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众网络报编辑

发布时间:

大众网络报众编辑

应该是剪刀手爱德华……以下是网友说的你可以参考下:当我第一听到这个全名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联想到“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如果我的联想是对的,那么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就是想与别人相处,想与别人相爱,想与别人交流,但是总有一双“剪刀手”在无意中会伤害到别人的特性,而“衣钵”这个词就是继承,相貌很平凡不是很出众,甚至受到别人嘲笑,缺乏交际能力,不会与别人相处,总会无意中做错某件事而伤害到别人,所以他只能孤独一人在自己的院子里修剪园艺!”从他五个字的名字来看,他早已为自己做处判断,如果我理解没错的,他这样为自己判断自己,说明他还很自卑,这是当然的,因为他收到的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消息,外人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他对这些负面消息早已做出对自己的判断了!从大众网络报纸上来看,他经常受到别人指责,虽然我不知道这些的“小段子”是不是真的(我判断它是真的),那么衣钵这个人的性格还不错,挺随和的.从别人对他打DOTA的游戏的评价来看,他还有点笨拙,理解问题方面还有点欠缺,这样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断定自己孤独,自己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就会减少与别人相处,理解问题肯定会有偏差。他好像还喜欢看篮球,但不打,这个看起来很怪异,但也可以解释,其实他是很想玩的,也是非常想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但是他自卑,怕自己出丑,甚至怕自己连累别人,这也与他叫自己“爱德华”相对应,但是其实他还是内心还很想与别人交流,与别人游戏的,想表现自己的。

1L什么都不知道瞎说个什么他们玩WOW认识许多官方或者非官方的达人而已好处肯定比一般玩家多点 送装备什么的完全是你自己臆想YY出来的你敢说他们玩WOW 9C会给他们账号里面发一套拾取绑定的FB装? 笑话 除非9C不想继续代理CWOW了要是有官方或非官方的熟人私下有人送点锻造出来的几百G装备还差不多 再要不就是有人带他们打打FB你要是有朋友还不是一样的 只不过他们朋友特别牛X而已大网又不是编辑开的 9C给钱大网 编辑想不介绍游戏都不行 用得着贿赂他们?

有人给?谁给? 这么爽?额...爽啊

只知道以前在阿珂拉马,有个编辑忘记啥名字号掉了去了冰霜皇冠,其实你哈他们那些编辑也没意思,他们都是认识9C高层的,装备有人给,根本不需要自己打,给了他们装备体验游戏他们在报纸上做介绍,是种互利吧~

大众网络报编辑

去旅游的 浅水在大网说了N次了

迎风 16541837 月夜 8672567 暖暖 65692032 小鬼 923271 悠然 18221126 夏日 416976277 浅水 1045224 阿丸 696924 小刀 23157323 阿宝 81169115 蛋壳 12874764后面的QQ号,真假您自己验证一下吧。

这是真的!!!要相信我

手头只有马文的各色猥琐照

大众软件编辑

???有这么一说吗?

螃蟹这个id的由来#螃蟹|猛回头#2018-01-19 07:16:13来自话题 豆瓣名号的由来我很小的时候,印象中螃蟹都是很巨大的东西。现如今一蒸笼的食物我可以两三口就消灭了,但是当时一蒸笼只装的下4支的大闸蟹在我幼小的眼中是一个庞然大物。第一次有印象的吃螃蟹之后,家人说是要带我去抓螃蟹。我于是第一次来到了一个已经记不起名字的海滩,发现沙滩上有螃蟹,螃蟹横向的移动着,非常小。我一个巴掌里可以装2-3支,我母亲对我说,你看,这些很渺小的东西唯一的命运就是长的肥大了被人吃掉。之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螃蟹,像哥斯拉那么大,没有人能吃掉我。醒来后,我完成了第一篇给《大众软件》编辑的信,我要起个笔名。想来想去,就叫骄傲的螃蟹,后来觉得难听,就简称是傲世螃蟹。其实就是想说自己是一个有很大志向但其实很渺小的东西,即便将来所有人都告诉我,我的命运是被宰割,我也想自己试一下与众不同。很讽刺的是,现在想起来,我无非还是一直螃蟹,最终肥大了,还是在蒸笼里慢慢的给蒸着。我没有逃脱做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但其实想想傲世螃蟹这个笔名,我觉得还很感动。我起这个笔名的时候10岁都不到。我第一次在网上用这个笔名的时候,是在日光海岸的一个网络聊天室里。网友成了一个很酷的词汇,大家不敢相信隔着千里之外的人可以认识。在网络出现在中国以前,你可以在各个杂志的最后一面看到寻找笔友的小广告,上面有人的笔名,一段肉麻的自我介绍,然后邮件地址。你抄下地址就可以给那个人写信,做笔友。有了拨号网络后,你可以直接去聊天室,大家乱七八糟的一行行的聊天,跟现在的弹幕一样。从那时起,就有人知道了我傲世螃蟹的笔名/网名。开始给我写信打电话聊天。我也很惊喜能认识一个内蒙古的网友,一个天津的网友。科技改变了很多东西。从那时起,我的网名就一直用下去了,尤其是在网游里。《万王之王》,《传奇》,《石器时代》,《奇迹》·······一直到大学玩《魔兽世界》我一直叫傲世螃蟹,在萨格拉斯服务器我也是最早凑齐T1的主坦克之一。在我玩魔兽世界的那几年里,我也开始正经的给杂志社投稿。也就是在大一开始不久后,我的稿件第一次刊登在了《大众软件》上,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傲世螃蟹的笔名出现在了许多杂志报纸上。主要是因为有钱赚。从那时起,知道我网名的人都简称我为“螃蟹”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叫“傲世螃蟹”或者“螃蟹”也已经10几年了。叫我“螃蟹”的人远远超过了叫我名字的人,我的博客也是叫傲世螃蟹。对了,我在大学的时候最多经营着3个博客,一个写游戏,一个写篮球,还有一个是生活日记。06年底我注册了豆瓣,当时改名字没有限制。我一直也是叫傲世螃蟹,后来觉得,既然大家都叫我螃蟹,我就保留螃蟹两个字,后面几个字表达自己的生活近况。当我最后一次无规律改名,是叫螃蟹|胸口碎大石

