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曹操论文答辩题

发布时间:

曹操论文答辩题

我觉得挺好过的,如果你是本科生,只要你的脸皮够厚,不怕被导师们挑刺,挺好过的,但是你要记得答辩时间准时,拿的东西无误。不然会很惨,还有如果你的指导老师得罪很多人的话,其他导师不会给你好脸色,还会挑刺,但是,一般都给过的,反正本科没听过论文答辩不过的没毕业的。还有论文格式要正确,图表格式一致,排版,致谢要全,但不能成哀悼词。这些都会扣分,导师也会问问题,不会没关系,有的导师好,会帮你答的,但实验啊,数据啥的药知道,讲的时候不要照着PPT读,会扣分,所以最好是ppT简洁,你说的多。

辩论课: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三国鼎立的形成。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趁机扩张势力,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在这段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历史中,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并对这段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诸葛亮、曹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诸葛亮、曹操这两个人物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曹操,是三国历史中为人们所熟识的人物之一,但由于受到《三国演义》中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一直对曹操存在着历史的偏见,有人把曹操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一直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因此,启导学生用今天的目光重新审视曹操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举行关于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的辩论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素材进行去伪存真地批判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三国历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是一种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并且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皮亚杰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12岁以后为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少年的个体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水平,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所以,我们在初中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加强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必须依托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因此,我们设计的课堂既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自主探求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三国的历史,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书籍和影视对三国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又只是停留在感性的、直接的层次。所以,初中的历史课堂应该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在三国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批判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三国历史、人物理性、科学、个性化的认识。因此,关于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话题的辩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历史史实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运用这种方法客观评价曹操的优缺点及其对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知道这两场战役胜负的原因,说出这两场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以及曹操对此的影响;3、指导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网页课件和网点自主搜寻资料、整理素材,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新型学习方式。4、利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四、课前准备1、辩论正反方分组。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反方,正方:曹操是英雄;反方:曹操是奸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分配任务,组织具体工作。2、老师将有关三国历史、人物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课件,并搜寻有关三国历史的网点,向学生介绍;指导他们搜寻、整理素材。3、组织学生观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历史影视片;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指导学生去伪存真,区分真实历史和小说。4、指导学生撰写辩论稿,指导学生围绕某些焦点辩驳准备,例如:(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英雄所为还是奸雄所为;(2)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结合史实阐明;陈词应该观点鲜明,富有说服力。(3)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其他同学抓住对方错漏之处或不当之处展开针锋相对的自由辩论。(4)总结陈词阶段。最后正反方派出一名队员总结陈词,陈词包括总结己方观点,指出对方不当之处,再次阐释己方的观点;辩论过程必须紧紧根据历史史实,不能凭空说话,要言之有理。(5)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嘉宾点评。(6)宣布辩论赛胜负结果。七、老师进行针对性小结,总结辩论赛得失,表扬表现突出同学,指出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八、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辩论赛所得,以评价曹操成败得失为主题写成小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挺好过的,尤其是本科的毕业论文答辩更是非常的轻松。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是《三国演义曹操形象分析》,因为自己对原著非常的熟悉,所以从开题到最后的定稿,并没有耗费多久的时间,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格式修改方面,中途发给导师修改,也只是一些小细节的问题。最后的答辩我花了10分总左右,比较轻松的就通过了。下面给即将准备论文答辩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意见:

我们在准备答辩之前,要对成稿的毕业论文非常熟悉,甚至包括一些注释和引用的资料,因为答辩老师非常喜欢在这些方面提问。如果面对内容的提问,你都答得吞吞吐吐,那么很容易导致评分过低而无法通过。

比如我答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以及我的论文结构为什么要这么设置。这个问题算是我意料之中的,所以几乎没有思考我就从容的回答了出来。

像我们文科类的毕业论文答辩,里面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答辩老师通常都会考察你对这个人物的了解程度。所以在准备答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我的提问中就包括了类似的问题,问我对历史中真实的曹操了解有多少,读过他的哪些文章或者诗歌。当然这些问题对我们文科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应对起来还是很从容的。

这是答辩时候的加分项,如论答辩老师提的什么问,无论自己是否有把握,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回答的时候声音要宏亮,分析要有条理,这样会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答辩过程中非常忌讳冷场,或者回答得时候颠三倒四,没有逻辑性。并且还要记得礼貌用语,开场要向老师示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答辩,结束的时候要加上:我的回答完毕,这些都是关系着你能否顺利通过的小细节。

此外,如果你的论文被选为了优秀毕业论文,还要参加系里和院里的答辩,这样难度就会凭空增加不少。幸好当时我的毕业论文答辩是“良”,要是获得了优,估计后面的过程要难上不少。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们,完全不用担心论文答辩的问题,通常只要导师同意你定稿了,那么基本上都可以通过。

据学术堂了解,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毕业论文答辩很好过的:1、对论文要非常熟悉有的毕业生论文不是自己写的,有的是花钱找人写的,有的是别人代写的,当老师问论文里的相关内容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是个大忌讳。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在论文里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如果答辩的老师随便在论文里拿出几个名词来提问,而自己答不上来会比较尴尬。2、把握好论文答辩时间论文答辩的时间只有短短10分钟,因此,不能在答辩的时候“宣读”论文,而是需要进行整理,抽出最主要的假设、最重要的结果,并解释这些结果。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更关心考生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怎样收集的资料?如何利用这10分钟是自考生应该琢磨的问题,原则是扬长避短,多讲一点自己有把握、较擅长的内容。3、保持好的态度老师在拿到你的论文时,肯定就是要找问题的,无论谁的论文答辩,老师都会点出问题。这个时候,要点头微笑,多谢老师提出的意见等等。4、多注意细节许多时候,由于毕业生赶着写论文,所以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例如,在论文的语法上,错别字上,引用符号上,引用内容上,都要得当,不允许有错误。所以,在提交或者是定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千万不要让导师去纠正这些小错误。

