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间词话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人间词话论文题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wWW.csPENgbo.com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试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此选题有利你今后就业,但你27日肯定来不及)

摘要: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有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她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

人间词话相关论文研究

《人间词话》,初读总觉的浅显易懂,书中对诗词的见解虽然精妙,但也没有太多深意。再读才能发觉书中仿佛有挖不完的宝藏,句句珠玑,隽言秀语。 但是要想真正读懂这本书还是要在书外下些功夫的。傅雷先生说:“《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而在序言里俞平伯先生说此书“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一个人以上百首诗词的储备想读懂“胸罗万卷者”的文章,恐怕也是一知半解,傅雷先生似乎对读懂《人间词话》的门槛定的有点低。但可以说明诗词的储备量是基本的素养。 《人间词话》是处于新旧时代之交与中西学术之交的一部极特殊的理论著作,它的传统性使我们无法按照现代学术论文的严谨风格来理解它,它的现代性又使我们无法遵循中国古典文论的惯常套路来分析它。 它在含而不露地以康德、叔本华的美学体系来阐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而康德和叔本华,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两个何等令人生畏的名字,更何况王国维以中国传统诗论那种大大有欠严谨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西方美学的严密体系。 真正读懂此书,还要从西方哲学、美学中去寻觅源头。比如书中的核心概念“境界”就来自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叔本华美学体系的中式外衣。 借用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说法:“如果你没有决定怎样才是美,你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美;如果你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你就没有理由说这件作品是艺术,那件作品不是艺术。 世间固然也有许多不研究美学而批评文艺的人们,但是他们好像水手说天文,看护妇说医药,全凭粗疏的经验,没有严密的有系统的学理做根据。 我并不敢忽视粗疏的经验,但是我敢说它不够用,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借用西方美学理论与当时词坛名宿和词学大家的隔空过招。 当然现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本文学著作。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毕竟瑕不掩瑜。不是吗?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2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三八〕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3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四八〕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迫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五十〕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六二〕“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车感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六四〕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全文完) 参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也有不经过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不可靠的。机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认识它及时抓住它,既使这样成功还得通过努力奋斗。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生不会处处有绿灯。

