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甲烷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甲烷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摘要: 地底下有一种神秘的古菌,力量无穷,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把很多物质分解。这种新型产甲烷古菌有可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底下到底在发生什么,对于人类来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最近,中国科学家和英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一个惊人秘密:即在地球深层,有一种神秘的古微生物,可以在地底下把二氧化碳和石油等碳烃物质,降解为甲烷。

来自中国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发现,一种来自油藏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可在厌氧环境下直接氧化原油中的长链烷基烃产生甲烷,突破了产甲烷古菌只能利用简单化合物生长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对产甲烷古菌碳代谢功能的认知。

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专家发现,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底下,通过产甲烷微生物作用,可将一部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

我们知道,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为燃料(天然气及沼气等的主要成分)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并且甲烷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氢气、一氧化碳、乙炔及甲醛等的制造。

2021年12月23日,《自然》杂志在线同时刊登了这两个发现成果。两者的基本原理都差不多,但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现。这些成果在实际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01 英国科学家:地下注入二氧化碳产生了甲烷

在过去的50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水平显著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和地球气候的突然变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是科学家希望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技术之一。

CCS包括从工业过程排放的气体中捕获CO₂,或者从发电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中捕获CO₂,然后将其储存在地下的地质构造中。如果我们想要从碳氢化合物系统中“清洁燃烧”生产氢气,CCS也将是关键。

英国政府最近选择了四个地点来开发数十亿英镑的CCS项目,这是英国到2030年每年从重工业中削减2000万至3000万吨CO₂计划的一部分。其他国家也做出了类似的碳减排承诺。

二氧化碳驱油法(CO₂-EOR)是作为提高石油开采率的一种手段,CO₂ 历史 上曾被注入到许多枯竭的碳氢化合物油藏中。这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评估注入碳在工程时间尺度上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CCS将是我们避免气候变化斗争中的关键工具。除了计算机建模和基于实验室的实验,了解CCS在实践中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提供安全可靠的CO₂地质封存是至关重要的。”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Rebecca Tyne博士说。

Rebecca Tyne博士是这个项目合作团队人员之一,也是《自然》杂志论文的作者。她和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Chris Ballentine教授带领一个国际合作者团队调查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CO₂-EOR驱油油田中CO₂的变化。

他们比较了驱油开采油田中CO₂与相邻油田的(生物)地球化学组成。相邻油田从未进行过CO₂采油。

数据显示,在驱油开采的油田中,CO₂提高采收率后留下的高达74%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地下水中。出人意料的是,通过生产甲烷微生物作用,注入的CO₂中高达13-19%转化成了甲烷。

“与CO₂相比,甲烷的溶解性、可压缩性和反应性更低,因此,如果能产生甲烷,我们可以安全地向这些地点注CO₂。现在这个过程已经被确定,我们可以在未来的CCS选址中考虑到这一点。” Chris Ballentine教授说。

此外,作者认为,这一过程也发生在其他富含CO₂的天然气田和驱油开采油田中。温度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许多 CCS 地质目标对于微生物的运行来说太深太热。然而,如果CO₂从较深的热系统泄漏到类似的较浅、较冷的地质结构中,那里存在微生物,CO₂转化为甲烷这一过程可能会发生。

这项研究对确定未来的CCS目标、建立安全的基线条件和长期监测计划至关重要,而这对低风险、长期碳储存非常重要。

02 中国科学家:神秘古菌以“一己之力”生产甲烷

传统原油开采技术,难以驱动地下油藏全部原油的运移,仍然有过半原油开采不出来。科学家相信,能在油藏环境中存活的厌氧微生物有望成为人类的帮手。利用沼气发酵原理,将液态原油降解成气态甲烷,形成油气共采,是科学家 探索 的一条道路。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来自中国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下称“沼科所”)能源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深圳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一种来自油藏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可在厌氧环境下直接氧化原油中的长链烷基烃产生甲烷,突破了产甲烷古菌只能利用简单化合物生长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对产甲烷古菌碳代谢功能的认知。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几十个碳链形成的比较复杂的碳氢化合物。

早在上世纪末,德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报道了石油烃可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转化为甲烷。但是,这种生物降解过程与传统的沼气发酵类似,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和古菌,通过互营代谢来完成。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教授李猛告诉《中国科学报》,互营代谢是指有机质分解降解产生甲烷的时候,需要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两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彼此依赖、互不可分的方式合作。

“在缺氧环境下,有机质被降解产生甲烷的过程俗称沼气发酵。”论文作者、沼科所研究员白丽萍说,过去的观点认为,产甲烷古菌仅能通过乙酸发酵、CO₂还原、甲基裂解和氧甲基转化等4条途径产生甲烷。其所能利用的底物非常简单,主要是一碳或者二碳化合物。

“以前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对于由几十个碳组成的烷烃和烷基烃这种复杂有机物,产甲烷古菌是不可能直接‘吃’掉它们的。之前,也没有微生物直接降解石油烃生成甲烷或者CO₂的研究报道。”论文通讯作者、沼科所研究员承磊说。

论文第一作者、沼科所周卓介绍,厌氧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物种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分离鉴定的厌氧微生物物种不足0.1%,大部分还属于“微生物暗物质”。科学家知道其存在,但是不知道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产甲烷古菌就是一种独特的厌氧微生物,对氧气敏感,通常在空气中暴露几分钟就会死亡。它之所以被称为“古菌”,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它拥有很多头衔: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全球大气甲烷排放主要贡献者、沼气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微生物。

“找到这种新的产甲烷古菌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承磊说,其团队从2005年开始进行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研究,但工作开展起来非常难。

“第五种甲烷产生途径的提出,完善了我们 探索 全球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知。”承磊说。

论文作者、中国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实验室教授汪卫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也说明在油藏条件下,还有丰富的未知微生物存在,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其中一些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降解原油,将其转化成甲烷或天然气。

03 多样化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原油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化学物质或水压力来驱动地下深层的原油运移。“这种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采油的技术,导致超过一半的原油残留在地下油藏,难以被开采利用。”汪卫东说,基于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可能利用地下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把液态的原油降解变成气态的甲烷,形成油气共采,最终达到较高的原油开采利用率。这也可延长油藏的开发寿命,有望让老油田“复活”。

