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奥尔夫论文答辩技巧

发布时间:

奥尔夫论文答辩技巧

1、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

2、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

3、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4、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

5、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

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6、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

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7、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别紧张,按照心中所想回答

大家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千万不要紧张,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自己的答辩老师有信心,答辩老师不会故意的刁难自己的,只要自己不紧张,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

2、不会的就说不会,诚实点

当大家在进行论文答辩的时候,遇到答辩老师的提问,假如大家确实不会回答的话,那么,很简单的,就回答大家知道的,大家不了解的不会就说不会,诚实点,老师不会说什么的。

3、尊敬答辩老师,谦卑些

大家作为学生,第一要务不是搞好学习,而是尊敬老师,作为一名学生,都不懂得尊敬老师,自己再怎么厉害,社会也会把自己淘汰,同样的,在论文答辩的时候,大家更加要尊敬老师,谦卑点,没错,老师看到自己谦卑有礼,心情也好,自然不会无缘无故挡着自己。

4、陈述有条理,语音语速把控好

大家在陈述大家的论文题目时,陈述一定要有条理,语音语速都要把控好,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适中就好了,一般自己说的有条理,老师看自己说慢条斯理,自然就会让你通过的。

5、调整好心态,虚心微笑

不要害怕答辩,也不要抗拒老师提问,老师提问不是刁难,一是为了考量,二是为了提升你的论文质量。对此既要有自信面对,又要谦虚接受,无论怎样保持微笑,总会有好运。对论文中的某个点,答辩老师提出了质疑和不同的看法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法做出回应,表示会进一步改进,避免情绪过激,非要说服老师同意你的观点。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1、熟悉内容

既然要参加答辩,那首先要熟悉自己的毕业论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全面认识这个话题的其他相关知识点。提前了解,换位思考猜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并应该怎么回答才完整。这样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不会不知所措。

2、语流适中

答辩的语速应该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至少要让答辩老师和其他人可以听清楚所说的话。不然说的很快,答辩老师听不清楚也是枉然,甚至还影响毕业的答辩成绩。

3、目光移动

同学们在答辩的时候目光要有移动。有些同学在答辩的时候全程都在看稿,头一直低着没有眼神交流,这会让老师觉得选手对答辩不熟悉,也不自信。因为同学们可以适当的用眼光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也会让老师觉得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

4、体态语辅助

答辩的时候不要直挺挺的站着一动不动。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可以给大家传递出自己的想法和自信感。适当的体态语会更好地辅助自己的论文答辩,使论文答辩效果更好。

5、时间控制

正规的论文答辩都会有时间要求所以同学们在答辩的时候要掌握好时间,最好在截至时间前几秒结束。提前结束,可能有些应该表达的没有表达出来,也会让老师觉得同学并不重视答辩,寥寥几字就结束了,时间太长,不仅超出了时间,还会导致之后的内容无法表达出来。

6、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人, 其实在进行论文答辩的时候,只要保持好放松的状态,流利地与老师进行完相关的对话,就能够轻松地获取好成绩,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轻松答辩成功。

7、答辩需要重视的就是注意礼貌礼仪。讲礼貌可以给答辩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还有就是论文答辩要紧扣主题,不要口落悬河却离题了。

