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听障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听障论文范文资料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广东省中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的时间和筛查数量的增长,如何加强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婴幼儿的追踪随防、诊断干预和康复管理,成为实施听力筛查医院和听力筛查诊断中心面临的问题,手工录入资料、文档管理给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带来大量繁锁的工作量,而且越来越不适应其管理模式。为了提高中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水平和加强听力筛查质量控制,自2011年8月至今,中山市中医院及十一所县医院推广应用了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现将应用此系统前后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以来中山市中医院产科和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等十一所镇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月?2011年7月应用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前在上述医院出生新生儿29657例(59314耳),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该系统后在上述医院出生新生儿31169例(62338耳)。

1.2听力筛查及诊断程序所有新生儿出生后3天至出院前(NICU高危儿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时进行第一次诊断,6月龄时行第二次诊断,诊断为听力障碍婴儿6月龄时实施干预康复。应用该系统前所有资料进行手工登记和文档管理,基础资料和登记输入资料包括:母亲或新生儿姓名、新生儿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初筛、复筛结果、高危因素、诊断、干预时间和手段、详细地址及有效的联系电话等。应用该系统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录入上述资料。

1.3听力筛查方法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的应用

1.3.1听力筛查和诊断仪器仪器中山市中医院使用美国algoSi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镇级医院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应用美国NicoletVikingQuest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加拿大VivosonicVivoLinkintegrity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丹麦MADSENCAPELLA全功能耳声发射仪、美国GSI61纯音测听仪、美国GSITympStar声导抗仪进行听力学诊断。

1.3.2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①录入或自动导入新生儿基础资料;②听力筛查诊断干预结果管理;③自动随访短信管理;④筛查中心和各医院分级权限管理;⑤转诊和远程会诊管理;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和上报功能。

1.4统计学方法对使用该系统前后的听力筛查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初筛和复筛情况,使用系统后初筛率、复筛率明显提高,初筛失访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使用前后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诊断和干预情况,使用该系统后转诊率、诊断率和干预率明显提高,诊断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使用前后统计报表、随访时间和随访费用情况使用系统前只能依赖手工统计月报、季报、年报,耗时且易出现手工计算的统计错误,也无法实时监控。使用系统后,系统的动态数据报表只需点击鼠标后就可以得出所需报表的真实数据,系统随访信息的实时发放减少了电话通知的时间和费用。应用该系统前手工登记输入基础资料4分钟/人,应用系统后直接对接医院HIS系统,可导入产科的病历基础资料,省时3分钟/人,统计报表每份节省4小时,随访费用节省0.12元/人,随访时间节省2分钟/人。

3、讨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建立运转良好的区域性网络系统,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数据保存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得到真实有效的客观数据。因此使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搭建了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听力筛查医院的沟通平台,可以快捷掌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并完整地记录新生儿、婴幼儿的基本资料,为省、市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临床科研提供完整的数据;该系统的动态数据报表可以随时准确上报,网络的实时监控和对数据的全面综合分析为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该系统升级后的导入功能可以直接导入产科的病历基础资料,减少了应用系统前的手工登记及管理的繁琐、耗时。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系统后节省了资料输入、登记和统计报表的时间,减少了随访的时间和费用。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统计功能较之前的手工统计方法显着降低了劳动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系统后新生儿听力初筛率提高,因使用系统后,听力筛查诊断中心通过每月报表可监控初筛医院,除少数新生儿因经济困难未能接受筛查和病情严重转院外,绝大多数新生儿都能接受筛查,但仍低于上海市的初筛率97.98%,说明本市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使用该系统后初筛失访率下降了18.58%,第一次诊断失访率下降了12%,第二次诊断失访率下降了8.7%,失访率低于唐向荣等人的报道。失访的原因大多为电话变更、外地民工带小孩回老家,也有极少数家长拒绝随访。转诊率和随访率的提高以及失访率的降低有赖于听力筛查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通过该功能每天可搜索出三天内应复查者的名单并提前信息通知,让家长得到及时准确的复查信息。

参与本研究的部分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无专人负责跟踪随访导致转诊率低,使用该系统后转诊率从使用前的81.1%提高到93.1%。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医院通过双联转诊单和系统信息的双重保障,加上诊断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实时回报听力筛查医院,使该院能及时跟踪、督促仍未到诊断中心诊断的婴幼儿,使诊断中心和听力筛查医院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转诊率和诊断率。

使用该系统前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只是“被动接诊”,定期为基层医院做技术指导,难以统筹管理。使用该系统后诊断中心每季度举办一期听力筛查技术网络培训,同时系统的专家会诊平台可通过网络会诊使疑难病例能及时得到诊断和干预康复指导,从而提升了诊断中心的诊断水平,从文中结果看,第一次诊断率比使用该系统前提升了12%,第二次诊断率比使用该系统前提升了8.7%。另外,因为该系统的户籍管理程序使本市的听障患儿资料能及时上报给残联,使其能享受残联的听力障碍抢救康复补助政策,从而使干预率从使用系统前的85.9%提升到使用后的94.1%。

听力筛查系统详细记录了筛查、诊断结果及通知随访信息的发放时间,同时家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后会收到系统自动发放的筛查结果短信和对听力筛查诊断结果的分析解释,凭信息网址可登陆系统的听力筛查健康教育栏,增加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初筛率、复筛率、转诊率、诊断率和干预率,降低了失访率,系统清晰的流程管理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水平。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于出生时没能及时诊断,错过了最佳干预期,造成了失聪。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国内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现有研究结果与此相仿,我国现有0~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儿童在出生后3年,尤其是第一年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由于听觉障碍使大脑得不到有效声刺激,则意味着丧失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将严重影响患儿言语、认知和情感发育,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将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通过声放大技术等方式重建其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因此,对我国所有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是指外界声刺激通过外耳道和中耳传到耳蜗,外毛细胞受到刺激并主动释放能量,逆传到外耳,由探头接收并由计算机处理后显示结果。本文主要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两次筛查均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另外,鉴于耳声发射有较高的假阳性率,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寻求最佳时机和方案,以减少假阳性率及重复筛查工作,减少家长对假阳性结果的疑虑和不安,提高筛查效率。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年05月01日~2008年04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接受了第二次听力筛查的新生儿324名,男202名,女122名,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对2236名新生儿进行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d进行复筛。DPOAE采用两个不等强度L1=65dBspl,L2=55dBspl纯音的£1、£2为刺激声,f1:£2=1:1.2。耳蜗内部外毛细胞对测试信号做出的反应,称为畸变产物,即DP;耳道内的平均噪声级,称为噪声平台,即NF。各频率上畸变产物(DP)点与噪声平台(NF)点间的差值为信噪比。共有2000Hz,3000Hz,4000Hz3个频率。测试模式:(1)3个反应中至少2个在Pass/Re£er(通过/转介)线上或其上方,且这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PASS(通过),且信噪比大于10dB,则测试结果记分为PASS(通过)。(2)3个反应中至少2个在Pass/Re£er(通过/转介)线的下方,且这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REFER(转介),则测试结果记分为REFER(转介)。(3)3个反应中至少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NOISE(噪声),则测试结果记分为NOISE。(4)如果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PASS,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REFER,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NOISE,则测试结果记分为NOISE。(5)测试结果显示ABORT(失败),不能表明此测试的结果是PASS还是REFER,应再做一次新的测试。测试结果在筛查仪上显示PASS,即为通过;如结果显示REFER、NOISE,均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需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筛查时间,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33个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

