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智能预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智能预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怎么写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这个上面有智能家居的文章,你可以看看别人的怎么写的找找灵感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论文编号:JD599 包括外文翻译,论文字数:26446,页数:59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摘要: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参数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温度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是以8051单片机系统和温度检测元件一AD590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本仪器的数学模型合理,测量方法容易实现。实际仪器采用抗干扰、低零漂、低温漂的电子元件,性能稳定。该测量仪总体特点是使用简便、实用、测量稳定可靠、使用对象广,并且实现了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的自动测量,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接口及其应用软件的设计,大体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和温度检测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温度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温度值的在线显示以及时钟电路的时间显示;简略介绍了该仪表的软件部分;对该温度仪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温度测量;智能化;单片机 Designe on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Abstract: Temperature,as a basic physical quantity,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and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the requirement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higher. Further more,the scope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wider, so, the technology of measurement must be improved.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introduced by the paper is the system of 80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ing component一AD590. The mathematic model is appropriate,and measurement method is easy to be excuted.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d are anti一jamming,less zero-drift and less temperature-drift. The instrument is convenient and applicabale,it is steady,reliable and so fit to us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arger scope of measurement and it can be used in many kinds of object measured. It has intellectualized the process[4].The thesis introduces automatical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including temperature sensor,I/ O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it can be divided into some parts: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future;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demands, I design corresponding hardware system;The system can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showing of temperature on-line.I discuss the future of the instrumen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ntelligentiztion;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单片机的历史及应用 1 1.2 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的动向与趋势 4 第2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表的原理 5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2.2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5 2.3 各模块的方案设计说明 7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13 3.1 系统总体电路框图 13 3.2 信号输入部分总体设计 13 3.3 信号输入部分设计 13 3.4 单片机及其扩展I/O的设计 18 3.5 键盘和显示的设计 19 3.6 模拟信号输出部分设计 20 3.7 时钟电路的硬件设计 20 第4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软件设计 27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7 4.2 主程序设计 27 4.3 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程序设计 27 4.4 键盘/显示程序设计 28 4.5 电子时钟应用程序设计 29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39 附录40 以上回答来自:

可以写智能化应用的设备和场景,也可以写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还可以写智能化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还可以写智能化系统应用水平提升途径,还可以写现有应用中的不足,还可以写研究现状。这些够不够?不够我还能再给您找一些内容。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 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 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 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 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 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研究生论文指标体系怎么构建

现有指标,不足,改进。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两步来完成,具体如下:

(1)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按照环境影响因素对基坑降水活动的敏感程度可以划分为:敏感因子、重要因子、一般因子。敏感因子是指对基坑降水活动极为敏感或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重要因子是指对基坑降水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或者基坑降水活动较容易改变其环境性状的因子,而一般因子则是对基坑降水活动影响不大或者基坑降水活动不易改变其性状的因子。一般选择敏感因子和重要因子作为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要素,尤其敏感因子的选取对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基坑降水的环境因素,即环境固有的工程能力,表现在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条件(如支护模式、降水方式等);二是基坑降水所影响的环境,即环境承受的工程能力,表现在周边环境(如已有建筑物、管线、道路、堆载等)对基坑降水的响应。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如图3.2所示。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用来表征具体环境特性和质量的指标体系。因为实际的环境千差万别,研究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解决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建立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又是可行的。

图3.2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指标体现构建方法常用的有综合法、分析法、目标层次法、交叉法、指标属性分组法五种。根据评价目的,即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本书采用目标层次法,设计了目标层次式的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指标的选取是通过对环境影响要素的理论分析,结合已知基坑环境影响作用,响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区分不同层次的因素指标,进行分层归类,建立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准确性的指标体系。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3所示。

图3.3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体系构建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有4种:APA格式、MLA格式、CMS格式、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

APA是一种标明参考来源的格式,主要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他学术准则中,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

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CMS格式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主要用于人文学(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

哈佛文献格式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

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一、前言。

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 参考 文献 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 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2、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二、名词、术语。

