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论文

摘要 :语文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此而受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学进度,注重考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基础,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单纯地记忆各种知识,比如一些成语、诗歌内容等,并没有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因此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1.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材,有趣、生动的教材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素材,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对大纲教材进行讲解,在拓展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的素材也比较少,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得不到拓展,还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1.3缺乏柔性教学理念:柔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柔性教学理念的应用,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会变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降低。

2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一种全新实践,对于是一种柔性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1加强情感的融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语文课堂沉闷无趣。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情感教育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全新关系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师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诗歌的主题进行探讨,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加强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对李白的《行路难》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强对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用蜀道曲折难以攀爬的特点形容自身的时运不济,但是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又表达出自己的乐观和豁达,不畏眼前的困难。2.2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应该要随时与高中生保持交流和沟通,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观察,并且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保持阳光、开朗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2.3创新评价模式,学会鼓励: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方式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来实现的,对于高中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太合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应该要从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方面着手。在素质教育时代,语文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要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考核。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还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简单的、适当的、带有鼓励性的教学用语,从而使得语文教育课堂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并且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应该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婧莹.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研究[J].祖国,2017(05)

[2]刘杰.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9)

[3]牟成华.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泸县一中 李群

浅谈情感教育的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开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因此,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心理。

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情感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热情,唤醒教育者的工作热情,成为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鼓舞学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情感品质。相反,没有任何情感的说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强调竞争而遗忘合作,没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沟通,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被教育对象真正的接受,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基础,能够提高人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教育气氛;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引起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看待自己、评价他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拥有宽容之心,会使人心胸广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绪。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真诚交流、彼此关心的文化气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也可以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情感体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对此,探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这除了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与教育过程中忽视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联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精神需求。进一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求也变的丰富多样,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简单的灌输做法并没有改变,它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甚至是分离的情况,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国家荣誉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要求成为的那种人;没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较明确科学的教育措施,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人们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疏导人们消极的情感。但是,我们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所以,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情感染学生。

三、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只靠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从教育双方的情感属性及教育环境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关爱学生,并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营造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清明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通过主体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用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例如∶通过雷锋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建党节和建国90周年等特殊的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情怀;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情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情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情感教育置于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中,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强调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否认和拒绝理论知识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的统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深刻,认识接受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为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 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论文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论文发表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学论文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 新课程标准在确认 语文 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 语文 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 语文 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 语文 以应有的面目,给 语文 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语文 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 语文 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 语文 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 语文 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 语文 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 语文 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 语文 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 语文 课成为“大 语文 ”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 语文 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 语文 ,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 语文 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 语文 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 语文 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 语文 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 语文 方法的方法指导,对 语文 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 语文 ,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 语文 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 语文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语文 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 语文 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 语文 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 语文 教育,2008,(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3]李广,姜英杰.把握《 语文 课程标准》,树立 语文 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小学英语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重点就是老师教学经验,最好欧美母语,口语纯正很重要,一定要多听听比较老师的差异性,避免学出奇怪口音。英训学习中心我会推荐ABC天芐口语有.好.学习效果 帮你及时纠正学习方法,这些是我的切身体验和感受 你如果觉得也适合你的话可以来试试;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年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我们 在情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激发儿童情趣入手,探形成了富有情趣特点的小学英语教育新模式,取得了可 喜的成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概述如下 一、对情趣教育内涵的理解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 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 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 和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 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 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 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育的探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 养 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事物运行结果的兴趣。我们对本校 五年级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问及喜欢不喜欢英语课时,其中有位学生都表示。当问他们 为什么对英语学科有兴趣时,他们的回答是:能增长知识非常有用能提高社交水平能找 到好工作能与外国友人交谈能够出国能与国际接轨是社会的热门等。这不难看出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影响给儿童学习英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任务是: ①如何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并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②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二、对情趣教育新模式的探 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情趣教育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 吻合 为了解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英语课上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英语课 的要求是(以得分多少为序):①教师授课幽默,课堂气氛轻松;②教学内容丰富充实;③教育形式活泼多样 ;④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又发现,五项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游戏类型是(以得分多少为序): ①快速反应 ;②竞赛评奖;③角色扮演;④听说训练;⑤师生对话。调查结果使我们意识到,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寻求知 识、获取成功、发挥创造、享受欢愉和欣赏美感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在探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师素养等多方面对英语课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 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 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适当增加内容,扩大知识面 针对学生好学的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 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论文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论文发表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学论文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情感教育大学毕业论文

恋爱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爱情》

摘要: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原因爱情责任感失恋学业理性

正文:进入大学才发现,在高中很少见,有也要偷偷摸摸的“恋爱”,什么时候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从身边同学的情况来看,大学里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就像高中里偷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少之又少。

一、谈恋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学生会有那么多去谈恋爱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我们男女就不“互相爱慕”,一进大学了,大家纷纷都“互相爱慕”了?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能有点消极了):首先,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不再那么严的管着我们了,对我们来说,大环境宽松了,也就更容易放得开去干想干的、以前没干过的事了。其次,高中时老师就经常会说:“现在先不要谈恋爱,专心准备高考,等上了大学了,怎么谈都没关系。”这些话无疑也给了高中时的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暗示我们,大学里可以大胆谈恋爱。还有,进了大学之后会发现,一对对的情侣们亲密的出现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的心理,同学们一个个都有了男(女)朋友了,我没有的话太丢人了,于是我也要找一个。最后,不得不考虑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的空闲的,谈恋爱的这些人中,也不乏那些是因为寂寞无聊空虚而要找个对象的。

