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智育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智育主题论文

主题为体育和智育相辅相成的作文。可以写重视体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零前面的一。同时还需要写智力的重要性,劳心者治人,头脑最管用。总之,体育和智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应试教育给我们的母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学界的高耗低效,少慢费差现象。现在看来,这种现象仍未根本改观。以97年台州市语文中考的情况为例。 我们可以以72分为合格线,作个粗略的分析,这份难度系数为7:2:1的,仅容易分就有90分的并不算难的试卷,72分以上者也只有35778名,占总数的52.95%,这还只是个书面的考查,如果做一个实践能力的检测,我相信情况会让人更吃惊。这就是我们经过应试教育强化练习的初中生,却有近一半人在考试中连及格分也考不出来。不要说素质如何了,可以说连应试教育本身也是失败的。这中间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着谈谈应试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权作抛砖引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有人曾对照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作如下的归纳:要教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在语文的各项训练和活动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对照着这个标准,我认为在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低下,缺少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且有随年级增高而递增的趋势。有人曾经对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各作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占98.5%;而初中三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仅占37%,对语文不太感兴趣但觉得有责任学好的占 49%,害怕语文甚至表示厌恶学语文的占了14%。大家知道,语文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是学好语文的内因,如果内因不起作用,要想改善学习效果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阅读面过窄,阅读量过小,造成视野狭窄,阅读理解、作文能力低下。语文是一门能力型学科,教师的讲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需要的是学生在课后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可以套用这么一句老话:语文是老师领进门,实践提高靠个人。长期以来,我们都提倡一种大语文观,它讲的是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更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自己将语文学习的范围自觉地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三、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轻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习惯的养成。这一点就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了,也有我们教师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津津乐道于语文知识的讲授,语法系统的构筑,把学生当成一架录音机,只会让他们记住这个,记住那个,这个会考,那个是重点,要着重掌握。而忽视了对他们运用语文习惯的培养。我去年参加了中考语文的阅卷工作,就发现了这种做法造成的恶果:标点使用不规范,书写不工整,错字、漏字现象不胜枚举,还有在日常学习中,碰上不认识的字不查字典 ,凭经验认字认半边 ;作文写好后不修改,不誊写(老师罚的除外);不知道写或一时忘记了的字也不向他人请教,凭印象写或找个同音字代替,更有甚者,对他人的名字也是依此法处理。 四、思维水平低下,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有惰性,依赖性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作文中,乐于模仿,而缺少创新;在阅读理解时,对于那些需要通过自己深入思考而得出结论的问题,他们常常放在一边,不愿去进行较为艰苦的思考,而一味依赖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自己甘心做架留声机,录下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 以上,我专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入手,分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种种不足,提出来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以期实现矫正的意图。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哎!一言难尽啊!身为一个学生在中国却被分数难倒乃人生最遗憾之事。帮我加积分谢谢了!好吗?

以智育为主题的教育心理学论文

可以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作用,心理学在哪些领域(比如经济学)的应用这三方面写。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想总结一下。给你一篇范文参考,比较长,你可接节选一点内容。-------------------------------------------------------------------------------------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 人们无奈地将心灵之感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所以,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就是“灵魂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 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继续着,但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岁月里, 这种探索仅仅是处于无明确的研究目的、无明确的研究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无明确的研究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进行的, 而且夹杂在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在那个年代,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 其内容被包容于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 1879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使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 他成为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者。从此,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人类自身,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冯特创立心理学的时候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 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不过,早期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派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不存在应用的问题,但是这种观点仅仅持续了三四十年, 心理学开始走出实验室, 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活。 一、心理学对健康事业的应用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致力于精神病人的治疗。而20 世纪以来,心理学更加支持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主旋律。人们不仅注重到了人的生物学方面, 同时也注意到了作为完整人的心理、意识方面和社会行为方面。当今世界,人们更加崇尚预防医学,不仅考虑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包括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疾病,过去一直是指导身体的某一部分、过程、系统在功能或结构上的反常这一纯生物学概念;而健康,则仅意味着没有疾病。新的医学观下,健康指的是:“人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要有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的圆满适宜的状态。” 不能达到这一状态,即可称之为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现代健康观认为人类疾苦的发生,有生物、心理、社会、生态诸多方面因素,只有在人类处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整体平衡协调运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20 世纪70年代后期,健康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联,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建立不久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问题。现代心理学在矫正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为, 尤其是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 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议。健康心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综合运用了行为理论、程序学习、行为健康和条件反射的原理。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对降低许多心身疾病, 如对降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等起了重要作用。如今在欧洲成立了欧洲健康心理学会,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立健康心理学机构。在美国,通过健康心理学家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吸烟者的比率已明显下降, 成人的吸烟率比20 年前下降了12%,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吸烟致病致死的这一尖锐社会问题。实践表明,健康心理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的过程中, 必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造福人类的特殊作用。 二、心理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 20 世纪以来,心理学逐步向着经学领域渗透。首先, 大量的心理原理和行为研究成果被应用于经济学。