1、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三、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怎么写一、普通图书(包括教材)、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二、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参考文献一定是引用原话吗参考文献不一定引用原话,可以原话引用,但不能太长,只能一两句。也可以参考思想,用自己的话表述,这样可以多参考一些,整个一段都行,只要把标号在断尾标示出来就不算抄袭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需要标注出处。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要的内容,你可以放到脚注或者尾注进行解释。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3、听说法 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听说技能,以句型操练为主要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二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里斯、埃比、拉多等 产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注重口头语言,活的语言是第一性的)。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根据口语第一性的原则,听说法主张教语言首先是教口语,言语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采用:教师展示是刺激,学生模仿重复是反应,教师纠错是强化) 教学原则和特点:A、听说领先。先听说,后读写 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量使用母语) E、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目的语内部)找出重点难点 G、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 教学过程(步骤):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 主要优点:A、以句型为二语中心,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现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难点重点 C、不完全摒弃母语,克服直接法的片面性 D、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主要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4、视听法 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运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采用电化教具视听手段,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总是在听完整的结构基础上。 产生: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主张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要对目的语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跟学生母语对比。刺激-反应。强调真实地的、具体的情景和语言过冬构成一个整体。学习语言要从整体上感知,重视语境、情景。 教学原则和特点: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 B、强调视觉感知很听觉感知相结合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日常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 教学过程和步骤:感知(看幻灯orfilm)-理解(教师讲解)-练习(模仿、重复等)、活用(自由表达) 主要优点:A、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活泼,有积极性,便于理解 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教学材料贴近生活,利用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语义操练 主要缺点: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C、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D、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导致理解可能有误。 5、功能法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方式。 产生: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和荷兰的范埃克等。 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受其影响,功能法把语言看作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教学根据需要选取真实而使用的语言材料,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综合运用是目的 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错误有容忍度。鼓励运用目的语交际。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特殊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1、展示语言材料,突出该材料的情景和功能。2、语言要点练习。3、语境练习,把语言点放在有控制的语境里练习。4、实际运用。 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问题: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安排,没有很好的解决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法结合起来目前是最大难题。 大致类型: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题材型 C、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怎么把握。 6、认知法 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掌握语言。 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和布鲁纳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美国乔姆斯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是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用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记忆过程。因此认知法调动人的语言潜能、内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认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人具有智慧,人类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能动性的,学习是内在的不是外在。反对刺激-反应,认为人具有认知结构,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学原则和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C、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D、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E、适当使用母语。 F、正确对待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和疏导。反对有错比纠,适当纠错。 G、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教学过程:三阶段――1、语言的理解。教师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发现式学习)2、培养语言能力。在理解基础上作有意义的练习。3、语言的运用。脱离课文进行实际交际的练习。 优点和不足:A、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述二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基础上操练 E、利用学生母语 F、转换生成语言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 G、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H、认知法作为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不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谈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

摘要: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教育部新增的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但是,目前该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工程能力差的问题。该文以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实验室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综合起来,共同形成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较完备,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校企合作

1前言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3.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佳融.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EB/OL].http://bbs..com/597239.html.2016-6-11.

[2]唐卫东,刘昌鑫.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3,20:87-91.

[3]百度百科.课程设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31618.htm.2016-6-11.

[4]刘丹凤.JavaWeb课程设计[EB/OL].http://wenku.baidu.com.2016-6-11.

实践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 实践能力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要求,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包含三方面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这三个环节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以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作用促进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

2009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年,各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要求学生更加具备实践能力,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人才的核心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的培养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在分析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标准》中将该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四方面:知识、技能、能力、素质。[1](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应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及针对具体应用层面的相关知识;(2)技能方面强调了学生应该具备使用相关研发工具、熟练使用外语、获取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等方面的技能;(3)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使用本领域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4)素质方面要求学生要注重该领域工程研究、开发、应用的问题,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即是说在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就必须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的锻炼,要充分面向行业领域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以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控制工程专业虽然已经招收了专业硕士研究生,但在真正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差强人意,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2-5](1)受长期以来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沿用其课程体系,对于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2)有些高校对“实践”的概念认识并不到位,这就使得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实践”课程,但内容的设置相对匮乏,形式化,从而造成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3)一些高校建立了实践中心,但是缺乏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从而导致实践环节的设置与社会应用的真正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4)虽然有些高校同企业建立了协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到一些实践工作,但很多从事的都是一些低等的或者辅助性的工作,真正能够培养起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不多。

2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包含: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2.1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就必须定位明确。学校要能实时、准确地分析就业市场需求,从行业对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和行业背景,除了最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与学校特色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一些理论课程。对于控制工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讲,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熟练的编程语言,还要对其行业内的一些自动化、电力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

然后,要结合行业应用背景,对实践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要能够切实考虑实践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实践课程,比如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开设基础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迅速的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点;到相关课程知识点都学过之后,可以再开设一些专业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将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进一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培养方案中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课程的要求、内容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教学计划中,将实践课程设定为必修课,严格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确保实践课程能得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课程的开设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扩大导师的选择面

很多导师是搞学术研究出身的,大多缺乏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能会力不从心,并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是一个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导师来指导研究生进行实践。所以在导师选择的问题上,除了校内的专业导师之外,还必须增加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导师。

对于校内导师来说,需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要创造机会让导师特别是青年导师到企业去锻炼,能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强他们的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从而在校内实验、实践课程中指导研究生的时候能够更贴近生产实际,能以一些真实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同时,高校要聘请行业内部的一些高级工程人才来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主要在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时给予研究生指导,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也应提供有用实践培养建议,并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以期让研究生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从而真正学以致用,并提高动手能力。

2.3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通常来说,实践教学平台又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两类。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指位于学校的,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能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定帮助的场所,是联系课内知识和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即是指研究生实验资源的建设,它会影响校内实验创新活动开展的效果;软件部分即是指基于硬件部分开展的研究生创新课题及各类研究生创新活动,它会影响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发展壮大。对于控制工程专业来说,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包含计算机网络、控制工程、自动化等多个方向,从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在校外的实践场所,也可能就是在企业之中或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要能够创造机会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某些项目的研发、生产过程中,那研究生就可以深入到工程一线,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实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经验运用到真实环境中,再通过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导师给予指导,还能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交流,学习,能较快地培养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茂国,朱正伟.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9):1-5.

