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研究论文

可燃气体报警器也称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工业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如使用天然气的厨房)中可燃性气体发生泄露,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置的报警值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醒采取人员疏散、强制排风、关停设备等安全措施。且气体报警器可联动相关的联动设备如在工厂生产、储运中发生泄露,可以驱动排风、切断电源、喷淋等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经常用在化工厂,石油,燃气站,钢铁厂等使用或者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场所。按照使用环境可以分为工业用气体报警器和家用燃气报警器,按自身形态可分为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和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按根据工作原理分别为传感器原理报警器,红外线探测报警器,高能量回收报警器。大多数使用的是传感器式报警器,高能量回收报警器由于成本太高,现仍在开发研究中。工业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由报警控制器和探测器组成,控制器可放置于值班室内,主要对各监测点进行控制,探测器安装于可燃气体最易泄露的地点,其核心部件为内置的可燃气体传感器,传感器检测空气中气体的浓度。探测器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传输到控制器,气体浓度越高,电信号越强,当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控制器设置的报警点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可启动电磁阀、排气扇等外联设备,自动排除隐患。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为手持式,工作人员可随身携带,检测不同地点的可燃气体浓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集控制器,探测器于一体,小巧灵活。与固定式气体报警器相比主要区别是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不能外联其他设备。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也可以叫做燃气报警器,主要用于检测家庭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中毒和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报警器:当空气中有被测气体或液体挥发时,探测器即产生与空气中被测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该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经处理后显示出被测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器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输出有关控制信号、启动相应控制装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报警器也称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工业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如使用天然气的厨房)中可燃性气体发生泄露,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置的报警值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醒采取人员疏散、强制排风、关停设备等安全措施。且气体报警器可联动相关的联动设备如在工厂生产、储运中发生泄露,可以驱动排风、切断电源、喷淋等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在大规模使用管道煤气的生产线上可能发生煤气泄漏或不完全燃烧的位置安装气体报警器,并通过输出端引出报警脉冲信号联网进人中央控制室,控制室中有集中指示警报部分,可分段或分点显示报警点,并可在指示警报单元上以红色柱状图表显示器定量显示报警浓度。这种可燃气体报警器显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可燃气体(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的制造、储藏、工矿企业的消防设施。 (1)公寓楼集中控制这是可燃气体报警器在民用方面最典型的应用,只要配备有大楼管理员的民用住宅楼均可采用这种方式。报警器安装于各个住宅单元,通过输出连接于值班室的集中监视盘,一旦某个单元发生煤气泄漏,可燃气体报警器立刻动作并输出信号,即可显示于监视盘上,上海的高级住宅区也开始配套使用类似系统例如浦东新区的泰新大楼。(2)与燃具配套使用这是将可燃气体报警器与燃气器具如燃气热水器、灶具、排油烟机等连接起来使用,当有燃气泄漏时,报警器动作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输出电信号。如与排油烟机配套,则接通排油烟机电源,向外排出泄漏气体如与热水器或灶具连接,则通过使连接于燃气管路上的电磁阀动作来达到切断气路的作用。还有一种报警器是与煤气表直接相连接的,当报警时即通过煤气表里的电磁阀动作以达到切断气源的作用.(3)单独使用这是可燃气体报警器最简单的一种用法,当可燃气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这种报警方式要求住宅内必须有人立即采取措施手动切断气源。

可燃性气体报警器论文开题报告

它有一个专用的化学气体探头,一般是半导体的,对不同的气体各有分别的。当有它能测到的气体时他的阻 值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个阻值的变化情况到一定数值 报警。

