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以及民堡沟一带的高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地域文化
特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集艺术、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地质等环境因素,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临近民族之间的建筑文化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特征,所以其中也必然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历史上不同民族在这条走廊交错杂居,因此白马藏族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叠加的特征。所以他们的民居建筑既是陇南南部秦巴山区特殊地貌、气候的体现,也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陇南南部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收稿日期:2011一O8—28·90·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结构。
作为古代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居住生息。《华阳国志》记载氐人居地“土地险阻,有桑麻”,所反映的正是目前陇南白马藏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史籍记载氐人的民居形式是“土墙板屋”,《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南齐书》描述得更详细:“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九“洛谷”即今陇南市西和县仇池山附近的“洛峪”,这一带正是古代氐杨政权的核心地区。关于白马藏族地区板屋形制的:具体记载,可见于清道光年间《龙安府志》中的记载:“番民(此处所说之番民,即白马藏族)所居房屋,四围筑土墙,高二丈,上竖小柱,覆以松木板,中分一、二层,下层开一门圈牛羊,中上住人,伏天则移居顶层。”“可见“板屋”的最突出特征即为以木板覆盖屋顶。
目前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仍体现出“土墙板屋”的一些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三层结构的传统民居样式早已淘汰,陇南白马藏族村寨现存修筑年代最早的民居,也多为二层土木结构。由于板屋屋顶的寿命不长,容易漏雨,随着白马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保持其建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屋顶已基本用瓦覆盖。目前陇南宕昌县官鹅沟、大河坝一带的藏族村寨,依然保留了大量板屋,当地俗称“沓板房”,这是居住在同一地域、具有相同生存境遇的民族在居住文化方面趋同性的体现。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北岸的高山上,以及石鸡坝乡民堡沟的薛堡寨和堡子坪两个村寨,村寨的整体布局方位为面南靠北,平均海拔高度在1700米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内部结构。
陇南白至藏族民居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特质,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我国南北建筑结构和风格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古代穴居和巢居两种基本形式。穴居为北方民居的雏形,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居住形式也是由“地穴盖顶”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巢居是南方民居的雏形,南方气候湿润多雨,蛇虫较多,所以居住形式也是由筑于树木之上的巢穴向干阑式建筑过渡,最终形成了南部“穿斗式”木构架民居,而古代的木楼也是干阑式建筑中对下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而形成的。陇南白马藏族居住地虽然海拔较高,但由于地处甘肃南部,气候相对湿润多雨,所以这种南北气候的过渡性地带特征,使其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也综合了南北两种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而“土墙板屋”正是南北建筑融合的见证,经过历代的演进发展,从而形成土木结构的穿斗式二层木楼形式,屋顶为两面斜坡式,一层用于居住,二层存放粮食杂物。据当地白马人介绍,陇南白马藏族的木楼过去也多为三层,下层用于圈养牲畜,上层存放粮食杂物,中间用于居住。但从目前笔者对白马村寨的考察来看,基本为二层木楼结构,三层木楼已被完全淘汰。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三层木楼建筑难度大且耗费材料有关;另外也与卫生状况、保暖性能有关,下层圈养牲畜时,由于空气对流因素,对人居住的中间层形成空气污染;同时居住在高山地带的人们,下层居住较为保暖,所以综合考察,二层木楼更适宜于人类居住。
