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用中文写俄语本科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用中文写俄语本科生毕业论文

他们要求是写关于俄语的论文,而不是用俄语来写的论文。

关于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导语:俄罗斯是我们祖国最大的邻国了,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所以,很多的中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而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撰写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是一件非常困恼的事情。下面是我分享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俄语论文(包括初稿)必须打字。页码标注采用底部居中的方式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黑。目录内容独立排页。封面用学校统一的模板制作,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1. 汉语封面: 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注意:序号即为学生学号,应填写完整,例如“050141008”,不能填写“8号”或“08“等,专业名称填写本专业的全称,例如“俄英专业”,不能填写“俄英”等。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副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其它项目用四号宋体字。

2. 俄语论文封面包括: 俄文题目(可加一个副标题 )、学校名称、院系名称、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生姓名、班级。学校名称上空一行,用黑体一号字,居中;下空一行后,写院系名称,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下空两行,写论文题目,用黑体小二号字,副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居中;下空四至六行,写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作对齐,右侧写学生姓名班级,用黑体四号字;下空两行,写城市名及时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

3. 摘要: 摘要分俄语摘要和汉语摘要两部分。中文摘要一般要求500字以内。论文摘要另起页并排在标题页之后,先俄文后中文,分页打印。摘要部分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俄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居中打印。之后,空两行开始摘要部分。将“Тезис”一词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摘要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中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空两行开始打摘要部分。将中文“摘要”二字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黑体四号字。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4. 关键词: 中文摘要内容下空一行加方括号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中文关键词之间空四格(或一个Tab键),不加标点符号。俄语摘要内容下空一行加方括号打印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关键词之间空四格(或一个Tab键),不加标点符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必须提供3-5个关键词。

5. 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目录页应另起页并排在摘要页之后。上空1-2行,“Содержание”字体为Times New Roman黑体四号字。下空两行,书写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内容部分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

6. 正文: 另起页排在目录页之后。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0。页边距:上62.5px,下62.5px,左75px,右62.5px。正文中的例句要用斜体小四号字。例如:Пример: Старик был просто в восторге, записку настрочил, послал за лошадьми.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се как будто были в восторге, как будто выдавали кого-то замуж. (Л.Н. Толстой) Тут они был в совершенном восторге; в восторге от Израиля, в восторге от арабов, и от Голландских высот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Ерофеев) Он был в бешенстве и сознавал, что от этого сам смешон.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绪论(Введение)。Введение一词上空一行,居中,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黑。之后隔行打印绪论内容,应包含актуальность темы, цель работы, задачи, объект рассмотрения, 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значимость, структура работы等内容,以上词语加黑。绪论内容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绪论部分完成后,需另页开始本论部分。

(2)标题层次。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标题符号从大到小依次为:

(3)

Глава 1 Глава 2 Глава 3 Глава 4 Глава 5 …Заключение (上下各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字加黑,居中打字) 俄语论文

1.1. 1.2. 1.3. 1.4. 1.5 ... Выводы(上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

1.1.1. 1.1.2. 1.1.3. 2.1.1. 2.1.2. 2.1.3. 3.1.1. …(上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黑)

(3) 引文。正文中的引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短句混排在正文中,其后必须用圆括号注出作者姓名,出版年,页码, 例:(Кузнецов 1978: 76)(刘润清2001: 234)

(4)谢词。结论结束后,空一行,写谢词,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7. 参考文献: Литература一词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上空一行,居中。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开列出15本(篇)以上的引用书目(文章)。中俄文参考书目的.比例为8:7。

8.(1)俄文书目的著录格式:

作者姓名,如: Кузнецов А. В.

作者姓名后空一格,写作品标题,如作品系某一书,则在作品标题后点俄文句号。句号后写出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之间用俄文逗号连接)。如:Кузнецов А. В.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 М., Диалог МГУ, 1998.

