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摘要: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特征、实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 审美素质 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一、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意义:

(一)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

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与协调才能进行。

(三)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 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二、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审美素质的内涵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兴趣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能对对象形成主动开放、积极接纳的心态。而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审美能力制约着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儿童,在感受美和创造美方面体现出来的效应是有显着差异的。同时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

(二)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幼儿对审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对儿童进行审美兴趣、审美能力的教育。不仅仅指借助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还包括以大自然环境、人的言行等为审美对象的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既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也不是要让艺术完全成为其受教育的手段。而是要萌发幼儿最初对美的兴趣,给人生一个好的开端。美的事物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特征和情感特征是吻合的。幼儿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乐曲、富于变化的形体,即使在婴儿阶段也会注意和喜爱这类刺激。而且,幼儿心理的可塑性大,充满好奇心,容易培养审美兴趣。美的事物围绕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对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或者即使愿意去欣赏它们,但却没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得到应有的享受,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空间与精神空间都将是狭隘的。如果说兴趣构成了学前儿童审美活动的原动力,那么审美能力则是幼儿成功地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情感,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具备了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幼儿,才可能真正投入审美活动,并从审美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审美教育。

三、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交际”的范围也日渐广泛,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狭小天地,而且有了众多的同龄伙伴,并在不同游戏中形成了一个“儿童社会”。“儿童社会”不仅满足孩子渴望参加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实践活动,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审美标准,在活动中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因此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为“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年幼教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的经验与感受,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

(二)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三)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少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少儿 想象力 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美术 教育 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

绘画从涂鸦起就是一种满足 儿童 自我表现的需要,这个时期儿童会十分自然地进行“表达”,按照自身的愿望和需求去表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更侧重技法的训练,用“像”与“不像”来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在这样的模式中,孩子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机械的模仿老师的画法。在培养少儿美术的艺术才能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法”还是“创造力”?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然而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绘画活动能充分表现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对颜料好奇,在那儿随意地涂画,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情实感。譬如,在《小鸟的家》一课,学生用综合材料表现,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进入艺术活动中,像交朋友一样交流意见,尤其要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孩子。如:《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任意的撕纸,撕完再仔细观察的纸的形象像什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构思作品,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引导观察,培养发现的乐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和感知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如在《微观世界》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微观”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再如:《寻找美的踪迹》这一活动,在没有观察实践前大多数学生塑造树干时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后来我们组织学生走到室外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和丰富。于是,他们尝试用各种形状和线条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甚至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行表现。

三、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一节课孩子们的想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纸上,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孩子个性的表达。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活动时,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审美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个阶段他们完成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特别之处。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他们不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他们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努力让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能够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是每一位善良的父母和有责任心教师的心愿,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诸如勇气、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塞德兹指出:创造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潜在动力。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则是在幼儿时期。成人对幼儿的态度和处理相关的事情的做法,不但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而且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或减弱,幼儿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因此影响极大。幼儿到四岁左右,在行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信心的差异。以美术活动为例,有的孩子作品尚未完成,就迫不及待的拿给老师和小朋友看;有的则用小手边画边捂,生怕被别人看到,有的则自始至终一笔不画,宁愿坐到活动结束,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这些外部表现体现出了孩子自信心存在差异,并且孩子美术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同等教育前提下,第一种表现的孩子通常画得又快又好,级富情感和创造成分进步也大,接受能力强;第三种表现的幼儿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最终会一无所获。经过对这三种孩子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与孩子以往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对现在的教育活动,包括美术教育活动,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尤其是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已成为现实教育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们借助于美术活动的独有魅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措施 ,使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现把我们的教学 经验 和心得 总结 如下:

一、尊重孩子:利用美术活动本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自愿参与活动,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懂得尊重幼儿,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优美的环境,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

美术活动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更为贴切。美术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较之于 其它 活动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也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广阔空间:剪纸、彩泥、印刻粘贴、绘画等等形式任孩子们挑选。兴趣是成功的源泉,从孩提时起,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美术活动的。假如某一美术活动没有激发起孩子足够的兴趣,那就请教师首先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你是否真正利用好、发挥好活动的特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假若大多数孩子被你感染,起码说明教师的表现不错;若大部分孩子反映不太好,部分幼儿拒绝参与你设计的活动,那教师就要深刻 反思 一下自己了。建议教师此时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参与此次活动,在保证安全与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进行其他活动的权利:大学生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吗?幼儿同样有拒绝的权利。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把教师的“要你画”转化为孩子的“我要画”。活动效果也因为孩子主动性的参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成功率高了,孩子的自信也因此被一次次增强。反之,教与学必然形成对立,教学效果和幼儿心理都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二、抓住点滴进步和表现出来的创造点,及时鼓励孩子,肯定自我

卡尔。威特说过:“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儿子,你真棒!在我看来,你真棒,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他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大多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百折不挠的把事情坚持下去,常常半途而废,因而也较难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自卑孩子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倾注更大的耐心、精力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励、鼓励表扬孩子尽力把活动推向深入,尽可能超越自我,从中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富有创新精神,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勇者胜。其中内涵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样适用。