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内部木构架体现了穿斗式建筑稳定性强的特点,各种木构件纵横交错,紧密相连,其主要木构件有柱子、檩子(梁)、穿枋、椽、阁楼木、楼板等,和北部民居比较,突出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柱子多,每间之间分隔处都有5根柱子,最中间的柱子为中柱,前后两边的柱子分别为明柱和后柱,界于中柱、明柱和后柱之间的柱子为二柱;其二是充分发挥“穿枋”的串联作用,每间分隔处纵向排列的五根柱子用一种特殊的构件“穿枋”连接起来,穿枋是一种方形的木构件,与柱子榫接,将柱子纵向连接成为有机整体,体现了“穿斗式”民居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其三是檩子多,陇南白马藏族民居中的檩子分为中檩、二檩、檐檩,中檩为屋脊处的檩子,檐檩位于前后两檐处,二檩界于中檩和檐檩之间,檩子共同承载椽,同时将各组柱子进行横向连接;上下两层中间有许多阁楼木,阁楼木上铺木楼板,将上下两层隔开,阁楼木不仅有分隔上下层作用,也有横向连接和稳定柱子的作用,从而使整个木架形成一个更加密集和稳定的整体。由于这种独特的内部结构,各种木构件之间相互榫接,连接紧密,更符合稳定的力学原理,所以和北部抬梁式建筑相比,不仅建筑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二)分隔组合结构。
陇南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在整体布局:结构方面,和陇南南部汉族民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陇南白马藏族的传统民居多为三间组合式结构,院落也多为三合院、四合院式组合结构,但由于高山地区建筑地基狭小,所以形制较小。正房多为三间组合的结构形式,台基高,整体高出左右厢房,主次分明,正房进深一般为3.5——4米左右,间隔为4.5米左右。正房的一层多为两问连通结构,高度约为2.5米,靠西隔出一问为卧室,连通的两间为厅房,也有三间连通的结构形式。厅房中央一般摆设深柜(也称神柜),用于供奉祖先,靠东面设有火塘,火塘旁边摆放大木碗柜。厅房既是白马人会客、议事、供奉祖先神灵的主体空间,也是他们取暖、做饭的生活场所。左右厢房较为低矮,多为两间或三间组合形式,主要为卧室,期中一面厢房的下层往往留出屋宇式大门,大门与房屋有机结合,形成灵巧别致的空间结构。
白马村寨中很少见完整的四合院式组合结构,无倒房,大概是由于受高山地带地方条件限制,修建倒房会使院落更为狭小,不利于采光,所以其院落比汉族民居四合院要紧凑,房屋紧密相连,将院落紧紧包围在中间,小巧幽静。 目前陇南白马村寨的民居正房建筑多以四间、五问或六间的组合形式为多,因家庭经济条件或地基情况而定。左右两边的两间多处理成“封山包檐”形式,即将走廊左右与相应屋檐下的空间一并封闭在左右耳房空间内,使左右耳房门相对并与正房门成垂直关系,当地也称为“窝檐”,其中一间为厨房,另一间为卧室。在外部走廊上设置木楼梯,用于连通二层,有些则将木楼梯设置在耳房内部,中间部分则留出宽敞的走廊,前有明柱。内部一般为单间分隔,其中正中一间为客厅,间隔一般为4.5米左右,大部分现代民居建筑将中间的两间进行连通处理,使厅房宽敞气派,由于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厅房中不再设置火塘,已演变为现代民居中的客厅。
二、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
民居建筑既是人们安居的实用场所,也是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营造的精神和文化空间,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传达出共同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意蕴。“土墙板屋”既是白马藏族居民特殊的生存条件的反映,也传达出一种质朴自然的审美特色,而—92·独特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装饰又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建筑装饰的内容从性质和功能方面来考察,可以分为由建筑结构和材质本身所呈现的抽象形式,和通过雕刻描绘等手法装饰在各种建筑构件上的具象图形,两者共同形成了建筑的整体审美特色以及民族文化意蕴。传统的“土墙板屋”式白马藏族民居,是白马人利用其居住地域的自然资源,并综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构筑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民居建筑形式,厚重结实的夯土围墙,轻盈灵动而稳定的木楼结构,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屋面门窗阁板,层叠排列而富有自然秩序的木板屋顶,既体现了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功能,也通过其结构和材质传达出朴素自然的审美特色以及民族文化个性。
在一般民居建筑中,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门窗、山墙墀头以及屋脊上。陇南白马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在外部山墙的处理方面较为随意自由,一般不进行装饰,一层的山墙为夯土墙,上部的二层或以木板、竹笆作山墙,直接承载屋顶,成自然简易的“悬山式”结构,所以没有墀头装饰;屋顶由于用木板覆盖,所以也无砖瓦图案装饰。正面的门窗以及纵横交错的木板墙体,则成为装饰的主体。