1.2.2测试方法(1)测试时间:一般在3d或3d以后,最好在喂奶和换尿布后。(2)测试体位:检查左耳时采用右侧卧位,检查右耳时采用左侧卧位。(3)测试环境:温度适宜,基本安静,但不要求隔音,本底噪声<40dBspl。对不安静的婴儿可给予安抚奶嘴使其保持安静的同时进行测试。(4)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一般用3或4号耳塞。(5)耳塞插入耳道的方向、位置要正确,避免耳塞堵塞,因新生儿耳道壁较柔软,如方向、位置不正确易影响测试正常进行。(6)测试前测试者要洗手,注意清洁耳塞和探管,防止堵塞。注意清理外耳道以防分泌物影响测试结果。

1.2.3统计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检验(chi-squared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

2006年5月1日~2008年4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接受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236名,男1174名,女1062名,第1次筛查通过1874名(83.8%)。362名需要第2次筛查者,实际筛查324名。324名进行第2次筛查的新生儿中,男202名,女122名,第2次筛查通过310名(95.7%)。两次筛查未通过14名,男8名,女6名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

2.2影响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分析

324名第2次筛查的新生儿中,通过310名(95.7%)。筛查通过率足月儿、过期产儿高于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者高于不足2500g者,健康新生儿高于有新生儿疾病史者,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检查时间、母亲的分娩方式、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其余30个因素,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在,国内外对新生儿听力复筛时间的选择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要求在生后3月内检查,我们对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发放“复筛”通知单给家长,要求初筛不通过者于生后42d左右进行复查,复查时间与儿童保健门诊时间定为同一时间,以尽可能减少漏筛率。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筛查通过率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有关,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未通过率要高于足月儿和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可能是由于其外周听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声音刺激反应差所导致的。有人用OAE对新生儿进行临床听力学研究后发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对声音的'反应比正常足月新生儿差,OAE的反应振幅相对较小。另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发育更不成熟,咽鼓管咽口与鼓口几乎呈水平位,亦直接影响DPOAE的引出[2]。因此复筛结果显示多胎、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者通过率低。

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新生儿复筛通过率明显高于有新生儿疾病史者,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疾病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报道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回顾性研究也发现,有约50%的听力障碍儿童出生后在NICU中进行过抢救治疗。

听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明显和永久的功能障碍。

应用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干预,促进语言发育,达到聋而不哑。筛查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对筛查有问题的儿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减少漏诊,所以家长的依从性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耐心解释听力损失的危害性,增加家长对听力障碍的认知程度,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支持信任度。对初筛结果正确评价,既不夸大事实,以防家长的心理压力过大;又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保证按时复查。对首次测试结果不合格,要合理向家长解释,避免造成恐慌。如复查仍未通过者应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我院42d第2次筛查时,362名需要筛查者,实际筛查324名,尽管已告诉家长我们的复筛免费,仍有38名未来筛查,占需要复查者的10.5%。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家长的重视程度不足。如何提高复筛率,有报道介绍使用《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及《高危新生儿管理》软件,对每一例受试婴儿的筛查结果建档,追踪观察并通知婴儿所属居住地段的社区诊所,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的婴儿则由其管辖区域的县级市保健院专人通知,保健科应设专人负责电话追踪随访,以保证复筛率。

Yoshinaga-Itano等随访了150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被发现的听力障碍儿童。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2~36个月,其中约有50%的听力障碍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在随访期间,以适当的发育和语言量表对所有对象的发育和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不论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显着差别。另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类似前瞻性研,也证明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故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对降低我国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的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显着影响。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对降低我国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关于语言障碍论文范文资料

可以先介绍一下普通话的由来,然后邪普通话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国语”的名称出世不久,就有人反对。1931年,瞿秋白曾反对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全国解放以后,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可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桥梁,听我讲解后,你就会明了。 普通话,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大常见的,大家全讲的是方言,如果你是一个山东人,不会杭州话,来杭州旅游,在宾馆的电视上看《阿六头说新闻》上面讲:更朝早让得,欲一部桑塔纳2000来哒庆春路高得熄火的类……这样的节目讲的全是杭州话,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嘛,所以我建议改一改。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是文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全民族共同了解、共同使用的民族共同语。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规定: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如果我们大家都学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么普通话就是我们友谊的桥梁。 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对你说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听不懂,这时,普通话就该挺身而出了,用它来解决沟通上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 普通话还是一种对长辈很尊敬的语言,使长辈听了容易听懂,否则你很容易被认为不尊敬长辈。“语同音”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杨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历史原因造成的语言障碍,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统一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语言通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后,商品市场繁荣兴旺,流动人口数量增多,信息交流空前活跃,这一切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比如一亿多农民工进城,对语言交流的需求客观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当然国家语言政策的引导推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刘照雄: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口流动和交流的条件。封建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社会生产方式一直维持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状态,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情况复杂,造成各地方言分歧。但工业的发展要求大市场的形成,其前提必须普及国民教育,而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条件则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早在秦朝我国就实现了“书同文”,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实现“语同音”。陈章太:近20年,普通话得到迅速普及。首先人们的语言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遍认为普通话好听、便于交流,以会说普通话为荣,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其次,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学、广播电视播音一般使用普通话,大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既使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也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已真正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会说普通话的人已达百分之八十,小城镇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达百分之三、四十,农村及边远地区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我国1982年制定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国家又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在全国通用的地位,再加上开展大规模的推普周和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措施,普通话正在全国各地逐渐普及。胡洁:语言是教师工作的载体。普通话的培训一直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这个行业承担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当然也承担着普及通用语言的任务。在孩子眼里,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正确的。所以在普及普通话这件事上,学校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主要依靠语言进行,在广播电台的节目播出中,语言同样是播音主持与受众的交流纽带,可充分体现出播音主持在节目播出中的主导者、组织者身份,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对节目的质量及收听率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从目前广播电台播音主持在节目中的语言表达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此类问题的表象及其解决对策展开研究,以期提升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广播节目的质量。

关键词: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问题;对策

广播节目是人们接受社会讯息、提升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保证节目质量需要重视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广播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播音主持作为节目的掌控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对节目主持过程中语言表达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稳定并提高节目的收听率[1]。

1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1.1文字表述方面

部分播音主持的文字表述功底并不扎实,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常常会错用语法、词汇等,甚至会出现许多常识性错误。此外,由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内容的播报,导致部分播音主持人会出现语言不精练、发音含糊不清等情况,造成内容无法及时精准传达。还有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中过度应用网络幽默段子,适得其反,降低了节目水准。

1.2语速控制方面

在新闻播报过程中,许多播音主持人会出现语速过快或过慢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新入职的播音主持人身上经常出现,由于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情绪紧张而导致疏忽了语言表达的速度,出现语速过快的现象。还有部分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中过于缓慢,未考虑到受众的正常接受节奏,受众理解出现偏差。

1.3情感表达方面

部分播音主持人只是照稿件进行宣读,毫无情感色彩可言,通篇空话、套话与专业术语,导致播音过程毫无生机,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也无法引发受众的深入思考,这样传递出来的信息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凸显其社会影响力。

1.4内容突出方面

部分播音主持人在信息传递中未充分掌握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重点强调,造成信息传播容易出现与原本含义偏离的现象,使受众对内容产生误解。此外,未能对稿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简单认为所有词句都重要,全篇采取重音处理,导致听众难以获取其中的关键内容。

