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日语论文宫崎骏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日语论文宫崎骏开题报告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 》

摘要:在日本真正具有学术意义和比较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于竹内好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同人。继竹内好之后,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起来,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 文章 涉及这一论题,进入八九十年代这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真正具有一定理论建树和思想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相比之下,伊藤虎丸的研究以其宏阔的思维视界和独到的理论深度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20世纪日本;中日现代文学研究;比较视野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16-02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特殊的 文化 关系和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紧张的民族矛盾,使日本人在打量现代中国和中国文学时,就特别关注中日之间的文化、文学关系,比较早的像井东宪的《中华民国的新文艺——与日本文艺的关系》(《都新闻》,1929.2.13-15)、泽村幸夫的《支那小说家的日本女性观——从张资平的作品谈起》(《东洋》34—6.1931.6)、中村光夫《鲁迅与二叶亭》(《文艺》,1936.6,收入《文艺读本·鲁迅》)、山东赋夫在《读卖新闻》(1936年10月22—25日)上发表的《鲁迅与我国文坛》等都显示了关注中国和日本文学关系的新视角。不过,在日本真正具有学术意义和比较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始于竹内好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同人。

纵观竹内好的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内含着比较的视角。他从鲁迅那里,竹内好找到了自我反省和批判的契机,并由此展开对亚洲的近代化问题的思考。他说:“我看到,鲁迅以身相拼隐忍着我所感到的恐惧。更准确地说,从鲁迅的抵抗中,我得到了理解自己那种心情的线索。从此,我开始了对抵抗的思考。如果有人问我抵抗是什么,我只能回答说,就是鲁迅所拥有的那种东西。并且,那种东西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或者即使存在也很少。”也正是“从这一基本判断入手”,竹内“形成了对日本的近代与中国的近代的比较性思考”。[1]他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本身,而是以此为“镜子”,系统地对鲁迅所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分析,同时解剖与中国同属一个文化范畴的日本民族的文学及思想性,转而对日本的近代主义无情地加以鞭挞和批判。以此思想为基点,构筑了他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并以这一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从事其研究活动。比如竹内好强调鲁迅以文学启蒙国民精神的思想,肯定他通过“抵抗”,主体性地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文化的“拿来主义”,据之以批判缺乏“抵抗”的“转向型”的日本近代化,实质上是把鲁迅研究纳入日本现实社会的批判之中,以鲁迅为媒介或参照展开自我反省与批判。对于他来说,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化亦即中国革命,使得对于近代日本进行批判成为可能。在他那里,亚洲首先就是中国。竹内经常说中国通过彻底否定传统而再生于现代,也就是通过“回心”而创造出新的自我。在这一意义上,竹内好得出了中国走的是不同于欧洲的近代化之路的结论。并主张通过现代中国这个媒介实现自我否定,这就是鲁迅所说的那种窃得别人的火烧自己的肉的行为,以促成新的文化自我形成。所以,丸山升认为,竹内好的中国论,比起论述中国本身来更倾向于论述和批评日本、日本文化、社会的“近代主义”。他指出:鲁迅之于竹内好,是“体现实现了与日本‘近代’不同性质近代中国之特征的文学家、思想家,他自身便是对日本近代的批判和镜子。竹内塑造的这种鲁迅像,之所以在战后不久的日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便是因为很多日本人开始回顾给日本带来那场战争的‘近代’究竟是什么,认真思考未能阻止那场战争的一方弱点是什么;而反过来,则对经过那场战争而作为新中国再生的中国抱有惊诧和敬意。竹内的鲁迅像正是抓住了这些日本人的心。”[2]

继竹内好之后,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起来。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涉及这一论题,如武田泰淳的《中国小说与日本小说》(《文学》,第18卷10期,1950年10月),冈崎秀夫《中国作家与日本:关于郁达夫》(《文学》,第21卷9期,1953年8月)、丸山升的《鲁迅与厨川白村》(《鲁迅研究》19期,1957年12月)等。到了70年代上述论题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如今村与志雄的《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与传统》日本劲 草书 房,1967年)、斋藤敏雄的《福本主义对李初梨的影响》(《野草》第19期,1975年6月)、小泉让《鲁迅和内山完造》(讲谈社,1979年)等。这些文章和论著都注意到了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及日本文学的关系问题,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事实的求证上,像今村与志雄《鲁迅与日本文学》,直接把鲁迅与日本文学联系在一起,由鲁迅的留日经历来推断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他认为,文学家鲁迅的形成,受到过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他借助从1906年秋季以后就和鲁迅同在日本 留学 ,起居相守,又同是悉心文学的胞弟周作人在鲁迅去世后写的回忆,来证明鲁迅在漱石以外,对于日本文学并无兴趣。但事实上,鲁迅虽然没有对日本文学表示关心,但是,并不意味着鲁迅没有选择日本文学作为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的手段与工具。鲁迅一生翻译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作品,据统计大约有六十五篇之多,像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夏目漱石的《挂幅》等。然而关于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今村与志雄的关注。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仅数量多,而且探讨的问题更加广泛,但是,真正具有一定理论建树和思想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个时期的研究视野从以下的文章题目中可以显示出来。像冈田英弘的《爱日本的中国人——陶晶孙的生涯和郭沫若》(《中央公论》95卷15期,1980年12月)、福田范正的《周扬和日本普罗文学运动》(《野草》第40期,1987年9月)、新谷秀明的《巴金和石川三四郎》(《野草》第54期,1994年8月)、小谷一郎的《日中近代文学交流史中的田汉—田汉和同时代日本作家的往来》(《中国文化》第55期,1997年)等。除了上述的论文外,1991年日本东方书店出版了由山田敬三和吕元明编著的《十五年战争与文学——日中近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收辑了中日两国学者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日战争期间的中日文坛、在华反战文学、沦陷区文学和抗战文学,以及中日文学交流等,显示出强烈的“比较”意识和全面揭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企图。像冈野辰之的《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从和歌、俳句、私小说、文艺科学论和新村运动等几个方面,意欲全面地描述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然而,它所作的概述显得过于浅显和简单,并未能将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的复杂而矛盾的关系深刻地揭示出来。而相比之下,伊藤虎丸的研究以其宏阔的思维视界和独到的理论深度表现出与上述研究不同的个性特征。

伊藤虎丸是日本战败后,经历了民族的历史性深刻反省思潮的洗礼,并在这一思潮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竹内好的深刻影响下,走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路。伊藤虎丸的研究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无论是鲁迅研究,还是创造社研究,他都将他们与日本文学联系起来展开思考,从而构成了他的比较视角。诸如《早期鲁迅对尼采的理解与明治文学》(1979年)、《鲁迅与日本人》(1983年)、《在“脱亚论”与“亚洲主义”的中间——日中近代比较文化论序言》(1994年)等,这些论著主要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视野宏阔、思想深刻。伊藤虎丸注重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媒介思考日本近代化和民族命运,就是孙玉石所说的“大文化比较的视角”。孙玉石指出:伊藤“他习惯于从大的历史背景,从整个亚洲国家民族命运的视野,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所可能提供的历史的启示”[3]。在他的《鲁迅与终末论》、《鲁迅与日本人》等书中,在他的许多学术论文中,都在大文化比较的视角上,阐发了自己关于日本近代民族命运的思考。伊藤虎丸强调了采取比较的 方法 对于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的意义,他说:“各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文化’。它是只有用‘比较’的方法才能认识到的”[4]。其内在包涵着竹内好的“比较性思考”的精神,不过,相对而言,竹内主要把鲁迅和中国作为内在的否定性的“精神”存在或参照坐标,当然这也是伊藤虎丸的思想基点和最终归宿,但他主要是在同时代的文化选择差异性的思想史的意义上使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且,他突破了竹内好否定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的论断,在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思想语境中和文化空间里考察鲁迅、创造社同人与日本文学以及西方文化的复杂关系。

第二,方法独特、角度新巧。与上述特点紧密相连,不是一对一地具体考证中日作家或中日文学作品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进行平行研究,而是将鲁迅及创造社等留日作家纳入日本近代思想史的语境中,考察和梳理留日作家与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学关系。一方面从日本思想界变化的历史轨迹中,在与日本的同时代关系中考察和把握鲁迅和创造社作家与日本文学的精神联系,比如考察鲁迅对尼采思想的接受与日本在接受上的差异;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把鲁迅与石川啄木、斋藤野人、内村鉴三等人进行同时代性思考;在科学主义方面,将鲁迅与福泽谕吉展开同时代性探讨。另一方面对非同时代的鲁迅和创造社进行“非同时性”的思考,比较和检视处在明治和大正不同时期的中国留日作家与日本文学的精神联系和他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在复杂的语境中的“同时代性”和“非同时代性”的多重比较,使日中文学关系的研究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张力。

参考文献:

[1][日]竹内好著.李冬木等译.近代的超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96.

