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食用菌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中国食用菌论文格式

有,而且不止一篇,但是怎么给您?

有邮箱么?

先上个截图,看是不是您要的……

=============

整出稿子给你吧,但字数超过限制了……

中国的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

卵 晓 岚

(中国科学腕最生物研究所,北京)

近年来,国内对蘑菇、多孔菌、腹菌及子囊

菌中太型真菌资源的开发虚用十分重视,研究

范围相当广泛,尤其在食用和药用真菌方面的

应用和研究进展很快,反映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食用真菌

以蘑菇为主的食用真菌(简称食用菌),风

昧独特,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工栽培食用菌,繁殖生长快, 经济效益高,已

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生产。

1.中国食用菌种类资源: 我国大型真菌资

搛相当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迭720种,

143属,44科, 几乎包览世界上已知的重要食

用菌种类。其中担子菌有675种,隶属于34科,

1 25属“ ,以伞菌目(Agarieales)中的白蘑科

(Tri曲o1Dmataceae)、红菇科(k~ laceae)、

蘑菇科(Aq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ee—

e)、侧耳科(Pleurotaceae)、丝膜菌科(Co—

rtinariaeeae)、及鹅膏科(Amanitaeeae) 为

主“ 】。属于子囊菌的有45种,10科,18屠

‘见表1)。在已知食菌中味道鲜美,质地优良的

有百种以上。目前已经栽培和进行试验栽培的

40—80种。通常栽培的仅l0多种,所以绝大多

数的食用菌仍处于野生状态。但收集利用尚少,

每年不知有多少野生食用菌在山林中腐烂掉。

原因在于现阶段食用和有毒种类的鉴别问题及

食用菌的嘘集加工等具体措施未能解决, 影响

了这类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我国食用菌

种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还需要深人进行。

2.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一

般较高。其氨基酸多达l8种左右,特别含有一

般蔬菜缺乏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氢酸、蛋氨

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

额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

矿物质元素等。像金针菇[IOlammullna ·

tipes(Fr.)Sing】、毛木耳[Auricularia po·

lytricha(Moot.)Sac~.】、香菇[Lentinus edo—

de s(Berk.)Sing.]、高大环柄菇[Macrolepi—

ota procera (Fr.)Sing_】、菱红菇(Rmsula

~e$co Fr.)、松口蘑[Tricholoraa raa;sutake

(S.Ito et Imai)Sing.】、滑菇[Pholio;a ^d·

m以D(T Ito)S Ito et Imai】等很多食菌含

有人体必须氨基酸7或8种 尤其食菌中赖氨

酸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丰富。

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小

鸡油菌(c.minor Peck)、金耳(Tremellu

ouranHa Schw.ex Fr.)台有类胡萝 素。像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la(L)Pers.】中

含有稀有的氨基酸即C一3一氨基一L一脯氨酸

(Cis一3'-amino-L-proline),口一氨基异丁酸(

aminoisobutyric), 2,4-2氨基异丁酸(2,4一

diaminobytyric acid)。四孢蘑菇(Aqaricus

campestris L. ex Fr.)、紫丁香蘑[Lepista

nuda(Bul1.ex Fr.) Cooke.】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B 和C等。在食用菌中有1 00多种具有

不同的药用价值 。所以食用菌被誉为“健

康食品”,尤其野生食用菌是极少或没有污染的

“卫生食品 。

3.栽培食用菌的发展概况: 近十多年中,

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业大力发展,特别在中国更

是如此,生产量和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

有近80个国家栽培双孢蘑菇[Aqaricus 6 坤。一

rt4$ (Lange) Sing.】和香菇、侧耳(平菇)

[Pleur OtttS ostreatus(Jaeg ex Fr.)Qud1.】、

白黄侧耳[P.cor~Mcopiae (Pau1. ex Pets.)

RoI1.】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蘑菇产量每

年以7—21 的速度增长。1979年垒世界仅

爱1 t甩和药甩真一种羹撬量囊应用羹爿

应用娄刖 真酋种类 科 属 釉 总种数 应 用 方 面

子 1. 食用野生食用菌的于实体

囊 45

菌 2.人工栽培食用菌于实体供食用。

食用 3.利用食用菌菌丝体做深眭发酵培养物食用。

担 4.利用于实体或菌丝体作为诵味品或作为填充香

干 3‘ L25 675 昧物质或作饮料甩

菌 。

1.作为抗癌药物或试验抗癌。

2·抑制致病细菌、真菌和宿‰

子 3.治疗消化系统反病。

囊 1, 28 ●. 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菌 ,.作用于神经系统。

6.作用于呼吸系巍。

7·作为妇科反崭的药物.

8· 用敢内服稍炎解毒。

9.外敷消曼解毒。

鹤 3B7 lO

. 外伤止血药物。

l1.用于镇慷、明目药物。

l2.治疗痢疾。

用 l3.治疗麻疯瘸。

担 1●

· 用于治疗毒蛇唆伤。

子 ●4 l23 3●, ·治疗血啦虫、蛔虫、啦虫等寄生虫藏

菌 l6.治疗太骨节痛。

l7. 治疗嘟气病

l8.用于食品防腐剂

l9·用于解毒菌中毒。

20·用于生物防冶,除杀农林业害虫.

21. 冶疗神经性应炎。

22· 防冶放射性危害。

他 23.试验治疗爱涟病。

真 3

抗癌真菌 72 266 对内瘤S-IBO和艾氏癌的抑翩率60- t00%

双孢蘑菇的总产量达1 2l,O0 0吨, 1986年已达

21 8万吨。从食用菌栽培业发展状况表明,经济

发达或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

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南朝鲜及我国台湾省,食

用菌栽培业发达, 同时消费量也大。现在食用

菌栽培正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展。据专家

们预言,食用菌将成为人类重要的营养食品。

国外在注重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同时,又重

视采用食用菌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别采用那

些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不过这些食用菌目

前多属于野生或者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ctend0 yc0“hizac) 或者生态习性比较特殊

的种类 ”o像鸡纵菌[Termitomvf j 4lb 一

rainD‘ ‘(Berk.)Helm]、口蘑(Trifholom4

mongolicum Imai)、油口蘑【 . ,Ⅱ 0 ir j

(Pers ex Fr)Lundel1]、虎皮口蘑IT. 一

mbosum (Fr )Gil1.】、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Fr) Sing.]、粉紫香蘑[L —

plsta personate(Fr.)Sing.]、松12蘑、斜盖

粉摺菌[Rhodophyllus~aborti “ (Berk. et

Curt)Sing.】、粗壮口蘑[TricholomⅡr06 —

turn (Alb·ct Schw.ex Fr. Ricken]、自香

蘑[Leeista caespitO$a(Bres )Siag.1、黄绿

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A & S

eX Fr)Sacc]、美味牛肝菌(Bolelus edulis

Bull ex Fr.)、鸡油菌 羊肚菌、粗柄羊肚菌

【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 s]、尖顶

羊肚菌(M.~onica yers.)、黑脉羊肚菌(M

angustip$Pk.)、小羊肚菌(M.deliciosa Fr.)

