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去知网,万方之类的论文网站还有国外的论文网站
这个的话我建议你可以上你们学校的知网,一般都会为研究生开放的比较多,有很多的参考文献。
不同教材在参考文献中表示方式:
1、连续出版物: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指出论文的观点、方法结合一些材料等,将论文中所研究的来源出处表明,可以反映其科学性。
2、可以将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进行区别开,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且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3、可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标准规范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背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这些就是文献的参考文献的一部分,事实上是远远不止这一点,引用的部分很多,我们可以寻找百度帮忙。但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是一定要注意的,如果不这么写的话,就会被知网查重算进正文的部分,那么论文的查重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篇一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了人类她一切的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啊,她精心绘制的风光啊,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啊!鲜花就要枯萎、风光就要残缺、山河就要垮塌!这一切的壮美绝伦眼看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母亲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
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我们还能不报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我们难道不能节制一下污染的排放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我们难道不能少制造一些垃圾吗?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我们难道不能先停止对她的伤害吗?
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定会受益,自然也必将成为永恒的奇葩!
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篇二
在从前,人类与自然是多么友好,自然界也以美好的礼物相赠:茂盛的树林,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多么美丽的环境啊!现在,人类都去破坏自然,自然界也以“厚礼”回报:金色的沙漠,混浊的水流,灰黑的废气……多么不雅观的现象啊!可人类毫无悔意。看吧,过不了多久,人类将会自食其果!
很久以前,人类和自然界曾经有过一次对话:
人类:“自然界,我们人类的好姐姐,你比我们早在地球生根,以后得多多关照,让我们一起建造一座友谊之桥吧。”
自然界:“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但是,友谊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建立的,只要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的。”
人类:“我很清楚。如果你又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自然界:“你能做到的。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你能确保地球上有一定的绿色植物,你需要什么,就尽管取吧。”
……
地球母亲看见了,露出欣慰的笑容。
几万年过去了,人类和自然界一直遵守着他们的诺言,做着一对快乐的姐妹。可是,他们的后代却有另一番对话:
人类:“自然界,你们怎么繁殖如此地慢?我根本无法得到充足的木头为我们效命!”
自然界:“哼,可耻的人类!亏你们还好意思说出口,你们的大量砍伐,已导致我失去了大量亲友,你还有脸责怪我们?”
人类:“哼!我们人类才是地球上的主宰,你们只不过是背景,我们的奴隶!”
自然界:“你们如此傲慢,我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地球母亲看见了,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人类果然得到了警戒:由于过多的砍伐,沙尘暴接踵而来,由于人类经常乱扔垃圾,城市的臭气扑鼻而来,由于人类不珍惜水源,常常有停水现象……
人类啊,快清醒吧!难道你真的愿意你们的家园成为废墟吗?快改过自新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地球母亲不会责怪你的,快重新开始,保护自然吧!
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篇三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离不开人类。正是如此,自然越是美丽,越是清纯,就越容易破坏。以前,自然是要多美就有多美。现在,无法想象了。我们现在用的纸张、一次性筷子···没有节制。自然如此宽厚了,人类却不知好歹。行道树吃进了风沙,可任然固执的为我们迎来新鲜空气,而我们,却固执的破坏着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大洞,深不见底,大家丢石头进去,听不见一点声音,一开始大家还有点害怕,后来渐渐地就不觉得怎么了。一位青年建议可以把生活垃圾、废品等东西丢进去,这样,就减轻了人类的负担。越来越多的人把不计其数的垃圾扔进去,大家都觉得很好。最后,又有人往里面扔东西时,一个小孩发现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就是当时他们试探这个洞深度丢进去的那个东西。我们把这个洞比作自然,那么自然忍受的了我们的破坏吗?不会,自然也会像这个洞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不断进步,可却行成了人类乱砍树木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资源,没有了水,我们人类也活不了。假如:我们面对着蔚蓝的大海,面对着洁白的云,面对者碧绿的西湖,是否会让你联想到,自然的美,是由我们人类创造的呢?不如,我们一起来面对一下自然吧!与现在的自然与以前的自然相比较,是现在的美,还是以前的美,不用想,是以前的美,以前,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世界上有多少动物灭绝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动物在面临灭绝?呵呵,这像数星星。
也许,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灭绝一只动物,今天灭绝一只动物,明天又灭绝一只,计不其数。西湖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不久,西湖是我们人类毁灭的。自然忍受不了时,会与人同归与尽。人类活着,自然随伴,别再折磨自然了,自然像弱小的女子,禁不起人类的折磨。
一起携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你待它好,它也待你好。
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篇四
弱肉强食,这或许是人类为大自然下的一个定义。的确,弱小的生物必定是强大生物的腹中之食。但是,这环环紧扣的食物链同样是大自然的一种和谐。当青蛙大量死亡,就会产生蝗灾,残食庄稼,是人类陷入了粮食危机。从而使粮价飞涨,难免还会出现金融危机。
美国佛尔顿一条叫做马尔丁的偏僻道路上,无数的车辆背堵塞。原因是要给蛇让路。原来,建这条公路时,破坏了蛇群的“通道”。那一年,不仅屡屡发生蛇伤人事件,而且佛尔顿的北部还出现了粮食歉收,老鼠泛滥成灾的现象_原因则是蛇太少!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淤泥堆积,这也是国人打破的和谐的结果。在黄河上游,水质清澈,透明见底。但在她流经黄土高原时,成堆的泥沙泄入水中,使她变得浑浊不堪。而黄土高原在数百年前,数千年前,也是一片绿色。也正是因为人类砍伐,才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在黄河。
瞧,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人类破坏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而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的例子吗?
