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盐城工学院学报点评

发布时间:

盐城工学院学报点评

本人现大三,暑期过了就大四了,我是电气专业的,盐工么,在本二里算很一般的,学校硬件条件不错,软件我没看出来有多好,不过你这个专业在盐工来说是比较强的,盐城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你要是来了生活费可以比南京省不少,

江苏有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院校招收函授本科的考研人员。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

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7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000多人、研究生735人。

学校占地面积2282亩,校舍建筑面积60.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3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3亿元。图书馆藏书189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自科版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科研平台:

建有8个校级研究院和7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级智库和2个市级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以上内容参考:盐城工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6月,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美誉的江苏东部沿海新型工业中心城市——盐城。1996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和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盐城工学院,成立了盐城市第一所本科院校。2000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建校50多年来,特别是199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大力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坚持走具有盐工特色的办学育人之路,凝炼了“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成功实现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转变、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征地建设新校区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均跨上了新的台阶,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现有校园面积3645亩,固定资产总值近12亿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769人,其中本科生16350人。学校设立15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7个校属研究机构,开设41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结构工程、企业管理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双百工程”,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截止2008年12月底,全校共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62人、副高职称教师2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硕士学位教师541人。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等培养人选近20人。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阮雪榆院士、孙伟院士、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王新元等一批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或兼职教授。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示范实验中心(室)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工程、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等八大教学基础建设工程。2004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和省级教学成果、重点项目资助、省级教研课题立项资助以及省级实践创新项目立项计40余项,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7年6月,学校在全省高校第二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了教学质量自我监控、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学校以培养理论基础实、创新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两重两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投入、学风建设、人文艺术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50多年来共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高素质人才,他们广泛活跃在机械、建材、化工、建筑、电气、纺织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始终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2008年达到256人,升学率达到9.14%。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我校2004年以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达98%以上。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盐城纺织机械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008年11月,挂牌成立了盐城工学院“江苏省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社会科学基金2项,“863”子项目1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76篇,被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工具收录170篇,有12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有49项成果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高教研究和《盐城工学院学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美国、英国、韩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集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联合举办“3+1”国际课程实验班、与美国UGS公司联合共建优集学院、与韩国江陵大学互派留学生、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软件人才。学校积极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兼职研究生导师34人,在培研究生44人,其中博士3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助学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校上下正以评建获优和建校5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三步发展战略,为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创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同类一流高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说明:文中数据截止2008年12

盐城工学院考研率还是比较高的。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7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000多人、研究生696人。

学校占地面积2282亩,校舍建筑面积60.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3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3亿元。图书馆藏书189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自科版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盐城工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盐城工学院主动适应江苏沿海开发、地方经济建设和建材行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列全国高校第263位;拥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校建有8个校级研究院和7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级智库和2个市级重点培育新型智库。

以上内容参考 盐城工学院——学校简介

盐城工学院论文答辩

这位同学你好,我是刘老师,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以及几十年参加毕业生答辩的经验。1 你是否支付过论文指导费!付过的人答辩时候老师会对待好一点。2 答辩时候老师会多问些问题,一则让我们知道论文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二则是想检验一下我们这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 不成文的规矩:论文答辩大部分都是通过的,但是不能是100%,必须有少数(10%以内)的人通不过的,你只要自己的论文质量,答辩情况不是垫底就不用担心的!4 老师给你换个课题,肯定是对你之前做的非常不满意。你现在的问题很严重,很可能不能够顺利答辩。以及顺利毕业。

很多同学在问盐城工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盐城工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盐城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盐城工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盐城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盐城工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盐城工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盐城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盐城工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盐城工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盐城工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盐城工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盐城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盐城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盐城工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是的 一开始很严格,只要格式对了就OK,最好都能过。最你好运。。。

答辩怎么可能是走过场!这个从根本上认识就是错误的,你这个问题现在很严重!赶紧抓紧时间认真做吧,答辩不是那么容易过的,要不也不可能每年每班都有十几个答辩过不了而不能毕业。其实我感觉你还是适合卖钢筋的。看看楼下刘老师怎么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10.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2010.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摘 要: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最著名的代表作,被称为是“美国戏剧的良心”。本文从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以及舞台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这部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和悲剧特点,对剧中的现实主义元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经典戏剧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和强烈震撼。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现实主义;表现;元素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194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之后,就产生了轰动性的效应,受到了美国以及世界戏剧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部被称为是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的现代戏剧,不仅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悲剧的特色,还带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色。主人公威利・罗曼坚信资本主义发家致富的梦想,却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这种强烈的悲剧性,让我们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了美国社会,似乎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从梦想的坚守到利欲熏心、直到最后梦想破灭的过程。

