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因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因素研究论文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浅谈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论文摘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性格决定命运"之说的兴起,人们对性格有了高度的重视。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对儿童性格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笔者通过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重要性分析,知道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进而得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提出主要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性格

前言: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被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被人们关注,中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强调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在家教育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对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并且大多数还没有将两个问题联系起来。

本文通过对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让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家教如果不当对儿童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有利于广大的家庭(家长)认识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他们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该问题能较好解决。

除此之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让老师认识到学生性格不同是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根据学生性格的性格表现分析家庭教育,与家长建立联系,双向协作帮助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的含义

1、家庭教育的问题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每个成员自始至终现象和活动。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子女的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傅雷家书》……都好似家庭教育的经典书目,被人们传诵效仿。《易经》中说:"正家而天下定矣"。在现代国家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使家庭中对孩子的培育到了空前的重视。用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家庭的首要支出2、儿童性格的形成儿童性格形成是通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养育方法实现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有相当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6到8岁是儿童性格的形成,开始定型时期,特别11---12岁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任何性格的形成都不是一瞬间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性格的重要性近来有"人的性格决定命运"之说。性格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因而我们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时候,要首先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倾向。所有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耐心、理性和冷静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为从员工走向领导的第二护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影响而形成的性格特征,不仅在家庭中表现,还将带到学校、社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二)儿童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儿童性格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而性格的培养又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由于家长的知识、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个性特点以及受到的教育(传统教育)不同,对儿童的教育必然不同。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个人的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家庭教育在儿童性格培养乃至一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如果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善,不科学的,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遗憾,更多的是会影响他的一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长成才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在这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世界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中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三岁决定一生"。

从某中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这些习惯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教育和培养下形成的。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从前一部分可以看出性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又有那些类型,他们在儿童性格的养成方面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什么样家庭教下的儿童才具有好的性格呢?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如果家庭教育是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那么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被社会肯定的,有利于他发展的性格和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2、消极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甚至有错误的话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阻碍作用。这样的儿童将会有一个不好的,不被谁会接受的,对儿童的成才、成功有限制的性格。

二、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恰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不能不另人感动.但是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却,不令人赞同。但是当前,很多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给儿童性格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娇纵型/溺爱型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和培养骇异。家庭所有的大人都围绕孩子转,对还爱的要求一一满足.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孩子的吃、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间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前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爱心。这种家庭的儿童行为很少或者没有受到规范要求子女的人格缺陷被掩盖,由于家人的迁就甚至鼓励,使之形成恶习。儿童的任何个性发展被忽略。这些儿童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免疫力极差,禁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这一类型的儿童,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差,懒惰,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能力,动手和动脑能力一般都不出色,社会交际能力差。因此,文化成绩一般不好,行为意志人性应变能力不强。儿童往往是不服从,带攻击性和无责任心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凡事唯我独尊,幼稚和神经质,自私,霸道,骄横,缺乏社会性和深思,缺乏亲切,情绪不稳定,任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在家庭以外常常受人欺负,而且容易沾染不良嗜好,极易成为社会不良分子捕猎的目标。

2、强制型/独裁型这类型的家长从不或极少,倾听子女的意见,主观蛮横,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经常体罚,谩骂子女,不允许子女有任何的自主言行。对子女的限制过于频繁,过于严格,甚至有的家长到了苛刻,别人不可理解的地步。极少或是不给予子女任何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在外人面前从不考虑子女的自尊心。这类家长还很注重子女的分数,对子女的成绩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就很高兴,成绩下降了就仿佛天要塌下来一样,不能容忍子女学习的退步。这一类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和主动性、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的性格是聪明、敏感、急 躁 ,好胜,时常有紧张、恐惧感;孩子也有可能形成习惯性说谎,搞两面派的性格;服从、性格上缺乏自信,顽固,残暴、不诚实、粗暴、冷淡、幼稚、依赖、神经质、消极、带攻击性和无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形成逆反心理。如果不加引导甚至会走上邪道性格要么特别逆反,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些家长总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爱孩子,为还爱好,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使得儿童自主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差。