电子信息工程大学毕业论文 (张清卓)从21世纪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就开始引起了学术界,军事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许多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目前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获取物理家门口满怀欣喜的一种重要工具就是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由多学高度交叉的新兴研究热点领域⑴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等三大技术,能够通过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所感知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监控温度,湿度,压力,土壤构成,噪声,机械应力等多种环境条件,使用户可以深入的了解和把我周围的世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随机布设,自组织,环境适应等特点使其在军事国防,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抢先去救灾以及商业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应用价值⑵。当然,在空进搜索和灾难拯救等特殊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部分的原理是仪器的传感器采用检测元件与固定电阻和调零电位器构成检测桥路。桥路以铂丝为载体催化元件,通电后铂丝温度上升至工作温度,空气以自然扩散方式或其它方式到达元件表面。当空气中无可燃性气体时,桥路输出为零,当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并扩散到检测元件上时,由于催化作用产生无焰燃烧,使检测元件温度升高,铂丝电阻增大,使桥路失去平衡,从而有一电压信号输出,这个电压的大小与可燃性气体浓度成正比,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通过液体显示器显示出可燃性气体的浓度。

正好我刚做好了,过两天也要交了,论文,仿真,还有PPt,不是一个学校的话可以发给你QQ125532480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论文

在《工作场所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里的第4条第3点有说明4.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点设定和检测器安装位置的确定4.3.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点设定4.3.1.1 凡有可燃气体泄露可能的生产装置及仓储,货轮的船舱等场所,必须配置可燃气体报警仪。4.3.1.2 对于无人值班的小型泵房而且不是连续运转的泵房,有发生可燃气体泄漏的可能性。特别在北方地区,冬季门窗关闭的情况,可燃气体泄漏将很快达到爆炸下限浓度,一般在主导风向下游位置安装报警仪。4.3.1.3 室内通风不流畅部位,地槽地沟容易积聚可燃气体的地方,现场通往控制室的地下电缆沟,有密封盖板的污水沟槽等,都是经常性的或在生产不正常情况下容易积聚可燃气的场所,都可以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4.3.1.4 对于喷漆涂敷作业场所,大型的印刷机附近,以及相关作业场所,都属于开放式可燃气体扩散溢出环境,如果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也十分容易使某个部位的空气中可燃气含量接近或达到爆炸下限浓度值,需要配置报警仪。4.3.1.5 甲类气体,液化烃泵,甲B 类或成组布置的乙A 类液体泵的动密封。4.3.1.6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体 ,液化烃或甲B 类液体采样口和不正常操作时可能携带液化烃。4.3.1.7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体,液化烃的设备或管法兰,阀门组。4.3.1.8 可能发生泄漏的汽车上。4.3.1.9 罐区环境下的报警仪的设置遵循AQ3036-2010 标准。4.3.2 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位置的确定4.3.2.1 罐区环境下的报警点设置参考AQ3036-2010 中7.3。4.3.2.2 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设备区内,当检测点位于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4.3.2.3 当检测点位于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4.3.2.4 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15m 可设一台检测器,且检测器距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 对于一个大型有可燃气体泄漏的车间,可以每相距5~10m 设一个检测点。4.3.2.5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检测器,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易于积聚,距天花板不得大于30cm。4.3.2.6 对于检测可燃气体比重大于空气的诸如烷烃类(甲烷沼气、民用煤气除外)、烯烃类(乙烯除外),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时,应将探测器安装在低于泄漏点的下方平面上,距地面不得高于30cm。4.3.2.7 明火加热炉与甲类气体、液化烃设备以及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的释放源之间,约距加热炉5m 或在防火墙外侧,宜设检测器。4.3.2.8 控制室、配电室与甲类气体,液化烃,甲B 类液体的工艺设备组,储运设施相距30m 以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宜设检测器:a) 门窗朝向工艺设备组或储运设施的;b) 地上敷设的仪表电力线缆槽盒或配管进入控制室或配电室的。4.3.2.9 设在2 区范围内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应设检测器。对于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应于在线分析仪表间内最高点易于积聚可燃气体处设置检测器。4.3.2.10 不在检测器有效覆盖面积内的下列场所,宜设检测器:a) 使用或产生液化烃和的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等可能积聚可燃气体的地坑及排污沟最低处的地面上;b) 易于积聚甲类气体,有毒气体的“死角”。4.3.2.11 车内可能发生泄漏的泄漏源5m 以内可安装检测仪,也可以将检测仪的探测部分安装在泄漏源5m 以内,检测仪的指示部分安装在人视力范围内的地点。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气体检测的咨询,可留意珠海司福斯特,谢谢!

