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通讯作者等。
1、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2、第二、三作者: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三作者 。
3、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
区别:
1、分量不同
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按位置评分依次降低。
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2、贡献不同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不仅为文章贡献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文章的智力贡献)。而第二、第三作者是按照贡献值大小递减的排列顺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3、责任不同
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主要实验结果负责。
通讯作者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讯作者
据学术堂了解,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一点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但这一点常有例外。例如,不少导师在为顶级学术刊物撰写论文时,往往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漂亮,也更容易中),但是仍然把做具体的学生放在第一。近年来,在各顶级学术刊物上,共同第一作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是现体制下看重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日益增多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由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可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确实很难分清谁的贡献更大。再说说通讯作者。设置通讯作者,其原本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和论文作者联络。因为学生、博士后等人员的流动性,因此导师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地址),作为通讯作者。同时,通讯作者也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和经验。在目前科学界的评价体系中,通讯作者被看作是论文学术credit的所有者。在多个课题组平等合作、贡献相当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共同通讯作者。对于一篇论文,其学术思想来自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这点非常难说。一般来说,刚刚入门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老板提出的想法完成工作。对於比较资深的如课题组成员,如高年级的博士生、博士后等,他们的工作独立性较强,作为第一作者往往对于学术思想的贡献也很大。就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这方来说,很多的大老板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外面跑经费和拉关系,具体的学术细节常常无暇过问。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很可能指出研究方向的人,但是却不一定是提出具体研究思路的人。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比如说,欧美的导师,通常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署在最后。而我注意到,日本某个做纳米材料的大老板,从来都是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放在第二。欧洲一个做计算材料学的课题组,则是学生自己投稿、自己做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导师并不在文章上打星号。尽管从选题到具体工作和论文修改,导师都是很负责地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我在论文署名上大致按照这样的原则:(1)尽量由完成主要工作的学生自己执笔写出论文初稿,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2)如果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其他学生(或博士后)的贡献有限,那么我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其他学生根据贡献放在后面;(3)如果除第一作者外的其他学生对本工作也有较大的贡献,那么依照贡献分别作为第二、第三作者等,我的署名在这些学生的后面;(4)如果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校内其他老师的参与,那么哪个老师的贡献较大,就作为通讯作者,同时名字出现在其他老师的前面。
论文发表是为了晋升,论文发表分为独著和合著,在合著的情况下就会区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那很多小伙伴就会问到论文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更重要?接下来,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论文的第一作者指的是文章的主笔人,如果一篇论文由几个人共同写作,那就会有几个作者的出现,一篇论文通常可以有3-6个作者,因为作者排名通常也是按照贡献大小来排的,若是无法分辩贡献大小的时候,几个作者共同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第一作者在论文发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2、在个人晋升中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核中,第一作者是备受认可的,且其认可度、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加分情况远高于其他作者,所以不少晋升要求中是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这就使得第一作者的位置变得很抢手,抢手归抢手,作者署名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但如果所投杂志或者所在单位有特殊要求的,不仅要按照杂志和单位的要求来安排,还需要格外注意论文的作者数量要求。 3、在国内评职晋升中,第一作者是多数职称文件中的明确要求,要求申报人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职称论文才算是有效发表,这样的职称论文才能在职称评审中发挥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执笔人,对文章的贡献是最大的,可以充分体现申报人的能力水平。 4、虽然说第一作者备受认可,但并不意味着通讯作者或是其他作者毫无用处,第一作者之后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甚至第四作者都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只不过越靠后作用越不明显,在职称评审中获取的加分也是越来越少的,所以在论文发表中并不只认可第一作者。 5、文章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也是负有责任的,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负责人,能够为论文研究提供研究经费,试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通讯作者可以说是论文的认可作者,在论文的数个作者中,就会有一位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也会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论文发表后,会对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就会有通讯联系,这时通讯作者就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给通讯交流提供方便。 但如果作者发表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还是需要按照要求争取第一作者或者发表独著论文,这样对职称晋升是最有帮助的,但也有例外,如果作者参与发表国际论文,不是第一作者也是可以在职称评审中发挥明显作用的。