等 ~。这些种类目前用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

比较困难,但可考虑利用菌丝位培养。

菌丝体的培养物可以新鲜食用、或冷冻和

干燥磨粉,制作富于营养的食品。如羊肚菌的

菌丝培养物同子实体一样鲜美,其风昧不减,在

美国已商业化生产。国内已注意到香菇、金针

菇、侧耳等食用菌的菌丝培养。利用逸些深层

培养的菌丝体还可加工生产,像“宝宝饼干”、

“老人肉”等适应不同对象的多样化食品。另外,

像茯苓[Poria COCO~(Fr)Wolf] 菌核可以

加工成许多花样的食品。我国在制做这类食品

方面具有传统的经验和方法。

在发展食用菌栽培和菌丝培养的同时,国

外曾注意到香味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化学成分的

分析。已从双孢蘑菇中分离出5 一鸟苦酸,作为

超级增鲜剂。从香菇中分离出香菇精(c H S,),

在日本已人工台成 。另外可在一些蘑菇中

分离出白蘑酸(tricholomic acid), 具有极强

的鲜昧,其鲜度20倍于谷氨酸钠 。在日本还

荆用硫磺多孔莹[Tyromyces sulphureus(Bul

1.ex Fr )Donk]、豹皮香(Lentinus lepi—

deus Fr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f口

(Fr)Kar st】、紫丁香蘑、松口蘑、肉色香蘑

[Lepista irina(n.)Bigelow]、滑菇等l0余

种食用蘑提取香味物质用作增香剂 。

4.可驯化、栽培的食用菌: 食用菌种类虽

多,但目前广泛栽培的一般10多种,最多不超

过20种,栽培种类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

能栽培却质味较差,有的不适合人的食用习惯,

而有的产量低或栽培技术较为复杂。所以选育

广受欢迎,昧鲜,质好,高产;色泽具佳的栽培食

菌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则。目

前国内栽培广而产量多的食用菌如下: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rge)

Sing

大肥菇A.bitomquis(Qu*1.)Sacc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

— Lentinula edodes(Berk.)P电ler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 ex Fr、

Sing.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 ex

Fr.) Sing.

侧耳(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Qu∈I_

黄自侧耳P.f。r co 口 (Pa~i.ex Pe—

r8,)Rol1.

一P sapidus(Schutz ap.Kalchbr)Sacc.

凤尾侧耳[P.saior—caju (Fr)Sing.】(?)

金顶侧耳(P.f打r 。p 口 Sing.)

佛洛里迭侧耳(P.[1oridanus Sing:)

滑菇Pholiota.ameko I.Ito

黄伞P.adiposa(Fr) Qu61

毛头鬼伞Coprlnus comatus (Miill ex

Fc.、Gray

榆耳Gloestereum incanatum S lto et

lm ai

金耳Tremella aurantia Schw.ex Fr.

银耳T fucilormis Berk

、术耳Auricularia auricula(L_eX Hook)

Uriderw

毛术耳A.polytricha(Mont.) Sacc.

褐术耳A.[usco rucclnea (Moat)Fari

灰榭花Grifola frondo sa(Fr )Gray

猴头菌Heri~ium erinaceus (Bull eX

Fr.)Pets.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 dusiata(Bosc)

Fisther

目前已驯化栽培或未推广的食用菌主要

有:

野蘑菇Aqaricus aroensis Schaefi.ex Fr

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alae Lenzi

毛柄库恩菌Kuehneromyces mutabi&}

(Schaef.ex Fr.)Sing.et Smith

砖红韧伞Naematotome Sublateritum

(Fr)Kzrst.

大杯伞clitocybe

Mey ex Fr.)Q ll

紫丁香蘑Leplsta

Cooke

m口 m口 (G tn e

nuda (Bul1.eK Fr)

花睑香蘑L sordida(Fr.)Sing.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

假蜜环菌A. tabescen s (Stop.ex Fr.)

Sing

豹皮香菇Lentinu s tigrinus(Bul1.) pr.

榆离褶伞Lyophytlum ulmarius (Bul1.

tax Fr.) Kfihner

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 (Scha·

efi.ex Fr、Sing.

杨树田头菇Agrocybe ~ylindracea(DC.

ex Fr)Maire

田头菇A. r口 。 (Pets ex Fr)Fayod

粉褶环柄菇Leucoagaricus naacinus(Fr.)

Sing.

茶耳(血耳)Tremella foliacea Pets.ex Fr

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Fr.)Henri

角术耳A. cornea (Ehrenb ex Fr)

Spreng.

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

贝形圆孢例耳Pleurocybella porrlgens

(Fr)Sing.

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 (s:Mad

taK Fr.)Sing

高大环柄菇Maeroleplota procera(Fr)

Sing.

小孢毛鬼伞Coprinus OVa~$ (Schaef )

Fr

羊肚菌Morvhelta f 口(L )Pers.

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soannulata

Farlow

变褐蘑菇Agarivus br~tn#cscens Peck

扇形侧耳Pleurotus [1abelletus (Berk.

cc B r) Sacc.

硬柄小皮伞Ma} asmim oreades Fr.

裂褶苗Schizophyllum corl,$ngu2~$Fr.

雪白蘑菇Agarivu~nlvescen~Mblkr

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bescens Peck

大紫蘑菇Agaricu~auqustus Fr.

要想筛选优良的食用菌栽培菌种,就必须

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种类的调查研究和鉴定分类

工作。在野外分离菌种,首先得掌握各类菌的

生态习性。作者曾将野生食菌生态习性分作五

种类型即I.术生菌,II.粪生菌,III土生菌,

IV 虫生菌,V 菌根真菌 。前两类一般容易

分离活菌种或进行驯化,而后三类则相反。

我国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很有希望,首先

具备了如下优越的条件:

(1)食用菌种类丰富, 从中筛选质昧优良

的菌种选择余地大。尤其在野生食用菌资源调

查、分类、鉴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对

影响食用菌利用有关的霉蘑菇种类、分布及生

态习性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 我

发展食用菌栽培业劳动力充足, 即人力资源丰

富o(3)培养料来源多而广泛,如棉籽壳、锯末、

秸秆、玉米芯(穗轴)、甘蔗渣、树叶、草茎、纱]_

废棉、酒糟,还有废茶叶等工、农、林、副产品

全国仅秸秆年产三、四亿吨,部分用于种菇,就

可年产数千万吨。({)我国栽培食用菌历史丝

久,特别是南方具有很大一批菇农以及食用菌

有关的科学技求队伍,近年中迅速壮大,即栽培

技术人员素质比较高。(5)食用菌作为一类营

养丰富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国

内外产品销路广o(6)食用菌栽培投资少,见效

快,经济效益较高,适宜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又

和城市环保及废物利用相结合,于是受到各级

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综上所述,我国食用

菌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在科学技术相配合的

情况下, 食用菌生产和研究将会进入世界最前

列,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

(二)药用真菌

1.发展中的药用真筐: 中医中药唯我国特

有。中药里包括了许多真菌类药物。明代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获苓、猪苓、雷丸、槐

耳、蝉花、芝类等20余种。这类 大型真菌为主

的真菌药物,久经实践考验至今仍在应用,并在

药用的范围、真菌种类、研究方法等方面日益扩

大和深入发展,受到世界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真菌本身所

具备的优点,越来越显示出这类药物在防病治

病中的独特作用。近十余年来在挖掘祖国医药

学宝库的基础上,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真菌类药

物的种类、生化、药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工作。如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 st)、紫芝(G sinensis Zhao,xu

et Zhang)、密纹灵芝(G.teflu S Zhao,XU et

Zhang)、云芝[C0riolus versicolor (L ex

Fr)Qu亡1]、蜜环菌、假蜜环菌(亮篚)、金针

菇、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 —

ex Fr.) Fr.】、猴头菌[Herivium er~aceu$

(Bull ex Fr.)Pets】、猪苓、【Gri[ola umb·

ellata (Pets) Fr.]、茯苓、银耳、冬虫夏草

【Cordyceps Hnensis(Berk)Sacc.]、亚香棒

虫草(c.haw如sii"Gray)、榆耳、竹黄(Shi·

raia bambuHaola P.Henn) 等多种真菌,进

行了人工培养、菌丝体发酵、临床治疗以及抗癌

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工作在传统药

用真菌的基础上太大的前进了一步。目前还在

攻克癌症、心血管等疑难病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药用真菌将作为重要的药物筛选对象,受到医