小螃蟹的ID的话可以套他的微博下面去搜索

大众软件编辑们

这两个软件库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大众软件库提供软件库管理功能,支持加载多种类型的文件,而且可以满足企业用户的软件安装需求。奇迹秀则主要提供媒体类文件的处理,支持音频、视频、图片的播放和编辑,帮助企业快速完成多媒体文件的合成编辑工作。因此,根据你使用的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软件库来满足你的需求。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大众软件》主要讲的是软件方面和游戏方面的介绍,新闻好像比较少,彩页的书,如果你比较喜欢钻研软件和游戏方面的,这个不错。《电脑报》主要是新闻方面的,软件方面的也比较多。喜欢IT方面的信息啊什么的可以这个。《微型计算机》这个我看过,但是没有其它两个了解,在我印象里它主要是新闻,感觉不是很好看。比较喜欢大众软件和电脑报

由心生--探索《寂静岭2》的救赎之路 ■晶合实验室 8神经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这样一封信,发信人是你早已死去多年的亲人,而她却要你去某个荒凉而神秘的地方见面,你会怎么办?也许你会惊慌地将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箱,然后假装忘掉这件事。但我敢打赌,最终你还会和我一样,战战兢兢地从垃圾箱中将它翻出来,在记清楚信上的地址后鼓足勇气踏上这趟诡异的旅程——没办法,人的好奇心是无穷无尽的。在《寂静岭2》的开头,当我看到主角詹姆斯收到3年前死去亡妻发来的信件,约他到寂静岭见面这一剧情时,曾单纯地将其理解为一次普通的灵异事件——有什么好奇怪,他见鬼了呗!但同样是在好奇心和对恐怖游戏的偏执爱好支配下,我还是忍不住操纵詹姆斯踏上了揭开谜团的旅程,但我并没有想到,在旅程结束之时,身为游戏主角的詹姆斯得到了救赎,而坐在显示器之前的我却掉入了黑暗;我也完全没有想到,这趟寂静岭的旅途,会完全更新我对恐怖冒险类游戏的看法。 在自己的内心探索 《寂静岭》1代早在1999年2月就于PS上登场,1代的故事大纲是男主角哈利和女儿外出度假,不料在一个叫做“寂静岭”的地方发生了车祸,女儿不知去向,哈利为了找回女儿而踏入了到处都是怪物的寂静岭。和《生化危机》系列不一样的是,《寂静岭2》在剧情上和1代并无关联,但有一点却继承了1代的基调,那就是“寂静岭”这个地方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由主角内心的噩梦和罪恶感幻化出来的小镇,当步入这个小镇之时,也就踏上了一条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之路。 一个人应该怎样去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没有人愿意经常从心中揭开过去的伤疤,如果不能面对,那就只有选择遗忘和逃避。但在寂静岭这个地方,最终会把你藏在内心的罪恶抓出来鞭挞。在游戏中,詹姆斯的妻子玛丽在3年前得了绝症,肯定不久将离开人世,得知这一噩耗的玛丽精神面临崩溃,她既不想以即死之身来拖累丈夫,但对詹姆斯的爱又让她对死亡充满了恐惧。长时间困在病房中,玛丽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虽然詹姆斯也爱着妻子,但当看着玛丽变得越来越枯槁,而自己的努力也注定换不来回报时,他内心深处萌发了由自己亲手将妻子杀死的念头,这个想法一旦产生之后就再也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在游戏的结尾,玩家会在玛丽留下的录像带中看到,的确是詹姆斯自己杀死了玛丽,这也让詹姆斯觉得异常沮丧。实际上录像带中的内容也是詹姆斯内心潜意识的反映,虽然玛丽最后是病逝的,但詹姆斯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却一直让他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妻子,在这3年中他一直用这种想法来进行自虐。在寂静岭,詹姆斯面对的一切危险和心灵上的折磨都可说是自虐的变相表现,毕竟寂静岭是由内心的罪恶感幻化出来的世界。最终从玛丽留下的信中可了解真相,这也是玛丽最后一次帮助丈夫,让詹姆斯从自己造成的噩梦中摆脱。有罪恶就要受到惩罚,詹姆斯虽然没有真的杀死妻子,但他萌发了这种想法,这样的背叛对他自己和玛丽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罪恶,于是他背负着这个枷锁3年,最终在罪恶的尽头——寂静岭得到了救赎,也得到了玛丽对他的宽恕。 从剧情上来看,《寂静岭2》完全摆脱了一般恐怖类游戏的桎梏,从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入手,游戏结束之后的那种茫然的感受是以往任何一款同类游戏都不曾带给我的。一个人即便再强大,可战胜所有的敌人,但他却未必能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看过电影《蝙蝠侠》的玩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万能的蝙蝠侠可打败任何恶徒,但他却无法克服童年时目睹父母被杀死时留下的阴影,每当梦到那个场景,他都会满头大汗地被吓醒——可以说,这就是蝙蝠侠心中的“寂静岭”。所以,寂静岭所带来的恐怖感受,绝对不是手持一把哪怕子弹无限的散弹枪就能克服的。 充满暗喻的角色设计 由于寂静岭是詹姆斯心中的恶念而幻化的世界,所以在配合游戏的主题上,每个角色甚至怪物的设计都充满了暗喻,在这点上制作者们表现出了颇为奢侈的态度,每个细节都可让玩家产生联想。不得不提到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最后总是难免会跟性心理扯上关系,而大量使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寂静岭2》,在许多地方也都留下了詹姆斯性心理的痕迹。游戏中相当重要的玛丽娅这个角色,便是詹姆斯的欲望化身的角色,她虽长得跟玛丽一模一样,但却健康而性感,这是詹姆斯心中玛丽的理想状态。在游戏中多次看到她挑逗詹姆斯的镜头,这也是詹姆斯心中欲望压抑的一种表现。而她3次死在詹姆斯面前,詹姆斯却无法相救,在让詹姆斯反复体会妻子死亡时自己束手无策痛苦的同时,其实也是由于詹姆斯对妻子的那种负罪感作祟,使他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心中恶念的化身——铁头人来杀掉玛丽娅,以表示对她的否定。 说到铁头人,有些玩家一定觉得这个脑袋上扣着个蹲式便槽的家伙很是诡异,事实上游戏中大量的怪物看起来都相当古怪,绝对不像一般恐怖游戏中僵尸之类的正统怪物,但它们都的确有自己的寓意。例如一开始那个穿松糕鞋的女体怪,头部和双手都像是被裹在一层皮内,上半身在拼命地扭动,想要摆脱束缚,我们可理解为这是詹姆斯在目睹了玛丽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后心中产生的怪物。