2解决播音主持语言表达问题的相关对策

2.1保证播音文字表述的规范

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介的代表,有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等特点,而文字表述功底作为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需要播音主持人口齿清晰、发音标准、字正腔圆,同时在节目播音的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口误,确保文字表述精准,不仅要使受众一听即懂,同时也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涵[2]。为达到这一效果,身为播音主持人,应重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升文学与艺术素养,确保节目主持中语言、语法、遣词都能合理运用。此外,在节目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还可适当应用文字表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将新闻信息的内涵深度挖掘出来,通过张弛有度的表述激发受众的联想力与情感共鸣。比如,在对某一新闻事件展开分析时,播音主持人便可适时对相关历史史实、专业知识等信息展开延伸解读,对于浅层次的节目内容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大大激发受众的收听兴趣,提高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2.2协调播音语速与节奏

广播节目会因为风格、内容、受众群体及播音主持人声音特点的不同去确定播音语速,一般来讲语速应当控制在320字/min最为宜。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当中,主持人还需懂得灵活变通,如果需要播音的内容太多,那么在有限播音时间内便需要适当提速,确保重点关键内容能够得到精准传递;如果一档广播节目属于舒缓氛围,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则应该放慢语速,维持和蔼轻柔语气,确保与节目整体效果融为一体。对于受众而言,毫无节奏感的广播节目播音不仅无法激起其收听兴趣,甚至会使受众产生反感。所以,播音主持需要依据内容对播音节奏进行妥善处理,通过对播音节奏的把控凸显节目内容的主题与内容层次感,在情感输出时要做到张弛有度,从而强化节目的感染力。

2.3合理把控播音主持中的情感表达

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中,主持人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恰当把控能够有效提升播音感染力,能够让原本沉闷的播音内容重新焕发生机,吸引受众关注。因此,播音主持要意识到节目主持并非照读稿件,而应当融入情感色彩进行语言表达,通过信息内容的丰富加工以提高节目的说服力。同时,播音主持人需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根据内容的不同表达出相应情感,但是要注意,前提是观点要保持客观,不得掺杂过多的个人情感,以免对受众的判断造成误导,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3]。具体来讲,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遵从如下三点原则。第一,互动性。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需基于受众需求,在与受众的友好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提升节目亲和力。第二,真实性。播音主持人的信息播报不能含有主观猜测,不能虚情假意,应当将最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受众。第三,适度性。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要适度,避免在节目主持中过度宣泄自身情感,而使受众产生反感与心理负担。

2.4加强播音语言技巧训练

要想解决播音主持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还需加强对语言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身为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正确解读,巧妙设计表述方式与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精准传递。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播音主持人还需以优秀主持人为榜样,对其表述技巧及优美语言进行借鉴,在前期模仿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此外,播音主持人还需坚持每天练口,改善吐字不清、气息混乱、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大量工作实践中提升随机应变能力,巧用各种语言技巧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状况。

3结语

唯有确保广播电台节目播音主持拥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确保广播节目质量与收听率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扩大广播电台的社会影响力。在节目播音过程中,作为节目掌控者的播音主持人,需要规范文字表达,保持合理播音速度、节奏与情感,确保听众能够准确接收到正确信息,从而强化广播节目的感染力,助推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丽.关于播音主持语言情感表现方式的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141.

[2]宋元春.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探析[J].新闻传播,2016(24):55-56.

[3]郝丽娜.播音主持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140.

播音与主持主要要求:

一、发声的部分:

发声,最好选择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个方法老师在上课时候也会教,基本上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都会教这个方法。指导你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气息,怎么找到合适的口腔、喉部的状态。

很多同学选择录音学习,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使用在这里,因为这样的话,你的用声错误、喉部挤压、口腔与面部表情的不恰当,录音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

二、语音部分:

语音的监听,是需要一个好的耳朵。事实上,几乎全部中国人是无法完全准确分辨60个声母、韵母的成分的。因为这些音听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很大的辨识度。所以在吐字上,会出现语音缺陷和语音错误。最常见的有这几种,例如尖音、鼻边音问题、平翘舌问题、前后鼻音问题等等。90%以上都是因为"听不出来"。所以,最好需要一个能听出来的耳朵,帮你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三、语言表达:

很多人对这一方面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说话嘛,谁不会呢?是啊,就像我前面说到的,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教导我们怎么去说话,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看似简单,实则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吐字发声有问题没关系,你可能还能在大学的教育里面改正过来,但是语言表达可能决定的就是你的整体状态了,在这个阶段,老师会教你宏观方面的问题,你为什么去说话?怎么去说话?怎么完整清晰的表达你的想法,你如何去照顾受众?怎么去寻找准确的基调?字和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词和词之间又怎么连接?等等很多问题,这里学到的很多理论,很多不是理论,都有老师给你示范,这里涉及到很多玄学,很多哲学。这些知识,播音员在播报的时候才不会告诉你。

四、副语言部分

副语言就是辅助语言,帮助语言更好清晰地表达、你的坐姿正确吗?表情合适吗?服饰合适吗?领带的花纹适合吗等等副语言,都是实打实的经验总结,没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是到达不了的。

播音主持入门知识

1.基础认识篇

在我们学习播音主持专业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定位,播音主持专业从事的是银屏前的工作,所以对主持人,播音员外貌形象,肢体语言,及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要求。女生身高163cm,男生身高一般需要170cm以上,在学专业之前,首先要定位自己是否符合要求,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首先学习播音主持专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普通话语言基础,不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或者严重的地方语言口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音色,音调,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在我们没有接触到标准普通话之前,地方语言是我们最开始,也是最原始的语音特点,形成语音特点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纠正和改变的。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发音习惯和一定的普通话基础条件。

2.学习篇:

练习发音是一个持之以恒,要求考生有很大毅力的去学习的专业,在我们练习发声的时候,第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其次是数数练习:

"数枣"练习:"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 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 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3.掌握篇:

我们如何去掌握一门语言的发声技巧, 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锻炼自己的情、声、气、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坚持开嗓练习则是最基本的要求,播音主持专业声音只是一个基础,也是对播音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并且能够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的播音主持人,只有声音和外貌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考生全方面的发展综合素质。

《新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课程及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课程内容应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尤其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理念

听觉障碍学生与健听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听觉障碍学生的听觉障碍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迟缓,这就使得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再有健听学生入学前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听觉障碍学生只有在入学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能逐渐建立起来,只有这时他们才能把数学经验的形象与所表述的语言的联系建立起米,才能形成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经验,这些都是造成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殊性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教学

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使得他们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入学前他们只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入学后,从汉语拼音训练到学同识字,再到句子训练,开始语言的学习,这样的过程大约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问,听觉障碍学生才能初步达到健听学生入学前的语言水平。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发展的滞后会严重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远远落后数学学习的进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生字新词时,数学课也要担当语言教学的任务,只有及时扫除这些字词障碍,听觉障碍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另外数学语言的发展是促进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听觉障碍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的方式,算出加二等于五,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相脱节,这使得他们的运算长时间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教学,听觉障碍学牛只有理解这些表述问题的词句,才能产生解答加减法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加减法的运算概念,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精当,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和完整地回答问题,要训练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的过程,培养听觉障碍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而非动作思维)的习惯。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许多健听学生在学前就已有的数学经验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儿童来说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儿童学前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儿童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这现实的数学世界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孩子们才能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框架。例如,一年级儿童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数的意义。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互动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而儿童的这些经验大部分是从游戏和玩耍中取得的。而听觉障碍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听觉及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与健听同伴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地缩小了他们游戏的范围。当他们进入一年级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数学经验储备不足,虽然他们能说或用手比划出1―10或更多的数字,但不解其义。也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基本上是空白的。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补充学前的数学知识经验,然后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概念与技能。听觉障碍学生的新数学概念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情境以故事、图画、游戏等方式呈现,这会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这会成为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前提步骤。

