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无线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无线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毕业论文

不知道你是些算法还是其他方面,我写的入侵检测方面的,开始也苦于写不出,还是寝室兄弟介绍的莫’文网,很靠谱的说,去问问 吧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入侵检测研究与应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研究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光纤局域网中的应用基于三层B/S结构的油田开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机制研究高中化学协作探究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浅析海关网络安全扩容改造利用MPLS技术在吉林省宽带IP网上实现VPN网络统计发展问题研究模式化实现多层应用系统客户端功能的研究基于RS485网络的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全球信息竞争环境下的我国国家信息实力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校园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已成为网络工程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而实验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设备的异构性更加突出,决定了实验智能配置管理必将成为实现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网络实验或网络仿真实验,都是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唯一确定的结构;实验设备都是通过厂家自带的网管接口和软件进行管理,难以兼容各种异构设备;在实现架构上,目前国内外没有出现集硬件、软件和远程控制、智能管理于一体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本文的研究是以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基于‘柔性环境’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构建、研究和开发”为背景展开的。以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的建设和设计为线索,详细讨论了基于“柔性环境”的网络实验软硬件基础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在“柔性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计、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WEB和原型技术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和基于层次设计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智能配置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柔性结构”设计思想。一方面是基于“柔性环境”的实验室软硬件基础环境的设计,提出柔性基础环境体系(柔性拓扑和软硬件资源)的设计和基础环境与实验内容体系的柔性衔接思路;另一方面是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柔性体系结构”设计。2.在“柔性结构”基础环境的基础上,基于WEB和原型技术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是一种实验设备共享、软件共享和实验数据共享,客户端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实验智能管理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的设计,提出和设计其实现方案

网络工程安全方面的很热门,之前也不懂,还是寝室给的莫’文网,专业的没话说县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安徽省新网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移动Agent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CDMA基站建设与网络优化密集城区综合建设解决方案研究无线网络建设及运行优化技术中国联通A省分公司项目管理研究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研究基于挣值理论的成本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在JM联通3G09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广州CZ有限公司融资方案设计求解广义几何规划问题的两种全局优化方法移动软交换MSC POOL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基于FTTX的工程设计与场景应用研究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服务覆盖网络下基于Wardrop均衡的流量工程甘肃联通城域光传送网络组网以及业务应用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基于RFID技术的猪肉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形学理论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研究基于CAN总线的PLC模块通信协议研究与实现基于职业活动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培训教材的设计室内环境下多系统多网络的共建共享研究基于TD-SCDMA的室内覆盖系统及工程应用研究哈尔滨移动GSM与GPRS无线网络优化方案研究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开发电信行业应对专项任务项目化管理的IT系统实现

企业无线网络建设与优化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1 1.1.2 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关键技术 4 2.2.1 功率控制技术 4 2.2.2 PN码技术 5 2.2.3 RAKE接收技术 5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5 2.3 CDMA网基本结构系统 7 3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3.2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 8 3.3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9 3.3.1 工程优化 9 3.3.2 运维优化 10 3.4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2 3.6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3 3.6.1 优化准备工作 13 3.6.2 现场测试 14 3.6.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4 3.6.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5 4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无线掉话常见原因分析及优化 16 4.1.1 处干覆盖范围以外的掉话 16 4.1.2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8 4.1.3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话 19 4.1.4 干扰引起的掉话 20 4.2 CDMA网络中切换问题 21 4.2.1 硬切换 21 4.2.2 软切换及更软切换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总结 28 5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中文摘要 CDMA是为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成败,而CDMA业务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网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系统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系统未来用户。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具体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二次呼叫问题;越区切换问题;与其他网络手机用户的互连互通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无线通信网络中掉话和切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覆盖区基本情况、网络覆盖、质量、话务的分析,应用现有理论和技术,在前期工程的基础上为完善CDMA网络的覆盖并优化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网络容量、质量、经济效益、竞争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CDMA、掉话问题、软切换技术等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du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这个怎么样敏捷制造、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其思想一经提 出,就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首先分析了敏捷虚拟企业的概念 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组织类型,然后,针对我国企业敏捷性不足问题, 提出了敏捷化改造的策略,其中包括了几年来理论界提出的新思想和 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建敏捷虚拟企业的步骤和在管理中应 注意的问题。最后,简单的讨论了这一理论在云南铜业集团中的应用 问题。