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除了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情节、心理描写的主线,以及梦幻的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运用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中有很多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作品从人物塑造、语言和舞台设计上都融入了许多现实元素,给观众一种真实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真实的美国人,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而那些梦幻的心理表现,反而衬托出了这部悲剧的现实幻灭感,使得现实主义元素更加突显出来,给人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

一、人物塑造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元素

主人公威利这个形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感,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美国推销员,从事着现实而普通的工作。他没有传统西方悲剧中主人公的高尚和高大,也没有机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因为他本身的地位就不高,他更不会有那些英雄人物和伟人的远大理想和情怀,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赚到些钱,并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另眼相看,也希望自己的两个二子能够得到殷实、富裕的生活。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人物,让这部西方式的悲剧与观众以及每一个社会的普通成员无限地接近,也让观众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现实感,并对威利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感同身受。作者赋予主人公人物的这些现实主义元素,正是这部作品能够以小见大,并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戏剧的开头,威利提着沉重的箱子走上舞台,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工作者的疲惫。生活的重负、经济的压力,是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主题,人人都在为金钱而努力和奔波,只有聚集了财富,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威利正是在这样的负担和压力之下,一步步走向了梦想的破碎和绝望的边缘。而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威利,他们在挣扎着、幻想着,也许正在努力,也许正在压力中面临崩溃。

二、人物的语言表现上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

《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没有太复杂和曲折的情节,情节的展开主要是以威利的语言和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的。威利的语言简单、朴实,是一个普通小人物最为普通的生活独白和写照,“别担心,我回来了”,这样一个平凡人物的开场,既熟悉又带着一丝生活的磨砺和辛酸,“我累得要死,我干不了了,琳达,我干不下去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疲惫已经把威利的“美国梦”摧残得伤痕累累了,而这样朴实的语言却恰恰充满了张力,也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力量。

体现威利美国梦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希望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可。威利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大家喜欢你,你就不会倒霉。”这是他的人生信条,简单、现实而质朴,他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威利甚至还会把自己的一切不顺利和厄运都归结到这一点上,那就是自己的坏运气和挫折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让别人喜欢自己。这种对人际关系的过分依赖,也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利益和人缘无疑是一个商人重要的砝码,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经济关系的制约下,人际关系的一种无奈。

三、在舞台设计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元素与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融合

纯现实主义的舞台设计手法,当然不能完全展现出这部现代西方戏剧的特色,因此,作者巧妙地将意识流和表现主义的现代艺术手法运用到了舞台设计中,运用“闪回”的方式向我们真实再现了威利的往事与过去,并让观众一起与威利在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幻想中穿梭和转换,给观众带来一种超越舞台本身的立体体验,同时,也更加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弥补了舞台表现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不足。这样一种表现方式,不但没有削弱这部戏剧的现实感,反而更加突出了其现实主义特色,也使主题更为深刻。

总之,在超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等理念充斥着当代戏剧界的时候,《推销员之死》却运用了超强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给我展现了一个既平凡又深刻的社会主题。现实主义强烈的震撼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不寻常的心灵体验,也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任生名著.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 朱狄著.当代西方美学[M]. 人民出版社, 1984

[3] 朱新福. 现实、幻想、回忆――谈《推销员之死》的表现手法[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4] 江永霞. 现实的梦境――《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感悟[J]. 巢湖学院学报. 2004(02)

[5] 史立英,张润. 折射美国社会文化的多棱镜――《推销员之死》[J]. 邢台学院学报. 2006(04)

水仙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没有固定的存活时间。

也并不是一年就死了。

只是水仙花一般是第一年开过花了,因养分的过分消耗,第2年就不会开花,但精心养护之后还可以再开花。水仙花靠鳞茎来繁殖,如果将那些已开过花的鳞茎再埋到土里,它就可以继续生长繁殖。

拓展资料: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别称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金银台、雪中花、天蒜等

参考资料

1.  Narcissus tazetta Chinese  .PBase.com[引用日期2016-08-13]

2.  [2]程杰. 中国水仙起源考[J]. 江苏社会科学,2011(6).

