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杂志名称应该是《营养学报》吧?这家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营养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好。1、中国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2、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驱、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于1989年创办的。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躯、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者于1989年创办的,创办初始,以内部刊物的形式试刊,刊名《中国动物营养学报》。1994年7月,经国家科委及新闻出版署批准,1995年更名为《动物营养学报》。
现为月刊,每期印数约1500册,自办发行,经过16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学报》不仅成为反映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而且成为我国动物营养专业领域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2005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1098号文件”批准,《学报》2006年起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动物营养学分会承办,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动物营养学术刊物,期刊出版许可证为京期出证字5461号,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组成了新的编委会和编辑部,新编委会由张子仪院士、杨凤 、杨诗兴 、杨胜教授等 20余位业内资深著名专家任顾问;动物营养学会会长王康宁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动物营养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农大动科院副院长呙于明教授,动物营养分会副会长、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文杰研究员,中国农大动科院院长李德发教授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长时建忠研究员任编委会副主任;主编为资深著名专家冯仰廉教授;汪儆研究员任副主编、编委为40余位业内知名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导和研究员。编辑部由汪儆研究员兼任编辑部主任;张洪福研究员、莫放博士任编辑部副主任;赵广永教授任责任编辑。编辑部由内蒙迁至北京办刊,2006年《动物营养学报》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是的,属于国家级期刊!中国保健营养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如帮到你请采纳!
问的面太大了,下面的你先看看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蚕业科技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禽传染病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通讯 生理学报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食物与营养不是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期刊。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为了孩子的骨骼 健康 发育,我们很多父母都认为,不能缺少钙元素的补充,这是很好的,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矿物质对骨骼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略。 那要让孩子的骨骼 健康 ,除了钙元素之外,还有哪些营养是必需的? 实际上,它是——元素磷。 1、体内的磷元素比较多。 谈到磷素,我们可能更不熟悉, 事实上,磷和钙都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元素磷是什么。 正常人体内含磷600-700克,每公斤无脂肪组织中大约含磷12克左右。人类的骨骼,牙齿中磷含量为85.7。 人体内主要以无机磷酸盐存在,其余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包括全身软组织、血浆等。 2磷元素的作用。 1)组成骨骼、牙齿。 磷素主要构成骨、牙,其主要成分是磷灰石,是由磷和钙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若婴儿缺磷、缺钙,就会发生软骨病或佝偻病。 到了晚年,尽管骨骼停止生长,但磷和钙仍以每年20%的速度更新。 文章|媛crystal。 2)重要代谢。 磷素的另一个作用是,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有关,以及体内的重要代谢。 人的许多酶都含有磷元素,磷在储存、传递能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氧化时释放出热能。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磷元素是什么,以及它所起的作用,那么为什么磷对人体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又会出现磷缺乏? 二、特殊人群缺磷情况。 在特定的人群中会出现磷元素缺乏症。 