不知道你是些算法还是其他方面,我写的入侵检测方面的,开始也苦于写不出,还是寝室兄弟介绍的莫’文网,很靠谱的说,去问问 吧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入侵检测研究与应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研究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光纤局域网中的应用基于三层B/S结构的油田开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机制研究高中化学协作探究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浅析海关网络安全扩容改造利用MPLS技术在吉林省宽带IP网上实现VPN网络统计发展问题研究模式化实现多层应用系统客户端功能的研究基于RS485网络的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全球信息竞争环境下的我国国家信息实力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校园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已成为网络工程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而实验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设备的异构性更加突出,决定了实验智能配置管理必将成为实现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网络实验或网络仿真实验,都是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唯一确定的结构;实验设备都是通过厂家自带的网管接口和软件进行管理,难以兼容各种异构设备;在实现架构上,目前国内外没有出现集硬件、软件和远程控制、智能管理于一体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本文的研究是以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基于‘柔性环境’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构建、研究和开发”为背景展开的。以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的建设和设计为线索,详细讨论了基于“柔性环境”的网络实验软硬件基础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在“柔性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计、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WEB和原型技术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和基于层次设计的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智能配置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柔性结构”设计思想。一方面是基于“柔性环境”的实验室软硬件基础环境的设计,提出柔性基础环境体系(柔性拓扑和软硬件资源)的设计和基础环境与实验内容体系的柔性衔接思路;另一方面是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柔性体系结构”设计。2.在“柔性结构”基础环境的基础上,基于WEB和原型技术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是一种实验设备共享、软件共享和实验数据共享,客户端对实验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实验智能管理的混合虚拟网络工程实验体系的设计,提出和设计其实现方案

网络工程安全方面的很热门,之前也不懂,还是寝室给的莫’文网,专业的没话说县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安徽省新网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移动Agent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CDMA基站建设与网络优化密集城区综合建设解决方案研究无线网络建设及运行优化技术中国联通A省分公司项目管理研究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研究基于挣值理论的成本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在JM联通3G09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广州CZ有限公司融资方案设计求解广义几何规划问题的两种全局优化方法移动软交换MSC POOL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基于FTTX的工程设计与场景应用研究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服务覆盖网络下基于Wardrop均衡的流量工程甘肃联通城域光传送网络组网以及业务应用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基于RFID技术的猪肉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形学理论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研究基于CAN总线的PLC模块通信协议研究与实现基于职业活动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培训教材的设计室内环境下多系统多网络的共建共享研究基于TD-SCDMA的室内覆盖系统及工程应用研究哈尔滨移动GSM与GPRS无线网络优化方案研究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开发电信行业应对专项任务项目化管理的IT系统实现

