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白先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白先勇研究论文

白先勇是一位存在意识极强的作家,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存在主义的接受有着密切关系。本论文主要从白先勇早年的人生经历、他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他从情感的维度对人的存在的探索、他对人的存在的文化境遇的思考这四点来考察白先勇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探索。全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引言。当前学术界对白先勇的研究,主要关注他创作的艺术特色,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文本分析。而本论文则力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白先勇的心灵底蕴,关注他对人的存在的困境的探索,进而探究他的存在意识,创作心态。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白先勇毕业论文

论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论胡雪岩的处世之道对秘书工作的启示论刘安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孝女故事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人性守望论小微企业秘书的办公室管理论阎真沧浪之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南通陆家锣鼓的调查研究浅析左锡璇思夫苦情诗词清代小说序跋作者中的达官显宦群体研究社会语言学视野的流行语扩散与传播研究--以近10年流行语为例网络盗墓类小说的叙事风格研究徐州景观楹联调查研究宜兴溶洞传说的调查研究张新科小说艺术论“冷漠”和“残暴”的黑暗投影--论余华现实一种中的死亡叙事毕飞宇小说中的城乡“流亡”叙事常州锡剧的调查与研究从服务到参谋--行政秘书与领导和谐关系研究淮安地区民间传说调查与研究龙在天皮影戏剧团现状调查与研究论白先勇孽子的“同志”叙事论葛亮北鸢的叙事艺术论互联网+时代的秘书信息管理论李碧华胭脂扣与生死桥中的宿命书写论刘慈欣三体的人文内涵论陆文夫小说中的苏州小巷文化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绝望主题麦兜电影中的香港镜像秘书人员的儒家文化修养研究明代佚本传奇四豪记考释泗阳妈祖文化调查与研究苏州端午节习俗及其传说的调查和研究性别视角下的少年形象--以苏童少年血为例这些题目还行,都是写过的。