但,你思考过吗?为什么人类会去破坏食物链?破坏自己与自然的和谐?为什么人类会如此不顾自然的安危呢?
其一,许多人对食物链的认识不够透彻,不够了解。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食物链!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为了满足金钱的欲望,捕杀大象,残忍的用锯子锯下了象牙去买做工艺品,获取大量的金钱。当然,也有人为了享受,花重金去购买貂皮、豹皮、虎皮大衣。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捕杀贩卖,像那些可爱善良的动物置之于死地。还有人却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去虐待那些娇小玲珑,对人类来说毫无反抗力的小动物。当然,也有人是为了娱乐,为了自己的闲情,而去狩猎。如此多的事例,其实就是人类那无穷无尽的欲望。
但是_人类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因为懒于走路,而发明了电梯、汽车、火车、飞机。有人为了享受发明了按摩椅、空调等等。而促使人类快速进步的战争也同样是源于愿望_落后就要受到那些强大的、充满欲望的国家欺负。于是,不断发展、创造,建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没有欲望便不会进步、发展。
在你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发展的同时,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在破坏的同时,也注意去保护自然,植树造林,放生动物,那么,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同当年大兴安岭的工人所说的“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户数,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也应该保护我们自己的大自然。
大自然如同一个十分严密的方程式,还似一条粗长的铁链。总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方程式的不完整,便会影响解题,导致结果的偏差。铁链一旦生锈,便会断开,也就失去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在关键时刻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我们人类不应该刻意去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在破坏它的同时,我们人类的利益实际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更要去保护大自然,建立一个任意与自然间和谐的关系。
想必说到这里,你也一定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了吧?
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篇五
但是怎样才能社会变得和谐呢?需要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以及“安定有序”。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更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这些条件,创造和谐社会就不难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造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歌德曾经说过:“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只有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保持她那朴实真挚的美。
《魂归可可西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索南达杰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光荣牺牲。我之所以非常佩服他,是因为他身为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丝毫没有架子,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并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与亡命之徒搏斗。正是他的牺牲唤起了更多的人对藏羚羊的关注。在我们平常人看来,这种事非常危险,还不如在家里吃喝玩乐。但是他放弃了享受,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奔波,是何等的伟大!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犯罪团伙走私国家保护动物猎隼。他们先把猎隼的眼睛用线缝起来,再放进窄小的木箱里,将猎隼运到国外。当警察救出猎隼时,发现一些猎隼的双眼因为缝上线已经红肿、发炎、溃烂,还有些猎隼翅骨骨折无法飞行,健康的不到十只,照片上的猎隼更是惨不忍睹。我的心里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罪犯怀恨入骨。如果有更多地像索南达杰一样热衷于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猎隼无辜地受到伤害了。
我们虽然不能像索南达杰那样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牺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和谐的社会!
