,但这块化石,他直到现在还能清楚的描述出它的形状。正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任东认为从事古昆虫研究,一定要对这个事业真心热爱。他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也很注意这一点。解密古昆虫1998年4月3日,国际自然科学界的权威杂志《科学》刊登了一篇来自中国的文章《侏罗纪访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这篇文章的作者任东创造性地从访花昆虫化石这一独特角度对被子植物起源进行研究。证实了虻类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传粉类群之一,证明了被子植物在晚侏罗纪时已经存在。1992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任东难忘的日子。经过了上百次一无所获的敲击之后,一块漂亮完整的昆虫化石呈现在他眼前。它有着类似于牛虻的身形和一个可能是用来吸食花蜜的细长的喙。按当时的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这种访花昆虫不应该出现在这片晚侏罗纪的地层中。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被子植物,也就是开花植物,起源于两千万年后的白垩纪。它究竟以什么为食?被子植物与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许多问题涌入了任东的脑中,他意识到这块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任东教授说,“我们非常地吃惊,因为在当时采化石的时候,就已经有将近十来天了吧,一直没有‘开张’,但是一采到这个化石,保存又非常完好,非常清晰,所以说感到非常吃惊。但是这化石怕损坏了,赶快用纸包起来,因为怕放在包里也怕压坏了,或者是丢失了,或者是不小心踩到了,我赶快把饭先吃了,把化石放到饭盒里。”其实早在1967年,一位名叫鲁登道夫的前苏联昆虫学家就在文章中提到过类似的发现。也许是对植物学并不了解,他并没有在此发现上做过多地思考。而爱好广泛的任东却凭着对植物学的些许认识,很快联想到这只昆虫,也许能进一步判定被子植物的出现时间。任东教授说,“我的化石要想证明它是访花的呢,你不仅是证明它是属于虻科,或者是网翅虻科,必须要证明这个化石它有相应的访花的构造和取食花蜜的构造,我才能证明当时的昆虫也同样在花上活动的,而我这个化石最清楚的证据就是它有一个细长的喙。它的喙呢,只能是用来吸食花蜜的。而花的存在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特征,如果证明花的存在,就可以证明在晚侏罗纪被子植物也应该存在了。”为了证明这个问题,任东开始埋首于自己并不熟悉的古植物研究。直到四年后,任东完成了论文《侏罗纪访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以古昆虫学的重大发现作为佐证,把被子植物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两千万年。该文不但得到了《科学》杂志审稿科学家的极力推荐,在发表时《科学》杂志还为它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这是该杂志对重要论文的最高礼遇。1984年,本科毕业于地质系的任东却迷上了古生物学,而且选择了其中最薄弱的古昆虫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师从我国古昆虫学科带头人之一洪友崇教授。在巨大的恐龙化石,精美的鸟类化石面前,古昆虫弱小的身躯显得微不足道,也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但是任东却坚信,在这片尚待发掘的天地中将有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开创性的工作总是艰苦的,任东必须从最基本的找化石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原始的研究资料。十几年的时间,他走遍了西北、华北、东北偏远的山区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和采集化石,和地方上的农民同吃同住,交朋友,甚至培养他们做自己的助手。这在旁人眼中又苦又累,繁复琐碎的工作却让任东乐在其中。任东教授说,“在野外呢,你爬山涉水的话,跟旅游肯定是不一样的。旅游都是挺好的路呀,导游带着你去走,我们走得都可以说是人烟稀少的,荒凉的地方。如果说你不苦,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在这苦中,如果你经常有重大的发现的话,它的乐趣远远大于这个苦。这样的例子很多,就在一个地方可能坚持了一个星期了,最后我们说再试一下吧,可能就是最后这一锤子,找到一个化石,而有的时候这种化石还特别重要。”如今,任东已经采集到了四万多块化石,研究了15个纲目的古昆虫,建立了多个新科、新属和新种。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北方侏罗——白垩纪昆虫区系形成和时空分布的规律。初步证实我国北方是昆虫一个重要的起源和演化中心,从古昆虫角度为泛大陆的存在和解体时限提出了证据。谈到《侏罗纪访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这篇给任东带来巨大荣耀的文章,他本人却从不认为它是自己取得的最好成果,因为古昆虫本身的研究才是他投入最多精力,最有成就的领域。虽然以前关注这项研究的人很少,但是令任东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昆虫学对整个古生物学重要的意义。这些弱小的生命,任时光把自己镂刻成一本本微型史书,透过岁月的长河,对亿万年后的人类描述着远古世界的喧闹繁荣,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规律,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的生命足以去读完这些书。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任东寄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它们身上读到更多的知识,他相信只要锲而不舍地延续对古昆虫的研究,远古的生物世界终会向世人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纠正热河生物群百年分类错误我国科学家发现并建立蜉蝣目昆虫新属种,纠正热河生物群百年分类错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东和他的博士生黄建东,在对中国北方中生代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化石研究中,发现中国义县组原被认为是类蜉蝣属的化石应归入美丽蜉蝣属,三尾类蜉蝣可能仅分布在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和蒙古共和国,近百年来一直沿用的热河生物群中所谓三尾类蜉蝣在我国并不存在。这项研究成果改写了在国际上沿用了100多年的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典型代表分子为三尾类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的观点,由于其重要意义,该成果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重要动物学权威刊物《动物分类》(Zootaxa)(1629期)上。据任东介绍,热河生物群是中生代晚期分布在东亚地区尤其是我国辽西、冀北地区的一个非常繁荣的陆相化石群,研究历史已逾百年。21世纪以来相继发现早期鸟类、带毛恐龙、哺乳动物、原始被子植物及访花昆虫化石,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紧接着已有近百篇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上发表。而三尾类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狼鳍鱼(Lycoptera)是热河生物群的3个典型分子,它们在确定地层归属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上意义重大,因此热河生物群又被称为E-E-L生物群。“以前在中国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蜉蝣化石,由于缺乏专业研究,长期以来都被我国学者归为所谓的三尾类蜉蝣,在各类文献和教科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据不完全统计有300余篇的论文及专著涉及到它。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类标本的命名存在有明显的错误。”任东说。繁杂的准备工作作为一类非常古老的类群,虽然三尾类蜉蝣昆虫已经绝灭。但是由于其原始的脉序和独特的系统地位,该类化石的研究不仅对探讨蜉蝣类群的起源、进化和生活习性及恢复当时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其他有翅昆虫及其翅的起源与演化,以及不同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演变和生物进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任东向记者介绍说。据悉,蜉蝣成虫的生命非常短,古人曾经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它的短暂生命。因此,蜉蝣成虫化石并不容易形成,而要采集到适合于研究的完整蜉蝣成虫化石更是难上加难。黄建东告诉记者,他们实验室几十年来收集加上化石爱好者的无偿捐赠总共也只有不到一百件蜉蝣成虫标本,而就是这些标本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标本收集完成后,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就是对标本进行筛选,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筛选出来的标本,将观察结果与标准的三尾类蜉蝣进行系统比对。“这是非常繁琐和枯燥的工作。”黄建东说,“我要把有研究意义的化石标本手工描绘出来,有时候一天都无法完成一个前翅或者是后翅的绘图。”手工绘图完成后还需要经过扫描输入电脑,借助专门的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处理。另外,由于热河生物群中的三尾类蜉蝣首先由俄罗斯科学家发现,而且相关的权威文献大多是俄文的,研究时必须对那些文献进行翻译,这也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偶然中的必然在日复一日耐心细致的工作中,黄建东意外发现自己观察的采自辽宁北票、义县和河北平泉的义县组的蜉蝣标本与国外文献中标准的三尾类蜉蝣和类蜉蝣属其他成虫标本在翅展、脉序、中胸背板特征等存在较明显差异。黄建东观察的标本与典型的三尾类蜉蝣的不同点,总结起来主要有4点:前翅前缘脉(C)和径脉(RA)之间的末端翅膜加厚;径分脉(RS)的后支(RSp)不分叉;在前翅MP2和CuA1 之间有明显的闰脉(intercary vein);前翅的翅展在32mm~38.5mm,后翅略长于前翅的1/2。任东课题组据此建立了蜉蝣新属——美丽蜉蝣属(Epicharmeropsis),并建立了两个新种:E. hexavenulosus,E. quadrivenulosus。俄罗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Nina. D. Sinitshenkova获悉这个消息后,特地来到任东所在的实验室进行验证,在共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研究后,她率先认可了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这个结果,任东并不感到意外。他告诉记者,他的导师洪友崇先生早年对蜉蝣化石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提出了疑问,但是由于信息不畅,化石标本占有不够等原因未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进行验证。在获得了相对充足的标本,能够进行较为系统的比对后,这个发现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黄建东的细致工作也是研究取得进展的重要因素,任东并没有掩饰对自己学生的赞赏。期待连锁反应任东告诉记者,21世纪以后,蜉蝣目化石的研究内容不再限于形态的描述,还涉及生态、地理分布、地层、系统发育等方面。任东认为,此次研究发现的新成果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此次发现更正了前人的分类错误,原被认为是类蜉蝣属的化石应归入美丽蜉蝣属。近百年来一直沿用的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组成需要被改写。另外,蜉蝣系谱的划分也更加明晰。其次,作为一种水生昆虫,蜉蝣是按照水系分布的,种群不同意味着分布水系也不一样。例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鱼的种群就不一样。所以可以认为,三尾类蜉蝣分布范围可能缩小为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和蒙古共和国。最后,曾经有学者按照水生节肢动物的分布情况,提出存在古黑龙江水系的观点。美丽蜉蝣属的发现,对于古黑龙江水系是否存在,起码从昆虫研究观点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可以预见,美丽蜉蝣属发现和建立将是一系列古生物学新发现的前奏,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任东说。

