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抗休克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抗休克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miàn wáng

Sùliáo GV25 [中国针灸学词典]

apex of the no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pex nas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sal apex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面王: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1]

面王即鼻准,俗称鼻尖[2]。见《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鼻准(nasal apex)为体表部位[3],又名准头(见《医学入门》)、鼻尖[4]、面王(《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是指鼻尖部[5]。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3]。督脉所过,素髎所在。[6]

鼻准相当于西医解剖学名鼻尖。

鼻(nose)为五官之一。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5][7][8]。鼻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8]。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8]。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8]。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8]。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8]。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为肺之窍[8]。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之所属。头面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鼻病多与肺脏有关,也与脾、胆等脏器有涉[8]。鼻有“明堂”之称,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故又属“清窍”。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1]。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1]。

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 GV25,DU25)[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9]。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9]。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

《针灸甲乙经》:素髎,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

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9]。

素为白色,髎,为骨隙之狭小者。《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杨上善曰:“白,肺色也。”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本穴在鼻尖正中缝隙中,鼻尖,俗称准头,以其中立不倚,而为面王中正之标准。凡物体之素于其位者,必中正乃佳。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东坡志林·养生说》引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注谓:“静坐之际,双目微合,垂视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谓。”是素髎之名,亦与道家学说思想有关。[10]

鼻尖[11]

标准定位:素髎穴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7]。

素髎穴位于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处。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9]。

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12]。

素髎穴在督脉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取穴。

素髎穴位于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处。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9]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当鼻尖处取穴[13]。

素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鼻外侧软骨。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及面动、静脉的鼻背支。

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有通窍、泄热作用[9]。

皮肤→皮下组织[14]。

有眶下神经和鼻背动脉分布[14]。

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和面动静脉鼻背支[12]。

素髎穴有通窍、泄热作用[9]。

素髎穴具有清热消肿、通利鼻窍的功效。

素髎穴在鼻尖正中央,为督脉气所发,故以治疗鼻渊、鼻衄等为主。此外,本穴还具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低血压的治疗和休克的急救。[15]

素髎穴有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之功,主治昏厥,鼻塞,鼻衄,鼻渊,酒糟鼻。其名之以素者,以鼻为肺窍,肺于五行属金,金于时为秋。于色为白,白为素色,金属素气,秋为素令,故名之以素也。又肺恶热而喜清,最宜清冷静洁,取名于素,意义深长。且寓有调和肺气之意。病准头赤者,火克金也。本穴治之有效,亦取用于素也。[10]

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酒渣鼻、鼻疮等一切鼻疾及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等[9]。

素髎穴主治鼻塞流涕,鼻渊,鼻衄,鼻痔,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休克,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13]。

素髎穴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14]。

素髎穴主治昏迷,鼻塞,鼻衄,鼻渊,酒皶鼻,鼻息肉,小儿惊风;以及休克,窒息,低血压,心动过缓等[12]。

治鼻痔,鼻流清涕,鼻塞,鼻鼽,酒糟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鼻息肉,鼻炎,虚脱。

直刺0.2~0.3寸[12]。

向上斜刺0.3~0.5寸[14][13],局部有酸麻胀痛感[13],可扩散至鼻根[13]。

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13][9]。

不灸[9]。

禁灸[13]。

据《针灸甲乙经》载,本穴禁灸。

素髎穴点刺出血,可治酒渣鼻[9]。

素髎穴配迎香、风池治鼻衄[9]。

素髎穴配合谷、太冲或十宣可治休克[9]。

素髎配上星、迎香,有行气活血,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鼻衄。

素髎配内关、足三里,有醒神清脑,强心升压的作用,主治休克。

素髎配内关、神门,治心悸[13]。

素髎配十宣、涌泉,治昏厥[13]。

素髎配上星、迎香,治鼻衄[13]。

素髎配内关、涌泉,用于触电后抢救[13]。

《针灸甲乙经》:鼽衄涕出,中有悬痈宿肉,痓洞不通,不知香臭,素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鼻塞,息肉不消,多涕,生疮。

《针灸大成》: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㖞僻,鼽衄。

《类经图翼》:一曰治酒酢风,用三棱针出血。

《经验良方》:风火眼初起,在鼻尖上爆一灯火,屡经试验神效。

在纤维胃镜中发现,针刺素髎可使胃蠕动减慢、幽门开放,随着捻针,幽门开放时间延长,患者频繁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现象消失,从而能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在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针刺“素髎”、艾灸“百会”可使动物的嗜酸性粒细胞锐减2/3以上,并使血液稀释,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率。

针刺休克患者的素髂后20 min可使血糖升高42%,对照组升高7.7%,而对糖尿病患者则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素髎对血压、血糖有调整作用[9]。

现代研究证实,素髎穴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针刺素髎穴可增强脑垂体后叶的功能,使休克患者血压回升。