[2][日]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M].王俊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6-347.

[3][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序[M].孙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4][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M].孙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

《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摘 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中心在欧洲各地而兴起的一股革新思潮。这是欧洲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封建秩序和封建统治的运动在文学上的具体体现。在其影响之下,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在约一个世纪之后兴起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对日本文坛以及日本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日本浪漫主义 背景 理论 作家 评价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而这一时期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彻底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另外受西方文明刺激的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追求自我确立与自我解放。一批青年作家开始追求与以往的文学所不同的创作风格,使明治时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一度在日本文坛上占据半壁江山。

一、时代背景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取得成功,日本社会极力要求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另外在西方浪漫主义和文化的刺激影响之下,日本人开始超越理性,注重关心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自由且大胆地表达感情的感想、诗歌、评论等一些文体占据了日本文坛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之下浪漫主义文学在日本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理论表现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对于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于神的崇拜,开始重视人的力量,将人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 宣扬人格的平等和自由、主张恢复人性、尊重人权、张扬人性爱。但是, 这种思想的变革, 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保守势力发生激烈的冲突,文化上的开放与保守、民主与专制、 自由与禁锢两种思想的对立大大加剧。正是这种矛盾思想的激烈碰撞才使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即:主张情感至上,追求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追求个人自由,推崇人的内部生命。

三、代表作家及作品

根据时间先后可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是以北村透谷、 岛崎藤村的《文学界》为中心; 第二期是以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薄田泣堇、蒲原有明、泉镜花等人的《明星》为阵地;第三期是北原白秋、吉井勇、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的唯美主义、颓废文学。①

森鸥外是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的先觉者,他的代表作《舞姬》、《泡沫记》、《信使》构成了他留德的青春爱恋的纪念三部曲。

(一)第一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如果说森鸥外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的话,那么真正成为浪漫主义主导力量的是于1893年1月创刊的《文学界》杂志及其周围的年轻一代。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北村透谷的评论、?口一叶的小说和岛崎藤村的诗歌。

北村透谷主要作品是长诗《楚囚之诗》和《蓬莱曲》等。但是北村透谷更加重要的史学价值体现于文化性评论方面,从1892年起陆续发表《厌世诗家和女性》、《何谓干预人生》、《内部生命论》等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厌世诗家与女性》。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验以伦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结果,文中大胆地提出了“ 恋爱乃人生之妙药”这一具有划时代精神的主张。

岛崎藤村的《嫩菜集》等诗作,打碎了固有形式的桎梏,巧妙地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糅合在一起;其内容摆脱了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热烈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美好的生活,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奔放的浪漫情绪,开拓了前期浪漫主义文学。②

?口一叶是一位慧星一般的才女作家,一叶虽非《文学界》同人作家,却有许多传之后世的名作刊于《文学界》。其代表作品有《大年夜》、《青梅竹马》等。(二)第二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天才是与谢野铁干的妻子与谢野晶子。她出版的第一部短歌集《乱发》是一部大胆而直率倾吐感观性与歌颂奔放的本能和主情的爱欲的诗集。反映了诗人对因袭封建旧道德的一种反抗,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新时代女性。

在文学史上,泉镜花的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在他的一生中大约创作了300多篇小说,都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有《高野圣僧》、《照叶狂言》、《妇系图》和《和歌灯》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这个时期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就是高山樗牛,他是一位著名且受人欢迎的评论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论美的生活》、《 日本民族的特性和文学美术》、《爱情剧是不是梦幻剧》等等。其中,在同时代文学评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论美的生活》,从“生命重于身体、身体重于衣物”的立场出发,讽刺了那些汲汲于金钱、权势的人,“以人造之物制自然之物” 的时代弊端,重视“尔等内心的王国”,鼓励人们去大胆追求内心生活的幸福。

(三)第三期新浪漫主义作家作品

新浪漫主义以“牧羊神会”为主流,《昴星》、《屋上庭园》、《三田文学》、《新思潮》等是其主流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原白秋、木下?太郎、吉井勇、长田秀雄等“牧羊神会”的中心成员,高村光太郎、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人在文学思想上与之共鸣。这些作家摆脱了此前浪漫主义的影响,迎合唯美主义的思潮,用华丽的笔墨和丰富的词汇,凭感觉创作出了充满异国情调和肉欲主义的作品。

三、思潮评价

日本浪漫主义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一度占据日本文坛的半壁江山,对日本人的思想、日本文学、文化、艺术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它主张恢复人性和尊重人权,将“人”置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并自始至终和封建主义作着斗争,促进了日本社会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把人性和自我尊严作为文学的源泉或出发点,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继启蒙运动以来又一次在文学上的解放。再次,日本浪漫主义将日本古典的浪漫主义与西欧浪漫主义加以吸收发展,从而在构建日本的近代文化方面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最后,浪漫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赞美恋爱,使人们大胆地追求独特而自由的艺术创作,超越自然,解放艺术,因此在艺术史上都具有深远影响。

但是,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软弱性和妥协性

它从一开始发展就面临着重重阻碍,自始至终都不如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另一方面,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造成了封建思想在市民社会中的长期残留,极大地阻碍了浪漫主义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步伐。

(二)创作主张具有不确定性

日本浪漫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在与拟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自身独立的发展时期。另外,浪漫主义作家内部围绕着文学创作的使命、文学的社会责任、文学的国民性、文学的民族性、文学与国家、文学与个人等问题进行论争,创作主张十分不确定。

(三)理论缺乏系统性

北村透谷、岛崎藤村、与谢野晶子、高山樗牛等人的创作虽然使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具有了开创新文学时代的个性鲜明的批评家、文学思想家的桂冠, 但却没有形成一个观点明确、前后一致、系统而又有说服力的文学理论体系。

注释

① 肖霞.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特征[J].外国文学,2003(7).

②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6:149.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49.