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思想流派,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传统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 主张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 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 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融入了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格,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而个体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又是一种个体化过程, 不能被他人所替代,所以个体化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行为经济学主张用过程理性来代替实质理性, 并致力于把被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牵动的经济木偶还原成富有人性的人, 使经济学成为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其次,在市场领域,消费者心理研究也被广泛应用。从消费主体出发,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研究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研究影响消费行为的一系列社会、个人和体制变量; 研究满足消费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 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应需适销产品等。心理学使现代营销活动充满生机, 使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心理学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20 世纪末,心理方法就被引入到工业生产活动中,早期如泰勒的工作时间研究,吉尔布雷思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分析, 以及后来关于传送带生产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业心理学中的经典性工作。在心理学发展的百年时间里, 许多心理学学派都对工业心理学的理论作出过贡献。从经典的心理物理法、反应时学习心理,到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信号觉察论等,都对工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强调知觉的形与基, 在工业心理学的数符辨认、图形识别及服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条件。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应用理论, 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方法和成果解决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产生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 利用心理学研究每一职业的要求;利用测验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的最佳工作方法;制定培训方案,使人力得到最有效的发展;决定最优良的工作条件;研究最合理的管理组织形式;研究工作动机,调整工人和管理人员间的通力协作。工业心理学强调探究人们在工作时的行为和产生这种行为原因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强调一些已知的人类行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或经济机构与劳动者的需求。 首先,上世纪中期,工程心理学形成。主张对劳动工具进行改装和设计, 使劳动工具的设计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保证最佳的劳动条件,使工程可靠,操作者轻松,效率提高。心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不仅在记载和积累有科学价值的资料方面功勋卓著, 而且在利用心理机制使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 在保证一个大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 被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工业产生一系列的革新,同时科学领域里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等科学的发展,工程心理学进入了系统研究。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 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地工作。认知实验心理学成为现代工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如今,工程心理学正致力于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 其次,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启蒙阶段, 其奠基就是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现代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 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现代工业心理学的分支逐渐增多,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等等。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工作环境是否能适合生理上的需要,工作者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利用心理方法实施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扩大化,减少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工作本身对人的意义,增加工作者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人事心理学在提高人的激励水平,改善培训方法,对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拔任用,以及职业的设计和人事安排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科学地制定有关人事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据。 四、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 19 世纪末心理学进入了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他认为这两方面的教育活动都应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桑代克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 这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对教育事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教育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教育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 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同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早期教育心理学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规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 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1947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集中在: 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是逐渐转向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探讨, 也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人们高度关注教材、教法改革研究特别是关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纷纷提出培养创造力的各种建议,开展了许多创造力课题的研究,教学中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儿童的幻想、好奇心、个性独立性等,都是着眼于教学的改革。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斯金纳, 参照以往别人制作的教学机器设计制成了程序教学机。这种教学机器的特点是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设定步调, 确定学习的进度,能够及时从机器中获得反馈信息,机器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自动调整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难度。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我教学法就起源于这种程序教学机。程序教学运动对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那些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而设计的教学课件备受欢迎, 斯金纳的及时强化思想仍然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而且受到大多数教师的欢迎,其程序教学思想也影响了教材的编制。直到现在, 无论是在教材编排还是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都能够看到程序教学的影子。教育心理学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问题。随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把学校和课堂看作是社会情境,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如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学习动机, 试图用造成某种外部压力或不平衡状态的方法, 来促使学生产生改革行为的欲望。人们开始重视教学组织形式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如心理学者罗杰斯主张,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 从而他强调采用指导讨论法进行教学。他认为,学习向高级水平发展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移情;二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三是和谐或真诚。心理科学引入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使教育理论面貌一新, 更重要的是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总之,进入20 世纪,心理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向世人证明它不仅是一门年轻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应用科学。