3、急功近利型这类的家长放松子女远大理想的教育和要求,对子女高雅的情趣和崇高的追求不予支持,只强调眼前的利益。家长只注重子女家务劳动和帮父母赚钱的要求,而不注重子女学业和其他方面素质的要求。认为只要将来能够赚钱即可。因此不鼓励甚至限制子女上高等学校。这样家庭的儿童一般性格懦弱,比较自私,上进心不强,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很少有创造型思维。各方面素质平平,自己很少有逐渐,随波逐流。对老师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感觉比较迟钝,形成随遇而安的性格。

4、脱离实际型这类家长对子女的兴趣、爱好还特别的重视,认为是天才。也有的家长把个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不遗余力的加以培养,期望成为专才。不顾实际,千方百计的拖关系,走门路。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塞进重点学校,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评价孩子的品行或学习能力,不能功课观的分析,常常做出不切实际的意想.这样的家庭的儿童容易造成性格上的虚荣,浮夸,名不符实,投机取巧。说谎,作弊。儿童的心理负担过中过早畸形的成人化,在目标设置上好高骛远。往往个人努力的结果与期望相差很远。

5、和平过处型/冷漠型这样的家庭中没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各自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家庭结构不紧密,谁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都不关心。各自面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很少有感情上的交流和相互见的帮助。这种家庭使少年儿童世界和承认世界相隔阂,沟通不亲密。儿童在这样的家庭教下,性格比较温和,但有些孤僻。他们遇到事情冷静,却缺乏敏感和热情,上进心也不太强。儿童性格就会幼稚、神经质、顺从,消极、依赖、情绪不稳定,有悲观厌世的心理倾向。

(二)家庭教育不一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

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形象(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妈妈说不同意,爸爸说,不要紧,就让他吃吧。这样的情形下还子不知道听谁的好。还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当父母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争吵,相互否定,降低父母的威信。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会选择理由父母意见不一致,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这样会是孩子同时有两种性格。孩子的在这样的教育下会变得胆小,自控能力差,不自信,不明辨是非,警惕性高,善于察颜观色,两面讨好,说谎投机,爱生气。

三、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是认为孩子是家中凡事都得顺着他。还有的家长认为子女凡事都必须听从父母的不得有半点违背。还有家长认为:'我是家长,你好似子女,子女听家长的话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做什么都是长者的口吻,居高临下的对孩子说话。

(二)受社会因素的制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家长能提供给孩子的饿越来越多。于是对孩子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几,有的父母极力争取孩子,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到大学。另一部分家长深受" 败金主义" 的影响产生了多读书不如多挣钱的想法,不让孩子读书。

(三)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缺乏虽然我国的总体文化水平提高但好似文化素质高,并不代表在家教方面素质也高,有许多家长有着高学历但是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几乎是零。很多的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不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该孩子恰当的教育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了。

四、在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以身作责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说明,做好父母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二)要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1、家庭生活汇总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家长打破唯我独尊,唯我独是的封建家长制观念,建立起民族平等的家庭关系,最好是和孩子做朋友。正确的引导,少限制,少惩罚,少溺爱。充分发挥子女的自主,自立。加强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孩子的关系,建立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尽量避免争吵。

2、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民主,但也要严格.这样的家庭,家长对子女既不溺爱有不苛刻.孩子一方面把父母看成是不徇私情的严师,同时又视父母为可亲可信的朋友。这样在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并受到尊重的情况下,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有能严格要求自己这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逐步得到克服。由于这样的家庭里,儿童的个性发长不仅没有受到压抑,而且还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所以这样的儿童在长大以后,能够自尊自信.不盲目跟从别人,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够自主的处理事情,并且有组织领导能力,还容易有亲善,直爽,快乐,协作,大胆,独立,坚韧,有创造力的性格。

3、民主,严格,又不缺乏爱。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最不容怀疑的。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都表达打出来,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都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5、对孩子提切合实际的要求,严格的要求又不缺乏爱的教育。这不仅能让孩子有忍耐力,适应集体生活,遇事果敢,还让他么有胆大,自信,不服权威,尊重他们人,对人有还心的良好性格。

6、父母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做到教育的态度和方式的一致。

(三)全面提高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素质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3万多所家长学校,有的地方还创办了家长咨询站,家长热线电话等等。这是全面提高家长在家教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当然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提高家教水平。父母交流多与老师沟通,向比较成功的父母学习,多看一些儿童类的书籍,电视节目,更多的了解儿童心理,更好的与儿童沟通。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动态和想法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略)

《试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儿童性格 性格形成

摘要: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会说会跑,无不与父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孩子连父母的说话、走路姿势都在模仿,当孩子长大一些,则受父母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就会形成单亲家庭,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

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

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却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

三、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那么出了问题便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会很紧张。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心理发展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 [5]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9,(02).