在我曾经接的新中班里,有一个叫天星的孩子,很不和群,对于各项活动都没兴趣参与,他总是怯怯的说:“我不会”。在后来的深入接触中,我们了解到,他其实很自卑,凡事不敢去做,“我真的不会”“我不行”,渐渐的也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人也孤僻起来了。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美术活动中,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曾画一个线条,我就经常走到他面前,鼓励他:“天星,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画的很好,是不是?”,“天星,老师相信你,试一试好吗?”有时,我会拿起他的画笔在他的小本本上画几笔,告诉他:“天星,你的小画笔多神气啊!能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来,你也来试一试。”“看,一个小圈圈上长出两只长耳朵……一只可爱的小兔乖乖就画好了,看,他正朝我们天星笑呢……”开始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渐渐的,他开始犹豫起来,坐在小椅子上不再象以前那样心安理得了,而是时不时的盯着画纸发愣,并且用手拿着画笔转来转去。当他终于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圈时,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天星,你真棒!多有趣的小圆圈呀。我说吗,天星一定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的。老师和天星一起把一只小鸡‘请’出来,好不好?”天星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中透出内心的喜悦。当我帮他把不会的部分画完后,我心平气和的对他说:“天星,你知道吗?你画的圆,其实很漂亮的。老师看你画的这么好,真的非常高兴!天星,你还能画出更多的小鸡和这只小鸡作游戏吗?”天星用力点了点头。接下来,他画了“一纸的圆圈,然后,又把它们变成了一只只让大人看来非常怪异的小鸡。但是,孩子却画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天星,并郑重的把他的作品展览在作品栏中。

横向比较,天星的这张“处女作”自然称不上是班中的好作品,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天星个人发展来说,却是他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迈出的艰难一步,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不停的重复着同一内容的练习,并且也越画越好。许久以来,他第一次对妈妈说:老师表扬我了!作为教师,我继续关注着天星,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他。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共度难关,让他更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天星的进步越来越快,由只对画小鸡赶兴趣,发展到对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其他事物赶兴趣。四个月后,他的画作连同班内其余十九幅作品,一起参加了全国幼儿绘画比赛,并获二等奖。现在的天星,已经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是一名自信而乐观的小学生了。

幼儿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支持帮助和鼓励,任何不负责任的打击、批评、嘲讽只能更多带给孩子自卑自弃。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做的不理想很正常,教师应该学会等待,给予孩子必要的时间反思、探索、失败、尝试。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夸奖时,这种良性行为就会不断的重复而得到巩固。教师的夸奖,不仅表明教师的信心,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夸”可以使孩子产生美好的心境,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对孩子进行表扬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方式和物质方式。情感方式往往比物质方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称赞,亲吻,爱抚等口头或身体行为。这种行为取之于教师而无穷,千万不要吝啬。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幼儿每次得到表扬,大都会欢欣鼓舞,而并不会在乎物质的多少。只要及时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给予明确的夸奖,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不断重复出现,自信心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教师在夸奖孩子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夸奖要明确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哪些方面出色,夸奖也就失去了说服力。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应明确指出:“你的某方面画的非常出色”,“想法很巧妙”,“某某方面有进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类似于“你最棒”“最聪明”“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等这样故意抬高孩子,而又同时贬低其余孩子的说法尽量避免,因为这不但无形中助长了被赞赏孩子的虚荣心,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孩子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偏心,不喜欢自己。使师生关系发生不和谐。

2、夸奖不能泛滥

老师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之初,应及时给予孩子鼓舞,帮助孩子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已基本稳定,则渐渐有意识的拉长夸奖时间间隔,以免人为打断幼儿思考,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避免了部分一味的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断向老师炫耀的孩子的虚荣心的膨胀。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析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创造力的研究论文

摘要: 幼儿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与知识传授的重要形式。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展开故事创编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原有故事中进行情节创编,促进想象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发展;通过扩充情节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联想,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讲述故事,学会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

关键词: 故事创编;创造力;幼儿教学;情节创编

在幼儿教学中,故事创编是语言活动中的常见形式,指的是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并积累了一定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故事续编、扩编或自主创编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展开有意义的创造活动,能让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性格、能力等设计教学项目,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添加人物,辨识真假美丑

添加人物指的是让幼儿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人物,促使该人物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添加人物的过程中思考该人物的所作所为,并用具有褒贬性的词句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清晰地分辨真假美丑,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给幼儿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原有的故事为基础,尝试添加一些人物形象,并体现出对该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如:“不同的小动物看到小蝌蚪找妈妈,会不会有不同的反应呢?有的小动物很热心,但是不是也有的小动物很冷漠呢?你对这样的行为怎么看呢?”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道德观进行人物添加,如有的幼儿添加了热心的小田螺:“田螺姑娘虽然背着重重的壳,可还是忙前忙后,将小蝌蚪要找妈妈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小动物。”该幼儿表达了自己对于热心行为的赞赏。也有幼儿提出:“水蛇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事情,躲到水底,不去理睬,大家都说它太冷漠了。”该幼儿表达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批判。在添加人物的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不需要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太大的改动,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添加。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并不大,因此适合表达能力不强、处于感知理解的语言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添加感兴趣的人物,鼓励其大胆地进行创造。

