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博物馆分众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博物馆分众化研究论文

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备中央空调、消防、安全防范系统。该馆原址为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辟地扩建博物馆,1999年5月即竣工开放。1/6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馆区环境优美,文物收藏宏富,设施设备先进。随着新馆的建成和开放,徐州博物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嘉宾,并将在新的世纪里为发展徐州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馆内环境幽静,绿草如茵,也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 徐州博物馆,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 陈列楼有八个展厅,陈列内容有《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俑偶华彩》、《邓永清收藏书画》、《清式家具》等,陈列各类文物精品近千件。楼内还有展厅、学术报告厅、内外宾接待室、旅游纪念品中心等;乾隆行宫及碑园陈列汉至唐代墓志、石幢和唐宋时期书法名家的法贴刻石近百方,是一处典雅秀美的文物园林。土山汉墓曾出土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等珍贵文物,为东汉时期分封在徐州的某代彭城王夫妇的陵墓,也是徐州市区发现的唯一东汉诸侯王墓;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 徐州博物馆陈列楼内为主展区,其常设陈列有“古彭之宝”;“俑偶毕彩”;“清式家具”;“邓永清捐赠明清书画”等。其中,“古彭之宝”是徐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徐淮初曦、汉室遗珍和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展出各类文2/6 物近千件。重点展出近年徐州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即众多楚王(彭城王)的金银,铜铁,玉石器及楚王的浴间,厕所等。极为珍贵的有多套楚王,列侯使用的腰带金扣,楚王的成套银质和鎏金浴具等。“天工汉玉”展出馆有:玉棺、金缕玉衣、玉面罩、玉枕等葬玉。玉卮、玉高足杯、玉耳杯等成套玉酒具;S形龙、连体龙、蟠龙、飞龙等各种造型的龙形玉佩。玉戈、玉钺等玉兵器;铜丝玉豹、玉熊等精美玉雕动物;各类玉具剑饰;各种形制的玉璧、璜、瑗等玉礼器。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出土汉玉常设展览。 《汉室遗珍》、《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其中《徐淮初曦》陈列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时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铜器120余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闻名遐尔的彩绘陶器、反映南北文化交汇的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封格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邳州戴庄九女墩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等,在现了徐州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诸侯王、列侯及皇亲贵戚凿山为藏的巨大洞室墓、石室墓虽屡遭盗掘,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了两汉文化的丰厚内涵。 《汉室遗珍》包括三个展厅,分别陈列铜、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第一展厅陈列铜、金银器等文物珍品西汉腰带金扣、龟钮银印、鎏金兽形砚、铜牛灯、铜鼎等150余件。“天宫汉3/6 玉”是《汉室遗珍》第二展厅,展出徐州出土的玉器珍品西汉金、银缕玉衣,玉棺、玉卮、蟠龙玉佩等130余件。汉玉 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饮誉于世。汉代楚国制玉业十分发达,徐州出土的汉玉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被评为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棺用2000余块玉片镶嵌而成,而与此相似的满城汉墓玉棺仅有200余块玉片镶嵌,狮子山玉棺为全国仅有的两具玉棺中最为精美的,与其一起出土金缕玉衣由4000多片新疆和田白玉用金丝穿缀而成,堪称稀世珍品。《汉室遗珍》第三展厅展出古代陶器、石器文物近百件。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实用陶器、各种铁器和石制建筑构件展示了粗犷豪放、恢宏博大的楚汉雄风。汉墓的复原陈列,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第三部分是《史河流韵》,展出魏晋南北朝至青代的瓷器、铜器、金银器等140余件。反映出在这19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州战乱、水患频仍,经历了衰落至中兴的曲折历程。《俑偶华彩》展出了汉至宋代的各类陶俑艺术精品210余件,有西汉乐舞俑、彩绘仪卫俑、北朝彩绘女立俑等。陶俑是中国古代造形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徐州出土的陶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局有独特的地域性。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仪卫俑是中国出土彩俑的佳作,曾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得到很高评价。4/6 北朝俑是徐州地区出土陶俑的又一杰作其样式和色彩都是同时期出土陶俑中最精者。汉俑朴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庄,隋唐俑丰满雍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观念,呈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在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众多的汉代至宋代的陶俑为研究当时的官制、服饰、雕塑艺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及心理和视觉的享受。 《邓永清收藏书画展》和《清式家具》所展出文物均为精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和时代特征。此外,该馆艺展厅还不定期举办考古新发现展览,专题文物和艺术品展览。一件距今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金缕玉衣在徐州博物馆被修复。这件金缕玉衣于1995年在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刘戊陵墓中被发现,由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制成。国家文物局说,这件金缕玉衣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好的一件。2001年3月,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根据玉衣史料、研究资料和过去修复汉代玉衣的经验,开始对这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经过10个多月的研究和细心拼接,考古人员已初步完成玉衣头部、上衣、下衣、手脚等部分玉片的分类和定位工作。复原玉 衣长度确定为1.75米。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我为我是个徐州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感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博物馆研究外国论文