奥尔夫音乐论文答辩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日光灯闪烁是不会烧保险丝的。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声乐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 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 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 方法 ,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骄子,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更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本质,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于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我国经济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策略,而人民也应根据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保护 措施 ,以便更完整的保留住它的本质。然而民间音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保护工作变得困难,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或影像上的保护,更是一种无形的深入人们内心的认可与保护。于此,音乐工作者应该注重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好这项艰巨的任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立足于国际,各地区各民族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视角,采取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在尊重民族、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更多的民间音乐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2.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紧随着人民生活,既延续又演变的流动着。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和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也是这种音乐文化代表着当地人们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精神上的审美。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呈现出多元化,而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各个国家对自己音乐文化的保护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有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际音乐中,他们也渐渐代表着一种中国独特的音乐形象。“传承发展是延续传统的动力,是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只有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抓好传承措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③ 四、结语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注释: ①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 教育 出版社,1995. ②杨立梅.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0(01). ③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01).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二:《音乐论文发表-音乐游戏》 摘 要: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听辨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节拍、速度、情绪等基本要素,并在训练听觉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要素。使自己的身体与音乐默契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育 一、游戏的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辞海这样描述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两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特征:(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刺激程度有直接关系。 二、音乐游戏的概述 首先是由音乐作为主导的游戏活动,音乐是一门培养 儿童 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 教学方法 ,如生动有趣的 唱歌 游戏,律动自编舞蹈表演,加入伴奏乐器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音乐教学当中是直接有效吸引小朋友的办法,让他们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感兴趣,专注聆听和学习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应特别重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对发展儿童的音乐 想象力 ,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儿童往往年龄小,好动的本性比较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 爱好 这个根本源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学校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情,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人为本,突出音乐教育人性化。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可以这样说,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音乐”。这种音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体现出人文关爱。 2.在“做”中学,突出音乐教育游戏化。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活动学习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在做的过程中,新旧知识逐渐形成了自然地本质联系。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更是如此,以他们理解,“做”就是玩,就是游戏。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他们的兴趣还不稳定,因此当他们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一遇到外界的一些干扰,就容易发声兴趣转移,但是,他们为不会变的兴趣是游戏。只要我们在音乐环节中加入游戏,加入合理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专注,有兴趣去了解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体现在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 四、游戏在儿童课堂中的实践 1.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中的每一段引言、每一项教学活动,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有连贯性。有些课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去做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会写阿拉伯数字吗? 学生:当然我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写了。 老师:那你们会用身体写吗? 学生:……… 老师:你们现在笔直的站起来,就是一个“1”字,你们还可以躺在地上用身体摆出阿拉伯数字1—9来。现在你们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摆又准确又有创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比如摆不出“2”的造型时,教师应该给与必要的提示,可以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这个造型。 让学生一同商议如何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可以评价哪些地方有创造性,哪些地方还不够准确,应如何改进。如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游戏难度,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教学需要的图形,用打击乐器进行声音造型。当学生掌握声音造型的基本方法后,启发学生以组为单位,从生活中提炼可以用声音表达的图形。先将图形画出来,再用各种方法创造声音造型。 2.教师在音乐游戏中起贯穿作用。教师在运用游戏激趣法时必须注意四点:第一、游戏目的要明确。第二、游戏的规则要叙述清楚。第三、游戏纪律要张弛得当。第四、游戏道具提前准备,这样才能让游戏真正成为课堂中的“闪亮点”和“兴奋点”。点燃学生心中的音乐火花。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总之音乐游戏是一项很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希望大家重视它的价值,走出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巨大作用。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执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三:《高校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教师要掌握科学的 发声方法 、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 高校声乐教师 教学效率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的 名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而在音乐艺术中,最古老而又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当属声乐,它能够具体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感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才能看到效果,不是一蹶而就的课程。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其中的方法,并且坚持进行反复的练习、深入的研究,才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演唱的方法及规律,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当前高校声乐教师肩负着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重担,因此仅仅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是不够的,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现行声乐教学中有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慢、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以及学生声乐水平倒退甚至会有导致学生坏嗓的教学失误。而导致这些教学失误的原因主要有: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不能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不懂得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没有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学习声乐要有好的嗓音条件以及较强的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要正视现状并且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研究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效率,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1.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专业的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信服于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声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魅力,做一名德才兼备、“技”“艺”兼通、教研相融的声乐教师。 2.