而那些由女人臀部和4条大腿拼装起来的怪物,似乎是詹姆斯心中欲念的一种表现,在初次见到铁头人的那个场景,可看到铁头人将隐喻性暴力的动作施加在4腿怪身上(不得不说,这个镜头非常恶心)。而护士怪和医院的肮脏则完全表达了詹姆斯心中对医院的一种憎恶,后来医院突然变成了监狱,将玛丽娅关在里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于铁头人,游戏后期有一段说明他的形象是来自于古代的行刑者,实际上他就是詹姆斯内心中恶念的化身,想要杀死玛丽的念头形成了行刑者,而这个家伙反过来又开始对詹姆斯进行攻击,他的表现完全符合詹姆斯的潜意识。至于他头上的面具为什么会是个肮脏的便槽……这一点还是不要继续探讨了,免得又要请出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注:认为那东西是便槽纯属笔者个人看法,网上是有其他不同意见的)。 再来说说游戏中其他的配角,安吉拉、胖子埃迪都是和詹姆斯一样的人,他们同样是为了找到对内心罪恶的救赎而出现在寂静岭。我们可看到这两位的命运比詹姆斯更惨,他们的罪孽更深,结局也只有选择死亡。安吉拉是个神经衰弱,但又很容易歇斯底里的女人,第一眼看见她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她从小就遭遇家庭暴力,甚至还遭到了父亲的性侵犯,最终她将自己的父亲杀死,并放火将房子烧掉。虽然游戏中没有交待她的母亲是怎么死的,但她既然说来寂静岭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母亲,因此可能是她在癫狂状态下将母亲也一并杀死了。安吉拉的结局是走入火中自焚,她只能这样来得到解脱。而埃迪是个从小被人歧视的胖孩子,他本来性格温和,但在一次冲动之下杀掉了嘲笑他的人,从此他找到了寻求快感的方法,那就是杀人。在游戏中他的结局是被詹姆斯迫不得已打死,杀人者必被人杀,这也是最适合他的结局。而那个小女孩劳娜,她在寂静岭中自由行动,还是帮助詹姆斯完成救赎的重要角色,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会有什么恶念呢?所以寂静岭对于她来说和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区别。 角色设计是《寂静岭2》中最出彩的环节之一,读懂了每个人的故事,也就读懂了“寂静岭”。 可用心去感受的气氛营造 虽然《寂静岭2》并不是一款以视觉效果来突出恐怖感受的游戏,但游戏中对气氛的营造仍然无可挑剔。迷雾与黑暗,这是寂静岭中的两大特点,即便是在白天任何时段,寂静岭这个地方都是大雾弥漫,基本上只能看到前面10步之遥。在这样的大雾中,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行走,突然看到面前的地上有条长长的未干血迹,一直延长到前方的大雾中去,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而走入室内以后,漫长而又狭窄的通道前方被黑暗笼罩着,两边的墙壁和天花板支离破碎,到处都是肮脏的血迹,前方又会有什么未知的恐怖?这样的压抑感也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点跟《鬼屋魔影4》利用浓黑的环境来营造气氛的手法颇为相似。而制作者们也并没有忘记不时玩弄一点噱头,例如当你突然听到前面的拐角处发出怪声,走上前去赫然看见通道前方的栅栏另一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个披头散发的怪人,全身上下血肉模糊,直盯着你,但却苦于无法通过栅栏去狠狠敲他几棒,并怒骂:“叫你丫吓人!”一转身后却发现那怪人突然不见了,这时心中真是郁闷无比。又比如当你第1次走入一个房间,什么异样也没有发现,当你稍候再次进入时,却发现电视机打开了,屏幕上闪动着雪花斑,而先前电视机前面空无一人的沙发上却多了个死状极惨的人,地板上就像用拖把蘸血拖过一样乱七八糟,这时我想除了赶快离开这里之外你不会有其它的念头。 另外,游戏的运镜方式也是一大特点,许多玩家对游戏中不停晃动的镜头感到不适应,许多人甚至觉得头晕起来,于是早早就停止了游戏。但事实上这恰是恐怖游戏的特色之一,例如在开门后再跑过一条通道,这样短短一段路可能会切换3种视角来表达:在开门之后镜头正对主角面部,开始向前跑动时切换到俯瞰的视角,在跑出几步之后镜头才切换到对着主角的背部,也就是说现在才能看到正前方的情况。这样的运镜虽然会让人头晕,但玩家也就无法在开门后一下子尽览前面的场景,了解前方是否有异状或敌人,因此在踏入门内的好几秒钟内还紧张无比。笔者甚至有一次在切换视角时被突然跳进画面内无头的服装人偶吓得叫出了声,这就是视角切换的作用。低成本恐怖电影《女巫布莱尔》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用手提摄影机拍出的类似摇晃镜头来表达紧张感受就是原因之一。不过在《寂静岭2》中,在比较宽阔的场景里是可让玩家自由切换视角的。确实感到紧张的玩家,不妨随时把视角切换到前方去,以对即将应付的情况了然于胸。 最后提一提游戏的音乐,两首吉他主题曲可谓天籁之音,舒缓而忧伤的曲调令人消魂。建议有条件的玩家都上网去下载来慢慢欣赏! PC版的缺陷所在 有玩家反映说PC版《寂静岭2》的画面过于精细了,感觉没有PS2版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PS2版中屏幕上会出现很多雪花点,使得画面看起来有老胶片的那种陈旧感,这是故意让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以达到令人心烦意乱的效果。还记得电影《午夜凶铃》中那段看了之后7天即死的诡异录像吧?屏幕上也是不停地有雪花点闪过,配合模糊而神秘的画面,一种不可探测的恐怖感油然而生。PC版虽然针对PC的强大机能而优化了画面,但仍然应该保留一个恢复PS2版模糊效果的那种开关,以对应不同口味的玩家。另外,随时存档的设计是个败笔,大大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和恐怖感,试想每开一道门之前都可存档,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虽然PC玩家早已习惯了这种设计,但KONAMI的确不应该在这一点上也“入乡随俗”。 回头来看,同为著名的恐怖冒险解谜游戏,《寂静岭2》和《生化危机》之间却没有可比性。《生化危机》更着重于娱乐性的表现,就像相声中所说“你不笑我就胳肢你”一样,你要是不害怕,我就突然跳到你背后大叫一声来吓唬你,玩家觉得恐怖的感觉多是因为突然受到了惊吓。而《寂静岭2》却是直击你的内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寂静岭,只要你心中存在着恶念。这款游戏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注定了它不会被一些低年龄段的玩家所理解,而那些喜欢做英雄的玩家也不会对《寂静岭2》产生太大的兴趣,因为寂静岭中永远也不会有超级英雄,能看到的只有那个丑恶的自己。

