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格式

发布时间:

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注意标点符号英文+半角

参考文献期刊论文的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1[1]田闯,.直流电源屏电池单片机监测系统[J].西铁科技,2001,(1).[2]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2).[3]孙玉艳,.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与控制[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2,(4).[4]陈兴祥,.MC7705芯片对单片机的动态掉电保护[J].宁夏机械,2002,(3).[5]田志华,.电池供电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J].宁夏机械,2002,(4).[6]李学军,.如何用MCS-51单片机扩展串口进行通讯[J].宁夏机械,2003,(2).[7]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8]高彦波,李岩,毕晓燕,.PC与单片机之间的远距离并行通讯卡[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3).[9]李艳红,.单片机I/O口不宜用作直接驱动出口[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3,(2).[10]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宋青松,张旭东,王立贤,眭众国,.MCS—96系列单片机与IBM-PC系列微机之间通讯的实现[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1).[12]顾勇,*,.基于MC68HC908单片机的伸缩自动门控制系统[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3,(4).[13]桂绍勇,彭同明,何新洲,.基于MEGA103单片机的数控系统研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李占芳,黄嘉兴,.面向煤炭应用型人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7).[15]石明江,顾亚雄,张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6).[16]翟永前,蒋芳芳,.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压表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17]许超,吴新杰,张丹,.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李林,.基于单片机的野外作业移动库房安防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4).[19]李林,王心刚,.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20]李玮华,杨秦建,.基于单片机的多轴运动数控系统跟随误差补偿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4).单片机的参考文献2[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7[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出版社,2004.1[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3]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4]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15]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1]王青云.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2010,(05).[2]彭立,张建洲,王少华.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3]JackShandle.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3).[4]刘侃,张永泰,刘洛琨.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4).[5]何立民.从Cygnal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6]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8]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0).[9]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2000,(05).[10]于洋.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02).[11]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 SJ.Masimo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Comput.2000;16(7):7 5-83.[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7]王春晖.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2003,(12)[18]李建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19]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2]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阅读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1)——单片机课程报告3篇单片机课程报告1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1) 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 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和dp?51pro.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的使用。(3) 利用单片机的p1口作io口,学会利用p1口作为输入和输出口。(4) 了解掌握单片机芯片的烧写方法与步骤。(5) 学会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熟悉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运用。(6) 掌握利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原理图及pcb图。(7) 了解pcb板的制作腐蚀过程。二、实训器材:pc机(一台)pcb板(一块)520ω电阻(八只)10k电阻(一只)led发光二极管(八只)25v 10μf电容(一只)单片机ic座(一块)at89c51单片机芯片(一块)热转印机(一台)dp?51pro.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一台)三、实训步骤:(2)将流水灯程序编写完整并使用tkstudy ice调试运行。(4)打开电源,将编写好的程序运用tkstudy ice进行全速运行,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6)制板。首先利用protel 99 se画好原理图,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然后将绘制好的pcb布线图打印出来,经热转印机转印,将整个布线图印至pcb板上,最后将印有布线图的pcb板投入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容器内进行腐蚀,待pcb板上布线图外的铜全部后,将其取出,清洗干净。(7)焊接。将所给元器件根据原理图一一焊至pcb板相应位置。(8)调试。先把at89c51芯片插入ic座,再将+5v电源加到制作好的功能板电源接口上,观察功能演示的整个过程(看能否实现任务功能)。(流水灯控制器原理图)四、流水灯控制器程序的主程序:org 0000hs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fhmov r0,#1chmov r2,#12hclr cloop1: acall delaydjnz r0,loop,尽在。单片机课程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单片机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1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单片机课程报告3这周我们进行了单片机实训,一周中我们通过七个项目 :P 口输入输出2:继电器控制3音频控制4:子程序设计5:字符碰头程序设计6:外部中断7:急救车与交通信号灯,练习编写了子程序、熟悉了人工会汇编方法、设计和调试方法。学习了P 口、IO端口、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及输入输出端口控制方法。而且初步掌握了大型程序的调试方法。实训中首先对MCS-5 单片机开发试验系统键盘监控操作、使用及配套的仿真软件的应用进行了熟悉和了解。该实验仪提供了许多基本实验电路和实验插孔,对于基本的实验只需要少量连线就可以进行,减少了繁琐的实验连线过程,以减轻工作量,突出实验的内涵,达到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实验电路的理解。通过本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了单片机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单片机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读写方法、工作寄存器的应用、单片机对简单编程及调试方法进一步的掌握了调试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环境。编写并调试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总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 、立项目2、查找数据3、画流程图、4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程5、编完后进行修改、调试、编译等。最终要达到会写、会做、会说,编写开始几个项目的程序还比较顺利,到了编写LED灯碰头程序、字符碰头程序、急救车与交通灯呈程序时遇到了好多困难,本来还以为编程会很简单的,等到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它的复杂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得心应手,理解流程是有思维的前提.不过经过我们最后在全组人竭尽全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终于没有白费,效果渐渐地出现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享受我们成果之时,不得不感慨单片机的重要性与高难度性,所以为期一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没有浪费,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对单片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最后结果是出来了,可这与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这次实训虽然其中会有些错误和失败,但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收获。专心做自己的事,是一种乐趣;互相交流,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必要过程;上网查阅资料,是获得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我想,这些练习和经验都将是我以后最宝贵的财富!