曹操人物形象论文答辩自述

曹操是《三国演义》这部我国优秀的长篇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塑造了一批典型而艺术的人物形象。同其他几部古典名著相比,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形象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今天我们想讨论的是《三国演义》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曹操。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我们努力从历史的和艺术的角度去重新解读曹操。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曹操生前在北方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见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但是现在呈现在这里的还仅仅是客观的介绍。作者在写作《三国演义》的时候,曹操在历史上的面目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但是在作者进行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见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在曹操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来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看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及进行简单分析。 接上论曹操性格 1 超人的领袖才能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2 任人为贤 知人善认,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这是三面有可能一举颠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唐突圣贤、藐视礼法的雄心魄力,则在曹操不惮其烦举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显示。曹操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过“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或即使你有过如“贪将吴起“那种“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见《青梅煮酒》周泽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操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的。陈先生写道:“孟德三令……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产也。由此推之,则东汉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无从坚守,而其所以安身立命者,亦全失其根据矣。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之旨意,实标明其政策之所在,而为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之大变革……(详见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我们现在来理解曹操的这种做法时候也许只能从曹操的人格特征来剖析。 3艺术形象的曹操的性格多面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仅他的言语、行为已经偏离历史的事实,而且浸透了作家的审美感情。其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性格侧面,又有眼光远大、谋略出众、善于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对曹操人格的贬斥,实际上是和他的优点一起表现的,正所谓的泥沙俱下。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清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使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的主导方面。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

愚意以为三国中能称得上真英雄的领袖人物,唯有曹操曹孟德一人而已。何谓英雄,如吕布徒逞武力,妄加杀戮。不过一勇之夫。如刘备,为求权欲,至国家安危人民疾苦于不顾,不过一枭雄。想那曹操,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所求全为国家统一,人民安泰。自黄巾之乱起,一生为朝廷征南荡北,扫除无数隐忧大患。位极人臣时,九五之坐近在咫尺却从不伸手,真英雄之名,舍他其谁!刘备,不过一面厚心黑的无耻小人.孙权,不过一承父兄余荫的公子哥儿.如何能与曹公相比!若非赤壁之战时运气太差碰上了传染病和东南风.曹操早就统一全国了.那时以中国人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只会有赞誉之美言,那还会有奸雄之骂名.那一句"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他一生最佳写照. 曹魏之奠基者,魏国之武帝者,曹操 功劳之最高者,争议之最多者,孟德 曹操,文武具备且双全者,上能治军下能治民者 孟德,文臣武将以鲫数之,战场胜败以乐观之 杀人如盗匪,求贤如文王,打仗如孙吴,其心如野狼。

中午有百家讲坛,可以看一下

曹操之客观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曹操是谈三国的时候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 在大家的眼中,十有八九都会认为他是奸雄,狡猾奸诈,谋朝篡位,而最令人发指的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其实这基本上只是曹操的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褒刘贬曹的,夸大了刘备及其众将领的人物形象,作为反面衬托的曹操自然而然就成了奸猾之辈。民间的艺术表演又基本取材于《演义》,于是这些人物也就在老百姓的心中以《演义》的形象根深蒂固下来。 在了解上述两种人物形象之外,其实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下另一种史实的形象,即历史形象。 刚才那句话句话是曹操在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说的。首先,杀,确实是杀了,但是是误杀,在《三国志》、《三国演义》里面都有记载,所以应该是史实。其次,但两个版本中曹操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不一样的,《演义》中描述的是理直气壮,杀了就是杀了,这是无可救药的奸;但在《三国志》中曹操是叹息着说的,木已成舟,已无法挽回,只能自我安慰,因为他是将,他需要服众,就必须为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何况还得考虑当时的时势...同时,这里也表现出了曹操的坦诚,他是真小人,想象世界上还有多少伪君子... 上述解释并不能完全掩盖曹操奸诈的一面,我也并不想反驳这一点,他是奸雄,我同意。但从客观上来说,曹操并不仅仅是奸雄,而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 曹操有奸诈凶狠的一面,杀许攸,斩边让...可见一斑;但他又有真诚豁达的一面,放魏种,释陈琳...也很能说明问题。 曹操有时是阎王脾气,有时又表现得儿女情长。他的临终遗嘱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他一生好事坏事都干了不少,影响时势甚至历史的事业不少,却都一笔带过,尽是唠唠叨叨了一堆的家务事,分香卖履不说,还记挂着前妻丁夫人,怕无颜去见长子曹昂。苏东坡说:“奸伪一生,死见真性。”。其实是体现了曹操的大气,正所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不再多说,总而言之,从曹操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脸,既矛盾,又统一,可以说是: 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 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小人嘴脸 英雄气概,儿女情怀 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研究曹操论文

他孤高冷傲,却又志在千里。他满腹雄心壮志,不畏闲言途语,自始至终,心怀天下,为心中伟大宏图而持之不懈地奋斗。他便是东汉末年乱世之枭雄——曹操。

“世人皆说我是奸雄,即便如此,我也宁愿做一个能够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奸雄!”曹操年轻时便有远大抱负,即便到了晚年,依旧豪情万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的雄心壮志,矢志不渝。

乱世出枭雄,有如曹操,古人以雄心壮志为精神食粮,并为之不懈奋斗,创造出精彩绝伦的人生。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才辈出,我们同样需要心怀斗志雄心,用信念与行动,书写璀璨人生,方能立于社会不败之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正当活力四射,我们都应当心怀远大理想,为理想持一份执着与热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人生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其实,不是我们承受不不起“凌云壮志”,而是我们畏惧于去担当。我们的畏惧,源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迟疑与信念的不坚定;我们的畏惧,只是对于我们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另一种体现。