除了上述领域外,几乎在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中,人们都开始注入心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 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 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等。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人类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而且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一个多世纪以来, 应用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21 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有人认为“21 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 主要原因是它应用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心理学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学对不同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标志着它逐渐成为一门与现代前沿科学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以及对于人类现代生活工作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初中心理辅导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全面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1 浅谈班主任做好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作为学生的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了解后,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困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应当说,由于初中毕业学生的特点,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既要深入地了解他们,还要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 关键词:班主任 毕业班 学生 心理辅导 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顺手了,学生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2.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3.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二、造成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但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己把成绩看得太重,过分追求成绩的完美。 初三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转型时期,价值观与世界观善未成熟,他们多数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爱面子,自尊心极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会因高度重视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 3.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盼铁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日益加重。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家长把重点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家务不用做,零用钱也比平时给得多,语重心长的嘱咐也多起来。评价体制是束缚教师教学的锁链。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加班加点,不怕苦累地奋战着,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在家长和教师的“补贴”下,学生只能埋头苦读,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声。 4.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不如他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 他们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或者产生敌对心理,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或者寻求其他发泄方式,如沉迷于网吧、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班主任应“平视”学生。 毕业班的学生是即将成人的学生,其基本的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平视”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师生情感因素决定的。只有“平视”学生,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平视”学生,班主任才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严格对待,宽容待人。“平视”必将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扶正,必将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保证。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 人际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除特殊情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脱离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由此看来,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毕业班班主任,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优势,来调节学生心理,实施教育。可以说,健康的个性是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际环境是班主任用以调节学生心理的重要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三点一线”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可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体育方面可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文艺方面可组织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等,让有各方面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 4.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只要自己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悔。这样可以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们轻装上阵。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树立自信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信训练。考试意味着与别人竞争,但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学生通过挑战消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找到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5.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得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工作中看到学生进步,就会感觉到班主任工作充满着魅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学生考虑,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答学生心里的困惑,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2 论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摘 要: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在现在非常常见,甚至一些学生因为考试焦虑产生严重的行为问题。通过对初中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常见表现的分析,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考试焦虑 心理辅导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概念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和自主性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特定时期的他们有着特定的焦虑状态和焦虑程度。 二、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过大 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因素。在初中阶段如果学习任务过重,考试次数过多,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夸大考试与个人得失及前途的关系,过分渲染考试失败的情景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心理负荷过重,使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学业期望值过高 对学业成绩看得比较重要,反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一般来说,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前途。基于这一点,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学业都非常重视,各方面对学业的过高要求和期望,加大了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 (三)过去考试失败经验的影响 初中生大多数在初中时都有过考试失败的经验,偶然的考试失败会重新唤起他们过去的考试失败经验,引发焦虑情绪,如果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则容易把失败的结果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三、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表现一般发生在重大考试前20天左右,主要症状有精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程度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腹泻、发烧等症状。