三、在加强直观性的前提下,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完成抽象化的过程

关于保障探究论文范文资料

社保即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分担年老、失业、疾病以及死亡等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安全,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800万人弃缴社保,加大了个人账户空账压力。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总支出 GDP论文论文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保持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要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有升、有降”的方针。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根据穆怀中教授的推算,尽管我国人均GDP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但不包括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们60年代的水平并不逊色。(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为参照,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比如,1991年,瑞典、英国、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6.4%、31.8%、28.7%。而我国2001年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8.34%。与我国人均GDP接近的国家进行比较,2002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当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47%。而与我国人均GDP接近的国家,如玻利维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依次为5.5%、8.49%、9.55%。因此,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既不显得过高,也不显得过低。(三)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比较分析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镇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着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享受以高就业、高补贴、低收入为特征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而农村居民仅拥有建立在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以社会救济、“五保户”供养和合作医疗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并未能享受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存在着水平偏低的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城镇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以牺牲农村的保障水平为代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保护人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体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启示

【摘要】社会保障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和老龄化不断加深加快导致人们社会风险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其现状与发展更是备受瞩目。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其存在的满意度不高和体系内外矛盾重重的问题,亟需解决。社会保障伦理是建立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石,只有立足本国国情,立足本国传统社会保障伦理,吸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才是解决许多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鉴于西方文化思潮盛行,我国传统伦理逐渐淡化的事实,笔者希望通过对儒家社会保障伦理的评价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我国当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更有效的社会保障伦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伦理缺失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契机;伦理缺失;启示

一、儒家的社会保障伦理

儒家思想是对我国影响最深远的传统思想之一,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便包括了社会保障的伦理,进而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本节主要介绍了儒家社会保障伦理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其历史局限性。

一理论基础

以民为本的道德理论基础。儒家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继承并发展了以民为本的理论,指出民众在社会发展和政权转移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上位者要重视民生民意,如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及为君者要保证民众的生存需求,实行保民爱民的仁政。以“仁”为本的道德理论基础。“仁”包括人的仁爱道德,也包括仁政德治。人们如果能够由对自己、对亲朋的爱扩大到对社会成员广泛的爱与仁慈,社会就会和谐;国家需要实施社会保障,而且社会保障首先要实现民众的生存,如“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具体内容

以民本和仁政为主的“人道性”思想。其中的民本思想指出,社会的发展与治理要重视民众的诉求和愿望,注重民众的生存与发展,如“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予以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仁政思想则要求为政者要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保持自己的仁政观念,实现爱民与护民。“均无贫”伦理。儒家追求公平、平等和正义,反对贫富分化,如“不患寡而患不均”,①提出要按不同等级、不同身份进行合理的分配,为政者要注重社会保障,来避免严重的贫富分化,维持社会的和平稳定。“节用爱人”伦理。“节用”要求减轻民众的负担,使得民众可以自力更生,减少 *** 对保证人民生存的开支,进而减少民众赋税的义务,保证民众的生存,实现良性回圈,同时国家要建立适度水平的保障。这两项措施都有利于节省社会保障消费的支出。“爱人”要求当政者关爱民众,注重保障、维护民众的生活。注重“孝”道。儒家认为社会保障不仅要依靠国家,还要依靠家族和乡里,实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而且“孝”道思想强调子女后代对父母的供养、关心和照顾,在当时小农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倡导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养老模式,我国目前仍以这一养老保障方式为主。“德法兼用”伦理思想。“德法兼用”要求社会保障要注重德法兼治,为政者主动依靠自己的道德情操关爱民众,但在行动和工作上也要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对违纪行为给予严肃的处理和警告。

三历史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存在历史局限性。首先,儒家社会保障伦理旨在通过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目的,在根本上为统治阶级服务,不符合当前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传统的儒家社会保障伦理也有一些愚民的手段和措施,用一些教育和说教麻痹民众,以为统治阶级服务。最后,过于依赖执政者的自身道德,不仅不利于对民众的保障,也阻碍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而且儒家伦理中对一些群体特别是妇女如“三从”“四德”,要求苛刻,影响了制度的公正性。

二、探寻儒家社会保障伦理的契机

一时代新状况

在新的时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逐渐的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近期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政策的提出,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相应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财政的负担能力。在国民对社会保障需求规模越来越大、专案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借鉴发达国家高水平保障造成财政危机的经验教训,亟需要求我国合理界定 *** 和个人的责任,建立适度保障水平。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造成社会保障财力困境,基金缴费者相对减少、接受者相对增加,我国现有的基金收入难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而且人们对老龄人的护理工作和养老服务有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发展强调保障实施主体的社会化,强调社会保障要依靠多元主体,以减轻 *** 的压力,同时解决 *** 容易忽视或不便解决的边缘问题,确保社会保障的功用,保障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需要推动非 *** 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现有社会保障伦理缺失

由于伦理本身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伦理宣传教育的缺失,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存在一些伦理缺失的问题。首先,人文关怀不足,保障资源和福利存在不人道的分配现象,将保障和福利的给予视为累赘,歧视受助者的思想与现实状况时有发生,而且一些保障政策没有倾向社会弱者,丧失其保障的目标和公正性。其次,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原则缺失。保障起点存在特权和歧视问题,保障机会存在权利获得的限制和障碍问题,两者导致保障结果的不公平、不正义。如我国因法制不完善、人情关系等因素造成应受惠的贫困者常常得不到帮助,许多人对受助的贫困者有歧视的心理和行为,歧视色彩较浓,而且我国各地区和人群的保障差异也较大,总体来说发达地区保障好。再次,德法兼治不足。制度和教育对德治的忽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政策缺乏连贯性和法制性,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不顺畅,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孝文化不足。溺爱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新一代责任意识低下、孝道意识薄弱,不孝或是片面将孝挂钩于物质供给,影响家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家庭养老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保障机构与保障方式不足。保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着机构不足和人员缺失的现象,保障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职责不明确、素质低,影响社会保障的作用和作用的发挥。此外,我国养老方式与老年生活保证的层次还不足,比较单一,社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多样化、多层次社会保障需求。