[6] 邢胜巧,田红英.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引导策略.

[7] 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07).

[8] 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02)

[9] 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0] 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幼儿人格形成的研究论文

浅谈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论文摘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性格决定命运"之说的兴起,人们对性格有了高度的重视。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对儿童性格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笔者通过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重要性分析,知道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进而得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提出主要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性格

前言: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被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被人们关注,中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强调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在家教育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对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并且大多数还没有将两个问题联系起来。

本文通过对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让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家教如果不当对儿童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有利于广大的家庭(家长)认识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他们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该问题能较好解决。

除此之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让老师认识到学生性格不同是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根据学生性格的性格表现分析家庭教育,与家长建立联系,双向协作帮助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形成的含义

1、家庭教育的问题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每个成员自始至终现象和活动。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子女的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傅雷家书》……都好似家庭教育的经典书目,被人们传诵效仿。《易经》中说:"正家而天下定矣"。在现代国家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使家庭中对孩子的培育到了空前的重视。用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家庭的首要支出2、儿童性格的形成儿童性格形成是通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养育方法实现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有相当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6到8岁是儿童性格的形成,开始定型时期,特别11---12岁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任何性格的形成都不是一瞬间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性格的重要性近来有"人的性格决定命运"之说。性格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因而我们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时候,要首先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倾向。所有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耐心、理性和冷静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为从员工走向领导的第二护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影响而形成的性格特征,不仅在家庭中表现,还将带到学校、社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二)儿童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儿童性格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而性格的培养又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由于家长的知识、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个性特点以及受到的教育(传统教育)不同,对儿童的教育必然不同。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个人的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家庭教育在儿童性格培养乃至一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如果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善,不科学的,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遗憾,更多的是会影响他的一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长成才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在这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世界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中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三岁决定一生"。

从某中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这些习惯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教育和培养下形成的。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从前一部分可以看出性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又有那些类型,他们在儿童性格的养成方面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什么样家庭教下的儿童才具有好的性格呢?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如果家庭教育是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那么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被社会肯定的,有利于他发展的性格和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2、消极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甚至有错误的话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阻碍作用。这样的儿童将会有一个不好的,不被谁会接受的,对儿童的成才、成功有限制的性格。

二、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恰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不能不另人感动.但是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却,不令人赞同。但是当前,很多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给儿童性格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娇纵型/溺爱型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和培养骇异。家庭所有的大人都围绕孩子转,对还爱的要求一一满足.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孩子的吃、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间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前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爱心。这种家庭的儿童行为很少或者没有受到规范要求子女的人格缺陷被掩盖,由于家人的迁就甚至鼓励,使之形成恶习。儿童的任何个性发展被忽略。这些儿童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免疫力极差,禁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这一类型的儿童,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差,懒惰,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能力,动手和动脑能力一般都不出色,社会交际能力差。因此,文化成绩一般不好,行为意志人性应变能力不强。儿童往往是不服从,带攻击性和无责任心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凡事唯我独尊,幼稚和神经质,自私,霸道,骄横,缺乏社会性和深思,缺乏亲切,情绪不稳定,任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在家庭以外常常受人欺负,而且容易沾染不良嗜好,极易成为社会不良分子捕猎的目标。