沼科所所长王登山认为,这项由“0”到“1”的基础研究认知,为人们开发“地下沼气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下的油不用抽出来,可以直接把油变成气,让气体出来,进行甲烷的收集。这相当于我们把沼气池修在了几千米的地下油藏中,形成平方公里尺度的巨大‘地下沼气池’。”王登山说,因此,基于该项成果的技术攻关一旦突破,对枯竭油藏进行油气共采,增产的油气总量将达到数亿吨,这将为缓解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这种新型产甲烷古菌有可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报:神秘古菌以“一己之力”产甲烷

[2]

[3]

[4]

文:综合自《中国科学报》、sciencedaily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研究员刘翠艳作为共同作者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了题为Reduced net methane emissions due to microbial methane oxidation in a warmer Arctic 的文章。该研究在北极地区甲烷净排放量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将最近在北极矿物土壤中发现的高亲和力甲烷氧化菌(HAMs;甲烷氧化细菌)和产甲烷菌的动力学整合到包含永冻层土壤有机碳动力学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新模型预测,由于永冻层中的有机碳在较暖和的气候下会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在2017年至2100年之间湿地甲烷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但是,高地冻土由HAMs主导的甲烷汇强度同时也在增加,因而抵消了大部分湿地甲烷的排放,令北极地区甲烷净排放量仅增加18%。预计由于HAMs和产甲烷菌对温度上升所作出的生理反应有异,北极地区甲烷净排放量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图.从2017年到2100年北极(北纬50°以上)年度净甲烷排放量预测

煤制甲烷工艺研究进展论文

I.(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①×2+②+③可得:2C(s)+2H2O(g)=CH4 (g)+CO2 (g)△H=(+131kJ/mol)×2+(-41kJ/mol)+(-206kJ/mol)=+15 kJ/mol,故答案为:2C(s)+2H2O(g)=CH4 (g)+CO2 (g)△H=+15 kJ/mol (2)煤转化为水煤气(CO和H2)作为燃料时,燃烧更充分,煤的利用率更高,产生的污染物少,故答案为:提高煤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3)在碱性甲烷燃料电池中,甲烷在负极放电,考虑到是碱性环境,故生成CO32-,故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Ⅱ、(1)实验②与①相比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则压强减小,速率减慢,平衡不移动,体积增大一倍,浓度时原来的一半;实验③与②相比较压强不变,温度升高,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但小于实验①的浓度,据此画图为:故答案为:(2)平衡时n(CO2)=0.20mol/L×2.0L=0.40mol                 CO(g)+H2O(g) CO2 (g)+H2(g)起始物质的量/mol  1.00   1.00             1.00       1.00变化物质的量/mol  0.40   0.40             0.40       0.40平衡物质的量/mol  0.60   0.60             0.40       0.40故平衡常数 K═=0.4mol/L×0.4mol/L0.6mol/L×0.6mol/L=0.44 起始时充入容器的物质的量,n(CO)=n(H2O)=n(CO2)=n( H2)=1.00mol时,C(CO)=C(H2O)=C(CO2)=C( H2)=0.5mol/L,此时浓度商Qc==0.5mol/L×0.5mol/L0.5mol/L×0.5mol/L=1.0可知Qc>K,故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生成CO和H2O的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我想楼主说的dakota是美国达科他州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吧 查看原帖>>

总感觉大规模利用煤炭资源不应该是能源战略,而是适度开发利用,这种战略储备为主的,煤制甲烷相对于天然气没有什么经济优势,那么大规模发展的情景何在呢? 查看原帖>>

如何看待此问题,是个见仁见智的事!确实从能源转化上来看,是不合适的,但也应该看到:1、煤的品种和运输问题,可能就只能在当地进行转化,要么就在那埋着不能用2、从环保来看,可以将污染尽量减少,如煤还有的硫等 查看原帖>>

烷烃脱氢研究进展论文

年抢六元环网间拖欠防疫的烟速,可以上百度就能搜索这些因素影响最终产品的发布和收入。

这不是闺房记乐,这是闲情记趣中的。绝 是说 花多,不断绝。你自己参照百度吧属 是一类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是寻觅昆虫善 这一句翻译为,岂不是很好吗行 试验,或者说做了 。何妨而效之 , 何不仿效一下。或抱花梗,或踏草叶,栩栩如生,宛然动人。上文说以针刺死,做了标本,所以有这句。浮生六记记得是芸这个人,表现的是一个知己与伴侣的妻子,你从这方面来回答吧。既然是闲情,也何必计较呢,应试教育真是糟蹋东西。我闲居在家的时候,案头上的插花盆景长续不断。芸说,你的插花啊,能表现出雨露风晴中的各种自然韵味,可谓精妙入神。然后画法中有一种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说,虫儿会爬会乱动,怎么可能像作画一般呢?芸说,我有一种办法,不过恐怕会被(后人)作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过呢。我说,那你说说看。芸说,虫儿死后,它的颜色神态并不会有多大改变,(我们)找到螳螂产蝉蝶之类用针刺死,然后用细丝捆在它们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间,再整理它们的脚足,或抱花梗,或踏草叶,栩栩如生,(这样)岂不是很好吗?我很高兴,按她的办法去试了,看见的人没有不赞美称绝的。求于闺中的意见,当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这样会心的人了吧。

