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层次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层次化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有效率。(一)明确教学要求,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分层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对待数学基础较好的或者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进行课外的扩展,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做到多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有层次。分层教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对不数学学习层次的同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如何改变这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改变时,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增加其学习内容的难度,避免其因为学习难度较低,轻视数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基础教学的学习,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课外辅导层次化。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数学分层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作用就是满足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新型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区分时要细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成绩,助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 :随着教学思想逐渐传承、发展、演化,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资质、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作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采取多样化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称之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基本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分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一、教学分层

孔子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就如同不能要求小学生会做大学生的题目一样,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教师不能妄图采取单一的方式来教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会导致学生的优差分异逐渐加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高,使教师逐渐陷入教学僵局,很多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备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其相互穿插融合。比如,班级中倘若学生中资质好的学生居多,那就在调整教学方式时,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教学比重;倘若学生中资质不高的学生居多,就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考虑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发展。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比如,在成绩测试时,优等生需要达到90分以上,中等生需要达到80分以上,落后生需要达到70分以上等,不能过于强硬,统一硬性指标,鼓励他们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大致掌握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为课堂提问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后,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对教学有益,提问一些繁琐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纯粹只是在浪费时间,同样对优等生提问最为基本的知识点或对落后生提问最为复杂的数学题目也是在浪费时间。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就应当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来获得知识检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划分提问的档次水平,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使提问的问题对需要回答的学生来说,既包含所学的基本知识,又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挑战提高,比如,提问优等生时,对问题的答案就要高要求,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并能准确提出涉及的知识点,若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则更好;提问落后生时,要求就可以略低一点,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落后生的数学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作业分层

通常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进行完一个课程的讲解后,布置给学生用于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作业,是教师在进展下一个新的课程前,提前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划定范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前预习,以减小课堂新知识点的进展难度。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前作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但不恰当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不同资质学生所占的比例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检测,以整体学生为标准,将基础题和提高题都要包含在内,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说清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将基础题和提高题标示出来,对于优等生,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而对于落后生的最低要求则是完成基础题,在完成基础题后,再去考虑提高题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完成率和正确率。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付出努力,既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所巩固,又能保证学生有所提高。作业的布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整体的关注和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却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备课;测评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施教。A层为优等生,智力好,学习习惯优,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为中等生,他们在班里占大多数,智力一般,但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C层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痛的,也就是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各层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课堂提问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时可以个别调整。如有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七十分左右,但是他们积极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都赶上来了,升入A组。还有一名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习惯不好,还是留守儿童,我一方面鼓励他,为他辅导,同时严格要求管理他,要求他不懂就问,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异步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1.分层备课一个层次设计一个教法。每课我都力求备三个层次,有详写备的,有简写备的,但都备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层授课采用“合”(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课中作业,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灵活制宜。借鉴复式教学模式,动静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达到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合”,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然后,我又采用“分”,让C、B层学生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并求出比值,最后让A层学生根据比值,写出比,并组成比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又采用“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练习时,我采用“分”,让C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会求比值;B层学生会根据“2×9=3×6”写出比例;A层学生会做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异步教学,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时教师直接帮教的时间多了,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强了,以往“陪读”的现象解决了,而且堂堂课学有所得,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3.分层提问对优等生提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学困生提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乐学爱学。如:学习了“循环小数”,我对A层学生提出: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能充分激发优等生的探究欲望。对C层学生提出:学习了循环小数,你知道循环小数的特点吗?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上来,产生成就感,变得爱学、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每年期末测试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4.分层练习每节课后作业都要分层设计,精心设计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和拓展题。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题面向A层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宽思维。另外,有些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C、B层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对A层要求一题多解。

三、测评分层

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中,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层学生在考查中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都有收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普遍增强,在合—分—合—分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新知一般都在“分”学时进行,而“分”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有所增强和提高。

摘要: 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教材的课外作业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模仿练习,这种练习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通过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本人就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教学完四则运算一课时,我布置四部分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师评价后,只要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向创新题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如:当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后,我设计了两道学生作业: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能与不能围绕成三角形).师:请各学习小组拿出学具袋的三根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实验:用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1)学生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2)汇报交流(有的说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不能——教师课件演示).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可见,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条边的长短有关系.通过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摆小棒,动脑想一想,让学生发现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即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应用深化、解决问题.小刚想制作一个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现在有两根小铁条,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请你们帮小刚想一想,应再准备一根几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帆船?学习方法:(1)小组活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说明理由.(3)师生概括:再准备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的帆船.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再好的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良好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找准生活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后,我设计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测量热水瓶及杯子并记录有关数据,制作热水瓶和杯子的包装盒,看谁设计得合理、漂亮.这道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许多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生活实践题的编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既要考虑共性因素,又要照顾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从中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效果.