主要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或者液体泄漏报警。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相关的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的要求,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应按本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看看,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单片机智能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火灾探测器浅析 李丽娜 文献来自: 信息技术 2003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利用不同气体光谱特性的差别进行气体浓度探测 ,从根本上解决了点型可燃气体传感元件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用于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时 ,性能价格比较高 ,其原理还可扩展用于其他场所气体泄漏的监测。(3)多信息技术应用早期的火灾探测器对于火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潘刚 文献来自: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它采用光学原理利用不同气体在光谱特性的差别进行气体浓度探测 ,从根本上解决了点型可燃气体传感元件中毒、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用于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时 ,性能价格比较高 ,其原理可扩展用于其他场所气体泄漏的监测。目前的特殊场所火灾探测报警还仅限于固定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智能化住宅防盗防火报警系统设计 王芳,马幼军,蒋国平 文献来自: 传感器技术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介绍了一种住宅用智能报警器 ,它集防火防盗功能于一体 ,可实现自动检测与自动电话拨号报警。红外探测器及微波探测器实现盗情报警 ,温度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和一氧化碳探测器集为一体 ,构成的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可完成火灾报警 ,多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低误报率 ,增强了系...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矿用智能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究 刘中奇,王汝琳 文献来自: 工矿自动化 2004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仪选择性差、受风速影响大、反应速度慢、探测范围小、容易污染中毒老化、不能有效地进行大空间可燃气体的安全监控等缺点,还可在无氧环境中工作,使用寿命长,也不会因可燃气体浓度过高而降低性能,探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并有零点、灵敏度自动补偿功能、不用定期校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文实现了红外对CO检测的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电站锅炉煤粉火焰安全监测及燃烧诊断方法研究 白卫东 文献来自: 浙江大学 2004年 博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对影响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最后使用上述的研究成果,结合电站锅炉运行参数和煤质数据对污染物排放和飞灰可燃物含量进行诊断研究。 首先,在实验台和电站锅炉上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稳定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 卫成业 文献来自: 浙江大学 2001年 博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温度场分布与燃烧效率、气体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出口未燃烬碳损失都有重要关系。 因此,先进有效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对于深入研究煤粉燃烧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 义和实用价值。 煤粉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产品信息 文献来自: 中国保安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ntelligent Gas Alarm ControllerJB-TB-AEC2101智能型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是在JB-TB-AEC2101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基础上,为适应小型气站、小型锅炉房的应用,从降低工程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设计,而推出的性价比极高的适用型小容量可燃气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产品信息 文献来自: 中国保安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当有人非法入室或可燃气体超过标准时,主机都会自动发出警报,报警方式有以下几种:●现场报警:当有人非法入室时,蜂鸣器和喇叭会鸣响?...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的研制 李明,王成华 文献来自: 电子工程师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单片机原理机接口技术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9 2 单承赣 .新型 RS-4 85驱动器 /接收器集成电路及应用 ... MCS单片机应用系统实用指南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7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成员介绍 文献来自: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已通过国家级检测,产品造型美观新颖,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GB4717-93、GB4715-93和GB16806-97规定要求,具有国内先进的技术性能。一如既往的以技术革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企业发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单片机 的定义 搜可燃气体 的学术趋势 搜单片机 的学术趋势 搜智能 的学术趋势 搜索相关数字 智能手机出货量 智能手机份额 智能手机价格 1 2 下一页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论文

可能有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蒸汽泄漏的场所,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等。在炼油厂、化工厂、油库、液化气/ 煤气站等众多作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蒸汽的泄漏。如果泄漏的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蒸汽没有被及时发现,气体浓度不断积累,进而达到一定的爆炸极限,那么随时就有发生火灾或者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可能性。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适应工业等场所对可燃性易爆气体安全性要求,报警仪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进而研制一种低功耗的可燃性气体报警仪十分必要。1.可燃性气体报警仪原理本报警仪选用T G S - 8 1 3 型半导体陶瓷式可燃气体敏感器件及PIC16F877 微控制器为报警器的控制核心。TGS — 813 型半导体陶瓷式可燃性气体敏感器件对以烷类气体为主的多种可燃性气体有良好敏感特性的广谱型半导体敏感器件。该器件灵敏度适中,响应与恢复特性好,初期恢复特性快,长期工作稳定性、重现性、抗环境气氛影响及抗温湿度影响等性能均优,系高质量、高可靠性、价钱便宜的气敏器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报警装置。传感器送来的可燃性气体浓度对应的微小信号经过放大,送入微控制器,经A/D 转换、浓度比较,线性化数据处理,转化成相应的十进制浓度值,把实际可燃性气体浓度及各路状态送显,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出设定的限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并锁定时间。由于气体传感器需要在加热状态下工作,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就越快。为提高响应时间,保证传感器准确地、稳定地工作,报警器需要向气体传感器持续输出一个5V 的电压。