也许有人认为,荏苒光阴,流水人生,无须雄心壮志,脚踏实地、平平淡淡地过,未尝不是一种享受。殊不知,当今社会如同一个竞争激烈的“赛场”,有如竞赛跑道上,你追我赶,心怀斗志、不懈奔跑者,常常能够超越前线,辉煌夺冠;而颓废落后者,往往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现人生理想,任重而道远,倘若不轻言放弃,即便过程荆棘丛生,也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图景。

不管你出身如何,地位处境如何,谁都有权利拥有一份斗志雄心。它是一个人精神的凝练、理想的向导,并且,它将成为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怀揣一份远大抱负,秉持一分恒久理念,挥洒一番豪情壮志,展望远方,拥抱未来。用执著的汗水,浇灌理想的新苗,等待斗志成熟、梦蕾绽放。

试论曹操的多面人生-高中议论文800字(来自网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说三国是一段不得不读、扑朔迷离的历史,那么曹操则是一位不得不提、褒贬不一的人物。“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为多疑,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因为多疑,赤壁大战前,周瑜使反间计,令曹操疑心大起,立斩蔡、张二将,导致赤壁之战大败。因为多疑,曹操率大军与刘备军队隔汉水对峙,因刘备一方将士夜夜击鼓鸣炮,竟使其怀疑诸葛亮可能有诡计,马上将部队后撤三十里。因为多疑,他以为华佗为其治病是替关羽报仇,一代名医因此死得不明不白。多疑而不明断,一意孤行,害人害己,真是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多疑多败。然而,不要忘了,曹操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看作谨慎,更是一种无奈。面对像刘关张三兄弟的生死同心,想来曹操从内心而言也是羡慕的吧。作为一代枭雄,面对战火纷飞,群雄并起,如果没有曹操多疑的性子,何以步步为营,成就霸业?所谓成也多疑败也多疑,多疑让曹操赢得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曹操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来。陈宫死后,曹操赡养其老母……他的残忍和冷酷并非本性,若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他不冷酷,就战胜不了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敌人。他面对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曹操虽然多疑、奸诈、残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能臣,一位有着雄心抱负的明主。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爱才,他明明知道关羽不会背弃刘备,却不忍杀之,亲送关羽千里走单骑,任他过五关斩六将;他可以让赵子龙在军队中七进七出;他可以重金厚待曾经写过讨贼檄文辱骂自己的陈琳。正因如此,其手下将领文臣无论是桀骜不驯,还是倔强执著,甚至是奸诈狡猾,都无不心悦诚服于曹操之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曹操有才。他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他擅长诗词歌赋,留下《短歌行》、《观沧海》等千古名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不是心怀壮志、才华超群,又怎能写出如此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文字?难怪世人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统天下”是曹操的雄心壮志,“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些看似过分的做法和孤傲自夸之语,饱含着曹操一生的梦想与霸气。然而,事与愿违,曹操最终还是没来得及实现自己一生的宏愿,他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更是时代将他推向了最前线。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有些^、厌恶曹操,厌恶曹操的多疑奸诈,厌恶曹操的残忍狂妄……有些人喜欢曹操,喜欢曹操不拘世俗的真性情,喜欢曹操不惧失败的真豪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历史长流中,纷纷扰扰只是沧海一粟,曹操却用他匆匆一生,画出了惊鸿一笔。

