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研究论文

同是室设人,路过。。。

苏州博物馆新馆各部位明晰的线条显示出独特的力量和艺术美感。俯视角度中的建筑顶部简洁有力,没有丝毫的过分的夸张。这些线条构成的建筑几何造型强劲有力,与周边传统苏州园林的精巧优雅融为一体。在博物馆的室外,这些建筑线条支撑了深灰色的屋项和白色的立面,赋予了建筑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格。再配以池水荷叶,透露出明显的水乡情调。将中国水墨写意山水画的风格运用于室外的片石假山上,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园林的特征和美感。在博物馆的室内,屋顶百叶窗的线条营造出温和的光线和强烈的韵律感。 这些屋顶百叶窗的木珊栏除了调节室外自然光线的作用外,还具有线条的节奏感。观展休息时,建筑间隙中的青竹既可一扫观众的疲劳,也是优美的装饰。 即使是在建筑的水泥天地中,也采用树木枝叶的绿色作为建筑灰白色的调节。六边形的大窗,既是采光通道,也统一了建筑整体几何造型, 门厅里大量线条构成的各种几何图案,让我们去体会设计大师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艺术。建筑之间的观众休息处,用藤蔓装饰,既是遮阳伞,又是营造美感。变形的花窗具有典型的中国木窗风格,优美至极。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苏州博物馆为例2013-04-12 作者:郑丽娜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浏览:831分享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化领域出现日益趋同的现象,区域特色文化变得越发不明显。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则表现为各地规划设计中西结合、古今混搭风明显,结果导致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雷同、地域性特色的流逝、城市文化没落、城市历史文脉断裂。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希望对以后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景观建筑,景观环境 在景观规划设计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设计。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应充分体现该地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活”的设计。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建筑、景观等方面研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1.相关基础概念1.1地域特征所谓地域特征是指这一地区区别与其他地域的特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融和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既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该地区原有的特色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使设计成果能体现该地区的特定的、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使设计成果是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该地域特色。2.设计构思2.1地域文化的提取地域文化: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阶段又具有稳定性。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城市格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成就辉煌的文艺荟萃。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丰腴着吴文化。景观组织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必然要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主题,其立意、布局、小品、地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无处不包含文化的信息。 图一 吴风格建筑 图二 吴文化牌楼2.2场所精神的体现在诺伯特•舒尔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通过对场所的认同与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环境的意义、感知场所的精神,这也是实现场所人性化的途径之一。如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园林便十分重视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正与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对人们的交往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相对应。因此,要创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就应注重对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营造。苏州博物馆着重考虑到游人空间感受。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图三 庭院场所布局 图四 庭院空间3.景观建筑构筑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由组合。建筑外型上,通过对几何形体和四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组织,形成丰富的屋顶形象,这是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错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读。建筑色彩则是沿袭苏州传统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国黑”菱形片石干挂在坡顶之上,墙身采用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形成粉墙黛瓦的景观形象。建筑艺术装饰方面,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模仿。灯具等小品造型简洁、色彩淡雅,与整个庭院氛围相融。新馆庭院设计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苏州园林灰、淡、雅的意境。图五 粉墙黛瓦建筑轮廓 图六 现代建筑材料4.景观环境设计4.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在对地块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与场所特征及论坛的特殊性,强调以建筑为轴线,周边分别以两个景观意境。为核心,散布多个景观节点,将整个地块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苏州博物馆轴线——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m2,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院落布局基于传统规划思想之上的建筑单体的组合以及浓于伦理的道德传统,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庭院文化应运而生。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互呼应、协调统一。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种传统的庭院组合设计不仅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景观的要求,同时赋予现代建筑以传统文化内涵。图七 博物馆平面图 图八 博物馆鸟瞰图4.2细部刻画“传统的符号,现代的精神 ”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特征性构件、造型、色彩等提炼出来,进行简化或抽象后,作为一种符号插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其成为特色装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以主庭院为例,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图九 漏窗与小品 图十 北岸“层峦山水图”4.3植物特色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资源,突出园林地域特色。在南方种植效果好的树种不一定适宜北方,盲目引种只会适得其反。乡土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中,不仅能展示地域性特点。也可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在苏州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中,竹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能充分体现出苏州的地域特色。要克服现有园林绿地中物种多样性严重不足的劣势,同时为了降低栽培管理费用,选择合适的乡土树木加入园林植物造景是当务之急。图十一 植物景观5结束语全球文化趋同之势日渐增强,如何维持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提出是景观设计应具有地域性的充分肯定。希望本文对以后相关设计会有帮助。参考文献:[1] 陈擎,李晓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J],价值工程,2004,29(23):89-90.[2] 梅青,薛求理,贾巍.纯净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3] 董丽,张云路.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中的城市展园设计——以2010年台湾花博会西安园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2010, (18):29-30.[4] 张峻,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谈景观设计中的乡土倾向[J],华中建筑,2008,26(1):127-128.[5] 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2010,(30):215-216.[6] 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17).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研究论文题目