中度的考试焦虑者,会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里,较多的想到考试情景,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对众多的复习材料感到发愁和忧虑,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有的会发生失眠噩梦。影响正常的复习进行。重度的考试焦虑者,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功课复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差,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盗汗、脾气不好等症状,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成绩。 学生考试焦虑行为在考场上也会表现出来。 ①学生会出现怯场行为,即考试时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严重时会出现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 ②对考试丧失信心。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对考试没有信心,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弃考。 ③学生由于考试焦虑,在考场上随机的偶发事件就会导致其心烦意乱和恐慌,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四、针对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无疑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事情。面对考试,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保持和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能激发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但是对于考试的过度焦虑不仅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任务的顺利操作,而且有可能击溃人的心理结构,歪曲人的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为了缓解和减轻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重组认知 1.关于压力。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深刻地同学生探讨压力的作用。心理压力的存在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况下,这种压力可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压力过大时,压力也会成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原因,从而变成一种阻力。 2.关于“失败”。在重组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一帆风顺是长辈对子女,子女对自己的一种美好祝愿。但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看,一味地一帆风顺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失败、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有时,成长的道路上多经历几次失败并不是坏事。失败并不是天崩地裂的事情。 (二)行为训练 同强迫症一样,考试焦虑也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它更是一种行为上的不能适应。因此,在矫治时除了帮助学生重组认知之外,还必须考虑作出行为上的矫正。 1.采用冥想法消除“恐惧源”,矫正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以平常心去看待考试。 2.在大考到来之前三、四天,恢复到平时的作息时间,给身体一个必要的休整时间,使自己达到一种最佳心理状态。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心理学讲座等方式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保健方法。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摒弃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切忌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校适当组织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把在这些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带到学习中去,以提高抵御焦虑心理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杨辉.一则考试心态调整的案例分析[J]心理辅导,2004,5. [2]金荣,张颖梅.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及教育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66. [4]魏心.初中生考试焦虑集体治疗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 [5]孙建兴.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分析与矫正[J]科教文汇,2006,5. 猜你喜欢: 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范文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5. 初中生心理教育研究论文

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石——试论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它的精华,光耀华夏,远播世界。今天,我们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探讨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与作用,对于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启发全体社会力量的爱国主义热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质及外延。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等客观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沉积。它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广泛的外延,它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沉积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它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就其实质内涵而言,总体上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推崇仁爱原则,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三)重视人生观,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四)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文化,毫不疑问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生活情形的反映。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既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时代演进的记录,那么,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便是传统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征。从中华传统文化生成与演进的自然环境看,它显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立发展与继承的格局与走向。反映着中国传统文明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基础,涵盖了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农业文明历程。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综合,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落脚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本因素,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力量,以一种观念形态存在(感情、理想、价值观)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要素看,它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传统文化本质为组成要件,并在形成过程中相互糅合,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实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刚毅奋进、厚德载物、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基本精神。并包含了传统伦理观中的忠、仁、智、良、义、信、礼、俭、勇等基本要素,而这些恰恰是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石与基因。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现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是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它制约民族精神的走向与发展,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同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民族成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品格和风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用不可估量。而蕴涵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越深邃,民族精神则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辨证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进行传统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忧后乐”“为民请命”的博大胸怀等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商品社会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从而重新树立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汉文化中的重德崇仁思想,在成就多民族国家的连续统一,熔铸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引导各族把一时的相互冲突、战争化解为长远的和平与融通,起到了巨大的民族团结和凝聚作用。 (二),中华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精神支撑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似一条银线,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绪一线贯穿。