无线网络优化的论文主题

为移动用户开放智能业务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业务需求。研究移动通信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互通以及为移动用户开放智能业务很有意义。无线网的标准与智能网的标准侧重点不同,智能网的标准主要为固定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而无线网络的目标是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是否处于移动当中,均要为最终用户提供电信业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智能化,个人化,宽带化是整个通信发展的方向,移动网与智能网最终应趋于融合。 ——从通信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是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GSM和CDMA系统,在网络体系结构上也正逐步考虑网络的智能化因素。在网络参考模型上逐渐增加智能网的功能模块,例如GSM系统中的移动网增强业务的客户化应用(CAMEL,Customis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和CDMA系统中无线智能网(WIN,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的概念就是基于在移动系统中加入智能网的模块。另外,独立的归属位置登记器(HLR)和鉴权中心(AC)等功能也将在智能平台上实现。 一、移动通信网的智能化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INCM)分为业务平面、总体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例如北美的无线智能网在业务功能平面上定义了3种类型的业务:终端移动性、个人移动性和先进的网络业务。后两种业务对于固定网和移动网是公共的,例如来话呼叫筛选、个人号码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语音控制业务等。目前有线网的智能网标准可以支持所有这些业务和业务特征,但无论是智能网还是基本的无线网均无法单独实现固定网与无线网之间无缝隙的互通。目前无论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例如GSM,CDMA)的发展,还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 (IMT-2000)的立足点,均在寻求固定网与无线网之间无缝隙的互通。移动通信网的总体功能平面是基于能力集2(CS2)的,但是目前还没有提出移动特有的业务独立的积木式模块(SIB)。 ——移动网与智能网最大的融合点,也是最大的区别在于分布功能平面(DFP)。移动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移动网的相关标准中增加了分布功能平面的描述。这既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功能结构的基础。 1.GSM网络的智能化 ——虽然GSM整体网络结构的设置具有一定智能网的雏形,但真正实现智能业务还需要增加相应的网络实体和接口信令。在GSM第2+阶段引入了CAMEL业务。该业务是一种网络特性而不是一种补充业务,即使用户漫游出国内公用陆地移动网(HPLMN),网络运营者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其特定的业务。CAMEL特性应用于移动始发呼叫和移动终接呼叫相关的活动。此外,CAMEL还支持运营者特有业务的业务控制,因此,需要定义拜访公用陆地移动网(VPLMN)、询问公用陆地移动网(IPLMN)和归属公用陆地移动网(HPLMN)之间的信令协议,以及与CAMEL业务环境(CSE)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以实现多网络多厂家间的互通。 ——CAMEL是一种智能业务,采用了智能网的业务控制功能。它也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仅是智能业务的一部分,但带有移动的一些特殊性。实现CAMEL业务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为支持CAMEL业务,在原来GSM网络结构中增加了GSM业务控制功能和GSM业务交换功能,它们是公用陆地移动网的一部分。通常,GSM业务交换功能与位于移动交换中心的访问位置登记器(MSC/VLR)设在一起,而GSM业务控制功能往往独立设置。 ——网络中采用的信令包括MAP+和CAMEL应用部分(CAP)。MAP+协议是原有GSM移动应用部分协议的增强版,是为了支持CAMEL业务而对原有的移动应用部分协议作了一些修改。CAMEL应用部分协议是基于在GSM业务交换功能和GSM业务控制功能之间传送的智能网INAP协议,并与INAP基本兼容。 2.CDMA网络结构的智能化 ——无线智能网的网络结构即在原有CDMA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智能网的功能实体,如图2所示。采用ANSI-41作为实现无线智能网的基础,也相当于在GS2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些功能实体,来满足移动相关业务的要求。 ——与CS2的分布功能平面相比较,无线智能网增加了5个功能实体:鉴权控制功能(ACF)、无线接入控制功能(RACF)、位置登记功能(LRF)、无线终端功能(RTF)和无线控制功能(RCF)。 二、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结构 ——无论是GSM系统的CAMEL业务,还是CDMA系统的无线智能网,均是在移动网的网络结构和业务功能上逐渐采用智能网的原理,增加其功能模块,寻求智能网与移动网之间的无缝隙互通。从竞争和吸引用户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考虑现有移动网与智能网如何互联,移动网用户如何接入到智能网,与公众电话网用户共享所有的智能网业务,以及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发展阶段网络结构如何变化。 ——根据现有网络发展速度、规模、设备情况及业务需求量,在为移动用户开放智能业务时,智能网和移动网的互联结构有两种:①建立移动网的业务交换点和业务控制点,并与智能网互联;②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综合设置。 ——第一种结构是移动网智能化以后,在移动网范围内开放智能业务的结构。第二种结构是移动网与智能网相互融合提供业务时的结构。 1.建立移动网的业务控制点和业务交换点并与智能网互联 ——从GSM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及北美无线智能网的发展可以看到,网络功能结构上的智能化使得移动网可以独立地对其用户开放某些智能业务。对GSM的移动应用部分和CAMEL 应用部分与CDMA的ANSI-41,目前均已定义了一些智能业务的信令流程,随着智能网CS1和CS2的发展,将陆续提供新的业务和增加新的业务流程。 ——在这种互联结构下,移动网的移动交换中心作为业务交换点,将建立自己的业务控制点或在归属位置登记器中增加业务控制点功能,移动业务交换点与移动业务控制点互联组成移动智能网部分,为移动用户开放多种业务。同时根据需要,移动网的业务交换点可以与公众电话网的业务交换点互联,为移动用户开放与公众电话网用户相同的智能网业务。其互联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公用陆地移动网与公众电话网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智能网体系,在位于移动交换中心的移动业务交换点(MSC/MSSP)与位于汇接局的业务交换点(Tm/SSP)之间进行智能网和无线智能网的互联。在这两种业务交换点之间可以采用电话用户部分或ISDN用户部分(TUP/ISUP)。 ——智能网中设在汇接局的业务交换点与业务控制点之间可以采用中国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无线智能网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与归属位置登记器之间,在GSM系统中采用移动应用部分,在CDMA系统中采用ANSI-41;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与业务控制点之间,在GSM系统可以采用CAMEL应用部分,在CDMA系统采用ANSI-41;归属位置登记器与移动业务控制之间可以采用移动应用部分或ANSI-41。 ——这种互联方式是目前各移动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智能业务时考虑和选择的方式。此方式可以在移动系统开放一些智能业务,目前不论是GSM还是CDMA,关于这方面的标准已经逐渐形成。用户进行位置登记时,通过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访问位置登记器从归属位置登记器能得知其服务清单或用户数据。在用户进行呼叫或者被叫时,再由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向业务控制点进行用户数据的查询或翻译,并进行路由的接续。 ——向移动用户开放与公众电话网用户相同的智能业务时,根据智能网的发展规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①移动交换中心作为端局接入到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②移动交换中心作为业务交换点接入到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 ——当移动网与智能网互联时,移动交换中心应识别出智能业务接入码是否属于智能网开放业务的接入码,并将用户所拨号码、用户的主叫号码及其位置号码传送给设在汇接局的业务交换点,由它向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做数据的查询,然后进行路由接续。 2.移动网的业务控制点与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合设 ——移动网与智能网的相互融合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移动网与智能网可以在同一智能平台上提供业务,即它们的业务控制点平台综合设置:移动交换中心作为无线网的移动业务交换点与业务控制点互联,公众电话网的长途交换局或汇接局作为有线网的业务交换点与业务控制点互联。其互联结构如图4所示。 ——在此互联结构中,移动业务控制点与智能网业务控制点采用同一个平台。业务控制点与设在汇接局的业务交换点互联可以采用中国智能网应用协议;业务控制点与GSM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互联可以采用CAMEL应用部分,与CDMA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互联可以采用ANSI-41;设在移动交换中心的业务交换点与设在汇接局的业务交换点之间采用电话用户部分或ISDN用户部分。 ——这种互联结构与前一种互联方式不同的是,需要对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做一定的改动和配合,以支持多种协议规程,这是个比较难以协调的问题。今后随着电信网运营方式的改变,业务提供者逐渐与网络提供者分离,业务提供者只需拥有业务控制点及IP等。对业务提供者而言,采用有线网与无线网共用一个智能网平台的方式应该是很经济的。 三、移动网可开放的智能网业务 ——在数字移动网上开放智能业务应从两方面考虑:①移动网智能化以后可以开放的智能业务。这些智能业务与ITU-T CS1的业务不尽相同,但也是采用智能网的原理;②目前我国已建的智能网上已经对公众电话网用户开放和即将开放的智能业务。 ——移动网所能够支持的智能业务包括虚拟专用网业务(VPN)、预付费业务和个人号码业务等。 ——智能网能够提供的智能业务有:300号记帐卡呼叫业务、800号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和600号虚拟专用网业务等。 ——移动网与智能网提供的有些业务功能是相同的,但实现方式不尽相同。比较而言,移动网的标准更多地考虑了移动用户的特性,因此能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完全的智能业务。 四、小 结 ——移动网从网络结构上采用智能网的原理,逐渐增加智能网的功能模块,提供更多的新业务。无论GSM系统中的CAMEL还是CDMA系统中无线智能网,均在原有移动网基本功能模块上逐渐增加智能网的功能单元,向智能化发展。而智能网的发展,也在逐渐考虑终端的移动性和个人的移动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最终目标即是实现与智能网CS3的无缝的互通。在怎样进行融合的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无线网的标准与智能网的标准侧重点不同,智能网的标准主要为固定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而无线网络的目标是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是否处于移动当中,均要为最终用户提供电信业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智能化、个人化、宽带化是整个通信发展的方向,移动网与智能网最终应趋于融合。那么移动网与智能网如何进行全球性互通,现有的移动系统如何向智能化过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也是智能网CS3的研究目标。

