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写论文发表在新西兰的院士

发布时间:

写论文发表在新西兰的院士

安东·塞林格长期关怀中国科大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双方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交往,积极并富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奥学术交流,同时助力中国科大与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量子科研国际合作。他曾多次做客中国科大“大师论坛”及“墨子沙龙”活动,启迪青年学子投身量子科研事业。因其为中外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安东·塞林格教授被授予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于他长期与中国合作,因此安东·塞林格被聘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奥地利留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受聘为中国科大“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新西兰科学院院士含金量高。新西兰工程院院士若是医生则可面试发证,护士则可以免考医生证,是国家允许的,含金量高。新西兰是发达国家,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500亿新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7万新元,院士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 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 )、约翰克劳瑟(John F. Clauser)、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对纠缠光子进行的实验,证明了对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安东·塞林格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就是中国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奥地利留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1997年,他和同事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成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他还与合作者提出并在实验中制备首个多粒子纠缠态;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中子、原子、大分子的量子干涉实验;进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潘建伟就和导师塞林格一起开始发展量子信息。之后,当潘建伟回国后,更是带领中国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22年5月,中国“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新纪录。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男,奥地利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爱因斯坦”讲席教授。1945年5月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1998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东•塞林格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是国际上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先驱和重要开拓者。他在理论和实验上对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与合作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中子、原子、大分子的量子干涉实验;实现了无局域性漏洞、无探测效率漏洞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提出并在实验中制备首个多粒子纠缠态(GHZ态),在量子力学基础检验和量子信息中起着关键作用。从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出发,他和同事系统性地发展了多光子干涉度量学,并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包括:量子密集编码、隐形传态,纠缠交换、纠缠纯化、远距离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和基于纠缠的成像等,其中1997年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工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研究的开山之作。安东•塞林格教授迄今发表论文538篇,共被引用76000余次,其中发表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逾百篇。安东•塞林格教授于2014年进入Thomson-Reuters“高引用科学家”榜单。由于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沃尔夫物理学奖、国际量子通信奖、艾萨克•牛顿奖、笛卡尔奖、墨子量子奖、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国际奖、德国最高十字勋章和奥地利国家功勋大金质绶带勋章等重要国际荣誉和奖项。安东•塞林格教授积极推动中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自1983年起,他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等机构长期保持着沟通和交流,并与多家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其中,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他的团队合作参与了中科院主导的洲际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北京-维也纳两地的量子保密通信,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塞林格教授尽其所能为中国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2015年他组织奥地利科学院举办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6届院士大会,中科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参会,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塞林格教授受聘为中国科大等高校的名誉教授,为中国合作培养了优秀中青年学术人才16人,并在国际一流期刊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帮助他们在相关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兰娟院士新发表的论文

她就是李兰娟院士,是我国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在非典期间就做出过突出贡献,现如今武汉疫情期间又再次出征挂帅,当时正是她提出的封城,也是她带领团队分离出三株病毒毒株,为疫苗研制打下基础。现在虽然已经70多岁了,她依然在为研发可以抵抗新馆病毒的药物而奋斗。

2021年,普罗亭紧密追踪科学研究方向和实验技术手段的革新和方向,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学术机构建立的广泛合作,完成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谱流式相关项目。 截至2021年12月,普罗亭助力合作伙伴发表SCI文章28篇,影响因子总计355分,平均影响因子12.67分,其中超过40%的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分 ,这些文章的发表为生命科学和精准医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值此我选出2021年普罗亭部分合作高分文章,希望能给大家2022年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人朗格汉斯细胞发育和功能异质性研究

2021年10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团队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李潇研究员 合作在《 Immunity 》 杂志发表题为"Distinct human Langerhans cell subsets orchestrate reciprocal functions and requir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在人表皮原代LC和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衍生的LC(HSC-LC)中发现了LC的四个亚群并绘制出完整的LC发育分化轨迹。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LC亚群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变化,发现LC和T细胞之间通过RANKL-RANK和PD-L1/PD-1/CD80轴调节皮肤的炎症应答。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具有不同表型的人LC亚群,并系统研究了不同LC亚群的发育分化途径,以及不同LC亚群的免疫应答差异和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型和功能改变。

