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有其特有的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引志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实践的活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暖流以,并正确认识能力、标准与回报问题,从而顺利成才。
做为当代青年我们从马克思成才中学习: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追求纯粹爱情的精神、立足解决问题的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的精神:
1、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
2、缔结真挚友谊的精神。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
3、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
4、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如今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
5、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中有一种“坏”,就是怀揣理想,但是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发泄。青年马克思就是探索中的叛逆。马克思看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不忘初心,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就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芒。思考让马克思的青春叛逆闪闪发光。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考作文300字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道理论据: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3、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二、事实论据: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2、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期中考试刚结束,第二天语文成绩就出来了,我紧张而又激动地望着屏幕寻找自己的名字,一列列“90”开头的数字印入我的脑海中,顿时,我的名字在眼前闪过,“80分!”望着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揉了揉,接着又偷偷地窥视着屏幕,确定没看错后,我低着头伏在桌子上,伤心而又失望的想哭……“我平时学习很认真的,为什么只考80分呢?”“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这次回家肯会被爸爸妈妈打死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着,感觉这回家的路咋变得那么近呢?站在家门口我举起了右手仍是没有勇气敲,当时我伤心的`好想哭,更想转身离开。门正好没关紧,我推开门像小偷似的悄悄走进去,回到我的卧室里装着很认真的样子做作业。或许我的举动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注意,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并轻言细语地问我原因,我小心翼翼地告诉他们实情后,真没想到的是爸爸妈妈并非打我骂我吼我,而是耐心地安慰我、教育我,并和我一起翻开试卷分析“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是鼓励我认真学习,不怕困难,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期中考试!
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听完了分数和排名后,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我呢,考得还行,保持了年级前十名,但还没考到应有的水平。(因为我的目标是年级前五名)
原来,我在考试前太放松了,认为自己复习得差不多了,思想上不够重视。晚上睡得挺晚的,考试时,打不起精神来。尤其是数学考试中的计算题,自己认为很简单,懒得打草稿,又有错的地方。另外还是老毛病——粗心大意,抄答案也抄错。最可恨的是动脑筋题,明明做对了,结果一改还改错了。说明自己的基本功不是很扎实,不够自信。语文考试中,有些题明明是“碰过面”的,可就是想不起来。就英语还看得过去。
现在想想,还真挺后悔的。要是当初语文能认真复习,就不会想不起答案了。如果早点睡觉,那么就不会考试时打不起精神,昏昏欲睡。要是……
想到这里,我发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的错。考试了,怎么能这样放松呢?少玩一会儿,多复习复习又能怎么样呢?
算了,不要再找借口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有现在好好复习,争取期末考试的好成绩,来弥补这次的过失吧!
废话不多说了,看我的行动吧!
在这炎热的夏天,每个人的精神都紧绷着,而就在这时即将面临中考的九年级的学长学姐们超级紧张。
因为毕竟这是决定他们一生的考试,如果考的好,将会去一个理想的高中,但如果考差了,那么在以前的努力都废了,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次考试中,会有很多学生,本来学习不怎么理想的,但在这次考试中一定会更好,”可是临时抱佛脚也是没用的,还是应打好基础,努力学习,那样在考试时出什么难题才不会害怕,所以我们应从现在开始打好基础,才能修建“高楼”,在将来中考的时候才能应付锝了,光打好基础是不行的,还要细心,有时候一分之差就可能不会录取,甚至将会让父母们花钱,这花钱的虽然进去了,但并不光荣,因为……
所以,我们今后应努力学习,去迎接中考,迎接每一场考试,我们要有足够的知识去挑战,去战胜它。
这次我数学考得不很理想,和以往相比差了很多。对着数学试卷,我总结了一下几点自己失误的原因:
1.没有认真仔细的读题。答题时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一些题目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思考。有些题目读了一半就开始做,没有很仔细地观察思考。譬如这次求角度的图形题。如果能认真思考一下,或者拿个长方形比划一下,应该能找到正确答案的。但就是没做到这一步,可惜呀!
