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专利运营的概念。我认为,首先看专利的运用,专利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专利这个制度提高企业或者高效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专利商业上的运用。专利运营,可能比较多的是一个机构怎样把专利通过专利转让、买卖、许可、投资入股,以这些模式去实现专利的利润,交易的利润。第二个方面是专利运营人才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我个人的体会是:知识和能力是复合型的。首先作为运营人才要懂技术,如果不懂技术就不会运营得好。第二,要掌握知识产权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涉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诉讼、组合这方面的能力和机能,还有合同方面的技能、包括合同的谈判。第三方面,要具备投资的才能,从投资的眼光看一个专利几个专利值不值得投资,这些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专利实施之后项目的管理能力。所以从这一点看,专利运营的人才需要技术、法律和投资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总结了一下国外二十到三十家大学的模式,他们专利的申请和维持、技术转移、投资是三个功能为一体的,专利能不能申请是看可不可以转移的,不能转移的专利就给发明人。第三,法律知识是关键,包括谈到比较多的,发明的披露和评估,专利质量的评估,专利价值的评估和设计专利组合的评估。市场的成熟性,成长情况,这是很多外国的科研机构经常做的工作,而国内的大学科研机构很少作这方面的评估。我不知道现在的运营机构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是否作过这样的评估。可能专利运营机构都是中介模式。另一方面,专利运营人员对专利和配套技术的把握能力。技术是否成熟,是否需要开发新的专利形成新的专利,这些专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进行把握,包括技术秘密。第四,专利运营最关键的是商业模式,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自然会带动人才的培养。OTE办公室、投资公司都是比较合适的运营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中介模式,能够解决专利技术能否转化的识别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最后分享两个案子。首先在上海深科院,专利运营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包括这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精通专利法,出色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好的技术背景(特别是国内外顶尖大学博士学位的获得者);其次,产品的研发、营销市场竞争方面的经验;第三,谈判、合同、价格评估的能力。第二个案例是中科院联想之星搞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有五个模块,第一个是技术的转移,第二是技术的创新,第三知识产权的法律和管理问题,第四技术的价值评估、技术联盟的建立,第五个模块是创业的风投。他们用这种方式转化的项目达到207项,包括大家熟悉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