如引文引自某一书或某一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则在作者姓名后空一格,写文章名称,文章名称加句号后加双斜线 // ,然后写书或杂志名,加句号并空格后写出版地、出版社名(杂志可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份)。如:Голованова А. В. К вопросу о категории ценности и её репрезентации в языке.//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Волгоград, Перемена, 2003. Голованова А. В. К вопросу о категории ценности и её репрезентации в языке.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 2003. № 5.

引用页码。如正文中的括号标出时此处不必再加。

(2)中文书目的著录格式:

1)专著注录格式: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

2) 文的注录格式:作者,题目名称 //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刊)号。参考文献部分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如: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吴国华,论世界语言图景 //外语学刊,2003年第2期。

9. 附录: 正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包括放在正文中过分冗长的图表及有关说明等。附录排在参考书目之后,如没有可不带附录。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

论文的装订要求

按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1) 汉语封面

(2) 俄语封面

(3) 俄文摘要(含关键词)

(4)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4) 目录

(5) 正文 (含谢词)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封底

知识扩展: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集锦

1.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Анализ женских образов в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девятнадцатого века

2. 小说《罪与罚》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分析 Образы героев и сюжетн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мана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3. 浅析布宁作品集《幽暗的林荫道》 Анализ сборника И.А. Бунина “Темные аллеи”

4. 索氏文学情怀—《俄罗斯问题》 “Русский вопрос”- тема в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х А.Солженицына

5.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童话的总体研究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сказок Салтыкова-Шедрина

6. 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的象征主义 Символы в романе И.С.Тургенева "Отцы и дети"

7. 俄语委婉语研究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эвфемизм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8. 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образа женщины в китайских и русских пословицах

9. 契诃夫的喜剧《樱桃园》中主人公的时代特征 Черты эпохи героев в комедии “Вишневый сад” А.П. Чехова

10. 浅谈俄语中带身体部位元素的成语 О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ах с семантикой “части тела”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11. 俄汉语幽默对比分析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юмора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12. 从俄语语义视角看俄语词“死” О слове "смерть"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семантики русског языка

13. 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以《猎人笔记》为例) Описание природы в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х И. С. Тургенева (на атериале"Записки охотника")

14. 论现代俄语的演变 Об эволюции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15. 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 Образ "Маленького человека" в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х Л. Петрушевской

16. 浅析契诃夫作品《三姐妹》中的人物形象 Об образах героев в 《Три сестры》А. П. Чехова

17. 浅析普希金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Об образах женщины в творчестве А. С. Пушкина

18. 契诃夫作品中的庄园形象 Образ русской усадьбы в пьесах Чехова

19. 俄语词汇的同音异义现象初探 Омонимии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纳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的形象分析 Образ Настасьи илипповны Барашковой в романе Ф.М.Достовского "Идиот"

21. 浅谈儿童文学作品对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影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看具体学校。有的学校需要用中文撰写论文,有的需要用俄语。还要看具体的专业方向。有的是语言学方向限定,有的是可以随便写,和俄语国家文化生活相关的都可以。翻译方向的也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大于内容。难度不大。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要求走,就没有难度。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追问,望采纳。

俄语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看具体学校。有的学校需要用中文撰写论文,有的需要用俄语。还要看具体的专业方向。有的是语言学方向限定,有的是可以随便写,和俄语国家文化生活相关的都可以。翻译方向的也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大于内容。难度不大。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要求走,就没有难度。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追问,望采纳。