●讲述当地的故事----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6期●陈列大纲不等于展览内容脚本 《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6)●侃谈当前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九大弊端与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31日(6)●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2005 转载: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二期“考古学动态” 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论展览形式设计依据和管理要求 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1日《遗产周刊》●论市县级博物馆收藏和展览的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取费标准亟待制定 中国文物报2005年7月15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2005年5月27日《遗产周刊》●加强博物馆布展工程中“深化设计”环节的把关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的作业流程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重视展览文本策划条件的前期准备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亟待重视和加强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应为公众服务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7日(6)●博物馆展览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银行博物》第4期●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的坐标点 2004年10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大众网、搜狐网、民族中国网转载。●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中国文物报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谁享有世界遗产的决策权 2004年7月22日(8)《社会科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转载●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2004年4月14日《文汇报》“时评”, 央视国际网、新华网、人民网、世界遗产中国行网、权威论坛中国网、大洋网、中国经济网、搜狐网、南方网、中国西部网、黄河新闻网、共产党网、四川在线等转载●欧洲国家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第三国策”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为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把脉 2003年12月19日《中国文物报》《遗产周刊》●我国大型古文化遗址正遭受最严重破坏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提炼和内容策划 2003年9月19日(5)《中国文物报》●摧残旧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最短见的行为2003年9月5日(8)《中国文物报》●浅谈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2003年8月8(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转载●文物黑市泛滥的背后 2003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华夏收藏网、南方网、大众网、中国作家网、和迅网、中国传统文化网、文教网和《市场报》等转载●文化遗产岂能“贴现” 《解放日报》“观点”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东方网、解放网、中国世界遗产网、中经商网、宁波科技信息网等转载●聚焦大遗址: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困境 《社会科学报》2003年6月12 日(6)●(博物馆)为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 2003年5月16日《中国文物报》 (7)●旧城改造不能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华社机密内参《内部参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旧城改造不能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题转载●珍惜城市的历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报●解放论坛》,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上海市行业博物馆建设: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复旦学报》2003年4期●无法挽回的损失 ——论盗掘活动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破坏,收录于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3)●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权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论文物走私与文物盗窃、非法交易之间的关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论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中国博物馆》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博物馆弱工程安保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文物保护与旅游:陕西争讼尘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会科学报》●旅游企业经营文物单位 带来严重后果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6期●坚持国家所有原则 遏止地方利益扩张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7期 注:上述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有些地方将文物保护单位交给旅游企业经营的做法有蔓延趋势,看来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家宝贵资源,保护文物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文物无疑可以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来开展旅游,但这并不能被认为可以交给旅游企业去经营赚钱。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硬将其合而为一,势必会影响文物的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 2002年11月20日钱其深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对历史文物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只有保护好才能永续利用,旅游部门不能经营文物单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也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002年《中国文物信息网》●谁动了这块奶酪 新华社《开放月刊》2002年10期●“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 徐松龄等主编《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中国的实践与理论进展》,2003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文物单位不能企业化经营 2002年6月27日(2)《社会科学报》,世纪中国网转载●文物单位不宜市场化经营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中国光明网2002年5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转摘,2002年第3期《秦佣研究动态》转载●让行业博物馆亲近都市旅游 2002年5月17日(14)《文汇报》●遭遇难题:文物单位化身旅游企业 2002年3月21日 (6)《社会科学报》,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报社《文摘报》以“文物命运令人担忧”转摘●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陈列展览”●数字化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论新时期博物馆对外展览的重要意义 收录于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3/2001《中国博物馆》●行业文化与行业博物馆3/2001《博物馆研究》●等级森严的明代丧葬礼规 收录于2001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殡葬文化研究集刊》●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录于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论博物馆经营管理: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1/1998《中国博物馆》●论文物博物馆机构中违背公众意愿的行为1/199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11/1997《探索与争鸣》●企业赞助与博物馆再发展3/1997《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宣传中的公共关系1/1997《中国博物馆》●西方博物馆之友与志愿工作者纵横谈3/1997《博物馆研究》●浅谈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导引服务2/1997《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公共关系:概念、缘起、职能1/1996《博物馆研究》●市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突出地方特色3/1987《东南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1987/5/19《文汇报 学林版》●博物馆藏品的开放1/198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工作人员道德准则4/1989《文博》●上海博物馆事业现状及其对策 收录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一书●关于博物馆观众5/1991《东南文化》●自然遗产与博物馆4/1991《博物馆研究》●传统博物馆学研究向现代博物馆学研究转化 收录于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论文集》一书●公众服务5/1993《中国博物馆通讯》●博物馆与环境保护2/1993《博物馆研究》●全国巡回展览4/1993《博物馆研究》●论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文物保护3/1993《文物春秋》●博物馆观众:调查与分析2/1993《东南文化》●论博物馆接待服务中的公共关系4/1995《中国博物馆》