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在输出5V 的电压的同时,进行故障监测。当传感器加热丝、或电缆线和传感器断线、或接触不良时,进行故障报警。期刊网还有很多相关文献:1 基于ADμC812单片机的可燃性气体监测报警仪的设计 高京卫 现代电子技术 2008/02 2 基于以太网的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的研制 张俊杰 传感器世界 2007/10 3 采空区可燃性气体爆炸引火源特性分析 刘志坚 煤炭技术 2007/09 4 基于P89LPC935的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设计 潘小青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5 煤矿可燃性气体爆炸氧浓度的实验研究 邓军 煤矿安全 2007/06 6 障碍物附近可燃性气体泄漏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 孟志鹏 化工装备技术 2007/02 7 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控系统的应用 王坚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6/05 8 煤矿瓦斯可燃性气体及井下环境参数的检测 李文峰 煤矿安全 2006/01 9 可燃性气体对氧化锆氧分析仪测量误差影响的分析 吴慧 计测技术 2005/05 10 可燃性气体泄漏智能化监控系统 路立平 煤气与热力 2005/10 11 可燃性气体报警仪的研制 孙兵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12 华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VOC检测仪、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固定式可燃性气体检测探头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5/05 13 可燃性气体燃烧与爆鸣实验器 田改荣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04 14 可燃性气体(蒸气)最小氧浓度的测定 刘斌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15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临界氧浓度的测定 傅志远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12 16 基于TMS320LF2407A的可燃性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王庆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17 可燃性气体检测仪表诸问题的探讨 曾欣 煤矿安全 2004/04 18 可燃性气体报警自动启停抽排风装置的设计介绍 陈新 电气防爆 2004/01 19 可燃性及毒性气体在障碍物附近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 孟志鹏 化工装备技术 2004/01 20 可燃性气体检测仪的使用与维护 王祥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3/01 21 XP-311A型可燃性气体检测仪的使用与维护 朱焕勤 石油商技 2003/01 22 1ARK模块在可燃性气体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陈涛 世界产品与技术 2003/03 23 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研究 李春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3/02 24 可燃性气体的安全使用和检测 杨雪 中国计量 2003/10 25 ARK模块在可燃性气体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陈涛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04 26 十六点可燃性气体状态检测系统中在线两键实时时钟的实现 白玉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27 十六点可燃性气体状态监测系统中数据获取的研究 张进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28 油库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安装及改进措施 曹良权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2/01 29 可燃性气体催化气敏元件工业化实验 吴志鸿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S1 30 小波变换式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的探讨 卢文科 测试技术学报 2002/03 31 简述使用异丁烷校正一般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冯伟 安全 2002/02 32 可燃性气体监测报警控制仪 王化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2/04 33 可燃性气体智能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王莉田 自动化与仪表 2001/02 34 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判断法及其爆炸危险性分析 周利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02 35 关于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实验演示探讨——一个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好实验 杨复欣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1/12 36 可燃性气体智能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王莉田 燕山大学学报 2001/04 37 一种新型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王化祥 自动化仪表 2001/03 38 总线式可燃性气体监测系统 王化祥 仪器仪表学报 2001/S1 39 SP-112型便携式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04 40 可燃性气体含氧量安全限值的探讨 万成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01 41 可燃性气体逸出指标应用于树种燃烧性评价的研究 王得祥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03 42 SP-1102型可燃性气体检测探头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9/08 43 可燃性气体实验中的防爆 任有良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 44 可燃性气体逸出百分率在树种抗火性评价中的应用 王得祥 森林防火 1999/02 45 IR5000红外开路可燃性气体探测系统 朱唯 石油化工自动化 1999/06 46 可燃性气体监测报警仪的研制 董连华!抚顺109号信箱 聚氯乙烯 1999/04 47 采用双传感器补偿的可燃性气体报警器 朱明程 测控技术 1999/12 48 单片机控制的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姜思明 信息技术 1999/04 49 新型数字显示可燃性气体变送器 辛德强 信息技术 1999/04 50 三元可燃性混合气体动配气技术研究 吴新民 煤矿机电 1999/02

[1]高金. 载货汽车载荷状态在线监控系统的研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6.[2]田晶晶,李世武,苏建,王琳虹,孙文财,陈璐.基于位移传感器的汽车超载动态监测预警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06):1475-1480.[3]陈广华,鞠娜,杨飞,李建伟.基于粘贴式应变传感器的车辆超载监测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37(04):409-414.[4]王兴,孔强强.基于单片机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2012(05):67-70.[5]陈文龙.收费站入口不停车治超计重检测系统的应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7-11.[6]张小娟,高蕊,常豪豪.基于单片机液位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8,38(03):108-112.[7]宋豫晓.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航空气象报文综合监控告警系统[J].红外,2018,39(02):28-33+43.[8]王立斌,高波,赵佩,张超,安思达.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表位故障定位及报警系统设计[J].河北电力技术,2018,37(01):33-34+48.[9]李明娟.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汽车并线辅助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133-135+142.[10]吴增,齐虹,陈冲.车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系统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6):860-865.