专科本科论文;具体是什么要求;论文什么时间需要,具体要求都说下;资料有很多,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下面是我整理的wps设置 毕业 论文的页码设置页码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wps设置毕业论文的页码设置页码 一、从起始页面开始生成页码 1、首先我们用WPS打开文档 2、然后点击插入——页码 3、然后在图形化的界面中可以选择在页脚或者页眉上生成页码,也可以选择页码的位置——左,中,右等等 二、从其中的某一页开始生成页码 1、有时候我们的论文等等不允许将第一页设置页码为1,总是在目录等后面某页开始设置页码,同样的我们打开需要设置的文档 2、比如我们要从第三页开始设置为起始页从1开始,那么我们就将光标放在第三,页首段第一位处 3、然后点击工具栏的插入——分隔符——下一页分节符 4、接着点击工具栏的章节按钮调出子菜单,选择页码选择需要的格式 5、最后在后面重新开始编号前面的方框打上勾就可以了 青春的论文 范文 :《飞扬烂漫的青春之歌》 摘要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自传《击壤歌》以书中塑造的纯真、热情、叛逆,富有梦想的年轻人形象和飞扬烂漫的青春气质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为我们今天了解70年代真实的台湾社会提供了参照。而其充沛的生活质感,蓬勃健康的精神风貌更为大陆“80后”的青春文学写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青春世界 台湾现实 大陆“80后”的青春文学写作 朱天心,台湾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高雄凤山,是作家朱西宁与翻译家刘慕沙之女。早年曾私淑胡兰成,17岁凭《击壤歌》扬名台湾。其小说创作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与其姐朱天文并称“文坛姐妹花”。曾主编《三三集刊》,现专事写作。代表作有《方舟上的日子》、《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等。2010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朱天心的自传《击壤歌》,使得大陆的读者得以阅读这本深受台湾青年喜爱的作品。 一 飞扬烂漫:《击壤歌》的世界 翻开《击壤歌》,扑面而来的是灼人的青春烈焰。16岁的小虾(朱天心)就读于全台湾升学率最高的北一女中,该校校风严谨,她面临着联考的升学压力。但小虾却不受拘束,任情适性,遂行自己的“小小叛逆”,过着自己想要的高中生活:或是翘课读教科书以外的文史书;或是和一帮死党想办法逃学四处游荡,看电影、看海、逛动物园,吃各种名目的东西,坐火车出城看世界有多大;或跟文学前辈胡兰成下棋、读书……其生活多姿多彩、悠哉游哉,最后在高三临考的时候,发奋一搏,居然也轻松踏进台大。单纯美好的青春岁月在朱天心笔下娓娓道来,令人心驰神往。而其细腻灵动的文字间凸现的一群纯真、热情、叛逆却富有梦想的年轻人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虾,感情细腻丰富,率真自然中一派天真烂漫。练完球,爱在椰林大道上晃,晃累了就躺在椰树下唱“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看一天的红霞映着黑黑摇动着的椰影,风凉凉地吹着,有男孩女孩轻的话语,有鸟儿振翅的声音,思绪热烈,“我只要青春!只要青春!我不要焰后的浊泪一片。等泪水把草地灌湿后才回家。”高一的时候,打算只活到三十岁,因为“正值青春活蹦的时候”,怕的是“热闹过后的冷清,就像孩子时候一直怕看新年过后的一地鞭炮纸花。”忽而又打算活到四十岁,因为“要等回我们的山东老家,除了看看黄淮平原外,再要走在无限的日月山川里听不尽的渔樵闲话。” 小虾喜欢发誓言,在“黄昏绛红色的红砖路上,正午热热挤挤的衡阳路上,大风中的淡海沙滩,罗斯福路的木棉花下,砰砰贝斯鼓声的‘我家’冰果店里,虽然我从记不清我们的誓言。”喜欢立志,曾梦想过当农夫、炮兵、新闻记者、伊丽莎白二世的将军等等,之后“想当《劫后英雄传》里云游四方的吟游诗人艾凡荷,我将永远荡在日落的那一边。骑马是件累人的事,立志也是件累人的事,不过我还是不担心,风起的时候,我自又会有番大志的”;爱给自己制造偶像,初中时喜欢一个男老师,“后来在大街上看到他趿着拖鞋拎条鱼,我就决定喜欢巨人队的沈清文。后来从报上知道沈清文要小上我三个月,我就想吴建国算了――这可 保险 得多”。看书的时候,“我爱与古人们热闹成一堆,替他们猜血型。……荆轲一定是 B型 ,因为刺秦这样一桩大事,他也可以这样壮烈得那样糊涂。徐锡麟也是B型,因为他有些是无头苍蝇,东弄弄西跑跑,但我好喜欢他夜骑危墙观星象,真真是个少年啊。”忘不了一个红霞滚滚的黄昏,去师大的土风舞会玩,“我穿着条青绿色的圆裙,迎着晚风张得大大圆圆的,觉得自己是片西子湖里的荷叶,那个绯红绯红的年代。” 少女的穷愁与美丽,感情的优裕与恣肆,才思的敏捷与跳脱,淋漓尽致,道不尽青春丰富而复杂的心灵世界。在小虾的成长岁月中,还有一堆好友:随和而有默契之好的小静,坦白、正直、热情的黄玫,严肃认真的猫咪……犹如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照亮了小虾的青春旅途。而16岁的小虾对爱情既怀着美好的憧憬,又怀着隐隐的抗拒:小童,一个爱跳舞披头发的男孩,但因为“我只是想过不会令我费神的生活”,“五月里的下雨天,把世界刷得凉凉绿绿的。小童走进我干干净净的世界,也干干净净地走出我的世界。”细心的小翰,写诗的宜阳,在小虾心中激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又淡淡地消逝了,16岁少女的爱情是一首朦胧诗。 《击壤歌》最动人的是其塑造的青春世界,飞扬烂漫。青春的作者吟唱着青春的心灵,不矫情不伪饰,守护着青春的纯粹和品格,让青春呈现出无可比拟的宝贵的价值。 二 书里书外:70年代的台湾社会 《击壤歌》所描述的是70年代的台湾社会,高中三年指的是73至76年的台湾青年。这些青年的视野是残缺的,他们的世界图像只有欧美,没有第三世界、中国大陆、苏联,与70年代中国大陆孩子的世界图像正好相反。 小虾与死党逃学看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欧美大片,比如《深宫怨》、《麦克阿瑟将军传》、《教父》……。“高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尚不清楚学校的势力范围有多大,成天尽拣省事的泡东方书局,看第N次的亚森罗苹,福尔摩斯。”“我们曾在摇荡不安的两洞六甲板上晃过《田纳西华尔兹》……在淡海风雨的沙滩上跳过一曲《风流寡妇》。”语言课的英文老师有着一双老带着嘲谑笑意的眼睛,“我们私下叫他‘保罗・纽曼’”。路过枫林道上的一家漂亮的咖啡店,“有七棵南国的椰子树,红白相间好温馨的遮阳棚。……总以为自己是在香榭大道旁的咖啡座,迎风招摇的椰子树是法国梧桐,我们则是香车美人。” 台湾青年长期浸淫在欧美 文化 当中,文化的根已经深深种下,甚至形成青年一代的思维形式、话语形式。而这种崇尚欧美的文化思潮是50年代台湾当局的文化政策所致。50年代初期,台湾难以摆脱的政治危机感和接受美援“输血”的现实,使得台湾当局对西方采取全面开放的态度,对内严厉地控制岛内的文化思想。伴随着政治经济援助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既带来了台湾 传统文化 接受现代影响和更新的客观机遇,走向了更新自己的开放状态;同时也造成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切断了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的联系。把“五四”以来的对中国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多数进步作家的作品列为禁书则导致了在热爱文学的台湾青年现代中国的阅读视野里,看到的基本只能是台湾本土作家的名字,譬如在《击壤歌》中的小虾的视野里,出现的是白先勇、刘大任、於梨华、郑愁予等,而耐人寻味的是70年代在大陆被禁的张爱玲却成了小虾文学世界里最闪亮的明星。 此外,《击壤歌》中小虾的身份是独特而又颇具代表性的。小虾的父亲是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的,而小虾是典型的台湾出生的外省第二代,她从未见过大陆的亲人,因此“大陆”成为一家人最大的乡愁。尽管从小受的 教育 是要与海峡那边的社会势不两立,但从小受家庭影响、浸淫中国的文化历史,因此,在《击壤歌》中,我们既感受到青春心灵沐浴的“欧美风雨”,同时又感受到小虾所代表的部分外省第二代始终怀有对“文化中国”深挚的孺慕和热爱。 “八月的天,却像是秋天了,天空宝蓝得干干净净,这种天候原总要让我想到汉唐……”。月下赏昙花,“每朵都各有各的姿,看看她们已是千年岁月了,而我和爸爸啜口酒,我们约是在宋代吧,东坡在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出得门来,街上正是一片艳阳天,我忽然想到瀛台中的光绪帝,想到晨曦中的北京城,那个冷得不见冰雪都知人们在画九九消寒图的时代。” 从《击壤歌》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70年台湾的教育在德育方面实施的是高压式的管训教育。每学期的注册要检查头发和裙子,“我的头发复检了四次才通过……班上头发复检记录最高的据说是八次。”在思想教育方面,也是禁锢而保守的。国文先生“总不出韩欧程朱的世界”,对于现代中国文学,“他只说,琼瑶的文字美,其他则是,小说家者流了。”这种压抑封闭的教育理念与小虾轻松率性的读书方式、自由开放的家庭氛围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迥异于主流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让很多在学业压力下挣扎的青年感到了一种宣泄和放松的愉悦,而这恐怕也是《击壤歌》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 三 《击壤歌》与大陆的“80后”青春文学写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为代表的80年代出生的作家开始登上大陆文坛,他们的不少作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居高不下,拥有庞大的青年读者群。评论界有人将他们称为“80后”写作,将他们的作品概括为“青春文学”。他们部分作品确实洋溢着青春勃发、自由灵动、敢于反叛和超越的文学精神,但是也日益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譬如“秋意太浓”,太多颓废绝望的情绪,囿于狭隘的青春疼痛的叙事视野;在市场商业化的操作下,部分青年作家追逐名利,加之缺乏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 经验 ,只好不断重复自我,甚至粗制滥造,带来作品内容上的空虚和艺术上的苍白。如果缺乏艺术上的自觉和自省,这类青春文学写作之路势必日趋走向狭窄,而朱天心的《击壤歌》,以其蓬勃健康的精神风貌、充沛的生活质感,可以为大陆的“80后”青春文学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胡兰成在评价《击壤歌》的时候,曾经说过:“李白的诗丰富,只觉得心头满满的。《击壤歌》也有这种满满的感觉,却又并没有什么事情,有的只是满满的浩然之气。”这种满满的浩然之气源于书中青年单纯坚定的心志、富于理想、对世界充满纯真美好的向往。主人公小虾虽然逃学旷课,但却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求学,感受丰富的人生,有大的胸怀和志气。她笃信“诗歌 文章 是民族的花苞在节气中开拆的声音,一个大时代的兴起,必是在文事一片蓬勃之时”;认为“我们是中国人,当站在中国的本位去学习吸收西洋文学知识。即是要读五经四书以为根本,而以分别的眼光去学西洋的知识,如此才能生出我们自己的新思想。”当听到胡兰成说李世民十八岁就打下了天下,小虾亦回答爷爷,“风起的时候,我就要做那只大鹏鸟,凌空一飞,飞到那九万里的高空里,与天父守着我的海棠叶,其翼,若垂天之云。”文中虽然有青春的迷惘与轻愁,但却处处充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省思,“底子”是向上的、蓬勃有朝气的,虽既能给年轻的同龄人以轻松的“逃逸”,但更多的则是能够给予同龄人以“浩然正气”、积极的指引,而这正是大陆的“80后”青春文学写作所匮乏的。 《击壤歌》写的虽都是日常小事,上学、读书、逛街、聚会等等,但却充满着充沛的生活质感,语言或是诗意优美,或是谐趣活泼,不断给读者带来充满清新的青春特质的阅读体验。譬如,“我最喜欢假日时的光复楼,寂静古老的走廊真是春秋,窗外的绿树却又摇得青春。我大剌剌地走将起来,让老皮鞋惊起伏在案上的人,和睡在地上的阳光。”“照片洗出来,我们的身边是一片沉蓝的天空和墨绿的九重葛,花岗岩的石墙是中世纪的古堡,我们则是三位在井边 刺绣 的美丽公主。”“五点多进动物园最好,那时游客几乎走光了,……我们就翻过栏杆,亲手拔地上的青草塞进骆驼们满是黄牙和白唾沫的嘴里,它们真正是不打算刷牙了。……跟猴子握手,它们的手又凉又软,甚至比很多人的手都细滑,你知道它们的眼神,在讲着话的,告诉你沧海桑田前天父儿女们的老 故事 。我们曾经趴一个黄昏的栏杆,呆看鸵鸟又肥又壮的大腿,想到老天禄的卤鸡腿。”这些固然源于作者天赋的才情、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体察,更来源于青春记忆和体验的沉淀、积累、 反思 ,以及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读《击壤歌》,在飞扬烂漫的青春世界之余,也为我们今天了解70年代真实的台湾社会提供了参照。而其充沛的生活质感、蓬勃健康的精神风貌更为大陆80后的青春文学写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天心:《击壤歌》,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 [2] 曹文轩:《我看“80后”少年写作――“80后”诞生于幸福时代》,《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1期。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毕业写作