[2] 林洪亮.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A]//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三分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

[3] 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

有关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2. 日语开题报告范文 日语论文

3.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日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日语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是怎样的呢?日语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我分享的日语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论文题目 格助词「デ」の意味・用法

论文大纲及撰写计划

1.はじめに

2.先行研究

3.「デ」格の各意味用法

3.1范囲の限定

3.2地点・时点の限定

3.3事物の限定

4.「ニ」格との相违

4.1场所を示す

4.2时间を示す

4.3原因を示す

5.おわりに

撰写计划

2009年10月-11月 查找资料,拟定题目

2009年11月-2010年2月 完成初稿

2010年2月-2010年3月 完成二稿

2010年3月-2010年4月 完成终稿

主要参考书目 菅井三実1997「格助词デの意味特性に関する一考察」『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P127森山新2002「认知的観点から见た格助词デの意味构造」『日本语教育』115,1-10

森山新2004「格助词デの放射状カテゴリー构造と习得との関系」『日本认知言语学会论文集4』P66-75

森山新2006「多义语としての格助词デの习得过程」『认知言语学考论』

森山新2006「JSL(第二言语としての日本语)における格助词デの习得过程に関する认知言语学的考察」『日本认知言语学会论文集6』

杉村泰2005「イメージで教える日本语の格助词と构文」 『言语文化论集』17-1

审核老师意见

所选题目名称:

外来语の激増の原因とその影响について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

外来语是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流入日本的证明。而使用外来语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日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外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促使了日语本身的发展和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随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泛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及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语外来语,《大辞泉》(小学馆)将其定义为:ほかの言语から借用して、自国语と同様に使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语。借用语。日本では、広义には,汉语を含まれるが、狭义には主として欧米诸国から入ってきた语を言う。现在では一般に片仮名で表记される。1956年日本国立语言研究所就日语中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几类构成日语的词汇,对大众化的90种杂志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6.7% 汉语47.5% 外来语9.8% 混合语6.0%。10年后的1966年同一研究所又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一年的日报,晚报为对象,进行了日语词汇构成比的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8.8% 汉语44.3% 外来语12.0% 混合语4.8%。由此可见,10年岁月的推移,外来语的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外来语在日本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荒川物兵卫在《角川外来语辞典》(1969)一书中指出:“一个个单词是民族文化的种子,一个个外来语则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种子。”《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1979)的序作者富道勇夫也曾说过:“难于出口的话语用外来语说就容易多了。”

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不断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和研究日语。日语外来语也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皮细庚在《日语概说》(皮细庚,1996)专门辟章探讨了外来语,是外来语研究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皮细庚不但讨论了外来语的来源,揭示了外来语的本质,还分析了外来语的特点,着重将外来语和原语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和制英语”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此后多年我国外语界的一部分学者深受外来语研究的启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书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外来语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郑成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名为《试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的论文。郑成不仅深入研究了外来语的特点,还深刻分析了外来语使用的现状,提出外来语激增的双刃剑作用,更将外来语和日本历史社会的心理联系起来。沈宇澄在其主编的《现代日语词汇学》一书中就外来语的作用、表记、语义展开讨论。朱京伟则在《日语词汇学教程》(2005)中论述了外来语的特征和历史,同时也分析了外来语和原语的区别,特别提出了外来语和在来语的关系。《相识日语》(2005)的作者王冰从外来语词语的移植方式的角度对外来语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对外来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语的来源、特征、现状、作用及同原语的比较上,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外来语近年来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略有不足,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外来语的激增原因和影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日语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旨在加深对外来语的了解,以便为广大的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带来更多便利,方便其更好地使用外来语。由于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所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外来语对于我们学好日语,进行中日跨国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外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视作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对外来语激增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对外语教学研究、翻译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外来语的定义

3 外来语的现状(激增)

4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

4.1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4.2 日本人的心理原因

4.3 日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性

5 外来语激增的影响

5.1 积极方面

a外来语高雅、新颖

b能委婉地表达事物

c 能精练表示事物的概念与区别

d 有利于日本的国际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5.2消极方面

a 日语丧失其纯正性

b 造成不同年龄段间的语言交流障碍

c 外来语的泛滥和误用

6 结论

课题进度安排:

10月30日,提交开题报告。

11月3日,参加开题答辩。

1月8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稿)。

3月18日,完成毕业论文终稿(纸质稿)。

3月27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富永道夫.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M].日本千曲秀出版社,1979(这是日本文献,请用日语表达)

2荒川物兵卫.角川外来语辞典[M].角川书店,1969

3铃木孝夫.闭ざされた言语:日本语の世界[M].东京岩波书店,2000

4皮细庚. 日语概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冰.相识日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7郑成 .浅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4)

8朱京伟 .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依我理解,题目主旨是影响,一般来讲,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国民心理等。你得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才有可能做到脑子里有框架感。

首先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这文章拿来干什么,重不重要。你可以顺着写,战争对日本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生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广岛长崎爆炸的两颗原子弹使那地方的建设受影响,战争嘛,就是消灭人类,要是给“亲爱的同志”看的话,建议你还是多写写战争的残酷,美国在日本登陆的时候,小日本儿没兵了去抓和尚,老头和小孩充兵。这样的材料网上有的是。要是写着玩,我个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倒使日本更强盛了,是美国在亚洲极力扶持的对象,日本宇航员可以在美国训练,日本得到美国的军事技术,武器,各个方面的扶持,日本在二战掠夺中国的煤炭等资源等,日本在中国死那些人几亿年才能变成煤啊。日本都受益了。具体说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嘛,国民涌现出热爱和平的作家啦什么的,像宫崎骏,也有被蒙蔽的,武士道精神的。不过日本确实很发达,科技水平,松下,索尼,日立,东芝,本田,丰田,三菱,nissian等,漫画,电玩,就连av都出色。可以根据日本现在的国情,日本是岛国,没有矿产资源,耕地也少,粮食靠进口,日本人富有但是节俭等。。。行了,我提醒的够多了,再多就成我写了。。

宫崎骏日语毕业论文

1.面貌描摹与出处2.由这个形象联系到动画的主旨与少女的气质3.抒发议论,社会现象或我们应该怎么做,或你的感想O(∩_∩)O~

你是要写动画任务形象设计什么的论文还是就人物进行文学阐述?后者的话...我想说几句。个人认为,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以《风之谷》、《千与千寻》、《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猫的报恩》、《岁月的童话》、《侧耳倾听》、《听见涛声》、《地海战记》还有《哈尔的移动城堡》是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其中,《岁月的童话》、《侧耳倾听》和《听见涛声》是单纯的描写恋爱的故事。作品对人物的性格的刻画以及如清风般安静平凡的故事内容,于平淡中讲述爱情和幸福的美好~~而且这三部作品也是没有加入幻想元素的。《风之谷》和《幽灵公主》都在讲述关于人类与环境自然的关系,两部中的女孩有一个共同点家是勇敢吧。其中还有些对人类社会的战争的描写,如果要写出来的话你还可以加入《再见萤火虫》...不过俩孩子性格好像很不一样,要写的话得分着...............《千与千寻》、《猫的报恩》、《哈尔的移动城堡》都是讲普通的女孩的奇遇,从开始遭遇困难,到坚强勇敢面对,到通过朋友们的帮助解决问题,对《天空之城》我记得的就只有云彩里有座城,有块石头可以反重力,有个老太婆带着仨傻乎乎的忙忙碌碌以及那曲被各种乐器演奏过的的音乐.........还有,我个人比较建议你能写上《地海战记》中特鲁唱歌的那一段,因为不知是因为据现在时间比较短或是什么的原因,反正动画中她唱歌的那一段的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嘿嘿建议而已~~勇敢、善良和爱~~~还有,就是全部这些作品(我不知道大众是怎么评论看待的),我觉得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忧伤的色彩...那个词叫什么我说什么也没想起来,好像以前在川端康成的文集的前言还是序里看见过,好几个版本都有的~~~你知道的话拜托告诉我谢谢!!嘻嘻~总之...我认为,首先应该对故事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是故事发展与少女形象以及故事和人带来的启示吧。

算!我很喜欢!他的电影很好,我看过一些书就是讲述他的作品额!

如果从宫崎骏的动画来看,可以看出不止是日本,基本全球现在都是崇尚高科技的生活的,所以宫崎骏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动画里强调自然的重要。比较经典的有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三部从风之谷来看,可以看到宫崎骏对于人类长此下去未来的景况。在动画里也可看到,娜乌西卡说过:“我发现这些在腐海里散发毒气的食物,只要用干净的水浇灌的话,根本不会散发毒气。”而且,腐海的真实面目其实是帮人类净化环境,在此比较之下,人类就有些“忘恩负义”了。从天空之城来看,宫崎骏从头到尾都体现了一句话:人类离开大地是无法生存的。正因为如此,拉普达人才会放弃文明如此发达的天空之城,重返大地。然而他们的后代(穆斯卡)居然想让天空之城重返天日,这也写出了人类不断重复着愚蠢的行为把。从幽灵公主来看,山獣神和山狼们大概多多少少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态度。因为人类的贪得无厌,甚至想要山獣神的脑袋,所以山獣神才会为人类的行为而生气。这不就是人类自找的吗?