新冠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有效人群筛选

本研究通过对SARS-CoV-2沉默感染阶段(silent SARS-CoV-2 infection stage, SSIS)的队列研究,通过整合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转录组测序(RNA-seq)和血浆微量蛋白的Olink检测技术,分别从从单细胞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血浆蛋白质组三个维度阐释区分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免疫学差异。研究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中具有特有的免疫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分化阻滞,淋巴细胞的耗竭和免疫抑制。随后通过临床特征结合转化,研究发现STC1和MMP-1两种因子水平可以较好的将两种无症状感染者区分开,帮助临床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该研究通过对新冠疾病发展机制的理解,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及在更早阶段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阻断其进展为确诊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点击此阅读原文 详解

ILC2诱导肝癌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鉴定了肝癌微环境诱导的非常规ILC2细胞亚群,并研究了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KLRG1-ILC2亚群显示趋化因子的产生升高,包括CXCL2和CXCL8,它们反过来招募嗜中性粒细胞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导致肿瘤进展和复发。 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以ILC2为靶点的肝癌免疫治疗新疗法。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GDF15可通过CD48诱导肝细胞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基于软骨肉瘤患者的疾病分型分级进行有效人群筛选

2021年12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叶招明、李冰皓教授团队 在肿瘤学权威期刊《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Fresh tissue 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s immune classification and suggests immunotherapy candidates for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从单细胞水平对普通型软骨肉瘤进行了免疫分型,发现普通型软骨肉瘤中存在“免疫衰竭”亚型,且临床治疗中使用PD-1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患者均符合该亚型,其机制包括肿瘤IDH1/2突变导致肿瘤局部趋化因子浓度升高促进免疫细胞的归巢和识别。 该 研究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在观察到临床现象之后,利用充足的临床资源分析罕见肿瘤的免疫学特征,发现部分普通型软骨肉瘤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进而研究可能机制,为该难治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带来全新的思路。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后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

2021年1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曹红翠教授 团队在生物医学杂志《 Theranostics 》上发表论文”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modulation of recruit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 high-dimensional analysis study“。

该研究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首次系统绘制了小鼠肺部免疫细胞,特别是招募的MNPs在ALI发生发展及MSC移植治疗后动态变化图谱。MSC治疗不仅调节MNPs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还调节其分化以及抗原递呈功能。 该研究为基于ALI肺组织招募MNPs的MSC治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为MSC治疗ALI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不同肺部疾病患者的外周免疫状态剖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图谱研究

该研究就结核病、艾滋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了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团队首次使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对来自于艾滋病、结核病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多个队列的患者外周血进行了免疫学的表征及分析,首次揭示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CD3+CD19+淋巴细胞新亚群及功能,并基于质谱流式(CyTOF)的多参数同步检测研究,更深入地分析了各个功能指标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免疫检查点受体、活化分子等在该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致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在HIV-MTB 合并感染中,该探索有助于科研开发HIV、MTB及HIV-MTB合并感染的靶向治疗药物或新策略。

2021年,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平台(CyTOF),普罗亭助力多项研究项目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展示了普罗亭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强大的生信分析实力。2022年普罗亭将不断完善质谱流式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助力更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进,助推质谱流式检测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我们客户文章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在文末留言互动,我们统计后会整理打包发送给您 。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同学在2022年都能如愿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李兰娟院士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提升到78.9%,在非典时期提出了采取隔离措施,使浙江全省没有出现二次传染,新冠期间,第一个提出封城建议,带队支援武汉,是国家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李兰娟因当年取消了高考,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之后当起了代课老师。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会了针灸,周围有人需要针灸时她都会去帮忙。后来村里组建了医疗队,当起了赤脚医生。那个时候当“赤脚医生”很苦,很多时候都需要靠走路去山上采摘药草,但是这也让她很快认识了许多的药材,并且对功效也都熟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实也是她靠自己的辛苦付出与他人的认可,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进行深造,从此便开始了她正式的学医之路。此后的她多次做出巨大贡献,她曾花费十多年时间大大地提升了重型肝炎的治愈率,非典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兰娟院士由于一次次的战功获得了许多大奖,而且她在学术上也同样很优秀,她主编了专著11部,发表的论文多达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承担了多项重大项目,还是国内唯一的一个传染病学的院士。如今已经是73岁高龄的她不惧疫情,主动请战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西兰硕士论文发表

两篇。新西兰博士毕业需要发表两篇论文,根据查询留学官网得知,研究生期间的研究论文及最好有2篇以上发表论文。新西兰又译纽西兰,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必须发文章,发文章就证明你的学术达标了, 博士学位才能坐实。

什么是博士?博士是你作为学生可以获得的最高学位,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女博士,那绝对会受到膜拜的目光,毕竟这个博士真的是学霸的最终级别了,说起博士就要提到博士后,什么是博士后呢?博士和博士后之间有什么差距呢?