邮件到达提示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S2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AODV协议的改进基于RFID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基于FPGA的情报板显示系统的实现Web服务器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基于VC语言的数字图像变换设计数字签名技术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研究基于WSN的矿井环境及人员监测控制中心系统研究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内嵌式车载卫星导航天线设计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卫星多媒体广播天线设计移动数字电视DVB-H信道编码调制的研究与设计TD-LTE系统中上行信道估计方法研究(2)基于Ad-Hoc的短距离无线网络研究基于IP网络的工业电视系统设计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的分析及RAKE接收机仿真实现TDS-OFDM技术在DMB-T系统中的应用DVB-T解调器同步模块的设计与仿真一种可调光LED台灯的设计某地区GSM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设计仓库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WCDMA系统的物理层技术研究基于无线技术的巷道车辆定位和调动系统研究基于Jsp的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组态软件的通信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搭建1000M光纤冗余自愈工业环网数字锁相环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1 1.1.2 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关键技术 4 2.2.1 功率控制技术 4 2.2.2 PN码技术 5 2.2.3 RAKE接收技术 5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5 2.3 CDMA网基本结构系统 7 3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3.2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 8 3.3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9 3.3.1 工程优化 9 3.3.2 运维优化 10 3.4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2 3.6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3 3.6.1 优化准备工作 13 3.6.2 现场测试 14 3.6.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4 3.6.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5 4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无线掉话常见原因分析及优化 16 4.1.1 处干覆盖范围以外的掉话 16 4.1.2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8 4.1.3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话 19 4.1.4 干扰引起的掉话 20 4.2 CDMA网络中切换问题 21 4.2.1 硬切换 21 4.2.2 软切换及更软切换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总结 28 5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中文摘要 CDMA是为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成败,而CDMA业务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网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系统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系统未来用户。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具体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二次呼叫问题;越区切换问题;与其他网络手机用户的互连互通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无线通信网络中掉话和切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覆盖区基本情况、网络覆盖、质量、话务的分析,应用现有理论和技术,在前期工程的基础上为完善CDMA网络的覆盖并优化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网络容量、质量、经济效益、竞争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CDMA、掉话问题、软切换技术等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du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论文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小型无线办公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移动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有线局域网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因此高效快捷、组网灵活的无线局域网应运而生。现在很多高校和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无线局域网。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利用电磁波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特点:1.1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免去了大量的布线工作,只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无线访问点(accesspoint,AP)就可覆盖整个建筑的局域网络,而且便于管理、维护。1.2高移动性在无线局域网中,各节点可随意移动,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目前,AP可覆盖10~100 m。在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均可以接入网络,而且WLAN能够在不同运营商、不同国家的网络间漫游。1.3易扩展性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每个AP可支持100多个用户的接入,只需在现有无线局域网基础上增加AP,就可以将几个用户的小型网络扩展为几千用户的大型网络。2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分析无线局域网的基础还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与有线网络一样,无线局域网同样也需要传送介质。只是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不是双绞线或者光纤,而是红外线(IR)或者无线电波(RF),以后者使用居多。3无线局域网的主要协议标准无线接入技术区别于有线接入的特点之一是标准不统一,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应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有802.11标准、新贵蓝牙(Bluetooth)标准以及HomeRF(家庭网络)标准。3.1 802.11协议简介IEEE在1997年为无线局域网制定──IEEE 802.11协议标准。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设备到设备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或者访问点的协调下进行。3.1.1 IEEE 802.11b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传送速度。IEEE 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率最广的标准。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3.1.2 IEEE 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it/s。3.1.3 IEE 802.11g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802.11g的设备向下与802.11b兼容。现在很多无线路由器厂商已经应市场需要而在IEEE 802.11g的标准上另行开发新标准,并将理论传输速度提升至108Mbit/s或125Mbit/s。