倾听 自然万物善倾听。盘根交错的虬枝,静静地倾听溪水的浅吟;婆娑的密叶倾听着歌鸟的重唱;甜艳的花儿,倾听着蜂群的低语;万籁俱寂的黄昏,倾听着夏虫的嬉戏;拂掠而过的风,也会驻足,听一听麦浪的语丝。 山川、草木、虫鱼,皆善倾听。正因这种内敛张扬的君子风范,才筑起了和谐生辉的自然界。无论是宜人温和的地方,还是风沙肆虐的沙漠,总有善听的自然物。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善听者,才能采撷到心灵的果实。 记者,善听。优秀的记者,不在善问,而在用心倾听被访者的娓娓道来,哪怕是胜似千言的一声轻叹,一叹读出人生悲苦、世态炎凉,这才是善听者的成就。 学者,善听。在治学之人的眼中,听是讲的基础。无论是大师垂范,还是平民草根的文化呼声,都为学者所听。正如当今这个多元文明交错的时代,有识之士在探究现代文艺之时,阳春白雪必然要应邀入席,而下里巴人也是不容摒弃的。诸如“超女”一类的草根文化,在真正治学之人的耳中,必然听出追求自我、挑战传统选拔制度的不同寻常的意味。 文人,善听。古往今来,为文者都以细腻的情思聆听着人生的弄弦。传来玉笛飞声,那该是到了思乡的时令;清角声声入耳,那该是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悲怆;又闻杜鹃啼血,恐怕是亡国之恨难当的凄凉;瀑流喧 ,这又是一段艰难的里程;青田蛙声一片,真是难得的丰收;阶前听雨,少年到中年,听出了命运节拍的嬗变。正因善听,总有那样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又有那样多精神世界中的楷模。也正是善听,才使大文豪摆脱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拘谨矫文,而真正实现了由“为章句”到“为人心”的跨步一跃。 琳琅满目的大千世界纷乱了我们的视线,嘈杂轰鸣的机械声堵塞了我们的双耳。有人选择闭目塞听,以示其“超然的境界”。这辜负了我们双耳的期待和心灵的渴望。 张开双耳,总会从杂乱中循到章法,总会从紊乱中觅得些许沉淀下来的精髓。因为只有善听者,才能从众生中归结为人之道、治世之策。所以,倾听,才成为善为人、善为事、善为国者的独道之处,独门艺术。 普世之中,谁都善观倾听和风细雨。然而,只有在狂风骤雨中依旧保持高傲的身姿倾听烦躁的一些人,最终为万人所听。就是他们,像茫茫大漠中的胡杨,倾听沙砾肆虐,却筑就沙海中翩翩绿洲。 倾听,是门艺术,那些为数不多的善听者,才是我们伟大的艺术家。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自然万籁,人世喧嚣,失之则不知不觉,得之则为人生哲理。《倾听》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美与沉思的境界,它不仅使读者领悟到自然界中生命的躁动以及扣击命运之门的和谐,更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沧桑与冷静。《倾听》不失为一篇佳作,可以借鉴和学习。 结构上过渡结构上本文是按常规写法,由自然界转入人类社会。但是作者过渡得自然得体,没有给人一种生硬之感。文章从自然界的花草虫鱼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写起,它们都在倾听,然后过渡到做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更应该倾听大自然万类的鸣唱,倾听社会正义之声。 内容上对比在写人类倾听之时泼墨如云,涉及内容种类繁多,立意准确,通过他们突出倾听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陈述倾听时,既要能够高屋建瓴把人类社会中严肃的主题呈现出来,又要能够把不为人所重视,所谓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挖掘出不为人所认识到的东西。如文中所提到的“超女一类的草根文化”,“追求自然,挑战传统”等。 另外,文中不仅从正面肯定了倾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从反面着笔,委婉地批评了那些闭目塞听的人。这一正一反,使文章阐述的道理简单而明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水到渠成之后的总结,也是对于倾听者委婉的肯定。文章结尾自然收笔,使人觉得没有斧凿的痕迹。这种信笔游走,出入自如,收放有度又紧扣中心的写作,实属难能可贵。 文采加哲理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流畅的文笔是成功的因素之一。读这篇文章,感觉像是在读一首诗,华丽的文采也给这篇文章锦上添花,如文章第一自然段诗一样的排比语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使人如临其境,仿佛也要像自然界那样倾听。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比比皆是,增添了作品的意蕴。 不足《倾听》也有不足之处,如文中谈到记者、学者、文人倾听,但如将倾听者放大,明确地谈到领导者的倾听,这会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文中虽然谈到“因为只有善听者才能从众声中归结为人之道,治世之策”给人一种不甚明确之感,因为倾听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立意向纵深发展。
【篇一】高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议论文
大地正在无私地奉献着它仅有的资源,而人类呢?只懂得顾着眼前的利益,顾着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间正辣手摧毁着大自然。难道他们不懂得感恩图报?无知缠绕人类,他们不知道破坏大自然,其实是人类灭亡的大前提。
森林资源逐年减少,人类还不快保护它,还不顾后果地去砍伐树木,森林便会变成赤土*地。人类知不知道,当洪水来的时候,树木有能力能阻挡洪水冲上岸上,有了树木,人们的房子可能不会遭殃、人们知不知道树的净化能力有多厉害!能吸入二氧化碳,排出人类寸分不离的氧气。人类要是知道树木对人类有这么大的作用,就不会去砍伐树木了。
据统计,美国仅1968年一年,就像海底倾倒了大约4800万吨的各种废物,特别是有放射性污染的核垃圾,简直是把海洋当成了自家的垃圾桶。再看看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垃圾,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满地的垃圾堆;在马路上常常可以看见无数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在飞快地行驶着,这些尾气对我们人类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而且这些尾气会破环宇宙的臭氧层……现在有一些工产排放污水到河水里面去,这可是十分严重的,污水是有许多细菌,人类吃下去,可能会得病的啊!更有数不胜数的白色恶魔在人类手中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数百年的自由……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与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吗?