俄语本科毕业论文叶赛宁

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同年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欧美诸国,不久两人因关系破裂而离异。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 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并完成长诗《黑人》和最后的诗篇《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62 赞赏 1128syf7703082LV.12020-03-22关注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同年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欧美诸国,不久两人因关系破裂而离异。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 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并完成长诗《黑人》和最后的诗篇《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查看全部5个回答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什么牌子好_金帅防水_防水行业标杆品牌专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品牌 就选金帅防水,深耕行业20余年,质保期限达到15年;全国各地共有30多家分子公司,服务有保障山东省金帅防水材料..广告加强型防水卷材 上海KWANG冠伟品牌及专利授权使用,0元加盟。干粉真石漆生产加工无排污水,腻子粉厂家即可生产。干粉涂料选上海冠伟,专利产品,高性价比的建筑材料,产品耐久性好,使用方便。上海冠伟化工科技有..广告相关问题全部叶赛宁的资料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编辑于 2020-05-06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25个回答英语翻译器有哪些?英语翻译器京东电子教育,高效学习!关注英语翻译的人都在看英语翻译器京东电子教育,超强语音智能,蓝光护眼,各大名师逻辑教学,合理把控学习时间!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想做鼻综合,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做鼻综合大概什么价位 ,联合丽格师俊莉 妈生款美鼻 全鼻0假体关注鼻骨的人都在看北京做鼻综合大概什么价位,联合丽格师主任个性化精致鼻雕,采用自身耳软骨精雕细琢,私人订制个性鼻型,观似自然,触似天成,没有丝毫手术痕迹,自然优雅!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广告 评论从评论者角度说的都对—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鼻综合失败可以修复吗?鼻综合失败修复_专注鼻部整形_一次手术调整多种鼻部形态鼻综合失败修复北京_专注鼻部整形,鼻骨塌陷,鼻骨不高,鼻骨整形「自然逼真」+「轻松」,快速呈现精致翘鼻!广告2020-05-12叶赛宁的生平简介?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同年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欧美诸国,不久两人因关系破裂而离异。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 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并完成长诗《黑人》和最后的诗篇《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 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1赞·155浏览2020-03-16叶赛宁的简介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258赞·2,673浏览谁有郭沫若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生平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43赞·2,370浏览2016-06-17有关叶赛宁的简介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