3.没有仔细、认真的检查。就像第一个小题,很明显的错误都没有检查出来,真是不应该。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努力一些,把老师父母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不做那些把劝告当成耳旁风的人。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1. 重视课内听讲,不四处张望,不交头接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及时复习老师当天教的新知识,不把问题留到以后。积极搞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上课。
2.适当做一些习题、卷子,扩大自己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
3.多看书,了解更多难题解答,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前认真复习,调整好心态,正确、从容地对待考试,做到准备充分,从容镇定,不紧张、不马虎。
请老师、家长、同学们看我的行动吧!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释读】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有一位小朋友,她很不大方,很害羞,整天希望大家不要太注意她,就算老师请大家轮流上台发言,她也是怯生生地不敢大声发表意见。
“各位同学,我们利用这节课来发表自己假日的生活。”老师才一说完,就有好多同学信心满满地准备抢答。有的人讲的眉飞色舞,有的人费了好大的工夫,才吞吞吐吐的从嘴里挤出几个字。很快地,这场擂台赛就快接近尾声,老师张大了眼睛,仔细看了一下全班的同学,有位同学低着头缩着脖子,脸红的像煮熟的虾子。老师接着说:“还有一位同学还没告诉大家,她假日都在做什么。”这句话才刚说完,她急得猛摇头,老师好像一副好像知道当天那位同学在做什么一样,一句一句把句子接龙了起来。最后,那位同学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完全被吓了一跳。那位同学心想:“老师会算命吗?她怎么知道我假日的活动呢?”
那个女孩回到家,左思右想真是一头雾水,不一会儿她恍然大悟,开心的笑了,因为老师不是有超能力,而是上星期老师出的学习单主题,就是——我的假日生活,只是当时她太紧张了,脑中一片空白,想了半天没有一点灵感。
那位同学就是我——有点害羞的陈青云。
最近看了一篇马克思写于1835年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如此深刻且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得非同一般,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在此文中,他首先提出了一种选择。“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选择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何去何从。想想我们做过的选择,初中毕业时选择高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一直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而且它的字典里还没有后悔这个词,因此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犹豫不决,也不能仓促行事。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难抉择的事,现实和理想一直在我们内心挣扎,我们甚至会不知所措。而在此文中,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最终方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考虑得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找工作时,要看清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处于此状态的祖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努力向那些方面迈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自我实现,又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外,马克思还告诉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被虚荣心、权力、金钱等欲望迷住了心窍,而一头栽进了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此等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时,我们应该问问父母,至少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最近看了一篇马克思写于1835年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如此深刻且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得非同一般,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在此文中,他首先提出了一种选择。“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选择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何去何从。想想我们做过的选择,初中毕业时选择高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一直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而且它的字典里还没有后悔这个词,因此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犹豫不决,也不能仓促行事。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难抉择的事,现实和理想一直在我们内心挣扎,我们甚至会不知所措。而在此文中,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最终方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考虑得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找工作时,要看清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处于此状态的祖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努力向那些方面迈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自我实现,又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外,马克思还告诉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被虚荣心、权力、金钱等欲望迷住了心窍,而一头栽进了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此等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时,我们应该问问父母,至少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本文是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从小在家庭和学校就受到了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圣西门学说等启蒙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拥护进步政治与反对反动势力的正确立场,并树立起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他在中学毕业时所写的这篇德语作文虽然写得还比较的雅克统,却已经表现了这位17岁的年轻人对自己未来所作的最初选择的严肃考虑。少年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给自己的责任,他已经认识到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指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一指针和选择使马克思从精神上和方向上决定了他自己的一生。他极其认真负责地使用了一个人所可能有的最尊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受幻想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 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 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也不会仓促从事。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克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来解救又是多么的糟糕!