最近,政府下了一条规定:不许使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用完了之后既不能销毁,也不能埋起来,而且塑料袋对人体有害,所以政府就禁止人们使用塑料袋。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可以看见商场里都不用塑料袋,装东西都是用环保塑料袋,环保塑料袋可以多次使用,对人类的健康又没有影响。虽然政府禁止使用塑料袋,可是还有一些小商贩不自觉,出来卖再生的、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塑料袋,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树木被乱砍滥伐,水资源也遭受威协。林木的根不能扎住泥土时,当洪水来,水土大量流失。就拿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来说,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我们的母亲黄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每到一次泛滥,黄河总又一次地疲劳。冲刷了黄土高原等地方的泥土,令土地由肥沃变到贫瘠了。这些现象难道不是我们人类破环自然资源后的结果吗?科学家已经证明太空上可能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环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啊!人类不能再破环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了,否则人类有一天一定会后悔。
好好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吧!让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吧!不要再破环地球仅有的资源吧,不然人类将会面临真正的灾难啊!好好保护地球吧!
【篇二】高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议论文
看到一丛小草悄然出生,心中总会掠过一丝淡淡的喜悦吧?听到一片树叶悄然落下的声音,会不会有一缕伤感?那一个个充满活力、渴望光明的小生命啊,已被白色垃圾给淹没。大自然总在时间中酝酿,然而,大自然却在流泪啊……
曾经的这里,充满着田园气息。那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儿,散发着幽幽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稻谷成熟了,金黄金黄的,一片又一片,一丛又一丛,一簇又一簇。我想:大自然多像一位画家啊,画出如此淡雅多姿的画来。湛蓝湛蓝的天空宁静而又深邃,淙淙流水声奏出了清凉,奏出了只有大自然才能拥有的伟大,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而如今呢?取而代之的是工厂。美丽的花儿被人类无情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为什么?为什么呀?人类永无止境的贪欲啊!天空中呛人的烟哪,小鸟的天地啊。工厂的污水呀,排入小溪,小鱼儿的家园啊。我们这些无知的人类,没有权利去剥夺这一切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生存的资格啊!人类一定被乌云蒙蔽了双眼……
自然为人类付出了许许多多,不知足的人类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去珍惜。保护自然吧,别再让小鸟没有天地,别再让美丽的花失去生命,别再让小鱼儿飘泊不定。
【篇三】高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议论文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离不开人类。正是如此,自然越是美丽,越是清纯,就越容易破坏。以前,自然是要多美就有多美。现在,无法想象了。我们现在用的纸张、一次性筷子···没有节制。自然如此宽厚了,人类却不知好歹。行道树吃进了风沙,可任然固执的为我们迎来新鲜空气,而我们,却固执的破坏着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大洞,深不见底,大家丢石头进去,听不见一点声音,一开始大家还有点害怕,后来渐渐地就不觉得怎么了。一位青年建议可以把生活垃圾、废品等东西丢进去,这样,就减轻了人类的负担。越来越多的人把不计其数的垃圾扔进去,大家都觉得很好。最后,又有人往里面扔东西时,一个小孩发现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就是当时他们试探这个洞深度丢进去的那个东西。我们把这个洞比作自然,那么自然忍受的了我们的破坏吗?不会,自然也会像这个洞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不断进步,可却行成了人类乱砍树木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资源,没有了水,我们人类也活不了。假如:我们面对着蔚蓝的大海,面对着洁白的云,面对者碧绿的西湖,是否会让你联想到,自然的美,是由我们人类创造的呢?不如,我们一起来面对一下自然吧!与现在的自然与以前的自然相比较,是现在的美,还是以前的美,不用想,是以前的美,以前,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世界上有多少动物灭绝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动物在面临灭绝?呵呵,这像数星星。
也许,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灭绝一只动物,今天灭绝一只动物,明天又灭绝一只,计不其数。西湖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不久,西湖是我们人类毁灭的。自然忍受不了时,会与人同归与尽。人类活着,自然随伴,别再折磨自然了,自然像弱小的女子,禁不起人类的折磨。
一起携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你待它好,它也待你好。
善良——一种精神的力量,议论文有一种感人肺腑的精神,令人钦佩;有一种善恶不分的心理,令人悔恨,有一种可思可忆的疑惑,令人深思;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令人震撼;那,就是一种单纯的心理——善良。善良——既能使一个人平步青云,在人生道路上风雨无阻,也能使一个人的成就毁于一旦,在悔恨中迷失自我。善良——只是一种单纯的心理。却能决定人的一生!善良——能使人感动,成为顶天立地的角色!假如,一个人能充分体会到善良的意义,在别人失败时不要得寸进尺,别人就会在你失败时关心、帮助你,假如,一个人能充分体会到善良的意义,辨别善恶,在良心的劝阻下,放过别人,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那么,这个人改过重新之时,便是你道义成功之时!善良——不单只能使一个人成功,它也能使一个人落入无底深渊,变成一名低人头下的小角色。假如,你不能很明智地理解善良,在别人失败时过分关心他,只会被当做讽刺,会让别人产生憎恨和愤懑;假如,你不能灵活地理解“善良”,不论是多么罪恶的人,你都放过他,事以愿违,造成的结果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后悔莫及!善良——虽然只是一种单纯的心理,在不让人怪罪的前提下,尽量表现了诚实、友好的自我,但是,他却能永远造就一个人的善与恶。善良——有时让人捉摸不透,犹豫不决,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有人说:“宁可我负别人,也不愿别人负我。”“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这样说也许正确,但却并不让我认同!或许,杀死逆臣是一件好事,但错杀忠良却会让别人对你心灰意冷!善良——本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或许,善良已荡然无存。每一个人拥有的,只是奸诈、狡猾、算计、阴险。善良,已被人们看得一文不值!或许,这个世界还有“人性”,还有“天理”,还有善良的人,但只是极少数而已。善良——既是人性之根本,也是人性的最大弱点。有的人,因善良错失良机,有的人,因善良失身事外,但总之还归根于两个字——“人性”。让我们用身心之力,纯朴之心,善良之力,塑造一个童真的自我,渲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创和谐、美好的世界。不论善良的对与错,只管自己愿不愿做,遵照自己的认为去做,就是一个最好的自我!