叶赛宁的资料要20个字,它们的内容是个人信息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同年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欧美诸国,不久两人因关系破裂而离异。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 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并完成长诗《黑人》和最后的诗篇《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查看全部5个回答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什么牌子好_金帅防水_防水行业标杆品牌专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品牌 就选金帅防水,深耕行业20余年,质保期限达到15年;全国各地共有30多家分子公司,服务有保障山东省金帅防水材料..广告 加强型防水卷材 上海KWANG冠伟品牌及专利授权使用,0元加盟。干粉真石漆生产加工无排污水,腻子粉厂家即可生产。干粉涂料选上海冠伟,专利产品,高性价比的建筑材料,产品耐久性好,使用方便。上海冠伟化工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叶赛宁的资料叶赛宁 (1895-1925)是俄国诗人。他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教会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15年,叶赛宁去彼得堡会见了著名诗人勃洛克,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19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叶赛宁的诗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写了长诗《同志》(1917)、《变容节》(1918)、《约旦河的鸽子》(1918)等著名诗作。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代表人物,写出《四十日祭》(1920)等诗篇。1921年,他离开意象派。同年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欧美诸国,不久两人因关系破裂而离异。 1924年,叶赛宁出版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而后又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 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并完成长诗《黑人》和最后的诗篇《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 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925年12月28日凌晨,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俄罗斯著名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噩耗传开,举国哀恸。 1927年 9月15日黄昏,在巴黎大街上,著名芭蕾舞演员阿谢朵娜·邓肯被卷入飞驰的赛车轮下…… 就在邓肯遇难前不久,一位西方记者问她,“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哪一个时期最难忘、最幸福?”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俄罗斯!只有俄罗斯!在那里,我获得了存在的最大价值……” 未遇见舞蹈家之前的天才诗人 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的谢尔盖·叶赛宁于1895年出生在梁赞省的农家,9岁开始写诗,15岁迈入诗坛。 1917年春天,叶赛宁应《人民事业报》编辑部之约,前去洽谈诗稿问题,在那里结识了打字秘书吉娜伊达,她当时22岁,是一位具有“古典美”的窃窕淑女。两人一见钟情,3 个月之后便结婚了。吉娜伊达从小酷爱文艺,博览群书。她喜欢戏剧,也学过雕塑,是位具有独特鉴赏力的女子。应该说,两人在最初的两年里,生活还是幸福的,并有了一个女儿。但后来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隙,关系恶化,最后不得不分手。关于这桩失败的婚姻,叶赛宁应该负主要责任,归咎于他狂放不羁、刚愎自用的性格,以及从不良的朋友圈里沾染的习气。另外战争的破坏、生活的不安定、经常性的分居也促成了这一事实。 后来,吉娜伊达带着孩子嫁给了著名戏剧大师梅耶尔荷德,家庭生活十分和睦幸福。叶赛宁悔恨莫及,但为时已晚,这期间他写了大量怀旧和忧伤的抒情诗。后来叶赛宁与梅耶尔荷德夫妇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经常去看望他们。 叶赛宁去世周年之际,一个女子在诗人的坟头开枪自杀了。她留下一封遗书:“1926年12月 3日,我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对叶赛宁无尽无休地狂吠,但这对于他,对于我都无所谓了。对我来说,一切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坟墓里……” 这位殉情的女子叫加丽雅·别尼斯拉夫卡娅,是诗人的秘书。她1897年生于彼得堡,中学毕业即获金质奖章,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国内战争期间曾越过白军的封锁线,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加丽雅为人正直、热情、落落大方,深得众人喜爱,正像有人在回忆录中所述的“她很聪慧、漂亮……每一次同她接触,都会被她的内在力量和心灵之美所吸引”。加丽雅初遇叶赛宁是在1918年彼得堡的一次文学晚会上,诗人忧郁深沉的朗诵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她在莫斯科《贫农报》任编辑期间正式结识了叶赛宁,并成为诗人生活和事业中最亲密的助手。 加丽雅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她不仅是诗人忠实的听众和欣赏者,更是叶赛宁艺术构思的积极参与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智慧的朋友”。她默默地崇拜和痴恋着叶赛宁,但这是一种富有自我牺牲和献身精神的爱,她从未向诗人提出过任何自私的情感要求,只是把全部精力花在整理、编辑、出版叶赛宁的作品上。特别在诗人情场失落、意志消沉的时候,她更是悉心呵护,充当“温柔的港湾”。对于加丽雅这种“献身”的爱,叶赛宁不可能没有察觉,但他只能以尊敬和信任的态度来感激对方,却无力报之以爱。在这个问题上,加丽雅充分显示出一个高尚女性的美德,她认为只要能和叶赛宁在一起就是幸福的,爱应该是纯粹的付出,而不是索取…… 1925年秋天,加丽雅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得不到维特尔省的农村去疗养。就在那里,她等来了叶赛宁的死讯。