什么是博士?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什么是博士后?

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

博士和博士后的区别?

第一、身份不同

博士(以及硕士、学士)是以学生的身份在校学习、取得合格成绩并通过论文答辩后所获得学位的称谓。

博士后以在校教师的身份从事课题研究并且享受教师相应的待遇。

第二、博士后和导师的关系与博士生和导师的关系不同

博士生与其选定教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其研究方向须经导师的肯定并由导师来评判修改其博士论文,博士生由学校发给部分生活补贴,没有正式的工资收入;

博士后与选定教授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博士后是所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享受一定标准的工资待遇。所以博士后并不靠合作导师的科研项目来生活,参与项目所应该得的报酬是奖金而非工资。

第三、博士后研究领域必须是跨学科的

广义上讲,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了硕士研究生文凭、硕士和博士课程。硕士文凭课程和硕士课程的区别:1. 从英文名称上看,研究生文凭课程叫Post-graduate certificate或者Graduate Certificate,而硕士叫Master degree programs。也就是说,研究生文凭课程是不带学位的,毕业后只能获得毕业证书,而硕士课程是可以拿到硕士学位的。2.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硕士课程分为授课型和研究生硕士。授课型硕士以上课为主,学生无需完成论文也无需答辩,只需要写学习报告以及参加考试即可毕业;研究型硕士课程以理论研究为主,培养高端研究人才,并为学生申请博士课程做准备。而研究生文凭课程比较类似于授课型的硕士课程,更贴近社会的用人需求,培养技术性人才,属于职业培训课程的一种,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3. 从学制上看,硕士课程一般是1.5年到2年,而研究生文凭课程通常为一年制,实际上课程为8个月,另外4个月可以被学校到企业实习。4. 从授课学校来看,硕士课程基本上都是大学提供的,而研究生文凭课程普遍在公立学院里面开设,部分大学也有开设研究生文凭课程,但是相对于学院里面,课程会少很多。5. 从录取难易程度来看,硕士的录取要求很高,加拿大的研究生申请难度大,竞争激烈,要求学术背景高,另外对申请材料方面,也相当的复杂,要求学生提供大量的文书材料。而研究生文凭课程相对容易许多,只需要提供大学四年的成绩单,在读证明或者毕业证,学位证即可申请,甚至没有达到语言要求的学生也可选择先入读学校的语言中心,我们把这种入学方式叫做双录取。

新西兰毕业论文一般九个月出结果。新西兰研究生毕业要求学生的专业学分修满360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可以顺利毕业了,新西兰教学水准国际认可,新西兰的教育体制承袭英国的优良传统,加之富有创意的改革,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

申新西兰博士发表论文

博士学位要求之前至少2.5年的专职学习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篇博士论文,研究需有创新,理论要新颖,还要通过答辩。在特殊情况下,评委会要求博士候选人进行一次笔试,竞争十分激烈。以下是新西兰留学博士申请介绍:

第一、语言成绩合格,本科成绩优异,报读本专业的新西兰大学硕士,且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西兰大学的硕士专业基本一致,可获得直接录取,完成两年的学习获硕士学位(Master)。

第二、语言和本科成绩合格,其他专业的新西兰硕士,且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西兰硕士专业不同但近似的,可获得一年的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 Diploma)学习,平均成绩在B以上,才有资格在下一年转入硕士学位课程,其前一年的学分即作为硕士第一年的学分。继续完成一年的学习后获得硕士学位(Master)。

第三、语言和本科成绩合格。读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新西兰的硕士,且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西兰大学其专业不同,可获得一年的研究生预科证书(Graduate Diploma)学习,修读其所选专业在新西兰大学里才有设置、在中国没有修读过的的部分本科课程,平均成绩在B以上,才有资格在下一年转入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 Diploma)学习,依次类推再进入硕士学习。全部过程顺利完成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Master)。

以上是去新西兰留学博士申请介绍。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所根据的始终是个人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留学生要有真才实学。四达留学专家提醒,申请者以前的学术记录和研究潜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或得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那些已经获得优等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学生可能获得入学资格。 [查看更多请点击新西兰申请条件相关链接]

申请新西兰学校无需雅思成绩,可以条件式录取(双录取),先在新西兰读英语,达到英语水平后再上专业课,比在国内学习英语节省一半时间。

申请新西兰签证也没有英语水平的入门要求,有别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必须要通过英语“雅思”考试才能申请学生签证的门槛要求。