2、强制型/独裁型这类型的家长从不或极少,倾听子女的意见,主观蛮横,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经常体罚,谩骂子女,不允许子女有任何的自主言行。对子女的限制过于频繁,过于严格,甚至有的家长到了苛刻,别人不可理解的地步。极少或是不给予子女任何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在外人面前从不考虑子女的自尊心。这类家长还很注重子女的分数,对子女的成绩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就很高兴,成绩下降了就仿佛天要塌下来一样,不能容忍子女学习的退步。这一类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和主动性、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的性格是聪明、敏感、急 躁 ,好胜,时常有紧张、恐惧感;孩子也有可能形成习惯性说谎,搞两面派的性格;服从、性格上缺乏自信,顽固,残暴、不诚实、粗暴、冷淡、幼稚、依赖、神经质、消极、带攻击性和无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形成逆反心理。如果不加引导甚至会走上邪道性格要么特别逆反,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些家长总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爱孩子,为还爱好,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使得儿童自主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差。

3、急功近利型这类的家长放松子女远大理想的教育和要求,对子女高雅的情趣和崇高的追求不予支持,只强调眼前的利益。家长只注重子女家务劳动和帮父母赚钱的要求,而不注重子女学业和其他方面素质的要求。认为只要将来能够赚钱即可。因此不鼓励甚至限制子女上高等学校。这样家庭的儿童一般性格懦弱,比较自私,上进心不强,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很少有创造型思维。各方面素质平平,自己很少有逐渐,随波逐流。对老师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感觉比较迟钝,形成随遇而安的性格。

4、脱离实际型这类家长对子女的兴趣、爱好还特别的重视,认为是天才。也有的家长把个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不遗余力的加以培养,期望成为专才。不顾实际,千方百计的拖关系,走门路。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塞进重点学校,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评价孩子的品行或学习能力,不能功课观的分析,常常做出不切实际的意想.这样的家庭的儿童容易造成性格上的虚荣,浮夸,名不符实,投机取巧。说谎,作弊。儿童的心理负担过中过早畸形的成人化,在目标设置上好高骛远。往往个人努力的结果与期望相差很远。

5、和平过处型/冷漠型这样的家庭中没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各自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家庭结构不紧密,谁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都不关心。各自面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很少有感情上的交流和相互见的帮助。这种家庭使少年儿童世界和承认世界相隔阂,沟通不亲密。儿童在这样的家庭教下,性格比较温和,但有些孤僻。他们遇到事情冷静,却缺乏敏感和热情,上进心也不太强。儿童性格就会幼稚、神经质、顺从,消极、依赖、情绪不稳定,有悲观厌世的心理倾向。

(二)家庭教育不一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

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形象(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妈妈说不同意,爸爸说,不要紧,就让他吃吧。这样的情形下还子不知道听谁的好。还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当父母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争吵,相互否定,降低父母的威信。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会选择理由父母意见不一致,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这样会是孩子同时有两种性格。孩子的在这样的教育下会变得胆小,自控能力差,不自信,不明辨是非,警惕性高,善于察颜观色,两面讨好,说谎投机,爱生气。

三、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是认为孩子是家中凡事都得顺着他。还有的家长认为子女凡事都必须听从父母的不得有半点违背。还有家长认为:'我是家长,你好似子女,子女听家长的话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做什么都是长者的口吻,居高临下的对孩子说话。

(二)受社会因素的制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家长能提供给孩子的饿越来越多。于是对孩子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几,有的父母极力争取孩子,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到大学。另一部分家长深受" 败金主义" 的影响产生了多读书不如多挣钱的想法,不让孩子读书。

(三)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缺乏虽然我国的总体文化水平提高但好似文化素质高,并不代表在家教方面素质也高,有许多家长有着高学历但是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几乎是零。很多的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不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该孩子恰当的教育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了。

四、在儿童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以身作责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说明,做好父母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二)要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1、家庭生活汇总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家长打破唯我独尊,唯我独是的封建家长制观念,建立起民族平等的家庭关系,最好是和孩子做朋友。正确的引导,少限制,少惩罚,少溺爱。充分发挥子女的自主,自立。加强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孩子的关系,建立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尽量避免争吵。

2、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民主,但也要严格.这样的家庭,家长对子女既不溺爱有不苛刻.孩子一方面把父母看成是不徇私情的严师,同时又视父母为可亲可信的朋友。这样在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并受到尊重的情况下,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有能严格要求自己这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逐步得到克服。由于这样的家庭里,儿童的个性发长不仅没有受到压抑,而且还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所以这样的儿童在长大以后,能够自尊自信.不盲目跟从别人,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够自主的处理事情,并且有组织领导能力,还容易有亲善,直爽,快乐,协作,大胆,独立,坚韧,有创造力的性格。