可燃气体报警器主要针对工作场所譬如说现在化工企业普遍设置的煤气化装置-气体变换装置-气体净化装置以及副产易燃品的存储装置等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主要依据是所关注地点要有可燃气体或者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此类生产、加工、存储区均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氢气、CO(包括煤气)、甲烷、乙炔、乙烯以及氯乙烯等,易挥发可燃液体包括甲醇、甲醚、二甲醚、苯、甲苯、汽油等目前化工企业涉及最多的是煤气化制甲醇、二甲醚以及下游的醋酸、酸酯等,煤液化的油类产品……针对不同企业设置不定数量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吧:)要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联系,设计资料不方便透露!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看看,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单片机智能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火灾探测器浅析 李丽娜 文献来自: 信息技术 2003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利用不同气体光谱特性的差别进行气体浓度探测 ,从根本上解决了点型可燃气体传感元件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用于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时 ,性能价格比较高 ,其原理还可扩展用于其他场所气体泄漏的监测。(3)多信息技术应用早期的火灾探测器对于火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潘刚 文献来自: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它采用光学原理利用不同气体在光谱特性的差别进行气体浓度探测 ,从根本上解决了点型可燃气体传感元件中毒、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用于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时 ,性能价格比较高 ,其原理可扩展用于其他场所气体泄漏的监测。目前的特殊场所火灾探测报警还仅限于固定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智能化住宅防盗防火报警系统设计 王芳,马幼军,蒋国平 文献来自: 传感器技术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介绍了一种住宅用智能报警器 ,它集防火防盗功能于一体 ,可实现自动检测与自动电话拨号报警。红外探测器及微波探测器实现盗情报警 ,温度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和一氧化碳探测器集为一体 ,构成的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可完成火灾报警 ,多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低误报率 ,增强了系...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矿用智能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究 刘中奇,王汝琳 文献来自: 工矿自动化 2004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仪选择性差、受风速影响大、反应速度慢、探测范围小、容易污染中毒老化、不能有效地进行大空间可燃气体的安全监控等缺点,还可在无氧环境中工作,使用寿命长,也不会因可燃气体浓度过高而降低性能,探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并有零点、灵敏度自动补偿功能、不用定期校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文实现了红外对CO检测的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电站锅炉煤粉火焰安全监测及燃烧诊断方法研究 白卫东 文献来自: 浙江大学 2004年 博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对影响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最后使用上述的研究成果,结合电站锅炉运行参数和煤质数据对污染物排放和飞灰可燃物含量进行诊断研究。 首先,在实验台和电站锅炉上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稳定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 卫成业 文献来自: 浙江大学 2001年 博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温度场分布与燃烧效率、气体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出口未燃烬碳损失都有重要关系。 因此,先进有效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对于深入研究煤粉燃烧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 义和实用价值。 煤粉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产品信息 文献来自: 中国保安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ntelligent Gas Alarm ControllerJB-TB-AEC2101智能型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是在JB-TB-AEC2101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基础上,为适应小型气站、小型锅炉房的应用,从降低工程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设计,而推出的性价比极高的适用型小容量可燃气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产品信息 文献来自: 中国保安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当有人非法入室或可燃气体超过标准时,主机都会自动发出警报,报警方式有以下几种:●现场报警:当有人非法入室时,蜂鸣器和喇叭会鸣响?...