2、没有年龄和学历要求

任何人,不论年龄和学历,都可以申请去新西兰学习。

3、资金担保无需历史

新西兰留学的资金担保无需存款的历史记录,可通过“留学账户”解决。

(略)

同时,各校的国际留学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广泛的配套服务(包括入学指导,课程咨询、食宿安排、理财、医疗,个人咨询、英语语言课程及就业指导),从留学生最初索取资料直到毕业回国都可提供帮助。各大学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文化娱乐和运动设施、医疗中心、各种文化和社会俱乐部等,力求在各方面丰富和支持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

新西兰博士申请所需的材料一般有:留学生入学申请表,大学毕业证,如已经在国内完成研究生学习的需硕士/博士毕业证,成绩单 包括课程,成绩,学分的评分制度,一份好的推荐信,英语成绩一定要达标,雅思或者托福成绩达到标准。如果申请前的12个月内不在校学习,需提供在此期间的工作或活动证明材料,还有就是申请人必须具有学士学位,具体的太傻 官网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要求的,按照要求准备申请肯定不会错的

必须发文章,发文章就证明你的学术达标了, 博士学位才能坐实。

什么是博士?博士是你作为学生可以获得的最高学位,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女博士,那绝对会受到膜拜的目光,毕竟这个博士真的是学霸的最终级别了,说起博士就要提到博士后,什么是博士后呢?博士和博士后之间有什么差距呢?

什么是博士?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什么是博士后?

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

博士和博士后的区别?

第一、身份不同

博士(以及硕士、学士)是以学生的身份在校学习、取得合格成绩并通过论文答辩后所获得学位的称谓。

博士后以在校教师的身份从事课题研究并且享受教师相应的待遇。

第二、博士后和导师的关系与博士生和导师的关系不同

博士生与其选定教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其研究方向须经导师的肯定并由导师来评判修改其博士论文,博士生由学校发给部分生活补贴,没有正式的工资收入;

博士后与选定教授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博士后是所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享受一定标准的工资待遇。所以博士后并不靠合作导师的科研项目来生活,参与项目所应该得的报酬是奖金而非工资。

第三、博士后研究领域必须是跨学科的

申请新西兰博士都需要什么条件?学历:申报就读新西兰大学或理工学院的硕士、博士课程,申请人必须具有学士学位。语言成绩:英语水平必须达到IELTS(雅思)Academic6.5(很多专业需要7分)或者TOEFL(托福)575分,如果申请人的原专业与所申请的专业相似,一些大学对其英语成绩的要求可能降低。英语证书:CAE剑桥高级英语证书和CPE剑桥精通英语证书的考试成绩也可当作衡量标准。学术成绩:在学术成绩上,必须持有A等级或相关的学习成绩证明。导师:申请人必须在申请前与相关导师取得联系,并讨论过研究课题。申请新西兰的博士需要哪些材料?1. 留学生入学申请表2. 大学毕业证(如已经在国内完成研究生学习的需硕士/博士毕业证)3. 成绩单(包括课程描述,成绩,学分的评分制度)4个人简历5. 推荐信(可以是你的老师或者是雇主)6. 英语成绩7. 研究生的研究报告以及发表的论文和作品8. 附加材料(如果申请前的12个月内不在校学习,需提供在此期间的工作或活动证明材料)

新西兰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A.Al 14 与Al都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相似,具有强的还原性,故A正确;B.Al 13 超原子中只有Al一种元素,Al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则为共价键结合,故B正确;C.Al 14 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稳定结构,则Al 14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 14 +2HCl═Al 14 Cl 2 +H 2 ↑,故C正确;D.质子数为13的铝原子为 13 Al,Al 13 表示超原子,故D错误;故选D.

撰文 | 邢志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30年前的1891年10月20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士·查德威克 (James Chadwick) 降生在英格兰西北部小城博灵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的童年主要是在祖父母身边度过的,这一点与科学巨匠艾萨克·牛顿 (Isaac Newton) 的童年有些类似。大约在11岁那一年,查德威克来到曼彻斯特与父母团聚,并开始接受中学教育。1907年,中学毕业的查德威克获得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奖学金,顺利升入大学。就在这一年的5月份,36岁的新西兰裔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加盟曼彻斯特大学,冥冥之中为查德威克带来了福音。