3、民主,严格,又不缺乏爱。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最不容怀疑的。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都表达打出来,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都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5、对孩子提切合实际的要求,严格的要求又不缺乏爱的教育。这不仅能让孩子有忍耐力,适应集体生活,遇事果敢,还让他么有胆大,自信,不服权威,尊重他们人,对人有还心的良好性格。

6、父母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做到教育的态度和方式的一致。

(三)全面提高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素质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3万多所家长学校,有的地方还创办了家长咨询站,家长热线电话等等。这是全面提高家长在家教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当然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提高家教水平。父母交流多与老师沟通,向比较成功的父母学习,多看一些儿童类的书籍,电视节目,更多的了解儿童心理,更好的与儿童沟通。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动态和想法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略)

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 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性格;影响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也有不同表述。邓佐君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介绍了郑起龙、赵忠心等家庭教育的观点,并指出:“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

上述对家庭教育概念的表述,抓住了家庭教育的主线,强调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的重要作用。但是反映出现代家庭教育的全部意义和实质,必须结合现时代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和认识家庭教育。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期望过高

家长的价值观念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数十年来,家长们在反对封闭观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将期望的重心从原来较多地关心子女的行为规范转移到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上。甚至有些家庭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早的为孩子的将来设计出了各种美丽、壮观的蓝图。目前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不惜一切地对幼儿进行各种投资,过早地将幼儿进行定向培养。从来不考虑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家长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家长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而忽视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会压制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隔代教育及父母教育在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双职工家庭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在对孩子教育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祖辈们便于照顾孩子通常是与老人住在一起,这种家庭中的三代同堂,是与我国实现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主干家庭人口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孩子在家庭中要和几代人打交道从而扮演多种角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几代人之间由于年龄差异、思想差异,使家庭中不同辈分的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的父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希望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将来能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和补偿,往往对幼儿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祖辈们往往受着旧的所谓“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关爱有加、百般溺爱。恐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对孩子一味地迁就、事事包办。甚至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就形成了不同辈分之间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矛盾。

3.家长言行不一,致使幼儿模仿角色的混乱

幼儿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人物。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所谓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往往最开始模仿父母,以父母为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的品质,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有些家长一方面教育幼儿要诚实、有礼貌、待人要诚实等,另一方面却又往往做出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使得幼儿的模仿角色放生混乱,不利于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幼儿做好榜样。

4.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缺乏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他是人的整个生活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虽然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中较多的采用游戏教学法,但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却相当缺乏。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这种交往质量的重要指标。另外,由于许多年轻父母上班忙于工作、经营,下班又要忙于家务,就很少陪幼儿游戏。还有些家长主观上不重视、不努力,也是亲子游戏缺乏的关键。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的缺乏,会影响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幼儿的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水平。

二、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铺垫好了以后的路,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从来不会真正考虑孩子的心情、想法,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是岂不知长期受父母的高压影响下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有的则更加反抗、暴烈,有的不接受纪律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

(二)溺爱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溺爱型的家庭里,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这些父母对孩子事事依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们要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穿的要华贵、要名牌,用的要高档。要星星不会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更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类型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他们只懂得获得,不懂得付出,只有被爱、被关怀,不知道去爱父母和长辈,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他们对父母麻木不仁,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的回报,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小事都依赖别人,胆小怕事碰到任何问题解决能力很差。

(三)严厉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认为必须全力以赴地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才行。他们忽视了孩子独立性与自主性,而是用许多规矩来束缚孩子孩子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学业教育。通常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严厉型的父母太过严厉,要求过高,致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不但如此,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责备、训斥几句,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而且变得非常胆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四)民主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对孩子的某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发展其所长。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待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

三、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教育

1.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教育人者先受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的人。父母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而是指平时父母应该尽量多地了解和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收集生活中良好的范例。这样不仅会丰富自身的生活,更能较好地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实际生活中,父母不仅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尝试,更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改进。

