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很好办学经验比较丰富。。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专业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药物制剂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中医康复技术等等。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录取要求:

1、根据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招生文件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省招办划定的高职高专分数线为录取的.基本依据。

2、录取专业时,按照分数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首先满足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对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考生,再按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对所有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的考生,如专业志愿服从,由学校调剂到相应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

3、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安徽省考生,须参加安徽省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课考试。依据考生综合分,按以上分数优先原则分配专业。

一、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入口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简介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凤阳师范学校,始建于1908年。2010年、2014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和滁州艺术学校相继并入学院。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院曾先后荣获“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师范学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部“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00年以来,学院连续8次获评安徽省省级文明单位。 区位优越、环境怡人。学院坐落于国家五A级风景区琅琊山脚下,北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南有中央湖、花博园,西侧紧邻长城影视基地,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涵养德性的佳地。学院规划总占地1127亩,建筑面积35万㎡,目前已建成占地785亩,建成教学、实训、图书、行政中心等,建筑面积23万㎡。 办学定位、发展理念。学院以文化教育类和卫生类专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类专业,立足皖东,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力图建成安徽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办出特色作为立院兴校的战略重点;把提高质量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学院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2个,馆藏图书34万余册,电子图书51万多册,数字资源总量达9580GB,还拥有省级普通话测试站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 专业优秀、结构合理。学校现设有五系两部,即:教育系、管理系、护理系、医学系、艺术系、基础部、思政部。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等医学类专业,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高铁乘务等城市服务类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护理和小学教育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师资雄厚、育人卓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428人,硕士学位以上207人,博士生2人,高级职称以上99人,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学院建有实验实训室218个,面积万平方米,设备值3369万,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实施情景教学。学生在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银奖,2018-分别荣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二等奖,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智慧校园、服务社会。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实施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了电子办公OA系统、学生工作业务系统、“一卡通”校园系统、图书馆管理、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全面对接,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学院普通话测试站年均培训、测试3000余人次,另设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为滁州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学院秉承“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恪守“修德立身,精技立业”的校训,弘扬“尚德启智,敬业爱生”“勤学明理,慎思笃行”的教风学风,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提升、文化校园提升、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早日实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费标准多少,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 学费标准和宿舍条件好不好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图片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及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查询) 安徽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招生专业排名和专业前景介绍

挺好的。在滁州市凤阳县内。但是毕竟是一个县城,你懂的。环境相对来说可能差一些。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层次有普通大专、普通中专。前身是全国优秀师范学校——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创建于1908年,时名凤阳府官立师范学堂;民国初期改为省立第五师范,享有“文冠皖北,武冠全省”的美誉;1934年更名为安徽省立凤阳师范学校,抗战后期停办,建国后重建于蚌埠,曾命名为淮河师范;1959年迁回凤阳,恢复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校名(由郭沫若同志题写);2010年4月,学校升格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同年11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并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琅琊山下、醉翁亭旁,滁州市市区内,是市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滁州技工学校和市财税干校、市粮食干校、市供销干校、市商业干校等6所学校合并组建,6校均有20余年办学历史,其中,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和滁州技工学校分别为省级重点中专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经过2年筹建,2002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现有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25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含在读)72人,具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达72%。学院设有技师学院、ATA软件学院、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基础部和成教部等8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10313人,成教在校生2300人。学院图书馆藏书38万余册,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院开设专业41个,覆盖了全市机械、家电、汽车、模具、化工、建材、建筑、商贸、旅游、信息、园林、园艺等行业,其中,汽车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三大类12个专业被教育部等6部委命名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高专教改示范专业。学院还与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开设成人本科教育专业10个。学院被设为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全国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全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软件工程培训基地、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滁州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培训基地、滁州市青年就业培训基地。ATA软件学院被美国微软公司评为其在华的示范院校。学院建有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电子商务、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工等8大实训中心,下辖高标准实验室、实习工厂7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100余万元。学院长期致力于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结成人才培养、技术合作、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战略联盟。学院先后与博西华、安康公司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订单教育、委托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顶岗实习、承担加工等合作关系,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2008年被安徽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目前,学院已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专科毕业生6903人,高级技工、中专和中技毕业生11000余人,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博西华、康佳、中国扬子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管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2008年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55个,累计进行各项职业技能培训11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0000余人次。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工编写教材105部,公开出版教材98部,其中我院教师任主编的有36部,《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被指定为国家规划教材,另有5部教材被指定为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发表论文291篇,其中国家重点级期刊6篇,国家级期刊23篇;承担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1项,院级课题3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学院积极拓展同国外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渠道,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先后与德国迈哈根学院、德国莱茵应用技术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美国微软公司、ATA公司等国外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对好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分析对比:

一、师资力量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共有教职工663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13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专业带头人8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13名,有34名教师入选安徽省“振兴计划”培养。

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校现有教职工428人,硕士学位以上207人,博士生2人,高级职称以上99人,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

二、院系专业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下设10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45个。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空中乘务、投资与理财、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保险、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英语。

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系、管理系、艺术系、护理系、医学系。

三、办学规模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共有龙蟠校区、清流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在校学生13140人。

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规划总占地1127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占地785亩,建成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五系两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看你的专业还有你的个人兴趣,城市职业学院在凤阳,环境和滁州可能还有差别的,自己仔细调查一下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综合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安徽滁州市

官方电话: ,

电子邮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长三角 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于 2002年,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和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同年立项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2020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检查中获A档。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升本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高职扩招标杆校”。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 133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2108人,社会扩招学生2203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9998人。专任教师485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1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9人,“双师型”教师265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 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63门。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17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147项。我校体育健儿在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2人3次打破2项省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半年创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近三年大学生孵化项目存活率超过60%以上,省教育厅两次推荐我校参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 -西门子)公司连续合作23年,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13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职教集团获首批“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并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15项,签署各类横向课题115项,签约经费近1000万元。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均超过20000人次。横向课题、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综合到款额累计3290万元。出版著作21部。获专利授权 858 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据“高职发展智库”(专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威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显示,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55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发表三类以上核心论文200余篇。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论文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发表论文数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20位,省内同类高校第1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 6S文化、志愿者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和创业文化,形成了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为“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校秉承 “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植根滁州、服务滁州、贡献滁州,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式、数字化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学校,当然也就不是几本大学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优质专科学校建设单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由原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等6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9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共有龙蟠校区、清流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有教职工673人,专任教师547人,在校学生13140人;10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45个。

滁州学院学报社

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出版地:安徽省滁州市语言种类:中文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简介: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注册资本:23879万人民币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好,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分析对比:

一、师资力量

1、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60余人,教授、副教授240余人,各类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30余人次。

2、武汉职业学院:学校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教授、副教授44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二、院系专业

1、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61个招生专业。

2、武汉职业学院:学校现设置15个二级学院共64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外贸、文化传媒、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重点、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

三、学科建设

1、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承担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国家骨干示范专业7个,国家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品牌、特色、重点专业共计11个,市级品牌专业10个。

2、武汉职业学院:学校拥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实训基地,229个实验室,437个校外实训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肯定武职好,录取门槛高,学生生源和教师素质都不同。武城的老师关系户多,男女老师喜欢乱搞,风气太差

马斯洛需求和职业道德是有关系的,不过只有一部分和职业道德有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都和职业道德有关系。

基本上都是要版面费的

滁州学院学报好投吗

简介: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注册资本:23879万人民币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40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大学学报(社科)40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6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0景德镇高专学报70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45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60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50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40孝感学院学报(社科)60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70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70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社科)6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40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70长春理工大学学报90邢台学院学报70滁州学院学报40安阳师范学院学报40咸宁学院学报70琼州学院学报50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鸡西大学学报70绥化学院学报70新乡学院学报60贺州学院学报40牡丹江大学学报60西昌学院学报(社科)60辽宁师专学报(社科)70新余学院学报45焦作大学学报45宿州学院学报40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50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70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科)45辽宁科技学院学报40长江大学(社科)90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40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50许昌学院学报40凯里学院学报50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