3.  [1]程杰、程宇静.论中国水仙文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

4.  中国水仙栽培与鉴赏.许东生:金盾出版社,2003.12

5.  水仙  .中国植物志官网[引用日期2014-07-01]

6.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5年第12期 作者 余诚

7.  王亚东;水仙的生态习性及水养方法[J];北方园艺;2000-09-25

8.  水仙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推广网[引用日期2016-08-13]

9.  水仙雕刻造型.董帝伟: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0.  顾雪梁主编 .《花语花趣》: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427-430

一般一年就会死亡。

春节过后,水仙花就凋谢了。如果你想保留花,可以放在冰箱里,因为水仙进入低温就不生长了,大概可以放一两个月。但是要把花保留到明年是不可能的!

水仙花的一般生长期为秋冬季节,在生长期需要长期的充足阳光,夏季为休眠期。水仙的养殖有三种,分别为土培、水培及沙培。

拓展资料:

土洋水仙花要注意土壤的干湿,而且是一个极端的处理是,见干见湿。就是说图不敢不浇水,一旦浇水就要浇水到盆地漏水为止,浇水的时间也一般选在早晚进行,白天浇水的话很容易破坏根系的生长。

水养水仙之前要将水仙头外层干枯的褐色鳞片去掉,护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也要去掉(注意不要碰到新根)。洗净外表后将其直立于无排水孔的浅盆中。向盆里注入干净的水,淹没球茎1厘米左右的位置,转放在阴凉处,待鳞茎球长出根后再放在阳光下。

百度百科词条 水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10.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2010.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点评

作为首批湖北省2011计划高校,湖北工程学院口碑还是很不错的。就业率也高,一般毕业后的学生都在湖北的一些大公司工作。湖北工程学院的教育质量很高,据学校里的学生说,他们的老师都是从一些知名高校聘请来的专家和学者,每次上课都受益匪浅。学校的环境优美,学风也还好,消费也不高,老师都还比较负责,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都不断在完善,学院正在由综合类型向理工,工科类转型期间。总而言之,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口碑很不错的学校。

虽然我不是湖北工程学院的,奈何有个好闺蜜在呢,每天给我唠叨她们学校,所以湖北工程学院我可以说是很了解了,接下来跟着我的脚步看看吧!!!

·学校简介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创办时间:1943年

办学性质:公办本科

院训:严以治学,诚以立身

院歌:《我们飞翔》

学校代码:10528

·师资力量

闺蜜认为老师们都比较认真负责。另外设施可能都不是最新的,但是绝对够用!

·校园环境

到这里了还说啥,直接上图!

有一说一,湖工环境真的没话说,很漂亮!

图书馆很大,夏天冷气超足,裹被子的那种!冬天也超级暖和,想睡觉的那种哈哈哈~(当然,每年到时间才会开空调,所以每年都会有仁兄在服务墙上问啥时候开空调哈哈哈)

值得一提的还有湛林体育馆。基本上湖北工程学院比较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迎新晚会啦,歌手大赛啦,音乐会啦等等等等(每次举办活动,现场都很像演唱会现场来着……)

·宿舍环境

客观评价,湖北工程学院的宿舍有好有坏,分配到哪里可能就要看你的运气了。最差的宿舍能让你无奈到想退学,好的宿舍又好的你没啥话说……(当然,就算你住最差的宿舍也不会一直住的,一般来讲到大二会换寝室,往好的搬)

四人间,六人间,七人间都有。目前比较好的是同大和三里,都有四人间,设有独卫浴,有空调,上下铺。本科有一部分住同大,有的专业学生比较幸运,开学后直接被分配到同大,然后就直接开始住四人间,唯一的缺点是同大在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离湖北工程学院有一点点点距离,平常上课要多走一会儿。运气比较差的学生呢,可能会被分配到西区宿舍。西区宿舍的条件稍微差一点,是上下铺七人间。有独卫但没有独浴。后面会不会换寝室就不了解了~

· 食堂餐厅

湖北工程学院食堂总共有五个食堂,三里食堂,西苑餐厅,西霞餐厅,同大食堂,东区食堂。在湖北工程学院里就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是西苑餐厅晚上9点左右的样子,当然,值得推荐的当然是女生宿舍那边的三里食堂啦,里面是真的可以,还有娃娃机,麻辣香锅也可以,火锅也行,还有蛋糕店,奶茶店,闺蜜说也就去过几次,可以发现的好的东西有很多。

那边只能住女生了,不然闺蜜也不会晚上从同大跑到三里买饭,本校学子是知道这个距离的概念吧,西苑的掉渣饼也是好吃,西霞二楼的座位比较豪华,总的来说,食堂条件是真的可以,学校有五个食堂,南大门这边,晚上还可以聚聚,吃吃一些小吃,什么章鱼小丸子,各种肉串,麻辣龙虾球。等等,不太好言尽。