是不是这个魔由心生--探索《寂静岭2》的救赎之路 ■晶合实验室 8神经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这样一封信,发信人是你早已死去多年的亲人,而她却要你去某个荒凉而神秘的地方见面,你会怎么办?也许你会惊慌地将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箱,然后假装忘掉这件事。但我敢打赌,最终你还会和我一样,战战兢兢地从垃圾箱中将它翻出来,在记清楚信上的地址后鼓足勇气踏上这趟诡异的旅程——没办法,人的好奇心是无穷无尽的。在《寂静岭2》的开头,当我看到主角詹姆斯收到3年前死去亡妻发来的信件,约他到寂静岭见面这一剧情时,曾单纯地将其理解为一次普通的灵异事件——有什么好奇怪,他见鬼了呗!但同样是在好奇心和对恐怖游戏的偏执爱好支配下,我还是忍不住操纵詹姆斯踏上了揭开谜团的旅程,但我并没有想到,在旅程结束之时,身为游戏主角的詹姆斯得到了救赎,而坐在显示器之前的我却掉入了黑暗;我也完全没有想到,这趟寂静岭的旅途,会完全更新我对恐怖冒险类游戏的看法。 在自己的内心探索 《寂静岭》1代早在1999年2月就于PS上登场,1代的故事大纲是男主角哈利和女儿外出度假,不料在一个叫做“寂静岭”的地方发生了车祸,女儿不知去向,哈利为了找回女儿而踏入了到处都是怪物的寂静岭。和《生化危机》系列不一样的是,《寂静岭2》在剧情上和1代并无关联,但有一点却继承了1代的基调,那就是“寂静岭”这个地方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由主角内心的噩梦和罪恶感幻化出来的小镇,当步入这个小镇之时,也就踏上了一条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之路。 一个人应该怎样去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没有人愿意经常从心中揭开过去的伤疤,如果不能面对,那就只有选择遗忘和逃避。但在寂静岭这个地方,最终会把你藏在内心的罪恶抓出来鞭挞。在游戏中,詹姆斯的妻子玛丽在3年前得了绝症,肯定不久将离开人世,得知这一噩耗的玛丽精神面临崩溃,她既不想以即死之身来拖累丈夫,但对詹姆斯的爱又让她对死亡充满了恐惧。长时间困在病房中,玛丽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虽然詹姆斯也爱着妻子,但当看着玛丽变得越来越枯槁,而自己的努力也注定换不来回报时,他内心深处萌发了由自己亲手将妻子杀死的念头,这个想法一旦产生之后就再也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在游戏的结尾,玩家会在玛丽留下的录像带中看到,的确是詹姆斯自己杀死了玛丽,这也让詹姆斯觉得异常沮丧。实际上录像带中的内容也是詹姆斯内心潜意识的反映,虽然玛丽最后是病逝的,但詹姆斯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却一直让他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妻子,在这3年中他一直用这种想法来进行自虐。在寂静岭,詹姆斯面对的一切危险和心灵上的折磨都可说是自虐的变相表现,毕竟寂静岭是由内心的罪恶感幻化出来的世界。最终从玛丽留下的信中可了解真相,这也是玛丽最后一次帮助丈夫,让詹姆斯从自己造成的噩梦中摆脱。有罪恶就要受到惩罚,詹姆斯虽然没有真的杀死妻子,但他萌发了这种想法,这样的背叛对他自己和玛丽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罪恶,于是他背负着这个枷锁3年,最终在罪恶的尽头——寂静岭得到了救赎,也得到了玛丽对他的宽恕。 从剧情上来看,《寂静岭2》完全摆脱了一般恐怖类游戏的桎梏,从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入手,游戏结束之后的那种茫然的感受是以往任何一款同类游戏都不曾带给我的。一个人即便再强大,可战胜所有的敌人,但他却未必能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看过电影《蝙蝠侠》的玩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万能的蝙蝠侠可打败任何恶徒,但他却无法克服童年时目睹父母被杀死时留下的阴影,每当梦到那个场景,他都会满头大汗地被吓醒——可以说,这就是蝙蝠侠心中的“寂静岭”。所以,寂静岭所带来的恐怖感受,绝对不是手持一把哪怕子弹无限的散弹枪就能克服的。充满暗喻的角色设计 由于寂静岭是詹姆斯心中的恶念而幻化的世界,所以在配合游戏的主题上,每个角色甚至怪物的设计都充满了暗喻,在这点上制作者们表现出了颇为奢侈的态度,每个细节都可让玩家产生联想。不得不提到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最后总是难免会跟性心理扯上关系,而大量使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寂静岭2》,在许多地方也都留下了詹姆斯性心理的痕迹。游戏中相当重要的玛丽娅这个角色,便是詹姆斯的欲望化身的角色,她虽长得跟玛丽一模一样,但却健康而性感,这是詹姆斯心中玛丽的理想状态。在游戏中多次看到她挑逗詹姆斯的镜头,这也是詹姆斯心中欲望压抑的一种表现。而她3次死在詹姆斯面前,詹姆斯却无法相救,在让詹姆斯反复体会妻子死亡时自己束手无策痛苦的同时,其实也是由于詹姆斯对妻子的那种负罪感作祟,使他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心中恶念的化身——铁头人来杀掉玛丽娅,以表示对她的否定。 说到铁头人,有些玩家一定觉得这个脑袋上扣着个蹲式便槽的家伙很是诡异,事实上游戏中大量的怪物看起来都相当古怪,绝对不像一般恐怖游戏中僵尸之类的正统怪物,但它们都的确有自己的寓意。例如一开始那个穿松糕鞋的女体怪,头部和双手都像是被裹在一层皮内,上半身在拼命地扭动,想要摆脱束缚,我们可理解为这是詹姆斯在目睹了玛丽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后心中产生的怪物。而那些由女人臀部和4条大腿拼装起来的怪物,似乎是詹姆斯心中欲念的一种表现,在初次见到铁头人的那个场景,可看到铁头人将隐喻性暴力的动作施加在4腿怪身上(不得不说,这个镜头非常恶心)。而护士怪和医院的肮脏则完全表达了詹姆斯心中对医院的一种憎恶,后来医院突然变成了监狱,将玛丽娅关在里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于铁头人,游戏后期有一段说明他的形象是来自于古代的行刑者,实际上他就是詹姆斯内心中恶念的化身,想要杀死玛丽的念头形成了行刑者,而这个家伙反过来又开始对詹姆斯进行攻击,他的表现完全符合詹姆斯的潜意识。