D 说明了行动胜于语言,主动胜于被动。英语原文是 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其实这段格言是老外从中国学到的,出自荀子的《儒效篇》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关于博物馆研究的论文

感悟传统文化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 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因为他最终胜利了。历史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但他终究是败了,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他自己,因为他输不起。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坚持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 :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后看到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据史书记载玉衣以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我们”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国家的大角度看,仅从徐州来看的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它用这种方式激励后人,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通过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让徐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不得不承认,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在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越过古老的街道,聆听着圣贤的教诲,细数汉家之往事,弘扬汉家文化与精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143.8倍、1978年的8.65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4.5%,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博物馆插画研究论文范文

深圳博物馆目录[隐藏]基本信息优美环境展室一览出版书籍参观指南新馆简介[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建馆时间深圳博物馆于1981年建立,1988年11月开馆。建馆目标深圳博物馆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心。主要目标是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他以面向大众的最广义的教育和传播知识为宗旨。通过展览、出版刊物、讲座和研讨会,让大众了解了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窥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藏品数目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二万余件,有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有展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代历史和艺术珍品,也有近、现代深圳发展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料。这些珍贵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物质基础。[编辑本段]优美环境深圳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曲折的长廊将展楼、文物库、办公楼和影视厅四座单体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建筑群。展楼前广场宽阔,南广场所树立的铸铜雕塑《闯》是我市标志性的著名雕塑。庭院四周绿树如茵,繁花似锦。挺拔的乔木、整洁的绿篱、姹紫嫣红的花卉、绿油油的草坪,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处以昂然的气息。展览大楼是一座四层的古堡式建筑,外表用米黄色泰山砖镶嵌,大门两侧镶嵌有花岗石雕塑《古代耕战图》,门前喷泉水池矗立十二生肖石雕,池内水清鱼跃。展楼内以中央大厅为中心,螺旋式分布了4层32个展厅。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中庭设有3部观光电梯,观众通过观光电梯先上4楼,参观完展览就不知不觉到了一楼。展楼内装饰以清新淡雅为主色调,展览布置与陈列内容相协调。展厅为全封闭形式,采用中央空调合主控光源,配备有多种类保安设施和自动报警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开国内博物馆设施现代化先河。[编辑本段]展室一览《古代深圳》《古代深圳》是我馆基本陈列之一,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1号厅。该陈列自1988年11月我馆开馆时起正式向公众开放,1999年11月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作。展厅陈列的二百多件文物为我市出土文物之精选,展览分“原始足迹”、“文明曙光”、“郡县设置”、“粤海门户”、“海防重镇”等5个部分内容,以实物资料复原了深圳古代历史的基本面貌。陈列手法新颖、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如“原始足迹”部分,陈列的出土文物与复原的新石器时代海边居民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代深圳》《近代深圳》是我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展面积33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3号厅。198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补充,重新设计和布陈,获得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好评。该陈列分为“英国的殖民侵略和新安人民的抗争”、“辛亥前后的新安社会”、“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抗日烽火”、“宝安解放”五个部分,展出图片160多张、实物100多件,通过雕塑、油画、壁画等艺术语言与环境烘托,翔实生动地展示了宝安人民对英国殖民割占香港地区的抗争和抗击日本侵略,以及抗日东江纵队在日军的封锁下营救大批文化人等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展览资料翔实,色调沉静,给人以震撼的历史感,是观众了解近代深圳人民那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我馆的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500平方米,共展出各类野生动物标本1000余件。这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分为兽类、鸟类和蝴蝶等三类,有些还是世界珍稀品种。该展览向观众介绍野生动物知识,并表达这样一种思想: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与人类友好相处,共同生活时自然规律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也终将进入一个与野生动物共生共荣的和谐世界。《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展览是我馆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200平方米,共展出海洋生物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标本1000余件和大量宇航出版社《海洋地图集》的图绘资料。这是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它不但向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了解海洋、了解祖国的课堂,也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展现了人类至今还不掌握的自然之谜。因此,它又是一把打开自然迷宫之门的钥匙,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天地里探索,为开发祖国的海洋事业和生物科学而努力。[编辑本段]出版书籍深圳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自建馆以来已经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创业史》、《深圳特区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深圳市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专著和《深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南粤客家围》等大型图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我馆成为了深圳历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研究机构。[编辑本段]参观指南交通方式一、公交车--市委站观光巴士1、观光巴士2、3、8、12、101、103、104、113、203、204、K113、K204、223、215、311路公交车二、地铁1号线 科学馆站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5:00周一闭馆免费参观[编辑本段]新馆简介地理位置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6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展楼三层,四层为天台。建筑设计方案采用国际招标,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李铭仪中标设计。市民中心整体造型如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而博物馆自身则庄重内敛,耐人寻味。功能规划新馆建筑用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展览区三层,办公北区五层,办公南区三层。其中中厅面积216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新馆诞生背景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腾飞。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决定在市民中心辟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将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2008年7月,新馆四个基本陈列场馆施工和场景搭建基本完成,163个艺术类二次创作项目大样稿完成后转入成品制作,9月底公共区域装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专有设备采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礼。深圳博物馆也将从一个以地志性类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于一身的“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博物馆。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南粤地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并提供文物鉴赏,收藏咨询等多种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深圳市民和海内外观众对深圳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成为深圳市民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1)衣冠不整谢绝进馆。(2)禁止携带宠物进馆。(3)请勿触摸展品。(4)请勿大声喧哗,追逐嬉戏;请关闭移动电话。(5)请保持环境卫生,勿在展厅饮食、吸烟、乱丢废弃物。(6)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保持参观秩序。(7)部分展厅开放拍摄,但禁止用闪光灯、立架,并禁止用于商业和出版使用。(8)大件行李请寄存。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博物馆边界扩展研究论文