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的研制 李明,王成华 文献来自: 电子工程师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单片机原理机接口技术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9 2 单承赣 .新型 RS-4 85驱动器 /接收器集成电路及应用 ... MCS单片机应用系统实用指南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7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成员介绍 文献来自: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已通过国家级检测,产品造型美观新颖,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GB4717-93、GB4715-93和GB16806-97规定要求,具有国内先进的技术性能。一如既往的以技术革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企业发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单片机 的定义 搜可燃气体 的学术趋势 搜单片机 的学术趋势 搜智能 的学术趋势 搜索相关数字 智能手机出货量 智能手机份额 智能手机价格 1 2 下一页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医用气体报警研究论文

从论文的写作、发表到阅读,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速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以下是优化论文结构的十种基本规则。前四条规则可以应用于一篇论文的所有部分。中间四条规则涉及论文每个主要部分的主要目标。最后两条规则为有效构建论文原稿提供了过程启发式的指导。写作即是交流。因此,读者的体验至关重要,所有的写作都应为这一目标而服务。当你写作时应当时刻将读者铭记在心。下面四条规则将会帮助你避免读者的流失。规则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如果你的读者在一年之后,仍能向他们的同事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沟通工作卓有成效。虽然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创新点,但是着眼于一条单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时关注过多的贡献会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并变得难以记忆。标题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阅读的标题与论文数量的比例吧。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东西,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花时间阅读摘要。标题不仅传递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不断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内容中处处传达这个思想。毕竟,科学就是从复杂数据中提取出抽象的简单原理的过程。因此,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第一条规则成为对论文优化中最难的一条:你将会为平衡多方面的结果,最终合成一条中心思想而努力。举个例子来说,一篇关于技术的文章可能会同时描述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生物学结果,而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桥梁,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新生物学之中。规则2:为那些不清楚你工作的有血有肉的人们写作你是世界上最了解你所做工作的专家,因此你也成为了最不合格的读者,你无法从不了解你工作的读者角度去评判你文章的人。在这一困境中产生的最为多数的写作错误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决定你想在每一个元素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然后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试着站在一个“懵懂的”读者角度去思考这一论文,让读者更轻松的快速且不费力的抓住信息。人类心理学的广阔知识同样在论文写作中十分有用。举个例子,人类拥有工作记忆的限制:他们只能记住少量项目,同时对起始和结束的部分印象深于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利用你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懵懂”读者的视角去引导写作的进程。在下面的规则10中,我们将对在写作过程中从“懵懂”的试验性读者那里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的效益展开讲述。规则3:坚持背景—内容—结论(CCC)的结构组合大多数广为传播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开头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主体部分(文章内容)展开故事,向结尾推进,最后得出文中问题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读者产生疑惑的机率,他们不再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呢?”