绿色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摘要]对新型绿色催化剂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杂多化合物在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关键词]杂多化合物;绿色化工催化剂;展望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环氧化产品应用的不断增加,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工艺简单、污染少、绿色环保的环氧化合成新工艺显得更为迫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化学[1,2]的兴起,为人类解决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现传统化学工艺无害化的主要途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类,是一类由中心原子(如P、Si、Fe、B等杂原子及其相应的无机矿物酸或氢氧化物)和配位原子(如Mo、W、V、Ta等多原子)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组合的多氧簇金属配合物,用HPA表示[3-6]。HPA的阴离子结构有Keggin、Dawson、Anderson、Wangh、Silverton、Standberg和Lindgvist 7种结构。由于杂多酸直接作为固体酸比表面积较小(<10 m2/g),需要对其固载化。固载化后的杂多酸具有“准液相行为”和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同时还具有高活性,用量少,不腐蚀设备,催化剂易回收,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逐渐取代H2SO4、HF、H3PO4应用于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各类催化反应。1杂多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液态烃为原料制取乙烯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副产物中有大量的C3~C9烃类,其化工综合利用率却仍然较低,随着环保法规对汽油标准中烯烃含量的严格限制,如何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生产出高标号的环境友好汽油已是我国炼油业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催化裂化副产物C3~C9烃类的催化氧化、烷基化、芳构化以及C3~C9烃类的回炼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催化裂化C3~C9烃类的开发与应用将有着强大的生产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1催化氧化反应杂多酸(盐)作为一类氧化性相当强的多电子氧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6个或更多个电子后结构依然保持稳定。通过适当的方法易氧化各种底物,并使自身呈还原态,这种还原态是可逆的,通过与各种氧化剂如O2、H2O2、过氧化尿素等相互作用,可使自身氧化为初始状态,如此循环使反应得以继续。用杂多酸作催化剂使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有两种路线是可行的[7]:①分子氧的氧化:即氧原子转移到底物中;②脱氢反应的氧化。将直链烷烃进行环氧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途径之一。Bregeault等[8]研究了在CHCl3-H2O两相中,在作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氧化多酸化合物的前体的杂多负离子[XM12O40]n-和[X2M18O62]m-以及同多负离子[MxOy]z-(M=Mo6+或W6+;X=P5+,Si4+或B3+)的存在下,用过氧化氢进行1-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时,负离子[BW12O40]5-、[SiW12O40]4-和[P2W18O62]6-都是非活性的,并且许多光谱分析法表明它们的结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PMo12O40]3-表现出很低的活性,而[PW12O40]3-、H2WO4和[H2W12O42]10-都表现出高活性。反应中Keggin型杂多负离子[PW12O40]3-被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而形成过氧化多酸{PO4[WO(O2)2]4}3-和[W2O3(O2)4(H2O)2]2-,而这两种活性物种在环氧化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烷基化反应石油炼制工业上,烷烃烷基化、烯烃烷基化及芳烃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的环境友好工艺。但以浓硫酸和氢氟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烷基化工艺因氢氟酸的毒性和浓硫酸的严重腐蚀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C4抽余液是蒸气裂解装置产生的C4馏份经抽提分离丁二烯后的C4剩余部分,其中富含大量的1-丁烯和异丁烯。如何利用C4抽余液中的异丁烯和1-丁烯是C4抽余液化工利用的关键。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也用来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叔丁胺等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1-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a-烯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聚单体,也用于生产聚丁烯、聚丁烯酯、庚烯和辛烯等直链或支链烯烃、仲丁醇、甲乙酮、顺酐、环氧丁烷、醋酸、营养药、农药等。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LLDPE工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以来,随着LLDPE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对1-丁烯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刘志刚[9]等用浸渍法制备了Cs+、K+、NH4+的SiPW12杂多酸盐类和SiO2负载的SiPW12杂多酸,在超临界条件下评价了它们对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小顺序是当阳离子数相同时,Cs+盐>K+盐>NH4+盐。(NH4)2.5H1.5SiW12O40尽管催化活性不高,但对C8产物的选择性达到83.48%;Cs2.5H1.5SiW12O40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其对C8产物的选择性却只有62.47%。1.3异构化反应汽油的抗爆性用异辛烷值表示,直链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C5~C6烷烃骨架异构化旨在提高汽油总组成的辛烷值,反应受平衡限制,低温有利于支链异构化热动力学平衡。为达到最大的异构化油产率,C5~C6烷烃异构化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和高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烃骨架异构化是典型的酸催化反应,最近发现有较多的固体酸材料(其酸强度高于H-丝光沸石)可用于轻质烷烃骨架异构化,其中,最有效的有基于杂多酸(HPA)的催化材料和硫酸化氧化锆、钨酸化氧化锆(WOx-ZrO2)。2绿色催化剂绿色化学对催化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2]:(1)在无毒无害及温和的条件下进行;(2)反应应具有高的选择性,人们将符合这两点的催化剂称之为绿色催化剂。由于一些杂多酸化合物表现出准液相行为,极性分子容易通过取代杂多酸中的水分子或扩大聚合阴离子之间的距离而进入其体相中,在某种意义上吸收大量极性分子的杂多酸类似于一种浓溶液,其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使得某些反应可以在这样的体相内进行。作为酸催化剂,其活性中心既存在于“表相”,也存在于“体相”,体相内所有质子均可参与反应,而且体相内的杂多阴离子可与类似正碳离子的活性中间体形成配合物使之稳定。杂多酸有类似于浓液的“拟液相”,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既可以表面发生催化反应,也可以在液相中发生催化反应。准液相形成的倾向取决于杂多酸化合物和吸收分子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正是这种类似于“假液体”的性质致使杂多酸即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也可作相转移催化剂。陈诵英[10]等用二元杂多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为溶剂,催化氧化三甲基苯酚(TMP)合成三甲基苯醌(TMBQ),这与传统方法先用发烟硫酸磺化TMP,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体氧化剂氧化得到TMBQ相比,能减少排放大量废水以及10 t以上的固体废物,且其摩尔收率可达86%,大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刘亚杰[11]等采用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HRP-24)合成二十四烷基苯。HR-24属于一种大孔、细颗粒、强酸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大孔和细颗粒有利于大分子烯烃的扩散,且不容易被长链烯烃聚合形成的胶质堵塞孔道,而强酸性可使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和压力较低的情况下(120℃和0.1~0.2 MPa),烯烃的转化率和二十四烷基苯的选择性都接近100%。Furuta等[12]采用Pd-H3SiW12O40催化乙烯在氧气和水存在下氧化一步合成了乙酸乙酯,简化合成工艺,与绿色化学相适应。刘秉智[13]以活性炭负载磷钼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用30%双氧水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苯甲醛收率可达74.8%。与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相比,其具有催化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廉,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对设备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合成工艺路线,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前景。3展望虽然绿色化工催化剂理论发展逐渐得到完善,但大多数催化剂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催化剂性能不稳定,制备过程复杂,性价比低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但从长远角度考虑,采用绿色化工催化剂是实现生产零污染的一个必然趋势。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既能保持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的优点,又克服了酸催化反应的腐蚀和污染问题,而且能重复使用,体现了环保时代的催化剂发展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进一步探明负载型杂多酸的负载机制和催化活性的关系,进一步解决活性成分的溶脱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催化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为工业化技术提供数据模型,使负载型杂多酸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求最佳答案

