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缩短些讲:报道客观真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太多冠冕堂皇的崇高操守被统一印在了我们的教科书上,记者头顶上的光环一圈又一圈直射进我的眼睛——“无冕之王”、“第四权力”、“报青天”、“扒粪者”,还有普利策所说的“了望者”。这一切关于记者这个职业的形容词激发了我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偏好。面对心向往之的职业(现在还谈不上事业),在遭遇现实的袭击之前,我义无反顾地执守着、捍卫着。 记得在高中的住校生活里,最期盼的就是收看每周六晚的《中国周刊》。不仅仅是因为听从白岩松口中蹦出来的妙语,更因为在那样一段“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里它是唯一占用我不多的时间,却能以它信息量大、节奏快、焦点集中的风格带给我最强烈的时代感的东西。只有在那45分钟里,我才能深刻感到自己没有被瞬息万变的世界抛弃,原本苟延残喘的心又能够扑棱棱地跳动了。那时,我的很多篇周记都是在看完《中国周刊》之后一气呵成的,它是我灵感和动力的源泉。 很自然地我选择了新闻作为我本科四年学习的专业,父母虽认为工作不好找,但自始至终都尊重我的选择。如今,三年已逝。经过实习看到了一些,听到的更多,理想终于遭遇现实,梦想被无情击碎。当班主任问“你们有谁是非记者不当的?”的时候,我诧异自己竟然没有举手的勇气了。碰到大人们,也总是说“除了记者,我还可以干点别的嘛!” 可是,天赐我的灵感和动力的源泉真的被夺走了吗?为什么国难当头我却神往新闻第一线?为什么面对贪污腐败我想到的只有揭露再揭露?为什么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令我兴奋的是与当地的百姓聊天?为什么面对那些感动的、愤怒的、喜悦的、遗憾的,我选择化泪水为文字,用我的笔记录当下?我无法抗拒记者的职业魅力: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或者曾经是),冲锋在前,犹豫在后,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敢与时间和生命赛跑,与神话和邪恶较量;在他们心中,真相只有一个,真理必定战胜谬误;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忠诚的记录者,有道义,有担当,和祖国同呼吸,和人民共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能改变贫穷、愚昧、无知、浮躁,能使生活更美好,使生命更美好…… 任何事物都会面临理想和现实的博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者“始乱终弃”都不足取。我们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大和”,这个时代太过陈旧会轻易被抛弃,太过超前又会遭来冷眼,中庸和大和便是我们达到理想的最短途径。人的韧性很大,给我一个夹缝,我也能在其间游刃有余。《庄子》里面提倡“内化而外不化”,也就是说,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于丹说“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所以,我为什么要当记者?因为这是我生命所坚持的东西。 一份理想,两足前行之路;三年奋起,更待四朝辉煌。我不知道前方我会走多少弯路,也不一定能把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即使我做不成记者,我也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时刻与新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