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最近看了一篇马克思写于1835年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如此深刻且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得非同一般,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在此文中,他首先提出了一种选择。“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选择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何去何从。想想我们做过的选择,初中毕业时选择高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一直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而且它的字典里还没有后悔这个词,因此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犹豫不决,也不能仓促行事。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难抉择的事,现实和理想一直在我们内心挣扎,我们甚至会不知所措。而在此文中,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最终方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考虑得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找工作时,要看清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处于此状态的祖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努力向那些方面迈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自我实现,又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外,马克思还告诉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被虚荣心、权力、金钱等欲望迷住了心窍,而一头栽进了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此等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时,我们应该问问父母,至少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1马克思在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下这篇毕业论文,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已经逝世,但他的思想却依然留存,我们从中也受益匪浅。细读这篇文章后,见识到他当时就具有的极高觉悟,震撼不已。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从几个方面谈论了青年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一些事情。首先,马克思谈到,人作为高智能生物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动物有人自身对实现一个目标时使用方法的选择。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有了选择的机会,同时是经过自身思考后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机会甚至贯穿于马克思文章中,有关于目标的选择、关于实现目标机会的选择、关于职业的选择、关于是否参考类是父母在内的一些“顾问”的选择。接下来,马克思开始对自己的目标做出了讨论。文中谈到人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不是随便的一个目标,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对于毕业的青年来说,如果目标是未来的职业选择,那是马克思那么说是完全正确的。毕业的青年不应该随意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马克思甚至这样来定义那个目标: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此形象具体。的确,如果我们在确定目标时真的能够做到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那样当我们在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主观上自己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当然马克思有对一些人对目标的坚持做了细谈。马克思谈到很多人在制定目标后都缺乏坚持为目标奋斗下去的毅力。当时我读到那段时也真是感触颇深,一下子想到了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没少定一些小目标,例如每周读几本书,早起晨跑,坚持背单词……这些都以书上积满的灰尘,错过的闹钟以及搁置在一旁的词汇书宣布了那些目标的作废。想想实在可悲,当初的信誓旦旦,如今却已是不闻不问。实现目标是一段长跑,不需要我们起跑时的爆发力,却很依赖我们跑下去的毅力。我们都曾目睹了无数满腔热血出发,几天后放弃的事例,或许自己也参与其中。所以,可贵是对于目标持续的追求。然后,马克思开始讨论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所应考虑的几点。第一,青年选择某一职业的理由或是企图,是真的认为那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还是怀揣着一种对于这一职业的虚荣的炫耀。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值得高兴的,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青年对于这一职业的选择就是相当危险的。虚荣心只能引起我们对于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却不能支持我们长期从事这么一项工作,马克思也提到,如此的话,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最后导致的只会是我们的怨天尤人。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是应该好好思索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是否真的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二,青年在选择某个职业时对这一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工作,自己有没有对这个选择有很好的理解,那个职业是否真的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好,或是关于这个职业的各种美好的言论都是我们道听途说、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相当危险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绝不能仅仅对这个职业是片面的理解,还应该深刻地去了解它。弄明白这一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包括对我们知识技能、对于我们从事这一职业后应当承当的责任、对我们体质等多方面的要求。当我们对这些都熟知时,我们才能更正确地做出自己是否决定对这份职业的选择。而在这决定是否做出选择的思想斗争中,我们除了参考这个职业对我们的要求这个客观事实,同时我们也有我们的“顾问”。所以,第三,青年在选择某一职业时,应该很好地利用好“顾问”这一资源,马克思认为,他们是更有经验的,所以青年可以从他们那得到有胜与其自身主观上的判断。第四,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人类社会中有很多职业供青年选择,这时青年就又要好好考虑这选择。马克思认为,青年应该选择有尊严、甚至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后者我想可能大多数人没有马克思那么高思想觉悟,但至少应该做到前者这一标准。以上就是马克思对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些论述,但我想如果我们能去掉“选择职业”这一框架,马克思所述的言论对于我们生活学习方面还是适用的。如若我们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选择权利,那我们就应该在做出选择前有周全的考虑。这是我们不会在之后的行动中因为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的重要保障,这个工作包含了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思索。我们首先需要对那件事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其次我们还应审视自己做这么一件事的目的,最好我们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毕竟前车之鉴还有很有利的。