2.多用正面的榜样进行教育

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孩子从小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子女仿效的榜样。广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并不只是体现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上,实际上家长平时如何对待工作、安排娱乐,如何对待他人,甚至如何穿、说、走、发脾气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家长若想使孩子具有某种好的习惯和特点,他自己首先要具备这种习惯和特点。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幼儿乐观与自信

家庭气氛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轻松、愉快、幽默的家庭气氛中,幼儿会保持愉快的情绪,表现出富有朝气,乐观和自信的性格特点,而在少言寡语、单调、郁闷的家庭气氛中,幼儿情绪紧张、烦躁,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关心。家长要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或少言寡语闷闷不乐。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活泼和谐,充满欢笑声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形式。父母适时合理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但是有些家长会用物质奖励幼儿也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惩罚也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称之为爱的收回。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只有将奖励和惩罚运用得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性格的发展。奖励惩罚不要过度,适当的给孩子合理的奖励及惩罚。

(四)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

家长在做好家庭方面的同时也要顾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除了接触父母外还会跟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玩耍,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幼儿大多时间是跟家长在一起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我们不排除他在外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对其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园合作为幼儿性格的形成一起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性格直接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形成的性格雏形,如果今后的日子没有发生很大变故的话,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特征不会与幼年有很大差异。所以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人即使到了80岁,也能看到他5岁时的影子。”因此,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3).

[2]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3]汪冬梅.论当代幼儿家庭教育问题[J].知识经济,2011(13).

[4]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7).