药界的高度重视。

2.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 目前已知我国传

统药用、试验药效显著以及民间药用的真菌迭

387种,137属,51科。其中担子菌345种,123

属,44科。以多孔菌目(AphyllophorMes)、伞

菌目、和腹菌类种类最多 。其中有子囊菌

类药用真菌28种、1 5属,7科,其他类真菌11

种。作者曾在“药用真菌分类概述” 一文中将

我国药用真菌按分类简单地分作(1)子囊菌类;

42)银耳和木耳类(茇质类);(3)多孔菌类;44)

伞菌(蘑菇)类;(5)蝮菌(马勃)类,其类别不同

则加工方法或药效不同,对研究药用真菌有一

定的好处。

药用真菌的应用范围较广,大约有20多个

方面(见表I)。 还有更多的大型真菌有待研究

试验,特别是在多孔菌、伞菌和腹菌方面种类最

多,筛选新的药用真菌潜力很大

3药用新药的筛选: 目前对人类危害傥较

严重的癌症、心血管病以及近些年发展较快的

爱滋病的治疗,从真菌中筛选药物也不例外。近

年中已有香菇、灵芝等治疗爱滋病的报道o

I.抗癌等新药的筛选: 1930年开始,德国

首先报道了蘑菇属(Aearicu s)、干朽蓖(Me·

rulius lacrymans Fr) 和自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 Pet s) 等发酵产物, 经过一

系列处理后,对癌症病人的主观症状有所改善。

5O年代又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1.

ex Fr)的提取物,证明对小鼠肉瘤 一l80)

的生长有阻滞怍用。从此引起有关方面的注

意,并将大型真菌作为筛选提高机体免疫力药

物的重要对象之一。日本、美国等科学家也在

真菌中进行了大规模筛选、研究。据统计对内

癌(s一1 so)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达6O一

100%的真菌266种,7 2属,51科 。像长根

菇[Oudemansiella radlcata(Fr.)Sing.】、野

蘑菇、胶勺【PhlogioHs helvelloides(DC.ex

Fr)Martin]、虎掌菌[Tremellodon gelati一

o m (Scop.ex Fr)Pers.】、香菇、粗柄口

蘑、绒鬼伞(coprinus lagopus Fr.)、黄绿口

蘑 [Tricholoma f m (Sow. ex Fr.)

Qu亡l】、金黄锈伞【Phaeolepio 。aurea(Ma·

rt.ex Fr)Konr.et Maubl】、墨汁鬼伞[Co

prinus atramenturlus(Bul1)n.】、紫绒丝膜

菌【Cortlnarius violaceus (L_) Fr】、毛头

鬼伞、多鳞韧伞[Naematoloma squamosum

(Fr)Sing.】、日本美口菌(Calostoma lapo.

nicum P.Henn) 等,抗癌率达9O一1 00% 的

104种,38属,l4科。

目前认为蘑菇等大型真菌的抗癌物质主要

是多糖 。研究报道较多的有以下数种多糖。

(1)香菇多糖(1entinan)。是香菇子实体

的热水提取物加入酒精后, 产生沉淀再进行精

制而得到的六种多糖之一,分子量为1 O0万。对

小白鼠皮下肉瘤(s一1 8o)有抑制作用,其抑毹

率为80.7% 。香菇多糖可使带瘤而降低的辅助

。r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间接

抑制肿瘤。香菇多糖还能活化巨噬细胞,降低

甲基胆蒽诱发肺痛的生长率,对化疗药物起到

增效作用。

(2)银耳酸翌异多糖(acidi 0g11】can)。

是从钣耳子窭体及酵母状分生孢子分离出的一

种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小自鼠肉

瘤18 0有效。另外对肝脏解毒、老年性吏气管

炎及心脏病和厦子辐射有疗效和预防作用。

(3)云芝多糖(PSK)。是从云芝菌丝体用

热水提取而精制成的,是一种分子量为lO万的

蛋白质多糖。日本人首先分离成功并试验对小

白鼠肉瘤(s-lso)有强烈抑制作用。另外,有

活化巨噬细胞的功能。“PSK 作为抗癌药物

已在日本市场销售。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

云芝多糖药物生产,对白血症、肝炎和气管炎等

疾病均有疗效。

(4)茯苓多糖(pachymaran)。是从茯苓

菌核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作

用, 对小白鼠肉瘤(s一1 8O)的抑制率高达

96.9% 。

(5)裂摺菌多糖(schiz0phy1lan) 是从裂

褶菌( 。砷y ,“m commun6 Fr) 中提取

的,对肉瘤(s一1 so)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

7O% 。

(6)猪苓多糖(glucan)。是从猪苓菌核

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葡萄糖,对小白鼠肉瘤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99.5%。另外,对

肺癌、食道癌、宫颈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

癌、白血病等病症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7)竹黄异多糖。是竹黄提取物, 由葡萄

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四种单糖组

成,对胃癌有效。另外竹黄对风湿性关节性、气

管炎、咳嗽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8)猴头菌多糖。是从猴头菌分离的。此

种菌含多糖、多肽等物质,对胃癌、贲门癌等消

化道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9) 灵芝多糖。是从灵芝子实体申提取的,

对一些疾病有医疗作用,井试验抗癌。另外,灵

芝中锗的含量是人参的4—6倍。近午来已在日

本、台湾省及香港等地区掀起灵芝保健食品热o

(10) 蜜环菌多肽葡聚糖(peptide一~ichglu’

can)。是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而得, 同样对

小白鼠肉瘤(s-1 8 0)有作用,抑铷辜70两,对

艾氏癌的抑制率8 0%。

在我国已知的抗癌真菌中,大约160种是

食用菌。另有34种是毒菌。 某些毒蘑菇对肉

瘤(s—iso) 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高述

1O0知t6,71D

II.抗抑菌(细菌、真菌、病毒)羹药用真菌

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

毒的活性 。报道较多的有以下种类。

(1)大白桩菇【Leucopaxiltus gigan~eu$

(Fr)Sing.]和白桩菇[L candidus(Bres)

Sing ]中分离出一种杯伞素,对革兰氏阴性、阳

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堇紫珊瑚菌(Clavarie

zoltlngeri L .) 的发酵液具有抗结核菌的阼

用。

(2) 头状秃马勃[Calvatia craniiJormis

(Schw.) pr 】的培养液申提取的马勃酸

(cal~atlc~cia),邸马勃索(cal~adn),对革兰

氏阴、阳性细菌、霉菌有抑制作用。大秃马勃

【c gigantF (Batsch ex Pers.)Lloyd]同样

产生马勃素,并有抑癌作用。

(3)从长根菇的培养液中提取的奥德蘑酮

(oudenone),能抑制霉菌, 井对大白鼠自发性

高血压经腹腔给药后,显示较强的降压作用。

(4)鲑贝芝[Polystictus consors(Berk)