传统文化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精忠报国”“轻利忘义”“舍生取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重要内容一直激励着我们为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而奋斗牺牲,爱国主义的内容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它使民族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高涨,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在一次次前仆后继、英勇搏杀中,传统文化对中华健儿的精神支撑作用得以彰显,我们看到了它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威力。 (三)传统文化是强国富民的推动因素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孔孟思想体系中的“礼”“仁”成分,儒家文化中的“协和万邦”“和为贵”“大同”等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本民族传统文化,只有把现代化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现在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中的勇于创新、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成分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抑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否定“一己私利”, 赞扬和肯定“以公忘私”“天下之利”“先义后利”“义以为上”等思想,这些思想的价值取向,对于增强全民素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育人为本智能创新主题论文

sdafdsa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实践活动,也是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小学教学担负着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才之路,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气氛中学习知识,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一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习差的小学生是靠家长逼着去上学,相当被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 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力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明确学习目的,榜样的模仿也由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向自己的理想努力。二 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乏兴趣,主动性差等问题,原因有多方面:(一) 、自小行为、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心态差;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过着颐指气使的“小皇帝”生活, 这直接造成孩子的心理结构是稚嫩和不成熟的,为就学后在学习中埋下重大隐患。再加上性格中的任性而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而失去兴趣。(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应试教育的广泛性使老师家长只注重分数,一见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生气发火,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1.据对我校四至六年级13个班共52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父母外出打工的426名,占81.3%,他们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家庭学习上得不到正确引导,学多少算多少,根本没有监督制约机制; 2.现行教育体制广泛实行的应试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分数说明一切,分数决定一切,使老师家长一见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定他学习不努力而生气甚至发火,时间一长,极易形成危险的潜意识:学习就是为分数而劳动,分数就是师长脸色的晴雨表,自己就是学习的工具!带着这种日趋加重的心理负担去学习,如何还能谈得上兴趣!(三) 、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满堂灌”,缺乏创新教育, 造成学生厌倦情绪, 学生学习是被动的;1.基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满足于传统教学方式,课堂45分钟板着面孔,照本宣科,气氛沉闷,缺乏情趣,老师自我陶醉,学生昏昏欲睡; 2.千篇一律的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资料--检查,把学生置于试题的汪洋大海之中,又使他们不堪重负;当然,我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因为智力差,长期以来,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学不会、听不懂,致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心不专、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学好学坏无所谓、作业拖拉、准确率差、家庭作业成绩甚至不做。他们的表现常常惹老师生气,情绪低落,天天查,天天心烦。据我了解,学生在其他同学心目中往往有被瞧不起的时候,他们一旦遭白眼,更加破罐子破摔、有意捣乱、影响到他人。但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讲还是想学好的,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力学好。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三 引发学生学习浓厚兴趣,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一)、创造良好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生动活跃、积极主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气氛的创设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学有效地利用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善于利用录音、图表、图片、简笔画表演来开展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善于以丰富有趣的语言,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勤反复不断变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可采用课前活动法、激将法、竞赛法、讨论法、直观法、表演法、设疑法等。例:讨论法:规定内容,限时讨论。如小学数学教学“比……多(少)……”的逆向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引入新课:“小红今年13岁,比弟弟大3岁,比妈妈小25岁,请同学们算一算,弟弟今年几岁?妈妈多少岁?不动脑筋的同学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结果算出弟弟16岁,妈妈一二岁。我接着追问:“妈妈只有12岁,妈妈13岁,弟弟16岁吗?”反问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然后又问学生:“为什么 ‘比……多……’不能用加法计算,‘比……少……’不能用减法计算呢?”悬念犹如“助燃剂”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比……多(少)……”逆向应用题的强烈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新课学习,以得保持和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学得愉快、主动、自觉,且收到良好 的效果。(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里面的家庭保护内容时,我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以漫画“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为情境,进行讨论,这样一下拉进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家长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忘记对孩子应尽的保护职责。这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应该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理进入听课角色,从惊奇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三)、创设思维兴趣情境,促使学生成功参与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与热情的学习状态、启迪智慧的动力。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动中激起,培养学生动中思考,动中攻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一上课,教师便对学生说:“这节课大家来当研究生,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这时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木板,要求学生想办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学生纷纷举手回答:(1)用卷尺量;(2)先用一根线绕圆板一圈,然后量线的长度;(3)把圆放在米尺上滚动一周,量出滚过的长度。教师肯定大家的方法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是2厘米、2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片,独立做实验,量出它们的周长。学生通过操作,互相讨论,共同得出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厘米多一些,9厘米多一些,15厘米多一些后。接着提问:有一个圆形操场的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财长方便吗?现在老师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知道这个直径是100米的圆形操场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兴趣情境,急切的想去寻求一种比较科学的求圆形操场周长的方法,参与思维活动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全班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一会儿几个学生就说:操场周长大约是300米多一些。有一部分学生疑惑不解,老师适时组织讨论,让全班学生明白:从前面3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就有疑问的学生恍然大悟。