二、扩充情节,学会合理联想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积极展开合理想象,让故事情节得以扩充。教师可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创编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幼儿不只是简单地添加角色对白,还要侧重于故事情节的编写。如在阅读《动物职业介绍所》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该故事,然后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大家想一下,自己在动物园中还看到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具有什么特点?如果要大家给这些动物介绍工作,大家会如何选择呢?”这个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展开想象,将故事创编和动物形貌、习性等特点联系在了一起。如有的幼儿提出:“水獭是一种会捕鱼的动物,鸬鹚也是,可以介绍他们去捕鱼。水獭跳进水中抓小鱼,抓住之后就放在鸬鹚的粗脖子里。”这个故事创编围绕动物的习性展开。还有幼儿提出:“长颈鹿有着长脖子,它可以当消防员,让小猴子拿着水枪爬到它的脖子上,这样就能更好地灭火了。”这样的表述围绕动物的形貌展开,也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展开积极引导,设置一些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展开想象的问题,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层次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讲述生活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幼儿不仅喜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积极地观察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故事创编的素材。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关心生活,并给幼儿设置一些生活话题,让幼儿围绕该话题展开故事创编。这样的创编要求幼儿根据某些现象和事物自主展开,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是一项综合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学生,了解一下小学生的生活情况,找到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点,并尝试将其编成有趣的故事讲述出来。可以鼓励幼儿先展开小组讨论,进行集体创编,大家先说出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然后再从中找出有趣的故事编写出来。如有的幼儿在整合了大家的观点后提出小学生要学习很多种课程,其中不少课程是幼儿园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学生,想象第一天到学校后的感受,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讲述小学生评选班干部的故事,并将自己想象成班干部候选人。联想生活展开故事创编,能让幼儿对未来充满向往。

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创编、分组创编、个别创编等多种故事创编方法,给幼儿创设更为自由的创编环境,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故事创编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要注意幼儿创编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故事情节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展开故事创编,幼儿的创编能力则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彩芳.在创编故事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J].广西教育,2003(10).

[2]季碎妹.培养大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路径设计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少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少儿 想象力 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美术 教育 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

绘画从涂鸦起就是一种满足 儿童 自我表现的需要,这个时期儿童会十分自然地进行“表达”,按照自身的愿望和需求去表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更侧重技法的训练,用“像”与“不像”来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在这样的模式中,孩子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机械的模仿老师的画法。在培养少儿美术的艺术才能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法”还是“创造力”?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然而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绘画活动能充分表现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对颜料好奇,在那儿随意地涂画,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情实感。譬如,在《小鸟的家》一课,学生用综合材料表现,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进入艺术活动中,像交朋友一样交流意见,尤其要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孩子。如:《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任意的撕纸,撕完再仔细观察的纸的形象像什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构思作品,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引导观察,培养发现的乐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和感知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如在《微观世界》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微观”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再如:《寻找美的踪迹》这一活动,在没有观察实践前大多数学生塑造树干时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后来我们组织学生走到室外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和丰富。于是,他们尝试用各种形状和线条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甚至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行表现。

三、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一节课孩子们的想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纸上,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孩子个性的表达。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活动时,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审美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个阶段他们完成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特别之处。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他们不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他们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努力让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能够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是每一位善良的父母和有责任心教师的心愿,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诸如勇气、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塞德兹指出:创造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潜在动力。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则是在幼儿时期。成人对幼儿的态度和处理相关的事情的做法,不但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而且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或减弱,幼儿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因此影响极大。幼儿到四岁左右,在行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信心的差异。以美术活动为例,有的孩子作品尚未完成,就迫不及待的拿给老师和小朋友看;有的则用小手边画边捂,生怕被别人看到,有的则自始至终一笔不画,宁愿坐到活动结束,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这些外部表现体现出了孩子自信心存在差异,并且孩子美术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同等教育前提下,第一种表现的孩子通常画得又快又好,级富情感和创造成分进步也大,接受能力强;第三种表现的幼儿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最终会一无所获。经过对这三种孩子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与孩子以往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对现在的教育活动,包括美术教育活动,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尤其是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已成为现实教育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们借助于美术活动的独有魅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措施 ,使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现把我们的教学 经验 和心得 总结 如下:

一、尊重孩子:利用美术活动本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自愿参与活动,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懂得尊重幼儿,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优美的环境,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