素髎可调节呼吸运动,用于呼吸骤停时抢救[9]。

取素髎穴,用苎麻绳点灸一下,每日1次。

减轻或消除纤维胃镜检查引起的不良反应。

刘丽娟【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 ,脑中风发病率不断提高 ,抗缺氧药物的研发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目前有很多缺氧模型,本文概括介绍了常用于抗缺氧药物研究的模型,并综述了常见的抗缺氧药物类别及其作用机理,为今后抗缺氧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关键词】:抗缺氧药物 模型 类别【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9-01前言氧是生物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缺氧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当代人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脑力工作的负担不断增加, 需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才能保证大脑的顺畅工作,例如:高原、 航空、 潜水等特殊环境下作业、 训练时易于造成缺氧危害。缺氧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代偿反应, 如心率增加, 血流动力学改变, 肺动脉高压、 能量代谢障碍等, 尤其是其可致心肌受损、 脑功能下降[1]。因此,抗缺氧药物的研究对提高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常用缺氧模型1.1 低张性缺氧常压密闭缺氧实验是观察小鼠给药后在含有钠石灰的密闭容器中的存活时间。减压缺氧实验是观察给药后的小鼠在减 (低 )压的环境中存活状况。急性暴发性高空缺氧的损伤与减压低氧相类似, 这对研发预防和治疗高原缺氧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2]。1.2 机体损伤缺氧(1)断头缺氧 将小鼠断头, 中断供氧, 造成急性脑缺氧。研究中多采用断头法来制备完全脑缺氧模型。即给药后, 将实验动物自颈部迅速断头, 立即计时。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即为完全脑缺氧后的存活时间[3]。(2)呼吸中断性缺氧 用25%的乌拉坦 (1.2g/kg) 尾静脉注射麻醉实验动物, 然后用动脉夹夹闭气管, 立即记录夹闭气管到心电图完全消失的时间[4]。尾静脉注射空气及两侧颈总动脉结扎等心、 脑缺氧模型也有应用[5]。1.3 药物缺氧与中毒缺氧模型药物缺氧模型主要是由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 Iso)等药物而形成。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实验中动物的心肌耗氧量,加速耗氧速度, 降低低氧条件下氧利用能力, 从而缩短其存活时间。中毒缺氧模型包括氰化钾 ( KCN )、亚硝酸钠(NaNO2)、 利多卡因 (L id)等引起的中毒。其中KCN通过其CN- 与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离子结合, 使呼吸链中断, 即引起细胞内缺氧。而NaNO2中毒模型为细胞外液缺氧, 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失去携氧功能,从而引起细胞外缺氧。Lid中毒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抑制和心脏功能紊乱[2]。1.4 体外培养缺氧模型体外培养缺氧模型可以排除体内的干扰, 使细胞在化学或物理的干预措施下模拟人体缺氧。此类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化变化从而进行活性筛选及研究抗缺氧机制。2 抗缺氧药物及潜在药物2.1 西药2.1.1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苯丙胺是一种抗忧郁药, 能提高机体对缺氧的抵抗力, 减少在缺氧时迅速发生的疲劳现象,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但此类药物会增加机体氧的消耗, 降低机体对缺氧的耐力。2.1.2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乙酰唑胺是磺胺衍生物, 能调节人在高山时的情绪变化和睡眠状况。出现高原反应后服用此药可减少头痛、 恶心等症状, 调节呼吸功能, 改善食欲和睡眠。3.1.3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甲基地高辛有利于改善高山反应。普萘洛尔有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和减少心肌耗氧量, 因此可增强心肌缺氧的耐受力。2.2 中药(1)马齿觅马水提物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生存时间可能是通过促进缺氧小鼠的无氧酵解关键酶的活性,提高缺氧小鼠组织细胞ATP水平,从而一定程度缓解了缺氧小鼠的能量代谢障碍、减轻缺氧对小鼠大脑和肝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一定程度的保护了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缓解缺氧引起的小鼠心、脑组织细胞缺氧损伤。(2)红景天红景天是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既能降低氧耗速度, 又有增加供氧的作用, 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红景天苷, 主要通过增加血糖和肝糖原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来改善人的体力和工作能力。李凤才, 师海波[6]指出高山红景天醇提物对心、脑缺氧过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荭草苷竹叶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 荭草苷是近年来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舒张血管、 抗氧化等活性。荭草苷低、 中、 高剂量 ( 1 、 2 、 4 mg /kg)分别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 20m in后进行实验, 发现荭草苷可明显延长缺氧模型小鼠在常压缺氧、 NaNO2中毒、 KCN中毒、 利多卡因中毒时的存活时间, 延长夹闭气管后的心电图消失时间及断头后的喘气时间[7]。2.3 中药复方药神经系统是机体各项功能调节的中枢, 急性应激如缺氧将首先对中枢神经造成损伤, 导致脑水肿甚至神经元不可逆的坏死。中药复方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马丙祥等[8]研究表明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能够有效地抑制脑组织 NOS的表达, 降低 NOS活性, 防止一氧化氮大量生成所致的神经毒性。倪衡建等[9]发现人参银杏复方制剂通过改善缺氧后神经元的能量代谢, 促使中枢内 GABA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大量合成, 并通过放大神经元上 GABA受体功能, 对缺氧后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尹世金等[10]研究发现, 复方二精灵中的多糖组分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有效阻止了钠离子大量内流,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马细胞内水钠潴留所致的细胞损伤, 改善急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记忆障碍。张凯等[11]研究发现益气活血复方可调整和改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 增高急性脑缺氧小鼠大脑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素 ( Adr)、 多巴胺 (DA )的含量, 从而维持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近年来对中药复方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鉴于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复杂, 而缺氧又涉及到机体的多系统多器官, 临床表现多样, 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揭示, 尚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和加强。3 结语目前已有很多用于抗缺氧研究的动物模型。氧的获得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过程, 包括外呼吸、 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是由许多系统 (如呼吸、 循环、 血液 )共同完成的,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会引起缺氧。在缺氧的模拟中已有学者尝试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以达到更接近临床缺氧的情况[12]。继续研究建立稳定有效的各种缺氧动物模型, 从多方面考察药物疗效仍然是抗缺氧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在高原、 高空、 潜水、 坑道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作战, 或在坦克、 装甲车等通风受限条件下演习训练时, 极易受到缺氧损害; 高强度脑力劳动者也易出现乏氧状态; 临床尚有肺心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囊性纤维化、脊柱侧凸、慢性高原病、肥胖性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心肺血管畸型等缺氧性疾病, 以及感染性克引起的循环性缺氧、细菌毒素造成的细胞损伤继发组织性缺氧等病症[13]。然而, 现有药物还不能满足有效预防和治疗缺氧的需求。寻找与发现安全有效的抗缺氧药物, 对满足平时的生产活动和未来战争的需要, 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钟敏, 宁竹之, 石凯. 锻炼与药物复合处理对高原低氧下小鼠心肌线粒体作用的图像分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6 , 14(6): 402-404 .[2] 王晓炜, 郑俊霞, 魏小龙, 王乃利, 姚新生. 抗缺氧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19(3):187-189.[3] 杨 梅,格日力, 周晓梅, 等. 藏药抗缺氧作用的初步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 11): 1117 -1118[4] 付晓春,李少鹏, 邱蔚芬, 等. 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的抗缺氧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 2006 , 17( 9): 654 -656[5] 孟喜成,王青兰. 中药抗整体动物缺氧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药学实践杂志, 2008 , 26(1): 7 -9[6] 李凤才, 师海波. 高山红景天醇提物的抗缺氧作用 [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4( 3): 259-260[7] 付晓春, 李少鹏, 邱蔚芬, 等1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的抗缺氧作用研究 [J]1 中国药房, 2006, 17( 9): 654-656[8] 马丙祥, 赵向, 琚玮, 等. 蒲金口服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 8(19): 3826- 3827[9] 倪衡建, 张志军, 凌树才, 等. 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 CA1区 GABA、 G lu表达的影响 [J]. 解剖与临床, 2004, 9( 4): 228- 231[10] 尹世金, 刘向明, 吴群绒, 等. 复方二精灵多糖抗脑缺血缺氧损伤的分子机理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 11): 1170-1172[11] 张凯, 魏民, 郝宪恩, 等. 益气活血复方对急性脑缺氧小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5, 21( 1): 46- 48[12] 许蜀闽, 王培勇, 马红英. 连二亚硫酸钠在建立培养细胞的无氧环境中的应用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 27( 4): 359-360

新抗生素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昆士兰大学研究指出,大麻萃取物之一的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能有效杀死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另外,大麻二酚也能杀死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如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此研究同步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年会(ASM),依实验初步结果,大麻二酚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生素。