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年代,多数白马藏族民居基本无装饰图案,而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民居在门窗上雕刻动物花卉图案。白马藏族传统民居的门窗结构相对固定,整个屋面围绕门窗全部用木板封闭装饰,下层正房门多为两扇组合形式,左右窗户上装饰窗棂,上层无门,只在正中间或左右侧留出装饰窗棂的窗户。整个屋面部分阁板形成穿插有序、变化统一的平面构成形式,窗棂上变化多端的抽象图形则打破了阁板的.单一,产生了巧妙的形式对比,丰富了视觉效果,而这一切都是在建筑结构需要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形式美因素。部分传统民居的门窗上则雕刻动物花卉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多位于门扇中间的绦环板以及窗楣、门楣等处。白马藏族信仰自然神,所以其民族图案的形式以及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汉民族图案有所不同,在内容方面多表现其生存环境中的自然花草以及动物,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拜,而不像汉民族装饰图案通过谐音、双关等蕴涵了更多的伦理文化含义。在造型方面这些动物花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写实化倾向,不似汉民族花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程式化因素,动物花卉造型憨厚朴拙,雕刻手法大胆粗放,不注重一草一木局部的精雕细刻,而专注于对自然物象的讴歌和赞美,所以使图案物象的造型体现出浑朴生动的特征,充盈着强烈的生命意味。
三、陇南白马藏族村寨的村落布局村落。
作为一个地理意义上的范畴,既是农业社会中人们共同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又是指在这一空间中生活的一个群体。这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来认识村落,偏重村落文化的缔造主体——人,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文化现象。陇南白马藏族的村落布局结构是由他们居住地域特殊的地貌、自然资源、民居建筑形式等因素综合形成的,这其中本身也包含了白马藏族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因素,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历史发展与变迁。白马藏族由于古代长期的民族矛盾,他们被迫选择了环境险阻的深沟、大山、密林为栖身之处,
这不仅决定了他们独特的“板屋”建筑结构,也促成了他们村落布局的基本形式与格局,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地域人文景观。陇南白马藏族由于居住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带,所以他们的民居也主要依山势而建,白马河流域的白马村寨民居基本为面南靠北的统一布局,这种方位的民居冬天太阳直射屋前,夏天太阳直射屋顶,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也有部分村寨的民居不是南北方位,但都依地形而排列。由于高山地带坡势陡峭,宽阔的平地较少,所以白马藏族村寨的民居不仅院落窄小,而且民居之间的距离也较为紧密,相互之间的高低落差较大,再者其民居建筑为二层木楼结构,所以在布局形式方面形成了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产生了有序排列的秩序感以及韵律感,达到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天然雕饰的自然之美,而非人为的形式雕琢,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又体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白马村寨发展,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尤其8O年代以来,白马村寨的交通、通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汉文化的融合速度加快,其民居建筑从材料到结构,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白马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生存条件也不断地改善,一是对传统民居进行改进和修复,二是对旧民居进行彻底拆除而重建。在基本结构方面,现代民居依然延续了传统民居穿斗式二层木楼的结构,但在形制方面比传统民居高大;在组合结构方面,现代民居多为四间、五间或六间的组合形式,中间的客厅采用两间连通的形式;传统的“土墙”逐渐换为砖墙;门窗结构方面大量借鉴当地汉族民居的形式,正房门多为六扇、八扇组合结构,多数白马人家民居的门窗还用各色油漆涂染,有些民居的门窗也完全采用镶有玻璃的现代化的样式。容易腐朽漏雨的沓板房“板屋”顶被瓦顶替代,屋脊上也出现了脊兽装饰,瓦沟中用白色涂料勾填,青、白映衬,呈现出整洁、明快的现代特色。白马人的生活水平与生存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民居建筑的民族特色也随之淡化,这为我们研究和保护白马文化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传承白马藏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融合现代科技文明,促进民族发展,是我们研究白马文化者必须面对的迫切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光华.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J].西北民族研究,20133,(3).