美术活动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更为贴切。美术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较之于 其它 活动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也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广阔空间:剪纸、彩泥、印刻粘贴、绘画等等形式任孩子们挑选。兴趣是成功的源泉,从孩提时起,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美术活动的。假如某一美术活动没有激发起孩子足够的兴趣,那就请教师首先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你是否真正利用好、发挥好活动的特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假若大多数孩子被你感染,起码说明教师的表现不错;若大部分孩子反映不太好,部分幼儿拒绝参与你设计的活动,那教师就要深刻 反思 一下自己了。建议教师此时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参与此次活动,在保证安全与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进行其他活动的权利:大学生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吗?幼儿同样有拒绝的权利。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把教师的“要你画”转化为孩子的“我要画”。活动效果也因为孩子主动性的参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成功率高了,孩子的自信也因此被一次次增强。反之,教与学必然形成对立,教学效果和幼儿心理都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二、抓住点滴进步和表现出来的创造点,及时鼓励孩子,肯定自我

卡尔。威特说过:“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儿子,你真棒!在我看来,你真棒,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他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大多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百折不挠的把事情坚持下去,常常半途而废,因而也较难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自卑孩子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倾注更大的耐心、精力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励、鼓励表扬孩子尽力把活动推向深入,尽可能超越自我,从中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富有创新精神,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勇者胜。其中内涵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样适用。

在我曾经接的新中班里,有一个叫天星的孩子,很不和群,对于各项活动都没兴趣参与,他总是怯怯的说:“我不会”。在后来的深入接触中,我们了解到,他其实很自卑,凡事不敢去做,“我真的不会”“我不行”,渐渐的也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人也孤僻起来了。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美术活动中,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曾画一个线条,我就经常走到他面前,鼓励他:“天星,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画的很好,是不是?”,“天星,老师相信你,试一试好吗?”有时,我会拿起他的画笔在他的小本本上画几笔,告诉他:“天星,你的小画笔多神气啊!能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来,你也来试一试。”“看,一个小圈圈上长出两只长耳朵……一只可爱的小兔乖乖就画好了,看,他正朝我们天星笑呢……”开始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渐渐的,他开始犹豫起来,坐在小椅子上不再象以前那样心安理得了,而是时不时的盯着画纸发愣,并且用手拿着画笔转来转去。当他终于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圈时,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天星,你真棒!多有趣的小圆圈呀。我说吗,天星一定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的。老师和天星一起把一只小鸡‘请’出来,好不好?”天星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中透出内心的喜悦。当我帮他把不会的部分画完后,我心平气和的对他说:“天星,你知道吗?你画的圆,其实很漂亮的。老师看你画的这么好,真的非常高兴!天星,你还能画出更多的小鸡和这只小鸡作游戏吗?”天星用力点了点头。接下来,他画了“一纸的圆圈,然后,又把它们变成了一只只让大人看来非常怪异的小鸡。但是,孩子却画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天星,并郑重的把他的作品展览在作品栏中。

横向比较,天星的这张“处女作”自然称不上是班中的好作品,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天星个人发展来说,却是他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迈出的艰难一步,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不停的重复着同一内容的练习,并且也越画越好。许久以来,他第一次对妈妈说:老师表扬我了!作为教师,我继续关注着天星,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他。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共度难关,让他更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天星的进步越来越快,由只对画小鸡赶兴趣,发展到对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其他事物赶兴趣。四个月后,他的画作连同班内其余十九幅作品,一起参加了全国幼儿绘画比赛,并获二等奖。现在的天星,已经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是一名自信而乐观的小学生了。

幼儿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支持帮助和鼓励,任何不负责任的打击、批评、嘲讽只能更多带给孩子自卑自弃。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做的不理想很正常,教师应该学会等待,给予孩子必要的时间反思、探索、失败、尝试。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夸奖时,这种良性行为就会不断的重复而得到巩固。教师的夸奖,不仅表明教师的信心,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夸”可以使孩子产生美好的心境,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对孩子进行表扬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方式和物质方式。情感方式往往比物质方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称赞,亲吻,爱抚等口头或身体行为。这种行为取之于教师而无穷,千万不要吝啬。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幼儿每次得到表扬,大都会欢欣鼓舞,而并不会在乎物质的多少。只要及时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给予明确的夸奖,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不断重复出现,自信心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教师在夸奖孩子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夸奖要明确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哪些方面出色,夸奖也就失去了说服力。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应明确指出:“你的某方面画的非常出色”,“想法很巧妙”,“某某方面有进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类似于“你最棒”“最聪明”“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等这样故意抬高孩子,而又同时贬低其余孩子的说法尽量避免,因为这不但无形中助长了被赞赏孩子的虚荣心,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孩子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偏心,不喜欢自己。使师生关系发生不和谐。

2、夸奖不能泛滥

老师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之初,应及时给予孩子鼓舞,帮助孩子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已基本稳定,则渐渐有意识的拉长夸奖时间间隔,以免人为打断幼儿思考,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避免了部分一味的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断向老师炫耀的孩子的虚荣心的膨胀。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析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研究论文

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建议:

1.有质量的阅读,有想法的表达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

有质量的阅读,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适合她年龄的幼儿读物,在阅读中思考,再让孩子运用发散思维来做到"有想法的表达",比如和幼儿一起阅读龟兔赛跑的故事,分析小兔子失败的原因,讨论小兔子要怎么做才能赢过小乌龟。

