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铜长期在地下经过慢慢的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铜为天蓝色或略带黄色粒状晶体的原因。
蓝锈的主要成分就是硫酸铜,初中生都学过,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硫酸铜晶体就是胆矾。古代铜钱主要成分是铜,其它铁、锡、铅等多种成分含量很低,在自然界中,铜的表面会形成盾化模,说白了就是一层氧化层。
用酸液洗铜币就会出现绿色的铜锈,它就是反应产物碱式碳酸铜。
本来它可以是细碎的粉末,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致密的绿锈。与氧化铜亚铜不同,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盐,常被用作反应的催化剂,在强酸环境下将被分解。
形成硫酸铜结晶并不容易,多数蓝锈恐怕是现代人的“杰作“,用硫酸腐蚀铜钱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此外,千年腐蚀状态下,铜的化合物很少会出现白色,因此白锈的说法并不准确,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石灰质附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