[3]刘志扬.居住空间的文化建构:白马藏族房屋变迁的个案分析[J].民族研究,2011,(3).
[4]袁智慧.骆谷城武都郡址初探[J].天水师专学报,1986,(3).
[5]刘峻骧.中华艺术通史·原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徽县伏镇小学、徽县教育局工作,后在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陇南师范学校、陇南师专工作,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事省级精品课程《陇南金石题壁文化》(2012)、《古代文学》(2013)的建设工作,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开设有选修课《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等,承担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语文教育”的负责工作。负责创建陇南师专科研外事处,担任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和外事管理事宜,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负责处室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高校科研工作先进团队。负责与兄弟院校合办《甘肃高师学报》和创办《陇南师专学报》(内刊),并负责有关编辑事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陇南文史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学术专著《玉堂闲话评注》、《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合作编著《甘肃傩文化研究》、《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等3部,主编《唐代文学与陇南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科研成果获第七届(2001)、十一届(2009)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优秀科学成果三等奖(2008)1次、二等奖(2012、2014)2次。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完成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合作科研项目1项,完成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计划科研项目1项(2014)。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级社科科研项目2项。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成就新中国已经60岁了,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落后与贫穷,变化到现在的繁荣与昌盛。回眸这60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多少令人难忘的、感动的、刻骨铭心的事呀!新中国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呀!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进入预定的宇宙轨道,拉开了中国人对宇宙探索的帷幕。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被誉为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xx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发射升天,飞行七天后成功返回地面。xx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发射和返会,为载人飞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又成功飞向太空,从此,太空有了中国人的足迹。xx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有了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走向了成熟,科技走向了发达。中国武器装备的跨越,也证明了中国的强大。中国从此结束了用高价向国外购买战斗机的时代。因为经过中国611位科学家长达20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战斗机——“歼10”战斗机,这是中国武器的历史性的跨越,中国已经走向了强大。xx年北京奥运会是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奥运会的开幕式到闭幕式,都使外国人震惊。中国在奥运会中一举赢得了100枚奖牌,位于奖牌榜第一。中国渐渐的迈向了体育强国之路。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飞速的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也不例外,也发生了大变化。爸爸小时候住的是草房子,而且还是八九个人住在里面,里面只有两张小床能够睡觉。平常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帮家里人做事,跟我们现在简直不能比。现在好了,家家都盖起了大楼房,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了,有一次,爸爸给我们吃个苹果。我吃了一口就吐掉了了,因为不好吃。爸爸生气的说:“苹果你都不吃,我们那时候能吃个苹果就算稀奇了,哪有你们现在这样好的条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我明白了爸爸的的意思,要我珍惜粮食,珍惜眼前的好生活,不要随意浪费,要努力读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建国60周年专题:1949年10月1日到xx年10月1日,中国已经经历了60年的历程了。这60年里,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现在中国正在以令人激动的速度崛起,她将不断地震撼世界。我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和平、强大!