论曹操的功过得失内容还是要自己写的你再想想有什么好的命题

写关于曹操的事迹,性格等……写关于曹操的论文可以参考易中天的品三国,他的关于曹操的议论非常多,而且很经典!建议你到维普资讯网看看(要注册的)还有例文啊试析罗贯中塑造曹操形象【内容摘要】: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关 键 词】:曹操形象 民间性 正统思想 历史因素《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其四书各有所长,单就人物塑造上说,我偏爱于《三国演义》。书中人物颇多,像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之辈;吕布、张辽、赵云、于禁、李典之流。哪个不是英雄,有谁不是毫杰。有的是治世能臣,有的义气云天,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贞不渝,当真是永放春秋,流芳百世。这些人物中,或忠或奸,或美或丑。其中,曹操、诸葛亮两个人物是全书塑造最成功、最中心的人物。曹操是粉脸奸臣,诸葛亮是治世能臣。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流传千古,曹操遗臭万年。这好像有些不公平,但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它,也不讨论诸葛亮,专门讨论曹操。关于曹操的形象,近来争议颇多,特别是建国初期,兴起了一股为曹操翻案的热潮。一些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同志也被卷入其中,像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一大歪曲”。1但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我们应该要区别对待,且不说曹操是否是历史上的歪曲,只说罗贯中是如何塑造曹操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为什么是个否定典型,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近来论争中涉及极少的,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大家参考。一、三国故事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色人物闪亮登场,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就记载了许多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过后,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着三国故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故事,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这可能是最早的记载之一,到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经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可把“说三分”当作职业来做,说明三国故事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人民也十分喜欢。还有,宋代苏轼《林志》曰:“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的“说话”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到元代,有三国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也记载了三国故事。其事故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并以蜀汉为主线,还串以大量的民间传说,为后来罗贯中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素材。2在金元时期的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就有《赤壁鏖兵》等剧目,使三国故事得以更加丰富。再后来,元明之际的剧目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就有六十多种,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颂扬刘、关、张的义气,而贬斥曹操的奸狡。具有明显的反曹倾向。罗贯中就是在这些民间传说,戏剧舞台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三国演义》的。作为任何一个作者,他在创作前,都会考虑作品的可读性,要使作品流传千古,就必需符合人民的胃口,即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罗贯中也不例个,在创作《三国演义》时,采用民间传说来迎合人民,而三国故事在经过隋唐宋以后,就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他在创作时也就自觉与不自觉地保留了尊汉抑曹的观点。也就是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他归为否定形象的一面,并加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于一身的曹操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上,民间传说中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差不多起了决定性作用。3他只能将曹操写成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不能把曹操写成一个像刘备、关羽、张飞式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最中心、最成功的人物——诸葛亮、曹操两个人物都流传千古,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超人的才智,冷静的头脑,在他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情和智慧,以及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曹操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的身上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是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关于这点,黄立新老先生说得较清楚:“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确实是个有作为的人,他代表了当时寒族地主阶级利益,……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阶级的残酷,狡诈的恶德。”4这两个人物一正一反,开成鲜明对比。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在民间深受人民喜爱的,但具有明显的偏重倾向,总是将诸葛亮归为正义,而把曹操当成灾星,是人民的大敌。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很可能也是出于无耐,才把他写成这个样子的。在这里还要注意一下《三国演义》的版本,目前,学术界认为最可靠的有两种本子,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是《三国志演义》。前者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明代嘉靖年间刊刻,较接近罗贯中的原本,但文字粗朴,内容平易。后者全书一百二十回,是经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的本子,毛氏父子主要在回目、文辞、论赞、诗文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修改,使全书更加紧凑完整,大约成书于康熙年间,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毛氏修订本。在书中,有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对我们了解曹操的本来面目有些困难。所以有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形象产生了怀疑,书中的艺术形象与历史上的政治家有了一大段的距离,这就是罗贯中的民间性原因所致。二、罗氏的时代正统思想的射映作为历史人物,承担后人的是是非非,好像是不可推托的责任,不管他对历史有多重大的作用,只要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会有天壤之别。就曹操而言,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没理由否认,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确实是个被否定的典型。却也有颂扬的地方,如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以不足敌方十分之一的军力而把敌方打得一败涂地,使其一掘不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罗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这不能说不与罗氏的生活时代,价值取向无关。关于罗贯中,我们知之甚少,据明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竞不知其所终”。由此可知,罗贯中大略生活于元末明初。5作为生活于两朝之交的时代,目睹了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历经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有可能他还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明人说罗贯中“有志图王”,6从这点看,他应是元明间人。鲁迅也说罗贯中为“元明间人”。(见《中国小说史略》)。对于生活于这样一个动荡年代的作家,他的创作肯定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当时的起义以恢复汉族政权为号召的,把北方元朝政权比做三国时的曹魏政权,这在当时是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从宋起,汉族政权就屡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掠,退居偏安江南,就早也把北方政权比做曹魏了,罗贯中也是当时人民之一,对北方政权(元朝政权)当然有一定的否定因素。这根本不足为怪,完全可以理解,他的《三国演义》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写成的。元朝政权眼看就要崩溃,他不可能还要对元朝政权大加赞赏,而把曹操写成一个有德之士吧!他反对元朝政权,也就是反对曹魏,即曹操,为了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否定性形象,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这里,还存在一个时代价值取向和正统思想的问题。所谓“正统”,不过是统治者为其统治的合法性而控制人民的思想武器。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找借口,以让人民承认政治权力之合法性。7或说政权的来源承接尧、舜的禅让,或说统治区域是中原——黄河流域,或说自己乃皇室后裔,最终却是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不大。三国以后,各朝统治者有各自的正统观念,晋朝是承魏而建,它就以魏为正统,以蜀汉为非正统。陈寿著《三国志》就以曹魏为正统,以蜀汉为偏霸的,到宋代,又出现了民族并存政权,金、辽、宋并存,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都把自己说为合法政治权力,金、辽在北方,自比曹魏,地统中原,是正统;宋地处南方,偏安江南,势如蜀汉,以蜀为正统思想。而罗贯中的时代,起义以恢复汉族政权为号,也就是和宋的正统观一致,因而,就得否定曹魏的正统,既否定曹魏,也就是否定曹操,在作品中,曹操就不能堂而皇之了。也就是说,罗贯中不可能在作品里给曹操脸上添光,而是有些加黑。三、抹不掉的历史前面,我们以作品的民间性和时代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的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将曹操写成一个反面人物,使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特性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以作为作者的一个借托。