关于宫崎骏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 》

摘要:在日本真正具有学术意义和比较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于竹内好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同人。继竹内好之后,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起来,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 文章 涉及这一论题,进入八九十年代这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真正具有一定理论建树和思想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相比之下,伊藤虎丸的研究以其宏阔的思维视界和独到的理论深度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20世纪日本;中日现代文学研究;比较视野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16-02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特殊的 文化 关系和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紧张的民族矛盾,使日本人在打量现代中国和中国文学时,就特别关注中日之间的文化、文学关系,比较早的像井东宪的《中华民国的新文艺——与日本文艺的关系》(《都新闻》,1929.2.13-15)、泽村幸夫的《支那小说家的日本女性观——从张资平的作品谈起》(《东洋》34—6.1931.6)、中村光夫《鲁迅与二叶亭》(《文艺》,1936.6,收入《文艺读本·鲁迅》)、山东赋夫在《读卖新闻》(1936年10月22—25日)上发表的《鲁迅与我国文坛》等都显示了关注中国和日本文学关系的新视角。不过,在日本真正具有学术意义和比较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始于竹内好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同人。

纵观竹内好的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内含着比较的视角。他从鲁迅那里,竹内好找到了自我反省和批判的契机,并由此展开对亚洲的近代化问题的思考。他说:“我看到,鲁迅以身相拼隐忍着我所感到的恐惧。更准确地说,从鲁迅的抵抗中,我得到了理解自己那种心情的线索。从此,我开始了对抵抗的思考。如果有人问我抵抗是什么,我只能回答说,就是鲁迅所拥有的那种东西。并且,那种东西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或者即使存在也很少。”也正是“从这一基本判断入手”,竹内“形成了对日本的近代与中国的近代的比较性思考”。[1]他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本身,而是以此为“镜子”,系统地对鲁迅所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分析,同时解剖与中国同属一个文化范畴的日本民族的文学及思想性,转而对日本的近代主义无情地加以鞭挞和批判。以此思想为基点,构筑了他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并以这一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从事其研究活动。比如竹内好强调鲁迅以文学启蒙国民精神的思想,肯定他通过“抵抗”,主体性地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文化的“拿来主义”,据之以批判缺乏“抵抗”的“转向型”的日本近代化,实质上是把鲁迅研究纳入日本现实社会的批判之中,以鲁迅为媒介或参照展开自我反省与批判。对于他来说,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化亦即中国革命,使得对于近代日本进行批判成为可能。在他那里,亚洲首先就是中国。竹内经常说中国通过彻底否定传统而再生于现代,也就是通过“回心”而创造出新的自我。在这一意义上,竹内好得出了中国走的是不同于欧洲的近代化之路的结论。并主张通过现代中国这个媒介实现自我否定,这就是鲁迅所说的那种窃得别人的火烧自己的肉的行为,以促成新的文化自我形成。所以,丸山升认为,竹内好的中国论,比起论述中国本身来更倾向于论述和批评日本、日本文化、社会的“近代主义”。他指出:鲁迅之于竹内好,是“体现实现了与日本‘近代’不同性质近代中国之特征的文学家、思想家,他自身便是对日本近代的批判和镜子。竹内塑造的这种鲁迅像,之所以在战后不久的日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便是因为很多日本人开始回顾给日本带来那场战争的‘近代’究竟是什么,认真思考未能阻止那场战争的一方弱点是什么;而反过来,则对经过那场战争而作为新中国再生的中国抱有惊诧和敬意。竹内的鲁迅像正是抓住了这些日本人的心。”[2]

继竹内好之后,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起来。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涉及这一论题,如武田泰淳的《中国小说与日本小说》(《文学》,第18卷10期,1950年10月),冈崎秀夫《中国作家与日本:关于郁达夫》(《文学》,第21卷9期,1953年8月)、丸山升的《鲁迅与厨川白村》(《鲁迅研究》19期,1957年12月)等。到了70年代上述论题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如今村与志雄的《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与传统》日本劲 草书 房,1967年)、斋藤敏雄的《福本主义对李初梨的影响》(《野草》第19期,1975年6月)、小泉让《鲁迅和内山完造》(讲谈社,1979年)等。这些文章和论著都注意到了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及日本文学的关系问题,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事实的求证上,像今村与志雄《鲁迅与日本文学》,直接把鲁迅与日本文学联系在一起,由鲁迅的留日经历来推断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他认为,文学家鲁迅的形成,受到过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他借助从1906年秋季以后就和鲁迅同在日本 留学 ,起居相守,又同是悉心文学的胞弟周作人在鲁迅去世后写的回忆,来证明鲁迅在漱石以外,对于日本文学并无兴趣。但事实上,鲁迅虽然没有对日本文学表示关心,但是,并不意味着鲁迅没有选择日本文学作为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的手段与工具。鲁迅一生翻译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作品,据统计大约有六十五篇之多,像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夏目漱石的《挂幅》等。然而关于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今村与志雄的关注。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仅数量多,而且探讨的问题更加广泛,但是,真正具有一定理论建树和思想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个时期的研究视野从以下的文章题目中可以显示出来。像冈田英弘的《爱日本的中国人——陶晶孙的生涯和郭沫若》(《中央公论》95卷15期,1980年12月)、福田范正的《周扬和日本普罗文学运动》(《野草》第40期,1987年9月)、新谷秀明的《巴金和石川三四郎》(《野草》第54期,1994年8月)、小谷一郎的《日中近代文学交流史中的田汉—田汉和同时代日本作家的往来》(《中国文化》第55期,1997年)等。除了上述的论文外,1991年日本东方书店出版了由山田敬三和吕元明编著的《十五年战争与文学——日中近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收辑了中日两国学者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日战争期间的中日文坛、在华反战文学、沦陷区文学和抗战文学,以及中日文学交流等,显示出强烈的“比较”意识和全面揭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企图。像冈野辰之的《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从和歌、俳句、私小说、文艺科学论和新村运动等几个方面,意欲全面地描述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然而,它所作的概述显得过于浅显和简单,并未能将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的复杂而矛盾的关系深刻地揭示出来。而相比之下,伊藤虎丸的研究以其宏阔的思维视界和独到的理论深度表现出与上述研究不同的个性特征。

伊藤虎丸是日本战败后,经历了民族的历史性深刻反省思潮的洗礼,并在这一思潮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竹内好的深刻影响下,走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路。伊藤虎丸的研究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无论是鲁迅研究,还是创造社研究,他都将他们与日本文学联系起来展开思考,从而构成了他的比较视角。诸如《早期鲁迅对尼采的理解与明治文学》(1979年)、《鲁迅与日本人》(1983年)、《在“脱亚论”与“亚洲主义”的中间——日中近代比较文化论序言》(1994年)等,这些论著主要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视野宏阔、思想深刻。伊藤虎丸注重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媒介思考日本近代化和民族命运,就是孙玉石所说的“大文化比较的视角”。孙玉石指出:伊藤“他习惯于从大的历史背景,从整个亚洲国家民族命运的视野,来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所可能提供的历史的启示”[3]。在他的《鲁迅与终末论》、《鲁迅与日本人》等书中,在他的许多学术论文中,都在大文化比较的视角上,阐发了自己关于日本近代民族命运的思考。伊藤虎丸强调了采取比较的 方法 对于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的意义,他说:“各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文化’。它是只有用‘比较’的方法才能认识到的”[4]。其内在包涵着竹内好的“比较性思考”的精神,不过,相对而言,竹内主要把鲁迅和中国作为内在的否定性的“精神”存在或参照坐标,当然这也是伊藤虎丸的思想基点和最终归宿,但他主要是在同时代的文化选择差异性的思想史的意义上使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且,他突破了竹内好否定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的论断,在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思想语境中和文化空间里考察鲁迅、创造社同人与日本文学以及西方文化的复杂关系。

第二,方法独特、角度新巧。与上述特点紧密相连,不是一对一地具体考证中日作家或中日文学作品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进行平行研究,而是将鲁迅及创造社等留日作家纳入日本近代思想史的语境中,考察和梳理留日作家与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学关系。一方面从日本思想界变化的历史轨迹中,在与日本的同时代关系中考察和把握鲁迅和创造社作家与日本文学的精神联系,比如考察鲁迅对尼采思想的接受与日本在接受上的差异;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把鲁迅与石川啄木、斋藤野人、内村鉴三等人进行同时代性思考;在科学主义方面,将鲁迅与福泽谕吉展开同时代性探讨。另一方面对非同时代的鲁迅和创造社进行“非同时性”的思考,比较和检视处在明治和大正不同时期的中国留日作家与日本文学的精神联系和他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在复杂的语境中的“同时代性”和“非同时代性”的多重比较,使日中文学关系的研究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张力。

参考文献:

[1][日]竹内好著.李冬木等译.近代的超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96.