陇南日报编辑部收邮编746000。 陇南日报发表文章的突进是投稿到改报社。个人发表文章通过投稿报社,报社再审核文章内容决定发不发。陇南日报登报热线:陇南日报简介《陇南日报》是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是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工作、联系群众的权威性报纸。《陇南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更好地服务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出发点,报纸的服务功能不断增新,报纸的信息不断扩大。陇南日报订阅价格,177元/年。陇南日报订阅渠道:
《当代人》050000河北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市庄路66号《长城》050021河北省槐北中路192号《野草》055350河北隆尧县新华街129号《草原》01001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文联《文苑》100010呼和浩特市机场路东馨园别墅C3座 《鹿鸣》014010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金融大楼6楼644室《黄河》030001山西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山西文学》030001山西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0351-3075443《北岳》037044山西大同市御河北路行署大院内《乡土文学》030600山西晋中市委大院内《五台山》034000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1号《火花》030001山西太原迎泽大街378号 03514047973《人民文学》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010—《世界华文文学》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北京文学 精彩阅读》100031大街97号 《北京文学 中篇小说月报》100031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十月》100011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神剑》100720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号 010――66350642《橄榄绿》100089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号《当代》100705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中国作家》100009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甲83号《地火》100011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112号西237室 010-62385121 62385123《解放军文艺》100081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 10166801096《阳光》100013北京市和平里91号 01064463817 01064204251《儿童文学》 《小说林》150010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北方文学》150008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北大荒文学》150001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和街31号三单元402室《章回小说》150040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街6-1号045186037105 《青年文学家》161000齐齐哈尔市新明街党政办公中心大楼1819室《岁月》163311大庆市东风新村经六街3号大庆日报社六楼 《作家》130021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0431-5683677《鸭绿江》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芒种》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024---22828718《辽河》110000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互助里29号04712606871《满族文学》118000辽宁丹东市振兴区七经街118号《上海文学》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海上文坛》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上海小说》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小说界》200020上海市绍兴路74号《太湖》214001江苏省无锡市长大弄5号《青春》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1号楼1楼 《钟山》210024南京市颐河路2号 《雨花》210024南京市颐河路2号 《金山》212001江苏镇江市人民政府大院3号楼《山东文学》250002济南市舜玉路40号《时代文学》250002济南市舜玉路40号 0531----2867242《当代小说》250002济南市经十路152号《青岛文学》266003山东青岛市信号山路25号《清明》230001合肥市芜湖路同济大厦6层《安徽文学》230001 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6层0551-2884295 2885559《安徽文学》230001合肥市芜湖路同济大厦6层 《药都文学》236800安徽省亳州市汤王大道天润花园南侧 《小说月报.原创版》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青春阅读》300040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通俗小说月报》300040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小说月报 原创版》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小说月报》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创作评潭》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0791-6232319《百花洲》330008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出版大厦 0791006894751《江南》310006浙江省杭州市环城西路33号省政府4号楼11层 jiangnanzazhi@ 0 571---85213119 85118963《鸭嘴兽》310006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政府综合办公楼0571-《西湖》310006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野草》312000浙江省绍兴市光明路龙珠里15号 05755136031《文学港》315010宁波市柳汀街150号《海峡》350003福州市华林路76号 《厦门文学》361005厦门市曾厝铵仓里社2号 《泉州文学》362000福建省泉州市新府口48号5楼 《福建文学》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 0591-83711725《芙蓉》4100014长沙市雨花大道2号 0731-5983055 《三峡文学》443000湖北省宜昌市云集路21号《城市小说》430064湖北武昌武珞路114号银杏公寓B座1702室 