但就这两方面的影响,还不足以说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的曹操不止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还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有好,也有坏,坏中有好,好中有坏,让人捉摸不透。要不然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从这点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的高超绝技,既然是好坏兼备,而前面我们都说的是影响罗氏塑造曹操坏形象的方面的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影响罗贯中在写曹操时大加赞赏的呢?《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它就必得尊循历史,受历史的影响较大,往往是实多虚少。生活于三国时代的曹操,罗贯中固然不能了如指掌,只能通过“小说”、史书等材料来对其了解,而最权威的史料莫过于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三国志》中,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现在,我们还应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8他在当时文学领域独领风骚,在他的昌导下,“建安文学“得以发扬光大,他自身也很有成就,诗文并茂,独树一帜,现今还有多篇文章流行于世,《嵩里行》大家想来不会不知道吧,这就是曹的佳作之一。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说他是一位文学家一点不过分。在《曹操集》的出版说明中,开篇就说:“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9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曹操的确是我国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在他出生的前后,社会矛盾加剧、阶级矛盾激化,世家贵族地主阶级控制的东汉政权开始瓦解,并面临崩溃。在公元一百八十四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地方割据势力集团。曹操也是其中之一,他推行法家治国思想,使自己的实力逐渐加强,通过二十多年的争斗,终于统一了北方。曹操认为要进行统一战争,就必需得效法于秦汉,实行法家的耕战政策,大兴屯田,用各种办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的《置屯田令》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10这段文字足可见其屯田强兵之策,还有《败军令》、《孙子注》中,都反映了他主张法治的观念,反对礼治的尊法反儒思想。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可取之处,我们今天不是在高喊“依法治国”吗?不就是效法于古吗?陈寿《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汉末,天下大乱,雄毫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擥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权,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好一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可能算是对曹操较为公平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系统看来,他有五大优点:11第一,生机勃发,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这在《三国演义》中也颇为显眼,从曹操一出场开始,便有所反映。当董卓作乱,群臣措手无策,只是痛哭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操便出了个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但刺卓未获成功,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但各诸侯争势夺利,迟迟不肯进兵,曹操便问:“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又曰:“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却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矣。”12这是何等精妙的分析,可惜,各诸侯各怀异心,否则,这段历史又将是另一种写法,这里,也可看出曹操的勇于进取的政治家风度。第二,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关于曹操唯才是举,历来受人称赞,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文史天地》写到:“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堪称曹操的文胆,阮瑀被曹操网罗的过程,颇有戏剧色彩,当初,曹操雅闻其名,征召他出来做官,不应,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曹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肯罢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如此热情,只得出山。13投其门下,这是说他求才不择手段,却可看出他“求贤若渴”。不止如此,像敌方的徐庶、周瑜、关羽他都想聘用。他曾以强力将徐庶聘归营帐,而徐庶却不献一策。他对周瑜的聘任:“曹闻听周瑜年少有美才,乃秘密下扬州,遗蒋于往说周瑜,可惜周瑜不为所动,否则,‘亦壁之战’这一页将是另一种写法。”第三,赏功罚罪,严正不苟的法治观念。曹操能统领百万雄师,靠的是什么,是严正不苟的法治。古者有云:“法不加于尊”,而操则不然,他的战马受惊,误入麦田,按曹操自制的军法,践麦者斩首,而自制法又自犯法,他觉得不加法于已,将无法服众,于是想出了“割发代道”之计。既打破了“法不加于尊”的古训,又维护了军法的权威。两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况且,割掉几根头发,也不是什么大碍。曹操在《败军令》中说:“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见他赏功罚罪,正大光明。举个实例:淯水兵败后,夏侯敦部下乘乱掳掠,受到于禁严历制裁,被制者不满,反污于禁造反,而于禁不加申辩,仍全力整兵迎击张绣,义无反顾。战后,操当即表彰于禁:“淯水之难吾甚狼狈,将军在乱中能整兵讨暴,有不可动之节,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封于禁益寿亭侯,同时责夏侯敦治军不严之过。这可算是做到了赏罚公平。第四,体恤百姓,保持农业生产,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征张绣时,号令三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掳掠百姓,违者“斩首”。在征袁绍时,重申军纪: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罪。攻克冀州后,便急令宣布: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这些都是他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以民为本,实乃俊杰。第五,不畏人言,不惮风险的精神。在汉末,“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吞八荒,权势越大,各公卿,士大夫便群起而攻之,对其大加猜忌,谤议,而曹操则无所谓,无意激流勇退。以上几点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也是历代英雄的志气,曹操具有这几个优点,也算不枉为英雄了,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这些优点都是有迹可寻的,说明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还是采纳了历史因素的。不光如此,有时还加以夸张。这就是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缘故。四、我的一些说法综上所述,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影响下,对曹操采取了抑制的办法,作品反映出来的就只能是一个否定形象;而罗贯中的时代背景,也不容许他对曹大加赞扬;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曹操在罗贯中笔下不能翻飞为“诸葛亮”式的人物,诸葛亮要他来衬托。就这两方面来说,曹操的形象被塑造成否定人物,也势在必然。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曹操虽是奸诈,却也善良,并且,还为老百姓作了不少好事,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就应该以实为本,以虚为补充。罗贯中在塑造时也没忘了这一点,将曹操写成了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人物,说他简单,是说他可用一个字概括——奸;说他复杂,是说他丑中有美,美中有丑,恶中有善,善中有恶,让人捉摸不透。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就只读到了简单的一面,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喊为曹操翻案,看来,我们还需再读一遍,去体会罗贯中写曹操这个人物的苦衷。注释:1见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1959年1月25日《光明日报》6版2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卷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3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奉“蜀以宗室为正”。由此,在明间开始了尊刘抑曹的传说。4见黄立新《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真实问题》(《古典文学论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版)5贾仲明《书录鬼簿后》写于永乐二十年(1422),时80岁,据此,可知元至甲辰(1364)时,他22岁,罗贯中与他为“忘年交”,则当属1315年左右生人。6见明人王圻《稗史汇编》7参见汪文学《正统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8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卷二第2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见《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10见《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11参见刘敬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12见《三国志·武帝纪》13见姜洪、姜海《曹操爱才》(《文史天地》2004年第3期)参考书目:1《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2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3 《南村辍耕录》(陶宗仪著)四部丛刊本4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1985年5 《三曹资料汇编》(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中华书局1980年6 《曹操集》(上、下册)中华书局1974年7 《古典文学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8 《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9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 《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出版社1983年11 《三国演义纵横谈》12 《另古代文学史问答》(曹基础、陈新璋、罗东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13《文学评论丛刊》(古典文学专号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又多又全啊!