2.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埃里克森将这个阶段又称之为游戏期,可见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皮亚杰认为这个时候的幼儿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这个游戏主要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假象情境或者行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过家家这个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会模仿和想象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并且在游戏中,还会对过去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变化,创新,这样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创造力的发展起着不小的作用。在建构性游戏中,比如搭积木,对于儿童的数量关系,守恒的,空间知觉的发展都有作用。

另外,在游戏中儿童要不断地观察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反复的游戏过程,孩子的认知能力将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的冲突,并且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在与同伴共同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创造兴趣培养

创造兴趣包括培养对各种事件的广泛持久而有重心的兴趣;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培养钻研和创新兴趣。这就要求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提问要有耐心的回答,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给与准确的回答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比如百度或者翻阅书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敢想敢问。

4.创造意志的培养

创新意志包括培养知难而进的胆略;培养在创新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鼓励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当孩子在生活的探索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耐心听完孩子的讲述,提出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和建议。

比如孩子想要摘到树上的果子,但是几经尝试都无法得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并且利用工具。比如这个时候,周围有一些木箱子,在孩子的眼睛里箱子就是用来装东西的,我们可以帮孩子打破对于箱子的"功能固着",引导孩子使用箱子来减少自己与书上果子的距离。

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提问等。对于对3~7岁幼儿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少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少儿 想象力 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美术 教育 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

绘画从涂鸦起就是一种满足 儿童 自我表现的需要,这个时期儿童会十分自然地进行“表达”,按照自身的愿望和需求去表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更侧重技法的训练,用“像”与“不像”来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在这样的模式中,孩子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机械的模仿老师的画法。在培养少儿美术的艺术才能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法”还是“创造力”?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然而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绘画活动能充分表现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对颜料好奇,在那儿随意地涂画,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情实感。譬如,在《小鸟的家》一课,学生用综合材料表现,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进入艺术活动中,像交朋友一样交流意见,尤其要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孩子。如:《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任意的撕纸,撕完再仔细观察的纸的形象像什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构思作品,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引导观察,培养发现的乐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和感知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如在《微观世界》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微观”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再如:《寻找美的踪迹》这一活动,在没有观察实践前大多数学生塑造树干时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后来我们组织学生走到室外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和丰富。于是,他们尝试用各种形状和线条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甚至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行表现。

三、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一节课孩子们的想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纸上,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孩子个性的表达。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活动时,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审美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个阶段他们完成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特别之处。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他们不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他们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努力让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能够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是每一位善良的父母和有责任心教师的心愿,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诸如勇气、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塞德兹指出:创造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潜在动力。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则是在幼儿时期。成人对幼儿的态度和处理相关的事情的做法,不但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而且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或减弱,幼儿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因此影响极大。幼儿到四岁左右,在行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信心的差异。以美术活动为例,有的孩子作品尚未完成,就迫不及待的拿给老师和小朋友看;有的则用小手边画边捂,生怕被别人看到,有的则自始至终一笔不画,宁愿坐到活动结束,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这些外部表现体现出了孩子自信心存在差异,并且孩子美术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同等教育前提下,第一种表现的孩子通常画得又快又好,级富情感和创造成分进步也大,接受能力强;第三种表现的幼儿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最终会一无所获。经过对这三种孩子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与孩子以往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对现在的教育活动,包括美术教育活动,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尤其是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已成为现实教育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们借助于美术活动的独有魅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措施 ,使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现把我们的教学 经验 和心得 总结 如下:

一、尊重孩子:利用美术活动本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自愿参与活动,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懂得尊重幼儿,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优美的环境,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

美术活动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更为贴切。美术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较之于 其它 活动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也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广阔空间:剪纸、彩泥、印刻粘贴、绘画等等形式任孩子们挑选。兴趣是成功的源泉,从孩提时起,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美术活动的。假如某一美术活动没有激发起孩子足够的兴趣,那就请教师首先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你是否真正利用好、发挥好活动的特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假若大多数孩子被你感染,起码说明教师的表现不错;若大部分孩子反映不太好,部分幼儿拒绝参与你设计的活动,那教师就要深刻 反思 一下自己了。建议教师此时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参与此次活动,在保证安全与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进行其他活动的权利:大学生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吗?幼儿同样有拒绝的权利。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把教师的“要你画”转化为孩子的“我要画”。活动效果也因为孩子主动性的参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成功率高了,孩子的自信也因此被一次次增强。反之,教与学必然形成对立,教学效果和幼儿心理都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二、抓住点滴进步和表现出来的创造点,及时鼓励孩子,肯定自我

卡尔。威特说过:“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儿子,你真棒!在我看来,你真棒,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他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大多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百折不挠的把事情坚持下去,常常半途而废,因而也较难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自卑孩子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倾注更大的耐心、精力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励、鼓励表扬孩子尽力把活动推向深入,尽可能超越自我,从中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富有创新精神,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勇者胜。其中内涵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样适用。