Teng]的培养液及菌丝体中分离的鲑贝芝素

(coriorin), 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双孢蘑菇、

紫丁香蘑等对革兰氏阴、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

(5) 从橄榄杯伞[Clitocybe illudens(So

h )Sate】的发酵物中分离出的杯伞素s

(illudin,S ), 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和抗癌作用。

从月夜菌[Lampteromyce~ aponicus(Kawa—

m ) Sing ]的子实体中可分离出月夜菌醇

(1amptero1), 同样对某些霉萤有抑制作用。

(6) 从金针菇【Flammullna velutipes

(Fr.)Sing.】子实体的水提取液里分离出的金

·295 ·

针菇素(flammulin), 对小白鼠肉瘤S-1 80

和艾氏峦卿制率分别为81— 1 0O 和8O 。

(7)树皮生卧孔菌【Poria corticola(Fr)

Cooke]的菌丝体水提取液中获得的卧孔 素

(po ricin), 是一种酸生蛋白质,具有强的抗肿

瘤活性。黄白卧孔菌【P.subacida(Pk.)sa一

]也同样有抗癌作用。

48) 白粘奥德蘑【Oudemansiella muc~da

(Fr)Hoehne1]中分离出的粘荤素(mueldin),

是一种具有抗真菌的抗生素。

(9)隆跛黑蛋巢葭(c I“ slri f

Willd.ex Per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

(10)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 (Wulf.)

Fr.]产生一种绣球菌醇,能抑制霉菌。

(1 1)榆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s

(Bull ex Fr )Ki[hner], 产生多孔菌酸(po—

lyporenic acid) 可抑制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的

繁硝。

(1 2)卷边杯伞[Clitocybe inversa(Scop

ex Fr) Qu∈I.]、粗柄杯伞【c.f avipes(F )

Qu ]、油口蘑、皂味口蘑[Tricholoma sepo一

~aecum (Fr)Kummer]、管形鸡油菌(cd —

harell“ tubi]ormis Fr)、四孢蘑菇、黄伞、蜜

环蘸、硬田头菇【Agrocybe dura(Bolt.eK Fr.)

Sing]、尖棱瑚菌【Ramaria apiculata (Fr.)

Pohk]等对某些细菌有抗菌和抑翩作用。后

一种还产生去氧醋酸(dehydroacetlc acid),可

做食 防离荆。

(1 3)美喙牛肝菌、大秃马勃、香菇、莫尔根

环柄菇(Lepiota morganii Pk.)、毒红菇

[Russula emetica(Fr)S F.Gray]、亚环花

褶伞【Panaeol subbalIedl (Berk.et Br)

Sacc.]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1 4)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