谎言,说谎是欺,欺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 请对方辩手注意,您们的辩词存在很大的疏漏.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请对方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与民族精神来一次暮然回首,原来那诚信竟在灯火阑珊处。隔着几千年的长河,依旧可以清晰地听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 “ 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 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我认为即使谎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何须举例.这种负面影响对诚信的破坏往往是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无视这种毒害,无疑是掩耳盗铃.我想请问对方辩手,您们口口声声说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两个范畴,请您们就善意的谎言准确下一个定义 有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经济正常运行、推进体制创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举。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些领域和个人的信用匮乏,已日益成为令人切齿的社会公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对方一辩所述,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什么? 我方认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论证了,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
中考作文备考题典:话题作文“善良”【主题】品德修养【模拟金题】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 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请你结合课内外积累及亲身的见闻和感受,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你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最好写出新意。2、文章不宜枯燥说教,应有真情实感。3、能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4、不少于600字。【思路导引】一、剧本表达,魔幻拓展。剧本作文已越来越普遍。它需要考生对剧本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有较好的把握,运用得好,既节省篇幅,又创新结构。好的剧本需要在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矛盾展开上作好文章。考生一般写独幕话剧。如某学生为文《善良归家》,文章把善良当做人,采用话剧形式,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金钱、地位、权力、时光老人对善良的态度和认识,深刻表达出“善良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这一主题。二、散点剪辑,滴水藏海。散点剪辑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思维、铺排。“散点剪辑”最突出的优点是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如某学生为文《变味的善良》,文章列举领养孤儿、奥运热、汶川地震后某些人的“善举”等三件事既新鲜又典型,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人们的动机和后果都说得明白,分析得有理,从而告诫我们:要理性而理智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三、故事说理,寓意精妙。童话寓言故事凭借想象和联想,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到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构成虚幻的形象,寄寓深刻的道理。这可避免一般记叙文的简单叙述和一般议论文的枯燥说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某学生为文《良心和天鲤》,文章叙述青年良心和天鲤神鱼之间的民间传说,告诉人们“做人要有良心”的道理。文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程式,在今天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如能别出心裁,用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将会使阅卷老师有“吹尽黄沙始得金”的感觉。【素材链接】名言素材☆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当代散文家)☆慈善需要爱心,更需要制度和规范。从零星的捐助,到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思考,公众人物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杨澜(当代著名主持人)☆善良的思想是根茎,善良的话语是花朵,善良的事业是果实。——谚语(英国)慧语素材◎善良的人心在滴血,如果说5.12是国难,那么三鹿事件我更想说是国耻。◎大头婴,结石儿何时不再在中国大陆出现?善良的人们,用您的正直,有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吧!上天会记住您的!◎中国人本是一个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善良淳朴的民族,何时变得如此功利熏心惟利是图?是谁引诱近百年历史的冠生园和庞大的三鹿作出泯灭天良的事情?◎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善良是长了翅膀的精灵,捂也捂不住,它是善良者的习惯,但它却往往在善良者最需要的时候意外出现。因为上帝是平等的,它会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善良者最丰厚的回馈。◎眼前的利益足够蒙蔽内心的善良,现实的需要足够促使罪恶的萌芽。◎当你做出善举的同时就像是播下了一颗种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结出果实,用善良来回报你。让我们守住真诚,选择善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充满着爱的世界,只有当我们用一颗爱的善良之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参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更加温馨和美丽。◎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然入睡。