近几年来,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论争颇多,此起彼伏,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丰富的古代文论,强势的西方文论以及五四以来所形成的新的传统上.在这方面,一个世纪之前的王国维在面对中西交汇,古今换代的时代潮流所作的探索和选择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其《人间词话》成功地将西方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文论的概念,范畴联系起来并有所超越,达到了一种中西融通而又自然融洽的学理再创.本文拟就其特色和形成原因以及对当代文论建设的意义作具体分析.《人间词话》最初发表于'(")年《国粹学报》,共计&!则,由王国维亲自选定编排.就形式而言,《人间词话》采取的是中国古代诗学著作中习见的词话形式,但传统词话,诗话大多随意即兴,应机而发,在结构上很少有严密的安排.《人间词话》似乎是有意避免了这种散漫的特点,后来发表的未刊稿,删稿可以作为旁证,其中涉及声律技巧,偏于考证,以及在内容,风格上前后不一致的各条词话均在王国维的删改之列,从而增强了整篇词话表述的精确性和统一性.就其逻辑结构而论,&!则《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概念,即有理论的总体阐发,也有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人间词话》在这方面的长处表明王国维已经自觉地在研究中利用了西方的逻辑思维方法.的确,王本人受过这方面的较为严格的训练,学习过西方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后又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哲学,还亲自翻译过丹麦海甫定的《心理学概论》等.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分析过中西思维方法的不同,"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因此,《人间词话》能自觉汲取了西方重逻辑,重分析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感悟式思维的优点,充分显示了王国维贯通中西的努力.《人间词话》开篇提出将境界作为词评的最高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将境界作为对文学艺术美的特质的概括.境界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人间词话》中似乎并未作出正面的回答.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能从《人间词话》中获得对境界的内涵的认识.因为王国维是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从境界产生的各种条件,境界的分类以及境界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中显示境界内涵的丰富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真感情与真景物《人间词话》第&则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简要之,境界的有无,当取决于能否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这里,包含有三层含义: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文学之事."[*]将情与景视为文学的基本要素,强调情景交融,这和传统文论有一定相似性.对此,王国维还有一句极精要概括之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境界必是真景物,真感情者,其中尤以真感情最为重要,因为"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崇尚真与王国维超功利的文学观是一致的,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影响,"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在论及元曲时,王国维甚至以"真"为第一要义,认为元曲即使有人物,思想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也不愧为"一代之文学".另一方面,王国维所谓的真感情,并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人类命运的某种终极关怀."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情感为其一己之感情".《人间词话》中反复强调的"忧生","忧世","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等均是"通古今而言之"的人类情感,不再是仅仅属于特殊个体的哀乐.因此,真切的一己之情与人类普遍的情感相通,真感情与真景物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境界.真景物,真感情要能鲜明真切地表达出来.因为"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唯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诗人对境界的体验感悟之情是极易流逝的,必须用恰当的文字将其固定下来.由此出发,王国维强调了诗人对句字的锻造,提炼."有境界,则自有名句."并以具体的诗句分析加以佐证.这和古典诗词创作中讲求修辞炼句的传统是一致的,但王国维并不是单纯地强调对字句的提炼,因为词话第!"则又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他要求的是由句秀而骨秀最后达到理想的神秀境界,即炼句必须建立在真感情之上,追求内在的神秀,这样才可真正称之为有境界.#"造境"与"写境"《人间词话》第#则和第$则对境界作了写境与造境的分类,并阐述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里,王国维明显借用了西方的理论,将创作方法作为分类标准,把境界分为理想与写实两派,也就是后来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造境偏重于理想虚构,是作家的主观创造,而写境偏于自然写实,是作家对自然的客观摹写.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颇难分别的,因为造境所用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即自然,而在造境过程中,也并不是胡编乱造,随意捏合,而必须根植于客观世界,"必从自然之法",写境也并非是对自然的实录,而须按照某种理想对现实有所扬弃,"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因而"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应该说,王国维在此的论述是比较精辟的,颇具辨证意味,即使今天,我们的理解也和他的论述大致相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定壮也."上两则是以观物方式为出发点对境界的分类.即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由静之动时得之",结果给人的美感是"宏壮";而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于静中得之",给人的美感是"优美".在具体论述中,王国维一方面受到了来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借鉴了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观"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即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受情感的干扰,以期认识事物的真相.而在叔本华那里"观"是特指一种审美静观,即审美过程中主体摆脱意志,欲念对客体作直接的观照,也即三国维所谓"欲之我"转化为"知之我".虽然传统哲学与叔本华哲学从立论的基点到论述之目的都不相同,但就其强调主体摆脱某种束缚,以达到对对象的客观认识而言,两者无疑又有相通之处,王国维正是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融通中西的姿态获得一种内在的学术超越."内美与修能《人间词话》还论及到作者创造境界时的若干条件如想象,神悟等,其中以内美与修能的论述最为世人瞩目.未刊稿第"'则借用屈原《离骚》之语来说明了二者的关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内美是建立在他的"天才说"基础之上的,即"文艺为天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故内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质,其核心内容是"高尚伟大之人格"及"赤子之心".关于修能,王国维在词话中借宋词形容后天修养的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因此,"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就内美与修能言,王国维更看重内美,对无内美但有修能者尤其反感,所以,词话中对姜夔批评甚多,谓白石"格韵高绝",但"有格无情",故其写景之作"犹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总之,王国维对境界的论述涉及到作者,作品,读者等多个方面,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境界作了不同的划分.