作业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游戏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又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在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四、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县外国语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象山县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县公交公司或县环保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作业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或是照抄照搬习题答案的现象,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事实上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笔者就自己的从教经验,浅谈一下平时是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的。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

基础练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

综合练习: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

拓展练习: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

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课外作业的“齐步走”现象。

二、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要有实用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 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 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秋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根据练习内容适量布置作业,要有度

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四、根据当天情况偶尔布置选择性作业,要讲民主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曾有老师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总之,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摘 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作业设计应注重变化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应适中适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②“春”字一共出现几次?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④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

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加工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作业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负担,不能收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设计时应紧扣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完“最大公约数”后作业是这样设计的:

①两个数公约数的个数是( )。

②.在1、3、5、10、11、12中互质数有( )对。

③.A=2×3×5 B=2×2×3 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④.求54和72的最大公约数。

⑤a÷b=12(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4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①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③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④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5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小学数学作业数量化设计研究论文

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18、年、月、日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25、圆的面积”的教案26、圆柱的认识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白字,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此产生了畏惧感,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 提及数学作业的评价人们除了以“√”和“×”来判断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错,再就是以分数或以等第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作业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⑴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⑵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⑶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案例研究,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现象事实与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研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区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评价的永恒追求。数学作业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建构主义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3、多元化智力学说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测量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 4、遵循“微格教学”原理,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积累作业评价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研究内容 1、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了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作业案例研究,教师“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邀请专家与我们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导及时调整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行动的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3、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探索尝试有效的作业评价途径和方式 。 2、反思、完善评价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08年11月-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实验报告 。 3、申请成果验收。 七、成果呈现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展。 八、课题的管理:(略)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寒假;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协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实践研究题:每个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小课题,具体题目附后。 2、动手操作题: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迎新春,庆元宵”花灯。 一、二年级实践研究题 读儿童书籍,听广播或家人讲故事,看电视节目等,写下十个故事以上的题目,熟记五个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级实践研究题 1、以“××家成长之路”为研究课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家”(如: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调查、访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这类“家”的事迹,写二十个以上摘录卡(“摘录卡要写清楚人物的简历。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这些“家”进行归类分析。如对他们的“学习条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成名成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2、以“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如“宁德市环境改造方案”。 活动提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查阅材料,弄清以下问题: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内容,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提示:确定不同职业的几位同学的父母及这些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平常的一天进行访问,弄清以下问题: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费多少时间;父母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同学们了解父母什么,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同学们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建议方案。 4、以“未来的家电”为研究课题 活动提示:分析现在某一家电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这一家电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实现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 (三)活动要求: 1、“花灯”制作要亲自动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废弃物,要多想象,重在创意,有特色。 2、小课题要在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用方格纸抄正。 3、组成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地点或走访对象;每次观察、走访要有记录;从有关文件、报刊和书籍上搜集资料,做成剪报或资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内要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和结论,确定课题小论文的提纲以及写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内容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另选研究课题。 (四)活动评奖: 1、下期开学后,学校将举办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只有能讲五个故事以上的,才有参加预赛的资格)。对比赛优胜者,学校除了给予奖励外,还请他们到学校电视台讲故事给大家听。 2、小课题研究按年段评选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于开学初进行“论文答辩”与展示。 3、花灯制作,按年段评选一、二、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学校“元宵灯展”。 4、各班评选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优秀成果奖。 寒假结束,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业效果让我们吃惊。学生的“花灯”制作,多姿多彩,形状不同,材料各异,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特色。学校举办“元宵灯展”吸引了全校学生和不少家长。一、二年级的“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学校电视台直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小课题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小学生的能力,证实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写“小论文”,同样,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也能写出“小论文”来。 二、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通过寒假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增强了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信心。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实践活动的管理。2000年秋季,宁德市(原宁德地区)初教工作会议上,原初教科长俞长生将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向全市作了推广。 