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C-C-C 结构作为其中一种,更适用于有耐心、决定花时间理解文章的读者,但这种结构对没有耐心的读者并不友善。好在当代科学文章的结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标题与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读者很可能会被吸引,并有着足够的耐心继续阅读文章。而且,过于注重“内容优先”的科学论文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可能是巩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从而使他们质疑你的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将 C-C-C 结构作为科学文献的默认结构。C-C-C 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文章的结构。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不按照 C-C-C 结构写作的论文往往难以阅读。在科研生涯中,我们在科研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按照科研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与组织文章,殊不知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们仅仅对最终的结论与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规则4: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避免曲折的表达文中只有中心思想应该多次被提及。此外,为了减少主题改变的次数,每一个主题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例如应当相信某件事的两个原因。同样地,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三个独立的原因让我们更偏向某一解释,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句法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读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内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词语指代同样的概念,因为这样做会使读者对不同词语的意义产生疑惑。论文三个重要部分的结构总结Note:摘要是其中最特别的,它包含所有三个要素(原因、内容和结论),所以包含了所有三种颜色。规则5:在摘要中讲述完整故事对于大多数读者们来说,摘要是论文中唯一会被阅读的部分。这意味着摘要中必须有效呈现论文的所有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摘要的结构必定是高度保守的。每一个C-C-C元素中均有两个部分,细节如下。背景必须解释清楚文章即将填补的空缺。第一句话通过介绍该研究所处的广阔领域对读者进行引导。随后这一背景缩小到该研究所要回答的待解决问题上。通过表述“文献中缺失部分”(例如,特定的空缺)和“为何这很重要”(例如,这一特定空缺和论文起始的广阔背景之间的联系),一个成功的背景章节能够为从现有技术水平中分辨出论文所表述的贡献打好基础。这里我们所说的内容首先描述的是能够让你回答这一空缺/问题的新颖方法或者途径。随后你呈现出“血肉”。避免使用含有高度科技含义的词汇(这些词汇会让你失去读者们),尽可能少使用含有精妙含义的词汇。最后,结论会通过阐明结果从而回答在背景章节最终部分提出的问题。随后,尤其对多数拥有广阔读者群的“常规”科学杂志来说,通常结论会有第二部分,突出讲述该结论如何推动广阔领域继续前进(例如,“更广阔的重要意义”)。这一结构能帮助你避免最为普遍的摘要错误:在读者们准备好理解它们之前便谈论结果。优秀的摘要通常多次反复进行提纯细化从而确保结果能够完整填补空缺部分,就如同锁和钥匙一般。这种宽阔-狭窄-宽阔的架构方式能够让你同广大读者们(通过广度)进行交流,同时保持你结论声明的可信性(这通常是基于一套有限/狭隘的结果)。规则6:在介绍中解释清楚为什么这篇论文至关重要介绍突出体现了存在于现有知识或者方法中的空缺和它为何如此重要。这通常是由一系列渐进的更为精确的段落来完成,这些段落最终会以对文献中缺失部分的清晰阐述而结束,另一段落会紧随其后,对文章如何填补空缺进行总结。举一个空缺渐进的例子,第一段落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细胞分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及这一领域中还未解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它(领域空缺)。第二段落则阐明了某一特定细胞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未知问题(子领域空缺)。第三段落也许提供线索,一个特定基因或许驱动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随后声明该假设尚未得到验证(将要进行填补的子领域空缺)。这种空缺叙述引起读者对这篇论文想要传递思想的期待。每一个介绍段落的结构(除去最后一段)均会促进空缺发展的这一目标。每一段落首先会引导读者走向主题(背景),随后解释相关文献中所知所想(内容),然后引导进入至关重要的“未知”(结论),这一部分使得文章在相关领域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线索提供隐藏在空缺后的秘密,指向未经验证的假设或者文章中未开发的方法,其中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填补空缺是具有前途的。介绍中不应含有超越文章动机范围外的文献综述。这种“空缺专注”的结构使得经验丰富的读者们更为容易地对一篇论文的潜在重要性进行判断---他们仅需要评估声明空缺的重要性。这些空缺描述即该篇文章的贡献将会被以如下条件进行衡量:以文章空缺定义来设定的兴奋性、期望值和高质量背景。介绍的最后一段则十分特殊,它简单总结了用于填补上述空缺的结果。它同摘要有所不同,不需要显示背景(已在上述内容中描述过),但需要稍微更准确详细地阐述结果,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简短地预先描述论文的结论。规则7:依据一系列的叙述阐明结果,建立相互印证支持中心思想的基础结果章节需要说服读者相信中心声明是有数据和逻辑来支持的。