3.2蓝牙蓝牙(IEEE 802.15)是一项新标准,“蓝牙”是一种极其先进的大容量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其目标是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it/s(有效传输速率为721kbit/s)、最大传输距离为10cm~10m,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m。蓝牙比802.11更具移动性,比如,802.11限制在办公室和校园内,而蓝牙却能把一个设备连接到LAN(局域网)和WAN(广域网),甚至支持全球漫游。此外,蓝牙成本低、体积小,可用于更多的设备。“蓝牙”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在更新网络骨干时,如果搭配“蓝牙”架构进行,使用整体网路的成本肯定比铺设线缆低。4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无线局域网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容易受到非法用户入侵和数据窃听。无线局域网必须考虑的安全因素有三个:信息保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为了保障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要使用适当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地址(MAC)过滤、服务集标识符(SSID)匹配、有线等效保密(WEP)、有线等效保密(WEP)、虚拟专用网络(VPN)、Wi-Fi保护访问(WPA)。要针对自己网络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技术。5小型无线办公网络组网方案5.1 Wi-Fi与蓝牙的选择根据目前的无线技术状况,目前主要是通过蓝牙及802.11b/a/g二种无线技术组建无线办公网络。现比较如下:(1)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it/s,通信距离为10m左右;而802.11b/a/g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1Mbit/s,并且有效距离长达100m,更具有“移动办公”的特点,可以满足用户运行大量占用带宽的网络操作,所以802.11b/a/g比较适合用在办公室构建无线网络(特别是笔记本电脑)。(2)从成本来看,802.11b/a/g比较廉价,目前很多笔记本一般都为迅弛平台,本身集成了802.11b/a/g无线网卡,用户只要购买一台无线局域网接入器(无线AP)即可组建无线网络。蓝牙则要根据网络的概念提供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无线连接。在任意一个有效通信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蓝牙更适合家庭组建无线局域网。5.2 Wi-Fi无线网络组网方案在组建Wi-Fi无线网络前,需要准备无线网卡和无线AP,如果电脑本身不具备无线网卡,那么可以购买相同协议的PCMICA、USB等接口的802.11b无线网卡。另一个就是无线AP的选择了,建议这类用户选择小型办公使用的USB无线AP。根据资金实力选择功能和性能较强一点的,这关系到办公电脑上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组建当中,比如有5台电脑,其中1台放在单独一间房间里,另外4台在办公的大房间里,并且使用ADSL拨号的电话也在1号机器上。因此,将无线AP安装到1号机器上,其它机器通过无线网关连接到1号机器的AP上组成无线网络5.3无线网络的安装设备准备好后,就需要将设备安装并配置。首先是无线网卡的安装,不管是使用笔记本内置无线网卡,还是通过扩展安装无线网卡,首先需要安装好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接下来进行无线网络的安装,要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至少为Windows XP SP2,它对无线的支持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直接进入“控制面板”的“无线网络安装向导”进行配置。此外,根据你所选用的设备为每台电脑的无线网卡设置一个IP地址、进行安全设置。6结语无线局域网把网络和移动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有线局域网的不足,随着各种技术、标准的完善,无线局域网将越来越成熟,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灵活的多媒体网络。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等,可实现系统的网络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开放性,但是这些控制网络一般都是基于有线的网络。有线网络高速稳定,满足了大部分场合工业组网的需要。但是,有线网络只能沿着一维的线路传输数据,传输需要导体介质,因而带来规划布线、预设接口、线路检测、线路扩容等一系列和传输途径有关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不可避免地具有破坏建筑、浪费接口、检修困难、扩展困难的弊病。在现代控制网络中,许多自动化设备要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当工业设备处在不能布线的环境中或者是装载在车辆等运动机械的情况下,是难以使用有线网络的。与此相对应,无线网络向三维空间传送数据,中间无需传输介质,只要在组网区域安装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以建立局域网;移动终端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就可以在接收范围内自由接入网络。总之,在网络建设的灵活性、便捷性、扩展性方面,无线网络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无线局域网简介 一般来说,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这里的无线媒体可以是无线电波、红外线或激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采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网络互联功能。 1.无线协议简介 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标准建立至今已有较长时间,但由于无线局域网速度低、协议标准不统一、价格昂贵,用户为保护投资,不愿意使用无线网络,因此无线局域网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随着速率较高的无线通讯协议开始推出,无线局域网得到快速发展。 IEEE802.11是IEEE802标准委员会在1997年通过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的国际标准。1999年9月,该委员会又颁布了IEEE802.11b标准,包含了ISO/OSI模型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该标准工作在2.4 GHz,传输速率可达11 Mbps。 IEEE802.11b标准将节点设备分为基站和客户站,各客户站相互间可直接通信,也可在基站的统一管理下进行通信。一个基站与一组客户站的连接称为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两个或多个BSS构成扩展服务集。IEEE802.11b标准规定了物理层的三种实现方法,即跳频扩展频谱方式FHSS、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方式DSSS和红外技术IR。在MAC层采用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避免)技术进行通信介质访问。为了尽量减少冲突。802.11b设计了独特的MAC子层,如图1所示。下面的一层叫做分布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子层,该子层使各个节点采用竞争的方式使用信道,向上提供争用服务。这种信道接入方式可能会导致冲突的发生,但是对信道的利用率较高。上面的一层叫做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图1 IEEE802.11的MAC子层 子层,该子层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算法,基站以轮询的方式将通信权轮流交给各个客户站,从而避免了冲突的发生。但是基站需要周期性的轮询所有客户站,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适用于中、小型网络。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美国Radia-ta和Atheros公司分别宣布将推出IEEE802.11a芯片组。802.11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54 Mbps。Atheros公司宣称,他们的芯片组在“Turbomode”(强化模式)下,速率可以达到72 Mbps。对802.11a来说,不仅仅是传输速率的提高,它将工作在5 GHz的频率上,从而避开了拥挤的2.4 GHz频段。2001年11月15日,IEEE试验性地批准了一种新技术802.11g,该技术可以提升家庭、公司和公共场所的无线互联网接入速度,该技术使无线网络每秒传输速度也可达54 Mbps,比现在通用的802.11b要快5倍,并且和802.11b兼容。以上介绍的技术标准可通过下表1进行对比。 表1 技术标准、频率分配及传输速率 技术标准 制定年份 频率占用 最高速率 调制技术 802.11 1997 2.4GHz 2Mbps FHSS 802.11b 1999 2.4GHz 11Mbps DSSS 802.11a 1999 5GHz 54Mbps OFDM 802.11g 2000 2.4GHz 54Mbps DSSS