2001年开始,我们继续在寒暑假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向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撰写小论文的要求,并在毕业班开展撰写小论文的学生毕业作文可以免试的尝试。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参考学校、老师提供的课题或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进行探究(特别强调自己的兴趣);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的界限,按居住地、兴趣爱好等,自由组合);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形式积累资料,并及时做笔记、写体会; 4、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观点或结论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5、学校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器材室,同学们可以到学校查阅、借用书刊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借用活动器材;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 同时,我们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说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希望家长能成为孩子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参谋者、参与者、评价者。” 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我校作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将课题研究向作文教学拓展,向各学科教学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林文锜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后,我们向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课题组的审批。我们把“小学生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正规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体、心理特点,探讨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的策略,寻求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这一崭新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形式、制约因素、研究策略探讨、必须遵循的原则探讨、效果评价、与写作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主题活动,小论文撰写不同于以往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有挑战,对教师也有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观念要有较大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后五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实践,我校“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开展小课题研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时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主选择课题涉及面也广,探究的领域大,在自主、快乐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因此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某一问题,涉及环保、城建、农业、天文、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我骄傲,我是宁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学生家务劳动和自理情况的调查”、“压岁钱的来历和使用情况调查”、“小学生在校园玩危险游戏的调查”等,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如喜爱战争故事的学生选择“坦克的发展史”、“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喜欢家用电器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灯、空调、洗衣机、计算机、冰箱……)的发展史”、“未来电视预测”,注意关注家庭生活的学生选择“与父母沟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喜欢了解名人的学生选择“××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选择“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兴趣浓,乐于参与体验,主动开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当我们看看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的题目,像模像样;数数小论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长的上万字;读读这些小论文,有的让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2、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课题,根据小学生扽实际能力独立无法完成,必须小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等。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的同学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组合作从合作伙伴的构成到小队名称的确定,从课题的选择到计划的制定,再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到成果的形成(如写出小论文),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作小队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个小队都聘请一个“小队辅导员”(大多数是其中一个队员的家长),每一个小队都取了队名,如“申奥环保小队”、“寻找污染源小队”、“焕新家园小队”、“雷锋小队”、“乐您小队”、“快乐小队”、“青苹果小队”、“考拉小队”、“霹雳小队”、“闪电小队”、“曙光小队”、“前进小队”、“新·心·星小队”、“跨世纪小队”……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走街串巷,调查访问,不亦乐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学说的:“有时采访没人理睬,有时父母也不理解,但我们还是做得很起劲,因为那真正是我们自己喜欢干的事”。“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写的宁德市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年级薛可君等同学探究的《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绶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学执笔完成的《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还有《坦克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等等,都是学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级的兰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难找到需要的资料,小队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获取素材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作文内容成了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要么说假话,说空话,或者是东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袭,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资料,开阔视野;通过参与实践、实地观察、体验生活,在自发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素材,使习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如: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机关,宣传、访问、参观、调查,既使课题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又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素材;学生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校长、老师、同学,拓展活动空间,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里体验家庭生活,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庭有关数据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上述种种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又能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老师们反映,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习作内容真实性加强,选材大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内容,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毕业班,毕业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习作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门别类,归成几组文章,如写人篇、记事篇、状物篇、调查篇等等,写上前言(或写在前面的话),加上目录,设计封面,装订成册,有的同学还画上插图,不少同学还用电脑打字。那一本本学生习作集,不留心还真以为正式出版的作文选呢。我们几年来都举办了学生自编的习作集展览,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长的目光,有人给我们提字说:“未来作家从这里起步”!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少,社会适应性差,而开展小课题研究,离不开社会。因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到机关、到工厂、到企业、到社区,去访问、去调查、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五年七班召开了座谈会,学生谈了很多很多小论文写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学说:“到小商小贩那里调查最不好做,他们爱理不理,有的说话很难听”;有的同学说:“到单位进门房特别难,看门人总说我们小孩采什么访?看不起我们”;有一个同学神秘地说:“我发现官越大人越好,局长的态度比门房好多了,门房不让我们进去,局长还给我们倒茶”;有的同学说:“找别人帮忙态度要好”;有的同学说:“找大人采访特别要注意文明礼貌”……其中黄轩昊同学说:“去年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走街串巷,观察、寻找蕉城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护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大全》、《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员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姚君浦说:“小孩子去访问大人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遭到拒绝”。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这次我不依赖父母,我找来很多书参考,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剔除无关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还经过了小组的讨论之后才开始下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 总之,通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外国的小学生能够搞“研究”、能够写小论文,我们的小学生同样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不但能写出“类似科研”的小论文来,而且在课题探究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对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鼓励、支持,小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让学生参与这类课题研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实,对待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活,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活动就能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水平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自主式,教师学做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根据所学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些相关的人或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时实行抢答,看谁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的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对,并亲自讲解争当小老师。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环节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欲望。