同是室设人,路过。。。

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苏州博物馆为例2013-04-12 作者:郑丽娜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浏览:831分享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化领域出现日益趋同的现象,区域特色文化变得越发不明显。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则表现为各地规划设计中西结合、古今混搭风明显,结果导致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雷同、地域性特色的流逝、城市文化没落、城市历史文脉断裂。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希望对以后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景观建筑,景观环境 在景观规划设计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设计。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应充分体现该地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活”的设计。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建筑、景观等方面研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1.相关基础概念1.1地域特征所谓地域特征是指这一地区区别与其他地域的特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融和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既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该地区原有的特色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使设计成果能体现该地区的特定的、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使设计成果是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该地域特色。2.设计构思2.1地域文化的提取地域文化: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阶段又具有稳定性。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城市格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成就辉煌的文艺荟萃。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丰腴着吴文化。景观组织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必然要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主题,其立意、布局、小品、地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无处不包含文化的信息。 图一 吴风格建筑 图二 吴文化牌楼2.2场所精神的体现在诺伯特•舒尔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通过对场所的认同与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环境的意义、感知场所的精神,这也是实现场所人性化的途径之一。如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园林便十分重视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正与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对人们的交往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相对应。因此,要创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就应注重对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营造。苏州博物馆着重考虑到游人空间感受。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图三 庭院场所布局 图四 庭院空间3.景观建筑构筑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由组合。建筑外型上,通过对几何形体和四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组织,形成丰富的屋顶形象,这是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错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读。建筑色彩则是沿袭苏州传统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国黑”菱形片石干挂在坡顶之上,墙身采用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形成粉墙黛瓦的景观形象。建筑艺术装饰方面,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模仿。灯具等小品造型简洁、色彩淡雅,与整个庭院氛围相融。新馆庭院设计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苏州园林灰、淡、雅的意境。图五 粉墙黛瓦建筑轮廓 图六 现代建筑材料4.景观环境设计4.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在对地块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与场所特征及论坛的特殊性,强调以建筑为轴线,周边分别以两个景观意境。为核心,散布多个景观节点,将整个地块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苏州博物馆轴线——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m2,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院落布局基于传统规划思想之上的建筑单体的组合以及浓于伦理的道德传统,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庭院文化应运而生。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互呼应、协调统一。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种传统的庭院组合设计不仅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景观的要求,同时赋予现代建筑以传统文化内涵。图七 博物馆平面图 图八 博物馆鸟瞰图4.2细部刻画“传统的符号,现代的精神 ”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特征性构件、造型、色彩等提炼出来,进行简化或抽象后,作为一种符号插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其成为特色装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以主庭院为例,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图九 漏窗与小品 图十 北岸“层峦山水图”4.3植物特色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资源,突出园林地域特色。在南方种植效果好的树种不一定适宜北方,盲目引种只会适得其反。乡土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中,不仅能展示地域性特点。也可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在苏州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中,竹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能充分体现出苏州的地域特色。要克服现有园林绿地中物种多样性严重不足的劣势,同时为了降低栽培管理费用,选择合适的乡土树木加入园林植物造景是当务之急。图十一 植物景观5结束语全球文化趋同之势日渐增强,如何维持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提出是景观设计应具有地域性的充分肯定。希望本文对以后相关设计会有帮助。参考文献:[1] 陈擎,李晓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J],价值工程,2004,29(23):89-90.[2] 梅青,薛求理,贾巍.纯净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3] 董丽,张云路.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中的城市展园设计——以2010年台湾花博会西安园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2010, (18):29-30.[4] 张峻,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谈景观设计中的乡土倾向[J],华中建筑,2008,26(1):127-128.[5] 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2010,(30):215-216.[6] 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17).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论文格式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络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曾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据约三分之一,水碧树茂,景色自然,形体不一,主次分明,并非西方园林建筑中处处所体现的棱角分明,于“无形”中体现著东方艺术的哲学性,体现著“有形”。 中部的主要景观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红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型,其特点为台馆对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装饰华美而又不失情趣,主要景点有:鸳鸯馆、倒影楼、谁与同坐楼、水廊等。 留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园中可分为四个风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风景明净静幽;东部则厅堂明朗轩敞,重楼叠嶂,给游人带来一种大气舒畅之感觉;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自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让人返朴归真。全园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在建筑物布局处理方面当居苏州园林之首。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与园林为一身,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艺术手段,来吸收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位状元俞樾在其著作《留园记》中称留园为“吴下名园之冠”。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长达六七百米,廊壁上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石刻300余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董刻二王贴,为明嘉靖年间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达25年之久,至万历十三年才刻成。留园有三绝,分别为: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旦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节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即可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释、道、儒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 文学,对古典园林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栖息于游赏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审美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对研究我国古代江南人民生活习俗和礼仪方式,都是重要的一手资料。