绿色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摘要]对新型绿色催化剂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杂多化合物在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关键词]杂多化合物;绿色化工催化剂;展望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环氧化产品应用的不断增加,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工艺简单、污染少、绿色环保的环氧化合成新工艺显得更为迫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化学[1,2]的兴起,为人类解决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现传统化学工艺无害化的主要途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类,是一类由中心原子(如P、Si、Fe、B等杂原子及其相应的无机矿物酸或氢氧化物)和配位原子(如Mo、W、V、Ta等多原子)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组合的多氧簇金属配合物,用HPA表示[3-6]。HPA的阴离子结构有Keggin、Dawson、Anderson、Wangh、Silverton、Standberg和Lindgvist 7种结构。由于杂多酸直接作为固体酸比表面积较小(<10 m2/g),需要对其固载化。固载化后的杂多酸具有“准液相行为”和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同时还具有高活性,用量少,不腐蚀设备,催化剂易回收,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逐渐取代H2SO4、HF、H3PO4应用于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各类催化反应。1杂多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液态烃为原料制取乙烯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副产物中有大量的C3~C9烃类,其化工综合利用率却仍然较低,随着环保法规对汽油标准中烯烃含量的严格限制,如何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生产出高标号的环境友好汽油已是我国炼油业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催化裂化副产物C3~C9烃类的催化氧化、烷基化、芳构化以及C3~C9烃类的回炼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催化裂化C3~C9烃类的开发与应用将有着强大的生产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1催化氧化反应杂多酸(盐)作为一类氧化性相当强的多电子氧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6个或更多个电子后结构依然保持稳定。通过适当的方法易氧化各种底物,并使自身呈还原态,这种还原态是可逆的,通过与各种氧化剂如O2、H2O2、过氧化尿素等相互作用,可使自身氧化为初始状态,如此循环使反应得以继续。用杂多酸作催化剂使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有两种路线是可行的[7]:①分子氧的氧化:即氧原子转移到底物中;②脱氢反应的氧化。将直链烷烃进行环氧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途径之一。Bregeault等[8]研究了在CHCl3-H2O两相中,在作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氧化多酸化合物的前体的杂多负离子[XM12O40]n-和[X2M18O62]m-以及同多负离子[MxOy]z-(M=Mo6+或W6+;X=P5+,Si4+或B3+)的存在下,用过氧化氢进行1-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时,负离子[BW12O40]5-、[SiW12O40]4-和[P2W18O62]6-都是非活性的,并且许多光谱分析法表明它们的结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PMo12O40]3-表现出很低的活性,而[PW12O40]3-、H2WO4和[H2W12O42]10-都表现出高活性。反应中Keggin型杂多负离子[PW12O40]3-被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而形成过氧化多酸{PO4[WO(O2)2]4}3-和[W2O3(O2)4(H2O)2]2-,而这两种活性物种在环氧化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烷基化反应石油炼制工业上,烷烃烷基化、烯烃烷基化及芳烃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的环境友好工艺。但以浓硫酸和氢氟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烷基化工艺因氢氟酸的毒性和浓硫酸的严重腐蚀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C4抽余液是蒸气裂解装置产生的C4馏份经抽提分离丁二烯后的C4剩余部分,其中富含大量的1-丁烯和异丁烯。如何利用C4抽余液中的异丁烯和1-丁烯是C4抽余液化工利用的关键。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也用来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叔丁胺等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1-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a-烯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聚单体,也用于生产聚丁烯、聚丁烯酯、庚烯和辛烯等直链或支链烯烃、仲丁醇、甲乙酮、顺酐、环氧丁烷、醋酸、营养药、农药等。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LLDPE工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以来,随着LLDPE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对1-丁烯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刘志刚[9]等用浸渍法制备了Cs+、K+、NH4+的SiPW12杂多酸盐类和SiO2负载的SiPW12杂多酸,在超临界条件下评价了它们对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小顺序是当阳离子数相同时,Cs+盐>K+盐>NH4+盐。(NH4)2.5H1.5SiW12O40尽管催化活性不高,但对C8产物的选择性达到83.48%;Cs2.5H1.5SiW12O40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其对C8产物的选择性却只有62.47%。1.3异构化反应汽油的抗爆性用异辛烷值表示,直链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C5~C6烷烃骨架异构化旨在提高汽油总组成的辛烷值,反应受平衡限制,低温有利于支链异构化热动力学平衡。为达到最大的异构化油产率,C5~C6烷烃异构化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和高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烃骨架异构化是典型的酸催化反应,最近发现有较多的固体酸材料(其酸强度高于H-丝光沸石)可用于轻质烷烃骨架异构化,其中,最有效的有基于杂多酸(HPA)的催化材料和硫酸化氧化锆、钨酸化氧化锆(WOx-ZrO2)。2绿色催化剂绿色化学对催化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2]:(1)在无毒无害及温和的条件下进行;(2)反应应具有高的选择性,人们将符合这两点的催化剂称之为绿色催化剂。由于一些杂多酸化合物表现出准液相行为,极性分子容易通过取代杂多酸中的水分子或扩大聚合阴离子之间的距离而进入其体相中,在某种意义上吸收大量极性分子的杂多酸类似于一种浓溶液,其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使得某些反应可以在这样的体相内进行。作为酸催化剂,其活性中心既存在于“表相”,也存在于“体相”,体相内所有质子均可参与反应,而且体相内的杂多阴离子可与类似正碳离子的活性中间体形成配合物使之稳定。杂多酸有类似于浓液的“拟液相”,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既可以表面发生催化反应,也可以在液相中发生催化反应。准液相形成的倾向取决于杂多酸化合物和吸收分子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正是这种类似于“假液体”的性质致使杂多酸即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也可作相转移催化剂。陈诵英[10]等用二元杂多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为溶剂,催化氧化三甲基苯酚(TMP)合成三甲基苯醌(TMBQ),这与传统方法先用发烟硫酸磺化TMP,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体氧化剂氧化得到TMBQ相比,能减少排放大量废水以及10 t以上的固体废物,且其摩尔收率可达86%,大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刘亚杰[11]等采用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HRP-24)合成二十四烷基苯。HR-24属于一种大孔、细颗粒、强酸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大孔和细颗粒有利于大分子烯烃的扩散,且不容易被长链烯烃聚合形成的胶质堵塞孔道,而强酸性可使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和压力较低的情况下(120℃和0.1~0.2 MPa),烯烃的转化率和二十四烷基苯的选择性都接近100%。Furuta等[12]采用Pd-H3SiW12O40催化乙烯在氧气和水存在下氧化一步合成了乙酸乙酯,简化合成工艺,与绿色化学相适应。刘秉智[13]以活性炭负载磷钼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用30%双氧水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苯甲醛收率可达74.8%。与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相比,其具有催化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廉,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对设备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合成工艺路线,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前景。3展望虽然绿色化工催化剂理论发展逐渐得到完善,但大多数催化剂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催化剂性能不稳定,制备过程复杂,性价比低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但从长远角度考虑,采用绿色化工催化剂是实现生产零污染的一个必然趋势。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既能保持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的优点,又克服了酸催化反应的腐蚀和污染问题,而且能重复使用,体现了环保时代的催化剂发展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进一步探明负载型杂多酸的负载机制和催化活性的关系,进一步解决活性成分的溶脱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催化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为工业化技术提供数据模型,使负载型杂多酸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2][3][4][5][6][7][8][9][10][11][12][13]王恩波,胡长文,许林.多酸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70-195.夏恩冬,王鉴,李爽.杂多酸氧化-还原催化应用及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7,21(3):20-23.Aubry C,Chottard G,Bregeault J,et al.Reinvestigationof epoxidation using tungsten-based precursors andhydrogen peroxide in a biphase medium[J].Inorg Chem.,1991,30(23):4 409-4 415.刘志刚,刘植昌,刘耀芳.SiW12杂多酸盐在C4烷基化反应中应用的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05,23(1):17-19.陈诵英,陈蓓,王琴,等.环境友好氧化催化剂杂多酸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2001,(2):98-99.刘亚杰,温朗友,吴巍,等.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合成二十四烷基苯[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12):18-21.Futura M,Kung H H.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J],2000,201:9-11.刘秉智.固载杂多酸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醛绿色新工艺[J].应用化工,2005,(9):548-549.Anastasp,Will Iamsont.Green Chemistry Theoryand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Trostbm.The atom economy:a search for synthetic effi 2ciency[J].Science,1991,254(5037):1 471-1 477.Misono M,Okuhara T.Chemtech[J],1993,23(11):23-29.Kozhevrukov.Catal Rev-Sei Eng.[J],1995,37(2):311-352.温朗友,闵恩泽.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石油化工,2000,(1):49-55.