至于他头上的面具为什么会是个肮脏的便槽……这一点还是不要继续探讨了,免得又要请出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注:认为那东西是便槽纯属笔者个人看法,网上是有其他不同意见的)。 再来说说游戏中其他的配角,安吉拉、胖子埃迪都是和詹姆斯一样的人,他们同样是为了找到对内心罪恶的救赎而出现在寂静岭。我们可看到这两位的命运比詹姆斯更惨,他们的罪孽更深,结局也只有选择死亡。安吉拉是个神经衰弱,但又很容易歇斯底里的女人,第一眼看见她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她从小就遭遇家庭暴力,甚至还遭到了父亲的性侵犯,最终她将自己的父亲杀死,并放火将房子烧掉。虽然游戏中没有交待她的母亲是怎么死的,但她既然说来寂静岭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母亲,因此可能是她在癫狂状态下将母亲也一并杀死了。安吉拉的结局是走入火中自焚,她只能这样来得到解脱。而埃迪是个从小被人歧视的胖孩子,他本来性格温和,但在一次冲动之下杀掉了嘲笑他的人,从此他找到了寻求快感的方法,那就是杀人。在游戏中他的结局是被詹姆斯迫不得已打死,杀人者必被人杀,这也是最适合他的结局。而那个小女孩劳娜,她在寂静岭中自由行动,还是帮助詹姆斯完成救赎的重要角色,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会有什么恶念呢?所以寂静岭对于她来说和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区别。 角色设计是《寂静岭2》中最出彩的环节之一,读懂了每个人的故事,也就读懂了“寂静岭”。可用心去感受的气氛营造 虽然《寂静岭2》并不是一款以视觉效果来突出恐怖感受的游戏,但游戏中对气氛的营造仍然无可挑剔。迷雾与黑暗,这是寂静岭中的两大特点,即便是在白天任何时段,寂静岭这个地方都是大雾弥漫,基本上只能看到前面10步之遥。在这样的大雾中,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行走,突然看到面前的地上有条长长的未干血迹,一直延长到前方的大雾中去,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而走入室内以后,漫长而又狭窄的通道前方被黑暗笼罩着,两边的墙壁和天花板支离破碎,到处都是肮脏的血迹,前方又会有什么未知的恐怖?这样的压抑感也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点跟《鬼屋魔影4》利用浓黑的环境来营造气氛的手法颇为相似。而制作者们也并没有忘记不时玩弄一点噱头,例如当你突然听到前面的拐角处发出怪声,走上前去赫然看见通道前方的栅栏另一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个披头散发的怪人,全身上下血肉模糊,直盯着你,但却苦于无法通过栅栏去狠狠敲他几棒,并怒骂:“叫你丫吓人!”一转身后却发现那怪人突然不见了,这时心中真是郁闷无比。又比如当你第1次走入一个房间,什么异样也没有发现,当你稍候再次进入时,却发现电视机打开了,屏幕上闪动着雪花斑,而先前电视机前面空无一人的沙发上却多了个死状极惨的人,地板上就像用拖把蘸血拖过一样乱七八糟,这时我想除了赶快离开这里之外你不会有其它的念头。 另外,游戏的运镜方式也是一大特点,许多玩家对游戏中不停晃动的镜头感到不适应,许多人甚至觉得头晕起来,于是早早就停止了游戏。但事实上这恰是恐怖游戏的特色之一,例如在开门后再跑过一条通道,这样短短一段路可能会切换3种视角来表达:在开门之后镜头正对主角面部,开始向前跑动时切换到俯瞰的视角,在跑出几步之后镜头才切换到对着主角的背部,也就是说现在才能看到正前方的情况。这样的运镜虽然会让人头晕,但玩家也就无法在开门后一下子尽览前面的场景,了解前方是否有异状或敌人,因此在踏入门内的好几秒钟内还紧张无比。笔者甚至有一次在切换视角时被突然跳进画面内无头的服装人偶吓得叫出了声,这就是视角切换的作用。低成本恐怖电影《女巫布莱尔》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用手提摄影机拍出的类似摇晃镜头来表达紧张感受就是原因之一。不过在《寂静岭2》中,在比较宽阔的场景里是可让玩家自由切换视角的。确实感到紧张的玩家,不妨随时把视角切换到前方去,以对即将应付的情况了然于胸。 最后提一提游戏的音乐,两首吉他主题曲可谓天籁之音,舒缓而忧伤的曲调令人消魂。建议有条件的玩家都上网去下载来慢慢欣赏! PC版的缺陷所在 有玩家反映说PC版《寂静岭2》的画面过于精细了,感觉没有PS2版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PS2版中屏幕上会出现很多雪花点,使得画面看起来有老胶片的那种陈旧感,这是故意让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以达到令人心烦意乱的效果。还记得电影《午夜凶铃》中那段看了之后7天即死的诡异录像吧?屏幕上也是不停地有雪花点闪过,配合模糊而神秘的画面,一种不可探测的恐怖感油然而生。PC版虽然针对PC的强大机能而优化了画面,但仍然应该保留一个恢复PS2版模糊效果的那种开关,以对应不同口味的玩家。另外,随时存档的设计是个败笔,大大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和恐怖感,试想每开一道门之前都可存档,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虽然PC玩家早已习惯了这种设计,但KONAMI的确不应该在这一点上也“入乡随俗”。 回头来看,同为著名的恐怖冒险解谜游戏,《寂静岭2》和《生化危机》之间却没有可比性。《生化危机》更着重于娱乐性的表现,就像相声中所说“你不笑我就胳肢你”一样,你要是不害怕,我就突然跳到你背后大叫一声来吓唬你,玩家觉得恐怖的感觉多是因为突然受到了惊吓。而《寂静岭2》却是直击你的内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寂静岭,只要你心中存在着恶念。这款游戏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注定了它不会被一些低年龄段的玩家所理解,而那些喜欢做英雄的玩家也不会对《寂静岭2》产生太大的兴趣,因为寂静岭中永远也不会有超级英雄,能看到的只有那个丑恶的自己。 游戏中的詹姆斯终于得到了救赎,而游戏外的我将何时走入审判自己的那个寂静岭中去?