ex Fr)Link】、冬丑夏草【c HnenHs(Be—

fk)Sacc.]培养物中得到的虫草菌素(cordyce—

pin), 具有抗菌和抑制细菌分裂的作用。冬虫

夏草还抑制多种病源真菌。

(1 5)从香菇和蘑菇中分离出的一种“蘑菇

核糖核酸(mushroom RNA) , 可刺激诱导蛐

胞产生干扰素,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

以上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真菌至少有3O

种,上述所列举的只不过是已知国内有记载的

各类大型真菌。

III.毒菌的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已查明毒菌1 90余种, 8属,26

科。下述种类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毒光盖伞

……

后面字数超出了,这里放不下

您还是尽快留下联系方式吧,否则没法给你全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用菌不仅成为了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一:《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是由其生长习性和所处环境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进而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对于食物的要求也从原来追求的吃饱转向吃好,大都讲究营养均衡。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生产食用菌的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开始采用温室栽培技术培育食用菌。本文以平菇为代表,从平菇的基本情况、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条件出发,对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和益处进行了综合论述。 1 平菇的基本情况 1.1 类型 平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1.2 品种类型多 除了平菇之外,还可以栽种许多侧耳属科目的菌类,例如凤尾菇、红平菇等等。 1.3 营养丰富 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研究表明,平菇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食用后可以给人补充丰富的营养,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1.4 药用价值高 平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平菇可以抑制人体内癌细胞的产生和发展;降低血液中血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浓度;促进人体肠胃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可以起到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2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概述 2.1 地理位置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边、黄河中游地区的南岸部分,是“金三角”经济中心地带的中心处;并且当地所跨地形区域类型复杂,由此导致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大,进而使得温差较大,还有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经济发达,综合下来可以很好地满足食用菌温室培养所需的温度、水源、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买卖流转。 2.2 气候条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全年干燥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特别是在冬季时节,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子实体的分裂分化,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2.3 人口因素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土壤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产地和农业开发区。而且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人口聚集,人口数目众多。人口众多,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较大。 3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选用标准 3.1 位置要求 在冬天,温室栽培是最有效的栽培方式,应将大棚位置选在比较冷的地方。在比较冷的地方可以实行管道、暖气或者人工供暖,应采用最适合的供暖方式,冷暖的交替,可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栽培。且在冬季栽培出来的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少,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3.2 原料要求 生料栽培是平菇温室栽培的首选 方法 。搭配合适的比例,将营养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加工进行平菇栽培。让平菇在高温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3.3 管理 措施 平菇等食用菌应采用定位出菇法,且装袋时应该提前留出孔,为食用菌提供氧气供其生长。还有就是定位出菇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平菇质量受损等现象,这种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食用菌的质量。 4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 4.1 营养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吸收的营养包括:有机酸、酶类、无机盐、氮元素、碳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磷、钾、钙等)。 4.2 温度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昼夜温差大,可以促进平菇的子实体快速分化,但需注意温度要保持在平菇的承受阈限内。 4.3 水分和湿度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菇类也是如此。平菇的生长对于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在栽培中,应该将大棚内的水分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黄河中游的南部,水资源丰富,易于灌溉,对平菇的培育生长极为有利。 4.4 空气要求 平菇好氧。要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应较高。应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利于空气的流通转换,并定时地进行通风。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抑制子实体的呼吸活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4.5 光照要求 适度的光照对于平菇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强光会影响到平菇的生长发育,温室大棚里边应该将光线调到较暗的状态。因为强光会刺激到子实体的分裂生长。 4.6 管理要求 要致力于追求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对湿度、水分、光照强度等指标做好监控记录工作,将其严格控制在食用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以此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4.7 播种要求 将已经按比例调配好的培养料按照严格的标准铺好,且相互之间的宽度间隔应合理规划,最后应该覆盖上保鲜膜进行栽种。 4.8 采摘要求 食用菌成熟后的采摘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应该严格按照采摘标准来进行。且应该对食用菌是否成熟进行正确的评判,当食用菌菇盖的颜色由深变浅,孢子处在尚未放射的状态时就是成熟了,此时是进行采摘的最佳时机。 5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益处 食用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后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好处。食用菌温室栽培可以满足较高的产量需求和质量要求,通过调节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让其达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最佳范围,以此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这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因素的方式来促进其生长的办法。这种方法既促进了食用菌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又给人们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温室栽培食用菌的方式也打破季节的限制,打破了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用菌,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 6 结论 食用菌的温室栽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自然因素对食用菌栽培的限制,利用温室大棚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行了改造,既满足了人们的食用要求,让人们吃上了高质量、高营养的食用菌;还满足了市场需求,使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温室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值得推广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二:《果园间套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 了果园间套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木耳、金福菇、姬菇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果园套种;木耳;金福菇;姬菇;栽培技术 果园内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正符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所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又能使果树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的生长,食用菌菌渣成为有机肥施进果园,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在干旱季节食用菌管理过程中多余的水又可以使果树再利用,果园里建棚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果园杂草滋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来,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直从事果园食用菌间套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的农业 种植 模式,果菌结合,做到了树上长果,树下结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食用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建棚 选择树龄较大、遮荫较好的果园建棚,一般用铁管拱成1个长30~40 m,宽4.2~4.5 m、高2.0~2.2 m的拱形棚,距离地面1 m高的周边(除门外)用60目的防虫网围住,棚顶用薄膜盖好(与防虫网相交接),然后盖上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1-2]。 2 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是一种木腐生型食用菌,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菌丝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 ℃,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 ℃,按照贵港地区的气候,出菇季节安排在4―5月出菇,装袋提前50~60 d。 2.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20%、桑枝30%、棉籽壳41.8%、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2.2 原料处理 按配方所需的已粉碎的玉米芯、桑枝淋湿铺在已淋湿的棉籽壳上,放置1 d让多余的水流走,洒上所需的石灰、石膏,用拌料机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建堆。 2.3 装袋、灭菌与接种 料建堆3~4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水比为1.00∶(1.10~1.25),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麦皮,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装料过实过紧容易使塑料袋破损,料过松菌丝生长纤细无力。一般1袋装湿料重1.9~2.0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9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清洁消毒好的接种培养室的培养架上摆好,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接种完毕,把培养室打扫干净[3-4]。 2.4 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湿度为50%~70%即可,春季气温较低,气温低于20 ℃时要注意加温,使培养室的温度为20~25 ℃,温度高于30 ℃时注意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生长。 2.5 出菇管理 菌包接种后45~60 d,菌包菌丝吃透料,部分菌包出现耳芽时就可以把菌包移入出菇棚出菇。菇包入棚前首先把菇棚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把树叶清扫干净烧掉,菇棚及周边杀虫杀螨1次,棚内再撒一些石灰粉后即可把菌包移入出菇棚摆包出菇。