FDA :大麻二酚可用于癫痫治疗

大麻由近百种成分组成,仅大麻二酚经FDA认证可用于癫痫治疗,另外也有相关研究也证实可缓解焦虑、疼痛、压力等问题。曾有研究发现,大麻二酚也可协助精神错乱(psychosis)病患减轻幻觉、妄想及其他精神症状。研究负责人Sagnik Bhattacharyya指出,研究找来33名轻度精神病患者,其中16人服用单剂量的大麻二酚,其余17人服用形状像似的安慰剂,经脑部断层扫瞄发现服用单剂量大麻二酚患者的不正常大脑活动受到抑制。

大麻二酚可迅速破坏生物薄膜层

多数研究证据显示,大麻二酚具有无穷的的医疗潜力,但多数研究仅提供大麻二酚成为医疗用途的一种可能性,确切医疗用途需静待临床检测。日前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博士Mark Blaskovich与澳大利亚Botanix制药有限公司合作,针对大麻二酚对不同菌种病株进行相关的研究。Mark Blaskovich表示,他们发现大麻二酚能够破坏菌种的生物薄膜层(biofilm layer),且速度非常惊人,革兰氏阳性细菌可在3小时内杀死,而6至8小时可杀死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

为加速BTX 1801用于临床试验的进程,Botanix从去年开始与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合作,该制剂中所使用的大麻二酚是合成物,非天然萃取。目前无论是合成、天然制成的大麻二酚,依目前Mark Blaskovich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麻二酚能破坏菌种的生物薄膜层,极有可能新一代抗生素。

上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意外在培养皿里发现青霉素,从此人类的医疗进入新的时代,人的寿命也因此而延长。但当人类正要迎来发现抗生素的 100 周年纪念之时,细菌却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进化中。大多数细菌对系列常用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此现象列为「危机」,与伊波拉病毒、HIV 并列。

去年美国宾州感染「超级细菌」的案例,该菌种携带MCR-1基因,可抵抗一种称作「克痢霉素」(Colistin)的抗生素。「克痢霉素」被视为是治疗高度抗药性细菌最后防线之一。有些人原本健康年轻,感染超级细菌后却难逃一死:一位美国南加州的十二岁小学生,因遭超级细菌「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入侵、并发肺炎而死。去年八月,京剧名伶过世。她因为呕吐、发高烧,被判定流感住院,但病情在隔天立刻急转直下,不久就因「败血性休克」过世。从发病入院到过世,仅历时一天。虽然病毒、霉菌都可能引发败血症,但细菌却是最常见的凶手。根据疾管署公布的监视资料,医学中心与区域医院的加护病房里,常见的超级细菌 (如MRSA、CRAB、CRPA、VRE…等等) 感染普遍率都在上升。因此病人在医院加护病房感染超级细菌的机会也越来越高。

尽管有些细菌体内本没有抗药性基因,但当医界运用抗生素不断攻击「训练」之下,能在抗生素魔掌下立足的,自然是具抗药性的菌种。人类只好拼命苦苦追赶加以攻击,最终成为无限的恶性循环。但在这场人与细菌痴缠的拉锯战里,过去十年,抗生素几乎没有突破性的新药。而且在全球人口流动庞大的今日,抗药性细菌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更快,成为另一种全球性的灾难。

各国科研人员纷纷研究对策,尝试消弭这场破近的危机。近日,一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于于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的一项成果,发现了对付抗药细菌的潜在武器。他们认为名为「PPMO」(peptide-conjugated 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的分子,能够对抗细菌分泌的 NDM-1 酶,而后者正是导致细菌进化出抗药性基因的因素之一。

由于许多种不同的细菌都包含这几种基因,PPMO 分子 可有效攻击多种细菌包含的这几种基因,当这些基因与抗生素接触,当后者与抗生素接触,能恢复抗生素杀死 NDM-1 酶细菌的能力。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一种隶属于碳青霉烯分类,广泛被应用的抗生素──美罗培南(meropenem)。他们用美罗培南治疗了受 E. Coli(一种 NDM-1 酶为阳性的细菌)感染的小鼠。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学教授 Bruce Geller 表示:如果接下来在人体实验证明有效,这将让许多失效的抗生素恢复作用,治疗广泛的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UN Classif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a Crisis, Putting It on Par With Ebola and HIV

futuri *** /un-classifies-antibiotic-resistance-as-a-crisis-putting-it-on-par-with-ebola-and-hiv/

eptide-conjugated 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 (PPMO) restores carbapenem susceptibility to NDM-1-positive pathogens in vitro and in vivo

academic.oup/jac/article-abstract/doi/10.1093/jac/dkw476/2691388/Peptide-conjugated-phosphorodiamidate-morpholino?redirectedFrom=fulltext

抗癌药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本文中,我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doi:10.1038/s41586-019-1228-x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

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它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文章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白质基序,其是STING蛋白质末端附近的短链氨基酸序列,在开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BK1是一种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的蛋白激酶,比如额颞叶痴呆、某些癌症和诸如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们在蛋白质STING中鉴别出了一种短链序列,其能够招募并激活TBK1,从而开启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2】Sci Rep:重磅!一种新型药物或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有效抵御肿瘤攻击

doi:10.1038/srep25311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刺激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种用来治疗血液障碍的药物或有望帮助阻断多种类型实体瘤的生长。这种名为5-aza-CdR的药物当前被用来治疗会诱发白血病的血液障碍,其能抑制DNA甲基化,从而抑制酶类对基因组DNA进行化学修饰,诸如这样的修饰会改变控制多种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生长和生存等。

如今有些研究发现,诸如5-aza-CdR的甲基化抑制剂还能被用来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这些效应或许归因于药物能再度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Yoshimasa Saito及其同事开始通过研究阐明药物5-aza-CdR的工作原理,首先他们评估了5-aza-CdR对肠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发现,该药物能够抑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进行生长,而且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小鼠相比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而言机体中肿瘤的尺寸趋于更小。

【3】Sci Immunol: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T细胞来有效抵御癌症

doi:10.1126/sciimmunol.aap9520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因抵御癌症而耗尽的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烯醇化酶1(enolase 1)水平的下降对T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绕过该影响给机体免疫系统“充电”。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有时无法有效抵御癌变的肿瘤组织,因为当肿瘤浸润性的淋巴细胞(TILs)攻击肿瘤组织时常常会失去能量,疲惫的T细胞或许就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就会使得肿瘤组织不断增殖,研究者认为,T细胞或许会因饥饿的肿瘤细胞夺走葡萄糖而变得“无精打采”,这项研究中,他们就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这种问题,从而让TILs能够有效攻击癌症。