三、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是理想和目标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无论是本班的,还是本校的,或是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都可成为学生的标杆性人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一个榜样,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更加刻苦和努力。同时,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严格管理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成长。有成绩要表扬,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虽然要严格管理,但是要注意严中有松,张弛有度。在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说、爱说、喜说。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然后问:“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一场拔萝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主题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图上内容,说出两只小兔各自的位置,说出它们的表情及内心活动,还有对话内容。在得出算式“28+41”的时候,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人人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后,将合理的算法说给教师和同学听。在学生得出用计算器、口算、竖式算等方法的时候,我又发动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学生有的说用计算器方法好,最准,但携带麻烦;有的说,口算最好,速度快,但有可能出现错误;有的说竖式算得好,又快又准确,不过要注意数位对齐,又费稿纸……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争先巩后地抢着说,热情很高,不仅说出了这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还体验到了求得新知的喜悦。

五、巧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艺术性地使用游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欢乐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学习了平方厘米这一面积单位后,教师故意让学生用它度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当他们忙着忙着自然会产生“要有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这时,教师顺势抛疑:“这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就请你们创造一个,叫什么呢?”诱导学生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名称创造出平方米,进而根据三者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帮助学生类推出平方米的意义。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从方方面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他们会受益无穷。

一、整合练习内容,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习题,它们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习得技能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习题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或者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缺少对习题本身的思考,甚至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教材习题的功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立足并尊重教材,对教材的习题资源进行深度解读,让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正确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整合练习的内容,以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以后,教材在“试一试”、“练一练”的基础上又安排了大量的题组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受教学课时的划分及一节课教学时间的限制,逐条解决所有习题显然费时费力,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在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几个内在联系存在高度一致的习题重新组合,赋予新的题组一个更为清晰的教学方向。例如将几组题型单一的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放在一起,在小组接力的活动中通过比赛来做,可以使单调乏味的习题解答变得轻松有趣、简单高效。

二、丰富练习形式,激发练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练习中,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新颖的题型、丰富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学生成为设计师……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多采用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设置悬念,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这种寓教于乐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三、关注个性差异,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练习的应用性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教学策略A、B、C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年、月、日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圆的面积”的教案圆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作业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游戏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又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在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四、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县外国语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象山县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县公交公司或县环保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作业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或是照抄照搬习题答案的现象,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事实上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笔者就自己的从教经验,浅谈一下平时是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的。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

基础练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

综合练习: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

拓展练习: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

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课外作业的“齐步走”现象。

二、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要有实用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 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 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秋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根据练习内容适量布置作业,要有度

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四、根据当天情况偶尔布置选择性作业,要讲民主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曾有老师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总之,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摘 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作业设计应注重变化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应适中适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②“春”字一共出现几次?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④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

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加工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作业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负担,不能收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设计时应紧扣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完“最大公约数”后作业是这样设计的:

①两个数公约数的个数是( )。

②.在1、3、5、10、11、12中互质数有( )对。

③.A=2×3×5 B=2×2×3 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④.求54和72的最大公约数。