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乐感与文化艺术修养 要增加自己歌唱的自信、放飞自己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就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好的演唱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乐感以及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使技艺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演唱艺术人才。 3.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范唱能力 教学注重言传身教,而声乐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具有较高声乐演唱水平及较好的范唱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声乐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范唱,它可以通过直接的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还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及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只是讲解理论,不管讲得多好,但是如果缺乏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就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技巧技能课程,不具备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迷茫,而一些教师的错误的范唱,就是误人子弟了。 4.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高校声乐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得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目的明确,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能承上启下和前后呼应:当天所教授的内容与要求,应作为第二天所讲授内容的基础;而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又是当天所教授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5.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水平不同的声乐教师就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掌握每一节课的训练意义及方法,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练声、歌曲、节奏、停顿、高潮等做好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其次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训练目的和意义,确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① 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教师应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来面对学生,而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跟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合作者的态度来创造课堂上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歌唱。歌唱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性格、文化素养以及理解能力和嗓音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演唱个性以及审美个性,声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 ②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是凭借教师个人 经验 和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主观因素,使教学更加直观。使用多媒体电脑和数字音频卡(或者能够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比如声音的位置、咬字及音准等。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情况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练习,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2. 音乐系毕业论文题目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人人文库网20 积分下载资源日光灯常见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上传人:万*** IP属地:贵州 文档编号:8992398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返回相关举报日光灯常见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_第1页第1页 / 共2页日光灯常见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_第2页第2页 / 共2页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资源描述故障现象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排除方法灯管不发光停电或保险丝烧断导致无电源灯座触点接触不良或电路线头松散启辉器损坏或与基座触点接触不良镇流器绕组或管内灯丝断裂或脱落找出断电原因,检修好故障后恢复送电重新安装灯管或连接松散线头旋动启辉器看是否损坏,再检查线头是否脱落用欧姆表检测绕组和灯丝是否开路灯丝两端发亮启辉器接触不良,或内部小电容击穿,或基座线头脱落,或启辉器已损坏按上一个故障现象的排除方法3,若启辉器内部电容击穿,可剪去断续使用启辉困难(灯管两端不断闪烁,中间不亮)启辉器为配套电源电压太低环境温度太低镇流器不配套,启辉器电流过小灯管老化换配套启辉器调整电压或降低线损,使电压保持在额定值对灯管热敷(注意安全)换配套镇流器更换灯管灯光闪烁或管内有螺旋形滚动光带启辉器或镇流器连接不良镇流器不配套(工作电压太大)新灯管暂时现象灯管质量差接好连接点换上配套的镇流器使用一段时间,会自行消失更换灯管镇流器过热镇流器质量差启辉系统不良,镇流器负担加重镇流器不配套电源电压过高温度超过65度应更换镇流器排除启辉系统故障换配套镇流器调低电压至额定工作电压故障现象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排除方法镇流器异声铁心叠片松动铁心硅钢片质量差绕组内部短路(伴承受过热现象)电源电压过高紧固铁心换硅钢片或整个镇流器换绕组或整个镇流器调低电压至额定工作电压灯管两端发黑灯管老化启辉不佳电压过高镇流器不配套更换灯管排除启辉系统故障调低电压至额定工作电压换配套镇流器灯管光通量下降灯管老化电压过低灯管处于冷风吹位置更换灯管调整电压,缩短电源线路采取遮风措施开灯后灯管马上烧毁电压过高镇流器短路检查电压过高的原因并排除更换镇流器断电后灯管仍发微光荧光粉余辉特性开关接到了零线上过一会将自行消失将开关改接至相线展开相关资源试题题型说明语及格式要求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南昌航空大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教师教学教案工作总结教师教学计划与总结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个人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书范文抖小球教案6篇幼儿大班中秋活动总结6篇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合集5篇)相关搜索日光灯 常见故障 可能 原因 排除 方法最新文档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流程 癌痛全面评估原则 病虫害防治、农药知识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odule-6-Old-and-New-Writing》示范课课件0 癌症预防知识 癌症宣传资料 幼儿园食品安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优课课件讲义 图书馆社工部主任竞职演讲稿 痴呆病例分析 幼儿园阅读区环境的创设与使 幼儿园防拐课件新 痕迹检验复习资料 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探讨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早教 必修五Unit3Lifeinthefuture-Reading新人教版课件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病理科工作总结4篇 幼儿园食堂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痛风治疗方案推荐文档日光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人物、动物、风景装饰变形课件 明朝服饰课件 施耐德变频器ATV31系列故障代码详表 音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件 1024 小数除法计算题500道口算300道竖式200道含答案.doc 无锡电抗器reactor -上海昌日电抗器-厂家直供各类电抗器 2020卫生中级考试303内科学专业知识考点大纲.doc 施工电梯基础设计方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件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6 Part B课件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动量与能量课件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_早教课件 旅游景区人员架构++岗位职责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上)课件您可能关注2020小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培训.ppt 抗美援朝教学(课堂PPT) 项目管理论文答辩PPT 健康体检表样表 呼吸性碱中毒.ppt 计算机网络之子网划分.ppt 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公开课对数函数ppt课件.ppt 海绵城市介绍ppt课件.ppt 中医文化进校园科普宣讲(课堂PPT)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事务文书网站客服QQ:2880490353 copyright@ 2020-2023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苏B2-2020005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苏零字第苏吴中217号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奥尔夫毕业论文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论文答辩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奥尔夫论文文献综述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 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 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 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 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 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 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 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 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 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 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 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 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 ;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附图{图}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 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 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 ,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 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 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 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 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 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刚刚起步,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 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 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研究论文