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苏州园林造园特点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模拟自然景色, 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具有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其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在当今世界上为任何地区所少见,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1、置石特点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模拟山之脉络气势,或模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以狮子林为例,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林为诸峰之首。 2、植物配置 江南气候温和溼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花木的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的有机结合,讲究与山石、水面、房屋的协调统一。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牡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纸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3、建筑营造 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 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俱、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 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为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曲廊环绕,另有匾额、碑文题词。 4、理水特点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 苏州园林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型别齐全,储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俱、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苏州博物馆为例2013-04-12 作者:郑丽娜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浏览:831分享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化领域出现日益趋同的现象,区域特色文化变得越发不明显。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则表现为各地规划设计中西结合、古今混搭风明显,结果导致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雷同、地域性特色的流逝、城市文化没落、城市历史文脉断裂。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希望对以后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景观建筑,景观环境 在景观规划设计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设计。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应充分体现该地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活”的设计。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建筑、景观等方面研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1.相关基础概念1.1地域特征所谓地域特征是指这一地区区别与其他地域的特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融和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既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该地区原有的特色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使设计成果能体现该地区的特定的、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使设计成果是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该地域特色。2.设计构思2.1地域文化的提取地域文化: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阶段又具有稳定性。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城市格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成就辉煌的文艺荟萃。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丰腴着吴文化。景观组织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必然要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主题,其立意、布局、小品、地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无处不包含文化的信息。 图一 吴风格建筑 图二 吴文化牌楼2.2场所精神的体现在诺伯特•舒尔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通过对场所的认同与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环境的意义、感知场所的精神,这也是实现场所人性化的途径之一。如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园林便十分重视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正与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对人们的交往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相对应。因此,要创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就应注重对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营造。苏州博物馆着重考虑到游人空间感受。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图三 庭院场所布局 图四 庭院空间3.景观建筑构筑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由组合。建筑外型上,通过对几何形体和四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组织,形成丰富的屋顶形象,这是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错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读。建筑色彩则是沿袭苏州传统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国黑”菱形片石干挂在坡顶之上,墙身采用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形成粉墙黛瓦的景观形象。建筑艺术装饰方面,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模仿。灯具等小品造型简洁、色彩淡雅,与整个庭院氛围相融。新馆庭院设计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苏州园林灰、淡、雅的意境。图五 粉墙黛瓦建筑轮廓 图六 现代建筑材料4.景观环境设计4.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在对地块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与场所特征及论坛的特殊性,强调以建筑为轴线,周边分别以两个景观意境。为核心,散布多个景观节点,将整个地块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苏州博物馆轴线——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m2,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院落布局基于传统规划思想之上的建筑单体的组合以及浓于伦理的道德传统,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庭院文化应运而生。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互呼应、协调统一。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种传统的庭院组合设计不仅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景观的要求,同时赋予现代建筑以传统文化内涵。图七 博物馆平面图 图八 博物馆鸟瞰图4.2细部刻画“传统的符号,现代的精神 ”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特征性构件、造型、色彩等提炼出来,进行简化或抽象后,作为一种符号插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其成为特色装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以主庭院为例,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图九 漏窗与小品 图十 北岸“层峦山水图”4.3植物特色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资源,突出园林地域特色。在南方种植效果好的树种不一定适宜北方,盲目引种只会适得其反。乡土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中,不仅能展示地域性特点。也可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在苏州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中,竹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能充分体现出苏州的地域特色。要克服现有园林绿地中物种多样性严重不足的劣势,同时为了降低栽培管理费用,选择合适的乡土树木加入园林植物造景是当务之急。图十一 植物景观5结束语全球文化趋同之势日渐增强,如何维持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提出是景观设计应具有地域性的充分肯定。希望本文对以后相关设计会有帮助。参考文献:[1] 陈擎,李晓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J],价值工程,2004,29(23):89-90.[2] 梅青,薛求理,贾巍.纯净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3] 董丽,张云路.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中的城市展园设计——以2010年台湾花博会西安园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2010, (18):29-30.[4] 张峻,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谈景观设计中的乡土倾向[J],华中建筑,2008,26(1):127-128.[5] 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2010,(30):215-216.[6] 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17).