而且,想马克思所述青年在选择职业后应该有对这一目标的持久追求、不灭的热情。我想求学之路亦是如此,也需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毅力,绝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不局限与事物的表面,这样才能做到周全的考虑。以上就是我读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这篇文章的感想。如今我虽然还未面临到选择职业这样一个问题,但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种种观点无疑是我未来在面临这一问题的很好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通过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我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4、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5、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的最后一段话,首次接触是在三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从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那里听到的。 当时,我正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一方面,自己秉持的对事不对人的工作原则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孤掌难鸣;另一方面,一些痴迷于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的人却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向左一筹莫展,向右扭曲灵魂,同时还要面对索然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和 社会 上各种光怪陆离事件的冲击,我就在这样的撕扯和压力中苦熬了五年,对外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得心应手,使自己一度颓废,几近抑郁。 就在我的人生处于临界点的时候,我偶然邂逅了上面这段文字。也正是从这个临界点开始,我才重新开启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余生。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起点出发,我开始探寻马克思的生平,了解到了这个影响全人类解放进程的千年思想家的心路历程,并把自己从崩溃边缘,从即将屈从于现实的反路上拉了回来。 在错误的方向上,停下就是止损,后退就是进步。 常人看来,马克思选择的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简直是太不值了,一生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甚至面临牢狱之险,连自己的三个孩子也早早夭折。 由于马克思专心写作《资本论》,使他不能求职,马克思一家的生活经常是很困难的,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于死地。就在马克思处境十分困难之际,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曾通过一官员去找马克思,请他为普鲁士官方报纸《普鲁士国家通报》撰写金融问题的文章,马克思坚决拒绝这种“合作”。另外,世界巨头飞利浦的创始人就是马克思的姨妈索菲亚和姨夫菲利普。可见,如果马克思选择衣食无忧的职业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马克思却宣布:“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 社会 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当然也包括马克思。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并在自己理解的价值观驱使下努力前行,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才是真正的幸福。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考一切。”其中一定也包含对幸福的思考。 人类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几个类型。一是吃喝物性等基本生理需求,二是诗词歌赋等艺术带来的快乐,三是实现自我追求、爱与被爱带来的幸福,四是实现人生价值、改造 社会 、改变世界、帮助更多的人带来的快乐。每个类型中都有物质和精神的成分,但显而易见,这四种幸福中以上两种成分的比例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和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幸福,因为每一步跃升都需要付出比资本搏杀、尔虞我诈、极致钻营更加艰苦的学习、思考与实践,这也就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马克思的墓志铭是这样的:The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毛泽东的理想是:让中国的娃娃都有学上,中国的农民都有地种,工人不被剥削,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国家。 改变世界,很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能力。但是,改变世界的机会是没有个体差异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改善自己的工作质量,为了家人的幸福忘我拼搏,为了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献力,都属于改变世界的范畴。只要从人类幸福的立场出发,从人民的幸福出发,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从家人的幸福出发,那么付出再多再难也不会被压倒,奋斗的动力将无穷无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将层出不穷。当我们在改变不同范畴的世界中发挥作用时,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到来的时刻,我们的幸福也许不属于千百万人,但它也许会属于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的人。 当我们把目标定为让家人幸福时,从前老大难的脏乱家务活会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当我们把看问题的角度放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时,你会发现所有的同事都变得可爱了,很多之前工作上的矛盾也瞬间消失了,我们的周围会团结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在无意中来了个U型反转。 有的人不富裕,但很富有;很辛苦,但没有痛苦;不幸运,但很幸福;因为他们有爱心,甘愿奉献一切于所爱的人,即使这些人他不一定都认识。所以有些人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却能感受到鲜明的幸福和满足。 有的人很富裕,但很可怜;很悠闲,但很抑郁;很幸运,但品尝不到幸福;因为他们缺乏爱,包括对自己错位的爱也是那么的有限、自私和可怜,更别提对他人了。所以有些人尽管拥有堆积如山的财富,却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甚至走上绝路。 哲人的思想往往是相通的。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就是客观规律,有道理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站在为人类(范围可大可小)幸福而劳动的立场上,这种创造力必然会恩泽万物。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灵魂之一。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与马克思的人类立场又是何等的契合与发扬。毛泽东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这些规律目前还不能被所有人理解和运用,但无论理解与否,或是否能切实感受得到,规律都正在对每个人发挥着作用,并将永远存在。面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的骨灰,理解和运用了这些规律的人,必将洒下高尚的热泪。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而且绝大多数比较的标准都建立在物质指标之上---钱,权,抑或钱和权的组合。但是还有一种极少数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以价值来衡量的,这种价值是对群体而言的价值。两种幸福的标准背道而驰,持有不同标准的人的价值观当然也就水火难容了。