叙事素材◇《请带着善良上路》:一个人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叔叔,我最爱吃这种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欢吃糖吗?叔叔,给你吃,挺甜的。”这时,人贩子才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家,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女儿也喜欢吃糖,每次吃糖,都要送给他嘴里一颗,亲亲地问道:“爸爸,甜吗?”人贩子这才意识到,生活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有它甜的一面。小男孩的一句话,搅起了人贩子还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也搅起了他对人间亲情的珍爱之情,他决定去投案自首。案子破了以后,除了他,案犯里所有的人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15年。可以说,是他心中那点残存的善良救了他,因为如果那次他没有送回孩子,没有投案自首,迟早有一天他最终会被逮到,最终也会被判死刑。◇《两只狼的交战》:一位年迈的北美切基罗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心灵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善与恶》:力量弱小的善,被恶赶走到了天上。善于是问宙斯,怎样才能回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这就是说,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却每日为恶所伤害。【佳作示例】不变的善良黄艺宁一位老人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就要坐起来。男人说: “你先别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轻轻地碰着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你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你没伤着,那我就走了。”老人说:“你走吧。”男人走到车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了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我可真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了车,发动了引擎,又熄了火下来,再次走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你坐起来我看看。”老人就动了一下,想坐没坐起。男人说:“要不要我扶一下?”老人说:“不用,人老了,起床时也不能一下子就起来。”老人挣扎了一下,坐了起来。老人坐了起来,男人帮老人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看了看老人的头和手,又对老人说:“你真的没事?那你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老人用手撑了一下地,踉跄了一下,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是吧?我真的没伤着。”男人看了,笑了,说:“你真的没伤着,可是,你要是说你伤着了,我会给你钱的,你真傻。”老人也笑了,说:“你还说我呢?你还不是一样傻?这里没有人看见,你是可以走的,可你怎么没走?幸好我没受伤,我要是受伤了,你少不了要花一笔钱为我治伤。”两人笑过了,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看得出,你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农村,你应该算是穷人了。你虽然穷,可你还是这样善良!”老人也看了看男人,说:“看得出,你不是发了财的就是当了官的,你不是有了钱就是有了权,你这么发达了,可你还是这样善良!”男人拍了一下老人的肩膀,说:“好样的。”老人握了一下男人的手,说:“你也一样。”两人就走了。这匆匆一遇,姓名是没记住,但两个人记住了彼此间不变的善良。简评:在这篇小小说中,作者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场十分平常的车祸。但从中却可以折射出“老人”和“男人”的善良:老人在“男人”一次次地询问下,本可以说自己伤着了,本可以为并不宽裕的自己获得一笔钱;而“男人”在碰着老人时没人看见,却没有逃跑,而在老人一次次说没事时,还在询问。他们两个人的善良已远远超越了这场平静的车祸,两颗善良的心的相互交流、滋润,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让人如沐春风,怦然心动。【主题延伸 】1.命题作文——装满宽容上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身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敌对到底.”请以“装满宽容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命题作文——学会放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一次高傲的老鹰去猎食野鸭,都非常恼火。那些野鸭每次都把它当作傻瓜似的戏弄,到了最后一刻,就潜进水里去,留在水下,比它能在天空中翱翔着等候它们的时间还要长。有一天早上,老鹰决心要再试一次。它张开翅膀在天空盘旋了一阵,观察好形势,小心地挑选好要捕捉的野鸭。这高傲的肉食鸟,就像一块石头似的,直坠而下。但野鸭子比它更快,把头一钻,就潜进水里去了。“这次我可不放过你啦!”老鹰恼火地喊叫道,也跟着插入水里去。野鸭一见老鹰栽进水里,就一摆尾巴,钻出水面,张开它的两翼,开始飞走。老鹰的羽毛全被水泡湿了,它飞不起来。野鸭子在它头上飞过,说:“再见吧,老鹰!我能够飞上你的天空,但在我的水底下,你就要淹死啦!”请以“学会放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3.命题作文——为良心筑个安乐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东西有一个奇妙的作用,它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人作出自责,使道德的勇气变成行动的勇气。良心是面明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人性的深处和世间是非善恶的真像;良心是扇明亮的窗户,推开它,灿烂的阳光会照射进来,温暖着你依然火热的心房;良心是把通红的火炬,传递它,燃起人心中那尚未泯灭的希望的火种,照亮你依然美丽的人生之路……让我们鼓起勇气,为良心筑起一个幸福的安乐窝吧!请以“为良心筑个安乐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4.半命题作文——倾听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把试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印度 北部有个村庄,叫格依玛村。这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穷困,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村民们也想改变现状,苦于找不到生财之道。 离格 依玛村不远有一条公路,属于那种简易公路,路况不算好,经过那里的车辆经常发生事故。有一次,一辆装载着食用罐头的货车在那里翻进了沟里,一车 罐头滚落一地。司机受了伤,拦了一辆顺道车去了医院,那些货物无人看管。格依玛村的村民见了,就将那些罐头偷偷地运回家,一连好几天,家家户户都有罐头 吃。这件事给了格依玛村民以启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完全可以靠路吃路了。所以,他们经常到那条公路上转悠,希望再有运载食物的车辆在那里 出事,他们好乘机有所收获。 