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专业课考试范围和参考书。

一、考试范围:

攻读文博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概论和文物保护学概论四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博工作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

1、《中国考古通论》

《中国考古通论》是2009年10月1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之恒。

2、《文物学》

是李晓东的著作,文物学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多彩。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对文物的研究,以不同种类的文物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金石学、古器物学、甲骨学、敦煌学等。

3、《文物保护学》

王蕙贞编著,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2009年。

总结近20年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本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保护实践相结合,从各类文物的材质、保存环境、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因素分析,研究文物的腐蚀机理,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合成、特性,文物保护方法及保护工艺技术的思路,编写了这本《文物保护学》。

4、《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是2006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组织管理、工和原则等专业知识。

王宏钧,1926年生,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顾问。

扩展资料

获得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撰写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与策划报告、实验室分析研究报告、业务工作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论文并参加答辩;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的撰写时间原则上为一个学年度,基本要求是:

(1)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与策划报告、实验室分析研究报告、业务工作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论文必须是硕士生独立完成或主持的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其研修的专业方向,除培养单位明文批准的特殊项目之外,必须应在中国(大陆地区)完成。

(2)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与策划报告、实验室分析研究报告、业务工作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规和政策条款,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学术规范条例,符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和行业条例,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3)每份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与策划报告、实验室分析研究报告、业务工作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论文的体量不少于20千字(图文总量,不含实验室检测报告),报告的文字体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及本校研究生院的相关条例规定。

(4)研究报告的评审人应不少于2人(指导教师不在此列),其中应有1人为校外专家,经2名以上的评审人一致同意后方可提交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正、副教授组成,委员中须有一人是校外专家。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答辩者,授予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全是放屁。不懂的乱开枪,想打死人索!死老头老太婆些,你们把钱全部带到棺材里去嘛。成都的死老太婆些钱多的很,我们一天累死累活的,还没得她们的退休工资高。SB。