南京博物馆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邢莉燕,陈起俊.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 张立新. 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汪正荣,朱国梁. 简明施工手册.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第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 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 王玉龙.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19] 荆莉燕,王坚,梁振辉.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1] 惠宽堂. 土木工程英语.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2]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从书编审委员会.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3] Smith, Currie & Hancock LLP. Common sense construction. 2nd. New York : Ed., Wiley, 2001

[24] Business Roundtable.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Rep. No. C-6,Business Roundtable, New York. 1982.

[25] Hackney, J. W., ‘‘Labor productiv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analysis.’’Chapters 12–13,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apital projects, 2nd. New York :Ed., Kenneth K. Humphreys, ed., McGraw-Hill, 1998.

[1]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杨雪.员工胜任素质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04-110

[4] 许静.绩效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2(14):77-78

[5]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6] 王倩.广东移动通信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培训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0

[7]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8] 李耀荣.M 省电力公司素质能力模型及效能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9] 贺雅洁.浅谈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与培训体系搭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45

[10] 余伟凌.基于供电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3(26):80-81

[11] 郭士光.拓展训练及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 A 公司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12]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13]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14] Spencer 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 :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Work : Johe Wiley&Sons,Inc,1993:2-39

[15] 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2): 1-4

[1]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范小平.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设计的探讨[J].低温建筑设计,2012 (11) :50-51

[3] 刘涛.小跨高比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4] 朱江.防屈曲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2010(02):34-38

[5] 潘志明.高层建筑剪力墙钢组合桁架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6]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韦爱凤.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梁的设计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 (4) :29-31

[8] 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9] 闫月梅,郭凤香,等.小跨高比连梁配交叉和菱形筋的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310-313

[10] 邓志恒,潘峰,潘志明.钢连梁控制结构地震反应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7,32(2):163-166

[11] 滕军,马伯涛,李卫华,等.联肢剪力墙连梁阻尼器伪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12):92-100

[12] 邓志恒,林倩,胡强,潘志明,徐冬晓.新型钢桁架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31(1):76-81

[13]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导语: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是我带来的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1993.620~635

[2]MartinJunginger.AndreFaaij.WimCTurkenburg.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12(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2002.17(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8.0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Total135.No.2.2005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2004.16(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2007.23(4).38~41

[1]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9]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0]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1]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广州纪念博物馆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不好写。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不好写的原因:1、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对内容的要求很高,查重率新高。2、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的字数要求严格,不能有凑字的现象。

色彩设计就是其中之一,它不是独立于整个项目而存在的,它需要在研究建筑空间、展示主题和展览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方案,更好地为展览提供展示服务,这是实现陈展目标的有力支撑。博物馆展厅设计方案的色彩可以决定博物馆的艺术水平,当然,冷暖主色调必然和谐,主色调只能从暖色调和冷色调中选择,不能出现混色或出现主次不清的情况,色调必须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接一个“部分当然要为整体服务,部分可以使整体更加丰富,让它在统一性中发生变化。

博物馆展览设计方案馆的展览案件,是按产品的顺序或者展品的文化特色,同一类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展览,但是按重要程度进行交叉排列。找到观众的痛点,然后按这个痛点来排列产品,这样更加能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