曹操论文作文素材

学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差,作文水平低,主要是缺少生活实践、头脑中没有或缺乏素材造成的。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曹操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焚稿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曹操有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莫令天下人负我。历史上的曹操,在三国风云中成为最终赢家,那么一代枭雄曹操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关于曹操的高中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

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

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与袁术战于寿春,因曹兵势大,袁兵守将李丰坚守不战。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10万斛,仍不能支撑几日。

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中袒露着一颗琥珀般坚强且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和曹操有关的作文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实,我在潜意识里就一直认为;曹操是不可逾越的曹操,是我们中国人的辉煌,而且,我一直很痛恨罗贯中,曹操,明明是一个拿破仑似的一个人,不,是远超于拿破仑的人物,却被他们写成都了一个无耻的小人。

说曹操是奸雄,其实英雄才是更贴切一些,曹操的聪明才智却被说是奸诈狡猾,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情。

其时,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小时,曹操很顽皮,他父亲忙于事,没时间管他,但是,他叔叔经常告诉曹操父亲关于曹操的一些劣迹,曹操对他叔叔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碍于是长辈;没有发作,终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一天,曹操的叔叔看见曹操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忙向曹操的父亲说,曹操生了重病。待曹操的父亲回来时,曹操正在玩耍,其你道:“你不是生病了吗?”曹操笑道,“我没病啊,谁人咒我?”后其父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

曹操这不叫奸,这是智慧的体现。

从骁骑校尉到大汉丞相,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一人知道。

凭什么说曹操奸诈,智慧难道只是诸葛村夫所有的?难道属于一个败在曹丕手下的人所有?

曹操是用计,诸葛亮也是用计,虽说手段不同,但目的歼途同归,那样曹操亦可称为智绝,诸葛亮亦可称为奸绝。

如果说曹操杀死许多人,那诸葛亮和周瑜小儿叱?他们一把火烧死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八十三万鲜活的生命,远远超过曹操休杀人之数的百倍千倍。

试问,在三国鼎立时期,有谁能超过曹操,论智慧,他不亚于诸葛亮,论武力,他与关柴夫,黑脸飞之比毫不逊色。

三国第一人,决定是曹操之所得。

五十四岁之时,亦恋大乔,小乔,何不为风流。

曹操,人类心中的骄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悲壮的三国里,涌了了许多杰出英雄,然而一个杰出的奸雄也应运而生――曹操。

其实,曹操是不坏的,列位呵,您若想听,请听吾一一道来。曹操坏是《三国演义》带来的,《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史实,其实大多情节是虚构的,如孔明借东风、骂死王朗、玉泉山显圣…… 而正史《三国志》是晋朝陈寿所著,深奥难懂。这样一来,通俗的《三国演义》自然被接受。况且,罗贯中先生有政治倾向,他拥护刘家,反对曹家,如“汉王正位续大统”,说明的就是刘家的人才能当皇帝,异姓之人不能问鼎。

再说说《三国演义》书中被雪困住一直称为有仁者之风,帝王之分的刘备,其人比曹操如何?差矣,其人有三劣也。一劣,此人无忠无信,他先投刘焉后背之,投曹操,后背之,后投袁绍,后又背之。足见此人品行恶劣,无忠无信也。二劣,不义,吕布曾辕门射戟助他,后布被曹操所擒,刘备却落井下石,说:“公不见董卓,丁建阳乎?”难怪吕布在行刑前大呼!“无义的大耳我……”三劣,无才,刘备在未得诸葛亮时,屡战屡败,后来有了诸葛亮才所向披靡,在伐吴一役中刘备不听诸葛亮之言,结果损失惨重,在白帝城里一命呜呼也!而曹操呢!他年少时,自制五色棒打违法乱纪之人,不畏权贵。当时大太监之叔父就是被曹操打死的,还曾想为民除害,假借献刀之名杀董卓,可惜,未能成功。他不计前嫌,当年,曹操攻打袁绍,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大家都认定曹操会输,纷纷写信投城,到后来,打败了袁绍,见到了那些信,曹操并没有处罚他们,也没有处死他们,而是叫官员们来看自己把信烧毁,那些官员们见到曹操如此宽宏大量,都下跪认错,曹也原谅了他们,这就是“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他才能卓越,平汉中,伐袁绍,擒吕布,灭张绣,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没像别人一样称帝,而是迎回汉献帝,用心力维持着行将就木的汉王朝。威镇八方,他死前连刘备、孙权都不敢称帝。曹操还是一个出色文学家,写过《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磅礴大气的传世佳篇。虽然他被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我也要为曹操竖起大拇指,大叫一声:“千古奸雄也风流”。

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

你们说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己而活,掌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么没人说他阴险呢?其时,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小时,曹操很顽皮,他父亲忙于事,没时间管他,但是,他叔叔经常告诉曹操父亲关于曹操的一些劣迹,曹操对他叔叔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碍于是长辈;没有发作,终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一天,曹操的叔叔看见曹操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忙向曹操的父亲说,曹操生了重病。待曹操的父亲回来时,曹操正在玩耍,其你道:“你不是生病了吗?”曹操笑道,“我没病啊,谁人咒我?”后其父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

曹操这不叫奸,这是智慧的体现。

官渡一战,可见曹操之鸿图壮志,智勇双全,深思熟虑,不甘示弱。此乃曹操英雄之气魄。汝知否?建安十三,曹公兵败赤壁,过华容以退中原。悲哉曹公!然曹公败而不狼狈,华容道遇张飞、子龙、关羽,无丝毫畏惧,并仰天大笑曰:“天欲亡我!”此乃曹公之大气凛然,慷慨悲壮也。

曹公曰:“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乃曹公之心胸宽广。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谓曹公之雄心壮志。可见建安之风骨。

研究三国曹操论文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东汉末年之乱世,观天下之局势,凭勇谋而独霸一方者,史评“治国之良臣,乱世之奸雄”,此乃曹操也。以吾之愚见,三国里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论曹操的 高中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四起。然而,能称得上英雄的,恐怕只有曹操一人。

他胸怀壮志,腹满天下。灭黄巾,破袁绍的雄姿;入荆襄,讨江东的豪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煮酒论英雄的豪言;封金挂帅的宽容……这些,都是英雄的见证。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为祖国的统一,而尽毕生之力。在更朝换代的历史转折点上,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为的是天下统一,却招来千古骂名。