⑤a÷b=12(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4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①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③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④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5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小学作业的层次性评价研究论文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语文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思维习惯,从而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目前,各类学科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如何有效的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呢?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实施: 一 、作业设计要突显趣味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迫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生存需要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趣味性作业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施: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每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尝试可以把语文作业熔铸在学生的课外游戏中,让孩子通过玩游戏从而有效地完成作业。比如,学习如何找近义词,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给定的几十个词语中,快速找到要找的词语来,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孩子从乐趣中爱上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习其实就是教师如何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在绘画中做作业 语文这门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好多老师产生一个误区,认为语文不应该布置绘画类的作业,这是有偏见的。比如,一首古诗学习后,为了拓展诗人的写作意境,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类作业,即根据诗句意思画一幅画,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得不对诗句意思及整首诗的意境进行回味。绘画类作业对小学生来说,直观性强,孩子特别喜欢。 3、在情景中做作业 有些课文故事内容便于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我们可以让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者和爷爷奶奶演一演。比如学习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可以布置分角色表演的作业,让孩子回家后和家人演一演。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特别要体现语文的生活化特质。 1、注重生活的直观性 孩子的世界特别简单,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侧重于生活的直观性。比如,学习了《慈母情深》一课后,我们可以给孩子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1)妈妈为了我,做了那些事让我刻骨铭心?(2)从妈妈所做的这些事情中,我该为妈妈做些什么事?(3)写一首童诗,体现慈母情深。通过这类作业,让孩子从自己身边特别关注妈妈的辛劳和付出,从直观行为中感受母爱。 2、强调生活的丰富性 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于大语文观,即语文回归生活触及社会。有些人认为不应该把孩子及早地带入社会,但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了解周围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比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后,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关于太阳知识的调查习题。“太阳表面温度是多少?太阳体积有多大?太阳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小?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假如没有太阳,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还了解到有关太阳的那些知识?”这些问题的设计,促使孩子上网查阅,有些需要孩子向长辈请教。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学习的差异性。”不错,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异性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在对孩子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有层次性。我平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分为三类,即难、中、易。班级的尖子生就做难题,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班级学困生就做容易做的题,以便培养这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中间学生适宜做中等偏上的作业。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班级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 1、查阅审批要到位。不同层次的作业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本来一次性就可以把作业订正过去,现在作业分层次了,老师就不得不分层次订正。这里,我们可以采取以优补差即让尖子生批阅学困生的作业,中间那部分学生的作业老师就可以批阅。这样学生带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向尖子生学习,老师的工作量随之减轻。 2、习题设计要科学。我们有的老师总是怕麻烦,设计作业时不研究,不是学困生做得题太难,就是尖子生做得题过于简单。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习题。 四、作业设计要彰显实践性 我们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应用,应用当然离不了一个实践问题。语文作业的每一次设计,我们从理念上必须要突出一个实践性特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用,只有这样,我们设计的作业才有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彰显实践性,必须抓住以下三点: 1、以语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实践性作业由于没有基本的模式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自由地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丰富的实践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创新因素,学生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这样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创新潜能得以挖掘。比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后,我们就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尤其特别深入地查阅有关梁启超这个人的历史,从而激发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成为祖国有用人才。 2.以语文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开发自由探索的空间。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和可伸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练习的内容。在灵活、自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生活的能力。学习《四季之美》一课后,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点,从而为解读本课主题思想做好铺垫。 3.以语文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实践性作业需要进行观察、操作、制作、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语文实践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语文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另外,由于语文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活动方式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作业设计要强化针对性 由于小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之前,必须要明确本次作业训练的目标。据我观察,有好多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随意性很大,这是不利于孩子知识系统建构的。语文作业设计,这一次和上一次不能雷同,不要总让孩子重复做作业,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愫。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强化针对性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1、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新”字。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师,他每次布置语文作业,总是抄写生字三遍,词语三遍,比如上到第十课了,还要求学生抄写第一课的字词,当我问他这么做的理由时,他说“熟能生巧”吗,反复抄写自然就会熟记于心。一次,我亲自看看孩子们的抄写情况,倒让我大吃一惊,错别字很多。看来,抄写次数多了,不一定就书写熟练。这里,我就悟出一个道理: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一个“新”字,也就是有针对性地就当天教学内容设计作业,作业设计的跨度不能太大。当然,过一两个月回头重温还是可以的。 2、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实”字。有的老师担心家长有意见,给孩子们设计布置作业时,华而不实,我们布置作业,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作业练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布置作业不要贪多,而要精选习题,题题击中问题的要害。让学生的作业成为孩子反馈学习的晴雨表。 3、作业的针对性要突出一个“活”字。抄写生字五遍,这类作业就很死板。如果把抄写生字设计成填空题或者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这就要比抄写有效的多了。据我多年体验,一些老师之所以做不到作业之“活”,关键存在于一个“懒”字挡道。作业设计活用,要做到手脑并用,从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中突出作业的“活”的特质。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寒假;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协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实践研究题:每个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小课题,具体题目附后。 