单片机英文参考文献 [1] 李广弟等 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1.7 [2] 楼然苗等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3 [3] 唐俊翟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9 [4] 刘瑞新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7 [5] 吴国经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 [6]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 2006年,科学出版社 [8] 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 张毅刚等,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 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单片机期刊类参考文献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 何书森、何华斌《实用数字电路原理与设计速成》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6 3、 白驹衍, 《单片计算机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2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 [2]王东峰等.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守义等.单片机技术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钟富昭等.8051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6]李平等.单片机入门与开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楼上的,人家说要外文、

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010后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

楼上的,人家说要外文、

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1[1]田闯,.直流电源屏电池单片机监测系统[J].西铁科技,2001,(1).[2]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2).[3]孙玉艳,.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与控制[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2,(4).[4]陈兴祥,.MC7705芯片对单片机的动态掉电保护[J].宁夏机械,2002,(3).[5]田志华,.电池供电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J].宁夏机械,2002,(4).[6]李学军,.如何用MCS-51单片机扩展串口进行通讯[J].宁夏机械,2003,(2).[7]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8]高彦波,李岩,毕晓燕,.PC与单片机之间的远距离并行通讯卡[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3).[9]李艳红,.单片机I/O口不宜用作直接驱动出口[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3,(2).[10]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宋青松,张旭东,王立贤,眭众国,.MCS—96系列单片机与IBM-PC系列微机之间通讯的实现[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1).[12]顾勇,*,.基于MC68HC908单片机的伸缩自动门控制系统[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3,(4).[13]桂绍勇,彭同明,何新洲,.基于MEGA103单片机的数控系统研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李占芳,黄嘉兴,.面向煤炭应用型人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7).[15]石明江,顾亚雄,张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6).[16]翟永前,蒋芳芳,.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压表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17]许超,吴新杰,张丹,.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李林,.基于单片机的野外作业移动库房安防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4).[19]李林,王心刚,.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20]李玮华,杨秦建,.基于单片机的多轴运动数控系统跟随误差补偿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4).单片机的参考文献2[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7[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出版社,2004.1[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3]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4]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15]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1]王青云.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2010,(05).[2]彭立,张建洲,王少华.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3]JackShandle.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3).[4]刘侃,张永泰,刘洛琨.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4).[5]何立民.从Cygnal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6]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8]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0).[9]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2000,(05).[10]于洋.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02).[11]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 SJ.Masimo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Comput.2000;16(7):7 5-83.[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7]王春晖.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2003,(12)[18]李建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19]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2]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阅读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1)——单片机课程报告3篇单片机课程报告1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1) 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 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和dp?51pro.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的使用。(3) 利用单片机的p1口作io口,学会利用p1口作为输入和输出口。(4) 了解掌握单片机芯片的烧写方法与步骤。