最后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操作,自己研究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主动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四)、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向师性这两种心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影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感染和心理催化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往往就喜欢哪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识,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教师适时适当关心、爱护、鼓励的言语,会让同学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老师过于严厉、急躁、不恰当的批评,会使学生紧张、消极。我所教的班级在2006年小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在介绍经验时说道:“老师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和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很好”“太聪明了”“非常正确”拉近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使我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我们在出现错误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一声“老师也会犯错误”消除了我们的紧张情绪,对老师的信赖和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成绩突飞猛进。”由此可见,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和谐共鸣,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五)、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另外要注重成功教育,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起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他们的点滴成绩要进行鼓励,让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只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才能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设计实践活动,以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知识、用知识的过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水平有限,请多指教,呵呵。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转换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造就成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在社会转型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适应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日益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日益发展着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面对信息开放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出现迷茫与困惑。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由此而来的是,课堂这一主导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可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过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落差。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在逐渐丧失。同时,学生总是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所接触的人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一旦面向社会,遇到各种比较复杂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时,特别是碰到诱惑力比较大、一时难以辨清是非的问题,依然会产生辨不明、分不清、判断不准、把握不住的困惑。这些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价值观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讲的明白、讲的多,学生就懂的多;只要学生懂的多,就会接受,信的多;只要信的多,就会做的好。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而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架构,使应用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云开雾散的情况少。这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和工作量较大,使教师很难真正的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要一无所知,只注重"传道",没有"解惑"。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中没有帮助,对一些问题依旧疑惑,不能信服理论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师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政策问题往往与评优、评定奖学金、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问题,心理障碍、人际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师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与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出现反差,新的矛盾不断激发,原有的矛盾不断凸显;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生态度功利化、政治定位边缘化趋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合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承载的任务空前复杂多样,那种空对空、说教式、灌输式、单一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利益结构变动、新旧矛盾交织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同时,在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21世纪人才不仅要接受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个性品行、人文素养和健全心智的全面训练。一些高校仍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当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不仅能以思想教育为本,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而不是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不思改变,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丝毫没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剧烈增长,到现在达几百万之众,作为被人们称为的"天之骄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的稳定就显的尤为重要。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今大学生都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对于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唤醒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民生。大学生毕业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大军进入社会,如果仅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没有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作指导,也会发生大学生学到的业务本领用在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空洞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

1、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导长期淤积便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便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不是高校教育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的,需要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密切接触才能发现。思政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解放思想,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均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不要老停留在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老师和学生均是学校的主体。没有老师,学校便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学校教育便失去了教育对象,学校也便无从发展。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同时,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就整体而言,在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上是合格的,但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还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把提升自身本领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先要加强自身作为建设者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注重增加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宿舍、社团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4、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在高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团体,这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他们聚集着一批志趣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长江大学有一个自律委员会,它通过与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会宗旨。