2、动手操作题: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迎新春,庆元宵”花灯。 一、二年级实践研究题 读儿童书籍,听广播或家人讲故事,看电视节目等,写下十个故事以上的题目,熟记五个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级实践研究题 1、以“××家成长之路”为研究课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家”(如: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调查、访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这类“家”的事迹,写二十个以上摘录卡(“摘录卡要写清楚人物的简历。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这些“家”进行归类分析。如对他们的“学习条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成名成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2、以“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如“宁德市环境改造方案”。 活动提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查阅材料,弄清以下问题: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内容,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提示:确定不同职业的几位同学的父母及这些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平常的一天进行访问,弄清以下问题: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费多少时间;父母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同学们了解父母什么,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同学们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建议方案。 4、以“未来的家电”为研究课题 活动提示:分析现在某一家电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这一家电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实现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 (三)活动要求: 1、“花灯”制作要亲自动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废弃物,要多想象,重在创意,有特色。 2、小课题要在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用方格纸抄正。 3、组成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地点或走访对象;每次观察、走访要有记录;从有关文件、报刊和书籍上搜集资料,做成剪报或资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内要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和结论,确定课题小论文的提纲以及写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内容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另选研究课题。 (四)活动评奖: 1、下期开学后,学校将举办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只有能讲五个故事以上的,才有参加预赛的资格)。对比赛优胜者,学校除了给予奖励外,还请他们到学校电视台讲故事给大家听。 2、小课题研究按年段评选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于开学初进行“论文答辩”与展示。 3、花灯制作,按年段评选一、二、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学校“元宵灯展”。 4、各班评选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优秀成果奖。 寒假结束,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业效果让我们吃惊。学生的“花灯”制作,多姿多彩,形状不同,材料各异,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特色。学校举办“元宵灯展”吸引了全校学生和不少家长。一、二年级的“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学校电视台直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小课题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小学生的能力,证实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写“小论文”,同样,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也能写出“小论文”来。 二、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通过寒假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增强了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信心。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实践活动的管理。2000年秋季,宁德市(原宁德地区)初教工作会议上,原初教科长俞长生将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向全市作了推广。 2001年开始,我们继续在寒暑假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向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撰写小论文的要求,并在毕业班开展撰写小论文的学生毕业作文可以免试的尝试。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参考学校、老师提供的课题或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进行探究(特别强调自己的兴趣);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的界限,按居住地、兴趣爱好等,自由组合);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形式积累资料,并及时做笔记、写体会; 4、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观点或结论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5、学校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器材室,同学们可以到学校查阅、借用书刊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借用活动器材;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 同时,我们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说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希望家长能成为孩子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参谋者、参与者、评价者。” 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我校作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将课题研究向作文教学拓展,向各学科教学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林文锜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后,我们向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课题组的审批。我们把“小学生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正规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体、心理特点,探讨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的策略,寻求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这一崭新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形式、制约因素、研究策略探讨、必须遵循的原则探讨、效果评价、与写作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主题活动,小论文撰写不同于以往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有挑战,对教师也有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观念要有较大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后五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实践,我校“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开展小课题研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时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主选择课题涉及面也广,探究的领域大,在自主、快乐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因此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某一问题,涉及环保、城建、农业、天文、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我骄傲,我是宁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学生家务劳动和自理情况的调查”、“压岁钱的来历和使用情况调查”、“小学生在校园玩危险游戏的调查”等,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如喜爱战争故事的学生选择“坦克的发展史”、“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喜欢家用电器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灯、空调、洗衣机、计算机、冰箱……)的发展史”、“未来电视预测”,注意关注家庭生活的学生选择“与父母沟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喜欢了解名人的学生选择“××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选择“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兴趣浓,乐于参与体验,主动开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当我们看看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的题目,像模像样;数数小论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长的上万字;读读这些小论文,有的让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2、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课题,根据小学生扽实际能力独立无法完成,必须小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等。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的同学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组合作从合作伙伴的构成到小队名称的确定,从课题的选择到计划的制定,再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到成果的形成(如写出小论文),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作小队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个小队都聘请一个“小队辅导员”(大多数是其中一个队员的家长),每一个小队都取了队名,如“申奥环保小队”、“寻找污染源小队”、“焕新家园小队”、“雷锋小队”、“乐您小队”、“快乐小队”、“青苹果小队”、“考拉小队”、“霹雳小队”、“闪电小队”、“曙光小队”、“前进小队”、“新·心·星小队”、“跨世纪小队”……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走街串巷,调查访问,不亦乐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学说的:“有时采访没人理睬,有时父母也不理解,但我们还是做得很起劲,因为那真正是我们自己喜欢干的事”。