(5) 学会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熟悉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运用。(6) 掌握利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原理图及pcb图。(7) 了解pcb板的制作腐蚀过程。二、实训器材:pc机(一台)pcb板(一块)520ω电阻(八只)10k电阻(一只)led发光二极管(八只)25v 10μf电容(一只)单片机ic座(一块)at89c51单片机芯片(一块)热转印机(一台)dp?51pro.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一台)三、实训步骤:(2)将流水灯程序编写完整并使用tkstudy ice调试运行。(4)打开电源,将编写好的程序运用tkstudy ice进行全速运行,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6)制板。首先利用protel 99 se画好原理图,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然后将绘制好的pcb布线图打印出来,经热转印机转印,将整个布线图印至pcb板上,最后将印有布线图的pcb板投入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容器内进行腐蚀,待pcb板上布线图外的铜全部后,将其取出,清洗干净。(7)焊接。将所给元器件根据原理图一一焊至pcb板相应位置。(8)调试。先把at89c51芯片插入ic座,再将+5v电源加到制作好的功能板电源接口上,观察功能演示的整个过程(看能否实现任务功能)。(流水灯控制器原理图)四、流水灯控制器程序的主程序:org 0000hs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fhmov r0,#1chmov r2,#12hclr cloop1: acall delaydjnz r0,loop,尽在。单片机课程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单片机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1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单片机课程报告3这周我们进行了单片机实训,一周中我们通过七个项目 :P 口输入输出2:继电器控制3音频控制4:子程序设计5:字符碰头程序设计6:外部中断7:急救车与交通信号灯,练习编写了子程序、熟悉了人工会汇编方法、设计和调试方法。学习了P 口、IO端口、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及输入输出端口控制方法。而且初步掌握了大型程序的调试方法。实训中首先对MCS-5 单片机开发试验系统键盘监控操作、使用及配套的仿真软件的应用进行了熟悉和了解。该实验仪提供了许多基本实验电路和实验插孔,对于基本的实验只需要少量连线就可以进行,减少了繁琐的实验连线过程,以减轻工作量,突出实验的内涵,达到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实验电路的理解。通过本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了单片机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单片机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读写方法、工作寄存器的应用、单片机对简单编程及调试方法进一步的掌握了调试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环境。编写并调试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总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 、立项目2、查找数据3、画流程图、4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程5、编完后进行修改、调试、编译等。最终要达到会写、会做、会说,编写开始几个项目的程序还比较顺利,到了编写LED灯碰头程序、字符碰头程序、急救车与交通灯呈程序时遇到了好多困难,本来还以为编程会很简单的,等到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它的复杂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得心应手,理解流程是有思维的前提.不过经过我们最后在全组人竭尽全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终于没有白费,效果渐渐地出现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享受我们成果之时,不得不感慨单片机的重要性与高难度性,所以为期一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没有浪费,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对单片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最后结果是出来了,可这与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这次实训虽然其中会有些错误和失败,但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收获。专心做自己的事,是一种乐趣;互相交流,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必要过程;上网查阅资料,是获得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我想,这些练习和经验都将是我以后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黄家升. 基于IAP的单片机软件远程升级[J]. 舰船电子对抗, 2007,(03) . [2]杨美仙.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5) . [3]陈寿元.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4]栗欣,周东辉,孙晓苗,李立. 单片机程序远程升级的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张志利,张晓峰,朱力. FPGA的单片机多机串行通信网络[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3) . [2]姚晓光. 基于GPRS的单片机固件升级系统设计[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06) . [3]李辉,宁祎,邓遵义. SPCE061A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技术[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04) . [4]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分布式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J]. 机械与电子, 2007,(05) . [5]李俊,王金海. 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J]. 工矿自动化, 2010,(07) . [6]朱飞龙,杨鸣. 基于IAP功能单片机的远程更新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 2010,(09) . [7]杨峰,张德跃. 一种使用双簇首的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8]周茂霞. 基于Windows API函数编程的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实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9]向鹏,李绣峰,杜遥雪. 全电动注射成型机控制系统设计[J]. 塑料, 2007,(02) . [10]张志利. 基于RS232协议的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04)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1]杨秀栋. SOC的存储器IP嵌入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 [2]曾永龙. 冶金除尘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2008 . [3]曹鹏. 基于M30626FJPGP芯片汽车音响系统设计[D].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 [4]程龙飞. 多参数综合可靠性加速试验环境测控系统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 . [5]任红文. 加速器高频自动频率调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兰州大学, 2010 . [6]季雪峰. 智能模拟信号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D]. 复旦大学, 2010 .