新华日报网络编辑春花

上联:吉星高照好运来,下联:心想事成无压力,横批:虎虎生威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陇菲按: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陇菲按: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最近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 * * * * 对于这首乐曲之某种“意象内涵”,人们历来有不同的视点和诠释。 当然,所谓“音乐”的“意象内涵”,并不是引发作曲家创造心态的“对象事件”,也不直接等同于作曲家的“创作心态” ;而是存在于引发作曲家创作心态之“对象事件”、由此“对象事件”转换而来的作曲家“创作心态”、以及由此“创作心态”转换而来的“比音之乐”之间的某种“法式”性质之、“乐式”性质之抽象的“异质异构同态同行”的“行运态势”。( 参笔者《新的音乐艺术模型 —— “自同态转换群集”概说》,载广州1992年第2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6音乐舞蹈研究》1992年第8期;《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北京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哲学之视角与论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座提纲),载西安《交响》1997年第3期第9-13页,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J6 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2期第16-20页。) 对于《春江花月夜》而言,其所谓“意象内涵”者,也并非可以直接诉诸“语言”、“文字”之“对象事件情节”、“创作心态观念”等等。(参笔者《器与道 —— 兼评“音乐批评”》,载1994年第2期《黄钟》。) 但是,所谓“音乐”者,并非可以完全脱离其它文明事象之真正的“纯粹艺术”。作曲家、演奏家、欣赏者之文化模式、哲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天资悟性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音乐艺术实践行为,并对所谓“音乐艺术”之存在于“信源”域界之内的“内涵”、存在于“信道”域界之内的“信息”、存在于“信宿”域界之内的“意义”,产生程度不同的反馈作用。(参笔者《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因此,对于乐曲“标题”的理解和阐释,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制约着“音响动态模型”的“演奏成型”;并或多或少地改变乐曲的“行态”、“情调”、“韵味”。 本文宗旨,乃是研究《春江花月夜》之“标题”的“文本”;揭示此“标题文本”之某种“应有”、“可有”的“内涵”;并进一步根据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学传统,比较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乐师对自然、历史、人生之感受的特点所在,以便提供一种与当前占主流地位之诠释有所不同之对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另外一种可能的诠释。 * * * * * * 本来 ,《夕阳箫鼓》这个标题 ,不禁使人想起了马致远小曲《天净沙》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不禁使人想起了汉武帝《秋风辞》中的名句“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并引发我们深沉的人生感慨。 即使是《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这两个标题,也暗示着李芳园等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白居易《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仍不无联系,依然有某种“触景伤情”的意味。。正所谓“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正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陇菲按:李芳园《浔阳琵琶》之“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以及柳尧章、郑觐文改编的《春江花月夜》之“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等十个小标题,均为“客观情景”的描述,而较少特殊的“情绪”、“心态”、“价值”、“观念”意味。) 如果我们把《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与另一首更具超然物外、明朗清新之意境的中国古典名曲《渔舟唱晚》对照比较;那么《夕阳箫鼓》之某种深沉寥廓、波洄九折的情调,应当能使我们接受如上所述之对于此曲标题的理解。 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这首乐曲之“标题”的理解以至对于这首乐曲的诠释,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诸如: “此曲很可能是描写傍晚在船上演奏箫鼓的情形,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军驰、李西安《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出版社1964年6月版)。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江水中月影、人影、花影重叠,夜静中,鸟儿扑翅飞去”(见游惠海《喜看几个民族舞蹈》,载《人民画报》1978年第8期);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湖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这是隋人写下的诗篇《春江花月夜》。它尽情咏叹着‘暮江’、‘春花’、‘流波’、‘星月’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江南一带的美好景色。近人柳摇章又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丝竹管弦乐曲,也易名为《春江花月夜》,这样就使我们从诗章联想到乐章,又从乐章回味到诗章”;“这首乐曲不仅象所描写的那样,有着‘唉乃一声山水绿,风回水曲夕照红’的意境,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抒发对于自然景色的咏叹 、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高厚永《美不胜收 简谈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载1978年11月28日《新华日报》); “优美抒情的文曲,有着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味。它完美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见沙汉昆《<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与旋法》,载《音乐艺术》1980年第3期); “各派标题有的比较朴实,有的则更追求幽雅避俗。……虽然两者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文人诣趣 ,但后者则更流露出自得的避尘情调”(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改编者(陇菲按:指柳尧章、郑觐文)的寓意和对乐曲的解释。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形象地描绘江南地区春江月夜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赏和喜爱”(见周宗汉《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一文,载《民族器乐广播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37页); “描绘了中国秀丽的山川景色,音乐飘逸潇洒,风格新颖别致,是一首富于东方情调的夜曲”;“它以田园诗般的意境和脉脉深情,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1982年第1期《中国音乐》)。 “赞美祖国锦绣河山,描绘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情景交融 ,似诗似画的大自然景色”(见许光毅《谈谈优秀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载《人民音乐》1983年第2期); “通过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叶栋《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2月版)。 “本曲以写意手法,描述人们郊游于山水之间。声有箫鼓啸歌,意在江山如此多娇。”(林石城《养正轩琵琶谱》之《曲情赘语》,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9月版。) “乐曲通过夕阳西下,江上归舟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和热爱”;“展现出傍晚时刻水滨的一派优美景色”(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版)。 此,正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之《民族音乐概论》一书所说:“原来的琵琶曲《夕阳箫鼓》在改编成丝竹合奏乐曲之后,被换上了《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可能改名者是按照‘春江花月夜’的想象来解释这首乐曲的(至少今天的演奏者是这样解释的)。”(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版) 《民族音乐概论》一书还说:“从曲调上说,两者基本上是一样;从色彩上说,自然会因乐器的不同而有些变化。这种标题的更换,看来并不是音乐有多少变化,而是解释有所不同。它并不造成对于原作品的歪曲,所以也就能够为大家所接受。” 然而在笔者看来,受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支配,此曲演奏的速度较前加快,风格日趋浮靡,完全失去了原来那种“人生局限”的感悟,和“哀而不伤”的韵味。(案:此正所谓“消费古典”,即“雅乐俗化”。) * * * * * * 《文心雕龙·物色》有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与自然的物色是同步同态的。如《文心雕龙·物色》所言:“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然而 ,人们的心灵又是超越物象 ,超越时空的 。“物有恒姿” ,“心无定检”(《文心雕龙·物色》)。人们的心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应”于自然的物色。因其遭遇、经历、价值取向、文明模式等等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物色,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主体,有其相异、相别、甚至截然相反、相对的反应。 * * * * * * 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之类的肤浅之感。对于情深感锐的文人、乐师,美好的春天,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那根高张在似倾危柱上的哀切急弦!此正如苏轼《水龙吟》所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叶嘉莹先生曾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尤以春日之纤美温柔所显示着的生命之复苏的种种迹象,最足以唤起诗人内心中某种复苏着的若有所失的茫茫追寻的情意”(《迦陵论诗从稿·旧诗重演》,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第162页)。 早在《诗经·七月》之中,便有“春日迟迟,……女心伤悲”的佳句。