人是价值观的载体,人体之间本无矛盾,矛盾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价值观。 至此,又不得不联想到了另一位马姓名人和他的某某金服,以及反其道而行之的任姓名人和他的华为集团。华为和阿里现在都是领军型国际集团,一边是世界级的移动终端企业,另一边是移动支付行业的巨头。表面看他们都是民营企业,资产雄厚,但这两个企业最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却是南辕北辙。华为靠技术壮大,阿里靠资本发家;一个是瞄准如何提升核心价值,一个是走上了资本掠夺的道路;一个是永远面向为客户服务,一个是起步阶段面向客户,壮大后便突然转身。阿里曾经信誓旦旦收购华为,但是短视的阿里除了眼红华为的有形资产,是否做好了收购人家无形资产的准备了呢?是否已经定了价?是否确认买得起? 除了大企业,小企业甚至个人的经营也一样要顺应规律和潮流,才能做到实现自我价值。 国人很聪明,而与此同时,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也愈演愈烈。周围的很多同事甚至领导,以他们的智商,只要立场稍稍转变,以他们“万事不做赔本买卖”的计算能力,本可以拓展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梦寐以求的生活品质。但是,令人惋惜的残酷现实却是,很多人聪明地,但很不明智地给自己筑起了一座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无法攻破的坚强壁垒,万事仅从自己的得失出发,却恰恰束缚了自己的潜在生产力。 再来看看马克思的另一句名言:“目标始终如一。” 他告诉我们,无论任何劳动,任何职业,只要目标不变,不懈奋斗,终将收获价值。在此不谈收获成功,因为目前人们心中的成功几乎已经与单纯货币等同起来,而忽略了价值决定价格的铁律,使很多渴望成功的人或欲速则不达,或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跑越快。 很多人都在笃定用“付出最小化,收入最大化”的“捷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曾有过片刻停留和思考。当自己的欲望达不到时,并不是从理论上来修正自己,而是极尽能事地钻营本就错误的理论,一骑绝尘而去。 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满眼尽是别人的缺点不足。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客户过于挑剔和善变,同事们不求进取,家人总是给自己增加负担,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相比那些自认为不如自己却风生水起的竞争对手,留给自己的只剩下失衡与挣扎。 看到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使我默然意识到,世界就在那里,不会按照我们的期望唯心地改变。与其不切实际地在等待他人的改变中虚度光阴,不如实事求是地重新审视自己,刀刃向内,做自己的主人,做时间的老板,吾日三省吾身。先改变自己,用改变的自己来改变世界。 转变观念,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奢望被人民服务;行动担当,用潜心钻研和奋斗来充盈自己的人生。 好东西应该也必须分享,希望每个人都能用这段话重新开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余生。
最近看了一篇马克思写于1835年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如此深刻且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得非同一般,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在此文中,他首先提出了一种选择。“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选择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何去何从。想想我们做过的选择,初中毕业时选择高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一直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而且它的字典里还没有后悔这个词,因此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犹豫不决,也不能仓促行事。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难抉择的事,现实和理想一直在我们内心挣扎,我们甚至会不知所措。而在此文中,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最终方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考虑得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找工作时,要看清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处于此状态的祖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努力向那些方面迈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自我实现,又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外,马克思还告诉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被虚荣心、权力、金钱等欲望迷住了心窍,而一头栽进了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此等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时,我们应该问问父母,至少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做为当代青年我们从马克思成才中学习: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追求纯粹爱情的精神、立足解决问题的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的精神:
1、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
2、缔结真挚友谊的精神。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
3、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
4、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如今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
5、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中有一种“坏”,就是怀揣理想,但是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发泄。青年马克思就是探索中的叛逆。马克思看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不忘初心,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就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芒。思考让马克思的青春叛逆闪闪发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有其特有的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引志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实践的活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暖流以,并正确认识能力、标准与回报问题,从而顺利成才。
首先要学习到的是如何做人,其次是一种坚韧的品质,再就是为了全人类而奋斗的意志品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本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此文章的语言清新优美,读完之后犹如当头棒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在校的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浮躁.生活犹如万花筒,工作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眼花缭乱,不知其思所归,其意所至.