《江河文学》443002湖北省宜昌市清波路3号《长江文艺》430077武汉市武昌区东湖翠柳街1号《芳草》430010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东京文学》475000河南省开封市省府前街老市委院南楼《莽原》450008郑州市经三路北段98号《红岩》40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125-5号《四川文学》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天涯》570203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6层《山花》550002贵州市科学路66号 《广西文学》530023南宁市建政路28号 《红豆》530012广西南宁市南环路98号《南方文学》 《广州文艺》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4楼《作品》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路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 020— 《中国铁路文艺》510080广州市东山小东园14号10楼02061326579 《花城》510075广州市水荫路11号02037606288—487《特区文学》510000深圳市红岭中路1038号五楼 0755-25892237《江门文艺》529051广东省江门市港口路102号文化城西二楼 《佛山文艺》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季花路华远东路佛山发展大厦26楼E室 史佳丽《湛江文学》510005广州市德政北路吉庆东街4号103 《滇池》650233云南昆明市迎新小区文艺路28号 《大家》650034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4层《含笑花》663000云南文山县城东风路27号 0876-2122042《边疆文学》650230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青年作家》610031四川省成都市交通巷12号家和楼 《四川文学》610012四川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028-86745271《凉山文学》615000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联《延河》710001西安市建国路83号 张艳茜《延安文学》716000山西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华原》727031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西北军事文学》730000甘肃兰州市南昌路890号《阳关》735000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飞天》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668号0931-8856211《陇南文学》746000甘肃(武都教厂)文化大厦院内05――206信箱0939―― 尚建荣 《黄河文学》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朔方》750004银川市文化东街59号0951-3971932《六盘山》756000宁夏固原市市委院内 《西部》830003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吐鲁番》838000新疆吐鲁番市绿洲路34号《吐鲁番》汉文杂志社编辑部《回族文学》831100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69号0994-2343565《青海湖》810008西宁五四西路1号 《雪莲》810001西宁市黄河路90号《西藏文学》850001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85号 08916822383《绿洲》830002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还有很多很多。
1.《清代诗歌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独著2.《清代诗歌发展史》(修订本),台湾文津出版社,入选“大陆地区百部文史哲博士论丛”,1994年11月,独著3.《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独著4.《文艺的“复古”与创新》,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3月,独著5.《唐诗精品附历代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主编6.《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韩愈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97年3月,主编7.《绝妙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主编8. 十三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主编9. 《〈钦定学政全书〉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作者10.《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独著11.《雁塔圣教序译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两人合注 1.《试论高适的边塞诗》,《理论研究》,1983年第6期,独撰2.《略论〈西游记〉的讽刺艺术》,《理论研究》,1984年第1期,独撰3.《研究古代文学应弄清用典》,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1985年4月9日,独撰4.《释杜诗中的“转愁疾”》,《语文园地》,1986年第9期,独撰5.《军歌与战鼓齐鸣 吟坛共战场并捷——〈怀安诗社诗选〉刍议》,《抗战文艺研究》,1987年第2期,独撰6.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平议——兼及中国旧诗英译中的一些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专刊,独撰7.《新诗潮与中国诗歌传统关系的思考》,《求索》,1988年第2期,与导师王昌猷先生合作,第二作者8.《念奴娇·赤壁怀古诠释中的几个问题》,《唐都学刊》,1988年第2期,独撰9.《郑谷诗歌美学观初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独撰10.《〈西游记〉正面喜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独撰11.《论郑燮的诗论及创作》,《学术论丛》,1992年第3期,独撰12.《叶燮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唐都学刊》,1992年第2期,独撰13.《郑谷生平事迹考略》,《河北学刊》,1992年第4期,独撰14.《论翁方纲的诗论及诗作》,《江海学刊》,1992年第3期,独撰15.《论晚唐诗坛巨擘郑谷的诗歌创作》,《人文杂志》,1992年第2期,独撰16.《论沈德潜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渭南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独撰17.《论赵翼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咸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独撰18.《王士祯的“神韵说”及创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独撰19.《龚自珍“个性解放”思想初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独撰20《袁枚“性灵说”内涵考辩》,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29号,1995年3月出刊,独撰2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王孟的诗歌创作》,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0号,1996年3月出刊,独撰22.《试论袁枚的〈新齐谐〉——兼及康乾之际的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1号,1997年3月出刊,独撰23.