这里有一个关于上海博物馆的管理与建设的考察报告,后面有关于其馆藏作品部分的内容,可以参照一下:因文字较多,部分删减:原出处:一、今日的上海博物馆如何得来?上海博物馆初创于1952年,原址位于南京西路325号的旧跑马总会,在此开始了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历程。1959年10月,上博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这是一座极具特色的欧式建筑,原为一所银行旧址。这座大楼后来成为上海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为拍卖该楼所得的2500万美元成为上海博物馆新馆基础建设的第一笔重要资金。1985年,上海博物馆通过借贷形式在原馆址内进行青铜、陶瓷、书画、雕塑、钱币等5个陈列室的新建和展厅实施改造。1986年至1990年新馆建设前的五年间,上海博物馆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新馆的建设摸索了经验。1991年,上海市政府兴建全市精神文明十大建设项目。上海博物馆获悉这一信息后,借助老馆改造的影响,利用休息日邀请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计委、财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到馆视察,看陈列,看库房,看珍藏,谈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最终争取到时任上海市市委副书记的黄菊同志现场办公,确定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列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十大建设项目的三个重点工程之中,选定馆址在市中心的人民广场。1995年年底,上海博物馆先行开放了青铜、陶瓷和雕塑三个专馆,并于1996年10月12日全部建成对外开放。完成以后的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其中85%左右的资金由政府拨付,15%左右的资金得到国内外各界的赞助。上海博物馆最后建成得益于政府财政及社会捐赠两方面的同时努力,为我们争取国内外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如何?1991年12月21日,上海市文管会向市计划委员会上报《上海博物馆扩建新馆项目建议书》,并于1992年1月2日成立上海博物馆新馆筹建处。1月29日,市计委批复立项,同意在人民广场扩建新馆。1993年确定建设方案并开始建设。1996年10月12日,上海博物馆全面建成举行开馆典礼。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上海博物馆的整体建筑设计,总设计师邢同和,副总设计师滕典。设计师们赋予了建筑“天圆地方”的寓意——整个建筑高度29.5米,建筑造型为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及拱形出挑相结合,外观和内墙全部用花岗岩砌成,雄浑而轮廓瑰丽。建成后的博物馆与对面18层的人民大厦(市政府驻地)的竖向板式相协调,为5层(地上)横向板式,从而使整个广场空间显得高耸与开阔,有不凡的气势。从细部而言,上海博物馆陈列室的空间布局、博物馆基本功能,空间营造的整体性、硬件软件的互补性、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外墙贴面的西班牙花岗石、大厅内墙贴面的印度砂石、地面装饰的沙特阿拉伯大理石,大堂的装修、每个陈列馆的基本色调的互异、门外石雕和门环纹饰的都经过悉心选择,较为考究。3、配套的博物馆消防和警卫系统如何建设?根据上海博物馆的文物状况及展览厅需要,上海博物馆设计了消防和警卫工程。以警卫系统为例,该系统在第一期建设当中投入了2000万元,包括展厅、库房和办公区的监视系统、应急广播、电梯迫降等;而消防工程则根据需要的不同,分别采用了烟感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并根据文物的珍贵程度、质地材料等具体的特点再确定配套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根据国家有关安保系统及消防系统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经过几期的建设,上海博物馆顺利通过消防机构的验收;而保卫系统则通过了公安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目前,上海博物馆的消防、报警及保卫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实现了“人”、“物”、“技术”的“三防”要求。4、维护需要多少费用?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工作由物业管理部、工程部及保卫处等部门协同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博物馆每年在楼宇维护上的支出费用约为4000万元,其中保安费约150万元,清洁费约150万。而在2000年,市财政每年拨付上博的经费为8000万元。三、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如何使用?上海博物馆建筑分为以下三种类别加以利用:(1)办公区:下一层作为全馆的办公区;(2)库房:地下二层作为库房使用;(3)陈列馆:均为地面建筑,有11个基本陈列馆、3个临时展厅;(4)各种配套设施:如贵宾接待室、放映厅等。上海博物馆实际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约占全部建筑面积的十分之三。一楼主要有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第一展厅、影视中心、商店、餐厅(中西式);二楼主要有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第二展厅、茶室;三楼主要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展、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主要有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第三展厅。另外,休息场所、卫生间等各种辅助参观手段在各楼都有分布,开放部的服务按照星级标准要求,整体设计和操作比较人性化。四、上海博物馆的建制?上海博物馆现由以下25个部门协同执行博物馆的职能:⑴行政部门: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人事处、文化交流办公室、财务处、行政科;⑵研究部门:青铜研究部、陶瓷研究部、书画研究部、工艺研究部、文物修复研究室;⑶职能部门:保管部、展览部、陈列设计部、开放部、教育部;⑷辅助职能部门:出版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信息中心、图书室;⑸后勤服务部门:保卫处、物业管理部、工程部、艺术品公司、综合服务部。特别之处,上海市文物馆理委员会设于上海博物馆内,并由该馆馆长任领导职务,包括文馆委秘书科、考古部、博物馆/纪念馆管理处、地面文物管理处、流散文物管理处等。这一特别设置亦能说明上博的特殊性地位,以及市政府对上博的重视程度。五、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如何组织?上海博物馆设置有青铜研究部、陶瓷研究部、书画研究部、工艺研究部及文物修复研究室五个部门作为专职研究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海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及藏品结构决定的。