最新肥料研究进展论文

(1)田军仓(3/5),《系统分析方法在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应用——宁夏海原县韩庄河小流域林、牧、农土地利用优化比例探求》,《宁夏农学院学报》,1984,(1);(2)田军仓(1T/1),《灌溉为主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西北水利科技(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88,(4);(3)田军仓(1T/1),《建设“三三制”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黄河农业的正确方向》,《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3);(4)田军仓(1T/1),《农业灌溉管理及早企业化,是振兴宁夏黄河农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 (3);(5)田军仓(4/5),《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初报》,《宁夏农学院学报》,1992,(3);(6)田军仓(1/2),《宁夏纯井灌区与扬水灌区推广管灌技术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1993, (4);(7)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试验研究》,《第三次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讨会论文选集》,1993,8;(8)田军仓(3/4),《宁夏盐池县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1(1);(9)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4,(4);(10)田军仓(1/2),《Study on Guarantee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nwater Catchment》,April 21-25,1997;(11)田军仓(1T/1),《苜蓿水肥耦合模型及其优化组合方案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2);(12)田军仓(1T/1),《高含沙水微灌非全流过滤方法及装置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 (5);(13)田军仓(1T/1),《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发展持续农业的水资源保障体系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14)田军仓(1T/1),《干旱多风地区春小麦喷灌试验及其阈值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4);(15)田军仓(1T/1),《扬黄(红寺堡)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其经济评价》,《节水灌溉》,1998,(3);(16)田军仓(1T/1),《干旱地区渠沟田全防渗节水技术研究及展望》,《节水灌溉》,1998,(2);(17)田军仓(1T/1),《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新法整枝试验》,《北方园艺》,1998,(5);(18)田军仓(2T/2),《绿风95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宁夏农林科技》,1998,(3);(19)田军仓(3/3),《日光温室滴灌辣椒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20)田军仓(1T/1),《开发生态农业—地衣产业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21)田军仓(2T/2),《微灌用高含沙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22(2);(22)田军仓(2/3),《控灌条件下水稻品种优选试验研究》,《农业水土工程科学论文集》,2001;(23)田军仓(1T/2),《精准灌溉的探讨》,《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24)田军仓(2T/2),《宁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25)田军仓(1T/1),《柔性非全流过滤方法及其装置效果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6)田军仓(1T/2),《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7)田军仓(1T/2),《宁夏三类温室与其小气候关系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8)田军仓(2T/2),《GIS在精准灌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9)田军仓(2T/2),《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灌溉排水》,2002增刊;(30)田军仓(2T/2),《膜上灌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24(04):96-100;(31)田军仓(3/3),《从灌区的粮食生产看宁夏的粮食安全》,《宁夏农林科技》,2004,(6);(32)田军仓(1/3),《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0,35(5-6):396-398;(33)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节水灌溉》,2004,(04):03-06;(34)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及潜力分析》,《宁夏农林科技》,2004,(02):35-38;(35)田军仓(2T/2),《温室蔬菜滴灌管堵塞防治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2):32-34;(36)田军仓(1T/2),《盐碱地水稻生理及水稻田氮素流失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3):38-41;(37)田军仓(2T/2),《膜上灌入渗规律及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4):351-353;(38)田军仓(2T/4),《宁夏灌区不同水肥处理对膜上灌玉米性状影响的模糊评判》,《灌溉排水学报》,2005,24(4):29-32;(39)田军仓(2T/2),《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2):113-115;(40)田军仓(1T/4),《温室番茄滴灌节水节肥与垄沟宽度最优配方试验研究》,《农业科学研究》,2005,26(02):40-42;(41)田军仓(2T/4),《银北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5,24(5):29-31;(42)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精准灌溉”初谈》,《宁夏水利》,2005,(2);(43)田军仓(3T/4),《水稻田中氮肥损失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44)田军仓(2T/3),《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科学研究》,2006,27(02):58-61;(45)田军仓(2T/3),《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参数与氮磷比最优配比的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6,5(02):148-152;(46)田军仓(2T/3),《银北灌区油葵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甘肃农业科技》,2006,(03):11-13;(47)田军仓(2T/3),《引黄灌区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节水灌溉》,2006,(06):35-38;(48)田军仓(2T/3),《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工程技术》,2007,6(02):122-126;(49)田军仓(2T/4),《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节水灌溉》,2007,(03):22-25;(50)田军仓(1T/2),《西北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5;(51)田军仓(2T/2),《新型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宁夏工程技术》,2007,6(01):50-53;(52)田军仓(2T/3),《玉米膜上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热运动规律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85-89;(53)田军仓(2T/4),《玉米水平畦灌与膜上灌复合最优组合方案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7,6(03):263-270;(54)田军仓(2T/3),《地下水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节水灌溉》,2008,(04):23-27;(55)田军仓(2T/4),《膜侧灌甜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3):39-43;(56)田军仓(2T/3),《水平畦灌条件下水稻不同灌水技术优选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1):34-36;(57)田军仓(2T/3),《不同覆膜宽度对老压砂地西瓜产量的影响试验》,《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22-24;(58)田军仓(2T/2),《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与氮磷配比试验研究》,《节水灌溉》,2009,(12):12-13;(59)田军仓(2T/2),《膜下小管出流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节水灌溉》,2009,(10):06-12;(60)田军仓(2T/3),《宁夏地区硒砂瓜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18-120;(61)田军仓(2T/3),《砂田西瓜膜下滴灌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技》,2009,37(35):17829-17831;(62)田军仓(3/3),《压砂地专用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农机化研究》,2009,(09):99-101;(63)田军仓(3T/3),《超吸水聚合物对沙土绿化节水的影响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10,9(02):142-145;(64)田军仓(2T/2),《基于GIS的秦汉渠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长江》,2010,41(06):100-101;(65)田军仓(2T/2),《煤矿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综述》,《煤炭技术》,2010,29(05):4-6;(66)田军仓(2T/2),《宁夏硒砂瓜投资生产不确定性分析》,《湖北农业科技》,2010,49(07):1649-1652;(67)田军仓(2T/2),《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04):24-29;(67)田军仓(2T/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综述》,《节水灌溉》,2010,(02):1-5;