她的精神彻底垮了,那种只有在叶赛宁身上才能寄托的赖以生存的信念崩溃了…… 对于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子在诗人心目中的位置,世人猜测不一。不过有一件遗物或许能揭示我们什么。1924年 4月15日,叶赛宁在给这位“朋友”的信中说:“亲爱的加丽雅,我的朋友,我再对您说一遍,对我而言,您是极其宝贵的!再说,您也知道,在我的命运里要是缺少了您的参与,那该是多么凄凉……” 燃烧的激情·舞蹈家和诗人无声相拥 1921年夏天,已经42岁的邓肯典当了个人私产,怀着激动的报效之情,千里迢迢,向她心爱的莫斯科进发了。 邓肯在欧洲被誉为“手势皇后”,卢那察尔斯基曾这样评价:“她不顾威胁恫吓,毅然决定出访革命的俄国,这可能是她全部手势中最美的一次,也是面对春雷般的掌声最当之无愧的一次!” 同时,邓肯也开始朝她一生中最珍爱的恋人——俄罗斯抒情诗人叶赛宁招手了。 叶赛宁与邓肯 1921年10月,邓肯应邀出席著名戏剧家雅库洛夫举行的一个晚会。突然,一个穿浅灰色装束的小伙子大步流星地闯进会厅,差点把客人撞倒,嘴里不住地喊:“邓肯在哪儿?邓肯在哪儿?” “这个冒失鬼是谁?”邓肯笑着偷偷问翻译。翻译悄声地说:“叶赛宁……” 晚会快结束时,主人猛然发现女主角不见了,急忙寻找。在隔壁的一间小客厅里,竟看到她和叶赛宁单独在一起,她倚在沙发上,诗人跪在她身边。 “刚才,他给我朗诵了自己的诗篇。”邓肯对翻译说,“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觉得很美,因为那是音乐,真正的音乐。” 从此,叶赛宁和邓肯几乎天天见面,耳鬓厮磨,形影不离。邓肯登台演出,诗人总要趴在前排位子的中央,孩子似的如醉如痴,邓肯赴外巡回演出,他也紧紧跟随……而舞蹈家也有空便请叶赛宁为她朗诵诗作,她被诗人那富有激情和音乐魅力的倾吐所吸引、迷醉。两个人的感情一天天如火如荼起来。 不久,邓肯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建议去欧美作巡回演出。建议很快被批准。但邓肯又提出:必须和叶赛宁同行。在临行前,他们商量好要办一件“大事”——到新设立的苏维埃婚姻登记处去。 当书记员微笑着问他们选择什么姓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希望用双姓——“邓肯·叶赛宁。” 这对伉俪整整相差了15岁。叶赛宁27岁,邓肯42岁。 风云突变·诗人燃尽了自己 这对世界闻名的明星夫妇在海外共呆了10个多月,直到次年 4月回国。应该说,最初一段日子里他们是幸福的。可美景不长,没多久,他们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便明显暴露了出来,感情出现了裂痕。 激情过后的夫妻生活面临着现实的考验。无论出身还是所受的教育,无论年龄还是性格,矛盾都比较突出,再有语言不通的障碍,使得他们的交流和理解始终不尽理想。从本质上讲,叶赛宁是个“忧伤”的诗人,他身上凝聚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他追求理想的幸福,可他对现实中存在的“幸福”却缺乏消化与吸收的能力。他患有周期性的抑郁症和神经激越症,经常莫名其妙地陷入哀伤,消沉绝望,或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由于不适应国外氛围的“挤压”,他经常冲“快乐的妻子”发火,大吵大闹,还时时喝得酩酊大醉,做些荒唐的行为出来。叶赛宁的性格弱点再次暴露无遗,尽管他时有悔恨的表示,但他缺乏自省自制的能力,驾驭不了思想中那匹脱缰的疯狂的野马。他是一个极端自我的人,痴恋着“想像中的婚姻”,又恣意地践踏着现实的婚姻内容,他似乎永远也无法在现实中品尝一匙“平静的天伦之乐”。 邓肯非常伤心,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男人这种近乎“自虐”的“儿童”式的表现,束手无策。作为一个女性,她所能给予丈夫的都给予了,但她最终改变不了什么。作为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她的智慧和悟性只能用来同情和怜惜另一位不幸的天才。 他们都努力过,宽容过,但失败了。 终于,在巴黎,他们达成“君子协议”:回到俄罗斯后临时以“朋友”相待,并许诺尽可能修复感情。 然而,对于邓肯来说,这只是一个梦幻而已,诗人再也没能回到她的身边。 1925年 3月初,在一个家庭晚会上,叶赛宁与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相遇了。诗人又导演了惊人的一幕,他闪电般爱慕上了这位豆蔻年华、血统高贵的美貌女子……半年之后,叶赛宁和索菲娅结婚,搬进了一座古色古香,装饰著华的宽大住宅里。像早就注定的那样,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他感到压抑和束缚,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我所期待和希望的一切都幻灭了……看来,这个家给我的并不是轻松和快乐。”诗人再次陷入极度的抑郁和绝望之中。他离开了莫斯科的新居,去了地广人稀的高加索…… 据一位熟悉叶赛宁的作家回忆说:他给人的感觉是一生都在恋爱……他崇尚爱情,渴望能在爱情中得以栖息和彻底摆脱什么,但他的爱情是虚幻的,现实的爱情仅仅满足了他暂时的激动,他须不断地逃离又不断地停下来喘息。 诗人突然的死令人震惊,也立即使人明白,俄罗斯失去了一位多么有价值的天才!当载着叶赛宁遗体的列车从列宁格勒开来时,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市民涌往普希金广场,悼念这位曾给他们带来巨大精神财富的人…… 。392 浏览34182017-12-16叶赛宁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叶赛宁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曾就读于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校对等,同时在民众大学学习,后成为左翼社会革命党人。 191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扫墓日》发表,其中包括优美的风景诗和宗教诗,受到好评。十月革命后曾创作过许多歌颂革命的诗歌,如《同志》、《宇宙的鼓手》等。 20年代进入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发表了诗集《一个流氓的自白》、《小酒馆式的莫斯科》、《俄罗斯与革命》,长诗《四十天祈祷》、《回归祖国》、《列宁》、《孤独的俄罗斯》、《安娜·斯涅金娜》、《黑影人》,诗剧《普加乔夫》、《坏蛋的国度》等。 他的诗歌,意象和感情水乳交融,充满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对城市的喧嚣和腐朽表现出极大的憎恨。他是俄罗斯抒情和意象派诗歌的代表。 叶赛尔于1925年12月自杀身亡。浏览52019-02-01谁有郭沫若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生平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43 浏览23502016-06-17叶赛宁的代表作有什么?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其代表作品如下: 一、《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本科中医医学生用不用写毕业论文