《传》曰:“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淮南鸿烈·缪称训》中也有“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也”的说法。)“伤春”、“悲秋”,可说是中国古典艺术中一个亘古的主题。此,正如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所说:“送春而血泪满腮,悲秋而红颜惨目。” 这个亘古的主题,在屈原的《招魂》之中,以其伤极而怨,哀深转恨的 *** ,更加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正所谓“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其所哀恸的,正是“众芳之芜秽”,正是“遍地之落红”! 自古以来,“伤春”、“叹花”之诗咏,业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 游客芳春林,春其伤客心。 (晋·陆士衡《悲哉行》) 春鸟一啭有千声,春花一丛千种名。 旅人无语坐檐楹,思乡怀土志难平。……(隋·柳 《阳春歌》) 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唐·刘希夷《春女行》)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唐·刘希夷《代白头翁》)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唐·王昌龄《西宫春怨》) 燕语如伤旧日春,宫花欲落旋飞去。(唐·李 益《隋宫怨》) 借问春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唐·薛 涛《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鸣。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二) 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唐·李 冶《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 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宋·冯延巳《鹊踏枝》二首之一) 嗟怨,自古风流误少年,那堪暮春天。 料应是春负我,我非是辜负了春, 为着我心上人,对景越添愁闷。 (明·《金瓶梅词话》)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江南春尽愁肠断”(寇准《江南春》),“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花落随流去,何见著流还”(古《前溪曲》)。春如流水,逝而远去。“春江”之川流,更使人嗟叹不已。李煜《虞美人》词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正是以其超越古今的口吻,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 叶嘉莹先生说得好:“这首词开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二句,如果不以恒言视之,就会发现这真是把天下人全都‘一网打尽’的两句好词。‘春花秋月’仅仅四个字就同时写出了宇宙的永恒与无常的两种基本的形态。套一句苏东坡的话,‘自其变者而观之’,则花之开落,月之圆缺,与夫春秋之来往,真是‘不能以一瞬’的变化无常;可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年年春至,岁岁秋来,年年有花开,岁岁有月圆,却又是如此之长存无尽。”可以说“上一句之‘春花秋月何时了’,乃是写宇宙之运转无尽,”而下一句之“‘往事知多少’,乃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是去者之不可复返。”(《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436、438页。)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满目春江,在诗人眼中,是离人泣血之泪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在诗人眼中,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的狼籍尸骸。李后主《相见欢》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思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在中国文人、乐师看来,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叶嘉莹《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载《迦陵论诗从稿》,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 )。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黛玉《葬花辞》,正是有感于此伤极而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 * * * “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之“惆怅”,不仅因“花开花落”而陡起,尤其因“月圆月缺”而倍增。 “月夜”是美好的。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夜、触景伤情。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却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 。正所谓“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张子容《春江花月夜》) ;正所谓“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正所谓“时物供愁,夜景伤情”(曾瑞《双调·折桂令·闺怨》)。 自古以来,“叹月伤情”之诗咏,也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宋·谢庄《月赋·歌》) 今夜月光来,正上相思台,可怜无远近,光照悉徘徊。 (梁·简文帝《望月诗》) 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梁·庾肩吾《和徐主簿<望月诗>》) 如何当此时,怀情满胸臆。 (梁·刘孝绰《望月有所思》)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流,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佚名《客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蒲,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唐·孟郊《古怨别》)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月闻铃肠断声。 (唐·白居易《长恨歌》)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唐·卢纶《晚次鄂州》) 拜新月,新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生。 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华,如今拜月双泪垂。 回看众女拜新月,忆却红闺年少时。 (唐·吉中孚妻张夫人《拜新月》)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路长。 (唐·薛涛《送友人》)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唐·薛涛《月》)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宋·范仲淹《御街行》) 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宋·朱敦儒《临江仙》)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宋·蔡 仲《苍梧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宋·吕本中《采桑子》)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在此春江之畔,花红时节,月圆之夜 ,多少人“有明月 ,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又有多少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 * * * * * 中国古代哲人、诗人,正是在此“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之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中,渐渐从“忧患意识”中超脱出来,开始自觉人类的“局限”,开始自觉人类局限之绝对的制约,并升华到“达观洒脱”的崇高境界。 如果说,有些诗人的“清怨”之中,不无“辛酸尖刻”的话;那么,有些诗人,则已有超脱之心,而无超脱之力;而只有那些心灵博大到足以容纳“苍茫无尽之天上人间的空间”和“悠远漫长之古往今来的时间”的诗人,只有那些对此时间和空间都各相绵延连接之大生命有更深层体验的诗人,才能以哲人之心,悟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的至理。 如果说,白居易之《上阳人》所谓“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计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还只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在一个有限的时空构架中,自我麻痹着“忧患意识”,企图忘却的话;那么,李白之《把酒问月》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则已“通古今而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在一个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的时空构架之中,企图超越“忧患意识”。只是这种“超越”的企图,本不可能实现。李白诗中最后“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两句,便是“超越”之“企图”未能实现,而又堕入自我麻醉之中的明证。 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知其局限,知其不可;而且深知其局限之不可超越,知其超越之企图的定然不能实现。此深度的“局限意识”,便升华成为“达观洒脱”之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境界。 张若虚之“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语)(1)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 《春江花月夜》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全集·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页)。诗人如上帝一样,他怀抱一切,洞见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没有怨恨、没有尖酸、没有诅咒、甚至没有伤感。此正如闻一多所说:这是一个“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同上,第20页)。 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所有的,并非“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并非“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高尔太《论美·中国山水画探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309页),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Wordsworth)所说:“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2)。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一唱三叹的《春江花月夜》,等待着它与当今某种“知音”有所不同的另外一种知音!