选题要求: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白先勇论文答辩

小磊哥说:

怎么上好一节语文课?如何当好一名语文老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首先要好学,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其次要深思,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是成不了优秀教师的,最后要力行,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1

很多语文老师上不好课,是因为被他信力所左右。

这些年走下来,我们很多教师,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自信力都很少,往往是不知道课怎么上。我想这样一种心态,会影响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先生教课有四个“我不讲”。他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他这种自信力,使他每堂课都有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令人崇敬。而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相当程度是被他信力所左右。

第一,相当数量的教师信教参

实际上编教学参考资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可对有思想的教师来讲,对有抱负的教师来讲,这往往是一种束缚。我审过教材也审过教参,每次审的时候,心里真的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学能不要教参呢?

第二,信教学时尚

比如说,我们用多媒体,把语文教学和先进技术整合起来,这无可非议;但不该用的时候用就多此一举,甚至成为赘疣。

我曾经看过一个录像,教杜牧的《山行》。那个多媒体做得漂亮极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石径”顶端是白墙黑瓦的房子。整个一堂课,就是对着这幅画来讲。因此我就想,这首诗如果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那多好啊!“白云生处有人家”,这“白云生处”是多少米呀?这完全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可我们的教学把这无限的想象定格在那么狭小的画面里,你们说这个多媒体起的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

还有信什么呢,信评价标准。教师上课就是怕评价,评价就好像是孙悟空脑袋上的紧箍咒。我参加过一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有时我看那论文中评价一节课有三十几个指标。三十几个指标,多少项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教师微笑几次,学生微笑几次……

我想这叫什么课?我也听过一些评课教师的高见,如:这节课如果让我来上会怎么怎么上,我想这大概不叫评课,这是评课人自己的亮相、自己的诉说。任何一种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钥匙,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

第三,信一课一练

如果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可以靠题海题库这样来一课一练的话,那还要语文教师做什么呢?诸如此类的东西,影响了我们的教师,导致教学自信力消解,被他信力左右:到底什么是语文搞不清楚了,到底怎么教语文、教什么也不知道了。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几乎是差不多的模式,差不多的样式。

2

语文老师要有自信力,一要好学,二要深思,三要力行

我希望我们的优秀教师要有自信力,要树立教学人生的目标,建设你自己的语文教学人生。

美国一位管理大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石匠,在建筑教堂。有人问第一个石匠:“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说:“我只是在这混饭吃的。”