既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智能车相关主题论文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kinds of hi-tech also widely used in intelligent robot toy car and manufacturing field, make intelligent robot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telligent car is a variety of high-pay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body, it incorporates mechanical, electronic, sensors,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y other subject knowledge, can involves many of today's current areas of technology. This car design mainly by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 module, manostat module, motor driver module, infrared inspection module and to the wireless digital module composition, system to C8051F340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set to foreign control, use linear regulator chip to voltage stability of control fo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other peripherals for the reliable power supply, using infrared to the module black and white signal detection, use L298N motor driver module to the dc speed-down motor stability control, use light coupling strength chips for electrical isolation of control, disappear

汽车一直在升级! 越贵的汽车 功能也就越多!维修起来就很麻烦! 呵呵 不过开的时候比较舒服 ! 哈哈 ,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车辆动力学控制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接收道路速度无线信号切换或电子地图信号切换) :可以只设定一个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有多个挡位供设定。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为智能化交通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限速无线信号发射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路面情况及时调整限制车速,让道路更加安全畅通。智能轮胎汽车智能轮胎的功能是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当温度过高或轮胎气压太低时,及时向驾驶员发出警报,以防止发生事故 ;或使轮胎在不同行驶条件下保持最佳运行状况,提高安全系数。智能轮胎一般都是通过在外胎内嵌入特殊的带有计算机芯片的传感器而获得智能的。传感器由车内的收发器控制,收发器利用无线电天线将无线电讯号发射至传感器芯片,传感器芯片再将承载着温度和压力数据的电子信号发射至车内的收发器,收发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便可取得温度和压力等数据,若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报警。更为先进的智能轮胎还能感知光滑的冰面,探测出结冰路面后而使轮胎自动变软,增大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在探测出路面潮湿后,甚至还能自动改变轮胎的花纹,以防打滑。智能玻璃智能化汽车玻璃有许多种类 :包括防光防雨玻璃、电热融雪玻璃、影像显示玻璃、防碎裂安全玻璃、调光玻璃,以及光电遮阳顶篷玻璃等。防光防雨玻璃采用新材料及新表面处理方法制造,雨水落到玻璃上会很快流走且不留水珠,无需刮水器刮水。玻璃内表面反射性低,仪表板及其它饰物不会反射到风挡玻璃上,驾驶员视线不受干扰。具有影像显示功能的玻璃,是在风挡玻璃上的某一部分涂上透明反射膜,在膜片上可根据需要显示从投影仪传来的仪表板上的图像和数据,便于驾驶员观察,驾驶员在行车时勿需低头察看仪表。影像显示智能玻璃如果与红外线影像显示系统配合,可使驾驶员在雾天看清前方2km左右的物体。光电遮阳顶篷玻璃则是在轿车行驶或停车时,能自动吸收、积聚、利用太阳能来驱动车内风扇,还可对轿车蓄电池进行连续补充充电。智能安全气囊汽车智能安全气囊是在普通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增加某些传感器,并改进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程序实现。增加的乘员质量传感器能感知座位上的乘员是大人还是儿童;红外线传感器能探测出座椅上是人还是物体;超声波传感器能探明乘员的存在和位置等。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则能根据乘员的身高、体重、所处的位置、是否系安全带以及汽车碰撞速度及碰撞程度等,及时调整气囊的膨胀时机、膨胀方向、膨胀速度及膨胀程度,以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和最有效的保护。--------------------------------------------------------------------汽车制造商心目中的未来汽车将是一种能自动驾驶的汽车,它能指导驾驶者避开交通拥挤路段和出事地段,同时提供丰富的网上住处和娱乐。美国加州国际汽车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下一个汽车销售阶段将从智能化汽车开始。智能化汽车应拥有以下主要功能。夜视功能:这种技术源于军用装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至少已有10年以上的实际应用历史。车上装有一个红外线摄像机,可帮助驾驶员看清在车前灯光线照射范围外的物体,该装置以汽车、动物、行人所发出的热量为电脑识别的信号。音控技术:可以让驾驶员对汽车发出语音指令,控制车内的收音机、电话和车内温度。声控技术将成为接入网络和其他各种自动服务的关键。卫星电话系统:驾驶员按一个键,就可以同他人通话。这一系统主要用于紧急救援服务。它与现在的导航系统的差别是,可以通过一个车内手机连接到达4小时报务中心,由于有全球定位系统的辅助,接线员知道你目前所处的确切位置。据统计,该系统将成为汽车的标准设备。可高速踏板:驾车者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最合适的坐姿来高速脚控踏板。福特汽车公司今年已经开始在几种车型中提供可高速踏板。车上网络系统:截至今年4月,至少有6家汽车制造商向市场提供可在车上上网的配套装置。通用公司已经在车上试用其Onstar系统,只要按一个键,说一声Onstar(启动),系统便将一个手机拨号连接到服务器上。然后你可以用语音指令要求播放天气预报、新闻、体育和交通状况,或者发电子邮件。更令驾驶员高兴的是,由于网络家电的大量普及,你可在车上指示家中的微波炉开始工作,一回到家便可饱餐一顿。自动车门:如果你丢了钥匙,没关系,钥匙也许很快就会过时。梅塞德斯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电子开锁系统,能够在车主靠近车门的时候,自动辨认对方。车主只要随身携带一张电子装置,将这一系统激活即可,当车主接触把手时,门可以自动开锁。自动导航:当你长途开车和外出旅行时,不必担心方向和路径,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保证车子按最佳路线行驶。该系统还通过雷达使汽车同前面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即使是雾天也不会发生追尾事故。这样的系统已经在梅塞德斯和美洲豹车上出现。绿色能源:未来的智能汽车将启用绿色能源。其中,电动汽车将被消费者广泛接受。通用、福特、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研制可以利用无线电技术充电的小型电动汽车。电能将被转化成特殊的激光束或微波束,通过天线接收,人们不必停车补充能源就可以开车环游世界。

理智与情感论文主题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 ↓( 情感的感性 ) (理智的总结。。)年华散去青丝乱,沧清成歌雪成烟(选自小说。。)塞北黄沙,送我无尽风华叹年华褪尽,成熟彼岸看此岸怅望回首百年 与谁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两种情感,一份慨叹实在想不出来了- -。一直都是先定题才写的 的说……尽力了- - 就算不着边也不要嘘我。。by&烟雪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红字》中海丝特 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 Irrational Side of Hester Prynne of The Scarlet Letter)2. 《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The Conflict in Donbey and Son)3. 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Associative Meanings and Translation)4. 美国教育的衰弱(The Drop of American Education)5. 19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The Positive Impacts of European Immigration on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19th Century。6. 朱丽叶之人物分析(Character Studies in Juliet)7. 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matic Theory in Literature)8. 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in Pragmatics)9. 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A Brief Analysis of English Phonetics as well as a Guide to Improve Learners’ Oral English)10. 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Comparison on Two Kinds of Comments on Hamlet’s Revenge)11.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12. 英语的学与教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13. 由美国2004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More than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14. 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The Purity in a Corrupt World—An Analysis of Oliver Twister)15. 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上述论文题目皆来源于学术堂)

《红与黑》··红代表热情,黑代表冷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