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温度

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单片机原理参考文献:

1、 李广弟等 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1.7

2、 楼然苗等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3

3、 唐俊翟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9

4、刘瑞新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7

5、 吴国经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

6、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 2006年,科学出版社

8、 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 张毅刚等,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扩展资料:

单片机原理是指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的原理方式。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单片机就是一个微型电脑,它是靠程序工作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AT89C51单片机那可以的要求的撒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专科毕业论文 基于51单片机及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姓 名:(××××××××3号黑体)学 号:(××××××××3号黑体)班 级:(联院班级号×××3号黑体)专 业:(××××××××3号黑体)指导教师:(××××××××3号黑体)系 部:创意信息系××××3号黑体)二〇二0年××月××日摘 要本设计采用的主控芯片是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数字温度传感器是DALLAS公司的DS18B20。本设计用数字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测量精度高,传感器体积小,使用方便。所以本次设计的数字温度计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单片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51单片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单片机,而且在高校中都以51单片机教材为蓝本,这使得51单片机成为初学单片机技术人员的首选。本次设计采用的AT89S52是一种flash型单片机,可以直接在线编程,向单片机中写程序变得更加容易。本次设计的数字温度计采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种可组网的高精度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本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首先设计了硬件电路,然后绘制软件流程图及编写程序。本设计属于一种多功能温度计,温度测量范围是-55℃到125℃。温度值的分辨率可以被用户设定为9-12位,可以设置上下限报警温度,当温度不在设定的范围内时,就会启动报警程序报警。本设计的显示模块是用四位一体的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实现的。在显示实时测量温度的模式下还可以通过查询按键查看设定的上下限报警温度。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温度计、DS18B20、AT89S52目 录 1 引言 12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22.1 系统总体方案 22.1.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22.1.2各模块简介 22.2 系统硬件设计 62.2.1 单片机电路设计 62.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62.2.3 显示电路设计 72.2.4 按键电路设计 72.2.5 报警电路设计 83 软件设计 93.1 DS18B20程序设计 93.1.1 DS18B20传感器操作流程 93.1.2 DS18B20传感器的指令表 93.1.3 DS18B20传感器的初始化时序 103.1.4 DS18B20传感器的读写时序 103.1.5 DS18B20获取温度程序流程图 113.2 显示程序设计 133.3 按键程序设计 134实物制作及调试 145电子综合设计体会 15参考文献 161 引言本系统所设计的数字温度计采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DS18B20直接输出的就是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上下限报警功能。其输出温度采用LED数码管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该设计控制器使用的是51单片机AT89S52,AT89S52单片机在工控、测量、仪器仪表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测温传感器使用的是DS18B20,DS18B20是一种可组网的高精度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显示是用4位共阴极LED数码管实现温度显示,LED数码管的优点是显示数字比较大,查看方便。蜂鸣器用来实现当测量温度超过设定的上下限时的报警功能。2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2.1 系统总体方案2.1.