但车 祸毕竟不会经常发生,眼瞧着一些运载食物的车辆来了又去,他们一无所获,这让他们很不甘心。于是,他们想到一个主意,晚上,趁公路上没人的时 候,他们就拿上工具,将公路的路面挖得坑坑洼洼。这样一来,车子在那里出事故几率就多起来。即使车子在那里不出事故,但因路况太差,所有车子行进速度都会 大大减缓,村民们会跟在车后,趁司机不注意,偷偷地从车斗里拿走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 这件事在渐渐演 变,起初,他们只是偷拿一些食物,后来,其它货物他们也拿,拿了好送到市场上去卖钱。再发展下去,他们就不是偷偷地 拿,而是明目张胆地抢了。一时间,格依玛旁边的那条简易公路成了最不安全的路段,警察局每个月都会接到好几起关于 车上货物被抢的报案。 警局出动警力破案,他们在现场抓住了两个正在抢货的格依玛村民,给这两个村民量刑。 但这样做并没有威 慑住其他村民,反而让村民们学会了作案时更加隐蔽更加机警,他们的作案开始有组织并有序起来, 有专人负责望风预警,抢到货物后就拿回家藏起来,或者更换货物的包装,让前来搜查的警察找不到物证。当地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想让格依玛村民放弃哄抢货物 的不道德和非法行为,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无奈,格依玛村民已经从哄抢货物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所以哄抢货物的事在格依玛村附 近屡屡发生。 那年 冬天,因为从格依玛经过经常丢失货物,所以,许多货车司机选择绕道行驶避开格依玛路段,这样一来,格依玛村民好几天没有收获。这一天,终于有一 辆货车从那里经过,车上装的是一袋袋磷酸酯淀粉,是一种工业用淀粉。格依玛村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在他们看来,淀粉就是粮食,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好吃的食 物。当下,大家就一拥而上,抢走了二十多袋磷酸酯淀粉。 司机 是个小伙子,见有人抢了他的货,便停下车,跟在抢货人的身后往格依玛村追。这样一来,反而给了其他格依玛村人机会,他们不慌不忙地将无人看管的 车上所有淀粉搬了个空。小伙子追进村子,就请求村民将他的货还给他,格依玛村人哪会将到手的粮食轻易地交出来,他们都不承认拿了他的东西,并采取了应对措 施。小伙子百般恳求都没有用,他只得告诉村民们,那些磷酸酯淀粉不是普通的食用淀粉,而是工业淀粉,有毒。吃了会死人,他 们拿去了也没有 用。小伙子说的是实话。但格依玛村人都不相信,因为这种磷酸酯淀粉无论是从色泽还是手感上,都与他们平时吃的食用淀粉毫无区别。 小伙 子见村民们不信,吓得不知所措。他本来想去警局报案,但是,他又担心,他一离开,真有人将那些淀粉做成食品吃了,那时候会闹出人命。虽说闹出人 命他也没有责任,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去送死呀!他只得一家家地登门去说明情况,甚至向村民们下跪,请求他们:“那些淀粉你们不交 给我都无所谓,大不了我受一点损失,但我求求你们,千万别吃那些淀粉,那样是会死人的。” 小伙 子的执著,让村民们对他的话由不相信到将信将疑,有人就将那种淀粉拿来喂鸡,以检验小伙子所说的话是真是假,结果,吃了这种淀粉的鸡不一会儿就 死掉了。这一下,村民们惊骇了,继而是深深的感动。他们抢了小伙子的货,小伙子理应怨恨他们,即使他们吃了那种淀粉被毒死,也是罪有应得。可小伙子为拯救 他们的生命不惜给他们下跪来请求他们别吃这些淀粉。这样的爱心,这样的善良,这样的胸襟,让他们羞愧难当,感动不已。 村民们自发地将那 些工业淀粉都交了出来,重新送到了 小伙子的车上。自此之后,格依玛村人再没有哄抢过货物,即使有人想打过往车辆的主意,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想想那 个好心人吧,我们伤害了他,他却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想想他,我们还有脸继续干这种伤害别人的勾当吗?难道我们真的是魔鬼?” 格依 玛附近的公路太平了。在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导 都未曾产生效果之后,一个年轻司机的善良却改变了一切。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就看你怎么去改变;人的善念 是可以唤醒的,就看你怎么去唤醒。任 何人心里,其实都有一根善良的弦,这根弦,只有爱心才能拨得动它。想要人善 良,首先付出你的爱,再恶的人,你用你的爱,都能唤醒他的善良,让他摒除恶念。——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都付出一点爱,社会会变得美好起来!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5]赵年秀:《 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 *** 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真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
一方面,“真实”是一切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要想搞好新课程改革,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
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必须以“真实”为基石。 一、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对话是人与知识、情感、思想联系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多次与课本交流对话,学生入本悟情、体情、生情、创情,实现与课本、教师、生生间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学生与课本对话。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各种课本之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近课本,走进课本,与课本进行广泛地对话交流。例如:语文品读《将进酒》,教师提醒学生结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来把握诗的意境,那么学生就会在驰骋的诗歌想像中与李白一起抛洒内心的郁闷和飘逸;鉴赏《兵车行》时,学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领悟杜甫凝重苍凉的忧思。
此时传统意义上的解释、记忆方法要摒弃,学生面对课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这样才能进行平等地对话。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学习素养。
2、师生对话。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也不例外,它依然强调师的主导和生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我们早已明确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但我们现在不少教师依然独霸课堂舞台仍旧是课堂的主宰,填鸭式教学依然充斥于课堂。 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谁统治谁,谁主宰谁,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红娘”,有时候扮演听众,有时候变成导演等。
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制造情境,创设情景,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指导牵引,把科学殿堂的绝色佳境推荐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 学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然而这种对话方式正是动态思想,动态教学的最佳体现。 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 ”教师要适当的时候调节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