感觉根本没用!一点视觉感都没有

版画专业毕业可以做在文化、出版部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版画创作、教学、研究及美术工作。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具体案例:

原创版画的定价主要是源于艺术家的水平,手工技艺,版种、尺幅等多个方面,目前中国原创版画价格偏低,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资本开始介入利润空间还很大的版画市场。

2012年,山东信托发行的“鼎鑫2号(虚苑版画)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105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原创版画;

2013年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积极介入,从学术展览到版画基地的建设,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今日美术馆、长江当代美术馆、观澜版画基地、灵石县等机构也开始介入原创版画艺术的推广和发展。

陈琦的作品一直流通在一级市场,最近和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合作模式,他非常认可,认为这种第四方的平台无论是对创作者、经营者还是收藏者来说,

都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模式。对于前一段时间天津文交所所引起的各种乱象,陈琦表示,当时的这种乱象搞得大家现在对这种产权交易平台都很纠结,不敢将自己的作品放到这种平台上去做。

陈琦认为拍卖市场不适合版画,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早期他曾经参加过嘉德组织的一次拍卖,拍卖之前,对方告诉他一个指导价,说这个价格不能再高了,

不然市场不会接受,结果一上拍就以指导价拍走了。自此,陈琦再也没有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二级市场上。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一级市场或者是被机构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陈琦:用版画的方式做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版画人生: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版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