【4】Nat Cell Biol:鉴别出帮助机体抵御癌症的特殊“染色体扫描仪”蛋白

doi:10.1038/s41556-019-0282-9

近日,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修复人类DNA严重损伤的一种新型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细胞中的这种特殊“扫描仪”能够决定无瑕疵的DNA修复过程是否被开启。

对于DNA的严重损伤而言有两种基本的修复系统,但仅有一种修复系统是无瑕疵的,如果该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就会增加DNA损伤后机体患癌的风险;我们都知道,BRCA基因的突变会诱发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者Anja Groth教授表示,我们阐明了细胞开启修复严重DNA损伤的“完美系统”(flawless system)的分子机制,其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癌症发生。

【5】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doi:10.1056/NEJMoa1508887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物来克服耐药性的肿瘤,近日一项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就利用多种不同的靶向疗法检测了肺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化情况,当耐受性促进第三代靶向疗法的开发时,新的突变就会恢复癌症细胞对第一代靶向疗法的反应。

Alice Shaw博士说道,对于很多使用第一代抑制剂药物复发的肿瘤患者而言,比如克里唑蒂尼,更多潜在且具有选择性的新一代抑制剂疗法或许对于治疗患者更为有效,然而对新一代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癌症经常会对并不是那么强大的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且通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对新一代抑制剂的耐药性,而对老一代的抑制剂变得敏感。

doi:10.1080/2162402X.2019.1608106

利用免疫细胞刺激身体攻击肿瘤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一种增强其功能的分子得到改善。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疗法产生了强大的抗癌免疫反应,导致了肿瘤缩小。初步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对人体细胞有类似的作用,并可能促进癌症治疗的成功。这种被称为LL-37的分子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杀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还影响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功能。特别是这种分子增强了特定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负责启动被称为树突状细胞的靶向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取患者自身细胞的样本,在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培养,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成本高昂,而且由于难以制备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而受阻,这些细胞具有用于治疗的正确特性。

【7】PNAS:抗肿瘤细胞如何治疗神经胶质瘤?

doi:10.1073/pnas.1821442116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通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的主要EGFR突变,称为EGFRvIII,用大约20年前由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抗体mAb806进行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抗体如何作用于突变的EGFR,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为癌症的新疗法铺平了道路。该工作的结果表明,与先前认为的相反,mAb806可用于治疗许多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而不仅仅用于特定突变。此外,科学家已经证明,即使EGFR未发生突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以使其对mAb806治疗敏感。 “这一发现奠定了抗EGFR联合治疗与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合理基础,而不是”盲目测试“它们,正如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IRB巴塞罗那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Modesto Orozco说。以前的研究报道,mAb806识别通常隐藏的EGFR区域。在携带EGFRvIII的某些肿瘤中,已经除去了一半的受体,使得该区域变得可接近,从而允许抗体的治疗用途。研究人员现已证明,EGFR上的许多不同突变改变了受体的形状,使mAb806能够检测到这个“隐藏”区域。

【8】Nat Commun:诸如苹果和茶叶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发生

doi:10.1038/s41467-019-11622-x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苹果和茶叶)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3年间评估了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状况,他们发现,习惯性摄入适量或大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人群或许并不太会因癌症或心脏病而死亡。研究者Nicola Bondonno博士说道,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对于那些因吸烟及每天饮用两种以上标准酒精饮料而患慢性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这种保护性效应似乎是最强的。

【9】JEM:首次直观地观察到CAR-T细胞抵御血液癌症的过程

doi:10.1084/jem.20182375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抵御癌症的其中一种策略基于对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来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CD19靶点分子,从而就能有效清除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这种疗法常常用来治疗成年和儿童血液癌症患者,但其中有些患者的癌症会复发,为了能够改善疗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CAR T细胞的精细化工作机制。

【10】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组或能指挥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

doi:10.1038/s41467-019-09525-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研究者Thomas Gajewski说道,免疫疗法能够延长很多癌症患者的寿命,通过研究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我们就能够扩大因化疗而受益患者的数量。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力之间的关联,同时揭示了UPR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对接受选择性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他们以为是对癌症如何在体内扩散---癌症转移---的直接调查却发现了液-液相分离的证据:这个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研究生物物质的液体团块如何相互融合,类似于在熔岩灯或液态水银中看到的运动。相关研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2021年3月的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论文通讯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Yibin Kang说,“我们相信这是首次发现相分离与癌症转移有关。”

他们的研究不仅将相分离与癌症研究联系在一起,而且融合后的液体团块产生了比它们的部分之和更多的东西,自组装成一种以前未知的细胞器(本质上是细胞的一个器官)。

Kang说,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器是革命性的。他将其比作在太阳系内发现一颗新的星球。“有些细胞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年或更久,然后突然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

论文第一作者、Kang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ark Esposito说,这将改变人们对细胞是什么和做什么的一些基本看法,“每个人上学,他们都会学到‘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细胞器的知识,但是如今,我们对细胞内部的经典定义,对细胞如何自我组装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经典定义开始出现转变。我们的研究标志着在这方面迈出了非常具体的一步。”

这项研究源于普林斯顿大学三位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这三位教授是Kang、Ileana Cristea(分子生物学教授,活体组织质谱学的领先专家);Cliff Brangwynne(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工程计划主任,生物过程中相分离研究的先驱)。

Kang说,“Ileana是一名生物化学者,Cliff 是一名生物物理学者和工程师,而我是一名癌症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刚好是一个让人们联系和合作的美妙地方。我们有一个非常小的校园。所有的科研部门都紧挨着。Ileana实验室实际上与我的实验室在Lewis Thomas的同一层楼! 这些非常紧密的关系存在于非常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让我们能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引入技术,让我们能够突破性地理解癌症的代谢机制--它的进展、转移和免疫反应--也能想出新的方法来靶向它。”

这项最新的突破性研究,以这种尚未命名的细胞器为特色,为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增加了新的理解。Wnt通路的发现导致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Eric Wieschaus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Wnt通路对无数有机体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从微小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到人类。Wieschaus已发现,癌症可以利用这个通路,从本质上破坏了它的能力,使其以胚胎必须的速度生长,从而使肿瘤生长。

随后的研究揭示,Wnt信号通路在 健康 的骨骼生长以及癌症转移到骨骼的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作用。Kang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Wnt、一种名为TGF-b的信号分子和一个名为DACT1的相对未知的基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了这种新的细胞器。

Esposito说,把它想象成风暴前的恐慌购物。事实证明,在暴风雪前购买面包和牛奶,或者在大流行病即将到来时囤积洗手液和卫生纸,这不仅仅是人类的特征。它们也发生在细胞水平上。