是一个优秀学生所必备的品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课本、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自己心灵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创造思维,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追问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这才算是学以致用。 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搞形式。
但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
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 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
(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师有学生有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 [5]赵年秀:《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 [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 [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 [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 [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 [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 [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 [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 [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 [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 [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 [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 [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修改:2007-10-18 21: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少年中国说》是一篇感情充沛、影响深远的政论文,被选入各种读本、课本,被人们广泛传诵。
下面对涉及文章内容的相关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戊成维新的领袖之一。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最早刊于1900年2月10日的《清议报》第三十五册,后选入《饮冰室合集》。所以,一般的选本都注明该文是选自《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当时正是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清廷腐朽,落后挨打的局面早已形成,形成了空前危机。
《少年中国说》热情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昏庸腐朽,表达了“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的观点与心声。文中体现的爱国、进取精神,至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本文是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的代表作品。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总结了“新文体”的特点:“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少年中国说》一文就充分体现了“新文体”的这一特点,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往往是铺陈铺张、反复强调。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自由豪放、感情充沛的文体风格。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著名的政论文章。文章以充沛的气势,表达了酣畅淋漓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通俗流畅,感情丰富,被公认为是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在《少年中国说》一文的末尾处,其实还有一段文字,作者称之为“附识”,一般选文未选,这里实录于此,供学习使用——
从艺术上来说,《少年中国说》的价值首先在于其颠覆性地丰富了传统散文的意象体系。文章不仅用“夕照”、“瘠牛”、“秋柳”、“陨石”等民族的、传统的、为人熟知的形象对“老”作多侧面的展示,从而对清帝国的衰败萎顿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且大量地运用了“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等新时代、新生活、新知识、新事物提供的丰富形象,从而巧妙地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华帝国之外的更为广阔、丰富、鲜活、跃动的新世界。
从文体语言上来说,《少年中国说》也很有代表性,长短交替的句式、韵散结合的文风,尤其是前此提及的新词汇、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创造,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散文使用的词法、句法系统进行了颠覆。就文体而言,《少年中国说》融辞赋、四六、律句、古文于一炉,各体之间自由穿梭而又流利畅达,彰显出作家深厚的操作文体的艺术功力。在中国文学语言、文体演进史上,梁启超的散文无疑是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过渡形态,并直接导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方向。
扩展资料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少年中国说》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作散文)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10.1038/420594a)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10.1016/j.trac.2013.05.011.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10.1016/j.trac.2013.05.011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1.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