三、儒家社会保障伦理的启示

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儒家社会保障伦理思想,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个人责任、家庭保障以及多样化与社会化的保障模式,取得了许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秉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不断探求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发扬“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我国建立在“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的社会保障,首先需要转变社会保障是对人的怜悯、恩赐的观念,视社会保障权为国民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国家应尽的责任,是对人们的关爱、对人们自主与发展的关注,人们的发展最终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国家与国民的共同进步。其次,加强社会保障机构与人员的建设,建立拥有比较完备专案、职责明确、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平等的对待社会保障的覆盖群体,不仅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更要保证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针对不同的专案和群体实施不同的保障,又要使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兼顾社会保障的效率和公平。社会保障的有想发挥是使应受保障者受到保障,同一条件的受惠者享受同一制度的保障,并且保障水平适度,能够保障被保障着的基础生活,同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被保障者的积极性,避免“懒汉”的出现,提高社会的活力。健全德法兼用的原则。德治主要是要求实现 *** “仁爱”和百姓“自爱”,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促进两者道德素质的提高,增强两者的责任心、义务感、道德感和爱心,实现对受助者受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认知,奠定社会保障实施良好的思想基础。此外,法治要求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注重依法保证社会保障参与者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实现各自的诉求,同时也要注重依法保证对社会保障过程中各项行为与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增加违法的机会成本,减少甚至是避免社会保障中不法行为的发生,提高社会保障事业的质量。强调家庭保障的“孝”理论。“孝”是子女后代应具备的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针对当前我国孝文化缺失的现状,更加需要注重加强孝文化与家文化的宣传教育。首要也是最迫切的是要注重增强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子女后代学会感恩,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理解父母长辈和关爱父母长辈。其次,提高社会的尊老重老观念,在家庭成员互助互爱基础上,实现社会成员互助互爱,实现社会成员对老人的尊敬、理解和关爱,达到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互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保证责任主体多元化与社会化。社会保障要注重责任分担,建立多元的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业,而是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事业,需要各方主体共同协作。过于依赖个人,许多弱势群体因承担不起保障费用无法实现保障,具有优势的许多人群又不需要某些保障;过于依赖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也会造成弱势群体参保不起,优势群体不愿参保的现象;过于依赖国家,针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广袤的国土面积,难以实现全覆盖,国家的财政压力也会过大。这些都会造成应受惠者得不到保障,保证失去了基本作用,难以持续发展的后果。建立资金运作、待遇发放、管理工作和实施主体全面社会化的社会化保障事业,有助于合理分工个人、家庭、单位、社群职责。建立多元责任主体,合理分担,有助于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儒家注重仁政,强调国家要保证百姓的生活,儒家也注重节用,强调个人的责任与奋斗,保障事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四、小结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其不足。立足传统与现实,借鉴国内外思想和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伦理缺失和西方文化氾滥的情况,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要重视儒家社会保障伦理中“以人为本”、“均无贫”、“节用爱人”、“孝”道和“德法结合”的思想精髓,注重社会保障事业以民为本、“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兼顾法治与德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实现,建立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化和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为早日实现和谐社会与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铮.儒家思想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报,201410:25-27.

[2]黎汝静.日本和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影响因素的角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50-252.

[3]刘丽.儒家社会保障伦理思想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4]张俊霞.儒家社会保障伦理及其现代启示[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6]李泽厚.论语今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

[摘要]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暂时在政策制度、制度执行效益、违法违纪和道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存在着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范围和积累的经验不足、绩效审计手段落后等问题。为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我国应采取树立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运营公示和监督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资讯化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近几年,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目前暂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现状,主要包括:一是政策制度方面。具体包括基金管理、机构建立、实物管理、经费管理、会计核算等,这些政策与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益;二是制度执行效益方面。具体包括与制度相关的资金执行效益和受益人群的受益效益两个方面。前者可分为资金有无沉淀和收支能否相适应两个方面,后者可分为资金支付的金额效益和资金支付的及时性效益两个方面;三是违法违纪方面。据审计署统计资料显示,2010-2014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涉及违规违纪资金352亿元,一些单位将社保基金用于基层经办机构等单位工作经费5.95亿元;用于购买汽车等295.74万元;用于平衡市级、县级财政预算1.14亿元;乱报销费用或发放待遇共18.52亿元等问题;四是道德标准方面。有些行为不能看作是违纪违法行为,但是从道德上来看是不可行的,道德标准特别适合于对效益审计中的经济事项的评价,它可以用来从道德层面帮助人们看待不按客观规律、忽视人类生存问题的后果。对于某些事项不能用法律法规限制时,用道德标准加以限制无疑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认识不够

*** 部门对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不够重视,这里的 *** 部门主要指的是审计机关,审计机关的不重视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难以建立和健全。作为一项公共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向 *** 相关部门上缴的社保费用, *** 相关部门利用这些社保费用筹集资金,因此 *** 相关部门如果不足够注重这些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而审计部门又对此基金的绩效审计也不重视,这将必然导致社保基金的管理混乱,其管理绩效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公众作为委托人的角色把通过劳动获取的资金投资于社会保障,以保障其日后生活所需,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者则不够重视,没有使社会基金进行安全、完整地执行,没有使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我国审计部门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障基金缴上来之后被乱占用、乱截留的现象,资讯披露制度严重缺失。

二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

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经济性和效果性要求其有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也是作为评价审计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为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提供既定的标准。但是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的审计评价中,还没有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而在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绩效的审计中建立了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如美国审计总署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严谨和详实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澳大利亚在绩效审计评价方面也对审计相关人员制定了细致的评价标准。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出台的绩效指标体系仅对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有用。而从1999年开始出台的《业绩效评价标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等档案只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性进行评估,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毫无作用。

三范围和积累的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对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评价的经验严重不足,因此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评价缺乏严重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开展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主要采用的是财务审计,而绩效审计被引进我国的时间比较短,绩效审计评价没有足够的实践工作检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及其 *** 部门专案繁多的情况下,仍用财务审计的方法对其审计,势必造成对社保基金管理的不准确和不真实。而且,我国 *** 部门的绩效审计仅针对大型 *** 投资专案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在社保基金管理绩效中的审计经验不足,将影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合理有效应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绩效审计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主要表现在社保设计的人数众多、基金金额庞大、管理周期较长等,这就要求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技术高,所应用的计算机资讯系统健全和完善。绩效审计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援,很难应对当前我国社保基金资讯量的逐渐增加。虽然我国社保基金资讯量的增加,需要更快、更精准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援。但是我国目前计算机相关软体的会计资讯处理能力还比较低,很难有效审计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资讯。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查账的方法进行绩效审计。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适用性的绩效审计软体,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另外,我国对社保基金管理审计的相关计算机软体也存在很大问题,譬如软体中个个流程相互独立,设计缺陷导致附表与主表之间相互脱节,资讯严重失真。

三、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关 *** 部门及其审计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把社保基金审计看作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定、关乎社会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针对目前社保基金范围小、负担失衡、覆盖面小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和高度责任感,建立有效科学的统一管理体制,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从巨集观层面统一支付方法和征收比例,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调研,有问题及时反馈于领导。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切合实际地、有理有据地做出汇报,逐步推进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尽早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法》,使之与《审计法》和《会计法》有效结合,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推向法制化。

二加强运营公示和监督管理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公示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监督社保相关管理部门收缴和发放社保基金的各项工作,并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其收缴和发放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二是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向社会公众详细解析最新的政策法规条文,使广大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收缴金额、收缴比例的变动,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新的政策法规;三是建立参与审理案件及检举揭发制度。吸引广大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让他们关心和了解社保基本状况,强烈要求社保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向企事业单位及公众公布社保基金的各项收支状况及其管理情况,使整个社会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气氛。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审计人员的培训机制。把培训当做对审计人员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引导审计人员参与高效培训,甚至出国培训;二是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制定还很不完善,其政策制度的变动较为频繁,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时刻关注社会保障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及时将最新法律法规应用于社保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必要时可以组建培训班;三是建立审计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对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态度认真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可以使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实物或现金奖励。只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的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资讯化建设

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应当不断加强资讯化建设,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强资讯化、网路化,实现专业化。建设一个健全完善的绩效审计资讯处理系统,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保障基金的电算化审计,利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注重资讯的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资料库系统。同时要完善我国社保基金审计的技术流程:一是控制社保基金账户的收入与支出关;二是重视社保基金征集环节的严格审计;三是重视对基金拨付环节的审计;四是重视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审计。严格清点涉及的定期存单和相应国债,仔细检查存单的登记建账情况。

[参考文献]

[1]MargettsH.

