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

发布时间:

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

2、光学学报 3、发光学报 4、光子学报 5、低温物理学报6、中国激光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地址: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近区庄立交桥东南侧)交通: 地铁五号线:区庄站公交车站(由近到远):执信中学站:夜15路 16路 63路 112路 221路 223路 225路 535路 550路先烈南路站:11路 夜19路 27路 33路 54路 56路 62路 65路 74路 85路 133路 209路 236路 284路 289路 293路 546路 执信路站:2路 夜18路 高峰快线23 夜38路 54路 62路 83路 112路 185路 189路 192路 204路 224A 224路 247路 261路 283路 284路 285路 287路 293路 518路 546路 区庄站:夜5路 夜14路 夜15路 夜41路 189路 219路 220路 225路 271路 550路 833路 自驾车:东风东路西向东方向转入先烈南路不要上区庄立交即到;东风东路东向西方向在执信路天桥转右过了执信中学即到眼科医院。

中国激光难。激光类期刊难易程度:《中国激光》《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光子学报》《光电工程》......《光学学报》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学报主要刊登以光学科研为主体(交叉学科须侧重光学领域),有广阔研究前景、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独创意义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独立见解的理论论述,有可靠数据的实验报道,有科学依据的技术应用,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实验快报。《中国激光》是1974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期刊主要发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涉及领域包括激光器件、新型激光器、非成性光学、激光在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及光纤技术在医学中的使用,锁模超短脉冲技术、精密光谱学、强光物理、量子光学、全息技术及光信息处理。

光学学报转投中国激光

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地址: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近区庄立交桥东南侧)交通: 地铁五号线:区庄站公交车站(由近到远):执信中学站:夜15路 16路 63路 112路 221路 223路 225路 535路 550路先烈南路站:11路 夜19路 27路 33路 54路 56路 62路 65路 74路 85路 133路 209路 236路 284路 289路 293路 546路 执信路站:2路 夜18路 高峰快线23 夜38路 54路 62路 83路 112路 185路 189路 192路 204路 224A 224路 247路 261路 283路 284路 285路 287路 293路 518路 546路 区庄站:夜5路 夜14路 夜15路 夜41路 189路 219路 220路 225路 271路 550路 833路 自驾车:东风东路西向东方向转入先烈南路不要上区庄立交即到;东风东路东向西方向在执信路天桥转右过了执信中学即到眼科医院。

1998-2002年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应用光学专业理学学士;2002-2007年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研究骨干参与973课题“新型三维成像与三维微显示技术及器件基础研究”,2010-2014主持“基于偶氮聚合物光场吸收调制的超分辨微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2-2014该研究方向同时获得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资助(2011-2013)此外,在光学非球面加工技术方面与公司企业正在进行合作研究。 [1]焦小雪, 赵星,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基于相机阵列的三维集成成像记录系统. 光学 精密工程, 2012, 20 (8): 1653-1660[2]黎达,王曙,赵星,方志良,袁小聪. 光吸收调制微加工技术中偶氮材料光吸收率的时间变化特性[J]. 中国激光, 2012, 39(s1): s106001[3]赵星, 王芳,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显示性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光学, 2012,5(3): 209-221[4]王芳,赵星,杨勇 等 . 基于人眼视觉的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分辨率的比较[J]. 物理学报, 2012, 61(8): 084212.[5]J焦小雪,赵星,杨勇,方志良,袁小聪. 基于三维集成成像相机阵列获取的元素图像校正[J]. 中国激光, 2012, 39(3): 0309001[6]Fang Wang, Xing Zhao, Yong Yang, Zhiliang Fang, Xiaocong Yua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l imaging systems based on human vision[J], Opti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 Available online 15 February 2012, doi: .[7]黎达,赵星,杨勇,方志良,袁小聪,三维集成成像中无串扰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光电子激光,2012, 23(1): 35-40[8]Da Li, Xing Zhao, Yong Yang, Zhiliang Fang, and Xiaocong Yuan, Tunable viewing scop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l imaging, [J] 2011, Appl. Opt. 50(34), H230-H236[9]焦小雪, 赵星,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基于最佳记录距离的三维集成成像光学获取技术[J]. 光学精密工程,2011,19(11): 2805-2811[10]王芳,黎达,赵星,杨勇,方志良,袁小聪.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立体深度的研究[J]. 中国激光, 2011, 38(s1): s109002[11]赵星,张美慧,方志良。二次曲面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球差矫正特性分析。光子学报,2011,40(6):865-871[12]Xing Zhao, Yuyang Sun, Jing Bu, Siwei Zhu, and . Yuan, Microlens-array-enabled on-chip optical trapping and sorting, Appl. Opt. 50, 318-322 (2011)[13]赵星,吴宏超,宋丽培,方志良。微型投影机自由曲面LED聚光器的设计。光学精密工程,2010 Vol. 18 (10): 2123-2129[14]J. Chen, . Yuan and X. Zhao et al.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modifying optical vortices with suppressed sidelobes using Bessel-like functions. Opt. Lett. 2009, 34: 3289[15]Jun Chen, Xing Zhao, Zhiliang Fang, Siwei Zhu and . Yuan. Modified optical vortices for encoding topological charges with principal-sidelobe ring relationships. Opt. Lett. 2010, 35: 1485-1487[16]Jun Chen, Xing Zhao, Zhiliang Fang, Siwei Zhu and . Yuan. Explicit relations and optimal parameters for sidelobe suppression in optical vortices with a modified Bessel function. J. Opt. Soc. Am. A. 2010, 27: 935-940.[17]赵星,宋丽培,孔强,母国光. 离轴非球面加工中最接近球面及研磨去除量的求解. 光学学报. 2009, 29(S1): 61-64[18]Xing Zhao, Zhi-liang Fang, Ji-cheng Cui, Xin Zhang and Guo-guang Mu.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LED sources for pocket-size projectors.Applied Optics, 2007, Vol. 46(4): 522~526[19]Xing Zhao, Zhi-liang Fang, Guo-guang Mu;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Color Wheel in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System; Optik, 2007, Vol. 118(12): 561-564[20]赵星,方志良,母国光.LED投影光源的色度学特性研究.《物理学报》,2007,Vol. 56(5):2537~2540[21]赵星,方志良,崔继承,张新,母国光.微型投影机光学引擎的研究.《光学学报》,2007,Vol. 27(5):913~918[22]赵星,方志良,宋丽培,母国光.数字光处理背投电视色度学特性的研究.《光子学报》,2007,Vol. 36(2):355~358 天津市光学学会理事;期刊审稿人:Optics Express、Applied Optics、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中国激光