下面是它的作用机制:惊慌失措的购物者是DACT1,暴风雪(或大流行病)是TGF-ß,面包和洗手液是酪蛋白激酶2(CK2),在暴风雪面前,DACT1尽可能多地抓取它们,而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则把它们囤积起来。通过囤积CK2,购物者阻止了其他人制作三明治和消毒双手,即阻止了Wnt通路的 健康 运行。

通过一系列详细而复杂的实验,这些研究人员拼凑出了整个故事:骨肿瘤最初会诱导Wnt信号,在骨骼中传播(扩散)。然后,骨骼中含量丰富的TGF-b激发了恐慌性购物,抑制了Wnt信号传导。肿瘤随后刺激破骨细胞的生长,擦去旧的骨组织。( 健康 的骨骼是在一个两部分的过程中不断补充的:破骨细胞擦去一层骨,然后破骨细胞用新的材料重建骨骼)。这进一步增加了TGF-b的浓度,促使更多的DACT1囤积和随后的Wnt抑制,这已被证明在进一步转移中很重要。

通过发现DACT1和这种细胞器的作用,Kang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新的可能的癌症药物靶点。Kang说,“比如,如果我们有办法破坏DACT1复合物,也许肿瘤会扩散,但它永远无法‘长大’成为危及生命的转移瘤。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Kang和Esposito最近共同创立了KayoThera公司,以他们在Kang实验室的合作为基础,寻求开发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的药物。Kang说,“Mark所做的那类基础研究既呈现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也能带来医学上的突破。”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DACT1还发挥着许多他们才开始 探索 的其他作用。Cristea团队的质谱分析揭示了这种神秘细胞器中60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谱分析可以让科学家们找出在显微镜玻片上成像的几乎任何物质的确切成分。

Esposito说,“这是一个比控制Wnt和TGF-b更动态的信号转导节点。这只是生物学新领域的冰山一角。”

Brangwynne说,相分离和癌症研究之间的桥梁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他说,“生物分子凝聚物在癌症---它的生物发生,特别是它通过转移进行扩散---中发挥的作用仍然不甚了解。这项研究为癌症信号转导通路和凝聚物生物物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它将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Mark Esposito et al. TGF-β-induced DACT1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repress Wnt signalling to promote bone metastasis.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1-w. 2.Kiran D. Patel et al. Condensing and constraining WNT by TGF-β. Nature Cell Biology, 2021, doi:10.1038/s41556-021-00649-2.

艾灸抗肿瘤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中药艾叶是艾草的叶子,艾草又名五月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黄草、香艾等,以其干燥叶入药,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生用、炒炭或掏绒,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艾草植株香气浓烈,药用价值高,在我国分布广泛,且不同产地的艾,其作用效果也有差异。艾的应用距今已2000多年 历史 。艾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类和多糖等艾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类和多糖等。

艾叶的有效成分

1. 挥发油

主要包括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最佳采收期在端午节后1~2周。艾叶在存放过程中,挥发油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可能是艾草在存放过程中,挥发油被氧化,产生了大量氧化产物。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大量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抗氧化能力,平喘、镇咳和祛痰作用,还有抗疲劳作用,生物活高,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 黄酮类

总黄酮化学成分及含量 艾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总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凝血、抗氧化、抗衰老等,文荣等发现艾蒿中木犀草素、槲皮素、柚皮素、芹菜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艾叶通过溶解抗纤维蛋白和毛细管通透性的降低,起到止血和抗凝血作用。有研究发现炮制方法对止血作用影响显著,加热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很容易降低,但炭炒后却止血作用明显。

3. 多糖类

所含的多糖类物质艾草中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作用,目前国内对艾草多糖的成分研究还较少。吴桂花发现,艾叶多糖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生长。艾叶多糖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既能抗肿瘤,又可提高免疫力。

4. 其他成分

艾燃烧产物的药理功效

艾灸疗法是传统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治疗及“治未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普遍认为艾灸是一种由经络调节、温热效应、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艾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是艾灸重要的效应环节,现对艾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抗菌、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艾烟抗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储存期长的艾条燃烧生成物的抗自由基活性更强,说明陈艾的抗氧化性、安全性均优于新艾。2)降血脂作用:艾灸疗法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 艾烟能有效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蓄积,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抗衰老作用:目前有学者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艾烟通过提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艾烟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脑中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从而延缓大脑衰老。

综上所述,艾叶的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都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不可盲目尝试。而艾烟是存在一个安全剂量的,在这个范围内,艾灸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外,长期高浓度的吸入艾烟对机体还是有损伤作用的。

#清风计划# #春季 养生 正当时#

艾灸是中医手法中的一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艾灸来缓解身体的不适,比如,女性痛经、腹泻、美容等。不过,你知道吗,艾灸除了这些作用,还能够抗癌,下面我们就了解下有关艾灸的知识吧。

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一种,但是大家清楚吗,艾灸还能够防癌哦。

艾灸中硒含量很高,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的效果。现在秋季肺部排毒艾灸正当时,首选艾灸养生。艾灸渗透性强,在体内循环运行,调脏腑,养气血,驱邪,排寒,排湿,肺部排毒灸疗法。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这时候已经没有夏季的炎热了,这时的嗖嗖凉意也在慢慢的随着夜晚的提前而渐渐侵入。

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是通过刺激身体表面一定的穴位,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镇痛止痛、回阳举陷、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艾灸还能调节内分泌,祛寒祛湿,改善睡眠。对于女人来说,最惊喜的功效是美容驻颜,包括祛痘、淡斑等,还能延缓衰老和瘦身哦!~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可能会消耗到一些精血,因此,在有的时候是不能够艾灸的。

以下七点不适宜施灸

1、孕妇;

2、生理期;

3、过饥过饱;

4、某些传染病;

5、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

6、严重贫血(低血糖)、急性传染性疾病;

7、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

艾灸为什么能防病治病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泡,从而达到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救逆、消瘀散结、强身健体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防并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艾灸所以能够防病治病,是因为艾灸能使人体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

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4.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另外,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正是通过以上原理,艾灸能达到养生保舰防治多种常见病的目的。

美容常灸5个穴

好气色往往反映出健康的`身体状况,针灸科医生指出,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焕发。出现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皱纹时往往需要滋阴补肾、清降虚火、化瘀通络,艾灸以下这些穴位,有助你从内而外调出好气色。

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水分

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三阴交

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灸疗虽然方法简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那么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②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④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⑤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⑦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灸法禁忌有哪些