在我曾经接的新中班里,有一个叫天星的孩子,很不和群,对于各项活动都没兴趣参与,他总是怯怯的说:“我不会”。在后来的深入接触中,我们了解到,他其实很自卑,凡事不敢去做,“我真的不会”“我不行”,渐渐的也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人也孤僻起来了。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美术活动中,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曾画一个线条,我就经常走到他面前,鼓励他:“天星,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画的很好,是不是?”,“天星,老师相信你,试一试好吗?”有时,我会拿起他的画笔在他的小本本上画几笔,告诉他:“天星,你的小画笔多神气啊!能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来,你也来试一试。”“看,一个小圈圈上长出两只长耳朵……一只可爱的小兔乖乖就画好了,看,他正朝我们天星笑呢……”开始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渐渐的,他开始犹豫起来,坐在小椅子上不再象以前那样心安理得了,而是时不时的盯着画纸发愣,并且用手拿着画笔转来转去。当他终于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圈时,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天星,你真棒!多有趣的小圆圈呀。我说吗,天星一定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的。老师和天星一起把一只小鸡‘请’出来,好不好?”天星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中透出内心的喜悦。当我帮他把不会的部分画完后,我心平气和的对他说:“天星,你知道吗?你画的圆,其实很漂亮的。老师看你画的这么好,真的非常高兴!天星,你还能画出更多的小鸡和这只小鸡作游戏吗?”天星用力点了点头。接下来,他画了“一纸的圆圈,然后,又把它们变成了一只只让大人看来非常怪异的小鸡。但是,孩子却画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天星,并郑重的把他的作品展览在作品栏中。

横向比较,天星的这张“处女作”自然称不上是班中的好作品,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天星个人发展来说,却是他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迈出的艰难一步,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不停的重复着同一内容的练习,并且也越画越好。许久以来,他第一次对妈妈说:老师表扬我了!作为教师,我继续关注着天星,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他。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共度难关,让他更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天星的进步越来越快,由只对画小鸡赶兴趣,发展到对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其他事物赶兴趣。四个月后,他的画作连同班内其余十九幅作品,一起参加了全国幼儿绘画比赛,并获二等奖。现在的天星,已经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是一名自信而乐观的小学生了。

幼儿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支持帮助和鼓励,任何不负责任的打击、批评、嘲讽只能更多带给孩子自卑自弃。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做的不理想很正常,教师应该学会等待,给予孩子必要的时间反思、探索、失败、尝试。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夸奖时,这种良性行为就会不断的重复而得到巩固。教师的夸奖,不仅表明教师的信心,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夸”可以使孩子产生美好的心境,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对孩子进行表扬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方式和物质方式。情感方式往往比物质方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称赞,亲吻,爱抚等口头或身体行为。这种行为取之于教师而无穷,千万不要吝啬。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幼儿每次得到表扬,大都会欢欣鼓舞,而并不会在乎物质的多少。只要及时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给予明确的夸奖,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不断重复出现,自信心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教师在夸奖孩子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夸奖要明确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哪些方面出色,夸奖也就失去了说服力。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应明确指出:“你的某方面画的非常出色”,“想法很巧妙”,“某某方面有进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类似于“你最棒”“最聪明”“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等这样故意抬高孩子,而又同时贬低其余孩子的说法尽量避免,因为这不但无形中助长了被赞赏孩子的虚荣心,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孩子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偏心,不喜欢自己。使师生关系发生不和谐。