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0.8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藏名音译: 萨卜思 别 名:金钱豹 文豹 豹子英文名:Panthera pardus 学名:Panthera pardus主要特征: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体重90-140kg。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分布:西藏的吉隆、聂拉木、定日、波密、边坝、昌都、江达、芒康、贡觉、察隅、墨脱等地。以及广东山地森林地区。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常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灌丛、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的山地中。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现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leopardn.豹[5lepEd]leopardAHD:[l祊搮rd]D.J.:[6lep*d]K.K.:[6lWp+d]n.A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fur.Any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leopard.The pelt or fur of this animal.HeraldryA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observer.Middle EnglishfromOld French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See Also : pardleopardAHD:[l祊搮rd]D.J.:[6lep*d]K.K.:[6lWp+d]n.A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fur.豹,美洲豹,美洲虎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 (金钱豹),原产于非洲或亚洲南部,既有玫瑰花状斑点的黄褐色皮毛,也有黑色皮毛Any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leopard.豹猫科动物中的一种,如猎豹或雪豹The pelt or fur of this animal.豹皮这种动物的毛皮或毛皮制品Heraldry【纹章学】A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observer.狮像前爪抬起而且头面向观众的狮子侧像Middle English中古英语fromOld French leupart源自古法语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源自后期拉丁语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源自希腊语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希腊语 le絥[ 狮子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希腊语 pardos[ 豹 ]*See Also : pardleopard[5lepEd]nleopards 或 leopard 豹 (雌性为: leopardess)leopard[5lepEd]n.【动】豹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谚]花豹岂能改变它身上的斑点?(意指本性难移)leopardess n.母豹clouded leopard云豹snow leopard雪豹leopard[ 5lepEd ]n.豹, 美洲豹.美洲虎