问第二个石匠,第二个石匠回答说:“我要盖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教堂。”说完就埋头敲石头,他要做一个能工巧匠。问第三个石匠,第三个石匠目光遥视远方,然后说道:“我要盖一个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教堂!”同样是石匠,他们的目标不一样,他们的道路和成果也就迥然不同。

哈佛大学曾经作过一个调研,有一届毕业生,无目标的是27%,目标比较模糊的是60%,有近期目标的是10%.有3%是有远期目标的。25年之后,再追踪调查,这有远期目标的3%成为了美国的精英。因此,人生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而树立目标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反映。

我树立的目标是终身做一名教师,我一辈子树立的目标是做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的教师。我认为每堂课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生命的质量,求学时期。学生的生命大部分是在课堂里成长的。

因此,教师须建设教学人生。日本哲人池田大作讲过:人一辈子都在建设,没有建设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一定是随波逐流的。

语文教师要构建语文教学人生,我热切地期望我们中青年教师能够人才辈出。

台湾作家白先勇讲过,百年中文是内忧外患。外患什么呢?西方语言的冲击。上海小学一年级就要学外语,跟语文平行。初中的保送生,测试两门:数学和外语,没有把语文当回事。

语文建科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老觉得语文是难题,如果五十年以后仍然是难题,一百年以后还是难题,那么我们这一代一代人在于什么呀?因此,我想我们建设的教学人生.要有一种雄心壮志,要破解这个百年以来中文教学的难题。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言文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根,但是现在我们自己没有多少发言权,而让国外很多的概念术语来左右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教学常被作为例子作为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某个概念的正确性。那么我们中国培养这么多教师做什么?

外患是外部来的,内忧就是奴性——崇洋。中国语文,汉语言文字是世界非常优秀的双脑文字,有它独特的东西,是人家没有的。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重振价值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们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的自信力。如果我们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地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个难题总有破解的日子。

有学才有识,有学识才有胆识。教学的自信力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以下说三点。

第一是好学。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必须要有文化的积淀。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是一种本领,文化是一种素质。知识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文化的基础。

我们过去的一些大学的、中学的教师文化积淀很深,他们没有什么教学参考书,拿起一个教本来,就可以左右逢源。他们的文化底子好,学生再怎么问,他们也不怕。我们现在上课就怕学生问,一问就不知道怎么办,回答不上来。

我们确实要有点文化积淀。我们的语文内容丰富复杂,它的家属成员很多,它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字词句篇,读写听说,并且跟很多学科都有关系。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作出哲学的思考。

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智慧。智慧就是认识、辨别事物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发明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你有了底子就能辨别这是科学的,还是伪科学的;是真正反映规律的,还是三流化妆。三流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化妆是精神的化妆;我们要的是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就是语文,我和语文是融为一体的,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教学中,不要涂脂抹粉,满足于三流的化妆。

第二是深思。

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是成不了优秀教师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一定要深思。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浅阅读,为什么会误读,就是没有通过纷繁复杂的文字表象看到它的内核。

不深思,你怎么知道这些文字背后的东西呢?感性的认知都是蒙眬的,因此你要学生真正理解,获得清晰的认识,就一定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系统的语言,形成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刻骨铭心?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不能打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隅?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是泛阅读,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任何字句都是语言整体里的一个部分,七级浮屠呀,拆下来就不行了,那就不是浮屠了,不是宝塔了,一句一句的相加不是文章。

教课,一是要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学生。

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的成长。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你的方向引得对,方法正确,修行还要看学生自己。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步入园中,情不自禁地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样,语言文字非亲身实践不可,要读,要说,要写,要听。

教师要养成倾听学生的好习惯。学生有很多思想、意见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你要教他,教心。必须知心,一定要养成倾听的习惯。所以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场所,实践语言文字的场所,要让学生亲自实践。

第三是力行。

事情是干出来的,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捧不出优秀教师,也捧不出领军人物。一定要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哪些做对了,哪些错了,用流行的话讲,就是反思。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3

1、执著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我非常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出现很多流派,百花齐放。有了很多流派,就可以相互促进。

我们什么时候有教师专门从美育人手来教语文,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也可以从文言文这个角度人手,从朗读人手,从写作人手,等等。应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自己。

教师一定要充实自己,研究自己,要认识你自己,这叫自信力。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在哪里?我从哪一个地方切人,最能发挥长处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逐步成长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

2、到底教师要不要教学个性?

如果我们全国各地都能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优秀教师,一定可以顶起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片天,而不是都“差不多”。这个差不多,绝对不是胡适先生讲的“差不多先生”。而是我们的课基本上面貌是差不多的。我们听了很多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丝丝人扣,分秒不差。对怎么教考虑得很多,但对教什么考虑得显然不够。

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个地方很多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我不是说这些个性都非常完美,从科学的层面、从哲学的层面、从语文本体的层面,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这个人的教学就是这个人的,不是其他人的,这就叫个性。差不多一个模式,我是比较反对的。大家用一个模式,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标准化的教师。

标准化的教师就无法张扬个性,你这个人的才华和潜能自然也就显示不出来了。我们很多中青年教师很有才华,但是被框住了,潜能出不来。因为一个模式定型了以后,已经是死水一潭了。

语文教材中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文章,怎么可能是一个模式呢?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对象。难道你用一个模式就可以套住了吗?套不住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危害。

3、我们语文学科太需要领军教师了。

我们教语文的也要深思,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啊,我们太需要全国性的出类拔萃的领军的语文教师。可是没有个性就根本没有可能领军,不可能出类拔萃。出类拔萃需要有智慧。

我们的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的交汇点,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个场所。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点就是思考。