2、夸奖不能泛滥

老师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之初,应及时给予孩子鼓舞,帮助孩子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已基本稳定,则渐渐有意识的拉长夸奖时间间隔,以免人为打断幼儿思考,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避免了部分一味的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断向老师炫耀的孩子的虚荣心的膨胀。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析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详、细、要、求、有、没、有、的、呢?帮、你、原、创,附、带、查、重、报、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越来越受到社会、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幼儿这一关键期,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已是刻不容缓。要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明白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儿童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家长和教师怎么做才能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一、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到目前为止,有关创造力的定义多达百余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即不可低估,也不可盲目的拔高,更不能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与成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混为一谈。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幼儿的创造力属于表达式创造力,主要是指以自由和兴致为基础,因情景而产生,随兴致而感发,但是却具有某种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如: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对画面的不同理解,故事表演中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音乐活动中的创编歌词与动作;美术活动中对主题画面的构思和布局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虽然说这种创造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创造活动,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但是我们却不能就此否定儿童创造力的潜在价值。因为创造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发展过程,它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创造力和活动打下了基础。幼儿的创造活动开始于原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来说,第一次模仿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因为无论是模仿的方式还是内容,对他来说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关于动作、事物间联系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说,幼儿的模仿和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与成人的模仿截然不同。此外,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还具有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十分广泛的特点。二、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几个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生理、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个体主观因素,其中动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儿童自身心理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活跃的儿童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情感丰富、具有幽默感、勇敢、坚持不懈、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做事情耐心、很仔细。而胆怯、害怕失败、懒惰的孩子往往都是创造力不太好的幼儿。外部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所说的外部环境,主要包含三个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和大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们也认识到了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制约儿童创造力的内外部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呢?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环境1.宽松、童趣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墙上的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蕴藏了一个个好听、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白鹅哥俩的水路历险记”,孩子们可以尽情想象它们一路上的经历,最后是怎样乘着西瓜船顺利回到家乡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南瓜车”这幅画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南瓜车可以用花朵做车轮,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什么东西?谁来驾车恰当呢,为什么?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我在上面提到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微弱的、稚嫩的,存在着很大的可变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首先我们老师要加强学习,转变不利于儿童创新思维的观念,要认识到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应该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想象、创造,能极大地发挥潜能。教师是有组织的计划者,但又不过分拘泥于此而失去灵活性,给予孩子创造的天地,知道每个孩子创造性的表现都是独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善于评价和改进,使教育适合自己又适合每个独特的孩子。如: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在看到氢气球能带人上天后,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氢气球飞行器,可以由小朋友控制方向和速度,每天带小朋友上幼儿园呢?多有趣、多可爱的设想呀!虽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地引导,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3.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可使培养幼儿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发展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很多家长重视的是孩子认识了几个汉字,学会了几首诗歌,会讲多少个故事……却没有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有一次,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家访,老师的到来让孩子欣喜若狂,他拿出最心爱的电动玩具演示各种玩法给我看,最后还把电动玩具拆散重新安装,孩子的奶奶见孩子把东西拆了一地十分生气,一边训斥一边把玩具收起给孩子装好,然后坚持让不情愿的孩子背唐诗给我听。这里我不是说让孩子背唐诗不好,当然背唐诗和复述故事都能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但是孩子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是其创造性开始发展的表现,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幼儿创造性的作用,从而转变观念,为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设计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造1.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主要从以下五大领域来实施: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是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幼儿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幼儿学习和求异的思维方法更重要。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音乐活动可以通过感知音乐、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在熟悉一首歌曲后提出创编歌词的要求,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性进行创编。舞蹈和歌表演则可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风格,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别人不同的动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帮孩子一把,作一些示范,激起孩子创编的欲望。并考虑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以几何图形为原形作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闹钟、西瓜等,椭圆形可以添画成小老鼠、小鸡等,长方形、三角形可组成房子、松树。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创造,而且不要求幼儿一定要按范画临摹,而是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添画新的内容。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在文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文学活动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自由翱翔。看图讲述、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有一次学习童话故事《七色花》时,我问孩子们,假如他们拥有一朵能实现愿望的七色花时,想要实现什么愿望?没想到孩子们竟能想到数十种答案。请听他们的美好的遐想:“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玩具,送给世界上没有玩具的小朋友”“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很多的书,上面什么知识都有,这样我就能变成最聪明的人了。”“我要让七色花变出一艘飞船,这样我就可以到月亮上去旅行啦!”……不难看出,孩子的创造性因为求知、求异,因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表现得多么出色,令人兴奋不已。老师在此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敢于求异、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三)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如:我们利用角落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老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一些启发性、假设性的问题:如果你在一个只有一面大镜子没有门的房间里怎么出去?美味点心店里没有顾客想要的食物怎么办?月亮上有外星人吗?就这样,允许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允许孩子有标新立异的独创见解。经常有意地激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又如:区域游戏的生活区学习“编辫子”,教师利用吃完的半圆形冷饮盒子,在两端钻好洞,再准备漂亮的绸带、粗绳,让幼儿看着老师画的图示系上绳子,并自己动手编辫子、打蝴蝶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既要让幼儿细心观察图示,又给幼儿留下了创造的余地,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成果。在幼儿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力。教师要创设机会,引导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创造。 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存在着教育“契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环节的点点滴滴中,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内在的创造冲动充分释放。例如:有一天早上,几个小朋友正在观察自然角,突然,有位孩子大声叫:“李老师,你看,这萝卜像个老爷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自然角里的一个有点像人形的萝卜上长了一些根须,很像长着长胡须的老爷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其他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看一看,其他的几个萝卜像什么?”于是,孩子们就仔细观察着,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那个像老鼠!”“老师,红萝卜像灯笼。”“老师,我看见一个长头发的白萝卜娃娃。”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连平时不喜欢出声的孩子此刻也惊喜地叫起来。我笑着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萝卜会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吗?”“是不同的萝卜妈妈生的”“喝的水多就长得大”,孩子们七嘴八舌,奇思妙想。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了我启发,于是我组织了以“萝卜”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认知活动《有趣的萝卜一家》、讲讲做做《酱萝卜和甜萝卜丝》、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美术活动《萝卜变身》等。由于是源于幼儿兴趣的问题,整个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充满兴致,十分投入,在各个活动中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造。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创造源于生活,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创造”的源泉。(四)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富于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点,他们往往对周围的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好追究,喜探索。而强烈的探究精神与行为正是创造力的先导,家长要保护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这位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而大发明家爱迪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在爱迪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的母亲保护和支持他的探究活动与他后来的成就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能否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创造性的发展也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家长要注意向孩子提供优秀的儿童读物和各种视听材料,特别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去发现、观察、探索,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萌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创造性。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亲子创意游戏》、《创造教育365例》等好书籍,为家长在家庭实施创造性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和具体的操作内容。经过近一年的不断实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已初见成效。班上的孩子们变得好奇好问、思维活跃,对于老师给予的有些知识也不是全盘接受,有时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更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而在文学活动和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虽然孩子们的创造力只能说是“小荷初露尖尖角”,但我相信,只要培养得当,幼儿创造性的潜力是无穷的。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毕业论文