看你拿的学位和从事专业了。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学位在本科毕业时不需要写论文。硕博和医生需要写。拿理工学位和医学沾边的学科,本科毕业需要写论文。

必须要写。湖南中医药大学承认本科毕业的话是需要毕业论文的,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毕业成绩。也决定了他们是否可以拿到毕业证,对于后续在事业方面的发展也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毕业论文是湖南成人高考学习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是针对专升本的,谁也写完论文之后进行审查,进一步考察和验证毕业论文对所著论文的认知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需要。就算没要求写毕业论文,也会让写毕业设计,叫法不一样而已。成都中医药大学被评为B+的学科为:中医学、中药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临床医学的学生本科毕业是不用写论文的,也不用答辩

俄语本科论文答辩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 足球 》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 标语 读者为导向的 广告 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 文化 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 英语 散文 120篇汉译项目 报告

11、徐州景点 导游词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 说明书 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 方法 的运用

16、《苏斯 儿童 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 财经 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50、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5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2、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53、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54、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 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3、 《围城》英译研究

4、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研究

5、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6、 英汉交流虚构运动事件中路径和方式表征的对比研究

7、 汉语情态动词“能”字结构的翻译

8、 英汉运动事件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9、 顺应论视角下视觉动词的汉英互译研究

10、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汉语听觉动词的英译研究

11、 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实证研究

12、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气英语翻译

13、 从符号视角看翻译中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处理

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公文英译策略研究

15、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16、 操纵论视角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

17、 从功能对等原则看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意象的翻译

18、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领导人演讲口译

19、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

20、 四字格中医术语动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21、 《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探析

22、 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

23、 生态翻译视角下:《尘埃落定》英译本的研究

2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25、 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26、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27、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8、 英译诗歌韵律的定量对比分析

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药》《孔乙己》《风波》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0、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1、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特色语的翻译

32、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33、 目的论视角下的《三体》英译研究

34、 性别与翻译: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飘》的两译本

35、 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

37、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

3、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4、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5、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7、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8、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

9、 文章 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

10、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11、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12、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13、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14、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

15、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16、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17、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18、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19、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

20、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1、近代中国 留学 生 教育 翻泽研究(1895~1937)

22、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3、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4、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

25、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26、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27、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

28、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

2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30、从《哥儿》林译本的 句子 结构调整看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31、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32、《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章)翻译报告

33、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34、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35、叶维廉汉诗英译研究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文章: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

基本就是前言的缩小版。另:最起码知道自己论文写得是什么啊,要不然怎么回答老师问题。

来吧,你在论文要翻译啥东西

看各学校自己的规定,有的需要每个人答辩,有的可以抽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