《当代生态学发展与新人文主义思潮》,日本《信州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纪要》第2号,1997年3月出刊,第一作者24.《“异闻”海内勤搜取 笔蘸“精忱”树世型——新刊晚明孤本拟话本小说〈型世言〉探讨》,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2号,1998年3月出刊,独撰25.《论中国当今的通俗文学》,日本《信州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纪要》第4号,1998年3月出刊,第一作者26.《为现代作家立传同样要注意用典》,《文艺报》,1998年7月4日,独撰27.《略谈中国古典诗中的对仗及其形成过程》,日本东京论说资料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9号,1999年2月出刊,独撰28.《略论郑珍及道咸之际的宋诗运动》,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3号,1999年3月出刊,独撰29.《也谈“会计”溯源》,日本《华风新闻》2000年1月1日,独撰30.《略谈中国唐代时禅宗与文人的诗歌创作》,日本东京论说资料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40号,2000年2月出刊,独撰31.《近代“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诗歌创作》,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4号,2000年3月出刊,独撰32.《刘禹锡诗歌创作中的“尚怪”之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独撰33.《王维、贾至、杜甫、岑参“早朝”唱和诗平议》,日本东京论说资料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41号,2001年2月出刊,独撰34.《试论卢纶的边塞诗》,《运城高专学报》,2001年第2期,独撰35.《由“义”词源的演化略探〈水浒〉的忠义》,《唐都学刊》,2001年第4期,独撰36.《魏源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刍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独撰37.《唐初诗歌的承传与演进——兼论初唐诗人杨师道》,《人文杂志》,2001年第6期,独撰38.《略论元和诗风及刘禹锡的创作》,日本东京论说资料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42号,2002年2月出刊,独撰39.《钟嵘〈诗品〉论谢诗源出曹植寻绎》,《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独撰40.《苍凉诗史兼心史——关于钱谦益〈投笔集〉的思考》,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2003年8月27日,独撰41.《刘辰翁暮年词作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42.《文学传播学刍议》,《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43.《略论明清小说、戏剧的文学教育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44.《关于中国文学史“重写”的若干思考》,《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独撰45.《清人张问陶诗学理论及创作成就观照》,《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46.《略论〈西游记〉对〈型世言〉中“神魔”情节的若干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独撰47.《略论〈红楼梦〉成书的女性主义创作方略》,《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48.《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独撰49.《清代科举文献与科举制度的文化观照——以〈钦定学政全书〉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4期,独撰50.《由〈钦定学政全书〉看清前期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独撰51.《立志仍须追稷契 传薪岂必效黄陈》,《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52.《晚清诗人周福清创作平议》,《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独撰 1.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清代诗歌发展史》,霍有明(唯一),陕西省教育厅2003年11月颁发2.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霍有明(唯一),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4月颁发3.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文艺的“复古”与创新》,霍有明(唯一),陕西省教育厅2007年11月颁发4.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国文学编年史》(13卷),陈文新主编,《隋唐五代卷(下)》分卷主编霍有明,中央人民政府2008年2月颁发5.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包公文学及其传播》(李永平博士论文),导师霍有明,陕西省学位委员会2009年3月颁发6.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关于中国文学史“重写”的若干思考——以晚唐五代为中心》,霍有明(唯一),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6月颁发7.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霍有明(唯一),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11月颁发8.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霍有明(唯一),西安市委、市政府2011年9月颁发9.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诗词大赛二等奖,《贺香港回归》《澳门妈祖阁感怀》,霍有明(唯一),北京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活动委员会2007年7月颁发10.中国当代散文大赛一等奖,《千禧金秋忆信州》,霍有明(唯一),中国散文家协会2010年11月颁发
【题名】:劝栽黄竹莫栽桑——漫话李商隐的两首华山诗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QuanZaiHuangZhuMoZaiSang——ManHuaLiShangYinDeLiangShouHuaShanShiWeiNanShiZhuanXueBao:SheHuiKeXueBanLunWen)【关键词】:李商隐 诗歌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华山题王母祠》 唐朝【keywords】:LiShangYin ShiGe 《HuaYueXiaTiXiWangMuMiao》 《HuaShanTiWangMuZuo》 TangChao【作者】:李炎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WeiNanShiZhuanXueBao:SheHuiKeXueBan)【国际标准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作者单位】:不详(BuXiang)【分类号】: 【页码】:-95-97 【出版年】: 范文澜同志曾经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叙述唐代宗教情况时指出。唐朝皇帝兴道教.以老子李耳为祖宗,不管在政治上企图如何,求吃长生药都是一致的。就连英明的唐太宗也因吃了胡僧配制的秘方长生药而死.他是唐朝第一个吃长生药而中毒送命的皇帝.