其实查德威克最初想要在大学攻读的是数学而不是物理学。阴差阳错,他在1908年秋季参加了一场由物理系教师主持的面试。将错就错,生性腼腆的查德威克成为一名物理系的本科生。他在第二学年选修了卢瑟福的电磁学课程,立刻就被这位科学大师的魅力打动了,随后决定跟随卢瑟福做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即研究镭元素的放射性。1911年夏天,他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后,成为卢瑟福的研究生。1912年,查德威克与导师合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卢瑟福的杰出科学才能和影响力使得曼彻斯特大学成为核物理学的研究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前来 “曼彻斯特学派” 朝拜。1912年3月,27岁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 (Niels Bohr) 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和查德威克很快成为好朋友。一年之后,即1913年7月,玻尔在久负盛名的英国《哲学与科学杂志》 ( Philosophical Magazine and Journal of Science ) 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量子化的氢原子模型。这一工作成为量子理论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一,也使得玻尔本人荣获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身处在曼彻斯特大学如此卓越的学术氛围中,年轻的查德威克想要不成功都难。

1912年夏天,查德威克以优异的科研纪录获得了硕士学位。尽管卢瑟福希望查德威克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做研究,但由于其他原因,查德威克还是于1913年秋季来到德国柏林,加入到盖革计数器的发明者汉斯·盖格的实验室。

盖革也曾在曼彻斯特工作,是卢瑟福的重要合作者之一,因此爱屋及乌,对查德威克照顾有加。当时柏林是世界核物理学与放射化学的研究中心之一,后来因发现核裂变而名留青史的奥托·哈恩 (Otto Hahn) 和莉泽·迈特纳 (Lise Meitner) 等大科学家都在那里工作,这促使查德威克选择原子核的贝塔衰变作为自己的新研究课题。

一直以来,学术界以为原子核的贝塔衰变是两体过程:母核裂变成子核,并放射出一个电子,因此后者具有确定的能量,即其能谱应该呈现出的是单能分立谱。但到了1913年,曼彻斯特学派与哈恩实验室给出的初步观测结果却与此预期相矛盾。利用比先前的感光胶片探测技术更先进的盖革计数器,查德威克重新测量了贝塔衰变的电子能量,发现其呈现的是连续变化的谱型。他以单一作者的身份在1914年发表了这一测量结果,立即得到了卢瑟福和哈恩等人的认可,却受到了迈特纳的质疑。1927年,曼彻斯特实验室的查尔斯·埃利斯 (Charles Ellis) 和威廉·伍斯特 (William Wooster) 完成了关于贝塔衰变能谱的更可靠测量,确认了电子的能谱为连续谱。他们的实验结果随后也被迈特纳的课题组证实。于是能量在贝塔衰变的过程中是否严格守恒的问题,即所谓的 “能量危机” (energy crisis) ,成为20世纪20到30年代漂浮在核物理学天空的一朵乌云。

为了解释贝塔衰变的连续能谱问题,玻尔提出了在微观世界能量守恒可能只是一个统计平均规律的观点,即对于单个微观反应过程可能存在能量不严格守恒的情况。这一观点无疑与美国物理学家亚瑟·康普顿 (Arthur Compton) 在1923年发表的光子与电子散射的实验结果相矛盾,后者清楚地表明诸如此类的微观散射过程是严格遵守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事实上,要想解释当年的贝塔衰变实验结果,理论家们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怎样保证初态和末态粒子的总角动量守恒?

这时候最有资格说话的人当数1925年1月提出 “不相容原理” (exclusion principle) 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夫冈·泡利 (Wolfgang Pauli) ,因为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自旋角动量太敏感了。1930年12月,泡利在一封写给研究原子核放射性的同行们的公开信中,提出了他解决贝塔衰变“能量危机”问题的方案。他假设在原子核的贝塔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子核和电子,还会释放出一个质量很小、电中性的新粒子,其自旋量子数等于1/2。泡利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假想粒子称作“中子” (neutron) ,显然他还不知道“中子”的概念早在1920年就被卢瑟福发明和占用了——用以描述另一种电中性、质量与质子相当且可以作为原子核基本组分的的假想粒子。后来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Enrico Fermi) 把泡利设想的 “中子” 改称为 “中微子” (neutrino) ,意即微小的 “中子”。

有了中微子的存在,贝塔衰变反应的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都不再是问题;而电子的能谱之所以呈现为连续谱,则是由于电子不得不与中微子分享母核与子核的质量差所对应的反应能量。在这样的三体衰变过程中,中微子携带一部分能量和动量逃之夭夭。但当年的实验技术根本无法证实泡利的假说。直到1956年,作为假想粒子的中微子才首次在反应堆实验中被验明正身。