前言:上学期在教室上自习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偶然跟同学闲聊,向我推荐了白先勇这位作家。那是我第一次得知白先勇先生的名字,回去搜了一下他的作品,本本书都是豆瓣评分8分以上,加上他竟然是白崇禧将军的第八个孩子,一下子提起了兴趣。于是便下单购买进行拜读。正文:辛弃疾在《水龙吟》里写:“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白先勇先生以“树犹如此”来给纪念亡友王国祥的文章命名,一是借用此成语的原本含义,表达一种岁月无情,老病相催的情感。二是表示人的不幸连花草树木都能感应,更别提至交好友了。面对王国祥的死,白先勇就如同他园中疏于照料的花木般,不知萎靡衰败多少日。 1954年,白先勇与王国祥相识于高中补习班,因争抢上楼而相识,他们之间的默契就此开始。白先生从成大水利系重考到台大外文系。王国祥从成大电机系转考到台大物理系。当年转学、转院、转系,都是难如登天的事情,尤其是台大这可是当地顶尖大学,而他们偏偏做到了,想想这里头有多少来自彼此的力量和勇气呢。两人都是有理想的青年,当发现理想偏于真正所喜时,毅然决然,重头再来。两人的性格际遇都是十分相投的,这是多么难得。白先生大学办《现代文学》杂志,王国祥查出“再生不良性贫血”,但他仍然抱病帮白先生拉订户,拿奖学金“经援”快办不下去的杂志。他至始至终支持白先生的理想,堪称灵魂伴侣,白先生也为他没有在物理理论研究这条路走下去而深感遗憾,就像是为自己痛惜一样。当年的病被压下去了,是劫后余生。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体内的妖怪又突然醒来,张牙舞爪,不让人安生。吃药就医后有暂时的人为的安康,他们便去喜爱的饭馆吃一顿,去租录影带回去看,在东拉西扯的故事里短暂地忘却疾病的痛苦。原以为人生如寄,他将与白先生守望互助,患难与共,却奈何命途多舛,天公作怪,王国祥先一步离开。 一开始读白先生的文章,并不知道先生的性取向,在看《树犹如此》时,却真有看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觉。那时对先生并没有像今日那么了解,看似一篇平凡的纪念文,却是字字情深。不知道先生在写时,平平淡淡的文字背后藏着多么汹涌的思念?这淡淡的感觉,像是细水长流,直抵心底。 整篇文章白先生写的只是寻常言语,说的只是平常旧事,感情尽是含蓄,却能在字里行间看到那难以掩饰的伤痛。有的人死了,可能只被怀念一阵子,而有的人死了却能在存者心里活上一辈子。两个人种植的意大利柏树似乎是预知了友人的去世,故而就跟着去了。连树都能有如此深情,何况是先生呢?树归于空,人却在心中。 先生料理完友人的后事,回家照料一院的花草,让死了一回的花草们活得一如当初,尤其是剩下的两棵意大利柏树和王国祥家里的两株桂花,先生似乎也“暂且贪享了人间的瞬息繁华”,只是在抬眼间,却过不去自己心中的那个缺口。正如文章最后写道:“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对白先勇而言,王国祥就是那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吧。 在文章的最后白先勇说他在春日的美好时光中享受着这个世界瞬息的繁华,而美中不足的是那三棵意大利柏树中间枯死了一棵,空出了一个大缺口,而这个缺口却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裂痕。读着这样的文字,不难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样的感慨,真的很让人心痛,可以想象白先勇先生的心已经被挖去了一大块,那种疼痛该怎么忍受,并在多年后再写下这段故事,缺口是再也无法被修补的,而我猜想白先生也并不想去修补,因为这样他就能时时刻刻念着国祥,他透过这个缺口看到的是曾经在一起的美好画面,又怎么忍心去尘封呢?他们的爱情没有输给世俗的偏见,却还是没有逃过病魔的魔爪,白先生今年82岁,仍然未娶,一个人回忆着他们的那些年,而国祥藏在桂花的清香中、躲在柏树的树荫下、埋在白先勇的心里。 但我觉得他们是幸运的,能在17岁这个最美的年纪遇见彼此,一直相伴了这么多年,这是很多有情人都不曾有过的奢想,世界上的感情并不都是两厢情愿的,所以才会有人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你喜欢的人刚好喜欢你。”错过了当年的那个他/她,很多时候人到了一定年龄,只要能找到与自己合适的就行了,而与自己年少时的心动渐行渐远,只是很多年后走在路上突然看到路边打闹的小情侣,才又会想起那久远时候爱的人,然后看着遥远的天边笑了笑,继续赶自己的路。其实这样的人又何曾不是心里空了一块,只是他们自己把它缝合了,但伤痕一直在,也许这样爱而不得的人生更痛苦吧,可这恰恰是人生常态,而能与爱人相伴几载已是赚到了。 世人都说他们二人是同性恋人。而“同性恋”一直以来都不被大多人认可。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必纠结于真情存在于什么样的人之间,重要的是那种难得的“同怀视之”的情谊的存在。人活一世,只要是能够拥有这样一段感情,无论是友情,亦或爱情,皆是三生有幸的。 又读了一遍《树犹如此》的结尾部分。“春日负喧,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结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日摇落,凄凄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特别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整天只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书本,那么所上的语文课就很难称其为好。另外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通过博览群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使他们有信心学好语文课。 在此次年会上河北平泉第一中学王天保讲的《古诗词鉴赏》,上海市嘉定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李春华《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北京市十一中学雷其坤《高考作文思维流程》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就很难把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内容,上的如此生动形象,更谈不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之所以能变枯燥为生动,化无趣为激情,与他们拥有的渊博学识是分不开的。 二、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水平。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等缺点。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仅有渊博的学识还不够,还应有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 在此次年会上上海尚德实验中学张朝鑫老师,可称之为典范。他首先设置情景,然后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门扉,使其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以谈感受的形式,理清小说的要素,同时循循善诱,一环扣一环地让学生口味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这一环节,他多方面、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其多角度、多层次的感悟文章主题,很好地体现了他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整节课在他的宏观驾驭下,师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和学习任务。 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当中。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一方面能过生动、直观的声像,有助于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作用;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阔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谓是本次年会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精彩的专家学术报告,还是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观摩大赛,更不用说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了,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我们在看到《古诗词鉴赏》《兰亭集序》《荒岛余生》等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使用灵活的同时,更应该感受到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倪丽《哀江南》的课件中,通过音乐所创建的那种如泣如诉,如哀如怨的情景和氛围,通过音乐使我们放飞了想像,再现了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然这一效果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能达到的。 此次年会上,虽然张朝鑫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但在课后与张朝鑫老师交流时,张老师指出在教学条件好的上海,几乎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他也只是此次参赛时没有使用而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次年会同样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出现拖堂和错别字等现象,但瑕不掩玉,反而促使我更一步的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以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如果说“采他山之石可用以攻玉”,那么此次年会无疑是我采的一块巨石,如果加上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的精雕细刻,相信有一天它一定会成为一块完美无瑕的碧玉。