1. 发明专利:一种盐湖净化脱色的方法(CN1673124A),第二完成人2.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中除氟的改性壳聚糖交联树脂及其制备方法(ZL2007 1 018294.X),第一完成人3. 李华 时伟宇 邵宏波 邵明安 The Remediation of the lead-polluted garden soil by natural zeolit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工程类2.337,169:1106-1111,2009-4,特一级4. 时伟宇 邵宏波 李华 邵明安 杜圣 Progress in the remeidaiton of hazardous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s by natural zeolit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工程类2.337,2009,5(170):1-6特一级5. 时伟宇 邵宏波 李华 邵明安 杜圣 Co-remediation of the lead-polluted garden soil by exogenous natur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337工程类,2009,169(136-140),特一级6. 武瑞平 李华 曹鹏 风化煤施用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9):1855-1861,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7. 李国军 李华 狄贞珍 刘蕾 不同钾水平对苗期玉米铬的吸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246-2250,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8. 陈绘丽 窦春娇 吴艳波 李华 席小莉 杨频Structure-Specific Binding of [Co(phen)2(HPIP)]3 to a DNA Duplex Containing Sheared G: A Mismatch Base Pairs,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3.663生物类,2009,103(5), 827~832 sci核心A区(特二级)9. 李华 李永青 沈成斌 尹建平 贺振伟 风化煤施用对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5):1752-1756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10. 李华 孔令冬 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中北大学学报,2008,29(4):352-355其他正式刊物(二B)11. 李华 时伟宇 吴弢 外源沸石对铅污染菜园土修复作用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6(6):2067-2070,2007-11,二级学科主学报12. 李华 毕如田 乔显亮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土壤,土壤,39(4):646-651,2007-4,统计源(二A)13.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郭青霞 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应用生态学报,18(8):1908-1912,2007-8,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14. 毕如田 白中科 叶宝莹 李华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景观结构及其分形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3(4):339-344,2007-4,统计源(二A)15.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叶宝莹.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煤炭学报,2007,32(11):1157-116116.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李卫祥.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8,4(12): 201-20417. 程芳琴 李华 刘畅 陆小华 董川 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盐湖卤水中杂质,无机盐工业,2007,1: 51-53.,2007-12,统计源(二A)18. 曹鹏 李华 李永青 尹建平 两种测定风化煤与土壤腐殖酸含量方法的比较,中国农学通报,(23)1:277-279,2007-1,统计源(二A)19. 李华 毕如田 程芳琴 吴俊兰 钾锌锰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4:46-50,2006-8,统计源(二A)20. 孔令冬 何积秀 王爱英 李华 含氟水治理研究进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6(8):143-144,2006-8,其他正式刊物(二B)21. 李达 杨凤玲 李华 程芳琴 浅谈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煤化工,2006(34):25-28,2006-5,统计源(二A)22. 李华 骆永明 宋静 吴龙华 P.christ Degradation of benzopyren in an experimentally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by vetiver gras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8(1-2):172-177,2006-2,sci核心B区(一A)23. 李华 程芳琴 王爱英 杜红梅 三种水生植物对CD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8(3):325-327,2005-8,统计源(二A)24. 程芳琴 李华 罗安程 董川 聚合絮凝剂法盐湖卤水除浊研究,水处理技术,31(8):62-64,2005-8,统计源(二A)25. 杨凤玲 程芳琴 李华 氯乙烯高沸液的精制技术及综合利用,聚氯乙烯,177(3):39-40,2005-3,其他正式刊物(二B)26. 毕如田, 李华. 不同地形部位耕地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永济市为例. 土壤, 2005, 37(3), 290~294.27. 李华 程芳琴 张秋华 重金属镉污染水体的吸附修复研究,无机盐工业,37(3):43-44,2005-3,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28. 李华 杨凤玲 程芳琴 蒙脱土与沸石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效果比较研究,煤化工,121(6):41-43,2005-12,统计源(二A)29. 李华 程芳琴 郭吉刚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研究,2004第9期110(9):141-143,2004-9,一C级30. 程芳琴 李华 姚少华 化学法处理废水氨氮的研究,无机盐工业,193(6):52-54,2004-4,统计源(二A)31. 吴龙华 李华 骆永明P.Christie. Nutrients can enhance phytoremediation of copper-polluted soil by Indian mustard.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4, 26: 331–33532. 刘世亮 骆永明 丁克强 李华 曹志红 吴龙华 宋静 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9(2):197-203,2004-4,统计源(二A)33. 程芳琴 李华 湿式筛板除尘器的设计与应用,化工环保,24(1):66-67,2004-2,统计源(二A)34. 毕如田 王镔 段永红 李华 张耦珠 王晋民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土壤学报,41(6):962-968,2004-12,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35. 王五一 李华 从水价调整浅析山西水资源状况,山西能源与节能,35(4):37,47,2004-12,其他正式刊物(二B)36. 程芳琴 李华 田园春 盐湖卤水净化除杂的试验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7(4):392-397,2004-10,统计源(二A)37. 吴龙华 李华,骆永明. 铜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养分调控研究,第八届全国青年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2002年11月4-6日,福州,p96-10038. 李华 骆永明 宋静 不同铜处理水平下海州香薷的生理特性和铜积累研究.土壤,2002,34(4):225-22839.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中国水稻科学,2002,16(1):86-8840.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不同氮源与钾水平对杂交组合及常规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3):278-28441.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水稻适应钾营养胁迫及其遗传特征.《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p122-125