上海博物馆将全馆的藏品大致划分为青铜器、陶瓷、书画及工艺四个门类,分由四个部门进行研究;同时,这四个研究部门再在内部作更为细致的研究分工。另外,11个常年陈设的展览也归由这四个部门进行日常维护与展品检查。这一分工办法确保上海博物馆的藏品能得到专业和充分的研究,并且决定了上海博物馆的运作机制和博物馆职能的发挥途径。而上海博物馆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和专长也正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确立的,可以说,这也决定了上海博物馆选择和培养专业研究人员的基本框架。上博对专业研究人员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如:正研究员职称的专家每年至少要在核心学术刊物独立发表6000字以上的学术研究论文一篇,每3至4年出版研究著作一部。而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都有与之相应的目标管理办法。六、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和库房状况如何?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比较丰富,号称“百万”馆藏,珍贵文物12.7万件文物,包括一级品677件、二级品29743件、三级品80176件;其它文物80余万件(大部分是钱币和其它参考品)。这些藏品分为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在博物馆大楼地下二层有3000平方米库房,有效利用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主要保管12.7万件珍贵文物。另外80余万件保存在南汇库房(上海市郊),约有1000多平方米。库房整体投资比较高,购置有现代化的调控设备,基本上达到恒温恒湿(温度20±5℃、湿度55±5℃),另外大部分是木制保存柜,从整体上为文物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存放状态。保管部是专门管理文物库房的部门,现有16人。根据文物类别,分作金石组、书画组、陶瓷组、工艺品组、参考品五个小组,各个小组每天都需要检查文物保存状况,对出现问题(虫害、破损等)的文物及时报告,交由相关研究部门和文物修复研究室共同研究,有效解决,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由于上海的气候问题,地下库房相对潮湿,对库房温湿调控比较难,对文物尤其是古书画不利,为此上博计划将二楼部分区域辟作书画库房。文物到库房要经过的过程一般是:征集→研究→定级→入库;“制度规范、账目清楚”是保管部最核心的要求。七、上海博物馆的民族文物工作怎样?上博在民族文物的征集、研究和展示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并设立了工艺研究部,侧重于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的研究。工艺部目前有8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上博收藏的民族文物包括民族服饰、面具、生产生活工具、宗教用品等多个方面,但收藏数量并不多。另外,对民间艺术也有关注,例如上博的皮影收藏就比较全面,较成系列。在博物馆大楼的四层有专门的“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在7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集中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近600件。然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少数民族文物工作显然不是上博的工作重心。八、上海博物馆的展览是如何完成的?上博展览部现有工作人员5人,主要负责安排3个临时展厅的展览内容。包括与国内外博物馆联系合作办展,确定展览内容、合作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挑选文物,确定大纲(包括文字大纲和图录大纲),所有的资料将在展览结束后整理成册,出版发行。陈列设计部5人,主要负责完成展览形式方面的创意及实施,包括展览的总体设计、效果图、结构图、宣传册、施工图等,每个环节要求仔细,并有创意。其工作流程先是根据展览部提供的内容和大纲,把示意草图、平面图、柜内设计图、壁橱立面图、剖面图、灯光图、吊顶平面图、立面展开图、节点详图等等各种图样设计出来,最后交由施工队具体操作实施。在上海博物馆,可以依据展品来源的不同将展览区分为馆藏藏品展览及非本馆藏品展览两类。馆藏藏品展览通常是由研究部门经过研究后提出展览策划,并上报馆领导,由馆领导负责对展览进行最后审定。经核准举办的展览将由研究部门将展品清单及图录提供给陈列与设计部进行展览的陈列设计与制作,展览部则为展览确定展厅,并协助完成展览的说明、展览图录的编辑等工作。目前,馆内的11个常年陈设即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的。非本馆藏品的展示通常由展览部完成选题策划以及联系工作,包括展览合作方式、展品的担保方式等等。如果是涉及国外的展览合作,文化交流办公室则协助完成相关的对外联络工作。同样,这一展览策划经馆领导确认后也将交由陈列设计部来完成展览的陈列设计及制作。如1999年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在第一展厅举办的《古代埃及艺术展》就是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完成的。九、上海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上海博物馆成立有信息中心,是体现博物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门。1984年,早在新馆建成以前,上海博物馆博物馆就成立了信息中心。到1996年才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信息化进程,配套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了网络安置。2000年,对网络进行升级,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上海博物馆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三期建设,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该中心共18人,分成小组工作:网络组5人,负责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多媒体组2人,负责导览系统和相关图像资料的处理;视频组负责拍摄和编辑视频资料;数据库组负责国际文博信息数据库的资料收集,并出版文博信息年鉴。该中心定位主要以“服务”为主,服务于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服务于博物馆形象的展示等等,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博物馆”,工作旨在做好现实和虚拟、文物和数据的良好结合。信息化是树立上博整体形象的重要工程。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上博建立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文博视频库系统、图书库系统、学术园地库、文博图书库系统、敏求图书馆查询系统、视觉艺术欣赏等7个数据库系统。现在已经完成总共11.6万余件文物数据录入工作,包括青铜器类66343件、陶瓷类13636件、书画类9732件、工艺类27069件。