[2]刘铮,李厚喜.社会保障政策绩效审计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38

[3]孙家棚.浅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

[4]刘霞.提升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对策相关思考[J].现代商业,201523

[5]史安玲.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企业研究,20142

关于婚姻障碍多论文范文资料

大概有5W多篇论文,你自己找找看一定能找到你要的内容

我国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的立法缺陷 无效婚姻是指男女两性已成立的婚姻,因违反婚姻成立的实质和形式要件,被依法宣告不具有法律效力。确认婚姻的无效与撤销,是对有瑕疵的、违法婚姻的制裁。 无效婚姻制度源于古代法,在中世纪欧洲的寺院法也设有无效婚姻制度,规定凡有婚姻障碍、无婚姻意思和欠缺形式要件的婚姻,均为无效。在1900年《德国民法典》1306-1308条规定了婚姻的禁止,同时在《德国民法典》第1313条-1318条还规定了婚姻的废止,在这时就出现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两种制度。 我国在1980年《婚姻法》中没有设立婚姻无效的条款,但在1994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中规定了可撤销婚姻的情形,条例第25条却规定了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同时条例第28条也规定了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对不应当办理婚姻登记,而违反规定办理的,对仍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婚姻当事人撤销婚姻登记。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虽然建立了较为体系化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但是将1994《婚姻登记条例》中的结婚当事人龙虚作假欺婚姻登记机关取结婚证的,以及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结婚登记的,是属无效婚姻,还是可撤销婚姻,没有进行法律上的界定,特别是对这种成立的婚姻怎么处理,以及由那个机关处理更没有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和新《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没有作出这方面的规定,是因为《婚姻法》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的制定不能与法律相抵触,才导致将原有的规定在制定新条例的时候没有得到保留。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给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记机关处理该类案件带来了法律障碍,这也是我国婚姻立法的一个缺陷。笔者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这个案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2008年3月8日,张芳与自己的男朋友从成都回到家乡,她们一是回家看看父母,二是回家办理结婚登记,可当他们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她在2006年就已经和另一个男子登记结婚,张芳一听傻了,自己一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回家,怎么会同别人结婚?于是工作人员调出了婚姻档案一看,档案上明明写的是自己名字,可照片却是自己的妹妹,这时她才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可能因为没有达到法定婚龄,为了结婚,盗用了自己的名字与他人结婚,且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子女。 当他们发现问题后,就要求民政部门撤销她与别人的婚姻,但民政部门称,我们只受理受胁迫婚姻的撤销,你这不是法律规定的可撤销婚姻,我们无法受理,你们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于是他们又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可却告知也不受理,因为按照《婚姻法》的规定,这种情形不属无效婚姻,也不属可撤销婚姻,只能要求民政部门解决,或提起行政诉讼解决。张芳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明明是婚姻登记机关登记错了,为何都不能处理?后来他们只好放弃行政处理和诉讼,由张芳与自己的妹夫先办理离婚手续,然后再和自己男朋友结婚。 虽然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以后的问题却出现了,一是张芳从法律上讲与他人结过婚,属再婚,并且还有两个孩子;二是妹妹两个子女今后还可以继承自己遗产;三是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果自己婚后再要一个小孩就难了,自己子女也无法享受独生子女待遇。 还有就是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形仍然存在,一是为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还有一种就是结婚的一方或者双方都没有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而是通过一方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或者双方都没有去,而是由他人代办结婚登记的行为,特别是后一种,他不是婚姻当事人对结婚的真实意思表示,违反了《婚姻法》第8条规定的婚姻登记的强制性规定。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处理还存在立法缺陷。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第10条以列举式对无效婚姻予以规定,它包括四种情形:一是重婚;二是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是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四是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同时我国《婚姻法》第11条还规定了因受胁迫而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另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明确规定婚姻无效、可撤销制度,还规定了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事由、请求权人、有权宣告的机关。但是我们从《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中无法找到婚姻当事人因采用欺手段取结婚登记或者婚姻登记人员违反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对形成的婚姻如何处理的法律规定,它到底是属无效婚姻还是可撤销婚姻,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具体规定。这类婚姻在实践中处理非常困难,民政部门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不能撤销,因为法律规定民政部门可以撤销的就是受胁迫的婚姻,而人民法院按照《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又无法按照无效婚姻处理。即使当事人按照行政诉讼方式来确认婚姻登记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当人民法院确认后,婚姻登记机关又按照什么法律依据来撤销婚姻登记?这一操作也没有法律依据,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九条和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第三十九条规定,只有受胁迫结婚的婚姻当事人,可以向原办理该结婚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婚姻。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第四十六条规定,除受胁迫结婚之外,以任何理由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或撤销婚姻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笔者认为婚姻当事人隐瞒事实,欺婚姻登记机关取结婚证的,以及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结婚登记的,违反婚姻成立的实质和形式要件,具有瑕疵,应当属可撤销婚姻,婚姻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婚姻登记。因此,笔者建议对《婚姻法》第11条应当进行修改,应增加一款:“婚姻当事人取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点击 可参考