Hello!浏览完有什么感受吗,想不想来湖北工程学院读书呢~~

感兴趣的小可爱们快快报名吧~

湖北工程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湖北工程学院 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 湖北工程学院 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 湖北工程学院 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 湖北工程学院 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 湖北工程学院 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湖北工程学院 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湖北工程学院 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京广铁路、京武高铁、京港澳高速、107、316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943年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大学、武师孝感分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孝感学院几个阶段,先后有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农孝感分院)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 湖北工程学院 ,迄今已有72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2亿元,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134万册,电子图书29000GB,期刊2000余种,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六大电子图书资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湖北工程学院 学报》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往往 湖北工程学院 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 湖北工程学院 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 湖北工程学院 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总体来说还不错,环境优美,学风也还好,消费也不高,老师都还比较负责,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都不断在完善,学院正在由综合类型向理工,工科类转型期间。工科,理工类比较好(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园艺。)文科的话一般般,分数不是很高的话,选择她也没亏啥。个人觉得一本主要看学校,二本主要看专业,不要盲目的追求什么样的学校,二本的话都差不多,人家企业一般看...更多 好评 这次招生应该会改吧!我对这学校感觉很好是因为70年的历史,学校里面树木葱郁,有一种老校的气息。而很多楼有是新建的设施又很先进,消费水平又低,就是没太多好玩的地方,不过去武汉15元的火车票,马上有轻轨,去武汉玩也方便了。学院老师整体来说差不多是讲师和博士,一个专业应该都一般会配一个教授,像生科 城建好点的学院老师配置就更好了 好评 不错的学校,环境好。学风好⊥本部资源共享。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职老师都具备硕士学位。只要好好学,找个好工作没问题! 好评 专业不知道怎么样,但是老话说的不错,只要学好了什么都好说。但是我是哪里的人,学校环境什么的吃的穿的玩的都挺好的,消费偏低。不像武汉这样的快餐城市,100快取出来都不知道怎么只剩下一个钢镚的 好评 不要太急,11年底肯定能改,但是我个人觉得该不该都无所谓的,因为那个学校本来就有很多的特色专业,而且在很多竞赛中拿过大奖的,实力还是有的!在湖北同类院校中孝感学院的实力是最强的!这个可以举很多的例子,想物电学院的有好几个老师都是在做项目的,据说是百万级的!而且带的是本科生在做。 好评 a,新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基本上就是本院( 湖北工程学院 )的老师b.新技术学院的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和本院共享的c.除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和本院学生有稍微不一样,其他的什么基本上都是一样的d.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言论,望楼主鉴别采纳,同时也希望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好评 学校在我大孝感 还好吧 孝感最好的大学 真心话 环境什么的都还行 没有很破这一说孝感的回答学校 学习靠自己 好评 母校就是在你心里骂了一千遍一万遍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坏话的地方。 好评 湖北工程学院 本人觉的是一所不错的大学,校园环境很好,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公环境上都正在努力进行完善,学校的变化我们都可以用眼睛看得到的,如果你高考分数刚好够上二本,那么欢迎你来我们学校。 好评 环境还可以,有70年的历史,食宿都还行,教学情况和其它学校都差不多,至于那个专业最好吗,这要看自己的爱好 好评 我是 湖北工程学院 的,你说的是我们学校的附属学校3本,计科系还行吧,两边老师部分一样,你们宿舍都是公寓 好评 湖北工程学院 ——毋庸置疑,这是一所新兴的综合性工程大学,学校办校历史悠久并于2012年元月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 湖北工程学院 ”,所以就属性而言,是一所公办的高等教育学府,当然要是与国内老牌名校相比一时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就同类院校而言,属于一所不错大学。学院正在由综合类型向理工,工科类转型期间。工科,理工类比较好(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园艺。...更多 好评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 ;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湖北工程学院属于几本大学,它有哪些优势专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湖北工程学院是几本 优势专业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湖北工程学院简介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2亿元,馆藏图书285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在校联培研究生54人)。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位居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86位。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789人、高级职称468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各类政府津贴获得者、楚天学者、湖北名师、澴川学者23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专业6个。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8门。

湖北工程学院是几本

湖北工程学院属于二本大学,该校是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

湖北工程学院优势专业

湖北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园艺。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农学、园艺。

省级本科品牌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农学、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汉语言文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