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新概念?其实,AI助力医疗早已有之,被称作“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它能够通过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分析计算,辅助发现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你要问有多早?那可能要追溯到1959年美国学者Ledley等首次将数学模型引入临床医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数学模型,并诊断了一组肺癌病例开始了。其实我们影像科医生很能理解目前阶段AI的运行方式:即病例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下的模拟诊断。现代西方医学讲究的是循证医学,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不仅仅只是通过个人或者集体的经验而得到某个结论,这标志着临床医学实践从经验走向了理性,当然了,AI自要遵循这一理念。其实很容易理解,假如一个东西十分有规律,就像等差数列一样——2 4 6 8 10 … 2n我只需要知道项数和公差带进公式就可以了,十分简单。那么如果是菲波那切数列呢?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看起来好像挺复杂,但其仍然是有规律的,经过一系列运算之后,我们仍然可以得到:▲现阶段就能代替人类了么?对于肺本身来说,其疾病分类就多达200多种,数据量非常庞大,仅病因筛查就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大数据堆砌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暂不讨论目前新闻所说的:肺癌读片准确率接近主治医生水平是否真实,我们假设AI查出肺癌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一款AI查出肺癌的失误率有10%呢?假如你做了一个加减的编程软件,机器便能以极快的速度给出被给予的算式的答案,或许你口算也可以,但是当值变得很大的时候:423,231,321+54,656,987时,你是不是要算一会了呢?但是机器并不需要,他仍然能快速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不如机器,因为当提出1*2=?这个问题的时候,机器便不知所措了。同样的,当人工智能装置被有意无意的选择性供给学习数据之后,在提供的数据框架内AI可以表现得相当完美,100%准确可能都不是问题,而一旦应用于实际操作,运行中的场景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准确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这样的AI直接应用于临床,是否对于生命太不尊重了呢?一旦出现诊断失误,是AI的问题,还是编程人员的问题,还是提供的大数据的问题呢?是的,仅针对现在而言,AI还太幼小了,幼小的的像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我们影像科医生的呵护才能长大。我们需要不断喂养新鲜的“病例数据”,才能让其茁壮成长。但现在,我们仍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诊断水平,善于利用或者在AI引导下完成更多更精准的病例诊断。AI也许会替代不学无术、安逸无劳的怠惰之徒,但绝替代不了孜孜不倦、学习不止的医学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