说明: 1.802.11、802.11b、802.11g都工作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疗)公共频段,无需向无委申请;而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该频段目前暂不开放,需要申请。 2.802.11a和802.11g物理层速率最高都可达54Mbps,传输层速率最高也可达25Mbps,但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且成本也较高。而802.11b最高速率可达11Mbps,因为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成本也不高,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下面重点介绍802.11b标准。 二、IEEE 802.11b无线网络标准 1.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无线局域网同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区别,表现在物理层上就是无线局域网一般用无线电作为传输介质,而不是传统的电缆。对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有三种可选物理层: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和红外线(IR)物理层。物理层的选择取决于实际应用的要求。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是通信技术中两种常用的扩展频谱技术,用以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和数据通信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基于IEEE 802.11b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物理层介质工作在2.4000~2.4835GHz的无线射频频段(ISM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技术以提供高达11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2. 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 原则上讲,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和有线局域网的MAC协议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然而,由于无线传输媒体固有的特性以及移动性的影响,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不能沿用原有的局域网协议。例如,IEEE 802.3的MAC层采用CSMA/CD来使各个不同的站点共享同一物理信道。而实现CSMA/CD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站点能够非常容易地实现冲突检测功能。在有线局域网(如以太网)的情况下,可根据检测电缆线上直流分量的变化容易地实现冲突检测。然而在使用无线传输媒体时,由于以下的原因,很难实现冲突检测。 1) 冲突检测的能力要求各站能同时发送(发送自己的信号)和接收(决定其他站的传输是否干扰自己的传输),这将增加信道的花费。 2) 更重要的是,由于隐藏终端问题的存在,即使一个站有冲突检测的能力,并已经在发送时检测到冲突,在接收端仍然会有冲突发生。 鉴于以上原因,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 802.11b采用了一种具有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A)协议实现无线信道的共享。 一种简单的CSMA/CA可实现如下:在数据包传输之前,无线设备将先进行监听,看是否有其他无线设备正在传输。若传输正在进行,该设备将等待一段随机决定的时间,然后再监听,若没有其他设备正在使用介质,该设备开始传输数据;因为很有可能在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另一个设备也开始传输数据,为了避免此类冲突造成的数据丢失,接收设备检测所收到的分组的CRC,如果正确,则向发送设备传输一个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以指示没有冲突发生。否则,发送设备将重复上述CSMA/CA过程。 为了使两个无线设备同时进行传输(这将导致冲突)的可能性减到最小,802.11设计者使用称为发送请求/清除以发送(RTS/CTS)的机制。例如:若数据到达无线节点指定的无线访问点(AP),该AP将给那个无线节点发送一个RTS帧,请求一定量的时间向它传输数据,无线节点将用CTS帧进行回应,表示它将阻止任何其他的通信,直到AP发送完数据为止。其他无线节点也能听到正在发生的数据传输,并把它们的传输延迟到那段时间之后。在这种方式下,数据在节点之间进行传递时,由设备导致的在介质上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最小。这种传输机制同时解决了无线局域网中的隐藏终端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中不丢失,CSMA/CA还引入了确认(ACK)机制,接收者在收到数据后,向发送单元发一个确认通知ACK。若发送者没有收到ACK,表明数据丢失,将再次传输该数据。 3. 无线局域网实时性性能分析 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在媒体访问控制层采用CSMA/CA协议以实现无线信道的共享。在网络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少,再加上一些无线网络产品采取了一些附加的措施,甚至可以完全避免冲突的发生。如Wi-LAN的无线产品AWE 120-24无线网络桥接器利用动态时间分配轮询的方式:当有多个无线远端设备要与基站通信时,基站会根据远端站的ID依次询问各个远端站是否有数据要发送,如果有数据要发送,就给其分配时间片,如果没有,则会继续向下询问,周而复始。这里的所谓动态轮询是指用户可以设置基站的轮询方式,对于非活动站减少对其询问的次数,这样可以保证时间片不会被浪费。动态时间分配轮询技术完全避免了冲突的发生,可以获得比CSMA/CA更好的实时性。这使得无线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三、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智能传感器集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网络接口模块,无线网络接口模块底层网络接口(硬件接口)采用基于IEEE 802.11b的网络接口芯片,高层网络接口(软件接口)采用TCP/IP协议,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即把TCP/IP协议固化到智能传感器的ROM中,使得现场数据的收发都以TCP/IP协议进行。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 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四、无线局域网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为无线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近几年很多研究人员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的曾鹏等人以FF(现场总线基金会)颁布的FFHSE(高速以太网)为蓝本,结合无线以太网标准IEEE802.11b,构造了现场级无线通信协议栈。该协议栈保持了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能够完成无线设备间的时间同步和实时通信。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Kyung Chang Lee等人设计了协议转换模型,实现了Profibus-DP网络和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互连。Mario Alves等人对基于广播方式的现场总线/无线网络的混合网络报文传送延迟时间进行了估算。C.Koulamas等人研究了Profibus现场总线与基于IEEE802.11b的DSSS物理层相结合的性能。 除了在理论上的研究工作外,在一些工业控制网络中,无线通信技术已获得了应用。如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在基于DeviceNet、Control-net、Ethernet/IP的三层控制网络体系中,加入了无线以太网部分,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基于Profibus-DP、Profinet的控制网络中结合无线以太网技术,使控制网络具有了无线通信功能。由于无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免去大量的线路连接,节省系统的构建费用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合的需要,与此同时,大大增强了系统构成的灵活性。加之无线通信技术自身的不断改进,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五、无线技术在工控网络中的应用方案及使用设备 1.无线工业控制的方法 通过使用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结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基于IEEE 802.11b的无线局域网网桥,就可以实现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一种应用方案。无线局域网网桥用作无线访问点(AP),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处理,并以TCP/IP协议对数据进行打包,通过无线链路发送到AP,由于无线链路和有线以太网高层均采用TCP/IP协议,且低层协议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就实现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通过Internet,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2.无线设备的选择 要实现无线网络,需要选择的设备一般为两种。一种为无线局域网网桥,可将多个无线站点连入已有的局域网之中;另一种为无线通讯装置,例如无线网卡、无线Modem等。下面介绍一下研华公司的无线装置。 A.WLAN-9200系列11Mbps工业无线局域网接入器 WLAN-9200是一款用于室外的增强11Mbps无线局域网网桥。它能够在无须任何物理布线的情况下,将多个远程站连接到局域网中。