他经历人生成败,为事谨慎。官渡的擂鼓声中,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赤壁的销烟里,他战船连环,败走华容道;荆襄大地上,刘荣归降;西川沃土中,刘备奋战……一次次成败之中,他更加坚强,更加谨慎。他在失败中取胜,在胜利里欢呼。

他饱读诗文,饮酒作赋。碣石山上高歌,感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宏伟,多么宽大的胸怀!对酒当歌,体会“青青子吟,呦呦鹿鸣。”的悠雅。多么闲适的志趣!晚年的沉思,思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多么悲壮的思想!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歌,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芳香,让人陶醉;一首首满融慷慨的词赋,是一次次人生的探险,充满刺激,发人深省。

曹操,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他镇压起义,平定战乱,统一北方;曹操,一位精明能干的政治家,他足智多谋,总理朝政,纵横官场;曹操,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智谋高远,胸怀天下,海纳百川。骑着骏马,驰骋在沙场中,人们惊叹他的雄姿;执着宝朔,冲杀在战场上,人们畏惧他的英勇;端着酒杯,高歌于大海边,人们仰慕他的才华……大地上拔起的高山就如同他伟大的身影,大海中澎湃的巨浪就如同他豪迈的人生,宇宙里散发的光芒就如同他辉煌的战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千多年的洗礼,一千多年的众说纷纭。枭雄曹操是凌驾于群雄之上,翻腾于云雾之中的一条蛟龙。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2

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硝烟弥漫,这是一个阳光灼烈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谋士;可以看到舞着大刀,驰骋战场的将领;可以看到求贤若渴,众人爱戴的君主……在这星光璀璨的时代,有一颗霸气十足的星辰,他被人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名字叫曹操。

乱世出英雄,枭雄曹操以他特有的光辉照耀史册。

论待人。早期的曹操性情豪爽,待人诚恳,求贤若渴。他敢作敢当,善于结交天下好汉。于是,他有了骁勇善战的夏侯悖,有了为他出生入死的典韦,有了慕名而来的徐晃,有了弃暗投明的许攸。他曾千方百计地结交关羽,赠与其赤兔马,封印绶金;他也曾喜不自禁地迎接许攸,“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他曾慨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论性情。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然而曹操是个绝对积极的人,他本身就像赤壁大火一样炽热激烈。”没错,曹操的自信乐观是他能扫荡中原,称霸一方的`关键所在。纵然他有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日,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等种.种不堪回首的败笔,但他仍能笑对四方,说道:“我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

论才华。曹操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他曾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也曾感叹人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于对贤才的追思,他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于人生苦短,他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才情与他的壮志相辅相成,他有一颗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有人说曹操是奸雄,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自称为魏王,与汉家皇帝平起平坐。但我仍是喜爱曹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虽然奸,可是谁又能说奸雄就不是英雄了呢,而且一个能将文学、军事、政治、韬略、权谋集于一身并玩得出神人化,风生水起,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雄才大略?难道不令世人景仰?

我喜欢曹操,喜欢他的唯才是用,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喜欢他的豁达自信。曹操,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3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 典故 ,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4

曹操是三国中重要的人物,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两者之中却有着一丝的不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就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认识。

可是曹操虽奸,但是他很聪明,也许他却早就料到了“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呵呵,他对于篡位这个问题,却想的是名正言顺,这不由让人感到好笑,但也是他博得好评的一大亮点。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就是他奸诈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身为乱世,曹操心不乱,他有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坚持着自己的梦。虽为“奸雄”但是,“奸雄”“奸雄”难道就不算是英雄了吗?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等特点也注明了“奸雄”这个词。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的一个共同点,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放其而去。这实在是曹操不忍伤害关羽,不然,后果还很难定。再如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 拜访 ,竟然高兴的赤脚相映迎,只为了得一人才。这也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动,于是献计给曹操,最终注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古代有人说:“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赤壁之战之所以吴蜀联军能乾坤逆转,透过表面看实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的爱才,对黄盖和庞统的信任所至。

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他用了最少的人力,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最后灭了袁绍。对战张鲁,他用调虎离山之计,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他用上了离间之计,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最终轻松的平定西凉之乱。

“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而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

人焉能无错,曹操固然有错,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性格,在曹操得身上还有很多需要现代人去探索和研究的东西。

“奸雄”也是英雄!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5

在小时候,听到别人论三国,我就觉得饶有兴致,那时我眼中的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的角色,因为大人们口中的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是,当我读了《三国演义》后,就对曹操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么有气势的话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么豪迈的诗句。不难看出曹操的雄心壮志。曹操不但拥有过人的胆识,他的才干也是远在刘备和孙权之上的。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才是真英雄!”

在官渡之战中,他军事上的智慧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当时袁绍有精兵几十万,而曹操只有区区几万,他手下的部将都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推断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兵虽多却指挥不明,于是决定集中兵力晢时进行抗击式进攻,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他结合谋士们的建议与自己的 经验 ,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计策。首先声东击西,分散袁军的兵力,然后再派精锐部队进攻。果不其然,元军锐气骤减,兵力大伤。接着,曹操又趁热打铁,放火烧尽了袁军的粮草和营帐,完成了致命一击。其实曹操的胜利不仅在于他的智慧,他知人善用,能接纳才人之言,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如果我是关羽,也许最终我会追随曹操,因为我十分敬仰曹操的魄力,也很欣赏他的野心。大多的人接受不了曹操残忍的性格,也许这就是那种孤独的天才。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于乱世中成就自我,名垂千载。刘备用那所谓的正义获得了民心,而曹操看似一直逆天而行,其实是顺理成章的,只不过不被世人认同罢了。大家都知道:乱世出英雄。那么何为英雄?三国时期,风云叱咤、英雄辈出。但我觉得当之无愧能称为英雄的只有曹操。我崇拜他那放荡不羁的生命,那是一个为理想奔腾不息的生命,虽然曹操最后失败了,没有如愿以偿的统一天下,但他永远是我心中最杰出的英雄!