另外,信息中心专门设置了出版部,大量搜集国内外文博、考古、艺术研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章,为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外,信息中心也有部分收益,主要来源于网络开发、光盘和相关资料的发行。十、社会教育在上海博物馆是如何开展的?教育是拓展博物馆功能的重要途径,上海博物馆设有“教育部”来承担这一内容。结合国外的经验,上海博物馆目前采用以下几种社会教育的方式:1、讲解及博物馆志愿者讲解是传统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除了本馆的讲解员外,上海博物馆还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来参加这一工作。目前,在岗的志愿者90余名,在大展及节假日期间协助讲解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时间及数量视志愿者的流失情况而定,志愿者必须通过考核后的才能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再参加讲解工作。2、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吸收其它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方式,他们都是文博爱好者及博物馆事业的支持者,他们将被邀请参加博物馆举办的鉴赏会、文博知识考察活动,以及上博重大展览的开幕仪式。另外,上博还印制“上海博物馆之友通讯”,为他们提供文博领域内的相关信息。3、街道及社区文博工作上海博物馆将文博知识普及到社区,在社区组织了“收藏之友”,2至3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如在社区指导举办个人收藏展,如钢笔、邮票等等;组织参观上海博物馆及其它文博场所;组织文博专家到社区举办讲座等等。4、多媒体活动室多媒体活动室是上海博物馆在本馆内进行文博知识普及的场所。目前,在多媒体活动室内常设文博与视听资料阅读、图书阅读,并开展文博影视欣赏、手工制作、趣味墨拓、软陶制玉、唐三彩修复以及各类讲座,其中有些项目是专为少年儿童设置的。5、文博知识普及文博知识普及是博物馆社会工作的主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上海博物馆参与了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发起、由上海市社科院主办的“东方讲堂”,并作为该讲堂的定点单位,定期在上海博物馆及社区组织文博专家讲座。另外,还印制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和展品的材料给观众。十一、一份展览计划——上博的年度展览计划如何安排?展览是博物馆的产品。2005年度上博已实施的临时展览共有6场:《上海博物馆藏铜镜展》、《18至19世纪马赛艺术展》、《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光与石:美国斯科特珍藏宝石展》、《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从内容看,这6场展览中即有中国古代艺术展,内容以青铜器、瓷器为主;也有世界古代艺术展,内容包括纯美术展品(油画、素描和雕塑)及装饰艺术类展品(服装和其他各种质地的实用工艺品);也有兼具艺术与工艺品特性的宝石展。从展览合作形式上看,即有上海博物馆独立制作的展览如《上海博物馆藏铜镜展》,展出上博收藏的历代青铜镜珍品150件,是上博青铜镜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展示;也有联合展览,形式包括上博的部分藏品与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藏品合办的展览,如《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也包括国外一家甚至是数家博物馆和文物收藏机构提供全部展览品的外展,如《18至19世纪马赛艺术展》、《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光与石:美国斯科特珍藏宝石展》。十二、关于中国民族博物馆立项建设的及博物馆学一般理论的思考上海博物馆通过多年的建设,在中国博物馆界和文化艺术品展示领域树立了一个标尺,成为目前我国博物馆建设可资参考的国内经验。中国民族博物馆也可以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下,借鉴和参照上博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建设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资中国民族博物馆借鉴:1、博物馆与时代。上海博物馆之建设,赶上全市精神文明十大建设项目的契机,并得到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计委、财政部门的了解和支持,并最终争取到主要领导同志现场办公,确定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作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大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选定馆址在市中心。上海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似把握住了建设时机,取得领导支持。然而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文化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得以重视。另外,新技术和新手段被不断应用于博物馆领域。因此,九十年代初国家投资兴建了一批新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建成后的这些博物馆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成为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阵地,以及地方的文化象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变迁,加之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民族和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文化遗产急剧消失。文化遗产保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这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建设的有利形势。2、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上海博物馆的成功运作与城市旅游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临近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附近还有上海大剧院等重要文化设施。上博物馆建成,为观众提供了一道“古代艺术、文化”大餐,从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使商业和文化能很好的结合,国内外游客在旅游之余,聆听了“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对话,从而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因此,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也应当努力赢得文博事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争取纳入城市文化传播及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这样才能确保博物馆的良性运行,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3、博物馆及其建筑。