幼儿创造力培养思考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创造力培养思考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了,发展幼儿创造力成了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属性,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正逐渐由贫乏和零碎向丰富和完整发展,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绘画尤其是创意画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范围对幼儿的绘画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就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 发展 创意绘画 学前教育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某些事物具体属性的了解是极其模糊的,所以他们常常会对那些属性模糊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维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发展幼儿创造力与进行创意绘画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来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东西,这样一来既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活跃,又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其次,对幼儿来说,绘画活动是他们比较喜欢的课程活动,所以美术课在幼儿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绘画、感知自然界的事物,老师通常会通过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让幼儿自己进行创意绘画来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就需要老师在教幼儿绘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进行绘画,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兴趣这个老师的指引下,那些有绘画天赋的幼儿在课堂上凸现出来,并使他们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

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与进行创意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范画

虽说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学生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但是还是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大包大揽。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比如,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老师没有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事物,然后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具有创造力的图画,而是将图画画在黑板上,并叫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图画来画,这样就禁锢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对幼儿的发展极为不利。

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不够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

幼儿的思维模式和我们大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但是有些老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喜欢将大人的思维强加给幼儿,他们认为幼儿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对于创造力来说,以后可以慢慢地发展和培养,从而错过了幼儿最好的发展创造力的时期。在美术课堂上,对于幼儿一些千奇百怪的创意绘画,老师往往因为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画而对幼儿进行批评,从而打击了他们创造的积极性,抹杀了幼儿的天性,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如何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意绘画联系起来

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所以在指导幼儿绘画的时候,要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虽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画的图画在我们看来只是几个圈、几条直线而已,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他们对自己所感知的事物的独特的描述符号,这都根于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绘画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重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幼儿进行创意绘画,具体表现在:

教幼儿学会观察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多带幼儿走出课堂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帮助幼儿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大自然,并在此过程中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幼儿画春天的景色时,老师要带幼儿在室外对大自然的一些特征进行观察,让他们看看春天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可以观察植物、动物以及感受一下春天与冬天、夏天的不同。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后,幼儿则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意绘画,画出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样子,这不仅能够使幼儿了解季节的变化,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3)篇。

鼓励幼儿进行观察

老师在平时要多鼓励幼儿进行观察,为幼儿营造宽容自由的创作环境,如,老师可以让幼儿对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用创意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客观合理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奖励,这样就增加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并让他们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幼儿在听音乐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节,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的思维模式和想象力得到了开发,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水平,还使幼儿从创作中获得了乐趣,为幼儿进行创意绘画做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老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学习。如,对于18个月到3岁的幼儿来说,正处于 涂鸦期 ,他们会对自己所观察或者感受到的事物以涂鸦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这个时期,不培养怎么画,而是让幼儿自己用口头描述自己画的东西,这样就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于3到5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处于 象征期 ,这一时期的教学应该侧重观察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观察中进行创意绘画,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创造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创造的兴趣,并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和进行创意绘画。如,老师在上课时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以及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便很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去。这样一来,幼儿的个性特点得到了表现,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挖掘出幼儿的绘画天赋。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在教他们绘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来感受自然界的事物,还可以根据幼儿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对他们的绘画进行适当的指导,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所感知的事物进行创意绘画,这样一来既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爱慧.创意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XX(02).

[2]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2015(12).

[3]常丽芹.幼儿美术教育的学习不等于扼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5(8).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游戏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发现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我班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诗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作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可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就能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行为。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 [b] 1活动。 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应使用正面评价性的语言。如我班的梁凯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时,遇到了娃娃要过生日但没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议,没有蛋糕我们就自己做。老师听到后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凯雯,你的办法真好!”接着,娃娃家里的成员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们个个都很认真,娃娃家进行了热闹的生日庆祝会。 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 我们知道,教师在游戏中的身份是环境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适时的改变角色,以相应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师和你来一起玩好吗?想想这些拼板能做什么?”幼儿拿了一块梯形的拼板说:“可以用来做手枪。”“好,那手枪是谁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来当警察?”“想。”教师就引导了幼儿利用手里的玩具当警察,并告诉他要再想出新的点子。 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我班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组织 [b] 1幼儿来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并给一些有创造性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奖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相信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创造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和进步。

幼儿园创意美术研究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21. 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2.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3.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24.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6.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27.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28.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9.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30.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31.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32.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33.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34.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35.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36.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37.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8.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9.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40. 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41.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42. 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3.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44. 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45. 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46. 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48. 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49. 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

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 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 浅谈中国人物画

29.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 浅谈色彩写生

33.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 浅淡“书画同源”

37.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 中国画贵在创作

4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 线描艺术的魅力

4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 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 论白描仕女画

5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 论白描

5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 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 谈临摹

63.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 油画之我见

65. 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提供:早检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