[2][日]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M].王俊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6-347.

[3][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序[M].孙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4][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M].孙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

《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摘 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中心在欧洲各地而兴起的一股革新思潮。这是欧洲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封建秩序和封建统治的运动在文学上的具体体现。在其影响之下,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在约一个世纪之后兴起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对日本文坛以及日本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日本浪漫主义 背景 理论 作家 评价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而这一时期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彻底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另外受西方文明刺激的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追求自我确立与自我解放。一批青年作家开始追求与以往的文学所不同的创作风格,使明治时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一度在日本文坛上占据半壁江山。

一、时代背景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取得成功,日本社会极力要求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另外在西方浪漫主义和文化的刺激影响之下,日本人开始超越理性,注重关心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自由且大胆地表达感情的感想、诗歌、评论等一些文体占据了日本文坛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之下浪漫主义文学在日本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理论表现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对于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于神的崇拜,开始重视人的力量,将人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 宣扬人格的平等和自由、主张恢复人性、尊重人权、张扬人性爱。但是, 这种思想的变革, 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保守势力发生激烈的冲突,文化上的开放与保守、民主与专制、 自由与禁锢两种思想的对立大大加剧。正是这种矛盾思想的激烈碰撞才使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即:主张情感至上,追求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追求个人自由,推崇人的内部生命。

三、代表作家及作品

根据时间先后可将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是以北村透谷、 岛崎藤村的《文学界》为中心; 第二期是以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薄田泣堇、蒲原有明、泉镜花等人的《明星》为阵地;第三期是北原白秋、吉井勇、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的唯美主义、颓废文学。①

森鸥外是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的先觉者,他的代表作《舞姬》、《泡沫记》、《信使》构成了他留德的青春爱恋的纪念三部曲。

(一)第一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如果说森鸥外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的话,那么真正成为浪漫主义主导力量的是于1893年1月创刊的《文学界》杂志及其周围的年轻一代。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北村透谷的评论、?口一叶的小说和岛崎藤村的诗歌。

北村透谷主要作品是长诗《楚囚之诗》和《蓬莱曲》等。但是北村透谷更加重要的史学价值体现于文化性评论方面,从1892年起陆续发表《厌世诗家和女性》、《何谓干预人生》、《内部生命论》等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厌世诗家与女性》。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验以伦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结果,文中大胆地提出了“ 恋爱乃人生之妙药”这一具有划时代精神的主张。

岛崎藤村的《嫩菜集》等诗作,打碎了固有形式的桎梏,巧妙地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糅合在一起;其内容摆脱了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热烈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美好的生活,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奔放的浪漫情绪,开拓了前期浪漫主义文学。②

?口一叶是一位慧星一般的才女作家,一叶虽非《文学界》同人作家,却有许多传之后世的名作刊于《文学界》。其代表作品有《大年夜》、《青梅竹马》等。(二)第二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天才是与谢野铁干的妻子与谢野晶子。她出版的第一部短歌集《乱发》是一部大胆而直率倾吐感观性与歌颂奔放的本能和主情的爱欲的诗集。反映了诗人对因袭封建旧道德的一种反抗,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新时代女性。

在文学史上,泉镜花的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在他的一生中大约创作了300多篇小说,都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有《高野圣僧》、《照叶狂言》、《妇系图》和《和歌灯》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这个时期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就是高山樗牛,他是一位著名且受人欢迎的评论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论美的生活》、《 日本民族的特性和文学美术》、《爱情剧是不是梦幻剧》等等。其中,在同时代文学评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论美的生活》,从“生命重于身体、身体重于衣物”的立场出发,讽刺了那些汲汲于金钱、权势的人,“以人造之物制自然之物” 的时代弊端,重视“尔等内心的王国”,鼓励人们去大胆追求内心生活的幸福。

(三)第三期新浪漫主义作家作品

新浪漫主义以“牧羊神会”为主流,《昴星》、《屋上庭园》、《三田文学》、《新思潮》等是其主流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原白秋、木下?太郎、吉井勇、长田秀雄等“牧羊神会”的中心成员,高村光太郎、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人在文学思想上与之共鸣。这些作家摆脱了此前浪漫主义的影响,迎合唯美主义的思潮,用华丽的笔墨和丰富的词汇,凭感觉创作出了充满异国情调和肉欲主义的作品。

三、思潮评价

日本浪漫主义虽不像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但也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一度占据日本文坛的半壁江山,对日本人的思想、日本文学、文化、艺术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它主张恢复人性和尊重人权,将“人”置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并自始至终和封建主义作着斗争,促进了日本社会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把人性和自我尊严作为文学的源泉或出发点,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继启蒙运动以来又一次在文学上的解放。再次,日本浪漫主义将日本古典的浪漫主义与西欧浪漫主义加以吸收发展,从而在构建日本的近代文化方面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最后,浪漫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赞美恋爱,使人们大胆地追求独特而自由的艺术创作,超越自然,解放艺术,因此在艺术史上都具有深远影响。

但是,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软弱性和妥协性

它从一开始发展就面临着重重阻碍,自始至终都不如欧洲浪漫主义那般声势浩大。另一方面,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造成了封建思想在市民社会中的长期残留,极大地阻碍了浪漫主义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步伐。

(二)创作主张具有不确定性

日本浪漫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在与拟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自身独立的发展时期。另外,浪漫主义作家内部围绕着文学创作的使命、文学的社会责任、文学的国民性、文学的民族性、文学与国家、文学与个人等问题进行论争,创作主张十分不确定。

(三)理论缺乏系统性

北村透谷、岛崎藤村、与谢野晶子、高山樗牛等人的创作虽然使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具有了开创新文学时代的个性鲜明的批评家、文学思想家的桂冠, 但却没有形成一个观点明确、前后一致、系统而又有说服力的文学理论体系。

注释

① 肖霞.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特征[J].外国文学,2003(7).

②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6:149.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49.