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作为主要科目,而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被边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小学音乐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近年来,源于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声势训练法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和动作有效统一,使学生的律动感增强,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声势教学法的内涵

声势即通过人体动作发出的响声,如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这一训练方法仅需要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想的教学效果。它集演奏、动作、节奏等于一体,通过最原始的方式,用最直观的手段实现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且以最自然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时达到对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等的综合训练,这种动作与音乐自然流畅完美结合的教学手法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二、声势训练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声势训练通过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与音乐节奏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达到对学生的反应、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发展特点,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优势极为明显。首先,声势训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萌芽时期,对世界的感知大多来源于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其理性思想并不成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仅因其能够愉悦心情或旋律美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单纯对节奏、旋律的喜爱循序渐进地引导并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音乐节奏与人体内在节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渐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在。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身体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通过声势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肢体协调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用肢体语言将音乐的欢愉充分表现出来。最后,声势训练也是对小学生反应能力和创造力训练的有效方法。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不同个体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声势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肢体动作有机结合,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传达不同类型的音乐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敏捷的反应速度和一定的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音乐与思想和情感的必然联系。

三、声势训练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注重选择歌曲,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学中选用最多的教学素材就是儿歌,节奏欢快、律动性强的儿歌旋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在声势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优质的儿歌资源,即能让学生闻声起舞,用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声势训练法的第一步即歌曲的选择,也是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环节,一些节奏相对较慢的歌曲可能不适合激发小学生的节奏感,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其节奏感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教师要选择学生耳熟能详、且节奏感强的歌曲。例如,教师可以以课本为蓝本,从中挑选素材,如《孙悟空打妖怪》这首歌谣,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师徒四人的身份排成一排进行现场表演,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表情等,学生更能直观体会儿歌学习的趣味性。再如节奏感极强的《幸福拍手歌》,其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跺跺脚”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起相应动作,自然而然地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模仿节奏,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音乐教学中包含的专业知识繁杂,在诸多的教学环节中,音乐辨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听到相应的音乐素材后及时给出如音阶、音符、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但是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还停留在对内心表达的有效方式的层面,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跟着音乐手舞足蹈,根据心情随便哼唱,甚至自编自唱等,感性的音乐认知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他们甚至会对枯燥、呆板的音乐课堂产生反感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声势教学法使学生逐渐感受音乐的特性,并通过由简到难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节奏,逐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模仿,学生能够逐步将相对繁杂的音乐理论内化,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学习感受。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可以为学生搜寻诸多来自生活及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辨识,如雨滴的声音、鸟鸣、敲击物体的声音等,让学生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中的节奏感,并在参与实践中逐步提高对音乐尝试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学游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最偏爱的教学方式,欢快、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声势教学法刚好与游戏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利用拍手、跺脚、捻指等方式同时适用于两种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接龙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从而有效摆脱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听唱为主的单调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接龙游戏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再如,在“音乐探宝”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游戏中,为学生创设动态的学习情境:首先,利用音频设备播放火车前进的声音,将全班学生都带到音乐探宝的“小火车”上,并让学生模拟火车前进的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播放《北京喜讯传边寨》《新疆是个好地方》等音乐片段,学生边唱边跳,“小火车”随即进入下一条隧道,学生可以一起以拍手或跺脚的形式表达洞门打开,并在洞里寻到宝盒,宝盒里同样也是节奏感极强的儿歌。在这样欢愉的游戏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在游戏、模仿、演唱中尽情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

总而言之,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的学习将贯穿于教育阶段的始末,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有声的工具,能够以不同的旋律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表达人们不同的心境、情绪。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容易,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心绪,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