白先勇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找我,对于理论性的文学论文我非常熟悉,百度HI我吧,百度很垃圾我没办法给你留扣扣。

写 毕业 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毕业论文心得一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 方法 。张聿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为我们展示这些优秀 文章 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以至于我在听课时,不断地发现与再发现着自己以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 报告 有很大的帮助。

回想整个课程的学习,除了学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规则与技巧以外,我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那是在第一堂课的引言部分,老师讲到平时要重视练习、提高艺术修养,不仅要勤写、多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扩展知识面,大量关注相关领域。这些的确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自从上了大学,没有了语文考试中的 作文 ,没有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的写作水准逐年降低,文字功能退化严重,平时有些心得感悟最多三言两语记下来,只能称作意识流,且极少会书写百字以上的篇幅,这就造成自己 逻辑思维 能力下降,文章架构组织能力弱化。

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诸多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未完整阅读过,甚至还有一些前所未闻。我深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还差的太多,只觉惭愧之至。除文学艺术以外,老师还讲到了中国戏曲,当老师将昆曲600年的 故事 娓娓道来,我真是感动极了,更加懊恼自己的无知。我一向自诩对中国 传统 文化 存在浓厚兴趣,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民族性的色彩,然而却对中国文化中这么举足轻重的一笔多年来置若罔闻,实不应该。好在,这堂课真正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很激动,决心要把这些空白慢慢补回来,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之精髓。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借英国领事富善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老派的中国人英语不好,但是中文还靠得住。可是现在的中国人是英语不好,中文也靠不住。”这句话放到现如今仿佛更加贴切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那种紧迫感与压力也随之而来。一下课,我便直接冲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一面品读文字,一面找到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视频,二者结合起来欣赏,不得不说,这极大地震撼了我。张聿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让我有所 反思 ,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通过《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可谓受益良多,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绝非易事,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做好研究工作。以上就是我的《论文写作》课程的 学习心得 。

毕业论文心得二

20_年12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基本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 总结 。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12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当代中国商业电影的网络病毒式营销研究。 当开题报告定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在学校的图书馆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众多网络资料库的文章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了解了应该怎么样利用学校的浩瀚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认真的阅读,总结笔记,为自己的论文打好基础。主要是为了发现过去那些论文之中的观点,然后避免有重复的观点出现,争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病毒式营销。

12月底,经过与指导老师多次的交流讨论,确定了论文题目和题纲,并且开题报告的撰写经过老师的指点后,我针对老师的建议对报告中的内容有所修改和补充,因此使我顺利通过了开题答辩工作。针对开题答辩中老师所提的意见,在我撰写论文初稿时注重了这点,对其中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看着经过长时间完成的论文,自己也是很满意的。但初稿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过与老师的交谈后,找出其中的问题,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对内容进行完善,快到4月底完成了论文的定稿。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写作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老师对于学生总是默默的付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没有按时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老师还是能够主动的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改论文。

毕业论文心得三

漫长而又短暂的四年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匆匆时光里总有一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时刻存在并深深保留下烙印的痕迹。这一刻是所有回忆中我认为最难忘的记忆,回想着自己是怎样每天坐在电脑前挥舞着手指的跳动,是怎样让自己的思维跳跃到灵感的边界,又是怎样在疑惑中坚持自己,在坚持中打破困境……

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与资料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在亲手设计的平面 广告 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毕业设计我经常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旅游地产以及 营销策划 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国内外旅游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 学习态度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及安分共同面对压力和寻找动力的共鸣感,使得我们经常在深夜在网络上互相吐槽互相侃侃而谈。毕业的临近也使得我们彼此的心越拉越紧,约收约细。

最后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不顾劳累与辛苦为我们争取时间和利益,为我们讲解毕业设计需要调整和修改的方向。从尊敬的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一定会铭记四年来带给我的每一份欢乐与汗水,将它们绘制成只属于我的风画卷。

毕业论文心得四

1、认真阅读和领会《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

白华老师曾经在学校MPAcc网站发表过《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其中写到“全面深入地理解一套理论,通读正反各方对其评论,掌握其要义,还能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某一领域,提出一个运用这一理论的应用性框架。然后用这一框架去分析案例,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或能指导案例公司的工作;或是反过来检讨理论和框架本身的问题”,反复阅读及领会这段话的含意,对于我们的论文写作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2、选好题目

按照学校要求,MPAcc学位论文应为案例研究类型,即以我们自己目前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的工作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这样资料搜集较为容易,写作起来能得心应手,答辩时也能对答如流。正如罗其安老师所言,我们所写的论文应该是没有在这个案例单位工作过的人肯定写不出来或很难写出来的。

我从1996年10月起从事营销财务工作,1998年5月进入创维公司营销总部从事财务工作,对营销财务工作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所以就以创维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撰写了学位论文,并在资料搜集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觉比较得心应手。

3、积累素材

根据自己的选题,下载性期刊(如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近几年所刊载的相关文章及他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来阅读,对于其中可为我们借鉴的内容,则集中摘录到一个Word文档中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并按照参考文献的内容要求备注出处,这样在我们的论文中一旦加以引用,就可以在参考文献部分加以清晰准确地列示。此外,还可以从这些文章或论文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方便快捷地寻找我们感兴趣的阅读目标。