较之前人所标举的兴趣,神韵等,虽也和境界有某些相通之处,但因所论常空灵飘渺,难以捉摸,故不如"境界说"切实全面.因此,王国维自信地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说正是在综合了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作出的独特的学术创新.它从概念到内涵都和传统文论有一定联系,但同时又汲取了西方哲学美学观念对境界作了新的界定,赋予境界新的意蕴和"探本"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境界说成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间词话》的理论内涵和表述方式都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有很深的渊源,而又自然地融入了西方新的观念和方法,显示出王国维融通中西的努力,其中虽然也有唯心和偏颇的地方,但确也有不可淹没的精髓.故佛雏先生总结《人间词话》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时说:"引进西方美学,以整理我国文学遗产,并使之与传统诗论互相'化合',以'境界'阐明诗的本质,从而构成一家的较有体系的审美观者,正式地讲,当自王国维始."[!]今天,我们重提王国维,除了研究其学术成就外,更应该研究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人间词话》的巨大成功是和王国维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自觉的学术追求分不开的.首先,强调了哲学的重要性和文艺的独立性在对西方思想的汲取中,王国维勿宁是偏于人文科学的,而其中又以哲学和美术(即艺术)为重.就哲学史而言,王国维也许并不为世人关注,但王国维对哲学的重视却是自始自终的."#$%年他发表在《教育世界》上的第一篇论文即是有关哲学的,其标题为《哲学辨惑》,也就是要辨别清楚某些对哲学的不正确的看法,他指出"哲学非无益之学","今夫人之心意,有知力,有意志,有感情.此三者之理想,曰真,曰善,曰美,哲学实综合此三者而论其原理者也."[&]同时,王国维还进一步强调了研究西洋哲学的重要性."欲通中国哲学,又非通西洋之哲学不易明也.……苟通西洋之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则其得当不止此,异日昌大吾国固有之哲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无疑也."[']主张首先深通西洋哲学,然后才能清理并光大中国固有之哲学.这实是他后来提出"学无中西"的一种先声."#$(年以前,他都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哲学的研究上.虽然后来放弃哲学,转入文学,但哲学确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艺术观乃至对生命的选择.他的人间词,《人间词话》都是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为深层的哲学根基,既贯注了他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也渗透了浓浓的悲观气息.他最后的自沉也不能说与叔本华哲学毫不相干.因此,就哲学史而言,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有效展开,重要的一环是消化王国维,这个至死也拖着一根辫子的文化遗民,今天和今后都值得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王国维特别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坚持一种超功利的文艺观.王国维借鉴席勒等人的游戏说,认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间词话》中也说:"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因此,文学与生存竞争无关,而是借摹写事物,咏叹感情发泄其"储蓄之势力".王国维反对将文学作为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认为这样会使文学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持续壮大的可能.正是这种超功利的纯美文艺观,促使王国维更注重对艺术审美性质的研究,这可以说是《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的一个理论渊源.其次,力主"学无中西",提出能动的中西化合论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危机频频的时代,值时局动荡,家国存亡之日,学习西方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以救亡图强是一般人的共识.在当时,两种文化的交流借鉴曾引起过一场关于中学西学谁主谁辅,谁本谁末的大争论,对于这一点,王国维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无中西"的观点.他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何以言学无中西 世界之学,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姑存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虚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这段话可说是对当时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一种反驳,他以中学西学为并重,表现出一种兼蓄并包,圆融博大的学术风范.他从学术本身的研究对象出发,认为西学中学都是人类对宇宙人生问题的探求,因而西学中学不是相互违背妨害的,而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是相互推动的.那么,怎样才算是中西学术的融通呢 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中提出了能动的中西化合论.他考察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认为佛教传入我国至宋代与传统的儒学结合而形成理学是一个由受动到能动的过程."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因此,力主以能动对待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期达到中西二学的化合,并推动中学的改造和发展.王国维本人的学术实践似也有一个汲取西方思想由受动到能动的过程.就文学批评而言,"#$%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哲学为立足点,对《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名著作了全新的阐释.但其中时有牵强附会之处,换句话说,评论仅仅将《红楼梦》作为一个例证去证明演绎叔本华的思想,而缺乏学理上的内在统一.而"#$!年所作《人间词话》显然已突破了这种局限性,词话中的叔本华思想几乎彻底中国化,使人难以察觉其中的叔本华渊源.这正是一个能动化合西方思想的极好的例证.在此前一年,王国维作《三十岁自序》说:"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说明他已经对西方哲学有较深入的思索,看到了它们的矛盾和局限,这一点反过来促使他寻求传统文化的优点,王国维正是站在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深入思索的高度创作了《人间词话》这部巨著的.总之,王国维正是顺应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寻求其研究的出发点,《人间词话》可以说是近代文学批评史上融通古今中西的一个典范,它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仍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因为就当代文论建设来说,如何融通古今中外仍然是一个核心命题.一方面,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心理积淀,必然渗透于当代人的审美实践,我们不可能断然割裂与传统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也不可能对西方文化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但是,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却走了不少弯路,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疏离和否定,另一方面却是对西方批评理论的大量横移,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西方文学理论更是纷至沓来,但真正能和中国当代文学契合的却并不多见.所幸这一现象已经得到反思,比如关于"失语"的讨论,关于古文论转换的讨论都表现出学术研究应有的批判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间词话》显示出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借鉴意义:中西文论的交融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两种文化本来就不谋而合的地方寻求理论的生长点,并以文史哲结合,中外结合的综合研究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一个世纪以前的王国维已经在中西交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今天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且应该越走越宽.