双方自愿,且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 作 者 】王震宇【 正 文 】中国的婚姻家庭长期处于超稳定状态。1949年建国后,虽然婚姻及其它制度的改变也曾短暂影响过人们的婚姻行为(如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曾促使众多包办婚姻的解体及“文革”中迫于政治压力而离散的诸多婚姻),但从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及行为基本未有太大改变,是改革开放促使婚姻家庭方方面面变化的发生。那么,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婚姻家庭的基本状况究竟如何?与80年代相比,它的发展趋向又呈现出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陈述它的现状和变迁。一、家庭户规模持续变小家庭户规模是指每个家庭中成员数目的多少(见表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结果和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的加强,1985年以来中国家庭的户规模一直明显呈下降趋势,至1997年,全国家庭平均户规模已由1985年的4.79人降至3.64人。据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规模家庭户(1—3 人)在家庭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基本呈略微增长趋势,中等规模家庭户(4—6人)在家庭总户数中所占的比例则基本呈减少趋势,规模较大的家庭户(7 人以上户)在家庭总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虽略有回升,但幅度很小,1997年旋即又开始下降。以上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家庭类型是小规模家庭(1—3人)数量稳中有升, 中等以上规模家庭(4人以上)的数量则基本呈减少趋势。二、初婚年龄增高,结婚费用不断攀升1.初婚年龄。由于有关的法律、政策以及人们的观念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我国的初婚年龄也随之经常波动。“文革”时期以晚婚为荣,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中国人的初婚年龄曾一度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掌握的资料,1982年,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66岁, 其中城镇为24.93岁,农村为22.07岁;1990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降至22.03岁;到1996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又上升到24.02岁。也就是说, 近年我国的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2.结婚费用。近年来,结婚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令中国年轻人及其父母头痛的事情。90年代前期,一对城市新婚夫妇的平均结婚费用为2万多元,已经是80年代平均水平的4倍,而未婚者预计自己结婚时所要支出的平均费用将超过3万元。预计整个90 年代的青年结婚费用要达到80年代的5.5倍(见表3、表4)。在结婚花费上,区域差别比较明显,沿海地区城市明显高于内地。此次调查还显示出结婚费用的来源,75%的人说本人的结婚费用“完全”或“大部分”是自己挣的,19%的人则称“大部分”或“完全”是父母给的。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结婚费用中个人收入的比例上升了40个百分点。对婚礼方式的接受度测试表明,公众最理想的两种结婚方式是旅行(45.3%)与宴请(30.6%)。三、离婚率持续升高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已为许多人所关注,但是离婚率的计算则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如果逐年连续看,不管用哪一种计算方法,结果所显示的趋势都是相同的:但如果横断开只看一年的离婚比率,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则会有一定的差别。平时最常见的离婚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一为人口统计学家常用的“粗离婚率”,即在任何一段特定的期间内,每千人中有多少人离婚;另一种则是大众传媒偏爱使用的“离结率”,即将某年内的离婚数除以结婚数所得的比例。从表5和表6看,尽管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但我们均可以从中看出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至1997年,我国的粗离婚率已是1982年的2.3倍,离结率已是1982年的2.6倍。一般来说,离结率显示出的变化总是大于粗离婚率显示出的变化。四、再婚人数增多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转变,离婚、丧偶者的再婚行为日益为社会所理解,来自社会、家庭及当事人自身心理的障碍也在逐步缩小,因此我国再婚人数这些年来也在逐步增多。据民政部门统计,1985年全国只有50万人登记再婚, 1990 年增至78.8万,1997年则达92.2万。1985年以来,在全国每年登记结婚人口总数中,再婚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1985年为3.05%,1990年为4.14%,1997年已升至5.1%。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京、津、沪三大直辖市,1997年再婚人口占登记结婚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高达13.67%,9.33 %和13.9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199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资料推算,全国有近1800万再婚人口,其中47.66%是50岁以上人口;45.72%是30—49岁人口;29岁以下人口只占6.62%。五、跨国婚姻发展迅速,问题亦很多跨国婚姻这里仅指在中国政府的婚姻登记处注册的跨国婚姻。在闭关锁国的十年“文革”中,中国不仅无一例跨国婚姻,而且连以往那些著名的跨国婚姻也惨遭荼毒。因此可以说,跨国婚姻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根据社会学家邓伟志的研究,中国的跨国婚姻有其独有的特点:(1)发展速度快。自80 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上升。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1990年为23762对,而1997年已达50773对。(2)地域分布广。中国的跨国婚姻涉及到53个国家和地区。前些年以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居多,近年以东亚居多,东亚中又以日本居多。(3 )华侨多。在跨国婚姻中,华侨、外籍华人一直占很大比重,通常有70%之多。(4)外嫁的多。中国的跨国婚姻90%都是女性外嫁到他国。(5)文化层次不高。总体上,在我国登记的跨国婚姻,文化偏低。与日方联姻的,多数双方文化程度都不高;相比之下,与欧美成婚的文化层次相对高一些,有博士、总经理、总裁等。中国的跨国婚姻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1 )婚姻的基础不是为了爱情。(2)出现一批年龄过于悬殊的“祖孙婚”。(3)出现一批相识时间极短的“闪电式”婚姻。(4)外国男性婚现象严重。(5)跨国婚姻的离婚率高。 近年其离婚增长速度甚至高于结婚增长速度。1990年到1995年其结婚对数增长2.4倍,而其离婚对数则增长2.8 倍。1990年离婚与结婚之比为20%,1995年则为26%。表1 中国家庭平均户规模(人/户) 1995 1996 19974.79 4.35 4.11 4.05 3.99 3.64资料来源:由1998《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的基本数字再计算而得。表2 1995—1997年中国的各类家庭户类别 一人户 5.89 5.93 5.97二人户 13.73 13.64 14.48三人户 28.42 28.70 29.81四人户 26.58 26.31 25.87五人户 14.45 14.36 13.73六人户 6.64 6.65 6.21七人以上户 4.28 4.40 3.93资料来源:由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基本数字再计算而得。表3 不同年代的结婚花费水平结婚年代 当时平均 基本未 最高结婚费用(元) 花钱者比例(%) 支出水平(元)30—40 161.43 36.4 90050—60 361.59 14.9 200070 1282.71 4.5 1000080 5486.51 1.7 5000090 21082.28 0.7 100000资料来源:《南方周末》1997年1月24日。表4 4市未婚者对未来结婚花费的预期总体 北京 上海平均花费(元) 30339.12 32195.24 74112.95计划中的最高数(万元) 30 30 30不拟花钱者比例(%) 4.4 6.2 2.8武汉 广州平均花费(元) 21490.21 33027.08计划中的最高数(万元) 8 20不拟花钱者比例(%) 5.9 2.7资料来源:《南方周末》1997年1月24日。表5 中国人口粗离婚率(人/千人)年份 1997离婚率 0.84 0.87 1.38 1.66 1.74 1.85 1.94资料来源:据1998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的基本数字再计算而成。表6 中国人口离结率(%)年份 1997离结率 5.12 5.52 8.43 10.69 11.35 12.12 13.18资料来源:同上。表7 同意“不结婚则不能同居”百分数的纵向比较青年(%) 中年(%) 老年(%)1982年 75.0(N=1010 88.4(N=259) 97.9(N=76)1996年 65.0(N=163) 67.8(N=227) 75.0(N=108)资料来源:卢淑华“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六、婚姻家庭观念多有变化从整体来看,婚姻家庭领域的变化是观念性转变大于结构性转变。近年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基本可以概括为几点: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1.择偶观念的变化。中国人在择偶方面不仅摆脱了“文革”中政治标准先行的套路,而且相当淡化政治方面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以对方的“人品”为首要标准。1997年在武汉所作的一份601人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对择偶标准的第一位选择都是“人品”。在20个城市51所高校所作的3195份关于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中,同样显示了“人品”在研究生择偶标准中的领先地位。中国人择偶观念的另一种变化是择偶中的经济成分加大,物质的中介因素作用增强,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些人心目中,荣誉、声望及社会地位有时与金钱和物质利益比较起来已不那么重要,因此一些人在选择配偶时,开始重视实用、实惠和实在。今日的择偶标准,可以说是道德标准、经济标准与文化标准共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不少人择偶时,经济标准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了文化标准。2.家庭人际关系观念趋向平等。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从属”还是“平等”,近年来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许多调查都证实了这种变化。对家庭经济事务的处理和家政决策权的分配,最能反映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彼此间的相待态度,1998年安徽省对该省620 名青年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七成青年夫妇在重大开支上是共同协商。另外,有目共睹的是代际间的从属关系在不断削弱,而其平等关系则明显增强。婚前财产公证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家庭人际关系的变化,尽管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赞成婚前财产公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接受了这种新观念。尤其是夫妻婚前财产悬殊较大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好的选择。3.性观念呈多元状态,性越轨行为容许度增加。“谈性色变”的历史似乎已被人遗忘,中国人性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995年在北京8个城、近郊区所作的一项2000 人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89.6%的人对有正当理由的离婚持赞成态度;在对待“婚前同居”、“婚外同居”等问题上,尽管大多数人仍持排斥态度,但也有近1/6的人公然表示“赞成”,且其中多为青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所作的另一项500人调查中,2/3 以上的人认为婚外性行为不可接受,但此次调查也显示出人们对两性关系的私事化概念及因之而来的对越轨性行为的宽容的增加(见表7)。七、婚姻问题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也开始不断增多: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家庭暴力等等,近年来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仅婚外恋引起的各类血案就连续不断,有时同日的各类报纸上就可发现多个此类案件,尽管这里不乏大众传媒炒作的因素,但事实上此类案例的绝对数字也的确在显著增长。家庭暴力近年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严重程度上都有明显增加,仅高楼抛妻案、毁容案就有多起,还有因为经济或其它纠纷引起的弑父弑母、残害兄弟姐妹案。当然,这仅仅是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们在正常生活中的比例。有一点不容忽视,即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也蔓延到了家庭。在物欲、情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那些经不住各种诱惑,丧失了起码的理性和良心的人,为了满足自我的罪恶欲望,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会心慈手软。