早产婴儿 如果早产儿仅仅是喂食母乳,由于母乳含磷量低,一般无法满足早产儿骨磷沉积的需要,就会出现佝偻病等骨骼异常。 因此对于早产儿,尤其要注意补充磷元素。 2母乳,婴儿,学龄前磷吸收率。 由于磷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运行效率远远高于成人,因此会出现磷元素缺乏,磷吸收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1)哺乳婴儿。 对母乳喂养的婴儿,磷吸收率在85%至90%之间 2)学龄前。 学前儿童吸磷率50%-70%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磷元素很容易缺乏,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补充多少呢? 三、磷对各年龄的需求。 不同年龄儿童对磷元素的需求也不相同,例如: 1婴儿的乳汁、牛奶中磷。 1.母乳(0至6个月) 若婴儿以母乳喂养,则磷素吸收率在85%-90%之间。 若用牛奶喂养,吸收率可降至72% 奶粉比母乳含有更多的磷。 尽管母乳磷含量相对较低,但可使小肠下端残留的磷量降低,从而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免疫功能。 据中国营养学会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0-5个月儿童磷的适宜摄入量(AI)为每天100毫克。 2)添加辅食后。 6个月后的婴儿,由于添加辅食,所以磷的摄入增加, 据《中国营养学会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儿童半岁开始适当的磷(AI)摄入量为每日180毫克。 1岁时,每日推荐剂量为300毫克。 2.童年。 在孩子们的饮食中,还需要考虑磷。 婴儿1至3岁的时候每天磷的建议摄入量是300毫克。 在婴儿4岁的时候,磷建议爱你每天摄入350毫克, 在7岁的时候,磷的建议摄入增加到了470毫克每日。 当婴儿长大,对磷的需求就会增加。 取自《中国营养学大全》 3青春期。 儿童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就会迅速成长,因此,在钙质之外,对磷的需求也是最多的。 《中国营养学会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在儿童11岁的时候,磷的每日建议摄入量是640毫克。 到了14岁,磷的每日建议摄入量增加到了710毫克。 在儿童18岁的时候,磷的每日推荐摄入量达到了最高,为720毫克。 四是孕妇。 孕期对磷的补充也不可忽略。由于胎儿每天增加的磷需要62毫克,所以孕妇必须满足这个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全国孕妇每日磷摄入量为720毫克。 哺乳期间,磷的适宜摄入量为720毫克。 上面介绍了磷元素在各个年龄段都需要补充,那么,是不是说,磷要常吃?事实上,过量的磷也是有害的。 四、磷过量危害。 一般说来,饮食摄取不过量。 当前只有在食用过多的多种磷酸盐食品添加剂,或用医用口服时,静脉注射大量磷酸盐才会发生高磷血症。 会出现高血磷、神经肌肉低血钙症状。因此,给孩子磷的摄入量要控制好。 1)孩子。 据《中国营养学杂志》报道, 全国11岁以下儿童对磷耐受的最高水平(UL)为每天3克。 磷的耐受最高水平(UL)为11-60岁每日3.5克。 2)孕妇。 对怀孕妇女,磷耐受最高水平(UL)为每天3克。 可耐受的母乳中磷的最高摄入量为每天3.5克。 由于磷素对儿童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又无法补充足够的营养,我们如何从饮食中获取这些营养? 五、含磷的食物。 磷的吸收率一般为70%左右,膳食磷的来源和有机磷的性质都会影响磷的吸收。 1食物来源。 许多食物都含有磷元素,如动物食品、植物类食品。 1)磷主要和蛋白质共存,所以牛奶、瘦肉、鸡蛋、动物肝脏等,磷的含量非常高。 2)磷在坚果、芝麻酱、海带、紫菜、花生、坚果、粗粮中也比较丰富。 肌醇、六磷酸盐等都属于植酸。 要指出的是,粮谷中的植酸磷未经加工处理,吸收利用率很低。 植酸、六磷酸肌醇主要存在于谷胚种,但人体肠粘膜中缺少植酸酶,人体形成的植酸磷酸盐不能被人体吸收。 取自《中国营养学大全》 摘要: 要让孩子的骨骼 健康 发育,除了注意补充钙元素外,也不要忘了磷元素,同样重要。 磷素在食物中的分布非常广泛,要让孩子均衡饮食,不能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在怀孕期间,特别要注意磷的补充,比如孩子的生长发育期、怀孕期间。
中国保健营养,普通期刊,晋级可以使用。如果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中国保健营养》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一个国家级期刊,不是核心。晋升的话,只要你们当地的晋升政策没有要求必须发核心,就可以用的。而且这个杂志最近刊期特别有优势,我前段时间通过创新医学网投了1篇,现在还可以发5月,这在国家级的期刊中算是最有优势的时间了
你直接去汉 斯 出 版 社的官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下相关文献参考参考,这个出版社的文献我记得都是免费下载查阅的
那是因为知网的文章太多了,而且知网是那种比较倾向文科性质的学术论文网站,如果你的论文是理科的话,自然是会受到冷落了。那倒不是,不过你知道的,国内经常有那些养生专家和营养学家在招摇过市啊,相对于艰涩的论文,国民还是跟倾向于那些看起来很牛气的专家的。国外人作学术不像国人这么浮躁,国内是看人脉,国外是唯才是举,所以说国外更加公平,也更能激发人。
少食者健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36.5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0.5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0.5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0.3~0.5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写论文,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