摆包时,1个棚留1条纵向的人行道以便喷水和采菇,菌包用绳子把袋口扎紧后摆放成行,行距一般为20~24 cm,菌包摆成行后用小刀在每一个菌包上割3~4个长10 cm、深1.0~1.5 cm的竖裂口,裂口一般距菌包顶部4 cm、距菌包底部5 cm。摆包完毕,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割包5~7 d后木耳陆续现蕾,此时期注意加强水分的管理工作,随着耳片的增多增大,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喷水量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注意菇体的干湿交替,有利于木耳的正常生长。 2.6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原则是摘大留小,不伤小耳,一般采2~3次把一潮的木耳全部采完。采完一潮后,清除菌包上的残留耳根,将耳床清理干净,杀虫杀螨1次,停水2~3 d,以利于菌丝的恢复,4~5 d第2潮木耳现蕾,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一般木耳可采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8%~94%。 3 金福菇的栽培技术 金福菇菇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耐贮性好,适宜鲜销。菌丝生长温度15~38 ℃,最适温度为27~30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18~30 ℃,最适温度为20~28 ℃,金福菇对低温较敏感,昼夜温差大时对出菇不利。一般在4月上旬湿料、装袋、接种,7月上旬覆土,覆土后10~15 d现蕾出菇。 3.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36.8%、棉籽壳55%、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3.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一样。 3.3 装袋、灭菌、接种 除了灭菌时间保压6 h不同外,其他的与木耳的装袋、接种方法一样。 3.4 发菌管理 在菌包的发菌过程中,气温较高时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除感染杂菌的菌包。 3.5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60~65 d后,菌丝吃透料就可以把菌包脱袋覆土,覆土的泥土最好选择塘泥土,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覆土前先对塘泥进行调湿与消毒,把土粒敲成0.5~3.0 cm大小的颗粒,调成含水量为 20%~30%,边喷5%福尔马林溶液,建堆,用薄膜密封24 h后揭膜让福尔马林的气味挥发掉,2 d后即可以覆土。覆土前把菌包薄膜全部脱掉侧卧摆成畦,菌棒之间留1~2 cm的空隙,然后盖上3~4 cm厚的已消毒的泥土,把畦面弄平,覆土结束。覆土后可大量淋水,使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6~8 d后白色的菌丝爬出土面,12~14 d后菌丝扭结,保持空间含水量达80%~90%,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的形成。15~17 d形成菇蕾,菇蕾阶段在小气候中生长,一般不喷水,干燥时喷雾化水于空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当菇体长到3 cm高时每天喷水1~2次,喷水时要掌握菇多菇大的地方多喷,菇小菇少的地方少喷或不喷[5-6]。 3.6 采收及转潮管理 从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一般需要5~7 d,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膜尚未破伞时采收,品质最好;采收过迟,成熟过度,品质下降;过小采收,会影响产量。采收时成丛拔起,把菇体分开,用小刀削去菇体上的泥土。一潮菇采收结束之后,清除料面的残留菌柄、菇脚和死亡的菇蕾,用泥土把外露菌包的畦面填平,停水2~3 d养菌,然后像第1潮一样管理,2周内会形成第2批原基。一般可采2~3潮,生物学转化率达50%~70%。 4 姬菇的栽培技术 姬菇的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侧生,嫩滑可口,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耐储运,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市场前景很好。菌丝的生长温度为6~28 ℃,最适温度为20~26 ℃,高于32 ℃菌丝生长不良;出菇温度为4~26 ℃,最适温度为6~20 ℃,夏季炎热的季节不出菇,低于4 ℃时不易形成原基[1]。根据贵港地区的气候与市场销售情况,一般安排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做出菇袋,10月中下旬至翌年的3月收菇结束。 4.1 培养基配方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7.06%、玉米芯44.76%、玉米粉5%、石灰3%、防霉剂0.2%。 4.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相同。 4.3 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管理 料建堆2~3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比水为1.0∶(1.2~1.4),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玉米粉,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36 cm×13/23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一般1袋装湿料重2.0~2.2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6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消毒的清洁的果园里的出菇棚里,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套上套环,用胶圈把报纸(已灭菌的)扎紧在套环外封口,然后把菌包单个直立成行摆放培养菌丝,菌包之间留1~2 cm的空隙以便散热。在此期间要注意如果气温过高,可以把菇棚的防虫网掀起以通风降温。 4.4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30 d左右,菌丝吃透料,少数菌包现蕾,就可以叠包解报纸出菇,叠包时菇棚中间留1条便于淋水和采菇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两侧把菌包垒成4~6个菌包高单排或双排的墙式堆码,把菌包口的报纸解完后立即淋水进入第1潮的出菇管理工作,每天喷水2次,3~4 d现蕾,菇棚的空气湿度保持85%~95%,喷水的次数与多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出菇数量和菇体大小而定,宜喷雾状水,子实体珊瑚期不宜直接向菇体喷水[2]。 4.5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一丛菇中大部分子实体菌盖直径达2~3 cm、菌柄长度4~5 cm时,及时采收,用手握住整丛菇的基部,拔下整丛菇体,小心放入框内,避免损伤,然后在距菌盖3~4 cm处剪去菌柄基部,将连接的菇体分为单个,去掉小菇,分级真空包装,每袋2.5 kg。采完一潮后,清理菇脚,停水2~3 d让菌丝休复,5~7 d即可转潮,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姬菇一般可采5~7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110%。 5 参考文献 [1] 储利慧,陈生良,俞田华.姬菇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6):92-93. [2] 陈建辉.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4(9):34-35. [3] 刘岩岩,张敏,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0-131. [4] 张怀荣.黑木耳立森261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4(1):23-24. [5] 沈渊,姚明军,沈新芬.大棚草莓-金福菇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1):144-145. [6] 赖育斌,郭明,巫世芬,等.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3(15):41.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三:《浅谈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不仅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目前我国的食用菌培植技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成为了发展白色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培养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将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开之后再拌入料中,接着进行反复的搅拌,将存在的团料尽量打散,确保料的干湿程度均匀;其次,影响菌丝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低将会导致出菇产量大幅降低,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高,则会让处于下层的菌丝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导致原料浪费。因此必须要按照培养料原料的木屑情况灵活的调整含水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细以及质地的软硬、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对含水量进行配比;最后,培养料配置工作结束后,要尽快进行装袋,一般装袋时间不超过培养料配置 完成的7小时左右,装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时灭菌。灭菌时先把装袋完成的培养料放入锅中,用猛火快速加热到100℃,之后利用冷气阀降温到0℃,再重新将温度加热到100℃左右。进行灭菌作业时一定要确保猛火加热、温火保温,定时查看灭菌锅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漏气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经过这些阶段,培养料的配置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完成,培养料的配置对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 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 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三、培育环境的要求 在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进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菌袋的出菇时间也不尽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环境适合菌袋成长才能让菌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出菇。而将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时间要尽量避免午间气温较高时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影响出菇时间;入棚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早晚进行,要防止人棚过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齐,且其间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间隔以保持菌能够正常呼吸,只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环境才能保证出菇更加优质、高产。 (1)空气湿度。作为影响子实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环境的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就会加快,其基质中的含水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相反空气湿度如果偏高,子实体表面的水份蒸发作用不明显,菌体内的营养运输受到阻碍,造成子实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长。如果栽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子实体会因为倒吸空气中的水份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细菌传染。 (2)保持通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我们人需要呼吸一样,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下,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须要保持通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空气流通。 (3)光照环境。多数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散射光进行刺激,只有极少数品种要较强的散射光。通常情况下,光照越强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浅。栽培人员需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的差异对出菇棚的光照进行调节,如可以采用遮阳网、草帘等物品来调节室内光照。 四、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l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五、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 经验 ,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 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7兕,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六、结语 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产品,食用菌产业也是社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发展项目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1. 食品保藏技术论文 2. 农学论文范文 3.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 4. 双孢菇种植的技术 5. 平菇栽培技术论文 6. 平菇的栽培技术论文