校园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摘要】 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与组成,分析无线局域网的优劣,提出了无线网络联网方式的具体办法,最后简要讨论了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the agreement standard and component of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LAN),analyzes the adrantages and disadrantages of the wireless LAN,presents the concrete method of connecting the WLAN with the Laternet,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ssue of security campus WLAN. 【DOI】 CNKI:SUN:JYDB.0.2007-03-019 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觉得可以与我索取论文批量

无线网络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也一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无线网络技术论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就蓝牙在无线接入方面的应用做一探讨,并简要介绍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单片蓝牙产品BlueCoreTM01。

关键词: 蓝牙;无线通信;数据;PSTN

BluetoothSolutionSchemeWirelessConnection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thestudyofapplicationofBluetoothinwirelessconnection,andsimplyintroducesCSR′sbluetoothsingle-chip-BlueCoreTM01.

Keywords:bluetooth;wirelesscommunication;data;PSTN

1引言

蓝牙技术是用微波无线通信技术取代数据电缆来完成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短距离通信的一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可以将需要数据和语音通信的各个设备之间联成一个Piconet网(即微微网),或将几个Piconet网进一步互连,组成一个更大的Scatternet网(即分布式网络)。蓝牙的PSTN无线接入点使用现有的网络电话机为载体,做开发性预言。他使得手机用户通过固定电话网络实现信号连接,既而让广大的手机用户同时成为固定电话网的用户。对手机用户来说,在解决移动电话网信号问题的同时,又可以降低手机用户的通信费用;对于固定电话运营商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话费收益。本方案的创新点有几点:

(1)取代大量的短程连接所用的电缆,尤其是电缆无法到达的地方,蓝牙具有更大的优势。

(2)使得计算机可以通过蓝牙的PSTN无线接入点无线上网,同时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3)实现了蓝牙规范的`内部电话系统(IntercomProfile)应用协议栈,使得蓝牙PSTN无线接入点能够与网络中的各个蓝牙手机进行内部电话通信。

(4)由于方案设计是按照蓝牙技术标准设计,所以兼容符合蓝牙标准的蓝牙手机,适配器等相关蓝牙产品。

2BC01芯片和开发工具Bluelab介绍

BC01(BlueCore01)是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设计的一款单片蓝牙产品,他集无线设备、微处理器及基带电路于一体,采用标准的0.35μm的CMOS工艺。通过外置的存有蓝牙协议的FlashROM,可提供完全兼容的数据和语音通信。经过优化设计,所需的外部RF元件很少,允许主板的快速设计。因此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短的产品面市时间。