[2] 林洪亮.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A]//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三分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

[3] 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

有关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2. 日语开题报告范文 日语论文

3.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献是什么本参考文献的索引只是对宫崎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搜集和筛选,并不做评论和评价。其中,豆瓣读书中,按照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宫崎骏相关书籍222本。另外,文献部分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截止到编辑发稿时,将“宫崎骏”按主题进行搜索,有学位论文73篇(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70篇),学术论文640篇,报纸100篇,会议8篇;按篇名搜索,有学位论文30篇(其中,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30篇),学术论文344篇,报纸18篇,会议3篇;按关键词搜索, 有学位论文128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126篇),学术论文180篇,报纸104篇,会议7篇。 一、宫崎骏创作谈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0[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6.宫崎骏.折返点1997-2008[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10.宫崎骏.思索与回忆——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支菲娜编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宫崎骏.创作梦想和飞翔的老人[M].绯雨宵译.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5.宫崎骏.对现实的发言[N].陈晓译.南方周末,2001,11,29. 二、宫崎骏研究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郑寿康.对抗迪斯尼的宫崎骏[J].新阅读,2004,5.秦刚主编.感受宫崎骏[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游佩云.大家来谈宫崎骏[M].台湾:玉山社,2011,2.青井凡.宫崎骏的暗号[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Pinko.宫崎骏的迷路森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三、宫崎骏作品研究田瑞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5.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沈黎晖/尹丽川.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游智皓.宫崎骏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3.聂欣如.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迪斯尼情绪[R].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2002,11.符抒.科学之翼与文明之殇——宫崎骏动画影片的一种解读[J].四川戏剧,2011,5.秦刚.试论宫崎骏90年代的动画电影制作[J].当代电影,2001,5.米斯茹.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4.詹璐.试论宫崎骏动画中的禅意[D].华东师范大学,2009,4.潘晓春.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审美文化与人文内涵[D],上海大学,2008,4.游佩云.宫崎骏动画的“文法”:在动静收放之间[M].台湾:玉山社,2009.李璐.宫崎骏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6.陈婷.宫崎骏动画角色个性与造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2,5.杨晓林.宫崎骏动画角色研究之模式化的反角[J].电影文学,2010,19.孟佳文.动画的七种行为范畴分析——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为例[J].影视与传媒,2011,6.林昊苏.宫崎骏动画画面形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12.闫喜英.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3.李莉.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视听语言对表现其民族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8,5.朱菁.解读宫崎骏商业动画电影——文本特征和受众解读[D].南京大学,2012,5.刘一瑾.文本受众和作者: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陈映婕/张虎生.动画电影与民间信仰——《龙猫》《幽灵公主》中的森林意象[J].当代电影,2011,5.[日]栗原裕一郎.“宫崎骏论”解析览要——《千与千寻》是风俗产业影片吗?[J].洪旗译.世界电影,2009,6.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J].当代电影,2009,6.杨晓林.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宫崎骏之童心复萌[J].电影文学,2010,6.舒刚波.寻求人类的本源——论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J].当代电影,2009,3.四、日本电影、动漫电影研究中与宫崎骏相关的研究王众一.未来之梦、怀旧之梦、幻灭之梦——从几部电影看21世纪日本社会意识的变化[J].电影艺术,2006,7.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M].于素秋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支菲娜.虚幻的影像与边缘载体的中心化——日本动画的传承与开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Patrick Draz.日本动画疯——日本动画的内涵、法则与经典[M].李建与译大块文化出版社,2005,5.陈仲伟.动画讲堂:日本动画的诠释、历史与制作[M].杜威文化出版社,2010,8.支菲娜.产业巨轮的文化历程:日本动画产业现状分析[J].视听界,2006,2.丁超、支菲娜.内容产业视野中的日本电影产业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J].现代传播,2010,9.侯迎忠.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傻呼噜同盟.日本动画五天王——你所不知道的五大导演出道背景、创作心境及轶闻趣事[M].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社,2006,1.[日]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周英.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7.杨晓林.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J].电影文学,2009,20.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3.王佳.动画形象与品牌塑造之关系研究——以迪斯尼、宫崎骏、奥斯洛为例[D].山东大学,2010,4.杨晓林.对比宫崎骏:《阿凡达》是平庸的好莱坞三维杂耍[J].电影文学,2010,11.

宫崎骏动画论文

你可以去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来看看。

回顾宫崎骏的所有作品,对人与自然矛盾的思考贯穿始终。从令其声名大振的《风之谷》开始,“腐海”与虫族代表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幽灵公主》中,麒麟兽、猪神等森林诸神被人类穷追猛打,大自然濒临毁灭的边缘,由白狼神抚养长大的人类女孩幽灵公主为了保卫森林不惜向人类发起战争。在宫崎骏眼中,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大自然的破坏史。《风之谷》中,人类一把火就将森林烧成废墟。《幽灵公主》中贪婪的人类则砍下麒麟神兽的头颅,使山川河流顷刻间化为乌有。无知贪婪的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悲悯,让宫崎骏对人类常常报以批判的态度。在他的动画世界里,人类要么无知、贪婪,要么狂妄、自私,以文明、进步的名义,行掠夺、戕害之实。无论是《风之谷》还是《幽灵公主》,在利益与野心的驱使下,人类不仅将破坏的双手伸向自然,更伸向自己的同胞。《天空之城》中的慕斯卡妄图操控飞行石的巨大能量,得到财富和权力;《风之谷》中的女皇库夏娜为了开疆拓土,不惜发动千年怪物“巨神兵”;而《幽灵公主》中的幻姬野心勃勃充满征服欲,固执地猎杀麒麟兽。在《千与千寻》中,人类则被描绘成愚昧、懒惰、孤独的群像,迷失在那个隐秘的国度。对战争的痛斥宫崎骏的电影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战争:《风之谷》《天空之城》《红猪》《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片莫不如是。战争以冷兵器、火器甚至兼带魔法和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武器等各种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宫崎骏对于战争的描绘往往比现实更加残酷,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反对与排斥。宫崎骏用非凡的想象力为这些战争设计了形状性能各异的武器,从石火箭屠神到七天即可毁灭世界的“巨神兵”。宫崎骏通过武器的发展与演变,呈现出人类对武器和战争狂热所导致的灾难性毁灭。《天空之城》中机器人在腾起时产生的蘑菇云和《风之谷》中的“巨神兵”,都不难令人联想到核武器。对武器的迷恋然而,在痛斥战争的同时,宫崎骏却又发自内心地喜爱兵器,尤其是飞机。小时候他的家族经营一家军工厂,耳濡目染之下,年幼的宫崎骏迷恋上了飞机。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各式各样的飞行器是最常见的元素。《风之谷》中的居民可以御风飞行,《天空之城》里则有巨大的飞艇和一种类似蜻蜓的飞机,《龙猫》中的飞行陀螺,《魔女宅急便》中的魔力扫把,《红猪》中的主人公波鲁克则索性是个顶尖的战斗机飞行员……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里,哈尔本人甚至长出了一双翅膀。而最新作品《起风了》讲述的正是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的故事。但令宫崎骏感到矛盾的是,正是这些他酷爱的、承载着人类梦想与科技的飞行器,却成为战争的工具。对此,宫崎骏有着清醒的认知,却又无可奈何。