论文发表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含金量比较高??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论文发表中非常关键的,对文章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可以说二者含金量都很高,能成为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对作者本人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对于二者含金量的高低,需要看具体情况,不同情况下二者的认可度是不同的。 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要执笔人,也是文章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汇总等一系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对文章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通讯作者首先肩负着对外联络的职责,其次,通讯作者还是文章的主要策划人,也是主导者,同时也承担着文章写作发表中的法律责任,但通讯作者也是文章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和国外的认可度是不大相同的,首先说说国内,国内很多职称评审中都明确要求申报人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因此,第一作者在国内的认可度最高,含金量也最高,通讯作者其次,国外情况则有所不同,国外期刊一般注重通讯作者的情况较多,第一作者也是受认可的,具体要求看具体刊物。 在国内,一些科研项目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一般是导师或者科研机构的老板,如果文章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也就不存在署名问题了,文章就是独著,独著文章在国内认可度也是非常之高的,以上就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金量和认可度的介绍。
首先第一行最大字体的是论文标题,接着下面的是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每位作者要对应起来,一般IEEE的论文模板,要求作者信息只需要:姓名和单位即可(英文版的),其余信息不需要。不过你这个模板感觉已经不是IEEE最新的模板了,建议你最好去IEEE官网上看看最新的,如果英语不好的朋友,你也可以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常见几个知名出版社的论文模板格式和一些EI学术知识点学习资料等。
有你所需要的内容。
写你的成就获奖的日期,获奖的名称,论文的题目,发表的刊物和期数。你的职称,你获得的什么奖。
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当然有很多差别,看你的情况是不是晋级用的。如果是你是第二作者的话,如何评职称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来晋级,省得你自己发文章了,也是你自己的学术成果体现,反正是有好处没啥坏处。你可以去百姓论文网看看,我就是那边加的第二作者,挺好用的。现在社会情况就这样 你懂的,请你朋友吃个饭吧,加第二作者省你好多事呢
论文发表是为了晋升,论文发表分为独著和合著,在合著的情况下就会区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那很多小伙伴就会问到论文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更重要?接下来,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论文的第一作者指的是文章的主笔人,如果一篇论文由几个人共同写作,那就会有几个作者的出现,一篇论文通常可以有3-6个作者,因为作者排名通常也是按照贡献大小来排的,若是无法分辩贡献大小的时候,几个作者共同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第一作者在论文发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2、在个人晋升中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核中,第一作者是备受认可的,且其认可度、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加分情况远高于其他作者,所以不少晋升要求中是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这就使得第一作者的位置变得很抢手,抢手归抢手,作者署名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但如果所投杂志或者所在单位有特殊要求的,不仅要按照杂志和单位的要求来安排,还需要格外注意论文的作者数量要求。 3、在国内评职晋升中,第一作者是多数职称文件中的明确要求,要求申报人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职称论文才算是有效发表,这样的职称论文才能在职称评审中发挥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执笔人,对文章的贡献是最大的,可以充分体现申报人的能力水平。 4、虽然说第一作者备受认可,但并不意味着通讯作者或是其他作者毫无用处,第一作者之后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甚至第四作者都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只不过越靠后作用越不明显,在职称评审中获取的加分也是越来越少的,所以在论文发表中并不只认可第一作者。 5、文章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也是负有责任的,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负责人,能够为论文研究提供研究经费,试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通讯作者可以说是论文的认可作者,在论文的数个作者中,就会有一位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也会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论文发表后,会对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就会有通讯联系,这时通讯作者就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给通讯交流提供方便。 但如果作者发表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还是需要按照要求争取第一作者或者发表独著论文,这样对职称晋升是最有帮助的,但也有例外,如果作者参与发表国际论文,不是第一作者也是可以在职称评审中发挥明显作用的。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在含金量、作者贡献、承担的责任方面存在区别,如下:1、含金量不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按位置评分依次降低.2、贡献不同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不仅为文章贡献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文章的智力贡献).而第二、第三作者是按照贡献值大小递减的排列顺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3、承担的责任不同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主要实验结果负责,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第二作者承担的责任也排在第一作者之后.