[2] 李娟,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12-116.

[3] 曾令全,李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5):68-70.

[4] 张瑞成,陈波,陈至坤.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75-177.

[5] 兰海,肖模昕,于立君.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6(4):43-44.

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立足于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校特别注重幼教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幼教专业实习及学生幼教技能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理论课程偏多偏深,大多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渠道,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课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课程内容与现实幼教工作脱节,实用性不强,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实践课程开设较晚。占总课时很少部分的教育实践课程进行集中实习,虽有利于校方管理,但易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间的割裂,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实时的实践理解与消化,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另外,学校在安排实习时间时,每年都是在毕业季,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过于频繁且无规律,会使得教育实践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艺体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对学生说、唱、歌、舞、画等能够启迪儿童启蒙教育方面的实践技能,课程开设时间偏少、硬件不足、形式单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职学历的幼师生,若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职业技能等优于本科生的优势,那么这样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很难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针对现状,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教“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对于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将他们作为“人”来看待,他们的第一需求是获得生存技能。一旦选择幼教职业,学校首先要教给学生生存技能即教学技能。只有以此定位培养目标,对“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做出相关界定,才能进一步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要以教授对象儿童的.特征及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儿童发展为中心思考幼教老师应做的职业准备。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取向看,体现的仍是传统的教师“塑造”观。所谓“塑造”,即是依靠外力把事物的外形改变成人们主观上所期望的形态,这是一种不考虑被塑者的身心发展需要及作为一个完整“人”的正常成长过程的观点。显然,这种理念过于把培养目标理想化、培养对象同质化、培养路径格式化、培养方式简单化。所以,目标定位的偏差,势必会影响实践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脱节。

2.对幼教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衔接不顺畅。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幼教师资的职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轻观念、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专业理论课程多,从理论到理论,较少关注实践训练,缺乏全实践理念的更新指导,结果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现代幼儿教育的师资。现有课程脱离实际,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性大,内容零散不系统,教学实践硬件资源匮乏,实践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忽视隐性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大多沿袭中师或高师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专业实践课安排较少。这种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各方对实践环节普遍不重视,理论知识偏深、偏旧,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特长不过硬。

3.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的教育实习(践)带有“任务性”,对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宽泛笼统,太过宏观,操作性差,有走过场、形式敷衍之嫌。幼教学生在例行实践中往往被动地被实习计划程式化,缺少情境下的现场演练与锻炼交流。对学前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没有总体框架安排,诸如实践内容、实践形式、课时安排、组织管理等没有明晰的制度设计,随意性大。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心理学、教学法、游戏活动组织设计等方面没有具体操作细则和执行规范,以及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在参加实践训练时主要是听课、观察、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协助教师做好教学、管理等日常工作,短暂的实习时间很难达到学习初衷。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更降低了高职院校在实践环节教育管理方面的办学水平。

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路径建议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层次和目标的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1.转变观念,提升专业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地位。

幼教对象是低龄儿童,其施教能力及效果取决于儿童对其言传身教的感受与认可度。虽然公共文化课对提升教师的文化涵养有着基础性作用,但站在儿童的认知角度,能歌善舞、爱心尚善的形象可能更符合幼教的角色定位。因此,在幼教课程的整体安排上,要转变观念,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在教育目标上突出能力性,在教育方法上突出互动性,在教学效果上突出丰富性和反馈性,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课在课程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除了保留必要的文化基础课,更应该从时间上全程延通,多安排一些实践性项目,从内容上全面整合,多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空间上全方位拓展,以学校课堂教学、特定情境教学、户外实习场地等开展不失时机、不遗余力的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总之,要在理念上全面浸透,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努力形成实践课程不拘一格、培养情境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2.突出学前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遵循低龄儿童自身的身心成长和科学的认知规律,认真研判幼教学生的教育规律,以学前教育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整合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课比重。通过开设实践选修课,如角色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儿童律动、舞蹈、绘画、儿童信息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注意儿童之间的年龄差异、个体发展差异及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差异,扬长避短,充分自由地选择不同课程。总之,要有针对性地研发专业实践课程群,既要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实践课程的全程性,更要从微观层面考量实践课程的设置,挖掘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等现有课程中的实践意蕴,增强实践的教育性,使学生在连续不断的实践性教育中拓展能力,提升实践智慧。

3.加强实践教学运作体系的细化和可操作性。

对于处于启蒙期的儿童,幼教老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至关重要。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艺体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大致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唱歌、弹琴、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操作等方面,综合技能主要指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上述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实现。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性质、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实施条件、考核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具有可操作性,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4.逐步建立完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改进原有的培养模式。

为了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应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及幼儿园内实习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评价,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特别是要引进过程式评价,运用学科内容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学习环境、交流能力、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等评价指标,激发和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塑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及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改进培养模式,凸显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在服务幼儿园的同时提升学生本领,实现双赢。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专科层次全学程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定位和统筹安排,努力实现实践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促进幼教老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合格教师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