王大珩生于1915年2月,祖藉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气象天文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1964年去世。王大珩在北京和青岛读中学时,常去观象台跟随其父观测气象和天文,对使用科学仪器产生很大兴趣。他父亲感叹当时国内尚不能制造精密仪器,曾研制风力计成功。少年时代,这些科学的熏陶,对王大珩后来去国外研究应用光学与光学玻璃,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事业不无影响。 王大珩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Chance)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直至1948年回国。王大珩在英国学习期间,发表了第一篇光学研究论文,论述了光学系统中各级球像差对最佳像点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用优化理论导致以低级球差平衡残余高级球差并适当离焦的论点。该文所阐述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是大孔径小像差光学系统(如显微镜物镜)设计中像差校正和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多次被国内外有关著作引用。日本学者对王大珩青年时代的这篇论文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某一专著中全文摘录。王大珩在英学习和工作期间,大部分时间从事玻璃研究,亦是一种机遇。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光学仪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受到交战各国的重视,光学玻璃的制造技术是保密的。王大珩所在的昌司玻璃公司,是世界上极少数也是最早从事光学玻璃生产的厂家之一,他在此所做出的许多研究结果都没有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两人之一,曾获得专利。他因多项研究成果,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这些成果后来应用到国内,至今仍被用于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量仪器。 1948年王大珩回国,先后经由上海、香港、朝鲜,到达解放不久的大连,参加创建大连大学并主持创建应用物理系,任系主任。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制仪器解决了当年开课当年为全年级学生(600余人)开设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显示了他的创业能力。1951年,中国科学院邀聘王大珩去北京筹建仪器研制机构。1952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在长春成立。后来于1956年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被任命为馆长、所长。在他的领导下,该所逐步发展为我国应用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的重要科研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光学科技骨干。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的高精光学仪器以“八大件”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它们是: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光电测距仪;高温金相显微镜以及系列有色光学玻璃。 从60年代开始,王大珩和他领导的长春光机所转向以国防光学技术及工程研究为主攻方向。先后在红外微光夜视、核爆与靶场光测设备、高空与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光学测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60年代初,国家提出研制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的任务。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由王大珩领导的攻关组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光学工程研制和小批量生产的历史。从此,有关的新建研究机构除具备研究力量和设备外,还都具备相当强的工程技术和加工力量,如上海光机所,西安光机所,成都光电所,上海技术物理所以及安徽光机所。1980年5月,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长春光机所研制的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两项光学工程,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独立解决了当今世界远洋航天测量的平稳跟踪、定位、标定、校正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1979年,由于在我国国防光学科研中所作的贡献,王大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大珩是首席获奖者。在发展我国空间技术方面,1965年王大珩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的方案探讨。1967年前后,他在长春光机所组织的空间对地摄影技术组,移植到七机部(现航天总公司),成为该部对地摄影技术的骨干力量。1975年,王大珩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推动了我国遥感工作的迅速发展。随后,王大珩领导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当时他兼任分院院长)在长春地区组织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航空遥感试验。这次试验无论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应用研究上,都获得了有实际意义的成果,使长春成为我国以地理所和光机所为主干力量的遥感科研基地之一。 1983年,王大珩从长春转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兼任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后任名誉主任。1986年他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且在该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科院,王大珩组建立了强激光联合实验室,使我国成为拥有该类设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989年,他又与王淦昌等几位核专家向国家提出开展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建议且取得一批成果。1980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王大珩任中方主席。他著文论述了我国激光技术的进展,并担任会议论文集的主编。这次会议导致国际学者开始注意中国激光科研的进展。1985年在《光学学报》上,1987年在厦门召开的我国第三次国际激光会议上,又相继做了“我国激光科技新进展”的报告。早在王大珩留英期间,曾随当时国际色度学权威之一W.D.莱特(Wright)教授学习色度学,并在色差阈值研究中充当观测者。回国后他一直关注我国色度学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诸问题。1973年广播事业局在长春和西安举办了彩色电视学习班,王大珩为此编写了《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一书,向全国几十个单位近百人讲授了色度学原理,指导设计了彩色电视摄像机中的分色光谱曲线和分色棱镜,解决了当时彩色电视中的彩色复现问题,为我国彩电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9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批准了色度学方面的基础性应用课题,在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司的赞助下,成立了颜色标准委员会,由王大珩任主任委员。