灸法适应范围广泛,但也有其禁忌。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结语: 原来艾灸还能够有效抗癌,大家是不是都觉得非常的神奇啊,因此,大家平时不妨施灸吧。但是,艾灸也是有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的,有些人群同样也是不能够艾灸的哦。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神奇疗效已得到众多肯定,看看艾灸在他们的疾病治疗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视频里癌症患者朱静芬,所灸的三个穴位分别为:气海、关元、足三里,灸第一天,有了胃口;第一天平时躺着也很累,灸完躺着也不那么累了; 短短三天的功夫,朱女士的胃口就明显好起来 。明显地话也多了,也活跃了一些。朱女士的病友都说第一次见到化疗后胃口还能这么好的病人。 灸了三天,白细胞恢复到4500正常状态(灸前数值为2000多,打升白针已无效),不仅达标,还超了。打那以后,朱女士每次化疗前,都要做做艾灸。 除了朱女士,我们来说说 和脉温灸 创始人刘舒予老师的故事吧。刘老师原为深圳平安里学校语文教师,因母亲胃癌,经化疗后白细胞很低,无法升到正常状态,寻遍名医后的她偶然得知艾灸对白细胞提升有所帮助,于是便自学艾灸疗法,为母尽孝。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母亲在艾灸的帮助下身体慢慢有所好转,目前依然健在。也因此,刘老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弃教从医,潜心学习中医古法艾灸疗法。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受益,2013年刘老师成功创办了和脉,并实现了“马氏温灸”到“和脉温灸”的二次飞跃。那么我们来看看艾灸对癌症的试验 艾灸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 减轻胃肠反应: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食欲减退、腹泻等。控制胃肠道反应对于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尤为重要。 试验1)两组各50名:试验组应用托烷司琼+艾灸足三里,其对化疗后 7 天内延迟性呕吐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单用托烷司琼总有效率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2)两组各50名:均用止吐药枢星,A 组艾灸足三里,B组则不用艾灸。结果控制迟发性呕吐 A 组有效率100%、B 组 88%,说明艾灸足三里治疗顺铂所致的迟发性呕吐疗效好、经济、方便、安全 试验3)两组各30名:A 组昂丹司琼+温灸足三里、内关、合谷穴,每天 1 次,持续至化疗疗程结束后第 3 天。B 组只在化疗前后使用昂丹司琼止吐。结果治疗组控制呕吐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减轻骨髓抑制: 艾灸治疗能健运脾胃,温养肾精,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试验1)三组各55名:即艾灸组、穴位注射组和西药组,艾灸组及穴位注射组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西药组以沙丁胺醇和利血生治疗。结果艾灸组和穴位注射组化疗毒副反应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及 NK 细胞活性提高,同时在提高 NK 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方面艾灸组优于穴位注射组。 试验2)两组各110名:隔姜灸组 取穴大椎、膈腧、脾腧等用隔姜灸,中药组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 10 天后隔姜灸组治愈率 84.1%,有效率 66.4%,中药组治愈率 35.2%、有效率 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隔姜灸组优于中药组。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对化疗所致的心、肺、肾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改善。  艾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试验:两组各34人:艾灸治疗组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穴治疗,对照组则不用艾灸治疗,2 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在放疗开始后 1 周内及放疗 2 个月后各取静脉血标本 1 次,观察艾灸对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IL-2、IL-6、IL-8、TNF、T 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影响。结果艾灸治疗组治疗后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治疗后艾灸治疗组外周血 CD3+、 CD4+ 都有明显上升,CD3+/CD4+ 比值提高,T 细胞亚群分布趋向合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L-2、IL-6、IL-8 均有所上升,其中 IL-2 提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艾灸血清的研究 试验略,结论:艾灸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清抗肿瘤能力增强。 艾灸的最大特点 艾灸最大的特点是既能使亢进的功能得到抑制,也能使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而趋向正常生理的平衡状态。艾灸对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都有调整作用,能使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治病防病,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无病而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这么好的养生方法,赶紧告诉身边的朋友吧。