每一个科研论据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从而决定要素该如何呈现的顺序。举例说明,一篇文章也许建立起某个假说,核实在研究的体系中测量的某个方法是否有效,随后运用这种测量手段反证该假说。另一种选择是一篇论文也许建立了多个可选性(且相互排斥的)假说,除去其中一个能够提供剩余解释的证据外,对其他所有都进行了驳斥。论据的组织结构应当含有整体逻辑所需的对照和方法。在文章准备的提纲阶段(见规则9),先草拟出这些结果如何支持你的主张的逻辑结构,然后将它们转变成陈述性语句,用于结果章节的子章节标题---大多数学术期刊允许该类型格式。这些标题将读者们导向重点。图片和图例尤为重要。事实上,有些读者仅阅读摘要和图片。理想情况下,这些图片应该生动的讲述整个故事,而不需要阅读图例或者文字。结果章节的第一个段落特别之处在于,通常它将对于介绍中概述的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包括研制出的任何关键性创新方法。有些读者并不会阅读方法章节,所以这一段落至少能够给予他们该文所用方法的大致情况。结果章节中接下来的每个段落开头可以用一两句话提出这个段落所要回答的问题。例如,“为证明这其中没有任何人工干预......”,“什么是我们测量的重测信度?”或者“我们进一步检测通过L类型Ca2+通道的Ca2+流是否参与其中”。段落的中间部分展示同该问题相关的数据和逻辑,而最后一句话则回答整个问题。举例来说,它也许推断出没有任何可能的人工干预被检测到。这种结构有利于经验丰富的读者对论文进行事实核查。每一个段落说服读者相信最后一句话中展现的答案。这使得找出段落中哪里有令人质疑的结论以及检验段落逻辑更为容易。每一个段落的结果是一个逻辑性的陈述,后面的段落则依赖于先前段落的逻辑性结论,就如同数学论文中构建的定理一般。规则8:讨论这一空缺如何被填补,说明诠释中的限制点以及同领域的相关性讨论章节解释了为什么结果能够填补介绍中提出确认的空缺部分,对诠释说明提供预警,以及描述该篇论文如何通过开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领域发展。这通常以如下方法完成:对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讨论限制点,随后揭示这一中心贡献如何促进未来的发展历程。讨论章节第一段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通常大致总结了结果章节中的重大发现。有些读者跳过结果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因此这一段落至少能够带给他们对于上述章节的大致情况。讨论章节接下来的每一个段落都以描述该文的某个缺点或者优点作为开端,随后通过广泛链接到相关文献从而对优势或者弱点进行衡量。最后,它将作者对于结果贡献的感知进行总结,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途径。举例来说,第一段落也许对结果进行总结,专注于它们的含义;第二至第四段落也许讲述了潜在的弱势,该文章如何缓和这些情况或者未来的实验能够如何处理这些弱点。第五段落以及普遍存在的第六段落也许以该论文如何推动整个领域前进而告终。如此循序渐进,读者们最终学会将文章的结论代入到正确的情境中去。为撰写一篇优质论文,作者们可以采用具有帮助性的流程和习惯。对于一篇论文的影响力而言,某些方面比其他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建议你应该将时间投资到影响最大的问题上。此外,使用从同事那里获得反馈进行反复改进可以让作者从整体水平上提高文章从而撰写出强有力的原稿。选择正确的流程能够让文章撰写更为轻松和有效。规则9:将时间分配到重要的部分:标题、摘要、图表和提纲作为科学声明基础的中心逻辑至关重要,它同样是连接研究工作试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的桥梁,因此将文章的逻辑结构同正在进行的实验保持一致十分重要。由此来看,将正在进行的实验工作的逻辑正式形成某种不断展开的文档十分有用,最终它将成为论文提纲的蓝图。你同样应当根据每个章节需要同读者进行交流的不同重要性分配你的时间。阅读标题的人远比阅读摘要的要多,而阅读摘要的人远比阅读论文剩余部分的人要多,而论文的剩余部分接受的专注度远比方法部分要高。相应的进行时间分配。在撰写章节之前先进行文本规划,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在每个章节所花费的时间能够被更有效率的利用。大纲先行。我们倾向在每个规划好的段落前先写一句非正式的语句,这通常对开始进行已获得结果的描述过程十分有用---这些语句也许会成为结果章节的节标题。因为故事总有一个整体框架,每个段落都应该对推动故事前进起到明确作用,而这一作用则最好在提纲阶段便已确定。规则10:获得反馈从而对整个故事进行精简、再利用和再生写作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最佳化问题,你可以同时提升整个故事、大纲和所有构成语句。由此而论,不要太过于依赖某人的写作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很多情况下,比起额外编辑而言,丢弃整个章节和重写是通往优秀文章撰写的快速通道。作为一个作者,如果你不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向你的同事描述出论文的整体大纲,那么很明显读者也无法做到。你需要进一步提炼你的故事。找寻到此类违反优秀写作的行为对从各个层次提高论文质量十分有益。十条规则以及如何辨别文章违反了这些规则完成一篇成功的论文需要多方面人力的投入。测试读者是必须的,他们可以确保整篇故事起作用,同时他们也能够给出具有价值的意见,如论文的那一部分看上去进程过快或者过慢,此外他们也能够明确在什么时候最好需要重头再来和重述整个故事。审稿人同样十分有用。不明确的反馈和表面上无聊的评论通常意味着审稿员并未找到重点的故事大纲。非常明确的反馈通常指出哪一段落的逻辑不够充分。积极接受反馈至关重要。因为从别处获得反馈十分必要,拥有一群具有帮助性的同事是使文章令人印象深刻的根本条件,记住保持这些人脉,并且在必要时刻回报他们并且阅读他们的原稿。本文的重心在于论文的结构,为此不得不省去了很多写作的细节问题,包括选词、语法、创造过程和合作。关于如何写作的文章可能永远都不完备,还有很多文章介绍如何进行科学论文写作。个人风格通常使写作者偏离死板、保守的文章结构,阅读创造性地改变规则的论文也是一种乐趣。但是,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完全掌握标准规则是成功改变规则的前提。遵循上述原则,科学家才能够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读者,连接不同的学科领域,更高效地实现整合科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