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制成了我国国家级的颜色标准样册。其间还为我国国旗制订了法定颜色标准。王大珩还是我国计量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50年代,国家计量局初建,他被聘为技术顾问直至现在。当时他在长春仪器馆,指导开设了光度、温度、长度、电学等计量基准研究课题,多次代表国家计量局出国考察。后来成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春光机所前期计量研究工作,成为计量院有关工作的基础。特别在光度计量方面,一直得到他的关注和指导。1956年国家制订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时,王大珩是发展国家计量科研项目的主要编写者。1977年,我国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王大珩作为中国代表,每年参加国际计量大会和计量委员会。在1979年的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并连任三届,至1992年因年迈告退。1978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他当选为副理事长,1983年当选为理事长,1989年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经王大珩倡议,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物理系及电子科学系、成都测试研究院和航天总公司计量所等单位于1994年成立联合实验室。这是一种打破部门界线,集中力量从事高水平科研的举措,得到国际计量局局长T.J.奎恩(Quinn)博士的赞许。王大珩被推举为该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工作正在开展中。 在光学仪器领域,建国初期,他和龚祖同先生共同建议在大学设光学仪器专业,1952年最早在浙江大学成立了光学仪器系。1958年,他又倡导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他兼任院长,亲自制定专业系的设置。除光学仪器专业外,还分设了光学材料、技术物理、电工及电子技术及精密机械等专业系,从而在光学技术上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他还亲自讲授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等基础课程。该校的创建,甚得当时国防科技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聂荣臻元帅,他亲自指示从其他学校调拨学生转系到该校学习。“文化大革命”后,该校划归军工部门,成为兵器部门主要高等院校之一,该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万余人。1978年,王大珩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筹办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兼任校长。王大珩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员,注重学术思想的启发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曾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学术上受到过他教益的人,遍及全国,许多人成为当今光学界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些已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是全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195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学部时,他被选为第该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1956年国家制订科技12年发展规划,他是仪器仪表组的主笔。他曾任国家科委仪表和光学专家组组长,主持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他倡导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并任第一、二、三届理事长;他创办《光学学报》,并任第一届主编,在创刊号上发表《我国光学科学技术的若干进展》的论文,文中回顾了建国卅年来我国光学科技发展的历史,提出了今后发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关于加强光学和应用光学的基础研究,改革管理体制等观点,至令还有指导意义。王大珩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名誉理事长。在国内召开的历次激光会议、国际遥感会议、国际高速摄影和光子学等会议上,他都曾担任主席。1991年他又当选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Fellow)。1986年3月,王大珩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三位科学家联名向国家最高领导提出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准,发展成为“863计划”,对我国科技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992年4月,王大珩和其他五位学部委员(院士)联名向中央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处于同等学术地位。这一建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工程界因此甚受鼓舞,这对进一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将有深远的影响。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王大珩被中国科学院推荐并当选为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之一,任第一届主席团成员。1995年初,年届八旬的王大珩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第一届技术科学优秀奖。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光学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2年以来历任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科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等职。王大珩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激光电子学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量子电子学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子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光电子.激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技术应用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微电子学 电子元件与材料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应用研究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你看看应用光学吧。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等等