[5]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

[6]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7]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8]陈兰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幼儿 教育 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 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的指出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美国幼儿教育学家埃里克森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中,6 岁以前是人生观、价值观、语言、思维、习惯、品质等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可见,6岁以前的时光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 儿童 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的规律,即将他们出生时候的潜力定义为100分,如果一出生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则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但是若从5岁开始对他们实施教育,他们只能获得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实施教育,他们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所以,幼教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是幼儿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人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候,他们的 自我评价 尚未建立,往往以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他人说好,就是“好”,他人说“坏”,就是“坏”。如果我们在这段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并加以引导,将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幼儿时期是 智力开发 的最佳期 现代科学证明,决定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是脑神经元与神经突触的数量,神经元数量由先天决定,不可改变,但神经突触的数量在0-6岁间还有一个发育过程。幼儿教育阶段,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活动,刺激神经突触发育与增长,打好生理基础。 人的潜能是多元而又巨大的,绝大多数人的潜能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错失了最佳期。我们都已知道,一个人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有些家长把幼教的价值放在对某一两项技能的追求方面,如此,必然会影响幼儿多元潜能的开发。幼教的责任,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的潜能焕发出光芒,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大脑发展的快速时期。在他们智力迅速发展的这一时期,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 方法 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幼儿时期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期 有句 谚语 说到: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对他们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将会是他们成功走向社会的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是在长期而又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也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孩子奠定一生的幸福。 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2 只要是对心理学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0—6岁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 记忆力 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人的大脑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幼儿教育者不论是从重要性看,还是从劳动量看,都远比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重要和多。感叹为什么幼儿教育者的地位却如此的低,回报就更不用讲了!幼儿教育者是最善良、最可爱、最勤劳、最无私、最有爱心的。 幼儿教育应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 文化 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教师要在教育行为,一日生活中,关心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重要性。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高度重视。 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 想象力 ,就有助于培养幼儿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在这里“健康”一词不单单指生理正常无病痛,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日常教育的 经验 结合起来,帮助幼儿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 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一日生活中 我们总是把各种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我们希望幼儿的每一天都有收获,而在这其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的,在一天当中,幼儿和同伴的相处,角色的选择,问题的解决,这其中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作深刻的 反思 ,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我们要用一爱心去贴近孩子纯真的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主动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3 学前教育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 3至6岁的孩子还未真正进入学校,此时的孩子处于学前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社会性、性格品质、思维认知等发展具有重要性。因此孩子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外著名的“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 ropriate Practice)以及我国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结果均表明,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使儿童容易出现孤僻、冷淡、退缩、依赖、攻击性及破坏性强等问题,严重的还产生情感、人格障碍。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方案“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使接受学前教育计划的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和非处境不利儿童比未接受的儿童在“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得更好”,并且“对这些儿童的认知、学习发展产生一直持续到其成年期的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 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中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教师有畏惧心理的孩子,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从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标题如何写,我觉得这个就写幼儿习惯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身受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理好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现在生活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此: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一、良好习惯的规格建立或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师幼或者幼儿。以往,我对于我们班统一的要求比较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也多。现在我发现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的遵守。我班每天上完厕所都是由老师负责检查和督促要求幼儿洗手,但有些幼儿总是会趁这教师不备便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有幼儿过来告状说某某没有洗手,通过观察,我发现由个别幼儿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而且在教师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刚开始是,我让看厕所的教师加强对幼儿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要帮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整理衣物,所以还是由孩子经常不自觉。而孩子们还是会忽略洗手这个环节。例如:我班的梓乐小朋友,我发现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手。在经过老师以及幼儿们的多次提醒之后仍然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显然,被动的服从根本就没有解决幼儿不洗手的问提,于是,我多次去咨询一些资深比较深的教师以及去网上查相关资料。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我特意把自己的受弄的脏兮兮的,然后端来了一盆干净的水以及洗手液,让幼儿观察老师洗手之后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刚才还干干净净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脏兮兮,黑乎乎。我趁机引导幼儿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脏兮兮、黑乎乎的细菌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为此我还特意向梓乐以及平时也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提问:如果没有洗手又把脏兮兮的手放进了嘴巴里会怎么样呢?他们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没洗手是多么的不爱卫生。经过了这次小试验,我惊奇的发现幼儿们都会很认真洗手可见幼儿对于日常规的培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并不了解常规培养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常规培养应先从幼儿理解着手,让有人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的硬性规定。在和幼儿交流中发现,教师建设性的建议往往会让幼儿有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幼儿确认为有同感。这说明评价主题会影响评价效果。二、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由体现主观性转变为人文化以前,我班阿姨盛饭总是将饭盛得满满的,可偏偏我们班的幼儿吃饭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道吃饭时间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脸,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儿吃完了去玩玩具时,他们就会忍不住的想去参与到到他们的游戏当中,后来,我让我班阿姨每次盛饭时都稍微把几碗盛的少一点,然后把他分给那几个吃的比较慢的幼儿,并特意把他们几个请出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老师比赛,比且适当的鼓励他们,这样他们的进餐效果明显的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不能吃在前几名,但也不至于把饭吃到冰冷,尤其现在是冬天,饭菜冷得快。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在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认真眼前收环节的重要性并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脱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的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质是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是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园都有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家长也配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让家长反应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生都是很有帮助的,相信以上几点对于我以后的工作会更加的有帮助。

幼儿良好生活培养研究论文

幼儿园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暴露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所以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保证小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小班幼儿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活动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图书区里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幼儿礼仪交往方面的书籍。在我们对幼儿将结和孩子们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幼儿良好行为和幼儿礼仪幼儿初步的了解。为了幼儿促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创设了“礼仪宝宝大PK”栏目,早上来园主动问老师好的宝宝,我们就会把宝宝的照片张贴主题墙上,成为大家羡慕的小明星。活动室内“幼儿园里好习惯”栏目的创设吸引了全体幼儿。我们把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幼儿行为,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看到图片中的自己和同伴非常的兴奋,照片贴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是约束,同时更是激励。不用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晨检室里“谁是好宝宝”栏目,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相互评价画面中人物作法,在此过程中幼儿间也有了相互的评价标准。幼儿有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争当大家喜欢的好宝宝。走廊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儿歌的内容将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更换,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同时在家长的合作下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 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我把录像连接在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赵子浩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奏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其实我是在他们喝水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喝水情况)。哪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和礼仪方面幼儿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出现了反复性,我们的研究还需继续,孩子们的行为还需继续练习。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针对集体和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幼儿是未来地球的主人,从小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习惯的教育很有必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能使幼儿逐步养成幼儿自觉的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标题如何写,我觉得这个就写幼儿习惯养成。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教师有畏惧心理的孩子,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从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