“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写的宁德市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年级薛可君等同学探究的《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绶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学执笔完成的《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还有《坦克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等等,都是学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级的兰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难找到需要的资料,小队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获取素材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作文内容成了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要么说假话,说空话,或者是东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袭,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资料,开阔视野;通过参与实践、实地观察、体验生活,在自发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素材,使习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如: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机关,宣传、访问、参观、调查,既使课题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又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素材;学生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校长、老师、同学,拓展活动空间,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里体验家庭生活,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庭有关数据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上述种种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又能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老师们反映,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习作内容真实性加强,选材大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内容,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毕业班,毕业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习作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门别类,归成几组文章,如写人篇、记事篇、状物篇、调查篇等等,写上前言(或写在前面的话),加上目录,设计封面,装订成册,有的同学还画上插图,不少同学还用电脑打字。那一本本学生习作集,不留心还真以为正式出版的作文选呢。我们几年来都举办了学生自编的习作集展览,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长的目光,有人给我们提字说:“未来作家从这里起步”!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少,社会适应性差,而开展小课题研究,离不开社会。因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到机关、到工厂、到企业、到社区,去访问、去调查、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五年七班召开了座谈会,学生谈了很多很多小论文写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学说:“到小商小贩那里调查最不好做,他们爱理不理,有的说话很难听”;有的同学说:“到单位进门房特别难,看门人总说我们小孩采什么访?看不起我们”;有一个同学神秘地说:“我发现官越大人越好,局长的态度比门房好多了,门房不让我们进去,局长还给我们倒茶”;有的同学说:“找别人帮忙态度要好”;有的同学说:“找大人采访特别要注意文明礼貌”……其中黄轩昊同学说:“去年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走街串巷,观察、寻找蕉城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护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大全》、《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员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姚君浦说:“小孩子去访问大人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遭到拒绝”。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这次我不依赖父母,我找来很多书参考,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剔除无关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还经过了小组的讨论之后才开始下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 总之,通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外国的小学生能够搞“研究”、能够写小论文,我们的小学生同样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不但能写出“类似科研”的小论文来,而且在课题探究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对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鼓励、支持,小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让学生参与这类课题研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实,对待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活,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活动就能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18、年、月、日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25、圆的面积”的教案26、圆柱的认识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教学策略A、B、C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年、月、日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圆的面积”的教案圆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你好,对于撰写小学数学课改论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备课的角度撰写。如:《小学数学应该题教学的过程与策略》、《小学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等。二、从上课的角度撰写。如:《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小学数学如何创设情境》、《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三、从辅导的角度撰写。如:《浅议小学数学中年级作业批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指导》等。四、从对新的课改理念的理解入手。如:《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等。

传统教材的课外作业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模仿练习,这种练习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通过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本人就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教学完四则运算一课时,我布置四部分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师评价后,只要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向创新题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如:当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后,我设计了两道学生作业: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能与不能围绕成三角形).师:请各学习小组拿出学具袋的三根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实验:用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1)学生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2)汇报交流(有的说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不能——教师课件演示).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可见,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条边的长短有关系.通过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摆小棒,动脑想一想,让学生发现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即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应用深化、解决问题.小刚想制作一个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现在有两根小铁条,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请你们帮小刚想一想,应再准备一根几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帆船?学习方法:(1)小组活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说明理由.(3)师生概括:再准备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的帆船.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再好的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良好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找准生活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后,我设计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测量热水瓶及杯子并记录有关数据,制作热水瓶和杯子的包装盒,看谁设计得合理、漂亮.这道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许多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生活实践题的编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既要考虑共性因素,又要照顾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从中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