科研论文1. 施用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39~243。2. 鄂南红壤性水稻土双晚杂交稻NPK经济配比施用研究,胡一凡、胡承孝、尹名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44~248。3. 武汉市菜园土硝酸盐的持留和运移,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等,土壤通报,1993,24(3):118~120。4.鄂南红壤性水稻土油稻稻轮作制中肥料分配的研究,胡承孝、胡一凡、尹名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 20:122~125。5.过量硼对小白菜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胡承孝、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 21:49~52。6.磷肥对看麦娘生长发育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39~40。7.氮肥水平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土壤肥料,1996,3:34~36。8.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Ⅰ:生物学产量和钾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3):243~248。9.鄂南4种土壤施用氯化钾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胡承孝、谭云,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50~353。10.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3):273~278。11.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Ⅱ: 氮、磷营养元素吸收与平衡,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42~446。12.磷肥对小麦与看麦娘相互关系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50~453。13.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1):85~89。14.湖北省部分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胡承孝、黄芳鹤,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3):287~290。15(会议).植物钼营养研究进展,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见: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委员会编,《迈向21世纪的土壤和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44~348。16.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胡承孝、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6):571~575。17.黄棕壤有效钼水平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土壤肥料,1998,1:19~22。18.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胡承孝、庞静、魏文学等,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4):393~398。19(会议).迅速发展的中国钼肥研究,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编著,第二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3~41。20(会议).钼肥研究进展,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71。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3):225~228。植物钼营养与施用钼肥研究进展,胡承孝、魏文学、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与应用论文集),1999,Sup.Sum 28:241~247。钼在冬小麦植株中的分布研究,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6):568~572。种子钼对冬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重及产量的影响,喻敏、王运华、胡承孝,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220~226。一个冬小麦钼营养诊断方法研究,杜昌文、胡承孝、王运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85~88。钼对冬小麦氮代谢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杨玉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102~105。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25~129。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庞静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50~353。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产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魏文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6~39。钼对黄棕壤上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庞静、胡承孝、王运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3~35。施钼对冬小麦铵态氮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81~384。施钼对冬小麦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73~476。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40-43。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对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周后建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36-39。钼、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魏文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24~228。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谭启玲、胡承孝、赵 斌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86-592。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4):360~364。施用钼肥对酸性黄棕壤上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柳 勇、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86~90。两种污泥的连续施用对潮土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等,应用生态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4,15(3):497~500。硼镁营养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硼形态的影响,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33~637。49. 食物中的钼与人体健康,郑艺梅、胡承孝,世界元素医学,2004,11(1):6~9。50. 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49~1753。51. 硼对不同效率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63~65。52. 菜地土壤氮素淋失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张学军、赵桂芳、朱雯清、陈晓群、王黎明、吴礼树、胡承孝,生态环境,2004,13(1):105~108。53.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张学军、李娜娜、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23~25。54. 硼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胡承孝、王运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1):79~83。55. 高等植物含钼酶与钼营养,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3):395~399。56. Effects of earthworm activity on fertility and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ewage sludge. Xiaoli Liu, Chengxiao Hu(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Zha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31:874-879(SCI、EI收录)。57.缺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465~469。58.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陈庆锋、单保庆、胡承孝、刘毅,上海环境科学,2005,24(5):214-217。59. 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13-116。60.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Antioxdative Defense System an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SUN Xue-Cheng, HU Cheng-Xiao(Corresponding author), TAN Qi-Ling.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2(2):175-182.61a. 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4):702-708。61b.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Min Yu, Chengxiao Hu, Yunhua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5(9):670-677。62.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孙学成、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甘巧巧、易长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5):952-959。63.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甘巧巧,作物学报,2006,32(9):1418-1422。64. 从QTL到QTG的路还有多远? 曾长英、徐芳森、孟金陵、王运华、胡承孝,遗传(HEREDITAS),2006,28(9):1191-1198。65.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廖志文、邹娟、胡承孝(通讯作者)、巩细民、鲁君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85-388。66. 钼对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郑艺梅、胡承孝、郑 晶、华 平、张 奎,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7-8。67. 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杨 锚、王火焰、周健民、胡承孝、杜昌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02-1207。68. 利用生态混凝土控制城市坡面暴雨径流污染试验研究,陈庆锋、单保庆、尹澄清、胡承孝,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7):23-28。69. 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64-166。70. 施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甘巧巧、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13-117。