中国 集体经济

激光生物学报

谢树森,男,1940年10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2003年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激光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医学光子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基于道路照明的LED阵列光照度分布研究,《照明工程学报》2009年 第1期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的单态氧量子产率,《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年 第4期聚焦光声鲜红斑痣诊断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光电子.激光》2008年 第11期三种卟啉类光敏剂的荧光量子产率,《光电子.激光》2008年 第9期解Klein-Gordon方程的基于光滑分片Lagrange型插值的Galerkin方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 第3期乳腺组织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3期激光和照明白光共轴传输的鼻咽镜成像系统,《光电子.激光》2008年 第5期热作用致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对KTP/Nd:YAG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变化,《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 第2期如何正确诊治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河南农业》2007年 第21期夏季新母鸡病的探讨与防治,《河南农业》2007年 第15期白癜风皮肤的光学模型,《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外科手术中激光的消融效应,《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年 第5期解Burgers方程的迎风加权交替分块显-隐方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用去卷积法提高超声调制光学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 第1期双层组织模型中漫反射光与内层光学参数关系,《光电子.激光》2008年 第2期人体组织拉曼光谱研究进展,《激,《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期手臂三维热传递的有限元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6期Determination of human skin optical properties in vivo from reflectance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007年 第3期正常青年体表温度分布的红外热像分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 第4期功能型光敏剂的研究进展,《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年 第3期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经络现象及其时间相关性,《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 第5期蒙特卡罗方法确定生物组织体内温度分布,《光电子.激光》2007年 第10期Burgers方程的Wavelet-Galerkin方法,《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 第4期乳腺组织温度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 第8期人体鼻咽组织的三维自体荧光光谱特性研究,《光电子.激光》2007年 第4期脉冲CO2激光的离体猪颞骨组织消融,《光电子.激光》2007年 第4期人体鼻咽组织的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 第4期正常乳腺温度分布的有限元分析,《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 第4期人体鼻咽组织的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 第4期正常乳腺温度分布的有限元分析,《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 第4期红外热成像新技术及其乳腺疾病评估的初步研究,《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 第7期合理改善猪舍结构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河南科技:乡村版》2007年 第8期633nm激光辐射沿心包经脉线传输特性的实验测量,《光电子.激光》2007年 第9期基于OCT技术的鼠皮肤激光热损伤修复过程的监测,《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 第2期Wavelength dependence of soft tissue ablation by using pulsed lasers,《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007年 第4期Raman spectroscopy of Chinese human skin in vivo,《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007年 第2期Theoretical analysis of backscattered polarization patterns of turbid media containing glucose,《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007年 第2期皮肤组织血液含量对皮肤光谱的影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 第1期白癜风皮肤的反射光谱及其Monte Carlo模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 第1期图像处理技术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 第10期利用“挣得值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吉林水利》2006年 第12期块状生物组织体准直透射率的直接测量,《光电子.激光》2006年 第12期热凝固致人肝组织光衰减和光穿透深度的变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 第9期人血液荧光的光谱特性及其物质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 第7期光动力学诊断肿瘤中光敏剂光漂白特性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 第3期IPL作用下鼠皮形态改变的显微观察与初步分析,《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 第3期生物组织光热响应及其实验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 第3期一维Burgers方程的一类交替分段并行算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 第B05期一维Burgers方程的一类交替分段并行算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 第B05期鼻咽癌定位分光系统光电信号处理技术初步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2期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autofluorescence studies of human colonic tissues,《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006年 第6期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 第2期荧光法成像系统信噪比的实验研究,《激光技术》2006年 第2期生物组织激光消融阈值的光谱特性,《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 第1期

激光生物学报审稿人有孔欣,张兴超,郭珊珊。原刊名为《激光生物学》,是由孔欣,张兴超,郭珊珊进展审批的。《激光生物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学术性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美国生科新闻网等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和光学学报

是的,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DOI】 cnki:ISSN: 从 看得出来

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高压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光学学报 中国激光 发光学报 光子学报 声学学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量子电子学报 量子光学学报 物理 低温物理学报 计算物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大学物理 波谱学杂志 光散射学报

国外的有 Nature 和 Science

国家级和核心是不同的等级吧,像现代物理,应用物理就是核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