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0.8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转自铁血社区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转自铁血社区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转自铁血社区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转自铁血社区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转自铁血社区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 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转自铁血社区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转自铁血社区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 转自铁血社区 ]藏名音译: 萨卜思别 名:金钱豹 文豹 豹子英文名:Panthera pardus学名:Panthera pardus主要特征: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体重90-140kg。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分布:西藏的吉隆、聂拉木、定日、波密、边坝、昌都、江达、芒康、贡觉、察隅、墨脱等地。以及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转自铁血社区 ]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常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灌丛、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的山地中。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现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豹,别名金钱豹、花豹、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时速在65公里左右。豹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豹的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世界上每一只豹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图案,就像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馀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肩高约0.9米,体长约0.9至1.9米,健康体重为60至100公斤。仅尾长就60厘米。豹的颜色鲜艳,密布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腹面白色,杂有黑色斑点。扩展资料:分布范围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美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也有美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远东豹、(P.p.orientalis)。最早出现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明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此豹也被广泛称为金钱豹和花豹

黑豹动物论文发表时间表

一般一个月到三个左右时间可以查到。论文在期刊上发表后,如果快的一般一个月到三个左右时间能够在网上查到,如果慢的可能3,4个月才能刊登的。期刊一般比较快,如果是学报,就有点慢。再一个,核心刊物会更慢一点。一般情况下是2个月左右的就能查询的,不过也有个别特例的。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黑豹动物论文发表在哪里

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0.8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

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0.8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藏名音译: 萨卜思 别 名:金钱豹 文豹 豹子英文名:Panthera pardus 学名:Panthera pardus主要特征: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体重90-140kg。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分布:西藏的吉隆、聂拉木、定日、波密、边坝、昌都、江达、芒康、贡觉、察隅、墨脱等地。以及广东山地森林地区。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常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灌丛、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的山地中。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现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leopardn.豹[5lepEd]leopardAHD:[l祊搮rd]D.J.:[6lep*d]K.K.:[6lWp+d]n.A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fur.Any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leopard.The pelt or fur of this animal.HeraldryA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observer.Middle EnglishfromOld French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See Also : pardleopardAHD:[l祊搮rd]D.J.:[6lep*d]K.K.:[6lWp+d]n.A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fur.豹,美洲豹,美洲虎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 (金钱豹),原产于非洲或亚洲南部,既有玫瑰花状斑点的黄褐色皮毛,也有黑色皮毛Any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leopard.豹猫科动物中的一种,如猎豹或雪豹The pelt or fur of this animal.豹皮这种动物的毛皮或毛皮制品Heraldry【纹章学】A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observer.狮像前爪抬起而且头面向观众的狮子侧像Middle English中古英语fromOld French leupart源自古法语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源自后期拉丁语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源自希腊语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希腊语 le絥[ 狮子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希腊语 pardos[ 豹 ]*See Also : pardleopard[5lepEd]nleopards 或 leopard 豹 (雌性为: leopardess)leopard[5lepEd]n.【动】豹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谚]花豹岂能改变它身上的斑点?(意指本性难移)leopardess n.母豹clouded leopard云豹snow leopard雪豹leopard[ 5lepEd ]n.豹, 美洲豹.美洲虎

豹,别名金钱豹、花豹、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时速在65公里左右。豹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豹的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世界上每一只豹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图案,就像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馀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肩高约0.9米,体长约0.9至1.9米,健康体重为60至100公斤。仅尾长就60厘米。豹的颜色鲜艳,密布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腹面白色,杂有黑色斑点。扩展资料:分布范围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美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也有美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远东豹、(P.p.orientalis)。最早出现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明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此豹也被广泛称为金钱豹和花豹

推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临床医学用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等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