瑶池:传说中昆仑山上池名,西王母居住地,曾在此宴请周穆王。 黄竹,地名。传说穆王游黄竹之丘,遇风雪,见路有冻人,作诗三章哀之。又传说西王母和穆王相会在黄竹,二人相恋。 麻姑:《神仙传》载,东海中有神仙名叫麻姑,麻姑自谓“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也就是成语“沧海桑田”的来由。 这首诗的大意: 莲花峰下雕梁画栋,是西王母祠堂,此地离瑶池千里之遥。(为什么王母在这里设有祠堂呢)原来是为了东入沧海拜访麻姑,劝麻姑栽种黄竹而不要再种桑树。
《陇南日报》社现在的地址是:陇南市武都区旧城路18号金泰世纪花园2楼
《陇南日报》是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是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工作、联系群众的权威性报纸。
宗旨: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更好地服务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出发点,报纸的服务功能不断增新,报纸的信息不断扩大。
陇南日报编辑部收邮编746000。 陇南日报发表文章的突进是投稿到改报社。个人发表文章通过投稿报社,报社再审核文章内容决定发不发。陇南日报登报热线:陇南日报简介《陇南日报》是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是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工作、联系群众的权威性报纸。《陇南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更好地服务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出发点,报纸的服务功能不断增新,报纸的信息不断扩大。陇南日报订阅价格,177元/年。陇南日报订阅渠道:
柴建学,男,甘肃徽县人,教师,大专学历。现为陇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羲之国际艺术中心会员,羲之书画报签约诗书画家,徽县文联会员。自幼酷爱好书法,1988年考入礼县师范学校,在书法班学习四年,后习书二十余年,得到中书协会员王峰先生的指导。2014年书法作品获“建国65周年最美夕阳红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并获得“中华爱国红色书画家”荣誉称号,有作品曾在北京和长沙展出,近年来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书展活动。爱好散文及诗歌,有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网---父亲与蜜蜂》,《开拓文学》,《陇南日报》《青泥岭》,《金徽报》,《中华诗报》(苏里南),《左岸网络平台》,《中国爱情诗刊》,《西汉水文学》等刊物。现就职于甘肃徽县麻沿学区。 QQ815685299
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选择的方向是很广泛,就看你喜欢哪个专业,同时结合你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来综合考虑。整体来说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不错。下面是高职招生教务老师给大家整理的“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有哪些?(艺术类专业)”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有舞蹈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由于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以学校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 1、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设置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类型 培养类型 学制 师范 艺术 中外合作办学 所属学科门类 备注 舞蹈编导 130206 普通 全日制 4 否 是 否 艺术类 戏剧影视文学 130304 普通 全日制 4 否 是 否 艺术类 美术学 130401 普通 全日制 4 是 是 否 艺术类 设计学类 1305 普通 全日制 4 否 是 否 艺术类 绘画 130402 普通 全日制 4 否 是 否 艺术类 音乐学 130202 普通 全日制 4 是 是 否 艺术类 音乐表演 130201 普通 全日制 4 否 是 否 艺术类 2、河南师范大学简介河南师范大学(He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师大,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按学院划分专业有: 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数学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功能材料专业; 3、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4、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5、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及生态学专业; 6、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翻译专业和法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