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论文参考文献

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51页。呵呵

够你用的了!

兄弟,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人间词话是清朝人王国维写的!

《人间词话》是一本词评,是王国维先生对词的一些评价和看法,他提出的隔与不隔以及境界说都很有价值。可以去看看。如果你对词有兴趣的话,看一些词评还是不错的,像《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这些也不错。

人鼠之间论文题目

因为Lennie已经杀死了Curley的妻子。

Curley的妻子对Lennie调情,Lennie并不知自己的力气有多大而失手杀死了Curley的妻子。在大家都在追杀Lennie的时候,George为了解救Lennie不受更深的痛苦而不得已开枪杀了他。

在《人鼠之间》作品中,人的最佳设计就是自己拥有“一所小房子,几亩地,一头牛,几口猪”,还有“一大片菜园,一窝兔子,几只鸡”。这是Lennie和Curley的梦想,也是所有流动工人的梦想。

作者通过作品的题目,巧妙地把人和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的生存处境更显悲剧色彩。鼠是低级的动物,为了保全自己它们精心筑窝,储存食物。在自然界中,鼠不具有抗争的能力,它们常常被人追打。

而人在这个世界上也同样如此,可以和最低级的动物“鼠”的命运相提并论的,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农民由于大地主和大资本家的合力压迫,失去了家园和土地,成了四处流浪的无产者。

乔治和莱尼就是其中的两个,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象失了窝四处逃窜的田鼠一样四处漂流,他们幻想通过劳动挣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子,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但这种意欲凌驾于命运之上的努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报复。

莱尼的死似乎是偶然的,但实际上他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他虽然有乔治的照顾和保护,但在当时的社会力量下,个人的渺小犹如风中的一粒沙子根本无法与之抗争,乔治保护不了莱尼。

而且在当时美国的社会政治条件下,他们那拥有一小片土地的梦想与农业工业化的进程是背道而驰的,田园之梦是注定要幻灭的,因而莱尼的死是必然的。

“鼠与人的最佳设计往往落空”,人与田野里的鼠一样都无法违抗自然或者命运的力量,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人类生存命运的真实写照。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择其一,人们都会“舍鱼而取熊 掌”。近该《赵入患鼠》一文,说赵人乞猫于中山来灭自家之鼠, 但猫亦食鸡,故鼠尽而鸡亦尽。对于这“善捕鼠及鸡”的中山 猫,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子主张“去猫”,而其父坚 持“若之何去夫猫也?”究竟孰是孰非? &然,依其子所言赶走 猫,鸡倒是保全下来,家境却因鼠成灾而饥寒交迫3岂不因小 失大?这种做法实属“丢厂西瓜抬芝麻”’得不偿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白玉尚有微瑕#何况一只猫呢? “不 管黑猫、白猫,凡是能捉到老鼠的统统是好猫——-这是一句 中国政治式的幽默,同时也道出了对好猫的评断的标准。世匕 凡事也如此,得与失4利与弊如影随形: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 弊。好坏、是非,美丑……也只是相对而言。那么对一个好事 物的评斯标准是什么^只要利大于弊,得大于失就是可取 的。试想.给予世界光明、万物生机的太阳,也难免有黑子;有时,也会因阳光的过分“抚爱”而使庄稼枯死,溪水干湎。但人 们绝不因此而否认太阳的光辉。春天是人们憧憬的孝节广春 风杨柳万千条,凭鞍一望已魂消”。但苍蝇等害虫也随之而生。 难道人们也因此厌弃春天,去苦守那寒冷摱长的严冬吗?恐怕 无人愿去这样做吧一因为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历史上,以“小失”换“大得”的也不胜敉举。古时有越王勾 践忍辱负重的故事。他虽然蒙受了一时的人格屈辱,却终于保 全了自己的国家。蒲松龄曾写诗“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旲”,来赞叹他的深谋远虑。在解放战争时期,中 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内战的全面胜利, 但此时蒋介石却发出求和声明,毛主席答应和平谈判。有许多 人为此迷惑不解,甚至义愤填膺。他们觉得凭我军的实力,完 全可以摧枯拉朽,将反动派一网打尽,又何必同一个战争罪 犯、卖国贼谈判呢。但毛主席顾全大局,为早日实现真正的和 平和民族统一,做出了果断的决策。在这个问题上,历史也做 出了公正的评价。如今,我国改革开玫的十年成果是辉煌的,且不说经济与 科学的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单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汗水 换来的一叠叠钞栗,也足可钲明十年来人们生活发生了酹天 覆地的变化。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生活之藤也会结几个 苦涩的瓜。接踵而来的,是物价失控、通货膨胀、骇人听闻的官 倒腐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最近发生的反革命暴 乱。有人迷惑、退缩了,原来改革带来的也并非铕是好的〗彷 徨之余,有人其至怀疑改革继续进行的必要性。他们没有正确 分析改革的利弊、得失,没有认清改革浪潮的主流。如果放弃 改革,回到闭关自守的年代,就像文中那个赶猫的儿子一样做出得不偿失的鸯事,就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孕育在磨难之中5严冬过去是奍天.何 况我们现在面临的仅是春寒的料峭而已。