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由于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所以在该设计中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2,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显示采用4位LED数码管,报警采用蜂鸣器、LED灯实现,键盘用来设定报警上下限温度。 图2-1 温度计电路总体设计框图2.1.2各模块简介1.控制模块AT89S52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有8kb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的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AT89S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2.显示模块显示电路采用4位共阴LED数码管,从P0口输出段码,P2口的高四位为位选端。用动态扫描的方式进行显示,这样能有效节省I/O口。3.温度传感器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DS18B20的性能特点如下: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组网功能;无须外部器件;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为3.0~5.5v;零待机功耗;温度以9或12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用户可定义报警设置;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负电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DS18B20采用3脚TO-92封装或8脚SO或µSOP封装,其其封装形式如图2-2所示。图2-2 DS18B20的封装形式DS18B20的64位ROM的结构开始8位是产品类型的编号,接着是每个器件的惟一的序号,共有48位,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CRC检验码,这也是多个DS18B20可以采用一线进行通信的原因。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可通过软件写入户报警上下限。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还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EPRAM。高速暂存RAM的结构为8字节的存储器,结构如图2-3所示。图2-3 DS18B20的高速暂存RAM的结构头2个字节包含测得的温度信息,第3和第4字节TH和TL的拷贝是易失的,每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5个字节,为配置寄存器,它的内容用于确定温度值的数字转换分辨率,DS18B20工作时寄存器中的分辨率转换为相应精度的温度数值,该字节各位的定义如表2-1所示。表2-1:配置寄存器D7 D6 D5 D4 D3 D2 D1 D0TM R1 R0 1 1 1 1 1配置寄存器的低5位一直为1,TM是工作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要去改动,R1和R0决定温度转换的精度位数,来设置分辨率,“R1R0”为“00”是9位,“01”是10位,“10”是11位,“11”是12位。当DS18B20分辨率越高时,所需要的温度数据转换时间越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将分辨率和转换时间权衡考虑。高速暂存RAM的第6、7、8字节保留未用,表现为全逻辑1。第9字节读出前面所有8字节的CRC码,可用来检验数据,从而保证通信数据的正确性。当DS18B20接收到温度转换命令后,开始启动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温度值就以16位带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1、2字节。单片机可以通过单线接口读出该数据,读数据时低位在先,高位在后,数据格式以0.0625℃/LSB形式表示。当符号位s=0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正值,可以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符号位s=1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负值,要先将补码变成原码,再计算十进制数值。输出的二进制数的高5位是符号位,最后4位是温度小数点位,中间7位是温度整数位。表2-2是一部分温度值对应的二进制温度数据。表2-2 DS18B20输出的温度值温度值 二进制输出 十六进制输出+125℃ 0000 07D0h+85℃ 0000 0550h+25.0625℃ 0001 0191h+10.125℃ 0010 00A2h+0.5℃ 1000 0008h0℃ 0000 0000h-0.5℃ 1000 FFF8h-10.125℃ 1110 FF5Eh-25.0625℃ 1111 FF6Fh-55℃ 0000 FC90h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后,就把测得的温度值与RAM中的TH、TL字节内容作比较。若T>TH或T<TL,则将该器件内的报警标志位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报警搜索命令作出响应。因此,可用多只DS18B20同时测量温度并进行报警搜索。在64位ROM的最高有效字节中存储有循环冗余检验码(CRC)。主机ROM的前56位来计算CRC值,并和存入DS18B20的CRC值作比较,以判断主机收到的ROM数据是否正确。4.调节模块介绍调节模块是由四个按键接地后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完成的。当按键没有按下时单片机管脚相当于悬空,默认下为高电平,当按键按下时相当于把单片机的管脚直接接地,此时为低电平。程序设计为低电平触发。5.报警模块介绍报警模块是由一个PNP型的三极管9012驱动的5V蜂鸣器,和一个加一限流电阻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报警时蜂鸣器间歇性报警,发光二极管闪烁。 2.2 系统硬件设计2.2.1 单片机电路设计 图2-4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单片机最小系统是由晶振电路,上电复位、按键复位电路,ISP下载接口和电源指示灯组成。