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天津旅游业的发展一、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显著 天津市地处环渤海地区,毗邻首都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其独特的中西文化密集交融的城市特色以及丰富的海、河、山等自然资源等,为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天津旅游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09年7月26日,从天津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外汇收入93亿美元,同比增长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国内旅游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2%。发展速度处在全国较快地区行列。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来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各大景区景点游人如织。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指导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的形成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一国特定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机遇与政府行为六个要素的组合与相互作用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了市场和企业的作用,而低估了政府的作用。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是不相符的。目前,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旅游业以政府主导型战略为主,在此种背景下,我们对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相应的城市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模型。 该模型基于波特的经典国家钻石模型,包括构成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因素的旅游生产要素条件、旅游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旅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它们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发展和成熟,通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际菱形”。除此之外,机遇条件在城市旅游产业竞争优势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机遇因素可能调整产业结构,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机会。三、天津国际化旅游竞争优势分析政府主导作用。天津市政府已经将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对天津旅游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战略目标是:“经过五至六年的努力,把天津建成立足环渤海、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以近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山河湖海为载体,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滨海都市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在“努力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中提出“增强休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泉资源齐备和现代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一区五带旅游发展格局,精心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城市品牌,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实现与北京及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错位发展。深度挖掘、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建设若干特色突出、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聚集区,充分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把天津建设成为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天津市政府不断地通过促进环境生态保护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并逐渐意识到加强区域旅游发展与协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收集反馈市场信息对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生产要素。天津市旅游生产要素以历史文化类资源为主,兼有一些具有较高丰度的自然资源。天津还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为开发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高端产品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条件。旅游需求条件主要表现为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等方面。旅游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旅游业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具有发达、完善的相关和辅助产业的支撑。旅游产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产业综合性。从相关的住、食、行、游、购、娱乐产业部门到辅助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间通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品牌等的双向交流,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进而形成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