学术堂整合了一份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字体大小,供大家参考: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中国食用菌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标准论文格式字体:

标准论文格式字体的第一页:

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

(空一行)

作者(宋体、小三)

(空一行)

[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

(空一行)

[关键词](四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

标准论文字体格式的第二页:

目录(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引言(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一、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二、(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附录(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致谢语(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第三页开始:毕业论文正文

引言(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打印

(空一行)

(空一行)

一、(标题)(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1、(小标题)(四号宋体)

(空一行)

(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

(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下同)

(空一行)

(空一行)

1、(小标题)(四号宋体)

(空一行)

(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

·

·

·

(空一行)

(空一行)

结论(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附录(居中、四号黑体)

附录内容(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参考文献(居中、四号黑体)

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致谢(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致谢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最后一页

(英文题目)(居中、小四号Arial体)

(空一行)

(空一行)

摘要(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

关键词(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每个单词间空二格)(学术堂还知道更多的论文知识)

一、论文格式字体要求1、论文标题: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2、论文目录:使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目录的章节条目使用五号宋体。3、论文摘要和参考文献:摘要正文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正文中的章、结束语、致谢也一样。4、论文封面内容和关键词:都使用四号宋体居中。5、论文正文内容和摘要内容:都使用小四号宋体,不需要加粗。6、字体和间距: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1.5倍。二、写论文注意事项1、论文题目文字准确:论文题目可以准确的表达论文所写内容,不能过于笼统,题目和文章不相干。题目简练:题目的字数不宜过复杂,用词需要精选明确。令人醒目: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有新颖性:独特又新颖的标题,可以立刻吸引读者兴趣。2、作者姓名和单位:一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保留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注明作者所在单位也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3、摘要: 论文摘要需反映以下内容,文字必须简炼,内容也需充分概括。4、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一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5、引言:引言不宜过长,内容不能过于分散,措词要精炼。6、正文:部分内容充实,论据要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要明确。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十、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宋体。

4、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1.25倍行距。

5、关键词4号宋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扩展资料:

论文技巧

1、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2、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3、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4、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论文撰稿者在进行选择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忌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中国食用菌杂志

一般OA的是比较好发的,汉斯出版社有普刊也有核心的,就我知道而言,版面费不怎么高,学生还可6折优惠,见刊什么的还快~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乳业》 《甘肃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兽医》 《吉林畜牧兽医》园艺花卉类《中国蔬菜》 《蔬菜》 《中国园艺文摘》 《温室园艺》农学农作物类《中国农业气象》 《作物学报》 《中国种业》 《云南植物研究》粮油食品类《农产品加工》 《绿色食品》 《食品科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林业类《中国林业教育》 《林业科技开发》 《中国城市林业》 《世界竹藤通讯》农资农机类《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水产渔业海洋类《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观赏鱼》 《北京水产》农经类(含农经、农金、乡企)农业报纸、杂志、农书1.报纸《农学报》《农学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报社地址在上海。它是反映我国农业的第一份报纸。初为半月刊,翌年改为旬刊,每卷(期)25~30页,用连史纸石印。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共出315卷。该报主持者有罗振玉、蒋伯斧等人。报道内容涉及农、林、牧、渔等,尤以蚕桑和茶叶的篇幅较大。《沪郊农民报》、《农民日报》《沪郊农民报》创刊于1950年初,1951年底停刊,1958年初复刊。四开四版,五天一期,后改每周出两期。由中共上海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田野。报道内容主要是上海市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等。数月后该报改名为《农民日报》,发行量10万份。由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总编许思潮、副总编田野。1960年上半年停刊,转办内部刊物《农村工作》。《解放日报市郊版》《解放日报市郊版》试刊于1978年7月1日,10月1日起正式出版,1987年底停刊。四开四版,周二发行。由解放日报社主办,历届负责人有贾安坤、龚心瀚、宋超等。报道内容有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郊区农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典型;农民群众的关心热点和农事动态等。《上海农垦报》《上海农垦报》创刊于1982年。由中共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委员会、上海市农场管理局主办。主编纪少华。该报四开四版、周报。主要反映上海农垦系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信息、经验等。《上海郊区报》《上海郊区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总编朱振天。该报四开四版,每周刊出两次。主要反映郊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重要农事活动的动态等。1990年7月1日改名为《东方城乡报》。《上海科技报农村版》《上海科技报农村版》创办于1987年,由市农业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协联合主办,主编姜聚光。主要内容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报道农业科技新闻。1988年因《上海郊区报》创办而停办。2.杂志《农村改进》《农村改进》杂志创刊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0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漕河泾农学团编印。创刊号刊出了《参加第二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感想》、《沪西农村未来的危机》、《高桥农村改进区实习工作报告》、《沪西园艺场实习工作报告》等文章。只出刊一期。《土壤肥料与农业》《土壤肥料与农业》杂志创刊于民国32年(1943年)11月。季刊。该杂志为中国肥料普及会主办的农业学术性刊物,着重登载土壤、肥料方面的科技论文。主编铁明。刊出四期后停办。《化肥工业》《化肥工业》杂志初名《化学肥料》,创刊于1958年10月。月刊。1959年改名为《化工研究技术》,1960年又改名为《化学肥料技术指导》。1963~1965年,改名为《化工技术资料化肥专业分册》,双月刊。1966年起,又改名为《化学肥料工业》。1974年,定名为《化肥工业》。该杂志报道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微肥、叶面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外化肥工业的现代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由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所主办。《上海农业科技》《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5月。原名《农业科技简报》,半月刊。1973年3月,改名为《农业科技通讯》,月刊。1977年1月,定名为《上海农业科技》。1980年2月,改为双月刊。该杂志坚持普及与提高、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上海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由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徐开智。《科学种田》、《当代农业》《科学种田》,创刊于1972年2月,月刊。是一本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刊物。主要介绍上海郊区及长江三角洲农村实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经验,同时,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态和基本知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7年,改名为《当代农业》。历任主编有施正书、黄彰栋、王模。1989年起转给江苏省农林厅编辑出版。《农药译丛》《农药译丛》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主办。主要介绍国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动态和技术。主编王能五。《食用菌》《食用菌》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部农业局、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联合主办。该杂志着重报道食用菌生产、科研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主编张甫安。《上海农村经济》《上海农村经济》创刊1979年,季刊。1986年公开发行后改为双月刊。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主编陈锡根。该杂志主要介绍上海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动态和经验。《上海农学院学报》《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5月,季刊。该刊是由上海农学院在编辑出版《上海农学院科技资料》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主要报道上海农业高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2月,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主办。主编徐新春。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科技论文,反映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杂草学报》《杂草学报》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张泽溥。该杂志主要刊出上海及全国农田杂草的调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农田杂草的防除经验、化学除草剂新品种介绍等。《上海蔬菜》《上海蔬菜》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陈恩平。该杂志报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科技和生产流通领域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指导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上海农业》《上海农业》创刊于1988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局主办。主编先后由王祖德、陈正玄担任。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生产的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适度规模与农田设施建设、农林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经验,指导郊区农业生产。