原理图如图2-4所示。2.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单总线器件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采用电源供电方。电源供电方式如图2-7,此时DS18B20的1脚接地,2脚作为信号线,3脚接电源。 图2-7 DS18B20电源供电方式当DS18B20处于写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启时间最大为10us。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时VDD端接地。由于单线制只有一根线,因此发送接口必须是三态的。2.2.3 显示电路设计显示电路是由四位一体的共阴数码管进行显示的,数码管由三极管9013驱动。四位一体的共阴数码管的管脚分布图如图2-5所示。 图2-5 四位一体的共阴数码管管脚分布图显示电路的总体设计如图2-6所示。 图2-6 显示电路2.2.4 按键电路设计按键电路是用来实现调节设定报警温度的上下限和查看上下报警温度的功能。电路原理图如图2-10所示。 图2-10 按键电路原理图 2.2.5 报警电路设计报警电路是在测量温度大于上限或小于下限时提供报警功能的电路。该电路是由一个蜂鸣器和一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具体的电路如图2-9所示。 图2-9 报警电路原理图3 软件设计3.1 DS18B20程序设计3.1.1 DS18B20传感器操作流程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单片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 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操作• 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 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μs,然后释放,当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μs左右,后发出60~240μs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DS18B20的操作流程如图3-1所示。 如图3-1 DS18B20的操作流程3.1.2 DS18B20传感器的指令表DS18B20传感器的操作指令如表3-1所示。传感器复位后向传感器写相应的命令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表3-1 DS18B20的指令表指 令 指令代码 功 能读ROM 0x33 读DS1820温度传感器ROM中的编码(即64位地址)符合 ROM 0x55 发出此命令之后,接着发出 64 位 ROM 编码,访问单总线上与该编码相对应的 DS1820 使之作出响应,为下一步对该 DS1820 的读写作准备。搜索 ROM 0xF0 用于确定挂接在同一总线上 DS1820 的个数和识别 64 位 ROM 地址。为操作各器件作好准备。跳过 ROM 0xCC 忽略 64 位 ROM 地址,直接向 DS1820 发温度变换命令。适用于单片工作。告警搜索命令 0xEC 执行后只有温度超过设定值上限或下限的片子才做出响应。温度变换 0x44 启动DS1820进行温度转换,12位转换时最长为750ms(9位为93.75ms)。结果存入内部9字节RAM中。读暂存器 0xBE 读内部RAM中9字节的内容写暂存器 0x4E 发出向内部RAM的3、4字节写上、下限温度数据命令,紧跟该命令之后,是传送两字节的数据。复制暂存器 0x48 将RAM中第3 、4字节的内容复制到EEPROM中。重调 EEPROM 0xB8 将EEPROM中内容恢复到RAM中的第3 、4字节。读供电方式 0xB4 读DS1820的供电模式。寄生供电时DS1820发送“ 0 ”,外接电源供电 DS1820发送“ 1 ”。3.1.3 DS18B20传感器的初始化时序DS18B20传感器为单总线结构器件,在读写操作之前,传感器芯片应先进性复位操作也就是初始化操作。DS18B20的初始化时序如图3-2所示。首先控制器拉高数据总线,接着控制器给数据总线一低电平,延时480μs,控制器拉高数据总线,等待传感器给数据线一个60-240μs的低电平,接着上拉电阻将数据线拉高,这样才初始化完成。 图3-2 DS18B20初始化时序3.1.4 DS18B20传感器的读写时序 1.写时序DS18B20传感器的读写操作是在传感器初始化后进行的。每次操作只能读写一位。当主机把数据线从高电平拉至低电平,产生写时序。有两种类型的写时序:写“0”时序,写“1”时序。所有的时序必须有最短60μs的持续期,在各个写周期之间必须有最短1μs的恢复期。在数据总线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之后,DS18B20在15μs至60μs的时间间隙对总线采样,如果为“1”则向DS18B20写“1”, 如果为“0”则向DS18B20写“0”。如图3-2的上半部分。对于主机产生写“1”时序时,数据线必须先被拉至低电平,然后被释放,使数据线在写时序开始之后15μs内拉至高电平。对于主机产生写“1”时序时,数据线必须先被拉至低电平,且至少保持低电平60μs。2.读时序在数据总线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之后,数据线至少应保持低电平1μs,来自DS18B20的输出的数据在下降沿15μs后有效,所以在数据线保持低电平1μs之后,主机将数据线拉高,等待来自DS18B20的数据变化,在下降沿15μs之后便可开始读取DS18B20的输出数据。整个读时序必须有最短60μs的持续期。如图3-2的下半部分。读时序结束后数据线由上拉电阻拉至高电平。 图3-3 DS18B20传感器的读写时序3.1.5 DS18B20获取温度程序流程图DS18B20的读字节,写字节,获取温度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3所示。图3-4 DS18B20程序流程图3.2 显示程序设计显示电路是由四位一体的数码管来实现的。由于单片机的I/O口有限,所以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来进行显示。程序流程图如图3-4所示。图3-5 显示程序流程图3.3 按键程序设计按键是用来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的。具体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5所示。