关于竞争力障碍论文范文资料

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在自豪骄傲的同时,一些极具忧患意识的人也表示对中国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可能会不利于发展的担忧,我认为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垄断必能会造成不公平,打击选手的积极性,缺乏竞争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展,竞争力越强,发展的动力越大.曾经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国的“垄断项目”,可为了这些项目的长期进步与发展,我们不保留“核心技术”积极与其他国家的选手与教练交流与合作.不垄断,促竞争,使中国及世界的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在中国教练郎平的指导下,俄罗斯女排成绩骄人;在外籍教练米卢的辅导下,中国男足第一次成功出线!公平的竞争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文化发展的道今天小编和读者一起来高考作文辅导,这是一篇来自北京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是《有竞争才有发展》,这篇满分作文范文很好的体现的文章的主旨,有竞争才有发展,要留给自己一个对手,应该感谢那些使你成长的人们,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却让人成长.往往带给你幸福的人,我们记得不甚清晰,但是给予你巨大伤痛的人,我们却记得刻骨铭心.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所以有竞争才有发展.路上,竞争亦促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为瑰丽丰富的文化繁荣期.孙子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主张“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静无为”;庄子曾经梦蝶化仙;墨子力行“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韩非子开创“法、术、势”令人叹为感观止…….是竞争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文化“大一统”事情无法达到的高峰.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道与理亦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营企业逐渐丧失活力而成为国家财政负担,造成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政府开始了大力阔斧的企业改革,创新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宏观调控为主,加大企业自主权;将深化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作为目标与重点,在竞争中,国有企业积极改革与创新,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是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打破教会垄断教育,培养了无数启蒙运动的先驱;打破官窑垄断,民窑技艺更胜一筹;百家讲坛引起电视电视国家说教热后,后起之秀----文化中国、开坛等使国学热得以持续与发展……竞争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前进、突围、避险、拼搏……竞争不是成功的坟墓,而是成功的摇篮,有竞争,才有发展!

现代社会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年代,而且合作和竞争是越来越重要。我们一定要对内合作对外竞争。然而如果我们没的自己的优势,别人就不会来找我们合作。那怎样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呢?1、 竞争优势来自你的客户非常需要,而你的竞争对手做不到 或者不愿意做,做的没你好。因为我们只有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优势。2、 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能实现别人的梦想。 每当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别人做不到或者没有做,或者做的没理好,那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因为每当我们自己说需要的东西意味着别人也需要。3、 有不可被取代的专业能力,有非常受人欢迎的人格特质,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4、 我们要把现在处于边缘话的东西拉到边缘来,然后把它变成常态,最好形成一种生活形态。因为只要谁能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形态,谁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5、 我们在开办自己的企业时,一定要做到标准化科技化与人性化。这三样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就能更好的行销出去(因为行销永远比销售要好)。特别是公司的一些东西,我们一定要做到影像化、音像化、图像话和文字画。就当我们一个公司的很有能力的人走了后,我们可以参考他以前留下的这些资料。又比如在餐饮行业,当一个大厨师走了后如果我们没留下资料、他没把他的东西给大家分享,那我们的餐饮店就会做不出这道菜了。6、 我们要把未被合作的机会、未被提供的服务、未被创造的发明、未被提升的价值、未被交换的资源……做为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的参考。还有我们要记住为客户节省时间,也是一种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依据。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而且要早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为了我,也为了她,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还要加倍的努力。 20009年5月3日 宋志丰

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你们将告别校园,面向新的生活。十年寒窗苦读,以期对社会、家庭带来回报。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环境更加严峻。也许你感到迷惘,感到自己的渺小,其实路就在脚下,大家要相信自己。 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笔者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一、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不利心理状态简要剖析 面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缺乏自我了解、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择业经验,会导致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而躇踌满志,也会导致部分人不知所措而悲观失落。 (一)自卑畏难与茫然无措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挑剔的用人单位、求职过程中的 一次又一次挫折,有的朋友开始产生自卑心态,参与竞争时缺乏信心与勇气。与此相比,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事业没有明确的目标,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没有定位,对各种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心中无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茫然无措。 (二)左挑右选与隔袋买猫 部分毕业生期望能找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难作决断。这样的毕业生主要有三类:一是贷款上大学的,希望就业后能及时还清贷款;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就业改变穷困局面;三是入学时选择了高投入的热门专业,希望有所回报的。与之相反,另有部分毕业生在对用人单位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协议,事后不久即反悔。 (三)盲目定位,眼高手低 目前,确有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价值创造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俗话说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也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毕业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行为状况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对自己的特长、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缺乏恰当的估价,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 频繁跳槽,骑驴找马 毕业生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单位敬而远之,跳槽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浪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损害较大。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要求有实践工作经验,招聘进来后立即能正常开展工作,再客观上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障碍。 (二) 缺乏诚信,作茧自缚 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部分毕业生缺乏诚信。在应聘时随口表态,一定会认真干好每件工作,但真正到单位后,要么嫌工作杂,要么说待遇低,有的还不辞而别。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作品成果严重“注水”,企业往往在使用后才会发现,这也是令部分企业单位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敬业,团队精神 有部分毕生不愿在基层工作,不愿受组织纪律束缚,这种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匮乏,使得他们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规章制度,所以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扬团队协作作风,决不能有意或无意去抵制各项制度,在企业招聘人才中,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部分大企业在招聘时十分看重他们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等等。 四、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除了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外,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择业心态到就业上岗全过程加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自明,毕业生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毕业生,是缺乏向企业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这种误区会令毕业生丧失就业机会。 (二)增加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 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毕业生,其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单方面毁约,这种匮乏诚信的行为最为企业头疼,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一旦有丧失诚信的行为,其求职的基础就不会牢固,人为给自己的求职道路设置重重障碍。 (三)珍惜就业机会,切莫频繁跳槽 目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工作难,找心仪的工作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中,毕业生应珍惜就业机会,切忌频繁跳槽。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跳槽也许能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高,但习惯性的跳槽,对自己今后长远发展将是有害无益的。一般而言,企业所信任、重用的人才,应该是那些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人才。 (四)修炼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毕业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万万不可。一个尽责进取、严谨高效的毕业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那些马虎敷衍、无序浮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很难立足。因此,毕业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毕业生能否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 (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 毕业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 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 毕业生如果被录用,就应尽进入岗位角色,尽快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逐渐积累经验。毕业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受到重视是迟早的事情,职业生涯的拓展也会由此找到契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