严格上来讲没有容易发的核心,只有方向更为匹配的核心期刊领域也很多,应该先说属于那个行业的才可以帮你推荐从理论上来说,期刊出版周期短的相对而言是要简单一些,但是也并非是绝对的简单一般来讲国内期刊影响因子也会有高低区分,那种这个选刊也是个办法。

泌阳花菇,在香菇栽培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对此,全世界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中国食用菌协会执行会长温凯曾评价:泌阳香菇甲天下。《中国食用菌》杂志总编辑张光亚评价道:泌阳花菇,中华一绝。世界菌菇学会副主席张树庭也曾评价道:泌阳花菇,世界一绝……泌阳全县共有90余万人口,竟然有35万人从事花菇的生产种植。在花菇种植的季节,很多家庭全家老小一齐上阵。在这几十万人口中,有4000多人走出了国门,到国外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在这方面,泌阳县有很多传奇故事。泌阳的很多农民,就因为花菇种植技术好,被高薪聘请到东南亚、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人们众口传诵的对象。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泌阳花菇”,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考察验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食用菌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中国食用菌

医学核心《毒理学》征稿中.....可直接加我,为你推荐

行业内比较有名的《食用菌》《食用菌学报》《中国食用菌》《食用菌市场》这几本了

一般是上海农科院主办的《食用菌》杂志录用率比较高。

食用菌毕业论文

This study of 17 strains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fruiting comparison test conducted by the first wave of mushroom fruiting body morphology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the production of selected economic traits of good strains and species improvement on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 core Parents, Pl.n0037, Pl.n0050, Pl.n0001, Pl.n0046 this four high-yield, high-yield strains are,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l.n0020, Pl.n0010 it two in the mycelium growth, sub -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mature faster and can be used for species improvement. And that Pl.n0037 and Pl.n0020 may not Bailing Mushroom varieties,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虎奶菇栽培管理技术及配方筛选 专业: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姓名:袁龙兵 学号:211701040005 指导老师:朱钰 时间:二020年4月20日虎奶菇栽培管理技术及配方筛选。 摘要:虎奶菇是珍稀食药用真菌,可以治疗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其口感清脆,菇盖嫩滑,菇柄有嚼劲,干菇用来煲汤富有特殊性气味,味道十分鲜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结构的到广泛推广,虎奶菇作为精品菌菇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由目前野生虎奶菇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技术不完善,虎奶菇市场现在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提高虎奶菇产量,本文探讨虎奶菇栽培技术及配方筛选,对虎奶菇市场的空缺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虎奶菇;人工栽培;菌种制作;配方筛选等。目录 1前言与概述.........................................................................................................................2 2虎奶菇生育条件及栽培环境...........................................................................................2 3虎奶菇种子配方筛选及菌棒制作.......................................................................................2 3.1原种制作...........................................................................................................................2 3.2栽培种制作.......................................................................................................................3 3.3液体菌种制作...................................................................................................................3 4栽培管理..............................................................................................................................3 4.1场地选择...........................................................................................................................3 4.2建棚.................................................................................................................................4 4.3场地管理...........................................................................................................................4 4.4挖坑做畦...........................................................................................................................4 4.5脱袋栽培............................................................................................................................4 4.6成菇期的管理....................................................................................................................5 4.7采收..............................................................................................................................5 4.8保鲜与干制........................................................................................................................5 5结论与讨论...........................................................................................................................6 6参考文献................................................................................................................................77致谢..................................................................................................................................8 1前言 虎奶菇属于木腐生真菌,也属于腐土性真菌。它既可以腐木培养,也可覆土栽培。很久以前,在我国《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有关典籍上都有记载,它可以治疗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此外,虎奶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是一种珍稀的“药食同源”真菌,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美容、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概述:虎奶菇营养价值高,除上述讲述外还有滋补强壮、解毒收敛、化积、降血脂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大概有以下几点(1)可以试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对冠心病绞痛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及帮助(2)可以试用于肺癌等各种癌肿,有缓轻用作。(3)可以治疗神经衰弱、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头晕、失眠。(4)可以试用于治疗胃溃疡、消化不良等慢性病。但由于市场行情好,物以稀为贵,现在的虎奶菇的数量是供不应求。 2虎奶菇生育条件及栽培环境虎奶菇喜欢闷热潮湿的季节(天气), ①栽培温度在25℃~40℃之间, ②虎奶菇是属于极度好氧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子实体的形成都离不开充足的氧气, ③虎奶菇生长期需要明亮光线照射, ④对空气相对湿度非常高,要求在75%-90%之间,⑤其栽培时间较长,一年可栽培两季, ⑥栽培周期在10个月左右。(部分高海拔地区只能栽培一季,且要在每年六七八月份栽培,十月份收完) 3虎奶菇种子配方筛选及菌棒制作 3.1原种制作原种制作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有:①棉子壳68%、木屑8.5%、麸皮20%、豆粉1%②棉子壳75%、麸皮22.5%、石灰1%、石膏1%、磷酸氢二钾0.5%,含水量60%。③木屑70%、麸皮20%、豆粉7.5%、白糖2%、磷酸氢二钾0.5%,含水量65%。④小麦75%,豆饼3%、木屑20%,石膏1%,石灰1%,水适量。经过自己试验结果证明,配方③最佳,菌丝粗壮有活力。配方②生长快,但菌丝散乱。配方①的菌丝最白最健壮,但生长一般,④适中。此外麦粒种制作方法为:将小麦粒浸泡8-12小时,开水煮至无白心,水分凉至5%-10%左右,不粘手,再拌入酸碱平衡剂,装瓶后灭菌,冷却后接入母种在22℃~25℃下培养25~30天即可。 3.2栽培种制作栽培种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有:①棉子壳70%,麸皮15%,木屑10%,豆粉2.5%,石灰1%,石膏1%,硫酸二氢钾0.5%。②木屑55%、麸皮25%、白糖18%、石灰1%,石膏1%。③棉子壳75%,麸皮7.5%,豆饼15%,石灰1%,石膏1%、磷酸氢二钾0.5%、含水量65%左右。将上述培养基做成菌棒后装袋灭菌,冷却后接入菌种,在恒温培养20-35天即可。经过自己试验结果证明,配方①菌丝生长健壮、密集,但生长速度适中,菇大、柄长粗。配方②生长周期长,但出菇整齐。菇脚短。配方③生长缓慢,菇形小、密集、柄长。 3.3液体菌种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有:①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浸膏5g/L,磷酸氢二钾1g/L,pH适中。②土豆粉25g、维生素B10.01g/L,硫酸镁0.5g/L,pH自然。③黄豆12g(豆浆机匀浆过滤),葡萄糖20g,水1H,pH自然。④玉米粉20g、葡萄糖5g、果糖25g、蛋白胨5g、硫酸铵2.5g。将上述配方制成液体,过滤后分装锥形瓶中,冷却后灭菌,接种后将摇瓶放置转速为150rpm的恒温摇床,将温度控制在为22℃左右培养72-96小时后即可。经过包水明、李荣同、余志坚、陈传红等人的试验结果及自己实验证明,配方③菌丝生长好,出菇整齐均匀(综合考虑,以黄豆培养基为优。)。配方②生长适中,菇脚短小肉质薄。配方④制作的培养基菌种颗粒均匀,菇大柄长,肉质厚。 4栽培管理 4.1场地选择 食用菌栽培场地都应选择在向阳离水源近的地方,虎奶菇对土质要求高,一般选择在土壤松散肥沃且排灌优越的空地里。如果是果园,土壤以沙土为优。在高温地区,可以菌稻轮作,在水稻收割完后开始着手准备虎奶菇的栽培,这样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4.2建棚 菇棚建造应该选在排灌良好、交通方便、通风透气优越且四周没有垃圾场、养殖场的地方。按照建棚地势,应该选择北风向阳,地势略高,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棚可以参考香菇大棚、竹荪大棚姬松茸种植大棚)简易棚的选择和菇棚建造差不多,就是长度不一,跨度不一,如果是果园或林下,则不用遮阴网,可以充分利用木叶遮阴。在搭建棚的同时,为节约成本,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木桩或竹子,用木桩的缺点是跨度大,防风能力弱;用竹子搭简易棚最好,牢固,防风能力好,但在使用年限上还有得改善。 4.3场地管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用除草机除草或将杂草打碎,在用打地机将土壤松散,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再次翻土,保持土壤松散并与石灰充分混合。 4.4挖坑做畦 栽培场地内保持干净,没有杂草,栽培前要挖坑做畦,建设棚一般畦做成箱面,一个棚可以做4-6个箱面,深15-20公分左右,长度适中,行道间留30公分过道即可。如果是简易棚,用遮阴网简单搭设,保证好通风散热的前提下,做6-9个箱面,深15-25公分左右,中间过道可以留10-15公分左右,箱面长度根据地形而定。这样方便以后出菇管理和采摘及浇水。 4.5脱袋栽培 如果发现虎奶菇菌棒菌丝长满,则立马安排脱袋栽培。在脱袋入土时按一定的间距摆放整齐,一般栽培种菌种间距为两手指宽,这便于栽培种之间的散热、透气及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脱袋摆放完毕后就是覆土的环节,覆盖时最好是就地选择畦边的湿润土壤(回土),刚挖出箱面的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含水量稳定。覆土后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但覆土时要特别注意覆土的厚度及硬度,土壤太厚影响出菇时间,土壤太薄菌棒裸露导致菌丝死亡,土壤太硬,菌丝穿不透,吸收不了养分,最终导致产量(三者都是一样),所以一般覆土厚度为1.5-3cm。 4.6成菇期的管理 虎奶菇菌棒入坑栽培后,进入管理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定期做好除草工作。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虎奶菇七到十天就可以采收。这时要特别注意出菇期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此时,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要在75—90%之间(就当地天气情况而定)。特别注意,在高温天气以免菌盖表层缺水产生干裂。这时菌盖颜色变为淡灰色或褐色,肉厚而且边缘规则平展。此时土壤湿度不能太大,应该停水通风,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容易造成死菇现象。 4.7采收 好的管理方式是虎奶菇生长迅猛的关键。如果管理好了,在采收期来临时一天可采栽2-3次,而且在采摘时需遵循“采大留小”的原则,小的达不到采摘条件,保留还可以继续生长。通常情况下,虎奶菇第一潮菇采收完以后会进入菌棒休整期。菌棒休整期则与当地气候而定,如果气候适宜,八到十天左右会出第二茬菇。在第二潮菇还未出土之前要清除畦面上的老菇、烂菇、杂草、杂菌并整平畦面。此外每天要监测土壤的湿度及气候,要做好通风工作,若有极端天气,则做好护棚护棒措施(注意,如果菌棒休整期遇到极端天气低温、高温高湿、凛冻等天气,则会影响第二潮菇及以后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4.8保鲜与干制 虎奶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易腐烂、保鲜期长耐储存。在高温时节采摘的虎奶菇放置冷库或冰柜,可保证半个月左右不会变质腐烂,不会影响口味。此外,虎奶菇可晒干、风干和烘干,但前两种方法时间过长,容易受到天气影响且菇品质不好,所以综合考虑,较好的干制方法是烘干。具体做法是:虎奶菇采摘后,去除菇脚与泥土,放在制定好的晾架上,推入烤箱使之失去一定水分,马上进行烘烤。烘烤温度首先30℃保持2小时,然后调动40℃两小时;也可以先讲温度调至60℃脱水,再调烘干至50℃恒重即可。用烘干的方式处理虎奶菇,干品呈金黄色,菇型正,具有特殊光泽并散发出浓郁诱人的菇香。 5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科学管理、贮存虎奶菇可满足异地销售的需要。虎奶菇营养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惜食用药菌,也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保健食品,但现在市场上野生虎奶菇数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虽然经过多方科技人员研究,虎奶菇现在可以进行人工栽培,但现在市场需求量大,现在市场上的野生虎奶菇供不应求,加上珍稀少有的菌核技术不完善,人工栽培技术不健全,目前如何提高产量和攻克菌核技术是当前的当务之急。6参考文献 弓建国《食用菌栽培技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包水明、李荣同、余志坚、陈传红《大型珍稀真菌—菌核侧耳》 翁伯琦,江枝和,王义祥,等不同培养料栽培对虎奶菇菌核 黄年来,郭美英,黄黎红1虎奶菇及其栽培.中国食用菌[J].1997,16(1):13-151 秦红敏,张长铠1竹荪的菌丝培养及其抗菌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学通报[J].1999,26(6):393-3961 黄年来(1珍稀食用菌)虎奶菇的开发.江苏食用菌[J],1995,16(4):2-317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朱钰老师对我的尽心指导,特别是对我的论文一遍又一遍的批阅和提出修改意见,朱老师细致严谨的学风和勤勉的态度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在她的指导下我从刚开始着手写论文的迷茫和无处下手到后来慢慢知道如何去做调查,做研究,如何把自己的结论更规范和有条理的在论文里呈现,最终完成论文。再次感谢朱钰老师,给我的大学上了最后一堂深刻的课。除此之外,感谢大学陪伴我的同学和室友,在这三年的相处中,你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让背井离乡的我感受到不少关怀,愿此次分别之后,大家归来还是少年,祝愿大家前程似锦。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二十几年来的辛苦养育和教育,以后我会努力拼搏,积极工作,让你们放心,希望你们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快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