宫崎骏作品论文题目

文献是什么本参考文献的索引只是对宫崎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搜集和筛选,并不做评论和评价。其中,豆瓣读书中,按照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宫崎骏相关书籍222本。另外,文献部分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截止到编辑发稿时,将“宫崎骏”按主题进行搜索,有学位论文73篇(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70篇),学术论文640篇,报纸100篇,会议8篇;按篇名搜索,有学位论文30篇(其中,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30篇),学术论文344篇,报纸18篇,会议3篇;按关键词搜索, 有学位论文128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126篇),学术论文180篇,报纸104篇,会议7篇。 一、宫崎骏创作谈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0[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6.宫崎骏.折返点1997-2008[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10.宫崎骏.思索与回忆——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支菲娜编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宫崎骏.创作梦想和飞翔的老人[M].绯雨宵译.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5.宫崎骏.对现实的发言[N].陈晓译.南方周末,2001,11,29. 二、宫崎骏研究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郑寿康.对抗迪斯尼的宫崎骏[J].新阅读,2004,5.秦刚主编.感受宫崎骏[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游佩云.大家来谈宫崎骏[M].台湾:玉山社,2011,2.青井凡.宫崎骏的暗号[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Pinko.宫崎骏的迷路森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三、宫崎骏作品研究田瑞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5.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沈黎晖/尹丽川.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游智皓.宫崎骏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3.聂欣如.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迪斯尼情绪[R].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2002,11.符抒.科学之翼与文明之殇——宫崎骏动画影片的一种解读[J].四川戏剧,2011,5.秦刚.试论宫崎骏90年代的动画电影制作[J].当代电影,2001,5.米斯茹.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4.詹璐.试论宫崎骏动画中的禅意[D].华东师范大学,2009,4.潘晓春.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审美文化与人文内涵[D],上海大学,2008,4.游佩云.宫崎骏动画的“文法”:在动静收放之间[M].台湾:玉山社,2009.李璐.宫崎骏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6.陈婷.宫崎骏动画角色个性与造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2,5.杨晓林.宫崎骏动画角色研究之模式化的反角[J].电影文学,2010,19.孟佳文.动画的七种行为范畴分析——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为例[J].影视与传媒,2011,6.林昊苏.宫崎骏动画画面形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12.闫喜英.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3.李莉.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视听语言对表现其民族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8,5.朱菁.解读宫崎骏商业动画电影——文本特征和受众解读[D].南京大学,2012,5.刘一瑾.文本受众和作者: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陈映婕/张虎生.动画电影与民间信仰——《龙猫》《幽灵公主》中的森林意象[J].当代电影,2011,5.[日]栗原裕一郎.“宫崎骏论”解析览要——《千与千寻》是风俗产业影片吗?[J].洪旗译.世界电影,2009,6.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J].当代电影,2009,6.杨晓林.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宫崎骏之童心复萌[J].电影文学,2010,6.舒刚波.寻求人类的本源——论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J].当代电影,2009,3.四、日本电影、动漫电影研究中与宫崎骏相关的研究王众一.未来之梦、怀旧之梦、幻灭之梦——从几部电影看21世纪日本社会意识的变化[J].电影艺术,2006,7.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M].于素秋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支菲娜.虚幻的影像与边缘载体的中心化——日本动画的传承与开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Patrick Draz.日本动画疯——日本动画的内涵、法则与经典[M].李建与译大块文化出版社,2005,5.陈仲伟.动画讲堂:日本动画的诠释、历史与制作[M].杜威文化出版社,2010,8.支菲娜.产业巨轮的文化历程:日本动画产业现状分析[J].视听界,2006,2.丁超、支菲娜.内容产业视野中的日本电影产业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J].现代传播,2010,9.侯迎忠.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傻呼噜同盟.日本动画五天王——你所不知道的五大导演出道背景、创作心境及轶闻趣事[M].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社,2006,1.[日]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周英.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7.杨晓林.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J].电影文学,2009,20.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3.王佳.动画形象与品牌塑造之关系研究——以迪斯尼、宫崎骏、奥斯洛为例[D].山东大学,2010,4.杨晓林.对比宫崎骏:《阿凡达》是平庸的好莱坞三维杂耍[J].电影文学,2010,11.