回到1914年8月,查德威克的科研工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中断。尽管得到德国同事的保护,作为战争敌对国公民的查德威克还是在当年的11月份遭到当局的逮捕,被关进了柏林西部的一所集中营。不过他在狱中过得并不寂寞,甚至有机会定期给狱友们讲授电磁学和放射性的知识。巧的是,卢瑟福的另一个学生埃利斯也被囚禁在这所集中营,他也因此成了查德威克的好朋友。由于战争所导致的食物短缺,查德威克在狱中因严重的营养不良而患上了消化道疾病。1918年11月,战争终于结束了。查德威克和埃利斯辗转回到自己的祖国英格兰,他们二人后来成为剑桥大学的同事。

193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瑟福、查德威克和埃利斯三人合作撰写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氦核 (即阿尔法粒子) 与氦核、质子以及重原子核的散射实验结果,为强相互作用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初步的实验基础。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提出原子核之间通过交换轻介子实现相互作用的理论图像,这一工作是他的科研处女作,他一炮而红,并因此于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在1930年,德国科学家沃尔特·博特 (Walter Bothe) 和赫伯特·贝克 (Herbert Becker) 在氦核与铍原子核的散射实验中观测到一种穿透力很强、不会在电场中偏转的射线,他们将其理所当然地解释为伽玛射线。两年之后的1932年,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Irene Joliot-Curie) 与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Frederic Joliot-Curie) 重复了这一实验。他们发现用博特和贝克所观测到的射线轰击含有氢原子的物质时,会产生高能质子。那么,这种新型的射线究竟是不是伽马射线呢?

当然不是!查德威克和他的导师卢瑟福都不相信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质子与光子的康普顿散射。查德威克马上着手设计了一个实验,并在三周之内就得到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他发现新型的射线并非伽马射线,而是一种由电中性、质量与质子相当的新粒子构成的束流。1932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期刊发表了查德威克的实验结果。他的这篇题为 “可能存在中子”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的论文长度不足一页纸,不含有任何公式和图表,仅包含大约700个单词。查德威克在论文的结尾处明确指出,“迄今为止,所有的证据都倾向于中子,而量子假设(即伽马射线假设)不成立,除非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能量和动量守恒”。于是中子作为原子核的另外一种基本组分被发现了!1935年,44岁的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什么是查德威克而不是约里奥·居里夫妇率先发现了中子?答案很简单: 因为查德威克是卢瑟福的学生,早就知道自然界有可能存在一种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属性很相似的粒子,它的名字叫做中子。 这就是在大师身边工作更容易成为大师的绝佳例子。相比之下,约里奥·居里夫妇不得不承认,尽管他们二人也处在大师 (居里夫妇等) 云集的科研环境中,却对中子的概念一无所知,因此未能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从而错失了发现中子的良机。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两年后的1934年2月10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约里奥·居里夫妇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 “一种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产生” ( Artificial production of a new kind of radio-element ) 的论文。这篇论文也不足一页纸,仅含有大约620个单词和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但它却是人工放射性的开山问鼎之作。凭借这一发现,约里奥-居里夫妇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拿下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约里奥·居里夫妇在1932年正确地理解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宣布发现了中子,那么他们有可能一举包揽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两项大奖吗?

1935年秋天,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查德威克被聘为利物浦大学教授。他在那里推动建造了一台回旋加速器,使得利物浦成为欧洲核物理学的研究中心之一。查德威克也是英美两国在曼哈顿计划中开展合作的关键人物,因为中子的发现是制造原子弹的重要前提之一。1948年,查德威克重返剑桥大学,成为科维尔与凯乌斯学院的院长。他于1958年底退休,与妻子搬到北威尔士居住;十年后他们又搬回剑桥,住在离女儿们不远的地方。

主要参考文献:

1) A. Brown, The neutron and the bomb: a biography of Sir James Chadwic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7.

2) G. Ecker, James Chadwick: a head of his time, arXiv:2007.06926, 2020.

3) J. Chadwick,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Nature 129 (1932) 312.

4) F. Joliot and I. Curie, Artificial production of a new kind of radio-element, Nature 133 (1934) 201.

在它的上面的发发票来学习价值高吗?兄弟胃口中的文章来说的,什么样的肯定是相对普遍的,普通的文章来说的话,肯定是全是价值要更高一点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