图3-6 按键程序流程图4实物制作及调试制作好的实物如图4-1所示。 图4-1 数字温度计实物正面图在做实物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本来是采用NPN型9013驱动蜂鸣器,但是在实际调试中蜂鸣器驱动不了,经多次试验,在三极管的基极电阻与单片机的接口处接一个1、2kΩ的上拉电阻就能驱动了。但考虑到单片机的I/O口默认状态时为高电平,这样一上电蜂鸣器就会响,所以将NPN型9013换成了PNP型的9012三极管,效果还不错。5电子综合设计体会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设计、焊接、编程、调试,我们终于完成了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还设计了一些其他功能,比可以开启或消除按键音功能,开机动画功能,查看报警上下限温度功能。此次的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怎样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大学课堂的学习只是给我们灌输专业知识,而我们应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去。这次的设计不仅使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而且使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焊板调试、相关调试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进行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此次单片机设计也为我们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的问题,刚开始焊好的板子下不进去程序,经过一再仔细的检查,才发现是在下载口处出了问题,由于焊盘口比较小,排针插不进去,最后使了很大力气才插进去,插进去后才发现坏了,结果在去排针的时候把焊盘给去下来了,最后只能在旁边将下载口引了出来。还有就是文章中提到的蜂鸣器驱动问题等等。经过此次的硬件制作与调试,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了。本次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软件程序的设计,其中需要有很巧妙的程序算法,虽然以前写过几次程序,但我觉的写好一个程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好多的东西,只有我们去试着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只学习理论,有些东西是很难理解的,更谈不上掌握。通过此次的综合设计,我们初步掌握了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于书本上的很多知识,不但要学会,更重要的是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注重实践方面的锻炼,多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 余发山,王福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6 .[3] 求是科技.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 .[4] 求是科技.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完全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5] 于永,戴佳,刘波.51单片机C语言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6]刘腾远.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8(01):77-78.[7]苏康友.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0):250-251.[8]刘丰年.基于AT89C51的简易智能化加湿器设计[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139-142.[9]杨伟才.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266.[10]严敏.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61-64.[11]吴嘉颖. 基于单片机的地铁低压设备触点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7.[12]孙晓倩.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测报警系统设计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24-26.[13]仲霞.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156.[14]吕晓磊.基于单片机智能控温的仿真与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3):34-37.[15]贺争汉.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145.[16]谭虹.智能型滑雪保温鞋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19-20.[17]王云飞.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设计[J].电子世界,2014(12):355.[18]刘金魁.基于DS18B20的数字测温系统[J].焦作大学学报,2014,28(02):99-100.[19]杨丹丹,杨风,马慧卿.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14(03):19-21.[20]曹美霞.单片机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接口设计[J].电子制作,2014(11):9-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