二、恋爱与爱情

恋爱与爱情,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大学里谈恋爱的随处可见,但是那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仅很少见,而且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曾经看到过一对问答“现在的社会上还有爱情吗?有啊,电视剧里有的是。”个人认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现在所谓的爱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外在因素,离真正的爱情是越来越远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是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起成长一起长大的过程。在爱情里,我们会想从内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魅力,我们会希望自己能让对方感觉到轻松愉悦。总而言之,爱情应该是一股能使人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显然,这和大学生的恋爱大不一样。

三、失恋与责任感

在恋爱的季节,爱情是多变的。现在校园里的人,大多都还不成熟,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与不确定因素,带着当事人本身对自己感觉的模糊性,失恋在大学里就成了家常便饭。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要说双方前期一点感觉都没有,显然也不合适,人有种“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视”的“本能”,得到了所谓的爱情之后,便不会加以珍惜。一开始对双方可能会“迷恋”,时间久了,就觉得没趣了,这时支持感情继续下去的,应该就是“责任感”了吧,不想自己原先的承诺破坏了,便选择继续,等到其中一方实在厌倦了的时候,伤害也就来了,“责任感”的淡化最终导致了“失恋”。

四、处理失恋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弱,当又一段感情破裂,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这时就需要妥善处理失恋问题,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失恋者要认识到,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处理好爱情和其他东西的关系,不要把爱情看的太重,没有了情侣还有是很多关心你的亲人和朋友的。

失恋者身边的老师、朋友们,有时候也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朋友,如果有发现同学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千万不能忽视,要安慰关心,让失恋者感觉到爱情之外的温暖,早日走出失恋阴影。而且,平时越是内向、腼腆、文静的同学,其真实的心理想法隐藏的越深,越需要我们去多关心。

当然,帮助的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则很有可能起到负面的效果。应当采取先辅助失恋者发泄完再对其进行安慰劝说的方式,否则不满长期在内心积压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女生的话可以用陪她大哭一场等方式助其发泄,男生也可以陪他跑跑步等,发泄完之后就可以比较冷静,比较理性的思考问题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总之,失恋后必须妥善处理,我们也要多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失恋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兼顾学业与爱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处理好的大学生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无法自拔,有些大学生则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无意于学习,进而荒废了学业。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大学里,我们都还很幼稚,可能爱情观不是很正确的人也不在小数,选择伴侣的时候就需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伤害了自己。

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

总结 :大学并不是最适合找一生伴侣的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应以学业为重的,但是要找对象的话必须慎重,真诚。一旦遇到真的悲剧的爱情,就应该学会放弃,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要拿得起放得下,更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要理性对待爱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与最难忘的时光,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较为完整知识框架的时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学习、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扰,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不和谐、 自我评价 过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大学生要想尽快融入社会与适应社会,就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心理问题,主要归结于社会、家庭与自身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受思想与 文化 的途径较多,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选择的时候,便不知所措。

(二)家庭方面。严厉的父母,经常命令孩子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些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差;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多为孩子创设较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孩子的依赖性较强,自控力较差;放任自流的父母,经常任着孩子发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师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三)学校方面。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一线教师,也很缺少。在加上,有的大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这样他们的身体素质便逐渐下降了。目前各院系层面较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心理问题,便常会将复杂的心理问题转化为思想教育工作,仅仅依靠自己的生活阅历,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四)个人方面。由于大学生存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偏差,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差距,独立意识与依赖心里的矛盾,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许多大学生面对淡漠的人际关系甚至激烈的学习竞争,常常对自我加以封闭,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观看电视剧与玩电脑游戏上,从而与外界隔绝。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校在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如下:

(一)院系领导要注重培养心理骨干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要帮助从事思政工作的员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其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主动探求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实现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引导大学生掌握适量的心理学知识。大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高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个体或者团体辅导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自省能力,指导学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三)加大心理咨询工作力度,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同时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避免一些同学担心自己的隐私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通过拨打热线的方式,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给予必要的辅导。同时,高校也要将异常心理现象排查工作常态化,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营造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室走向课外。高校要从学工处与校团委抓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心理健康剧场,心理健康教育沙龙,开设各类相关讲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五)高校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任课老师、班主任与专兼职辅导员、学生会思政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齐抓共管。高校还要不定期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注重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发挥个人潜能。

(六)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与关爱。院系层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饮食起居的关心,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帮扶。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耳目”,调动学生干部对周边同学的观察,一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上报老师,告知家长,对于情形严重的学生,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可建议其家长带领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完成大学学业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对其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进行了说明,对其错误的恋爱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进行了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校恋爱学习 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现象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就现状来说,高校掀起的恋爱热,覆盖面广、影响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2.1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2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2.3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3.1开展情感教育 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3.2强化校园文化功能,以高尚的情感教育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影片等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进中外经典文学、美学作品,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志存高远,专心学习,立志成才。 3.3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5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联手引导学生 由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要联手工作,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并永远健康幸福。 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