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钱颖一教授《经济学家在美国》论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的(theoretical),一类是实证的(empirical)。如果是以理论为主的论文,应有新模型、新结果;如果是以实证为主的论文,应有新方法(或新数据)、新发现。如果既有理论又有实证,既有新结果又有新发现,当然更好。仅仅有新观点、新思路还不够,必须要有逻辑推理出的或实证的具体结果。什么样的论文是好论文呢?经济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通常在一篇论文中,经济想法(idea)是最重要的,数学和计量方法是为了体现和执行经济想法。具体来说,一篇论文好坏与否至少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看问题(issue)是否重要。二是看论理(argument)过程(包括逻辑和证据)是否巧妙(clever)、严谨(rigorous)和可信(convincing)。三是看结果是否正确、显著。如果论理和结果先是“令人惊讶”(surprising),而后“激起共鸣”(resonant),进而又使人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便会引起较多读者的兴趣。初写论文时会犯几种常见的错误。一是论文题目不够集中(focus),论述泛泛。比如,有些学生思维方式偏于抽象的大框架,写出的文章宽而不深。另一些学生长于旁征博引,但论说的细节却较含混。学术论文要求具体,题目要窄,但论述要深和细。二是论文的书写不够清楚,很难被导师读懂。论文应该直截了当,开首几段以后要表述出属于自己的新想法。如果导师看了几节后还不知所云,就会问:what’sthepoint?(你想说什么?)。如果看完全文后仍不知所云,教授就会得到一种印象,即(s)hedoesnotknowwhat(s)heisdoing(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问题,也反映了一个人对经济问题的思维和论述方式中的问题。三是论文不能被合适地定位在文献之中。这往往使得读者看不清你的新贡献,也看不到你的工作与已有文献的联系。由于科学研究奖励的是“边际贡献”,因此论文中必须把自己的新贡献与文献中已知的结果分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