4、尽早完成初稿

完成了初稿,与导师沟通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另外,因为一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不仅有MPAcc,还有MBA及全日制学生,为了能得到导师较好的指导,应该是尽早完成初稿并发给导师,我认为能在8月底之前完成初稿,这样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几次修改,则论文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和提高。如白华老师极为认真而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论文多次提出修改要求,我的论文经过六稿修改才得以最终定稿。

5、遵守论文格式要求

MPAcc论文有着较严格的格式规范,遵守此论文格式规范,可以使论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并体现出作者的学术修养,即使在论文初稿阶段,我们也应该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要求,例如初稿也需要有文章目录、图表目录。导师具有丰富的论文指导 经验 ,通过目录就能从大的方面发现我们论文存在的不足。

6、熟练掌握Word

学位论文有几十页篇幅、几万字的内容,其目录、图表编号、章节编号均应该是自动生成,而非人工录入,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Word的相关技巧,通过Word这一工具,可以使论文内容修改及格式排版变得较为轻松自如。

7、借助校外图书馆资源

在论文写作阶段,已经不再去学校上课,所以我作为家在深圳的学员,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就显得有点鞭长莫及,此外学校图书馆还会在寒暑假期间闭馆或缩短开馆时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图书馆,如我主要借助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这两家图书馆也有丰富的馆藏及电子资源供读者免费借阅、使用。即使是家在广州的同学,如果离学校距离较远,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广州图书馆的资源。

8、与导师多汇报、多沟通

学位论文的写作还是有一定难度,在我们迷茫时、在难以继续写下去时,应该与导师多汇报、多沟通,汇报自己的研究、写作思路及遇到的困惑、困难,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这样很可能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相关阅读:论文写作建议

1、广泛阅读写作和阅读是紧密相连的

书籍和杂志中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贮存着人类宝贵的人生经验。阅读是通向科学圣殿的阶梯,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感悟人生道理,了解时代信息.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阅读,必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阅读也是研究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科技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尤其是阅读与自己写作有关的本专业的文章和书籍,从其选题、取材、论证等方面认真学习、思考,分析其文章好在何处,有何特点,有何规律,可以使自己在业务能力和写作水平上快速提高。如果是初学者不知如何下笔,还可参考其格式,写入自己的材料、观点,逐步规范整理成文.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写作培训却能将文章写得很好,即源于平时的广泛阅读。

2、建议院校开设论文写作及相关课程

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通过教学和写作训练开启学生的学术思维,针对研究生论文出现的情况,教师从论文的体裁、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予以指导,并适当介绍国家标准和编辑常识,为研究生正式进入课题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打好基础.实践证明,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增设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医学_、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必须修满的学分。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可以推荐一些人文类经典书目,供研究生参考阅读[”。

3、营造科研氛围

在读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如参加研究生科研组织或社团,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参加以实验室或科室为单位的小型专题研讨会,培养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主动参加学术报告会,如:某疾病的研究现状、怎样申报科研课题等讲座。在学校网站上开设论坛,采用网上讨论这一更加自由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学术讨论,多 渠道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4、勤练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论文写作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以札记、 随笔 、团队活动后的实践报告等形式,将平时的生活素材转化成文字,锻炼自己的文字写作功底。在工作和学习中多观察、勤练笔,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自信心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今后科研打下牢固基础。

毕业论文心得五

从动手考虑硕士论文到现在整整一年了,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也感叹时间真得是可以让人成长。硕士论文,在诸多学术大鳄和前辈看来,级别并不高,可以总结出称之为心得的东西也并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讲,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完成一篇四万余字的论文并在最终的评比中获得优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在整个书写过程中,我初步体会到了科研的辛苦与快乐。于是,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浅薄但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以作为对自己的督促,也作为对这段难忘日子的纪念。

一.选题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把选题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在这次论文中深受选题的苦。做论文之前我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写论文、写论文,其关键在于写,在于数据,在于在统计软件中运行得到显著结果,而选题只是一个开端,无需花多大功夫。正是这种想法,使我在开题时直接被老师枪毙,我也成为了很少在开题中就被枪毙的几个人之一。现在看来,被枪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太被动。我的论文方向是导师给的,当时心里很高兴,觉得省掉了时间去找方向,却未考虑过这个题目我有没有兴趣,我到底能不能做出东西。二是准备不充分。在开题答辩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我的论文究竟要用什么基本理论和方法,只是以为当老师问我时,我可以侥幸地用“目前还没有考虑清楚”搪塞过去。而结果是,老师们识破了我的小算盘,并没有放过我。直到现在,我想起开题答辩现场王培欣老师清晰地说出“你的开题不能通过”时,我还冒一后背的冷汗。当然,事后王老师向我解释了她在开题时否定我的原因,也对我最终做出的东西进行了称赞,但我仍旧为自己当时的表现感到惭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假。开题的目的就是要作者明确写作的思路和方向,之后所有的工作都要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除了方向,开题时还应明确论文的写作重点和难点,有些工作可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完成,有些工作却可能需要作者对相关理论进行嫁接和融合,对相关方法进行突破,这些前人没做过的东西是文章的创新点,往往也是重点和难点。明确轻重缓急,不仅有利于使论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也有利于作者制定书写计划,高效完成书写。

虽然我们常说写论文,其实论文的关键不在于写,而在于思考,在于有好的思想,好的思想的建立就是从选题开始的。选题是选择有前沿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好题目,因为做一个好题目和一个坏题目所花费的时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都要查文献、搜数据、做分析,而好坏题目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在此次论文中,我虽做出了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但所选的方向毕竟有些窄,不太前沿,所以我答辩之前一直信心不足,即使是现在心里也仍有遗憾。所以,选题是至关重要的,选题阶段就应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投入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事半功倍的。