抗抑郁药物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急性发病期间,主要控制病情的手段就是使用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不同于其他疾病的药物,它属于受到严格监管的精神类药品,因此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开具处方,才能到指定的医院或药房购买。那么,为什么抗抑郁药物监管如此严格呢? 原因很简单,首先抗抑郁药物有加重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类的抗抑郁药品,其说明书的开头必然有这样一段话:“对抑郁症(MDD)和其它精神障碍的短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抗抑郁药物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和青年(<24岁)患者自杀的想法和实施自杀行为(自杀倾向)的风险。任何人如果考虑将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或其它抗抑郁药物用于儿童、青少年或青年(<24岁),都必须在其风险和临床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短期的临床试验没有显示出,与安慰剂相比年龄大于24岁的成年人使用抗抑郁药物会增加自杀倾向的风险;而在年龄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使用抗抑郁药物后,自杀倾向的风险有所降低。抑郁和某些精神障碍本身与自杀风险的增加有关,必须密切观察所有年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开始后的临床症状的恶化、自杀倾向、行为的异常变化。应建议家属和看护者必须密切观察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为被批准用于儿童患者(见[注意事项])-警告,临床症状的恶化和自杀风险,[注意事项]-患者用药信息,和[儿童用药]”。可见这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监控和指导下进行的,不仅不能擅自使用,哪怕是调整剂量和更换药品种类也必须住院接受至少两周的观察。 其次,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种类多且危害大。以盐酸文拉法辛为例,其说明书上对不良反应的描述包括:“常见食欲下降,便秘,恶心,呕吐,眩晕,口干,镇静,出汗(包括夜汗),虚弱/疲倦,高血压,紧张不安,呵欠,性功能异常等。文拉法辛被突然停用、剂量降低或逐渐减少时,有报道以下的症状:轻躁狂、焦虑、激越、紧张不安、精神混乱、失眠或其它睡眠干扰、疲劳、嗜睡、感觉异常、头昏、惊厥、眩晕、头痛、耳鸣、发汗、口干、厌食、腹泻、恶心或呕吐。绝大多数的停药反应是轻度的并且无需治疗即可恢复。”为防止意外发生,抗抑郁药品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最后,关于成瘾性。几乎每一种精神类药品都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近些年来药品研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类药品的生理成瘾性越来越低,但对于患者而言,心理成瘾性却不会随着药品升级而减退。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在服用抗抑郁药品初期按照医生的指导逐渐加大剂量后,睡眠问题显著得到改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药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睡眠,但只要彻底停药,必然导致失眠的现象再次发生。这其中心理依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要克服这种依赖也是困难重重,时至今日我也还处于维持治疗阶段,没能真正停药。 了解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品虽然品种繁多,但是根据美国APA发表的抑郁症治愈手册对抗抑郁药品的说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还包括四环类的马普替林。2)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包括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还有艾司西酞普兰。3)选择性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去甲文拉法辛,度洛西汀;4)其他抗抑郁药物,包括安非他酮,奈法唑酮,曲唑酮,米氮平;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有苯乙肼,苯环丙胺, 异唑肼,和吉兰经皮制剂。在选择抗抑郁药物的时候,患者和医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下表所示的种种因素: 患者的喜好 之前药物治疗效果的性质 相关的有效性和效能 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副作用 伴发的精神或躯体疾病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半衰期 费用 不过,抗抑郁药物在具体副作用方面有明显不同,因此,初始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药物的耐受性,安全性,药物费用,患者以前治疗的药物喜好等。 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很多精神科医生还会考虑具体药物治疗的家族史;通常情况下若是家族中亲属对某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患者对该种药物的主观接受程度,甚至会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质疑,不过,这一因素是否预示患者本人在生理层面对类似药物是否有效还没有可靠地科学研究证据。 同时,伴发的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也是影响抗抑郁药物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对伴发心血管疾病,心脏传导阻滞,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明显的前列腺肥大,或者因进食障碍而出现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TCAs最好不要选用,因为TCAs会加重低血压和平衡问题,导致昏厥或摔倒。SSRIs和SNRIs则对有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不适合。因乳腺癌或其他适应症而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最好选用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去甲文拉法辛等不会影响其他药物治疗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另外,因为需要饮食限制和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MAOIs通常仅限用于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MAOIs对非典型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但是多数的精神科医生会首选安全性、耐受性和副作用好的SSRIs。 除了要注意和医生一同选择最适合的药物种类外,患者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剂量按时服药。由于每一位患者个体间的差异,一般医生会在开始剂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药物的剂量,一周后当药物开始显效时,在酌情减少剂量。一增一减之间看似随意,实则是在寻找适合患者各方面情况的最佳剂量。然而,部分患者却容易在药物刚刚开始显效初始就急于出院和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尽管目前还没有报道称过量使用抗抑郁药物会造成死亡,但提高药物的耐受性和出现不良反应确是必然的结果。下表为美国APA所公布的各类抗抑郁药物的开始剂量和常规剂量,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FDA规定的抗抑郁药物的开始剂量和常规剂量 通用名称 开始剂量(mg/天)b 常规剂量(mg/天)c SSRId 西酞普兰 20 20–60e 艾司西酞普兰 10 10–20 氟西汀 20 20–60e 帕罗西汀 20 20–60e 帕罗西汀,缓释剂 12.5 25–75 舍曲林 50 50–200e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d 安非他酮,快速剂型 150 300–450 安非他酮,控释剂 150 300–400 安非他酮,缓释剂 150 300–450 SNRId 文拉法辛,快速剂型 37.5 75–375 文拉法辛,缓释剂 37.5 75–375 去甲文拉法辛 50 50f 度洛西汀 60 60–120 五羟色胺调节剂 奈法唑酮 50 150–300 曲唑酮g 150 150–600 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调节剂 米氮平d 15 15–45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物 阿米替林 25–50 100–300 多虑平 25–50 100–300 丙咪嗪 25–50 100–300 去甲丙咪嗪 25–50 100–300 去甲替林 25 50–200 三甲丙咪嗪 25–50 75–300 普罗替林 10–20 20–60 马普替林 75 100–225 MAOIs 不可逆,非选择性 苯乙胫 15 45–90 苯环丙胺 10 30–60 异唑肼 10–20 30–60 不可逆, MAO B选择性抑制剂 透皮型吉兰h 6 6–12 可逆性MAO A选择性抑制剂 吗氯贝胺 150 300–600 a:方便起见,TCAs之外的药物根据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不过,有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或剂量多变。 b:对于:老年和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或肝脏疾病严重的患者,伴发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从低剂量开始治疗。 c:对有些药物(如,TCAs),上限剂量反映的是中毒危险性或需要监测血药浓度,而对其他药物(如,SSRI),高于上限的剂量可以安全使用,但是没有证据支持高剂量疗效更好。 d:这些药物在安全性,患者的副作用耐受,和临床试验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是最佳药物。 e:随诊断不同调整剂量;见具体的治疗指南。 f:曾经用到或400mg/天,尽管在50mg/天以上没有额外的益处。 g:本药物一般不用于这一适应症。 h:吉兰低剂量选择性抑制MAO-B,但是高剂量时对MAO-A和MAO-B都有抑制作用,这也是抗抑郁作用所需要的。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 临床研究中,任何一种药物副作用的严重性都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患者报告的副作用频率,也就是副作用出现的比例;二是治疗脱落率,也就是副作用不经治疗而自动消失的频率。抗抑郁药物也不例外。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随着抗抑郁药物种类、不同亚类、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比,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进步。当抗抑郁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时,首先的做法是降低药物剂量,或换用没有此种副作用的另一种药物。当降低剂量或停用药物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其他措施。对这些其他措施美国APA在抑郁症治愈手册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列举,以供医生和患者进行参考。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的治疗抗抑郁药物副作用的治疗 副作用 有关的抗抑郁药物 治疗a 心血管 心律失常 TCAs 避免用于心脏功能不稳定或缺血的患者。