领域不同。一类主要是一些国外的顶级期刊,还有国内的顶级报纸,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中文核心期刊。按这个分的基本是地方性的机构的种分法,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论文发表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含金量比较高??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论文发表中非常关键的,对文章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可以说二者含金量都很高,能成为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对作者本人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对于二者含金量的高低,需要看具体情况,不同情况下二者的认可度是不同的。 第一作者是文章的主要执笔人,也是文章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汇总等一系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对文章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通讯作者首先肩负着对外联络的职责,其次,通讯作者还是文章的主要策划人,也是主导者,同时也承担着文章写作发表中的法律责任,但通讯作者也是文章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和国外的认可度是不大相同的,首先说说国内,国内很多职称评审中都明确要求申报人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因此,第一作者在国内的认可度最高,含金量也最高,通讯作者其次,国外情况则有所不同,国外期刊一般注重通讯作者的情况较多,第一作者也是受认可的,具体要求看具体刊物。 在国内,一些科研项目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一般是导师或者科研机构的老板,如果文章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也就不存在署名问题了,文章就是独著,独著文章在国内认可度也是非常之高的,以上就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金量和认可度的介绍。
就是一个人对这篇论文的撰述做出了多少贡献,这就是贡献度。一篇论文的完成有时候不止是一个人参与,那么有几个人参与的话,所贡献的内容就有多有少,参与内容越多,贡献度越高,反之,贡献度越少。
首先第一行最大字体的是论文标题,接着下面的是作者姓名和作者单位,每位作者要对应起来,一般IEEE的论文模板,要求作者信息只需要:姓名和单位即可(英文版的),其余信息不需要。不过你这个模板感觉已经不是IEEE最新的模板了,建议你最好去IEEE官网上看看最新的,如果英语不好的朋友,你也可以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常见几个知名出版社的论文模板格式和一些EI学术知识点学习资料等。
1.投稿忘记标注共同第一作者,但是作者贡献里面写了,其情况如下所示。2.提到共同第一作者,这些年在科研圈徜(zhua)徉(kuang)的老铁们恐怕都有话可说。无论评奖评优加分、还是硕博毕业要求,无论高校求职,还是职称评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共一”的洗礼。随着国内学术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共同第一作者的定位和评价开始出现分歧:部分单位在人才招聘和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弱化“共一”与“一作”的区别,也不乏有严格认定的学校质疑“共一”的含金量。01. SCI的专属特权共同第一作者,本质上是科研领域的“舶来品”。追溯我国学术期刊署名方式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篇论文拥有多个作者,则按照其贡献程度进行降序排名,即我们常见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即使你将两个名字并列摆放,也默认前者是一作。当然,后来借鉴国外期刊的做法,增加了通讯作者这一重要身份,相当于邀请权威人士来为投稿做质量担保。总之,迄今为止,本土期刊不存在“共同第一作者”的署名习惯,这也导致许多人为“评职称只认第一作者”而倍感愁苦。SCI的引进,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福音”。对于以实验数据为核心的理工科成果展示平台,SCI英文期刊执行并认可“共同第一作者“,本着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和对参与成员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一作者可以≥2个,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个第一作者。例如,《Nature》在“作者须知”中指出,如果确实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的署名方式,也可在这些作者的姓名旁边使用符号来标识,并说明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如此一来,无数科研工作者的信心和底气仿佛更加充足了;与此同时,“署名灌水现象”也慢慢滋生。02. 认可但不认同那么,在具体评定的过程中,究竟认不认可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和价值呢?这就涉及到3种情况,我们来进行分类讨论。研究生评奖及毕业。在硕博求学阶段,以“共一”身份发表的论文成果相对认可度较高。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毕业要求,只要是第二作者及以上层次的署名,一般都被学校学院承认。尚处于“青铜”“白银”级别的研究生,无论从资源渠道、还是科研能力来看,都很难以独立第一作者的署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稿,因此出于鼓励和激励的考虑,即使是SCI的共同第一作者,也实属难得求职高校、科研院所。随着高校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各用人单位对于教师、科研岗位的学术要求也在提档。通过检索青塔人才网发现,以理工科为例,有关论文署名的要求从“以第一作者在国内TOP期刊上发文”进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