论曹操的高中作文相关 文章 :

★ 高中作文素材之曹操的故事

★ 曹操高二作文600字

★ 关于曹操的作文集锦5篇

★ 赞美曹操的作文

★ 曹操作文素材

★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4篇

★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五篇

★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

★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2)

★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

论曹操是不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论曹操陵墓的真假?论曹操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有很多的啦!

曹操的正面 由于以下言论出于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望见谅在言论之前我要说明我很热爱蜀汉,但是不得不佩服曹操.曹操这个人物在很多看过三国,甚至只是听说过三国的人的印象中是个奸诈狡猾残忍暴虐的魔头现象出现,他相对以仁义为本的刘备简直就是三国反面人物的代表.可这些都只是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印象,正在历史当中曹操并非如此.在历史上曹操是个爱国爱民,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同时还是个有血有肉,儿女情长的风云英雄.有人可能会说我发昏,因为这和大家心目中的曹操完全的两个样子,下面我就分条阐述一下这位有极大人格魅力的历史英雄.他的爱国:为什么说他爱国,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自黄巾之乱起就从戎投军报效国家,并且屡立战功.为了刺杀乱臣贼子的董卓不惜以身犯险,在事败后又变卖家产首起义军讨伐董卓,这些是当时冒杀身之祸的事情,是很多人不敢做也不想做的.他的爱民:在很多人看来好像曹操滥杀无辜,而看过三国的人都可能感觉刘备才是爱民的,在弃新野后不忍抛弃老少妇孺,而曹操对百姓很残忍,甚至是自己的手下也痛下杀手,实则不然.刘备和孙权都有杀臣子的事例,尤其是孙权,自古杀功臣的例子不乏,这些不能来决定曹操残忍.曹操是爱民的,而且他早于刘备,如果他不爱民他就不会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绝句.曹操的武功:此处的武功不是武术功夫,是指军事方面的功绩.曹操自黄巾起义起先后战黄巾、讨董卓、平李郭、灭袁术、战张绣、破袁绍、诛吕布、伐乌桓、收刘表、败马超、降张鲁一举平定北方,为结束三国动乱奠定了先期条件.曹操的文采: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至今为后世传颂.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曹操的儿女情长:三国里面有一处很意思,也很见曹操情怀之处,那就是他儿子曹昂死后其原配夫人丁氏一怒之下回来娘家,曹操不但自己去请还甚是好言安慰他夫人一场,虽然最终没有和好可曹操的儿女情长展现的淋漓尽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对此大加赞扬.曹操不但爱妻还爱子,曹操之子曹冲死后曹操很久难以释怀,这点在君王之家是很难看到的.所以曹操纵观一生是三分过,七分功,尽管他有许多污点,可难盖他身上的光芒,曹操是中国历史中杰出的人物,是三国灿烂长河中闪亮的明星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想杀猪犒劳要刺杀董卓而成为天下闻名人物的曹操,没有想到却成了他这种性格的第一个有分量的牺牲品。此时的曹操本来可以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可他并不相信人民和人民的力量。这时惊走了另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其臂膀的谋士陈宫。 官渡之战时,曹操为平息官兵的怨气,杀了并没有任何过错的粮草官。表面上看是解决了一时的士气问题,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却失去了中上层将领人心。今天粮草官的下场说不定就是你明天的结果。以至于赤壁之战时统兵80万的曹操寝食难安并不踏实,许昌城后汉遗老蠢蠢欲动,长江边80兵不一心。曹操自己也好像被放在了火炉上烤,倍受煎熬,以至于他横槊赋诗发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慨叹。再后来,老年的曹操把猜忌的性格发展到了病态程度,据说曹操经常夜不成寐,提把刀砍人,倒霉的都是身边的女人、太监,御医。 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家产丰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而当时阉宦专权实是已经将汉家江山折磨的体无完肤了上至门第,下至百姓,无不对他们恨之入骨,况且中国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清高志士排斥、鄙视宦官之后。曹操就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被一部分人作为掌上明珠极度宠幸,同时有被另一部分人极度蔑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曹操的这种猜忌性格,对周围世界周围人极度不信任。 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先说曹操的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所以曹操的这个性格里面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他这种奸诈某种意义上也是逼出来的。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他如果事事都说老实话,这还能够克敌制胜吗?他不能不撒谎啊,他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了。 三、温情。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败这一仗,是因为他当时得意忘形,他跟张绣的战争没有怎么打张绣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曹操不但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婶婶是一个美女,曹操这个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编一些美女,于是把张绣的婶婶收编了。张绣的面子上就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张绣后来就反叛他,对他进行突然袭击。这次战争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也死了,丁夫人就不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你还我儿子,你把我儿子弄哪儿去了!而且就是你这个家伙,一天到晚地泡烂妞,害得我儿子死掉的,不依不饶。曹操一烦,滚,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过了,真回娘家了。 过了半年,大概几个月以后,曹操后悔了,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小两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阎王脾气,他也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么,织布,曹操来了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讪讪地走过去:织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过去,用手摸着丁夫人的背:唉,别使小性子了,宝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没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然后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对不起你女儿,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这样吧,她还年轻,别让她守着,你把她嫁了,让她改嫁。 以曹操那种铁石心肠、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说明他是很重情的。当然,最后丁夫人的父亲也没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没有改嫁,最后也没有改嫁。估计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吗。这个事情曹操一直耿耿于怀,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说子休如果哭着闹着跟我要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曹操这一生犯多少错误,他居然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这个,就是把她的妻子气走了!说明曹操是一个多情的人,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是曹操的温情。 四、狠毒。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比方说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五、宽容。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比方说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六、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著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所以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