改编英国小说家的<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

我不知咋地写,就在网上找了一个观后感,呵呵,不要介意:久仰《哈尔的移动城堡》,前两天才真正的看到。我喜欢宫崎骏的作品。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品《幽灵公主》《千与千寻》中也有爱情,但是那都不是什么最重要的主题。而这个不一样,男女主角都是可以恋爱的年龄,尤其是哈尔,更是一个令少女为之心动的形象。 可是形象英俊并不是能够轻易打动我这个奔三的女人了,可是我最终和一些情窦初开的女孩子一样,迷恋上了哈尔。 宫崎骏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的心思以及行为上的细腻刻画。在片头,很多人可能都被苏菲的浪漫的空中漫步所吸引,并且很多女孩子因此爱上哈尔。确实,浪漫是很美妙的,我知道自己也是个喜爱浪漫的女人,但是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苏菲的浪漫之感并不会很多,毕竟这个绅士,彬彬有理的帅哥离自己还很远,但是她此时已经迷恋上他了。只因为他那让人心动的一举一动。不过在这里我还没有找到让我心动的地方,只是觉得很有趣。 接着,苏菲变成了和她自己心理年龄有点接近的模样,我并不是说苏菲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是相比同龄人,她更成熟一些。而一个成熟的女人,通常都已经青春不再了,90岁和40岁,在外表上看,也就是难看和非常不好看的区别,但是心理上应该说都是比较成熟的了。因为苏菲虽然面临这一巨大变故,也有过惊恐,有过失措,但是她毕竟没有大喊大叫,没有要死要活(反过来,哈尔同志仅因自己的头发颜色变了这一小小的打击就差点要了命!),而是坚强的面对自己的命运,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但是更可能的,她离家出走,是因为她想离开原来的环境,去流浪,去避免惊讶,嘲笑,甚至是同情。 幸运的是,她救了一个稻草人,虽然是非常无意识的救的,而救了之后,稻草人跟着她时,她说:“我不要你感谢我,也不用你报恩,找个喜欢的地方站着吧。”我觉得在这里再一次印证了这个19岁女孩子的善良和成熟。她不想任何人的同情和感恩,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但是她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需要帮助的人。当稻草人把拐杖给她的时候,她开始信任这个稻草人,并嘀咕了一声自己的需要和希望,也就是有个睡觉的地方。城堡出现了,这个垃圾堆一般的城堡,巨大,可怕,甚至有点恶心,但是它毕竟是个可以栖身的地方。 当苏菲拖着疲惫的身躯进了这个城堡后,与孩子般的卡西法的对话令人不禁忍俊。毕竟苏菲比它成熟多了。卡西法的可爱也暴露无疑。虽然卡西法是个恶魔,有点孩子般任性的恶魔,但是它却是亲切的,真诚的,并且具有真实的能力,不是胡乱夸耀自己能力的,这点和任性的孩子不同。只要是真诚的,就是可爱的。所以我一开始就挺喜欢卡西法。 而第二天早上,当苏菲用孩子的逻辑说服了卡西法(卡西法不听从除了哈尔以外任何人的指使),并用它做饭时,疲惫的哈尔才刚刚回家。对于这个衰老的老太婆,他没有过多的疑问,而是轻轻的将苏菲挤到一边,并顺着苏菲的手将锅顺了过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娴熟至极的烹饪了三份早餐。似乎苏菲本来就是城堡里的一分子。这与很多动画,甚至是电视或电影中的赘述不同,用非常流畅简洁的电影语言(人物的行为,刻画的都是行为的细节)来表明了一个内心坦荡,生活颇为自由潇洒的哈尔的内心世界。他并不关注你是谁,长的美丑,他都如同亲人一般对待你。 当三人准备进餐时,苏菲被荒野女巫当作工具运来的咒符被发现了,哈尔头发纷飞,施展强大的魔力(呵呵,这是吸引女孩子的法宝),虽然咒符被破除,但是哈尔早饭的心情全无。原本这个带来可怕咒符的女人应该就是敌人,可是他依旧毫无敌意,只是将早饭原封不动的倒进了火堆卡西法的口里,显示出了他内心的一丝不快。而苏菲,被这一系列的变故吓到,但是她更坚定了留在这里的信心,因为她感觉到主人并不排斥她,这个令她陷入爱河的男人并没有赶她走,这里不但孩子气的火焰卡西法,真正的孩子——哈尔一直收养的徒弟吐姆,以及心理实际很脆弱的哈尔都需要她,她要对这个城堡负责任,她要留下来。她又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她努力的清扫着肮脏的房屋,虽然大家表面上都似乎在抗议,但是实际上每个人都感谢苏菲为这个城堡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生活的热情。每个人都没有对苏菲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可是卡西法开始听从苏菲的建议,徒弟吐姆像孩子一样依赖苏菲,而哈尔,慢慢的开始喜欢上这个让自己有安全感,并给自己无私关爱的女人。 也许很多影片中的爱情故事都是在一些风花雪月中度过,而在结婚之后嘎然而止了,这个片子却恰恰相反,浪漫的情景只是朦胧的印象,而真正的爱情的萌生却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酝酿。哈尔和苏菲虽然没有结婚,但是他们像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当然了没有夫妻之实了),可是他们有着很多夫妻之间没有关爱和责任。 哈尔每天白天都不见人影,因为他要出去拼杀,保护百姓,保护城堡,而苏菲白天辛勤的整理房间,照顾吐姆,感受着城堡的魔力带来的神奇生活(城堡总是到人际罕至的绝美的大自然中,而当门牌转换时又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出现,方便日常生活需要,这是不是就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 而夜晚,哈尔则会万分疲惫的回到家里,打开浴室的水龙头,享受苏菲为他打理的舒适的家。他们之间不需要语言,男人为了家为了责任,为了爱的人去拼命,而女人则用自己的无限细心和宏大的心胸来包容一切。当哈尔因自己的头发颜色改变,大发雷霆,甚至想自我毁灭时,苏菲也感到异常难受,她受到了伤害,因为哈尔在乎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而那种东西似乎对哈尔很重要。可是她原谅了他,她的成熟包容了他,因为她爱他。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得不包容他的很多错误,他的任性,男人在外面是十分坚强和无畏的,可是他回到家,他也有虚弱,脆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许女人给不了更实质的帮助,但是只要一点的理解,一点的信任,一点的包容,就会令男人重新获得力量。这就是女人的力量,而没有一个男人不会爱上一个给与自己无限力量,让自己时刻都非常舒适安心的女人。无论她是年轻还是衰老,无论她是美或者丑。 我相信没有一个男人希望和一个给自己带来更多压力,烦恼,不适的女人一起生活。 而哈尔最终意识到,自己是需要苏菲的,需要这个面目苍老,但是给自己带来力量的女人。所以他拜托她去国王那里,帮助自己摆脱这种困境。因为他不怕在她面前失去自尊,显得脆弱,他知道,他在她心里无论如何都是好的。苏菲在王宫,碰到了哈尔的老师,知道哈尔有可能变成丑陋的恶魔,知道哈尔也许正在走向深渊,她没有对他产生疑虑,没有对他产生恐惧,她一样的支持哈尔,一样的相信哈尔,一样的爱着哈尔。 所以哈尔获得了力量,他终于知道,苏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会嫌弃自己,不会抛弃自己的人,他心中充满了爱和力量。 他带着苏菲驾驶着飞机逃跑。他让苏菲来驾驶,先回城堡,而自己在后面和敌人拼斗。哈尔不像我们想象中一副慨然就义的样子,一副拼命的形状,他依旧风度翩翩,不紧不忙,面对不会驾驶飞机手忙脚乱的苏菲,哈尔微笑幽默的给与她鼓励,并幻化出幻影,潇洒的去迎战了。 在巨大的信任中渐渐发现自己感情的苏菲,已经不能再超然物外的生活了,因为哈尔仍没有回来。苏菲梦见哈尔已经变成了恶魔,恐怖丑陋,并且永远的离开了自己。苏菲恐惧,痛哭,她知道自己不能失去哈尔,也为自己无能为力感到忧伤。突然楼上的水龙头响亮的出水声惊醒了熟睡的苏菲老太婆。哈尔终于回家了。 第二天,精力充沛兴致勃勃的哈尔宣布要搬家了。 所有人都惊讶于房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房间变得美丽舒适,并且不得不再宽敞些,因为苏菲和哈尔慷慨的接收了失去魔法的荒野女巫,以及哈尔老师的间谍狗狗。哈尔兴奋的转动房门口的转轮,露出了大街的模样,孩子和狗狗跑出去玩了。而哈尔则为苏菲建了一个和从前的家中一样的房间,苏菲感动的无以言表。 而更令人难以相信的,当转轮转到绿色时,城堡的大门在一片迷人的草原上出现了。哈尔拉着苏菲的手,带她进了这个魔幻与现实交界的世界。“这是送给苏菲的礼物……”哈尔轻柔的说,而苏菲第一次得到了世间最真诚美好的礼物——哈尔的爱和信任。 哈尔拉着苏菲,轻快的奔跑着,来到一个清澈的湖边,那里有一个小房子。“那是我小时候的秘密房屋,只有苏菲可以自由出入啊……”苏菲看着哈尔,看着那个温馨的小屋,突然停住了脚步…… “怎么了?”哈尔的耳环和头发轻轻的飘起来。 “是不是你会离开我?”苏菲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为什么哈尔会突然带自己来这么重要而宝贵的地方? “虽然我不漂亮,但是至少可以为你打扫房间,只要你让我留在你身边……”苏菲鼓足勇气说出了长久压在心中,从第一次见到哈尔就想对他说的话。 “苏菲,苏菲很漂亮!”哈尔急着说出了让我感动不已的话,连我听了都觉得脸发红,不知道苏菲怎么想的。我觉得这是我听过的最感人的情话,一切都融在这句话中了,苏菲在乎自己漂亮不漂亮吗,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在心爱的人心中,自己是怎样的,而哈尔,这个一向潇洒不羁无所顾忌的魔法师,这时却非常紧张急迫的表达着自己的心声,为什么,因为爱阿…… 而却在此时,已经消失的魔法有回到了苏菲身上,苏菲又变成了老太婆,看着她老态龙钟的样子,哈尔的目光没有变,依旧深情的看着她。正在此时,远处一架军舰缓缓的开了过来,居然会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净土,哈尔顿时用手势轻轻止住了欲言的苏菲,两人看着军舰飞了过来,哈尔左手轻轻一挥,立即将对军舰内部进行了小小的破坏和扫荡,而手臂也因魔法的作用,显露出恶魔的先兆——鹰的翅膀。在苏菲的惊视下,哈尔幽默的说了句双关的话:“不好,被发现了。”一来指自己变身恶魔被苏菲发现,二来被袭的军舰也发现了他们,转而来进攻了。 空中漫步再次上演了,而这次不同的是,紧张的多,而爱意与关心也多的多。哈尔恢复了他无畏潇洒的作风,轻轻的将苏菲送回了小屋,当苏菲的手在空中与哈尔的手脱离时,她并没有石头一般的落地,而是平稳的飘飞回房间,这当然也是哈尔用魔法在保护心上人了。 而两天过去了,哈尔仍旧未归,苏菲再也掩饰不了自己的担忧和焦虑,荒野女巫看透了苏菲的心事,并告诉苏菲,哈尔和卡西法在拼尽全力保护这个房子。就在卡西法魔法不利,已经挡不住外界的炮弹和间谍的侵袭时,哈尔终于回来了,他挡住了炸在城堡前的炸弹,已经伤痕累累。苏菲抱住半人半鹰的哈尔,哭诉劝他逃跑, 哈尔告诉她,他已经逃避够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用生命去保护的人,那个人就是苏菲,说完,他又向着火光冲天的战场飞去了…… 最后在苏菲和卡西法的努力下,城堡终于来到了哈尔受袭坠落的地方,而卡西法,这个哈尔的心与流星的结合体居然被荒野女巫捏在手中,卡西法和哈尔都虚弱到了极点。苏菲含泪恳求女巫,放弃她手中年轻的心脏(她的梦想就是哈尔的心),女巫终于被苏菲感动,还给了苏菲,而苏菲虔诚的将心还给了哈尔,而卡西法也自由了。 突然失去了魔法,在山巅的地板(城堡只剩下地板了)顺山而下,哈尔仍未苏醒,情况十分危急,稻草人突然飞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下落的地板,竭力挽救了几个朋友。苏菲感动所致,轻吻了这个几乎折断的稻草人,奇迹再次显现,稻草人恢复了人身,他正是邻国的王子,可惜,王子公主的神话不是本故事的主题,“公主”苏菲婆婆这时已经完全挣脱了魔法的束缚,恢复了19岁少女的容颜,看着刚刚苏醒,抱怨好吵的哈尔,不禁扑了过去,紧紧的紧紧的拥抱着爱人。 卡西法这个可爱的家伙,虽然自由了,但是心甘情愿又回到哈尔身边,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终生相伴,就这样一个神奇的充满魔力的会飞的城堡在云端出现了,上面有开心的孩子,安详的老女巫,还有一对不羡仙的爱侣——哈尔和苏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