其主要特点如下:

(1)符合BluetoothV1.1规范。

(2)带有USB和UART主接口。

(3)可编程的PCM接口,支持13b8kss-1的双向串行的同步语音传输。

(4)内含的数字转换器,可进行线性PCM(脉冲编码调制)、A律PCM、μ律PCM和CVSD(连续变化斜率增量调制)间的相互转换,编解符合高至HCI层的蓝牙控制协议。

(5)采用单电源3.15V供电,支持PART,SNIFF,HOLD多种节电模式。

(6)支持所有的包类型和多达7个从设备的Piconet。

(7)芯片内含链路控制、链路管理、HCI以及可选的L2CAP,RFCOMM,SDP多层软件协议栈,可直接使用。

(8)提供VM(VirtualMachine)机制。内嵌16b的RISC微处理器,运行协议栈的同时还可以运行下载到FlashROM中的用户程序,实现真正意义的单芯片。

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Bluelab是专门针对Bluecore的仿真开发系统,他在PC上模拟Bluecore01的环境,从而方便开发基于Bluecore01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他包括了compiler,emulator/debugger,documentation以及一些源代码例子。Bluelab还提供了蓝牙协议栈Bluestack,支持SDP,L2CAP和RFCOMM等高层协议。用户可以通过UART/USB接口来调用Bluestack,也可以通过VM来访问Bluestack。

3系统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前端数据处理和PC端数据管理2大部分。前端数据处理框图如图2所示。

蓝牙ISDN接入点的空中无线接口为蓝牙,有线接口有:RJ11,ISDN的S/T接口、USB数据接口。S口收发器能够提供CCITT关于ISDNS/T参考点的I.430建议要求的功能,支持192kb/s的4线平衡传输方式的全双工数据收发。由于BC01内部资源及引脚有限,单片机80C196主要完成控制和协调各模块的工作,处理D信道信令和收发、B信道数据收发、外部中断申请,并且通过各种接口与蓝牙模块进行通信。SLIC模块主要提供语音信号的数模、模数转换、A律/μ律压缩PCM编解码等功能,并具备产生和控制各种信号音的功能。蓝牙模块主要实现蓝牙功能,并且提供了符合蓝牙规范的空中接口。他集成了各种需要的蓝牙协议(包括CTP应用协议栈、内部电话应用协议栈)以及管理程序。

为了形成蓝牙Piconet网络化管理,将PC端的数据管理作为Piconet主设备,而前端的数据处理作为从设备。整体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连接PC的BC01作为MASTER,他会自动搜索查询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将其作为SLAVE加入Piconet网,因为每块SLAVE都有惟一的BD_ADDR(BluetoothDeviceAddress),因此MASTER可以区别每一个SLAVE并对其进行控制。

4软件结构

软件设计是基于L2CAP层进行开发,SLAVE的功能是接受MASTER的查询、连接请求,或查询到已存在的Piconet后,将自己加入Piconet。SLAVE的功能简单,全部程序代码可以放在单片机80C196的FlashROM中运行。MASTER由于要负责管理整个Piconet,对各个SLAVE进行控制和管理,BC01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因此将L2CAP协议层以上的软件放在PC上运行,与PC采用HCI层接口。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

5结语

在无线接入现场应用中,中心控制节点与各个无线接入的距离在100m以内。目前大功率的蓝牙芯片已经可以达到100m的覆盖范围,完全满足实际应用。此套方案的实验室联机调试已经完成,达到初步设计要求。下一步是将此套方案应用到实际的无线接入现场,进行现场调试,对系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金纯,许光辰,孙睿.蓝牙技术[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SpecificationoftheBluetoothsystermVersion1.1A.26July,1999.

[3]徐爱钧.单片机高级语言C51Windows环境编程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KrulinskiDJ.ProgrammingMicrosoftVisualC++6.0技术内幕[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1 1.1.2 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关键技术 4 2.2.1 功率控制技术 4 2.2.2 PN码技术 5 2.2.3 RAKE接收技术 5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5 2.3 CDMA网基本结构系统 7 3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3.2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 8 3.3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9 3.3.1 工程优化 9 3.3.2 运维优化 10 3.4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2 3.6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3 3.6.1 优化准备工作 13 3.6.2 现场测试 14 3.6.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4 3.6.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5 4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无线掉话常见原因分析及优化 16 4.1.1 处干覆盖范围以外的掉话 16 4.1.2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8 4.1.3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话 19 4.1.4 干扰引起的掉话 20 4.2 CDMA网络中切换问题 21 4.2.1 硬切换 21 4.2.2 软切换及更软切换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总结 28 5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中文摘要 CDMA是为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成败,而CDMA业务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网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系统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系统未来用户。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具体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二次呼叫问题;越区切换问题;与其他网络手机用户的互连互通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无线通信网络中掉话和切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覆盖区基本情况、网络覆盖、质量、话务的分析,应用现有理论和技术,在前期工程的基础上为完善CDMA网络的覆盖并优化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网络容量、质量、经济效益、竞争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CDMA、掉话问题、软切换技术等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du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