上海博物馆地处人民广场,选址时着眼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它展示了上海的形象,是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由此看来,博物馆场馆建设应当突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民族博物馆应是北京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长安街靠近中心位置能为中国民族博物馆选址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博物馆的各项功能,使其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而其建筑应该是中国博物馆建设的“经典”之作。4、博物馆及其定位。上海博物馆一直坚持自己“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在现代化城市中给人们一条通向古代艺术的视觉之路。中国民族博物馆目前定位为荟萃中国56个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反映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以民族学为基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永久性民族博物馆,重点突出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交流、休闲等七个方面的功能。因此,中国民族博物馆应当坚持并严格维护这个定位,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打造博物馆在相关领域的地位和竞争力,力争建设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5、博物馆及其藏品观。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独树一帜”,但其更重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并分期建设,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上博找准了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扩展博物馆传统藏品观。我们知道,实物是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发挥博物馆各项功能的基础和保证,但在信息化时代中,需要转变藏品观念,加之民族文物的特殊性,中国民族博物馆更需要借助多种手断实现文化保护、展示和交流的目的。我国的民族文物范围之广、种类之丰富世界少有,怎样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护、收藏、研究如此众多的民族文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民族文物收藏到博物馆,所以新建的中国民族博物馆不能不考虑充分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中国民族博物馆应该把各界、各地力量调动起来,共同来营造一个更大意义上的“中国数字民族博物馆”。6、博物馆及其产品。上海博物馆除固定陈列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展、中国历代玺印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吸引观众外,还定期在临时展览厅引进国内、国外的各类展览精品推向社会。例如1998年就引入《新疆文物展》,在展出的半年时间中,吸引50万人参观来参观。因此,上海博物馆非常注重临时展览对于上博的关影响。从临时展览的内容来看,其实也超出上海博物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但却对上海博物馆吸引观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引进这些外展,上博都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但却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补偿。目前,上海博物馆形成的办大展“三大思路”是:走近人类古代文明、努力展示我国边远省份和文物大省的文物精品以及举办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大展。7、博物馆与博物馆人。论及上海博物馆的发展,不能不提及马承源先生(1927—2004)的个人努力和贡献。马先生本身即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学研究专家、文物鉴定家,在这些领域颇有建树。调查期间,我们就听马先生为研究青铜器在库房与青铜器相拥而睡的逸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马先生就任上博馆长后,立即完成了青铜、陶瓷、书画、雕塑四个陈列室的改建和钱币馆的新建,在全国同行中颇受瞩目,并在任职期间赢得上海市领导建设上博新馆的决定。上海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更是倾注其心血,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后,马先生手举望远镜,查出日本施工人员拼接外墙花岗石贴面一毫米多的缝隙。马承源先生的继任者、现任馆长陈燮君先生如是总结马先生的工作:在上博新馆的陈列专馆开馆后多次主持更新调整和改建;推进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办大展的“三大思路”,即走近人类古代文明、努力展示我国边远省份和文物大省的文物精品以及举办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大展;加强了基础业务管理和学术研究的力度,积极推进“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工程;完成了信息化三期工程;“人才培养、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走向“人才培养”的深层。博物馆人滋养出博物馆文化。因此,博物馆人对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民族博物馆要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学博物馆,也应当聚集一批热爱博物馆事业、在业务上各有专长的博物馆人,滋养出自己的博物馆文化。致谢 笔者感谢上海博物馆以下受访者:馆长秘书吴喆姝女士、办公室夏蓓蓓女士、信息中心胡江博士,工艺研究部包燕丽主任、王世英先生,展览部陆鹏亮主任助理,教育部乔玮主任,教育部多媒体活动室李明先生,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潘晓通先生,人事处顾主任,保管部张主任,保卫处吴主任,陈列设计部董老师。原作者: 张荣德 邱先鹏来 源: 中国民族博物馆

一句话,拿钱做广告,如果做到中央一套去,人会多的跟蚂蚁一样.中国人就这样,广告做的好,管你好看不好看,都会有人去,没钱就不要考虑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