月亮与六便士,追影子的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月亮与六便士》、《灿烂千阳》、《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沃克作品《日用家当》、《秀拉》、《杀死一只知更鸟》、《雨中的猫》、《人鼠之间》、《绿山墙的安妮》、《董贝父子》、《白鲸》、《白牙》、《鸡蛋的胜利》、《理智与情感》、《雨中的猫》、《黑猫》、《黑暗的心》、《猫的摇篮》、《消失的地平线》、《柏油娃娃》、《达洛维夫人》、《最蓝的眼睛》、《七角楼》、《庭院中的女人》。

来自

英语毕业论文

以人情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人情味既生而为人,便自是带情,众人攒聚,众情便交杂,久而久之,世界便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味道。既非胭脂水粉的香味,亦非米盐酱醋的油味,曰:人情味。有人存在的地方,便可寻着人情味。记得我去北京参赛,去宾馆路上在休息站休息时,领队错数人数,竟将我落在当场。当我发觉,人生地不熟,现金手机均在车上,当即急下两粒豆大的泪。一旁等着揽客的司机大叔见状便来问询。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便让我上车,愿意免费载我。路上,热心的大叔见我仍是焦急,便将车上的零嘴给了我,然后与我天南地北聊起天来。我至今仍记得那口可爱的京片子,有粗犷的北方味道,和教人心底温暖的人情味。那样大的社会,总会有人逢着困难,这时候,无论是否相识,无论是否有回报,都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便是最浓最香的人情味。不仅人们具有人情味,法也具有人情味。法是一个社会诞生后在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用以规范这个社会的准则。既是准则,当然得秉公执行,毫不马虎。其实不全然,俗语有云:王法不外乎人情。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妇女犯了法,理应判罚五年牢狱之刑,但该妇女腹中有着两个月大的胎儿,于是,法院最后竟判她罚款数万外加剥夺政治权利五年,而牢狱之刑就此免去。毕竟,她犯法与胎儿无关,而幼儿诞下后又不可无母,那牢房,终归不是个教养孩子的好地方。那母亲不禁感恩戴德,洗心革面,最后倒也皆大欢喜。这便是法的人情味。法是人定的,自是带了些许人情。我觉得可以这么说,法也是有眼的,一只始终圆瞪着那些违法乱纪之事,而另一只则是半闭的,那便是带了人情的网开一面。人情味也不尽善然。有人视利大于天,便昧着良心将本该单纯的人情做了黑心买卖,使社会失了公平,没了秩序。如凭人情关系走后门、靠人情牟利等,此等人情,散发的不再是馥郁的淳味,而是恶气冲天、过路皆掩鼻的恶臭。这样的人情味,实则是一个社会的疮疤、脓包,可惜是无法除尽的。幸好,世界总是光明居多,这样,便不至于无法生活,只愿人人能将人情单纯看待,将人情味单纯酝酿,有道是:世间冷暖,各自斗量,惟有真情,最是芬芳。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范文】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导致迟到,而被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这个事件告诉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生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三国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截断后路而急需大将守住街亭以堵住魏军的袭击路线。马谡请缨前往。由于轻敌,街亭失守,马谡也狼狈逃回了汉营。尽管不舍得,诸葛亮还是含泪斩了马谡。如若诸葛亮不斩马谡,即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军令状也是可以开玩笑的,又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大将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其实人情是大于军法的。由此以后,大将们想必会纷纷通过违反军纪来获得利益,后汉也离灭亡不远了。所以,诸葛亮在规则与人情中,只能选择尊重规则、稳定军心,即使“挥泪”也要狠下心肠斩下去。