二.理论是根基

之前我总以为,理论部分是最容易写的,这部分不像绪论那样要自己总结梳理,也不像实证部分那样要自己搜集数据进行验证,理论总是要借鉴别人的,借鉴便少不了复制与粘贴。这种错误的思想使我在论文写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理论部分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但导师总不能满意:一般概念性常识性的东西不能要,因为这会降低论文水平,太深奥的本篇论文没用到的东西不能要,因为和下文无关,同时还应保证这部分内容的篇幅,并对下文的创新点有铺垫。为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找理论,甚至是在文章完成初稿之后我的理论部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常理来讲,理论是支撑,是根基,是首先要明确的,而我却本末倒置了,所以每修改一次理论,整篇论文都要从头到尾修正一遍,花费了不少功夫。幸运的是,最终我寻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把论文的理论与实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本应在开题或论文初期完成的工作,我却在论文中后期才做完。事后我常在想,还好这次写的只是硕士论文,篇幅不算大,内容不算深,还算好对付,若是博士论文,我头两年肯定是白念的了。

此次硕士论文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部分的书写绝不是复制粘贴那样简单,理论部分在论文中起着支柱性的重要作用:理论错了,所有的实证都将没有意义;理论浅了,整篇论文的档次就下来了。选用哪个理论,着重用这个理论的哪部分,理论和实证如何衔接,这些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硕士论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理论和研究内容相对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相对应,前后呼应,一环扣一环,理论便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环,是整个论文的根基。

理论部分一定要扣题,扣准创新点,对下文有支撑。下文要用到的详写,用得不多的略写,没用到的在不影响整体连贯性的情况下便可不写,以保证文章的紧凑简明清晰。

三.软件仅仅是工具

我是理科生,理科生都有个通病——钻。我总以为自己擅长数学,所以每次做统计题都会很兴奋,也愿意死抠一些统计软件的原理,不弄懂不罢休。对于学习知识来说,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对于管理学论文写作来说,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了。研一学习的统计课程由于是一门重要的考试课,再加上软件中的许多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热情来研究为什么要这么操作,这样操作反映了怎样的统计原理。这种思维惯性延续到了做论文期间,我的思路总是“跑偏”,花了时间研究软件是怎样运行的,却改变不了任何统计结果,我成为了一堆数据的玩偶,被数据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到最后每要开始研究一个问题,我都要逼着自己事先问一下,这个对论文的书写到底有没有用,若没有,便pass掉,因为时间真得是有限的。

此次论文使我明白,在硕士论文写作中,对统计软件的掌握重在应用,而不是弄懂其原理,虽然在课程学习阶段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但它们不决定论文的实质性内容,而只是辅助。尤其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灵活地进行时间分配,分清轻重缓急。软件是一种工具,就像是物理实验中的仪器一样,虽然有误差,但不影响结果分析,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误差,不是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硕士论文对统计方法的要求相对简单,而博士论文也许就不这样容易了。博士论文又提高了一个档次,我想对统计知识的要求应该也高一个水平,自己以后还应深入掌握。

四.常与老师沟通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做得还有不足,我不是很经常地去找老师沟通,尤其是在论文初期,老师帮我选好题后我就再也没找过他。我总以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不知道与老师谈些什么,而我的导师也不是很善谈、能调动别人情绪的那种(除了喝酒的时候,呵呵)。所以,我每次找导师都是因为大事要来了,比如中期、结题。中期时与导师沟通了一次,导师没有提什么意见,因为那个时候我做出的东西还是四分五裂的。在这篇论文上,与导师有实质性的沟通是我完成初稿之后。我初稿完成的比较快,5月中旬就完成了,这样导师有充分的时间给我修改,因为我们6月底才答辩。导师对我的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修改,从结构到语言,从理论到实证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且导师提出的大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这对我的论文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是必须的,与其他老师,尤其是开题、中期、结题时答辩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论文不像是数学题,答案是固定明确的,论文中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的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这对论文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往往作者在论文写作中会产生一些盲点和思维惯性,束缚着新东西的产生,而不同老师的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使论文不断完善。我在中期和结题之后都会主动地找评阅老师,请老师详细地为我讲讲他们的意见,以保证我在下面的书写中不要走错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与老师沟通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从老师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的意见大都是建议性的,而关键还在于自己,因为是我们在做论文,而不是老师在做。

五.其他

论文写作中还有一些应注意的小问题,不好一一详细整理,就都归纳在其他里吧。比如,参考文献一定要阅读好期刊上的文章,因为做研究是承前启后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论文写作过程中,用日期为每天的论文命名,这样可以看到论文的进展情况,使自己有成就感;适当地用图和表,四五万字的论文让读者一看很容易发怵,而适当地图表可以使读者醒目地看到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注重格式,虽说格式不影响论文的实质内容,但它是论文的面子,是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在这种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做好的工作上一定不要出现差错;有了想法及时书写,不拖拉,有些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有了好的点子应马上记下来,等积攒多了,也许就会是个大的创新点,并且写论文是会上瘾的,最初要逼着自己有这种瘾,待上了道之后速战速决,完成书写;正确对待PPT,PPT不是要上台念的,而是要讲出来,并且做PPT的过程也是作者梳理思路的过程;答辩之前做好准备,对自己提问,大胆猜测老师们会问些什么问题,自己应怎么做答,有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十足的信心。

硕士论文结束了,但这只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开端,我的学术之路还很长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到了科研的最初体验,这个第一次对我来说是珍贵的。也许,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浅薄感到羞愧,但我不会忘记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激动与自豪,因为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出自白先勇的散文随笔集《第六只手指》

《金大奶奶》《月梦》《玉卿嫂》《毕业》《蓦然回首》《芝加哥之死》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

白先勇孽子论文主题

这部作品并不是讲述一个父亲和孩子的故事,这部作品主要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讲述了一群沦落少年的青春鸟,主要是描述了这部分人的生活以及成长的心路历程。

不是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一群同性恋少年为主要来展开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出自白先勇的散文随笔集《第六只手指》

确实是的,其实每一个逆子的背后都是有一个严厉的父亲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是相爱相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