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他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我们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适合自己职业,才能最终选择出“最终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马克思在文章中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方面: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问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他在文章中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选择职业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要明白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2、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马克思的考虑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自我感悟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充满热情,深切的热爱这份工作我们才想要去为之而努力.这正如马克思在文章里提到的“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过程中才“始终不会情绪低落”.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后果必然时妄自菲薄.正如马克思所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马克思会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如此见解,可见他在17岁得时候就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感到震撼,那是源于我们对其见解的心悦臣服.由此说来,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在意识洪流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坚持原则,不被诱惑所扰.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1马克思在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下这篇毕业论文,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已经逝世,但他的思想却依然留存,我们从中也受益匪浅。细读这篇文章后,见识到他当时就具有的极高觉悟,震撼不已。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从几个方面谈论了青年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一些事情。首先,马克思谈到,人作为高智能生物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动物有人自身对实现一个目标时使用方法的选择。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有了选择的机会,同时是经过自身思考后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机会甚至贯穿于马克思文章中,有关于目标的选择、关于实现目标机会的选择、关于职业的选择、关于是否参考类是父母在内的一些“顾问”的选择。接下来,马克思开始对自己的目标做出了讨论。文中谈到人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不是随便的一个目标,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对于毕业的青年来说,如果目标是未来的职业选择,那是马克思那么说是完全正确的。毕业的青年不应该随意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马克思甚至这样来定义那个目标: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此形象具体。的确,如果我们在确定目标时真的能够做到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那样当我们在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主观上自己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当然马克思有对一些人对目标的坚持做了细谈。马克思谈到很多人在制定目标后都缺乏坚持为目标奋斗下去的毅力。当时我读到那段时也真是感触颇深,一下子想到了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没少定一些小目标,例如每周读几本书,早起晨跑,坚持背单词……这些都以书上积满的灰尘,错过的闹钟以及搁置在一旁的词汇书宣布了那些目标的作废。想想实在可悲,当初的信誓旦旦,如今却已是不闻不问。实现目标是一段长跑,不需要我们起跑时的爆发力,却很依赖我们跑下去的毅力。我们都曾目睹了无数满腔热血出发,几天后放弃的事例,或许自己也参与其中。所以,可贵是对于目标持续的追求。然后,马克思开始讨论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所应考虑的几点。第一,青年选择某一职业的理由或是企图,是真的认为那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还是怀揣着一种对于这一职业的虚荣的炫耀。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值得高兴的,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青年对于这一职业的选择就是相当危险的。虚荣心只能引起我们对于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却不能支持我们长期从事这么一项工作,马克思也提到,如此的话,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最后导致的只会是我们的怨天尤人。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是应该好好思索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是否真的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二,青年在选择某个职业时对这一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工作,自己有没有对这个选择有很好的理解,那个职业是否真的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好,或是关于这个职业的各种美好的言论都是我们道听途说、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相当危险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绝不能仅仅对这个职业是片面的理解,还应该深刻地去了解它。弄明白这一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包括对我们知识技能、对于我们从事这一职业后应当承当的责任、对我们体质等多方面的要求。当我们对这些都熟知时,我们才能更正确地做出自己是否决定对这份职业的选择。而在这决定是否做出选择的思想斗争中,我们除了参考这个职业对我们的要求这个客观事实,同时我们也有我们的“顾问”。所以,第三,青年在选择某一职业时,应该很好地利用好“顾问”这一资源,马克思认为,他们是更有经验的,所以青年可以从他们那得到有胜与其自身主观上的判断。第四,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人类社会中有很多职业供青年选择,这时青年就又要好好考虑这选择。马克思认为,青年应该选择有尊严、甚至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后者我想可能大多数人没有马克思那么高思想觉悟,但至少应该做到前者这一标准。以上就是马克思对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些论述,但我想如果我们能去掉“选择职业”这一框架,马克思所述的言论对于我们生活学习方面还是适用的。如若我们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选择权利,那我们就应该在做出选择前有周全的考虑。这是我们不会在之后的行动中因为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的重要保障,这个工作包含了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思索。我们首先需要对那件事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其次我们还应审视自己做这么一件事的目的,最好我们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毕竟前车之鉴还有很有利的。而且,想马克思所述青年在选择职业后应该有对这一目标的持久追求、不灭的热情。我想求学之路亦是如此,也需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毅力,绝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不局限与事物的表面,这样才能做到周全的考虑。以上就是我读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这篇文章的感想。如今我虽然还未面临到选择职业这样一个问题,但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种种观点无疑是我未来在面临这一问题的很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