这亦使我联想起了戚继光的“戚家军”。“戚家军”多由同一条村的父老兄弟组成。但戚继光治军却是以“法”为主,规定如若有逃跑,瞒报军功的,其他人必须予以揭发。戚继光的治军方式把“法”凌驾于“情”之上。正是如此,“戚家军”才会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令倭寇闻风丧胆的百战之师。

如若让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原足协主席谢亚龙,因为人情的关系,多次收受贿赂,对一些球队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打压年轻球员,指使裁判员着重打压某一队。据谢的好友透露,谢原本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但很多事情他是抹不开面子才去做的,当时中国足坛的乌烟瘴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种“假球”“黑裁判”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严重下滑。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后果严重。

除此之外,“房叔”“房媳”“房爷”等组成的“房家族”,各种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官员,因贪污而被捕的中石化副总,哪一个不是把人情驾在规则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的?

“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

这个你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有的材料作文后面会写上“请选择一个最佳立意角度,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这时候就必须认真思考,选择出最佳立意来写作文,否则就会被视为跑题.如果题目要求写的是“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之类的话,你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立意来写,最好能写出新意.但无论哪一种,一篇作文只能选择一个立意,全篇围绕这一个立意展开,也就是说利益必须明确,论点鲜明,不能同时写多个立意.材料作文确实挺有难度的,平时多练习练习就会有很好的提高.希望我写的这些能帮到你.你是高中生吗?加油,预祝你高考胜利。

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是寓意型的,这则材料较容易理解,寓意也较明显,材料的寓意也就是写作的立意。这时,我们就需要多角度审视找寓意。审视出“喜唱者”寓“不勤恳工作,成绩面前你争我夺”,

“喜静者”寓“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情怀;不善于宣传自己”,“主人”寓“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要实地考察。”通过审视寓意,我们的思路打开了,联系生活,我们既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人”又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还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等。

1. 从鸡角度立意,从国人谦虚说起

2. 论述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说明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从给出材料,考生可以从3个方面去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不禁诗歌。

注意立意要积极健康,肯定和谐的同学

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

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

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举个列子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立意角度 对于 《就在那里》 其实那里就是感情的寄托地 在那里你可以改变你想的一切 酸甜苦辣 可以写幸福, 可以写 家庭,亲戚,朋友; 甚至可以写你内心深处指引你的动力。

首段开门见山,写清楚就在那里有我的感情寄托。中间写具体在那里的感受。

结尾总结,将在那里的幸福与动力进行升华。这是我的一般写作过程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就在那里 ——幸福就在我身边 幸福,真的是无处不在,它总是悄然无息地,在你毫不知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降临。

就在那里你能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强大。 我曾经哀叹:我没有遗忘幸福,可幸福却遗忘了我。

我曾经抱怨:上帝太不公平,幸福女神总是忘了履行她的职责。 直到有人对我说:“幸福是消极的,只要不痛苦,就是幸福!”我才蓦然发现,幸福原来是这么简单。

清晨,爸爸为我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面条里有幸福;妈妈对我温馨的叮咛里面有幸福;作业本里老师认真的批注中也有幸福。 当你在失落时,朋友的安慰是一种幸福;孤独无助之时,旁人的关怀是一种幸福;尴尬无奈之际,路人那宽容的微笑、理解的问候还是一种幸福……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这也算幸福吗?幸福,应该是功成名就;幸福,应该是披金戴银;幸福,应该是华室美宅……跟这些比起来,你所谓的幸福算什么呢? 我曾经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所以我总是抱怨,总是在自己“摔”得头破血流时,羡慕别人的一帆风顺;总是埋怨自己的平凡,而羡慕别人的与众不同,殊不知,在挫折中找到出路也是一种幸福;即使自己很平凡,但我拥有自己的个性还是一种幸福。

幸福,它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拥有哗哗的自来水也算幸福吗?撒哈拉沙漠的人最清楚;拥有三天光明是幸福吗?海伦凯勒会告诉你;甚至,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他变成蝴蝶的那一刻,却是幸福的! 回忆起生活的种种,到处都有幸福的足迹,拥有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 幸福就在我身边,在那里追寻生命的真谛,诠释生命的神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