注意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 高血压 SNRIs,安非他酮 监测血压。尽可能低剂量治疗。加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危象 MAOIs 寻求紧急治疗。如果高血压严重,静脉注射降压药(如,拉贝洛尔,硝普钠)。 胆固醇升高 米氮平 加用他汀类药物。 体位性低血压 TCAs,曲唑酮,奈法唑酮, MAOIs 加用氟氢可的松。增加食盐摄入。 抗胆碱作用 便秘 TCAs 摄入足够水分。使用通便剂。 谵妄 TCAs 评估其他导致谵妄的因素。 口感 TCAs, SNRIs,安非他酮 建议使用无糖口香糖或糖果。 尿潴留 TCAs 加用氨甲酰甲胆碱。 视觉变化 TCAs 使用毛果芸香碱眼药水。 神经系统 头痛 SSRIs, SNRIs,安非他酮 评估其他病因(如,咖啡因中毒,磨牙,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肌肉阵挛 TCAs, MAOIs 加用氯销西泮 癫痫发作 安非他酮, TCAs,阿莫沙平 评估其他病因;如果临床需要添加抗惊厥药物。 性功能副作用 兴奋,勃起功能障碍 TCAs, SSRIs, SNRIs 加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丁螺环酮,或安非他酮。 性高潮障碍 TCAs, SSRIs,文拉法辛, desvenlafaxine, MAOIs 加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丁螺环酮,或安非他酮。 阴茎异常勃起 曲唑酮 进行紧急泌尿系统评估。 其他 激活 SSRIs, SNRIs,安非他酮 早上用药。 静坐不能 SSRIs, SNRIs 加用β-阻断剂或苯二氮类。 磨牙症 SSRIs 如果临床需要,进行牙科诊治。 发汗 TCAs, some SSRIs, SNRIs 加用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如特拉唑嗪),中央型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或抗胆碱能剂(如苯甲托品)。 摔倒危险 TCAs, SSRIs 监控低血压或平衡功能;对镇静,视力模糊作出评估;改善环境降低风险。 胃肠道出血 SSRIs 识别同时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影响凝血。 Hepatotoxicity 奈法唑酮 提供有关肝功能异常的宣教和监测。如果有必要,进行肝功能检查。 失眠 SSRIs, SNRIs, bupropion 早上用药。睡前加用镇静催眠。加用褪黑激素。提供CBT或睡眠卫生教育。 恶心,呕吐 SSRIs, SNRIs, bupropion 饭后服用,或分次服用。 骨质疏松 SSRIs 如果临床需要,检测骨密度,添加特定的治疗以减少骨质流失(例如,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药物)。 镇静 TCAs,曲唑酮, nefazodone,米氮平 睡前服用。加用莫达非尼或利他灵。 严重的五羟色胺综合征 MAOIs 进行紧急评估。考虑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体重增加 SSRIs, mirtazapine, TCAs, MAOIs 鼓励患者锻炼。获得营养师指导。如果换药,使用仲胺类(如果需要TCA治疗)或其他没有体重问题的药物(如,安非他酮)。 a:治疗副作用的初步措施包括:减量,或停药,换用没有类似副作用的其他抗抑郁药物;其他额外治疗措施。 关于停药综合征 长期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不能突然停药,应该在几周的时间内逐渐减少停用,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停药症状的发生。临床经验和几项研究显示,突然停用、剂量降低或逐渐减少时产生的停药综合征症状主要包括:轻躁狂、焦虑、激越、紧张不安、精神混乱、失眠或其它睡眠干扰、疲劳、嗜睡、感觉异常、头昏、惊厥、眩晕、头痛、耳鸣、发汗、口干、厌食、腹泻、恶心或呕吐。绝大多数的停药反应是轻度的且一般不经治疗,在1-2周内就可以逐渐消退。有些患者,停药综合征持续存在,特别是帕罗西汀治疗的患者,需要仔细制定停药方案。另一个方案是短期换用氟西汀治疗,比如10mg/天治疗1--2周,然后减少和停用氟西汀。具体的停药方案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擅作主张。 药物治疗的实施 以上关于药物类型、用量及副作用的内容仅仅是给各位读者的一个大致上的参照,具体药物治疗的实施是有着严格的规范的,即使是精神科医师,也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必须的、定时的检查和研究。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仅能通过抽样调查给出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普遍情况,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医生还需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参照研究给出的症状改善各阶段的时间和用药方案制定出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与之配套的指导。并且我们应该了解一个严酷的事实,即抑郁症每一次复发,都要比上一次更加严重和顽固,服药的时间需要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加长,三次复发后,患者将终身不得停药。其严重性不亚于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反复复的强调,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原因。作为一个非精神医学专业出身的学生,我无法给出更多的建议,下面是美国APA抑郁症治愈手册中关于药物治疗的实施的相关内容,谨以此和各位读者共享: 药物治疗后最早1-2周可以改善症状,好转会持续到12周。很多患者在第一周结束就出现部分好转;其他的在2-4周内出现好转。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至少需要4-6周才能取得最大疗效。此外,在“现实”临床情况下的研究显示,需要更长治疗时间才能取得疗效,慢性患者,伴发躯体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抑郁症患者更是如此。 一旦确定了治疗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可以按照表6中的建议开始治疗。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逐步提高,直到达到治疗剂量,或者患者出现好转,倘若患者在治疗头几周内出现症状部分缓解的话。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只有部分好转,在副作用允许的情况下,换药之前可以加大剂量继续治疗。有些情况下,如患者属于药物快速代谢型,药物需要增加到FDA允许的范围以上进行治疗。对那些在头几周治疗内有好转的患者,应该坚持治疗4-8周。如果患者服用了可耐受的最大剂量治疗,4-8周后仅有中度以下的好转,需要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和药物治疗调整。经过头几周治疗后患者没有出现好转,应该尽早进行治疗调整。对有些患者,精神科医生需要考虑换药,而不是增加原来药物的剂量。有些抗抑郁药物还没有进行固定剂量的治疗研究,没有它们准确的量-效关系,也就没有确定的最小有效剂量;此外,有些抗抑郁药物,研究未能发现它们的量--效关系。因此,表6列出的初始剂量和常规成人剂量只能作为一般指导,实际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增加剂量到充分治疗量可以在治疗的头几周完成,根据患者的副作用、年龄和伴发的其他躯体精神疾病剂量会有所不同。通常而言,老年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者对抗抑郁药物代谢清除功能下降的患者,需要低剂量治疗。对这些患者,推荐成人剂量的50%作为他们的初始和治疗剂量,剂量调整也会缓慢进行。剂量还受药物副作用和患者对副作用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剂量也要和患者个人具体的药代动力变化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相适应。 患者开始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要系统仔细的进行监测评估,以明确:治疗的效果,副作用的出现,临床状况,安全性,治疗依从性。使用医生和患者评定量表可以辅助进行评估。确定治疗随访次数时考虑的因素有: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治疗的合作程度,社会支持情况,是否伴发其他躯体疾病,症状的变化进展。治疗随访频率要能确保发现和处理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促进治疗的依从性,治疗不彻底始终是取得最佳疗效的障碍。临床研究显示,每周一次或以上的随访对患者有益。这样的随访频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克服沮丧情绪的影响。在近期完成的STAR*D (抑郁症序贯治疗)研究,在四个步骤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在头12周(疾病急性期)至少要进行6次以上的治疗随访。临床实践中,急性期药物治疗的随访频率变化很大,对特别复杂的患者,甚至每周要进行多次随访。随访的方式也根据临床条件和治疗措施而有所不同(如:当面随访,电话联系,通过患者的其他医生等)。 大多数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抗抑郁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但对有些服用TCAs的患者有必要的。对有些药物,尤其是去甲替林,阿米替林,去甲咪嗪,丙咪嗪,它们的血药浓度和疗效、副作用密切相关。在出现以下情况时,血药浓度检测非常有用:经过充足剂量足够时间治疗没有效果;患者对副作用十分敏感,需要找到最低有效剂量;怀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抗抑郁药物浓度有不利的影响。有时,遗传检测也可以指导选择药物或剂量,但是现有资料不足以支持这种昂贵检测的必要性。 有些抗抑郁药物,特别是TCAs,过量时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服用200mg/日十天的剂量就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早期,要慎重配发少量的TCAs药物,并防止患者囤积药物。另外,对于有自杀危险的患者,最好选用SSRI类药物,安非他酮,或米氮平这些过量安全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1.1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1.2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1.3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1.4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1.5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1.6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1.7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2.1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2.1.1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2.1.2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2.1.4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2.2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2.2.1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2.2.2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2.2.3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2.2.4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2.2.5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