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以及写作框架。 一般专栏文章都是有主题或者方向的,比如你打算写一篇介绍传奇人物旺达的专栏,你到网上一搜,发现关于旺达的传记不下二百种,合计一亿字。你没有主题,都看一遍,那不要看死人么?所以你就看你需要的,比如你要写旺达的爱情故事,你只要看看她跟几个明星、巨富以及政客或者穷困潦倒的诗人与哲学家有染;你要写旺达的创作,你就挑点最著名的,或者带有自传性质的介绍下。诸如此类。再比如你写个影评,你就要知道自己是侧重于介绍电影的故事,还是介绍演员的表演,还是谈导演创作意图,还是谈跟原著的差别。要确定方向,这样阅读材料的效率高,整合起来也方便。 确定写作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是明晰写作的框架。一篇专栏一般也就一千多字,它根本没有足够的容量讲太多东西,它的结构不可能太复杂。我们通过对范文的研习,很容易了解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2、练习。知道说什么,就是所谓确定主题;说清楚——你看到的很多资料已经说得很清楚,挑选最适合的材料,按照最合理的布局填塞进文章中。总之多多练习就好了。下面是我找的一个范文 多看看会有收获的。范文:《半如童话,半如陷阱》 作者:洁尘 在我的阅读里,有一种迷恋是对于文体的迷恋。约翰·伯兰特的“非虚构小说”对应了我的这种迷恋。所谓非虚构小说,言下之意就是,它不是纪实作品,但也不是虚构作品,它是在真实事件乃至真实人物基础上的新闻调查和小说创作的混合叙述。这个文体当然不是约翰·伯兰特的创见,之前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等,都是这种文体的大家;但我特别喜欢约翰·伯兰特,他操持这种文体有着一种特有的轻盈、靡丽、斑驳和优雅的感觉,很合我的口味。 约翰·伯兰特这个出生于1939年的美国资深专栏作家,是一个迷人的老头儿。从照片上看他的外形:深色西装、白衬衣、柔软的头发、因发际线后退呈现出来的一个智慧的大脑门,深不可测的眼睛、大鼻子、一张阔且薄的嘴,下巴上一个深坑——看上去就很聪明、干练、有趣,还有点柔情似水兼玩世不恭的感觉。 他的两本著名作品《天使坠落的城市》和《午夜善恶花园》的中文版已经在2007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前《午夜善恶花园》好像已经有中文版了,但我没看过。我倒是看过电影《午夜善恶花园》。 电影《午夜善恶花园》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1997年上映。应该说,这部电影相比于原著来说逊色了很多,相比于伊斯特伍德自己的好些作品来说,也逊色了不少。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是当时刚刚进入好莱坞的裘德·洛,英气逼人不可方物。 约翰·伯兰特的《午夜善恶花园》我是一口气读完的,6个多小时后才从书页上抬起头来。15万人口的美国南方海边小城,被植物、古迹、酗酒和派对、自大傲慢、古怪谐趣以及美丽如画所充实,它叫沙凡纳。约翰·伯兰特花了八年时间走近这个城市,认识了一堆令人莞尔的神经病,目睹了一个富翁杀人案件的全过程,写下了这部“非虚构小说”。我是在书出版前读的清样,然后,我写了这么一段推荐语:“约翰·伯兰特的耐心、才华和幽默感,让人感佩和愉悦;而他在体裁上的创新能力,则让人惊奇。这是一本在享受阅读流畅的快感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刷新阅读经验的作品。它不是小说,它也不是报道,只能说它就是一本书,一本神奇的书,它就是《午夜善恶花园》。” 在《天使坠落的城市》里,约翰·伯兰特的笔法在我看来更加令人迷醉。关于威尼斯,很多人都说,话已说尽,但又不能不说。想从那么多关于威尼斯的书中脱颖而出,约翰·伯兰特又该如何落笔呢?这个悬念,只有读了《天使坠落的城市》之后才可解开。一本开始于火灾结束于火灾之后的重建完成的“非虚构小说”,充满了有关威尼斯迷人的景观描述、风俗记录、人情绘摹,在此之上,是难测的世事和迷离的人心,另有犯罪、侦破、自杀、名人野史、权力争夺、黑帮交易等种种提神的元素,这一切的背景是对威尼斯的深爱和对历史无尽的缅怀。约翰·伯兰特精湛的架构技巧、出色的材料整合能力,还有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让《天使坠落的城市》这本书像威尼斯的水光一般班驳靡丽,令人陶醉不已。 对于威尼斯,伍尔夫说她是“欢乐、神秘、不负责任的游乐场”,约翰·罗斯金认为她是“诸城乐园”,狄更斯评价她是“朦胧之城”,托马斯·曼对她更是迷醉不已,说她“半如童话,半如陷阱”……很多文化达人对威尼斯的看法,约翰·伯兰特都做了汇集和引述,而他自己对威尼斯一段概括也说得很有味道,他说,“……阴暗幽僻的运河,连内行人也往往会迷路的迷宫式通道,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详之感。反射、镜像和假面,意味着凡事都与表象不一。秘密花园,百叶格窗,不知从何而来谈论着秘密乃至秘术的声音……” 其实,这段话用来形容约翰·伯兰特给人带来缭乱和迷醉的读后感也是合适的,这个老头儿的作品,真有点像托马斯·曼的那句话,“半如童话,半如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