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在进行整体规划、水体整治的前提下,应同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滨水区开发改造应注重统一规划 滨水区开发改造应注重统一规划,调整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建筑、环境、规划协调。滨水区的开发是在整体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开发、调整和改建,而非移植式地创造一个全新的景观,这种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开发改造更有利于新建部分与已存空间相融合。即把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滨水区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2、尊重规划选址,延续历史文脉 引入地区文化滨水区是城市中的特定空间,有着与城市其它区域迥然相异的地理特征,它积淀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其中许多是工业时代的遗留:大跨度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废弃的码头水闸、仓库、吊车、帆船等。滨水区是认识历史的媒介,它和这一特殊地段的建筑和环境,形成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城市景观。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应把握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特色,保持原有格局,保护原有的景观特色,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和突出的城市的特色景观。 3、 重视地表肌理,水景与其它造景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既要突出水景的处理,又要重视原始地形的地表肌理,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还应理顺各造景元素之间的关系。 4、强调景观的可亲性、可用性及共享性 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资源,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景观的公共性、私密性,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开敞空间,应把岸线规划成共享的公共绿地避免个别单位、个别建筑独占岸线。景观设计多重功效可观赏性、可亲近性、可远可近性。 5、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滨水景观设计中应强调生态性原则,大规模挖填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的破坏: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改变土壤结构,因稳定性下降造成滑坡、塌方;破坏自然景观等等。河流具有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由于水体、太阳、蒸发、高空气流、岸边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城市中心的微气候。利用合理的景观设计将季风引进城区内部,调节微气候,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6、重视滨水区的开敞性 尽量采取措施扩大观水景观范围。在设计中把握好水际线、滨水地面岸线与天际线、建筑轮廓线之间的关系,临水面不宜有高大建筑,注意建筑轮廓线层次感,保证滨水地区的开敞性。 7、采用五维度量的滨水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采用五维度量的设计,即注意立体设计,注重平面与空间不同层面的景观效果,考虑植物的选择搭配,做好地面景观和屋顶景观的设计。 8、充分考虑滨水区的防灾、防洪 在竖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防洪要求,设计不同的景观,充分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树种。滨水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防灾的要求,计算环境容量,设置疏散通道、避难设施,停车场地及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 9、重视岸线断面的设计 岸线断面的布局在满足防洪和护岸工程的前提下,景观、休闲散步和亲水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水位进行不同布置:低水位尽可能保持原有地貌,标高不宜过高,使人们能够近水、亲水;中水位设计以五年一遇洪水位,台阶宽度一般2-3 米,可供人们散步、休闲、观水;高水位按设防标高考虑,留足一般宽为(10-30 米)的空间作绿化用地后,再布置滨水路和建筑用地。为了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要,原有的岸线要尽可能保持原貌。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意6大原则: 防洪原则: 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的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生态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像生态岛、亲水湖岸以及大量利用当地乡土植物的设计思路,用其独有的形式浯言,讲述尊重当地历史、重视生态环境重建的设计理念。 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 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过程,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揭示与再现。 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以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城市景观统一原则: 滨水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