外科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21.4±1.1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21.6±1.9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77.14%)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62.86%),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要保证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满意度,就必须从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入手,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正确进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胸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病人来院就诊,其需求重点不外乎是医疗服务的有效及舒适。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及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胸外科手术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38例病人,年龄17-68岁,其中食管手术23例,肺癌5例,自发性气胸2例,贲门手术7例,纵隔肿瘤1例。

2 护理

2.1 术前舒适护理

2.1.1 创造舒适的环境 完善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橱、床头柜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适宜的声响、光线、温湿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饮食每日配餐员预定,开展点菜业务,饭菜、开水、药品送至床边,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工作与病人就餐、治疗时间的冲突。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2.1.2 营造良好的气氛 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入院接待热情主动,作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病人从新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并因受到重视、关怀,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对本次治疗充满信心。

2.1.3 做好心理干预 提倡情感服务,面对面交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因人而异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交代注意事项,评估心理状况,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对病人的支持与关怀也可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精神压力。

2.1.4 饮食指导 认真评估,指导合理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1.5 练习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开胸术后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病人深呼吸,取半卧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咳嗽 方法 :半卧位或坐位,深吸气末停滞片刻后用力咳嗽,气体快速冲出,其运动促进分泌物向上运动或被咳出。

2.1.6 术前准备的舒适护理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以及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2 术后舒适护理

2.2.1 疼痛的护理 100%病人把无痛放在生理内在舒适需求首位 ,疼痛是病人最难以忍受的 ,也是舒适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使用PCA镇痛泵是舒适护理的首选,它体现了持续恒定镇痛的效果,并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护理。术后可采取半卧位,降低切口张力,减轻疼痛。翻身、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与身体同步移动,以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各种护理操作轻柔、熟练。

2.2.2 呼吸道护理

2.2.2.1 持续吸氧4-6L/min,48小时左右。 2.2.2.2 协助其翻身,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小时叩背1次,自下而上,由外而内,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2.2.2.3 常规雾化吸入。加入药物: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2.2.4 吹气球练习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向病人详细说明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对引流物的恐惧心理。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逆流,翻身时注意必要的依托、协助。

2.2.3.1 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用绳子将胃管系于耳后,妥善固定,告诉其防止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可予以湿棉签湿润嘴唇,必要时予以湿纱布覆盖口部以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舒适感。

2.2.3.2 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定时挤压胸管,观察水柱波动,每日更换胸瓶,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 医生予以处理。

2.2.3.3 留置尿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翻身时避免压在皮肤下,尿管定时夹放,避免逆流,每日更换尿袋,每日清洗会阴部。

2.2.4 活动宣教 术后即可活动四肢、翻身等,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2.5 睡眠质量差的护理 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日常护理工作动作轻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心理负担。

3 讨论

将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接受手术充满信心,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2]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从麻醉苏醒、创口愈合到生理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对手术治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胸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 经验 , 总结 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功能

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加之胸部切口疼痛、胸带束缚等因素都会影响呼吸,甚至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手术结束后患者常需入恢复室。调整患者处于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患者在恢复室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充分补充循环血容量,调整适度的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含量。必要时提高吸入氧浓度,根据病情或保留气管导管,或短时间的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及缺氧的发生[2~3]。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我们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疼痛原因,鼓励患者在心理上有战胜疼痛的信心;指导患者深而有节律的呼吸,并专注于呼吸运动,有效地促进肺的复张;护士和家属多与患者交谈或指导其有节律稳定地在皮肤上做环形按摩或双眼凝视一点,转移注意力,减轻术后疼痛;另外,可多听一些轻音乐,放松精神,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3]。(2)应用镇痛药的护理[4~5]。对认为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同时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自控镇痛(PCA),术后应告诉患者应用PCA 的治疗目的和使用方法,并经常巡视,定期评价镇痛效果,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3)一般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鼻胃管;防止伤口感染;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

3 呼吸道的护理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防治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至关重要。(1)病室环境要求:ICU 层流消毒病房室内温度20 ℃~24 ℃,湿度50%~60%。普通病房内要求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2)术后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出痰液。②经常给患者拍背。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操作着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到上、从外向内。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雾化吸入。用药: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 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每日3 次,每次20 min,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肺泡,减少感染。④鼓励患者吹气球。患着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无效腔通气,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⑤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但避免过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重,以防意外。(4) 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能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防止细菌下移,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清醒的患者还可鼓励漱口,但应防止误咽。(5)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适,限制了患者咳嗽,术后应充分镇痛,应用止痛泵48~72 h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体力,避免无力咳嗽。(6)充分补足液体量。应注意给药时间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引起肺水肿[6]。

4 康复护理

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在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术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做被动性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按摩下肢。特别是老年患者,要经常活动四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醒之后,即可鼓励其做深呼吸。嘱其主动做指、趾、腕、踝、肘、肩、髋关节的活动,尤其是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翻身、转颈、半卧位或坐位。(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已拔除,就应鼓励和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是在床边椅子上坐片刻,每日2~3 次,第四天可扶床试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患者确实刀口疼痛较甚。下床活动不可勉强进行,必要时可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后再下床活动,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预期的效果[7~8]。

【参考文献】

1 钟玲,杨明华.手术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与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0,22(4):154.

2 张晓霞,邓曼丽,安静,等.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77-78.

3 于丽英.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6):721.

4 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5 黄淑敏.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及护理.天津护理,1999,7(3):92-93.

6 尹淑芳,高占清.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5(7):91.

7 张丽娟,马玉梅,彭九玲.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8):615.

8 戚菊梅,张香云,张君毅.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的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4):97-98.

浅议胸外科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外科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