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比,当然是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好。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校教务处,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辅导员。

1.《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2.《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3.《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4.《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5.《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6.《“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7.《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8.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9.《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10.《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12.《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3.《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1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15.《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6.《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17.《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18.《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19.《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20.《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21.《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2.《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23.《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24.《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2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26.《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8.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29.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30.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1.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2.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3.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34.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5.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6.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37.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8.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39.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40.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41.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42.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43.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4.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45.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46.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47.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48.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49.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0.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51.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52.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3.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54.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55.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56.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57.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58.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60.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1.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62.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3.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64.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65.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66.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7.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68.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69.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0.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1.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的特征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群发展迅速等特征。

发挥城市少数民族干部作用 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出处:《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 第3期 作者:李宁

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论民主党派参政权的权力性质2、澳门和内地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对民主党派参政内容的再认识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论民主党派参政权的权力性 云南社会科学5、时代变迁与民主党派参政活动的创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6、中西文明交流的特殊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阻滞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7、对我国社会如何走向法治的若干思考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8、从刑讯逼供看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不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9、论行政主导对我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社会主义研究10、中国共产党对民初政治的特殊视角及其影响——兼论三个代表对无产阶级进步性的新定位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述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2、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3、依法执政是法治时代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4、民主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及其对法律功能的规制 行政与法15、政治文明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探析 行政论坛16、论民主的社会基础和法治保障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17、遵循法治原则 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8、WTO的价值理念与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法治化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的新思考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求索21、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2、法律与权力关系的调整及其社会化发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新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的转型与趋势 太平洋学报24、论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5、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求索》26、对如何适应WTO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行政论坛》27、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8、意识形态与法律变革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理论学刊》29、洛克的权力思想探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0、论权力与法律关系的和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31、社会发展中的私权和私法制度问题——兼及非公经济的内在必然及其私法依赖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政治法制化问题研究 独 著 法律出版社 2011年4月版法理学初阶 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9年6月版法理学进阶 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1、《政治法治化》,被收录进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的学术文集:《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张文显、徐显明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1日出版2、《政治法的宪法属性辨析》,山东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21卷第6期3、《政治的二分结构及其权力化与民主化博弈——政治法治化内在依据探求》,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9期4、《论社会体制危机中的政治因素》,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论政治权威与制度创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1927-1945:革命根据地婚姻自由的法律表达》,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7、《法律与政治:共生中的超越和博弈》,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8、《法律心智:返回法律的生活世界——种现象学的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3期9、《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民主陷阱》,江汉论坛,2012年第2期

职业价值观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就越来越多。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国外研究综述与国内研究综述进行对比,从而对今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职业价值观;综述

世界观、理想、价值观以及信念等对于职业产生的影响,基本上都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面。

而职业价值观属于价值观当中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大的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就业态度,乃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的就业氛围[1]。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一种简称,指的是人们头脑当中关于价值追求方面的观念。

具体点来讲,价值观属于人们对于某项事物本身价值的基本看法以及总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该项事物相对较为稳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是人们对于这类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方式与价值取舍方式。

比如,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目标与事业的认可程度和对于精神目标的追求程度等一系列的评价与判定标准。

关于价值观的表述非常多,将价值观与职业进行联系,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职业价值观。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文章与课题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基本都是将理论描述作为研究方式,而关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通常都是学者自身的想法与研究思路来诠释职业价值观。

张志新[2]等曾经提出过,当前的城市青年人群相对重视的是人际关系、生活满意程度、成就高低等,关于工作变动、人事管理以及人身安全方面等方面的重视明显不足;李卫平[3]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当中则认为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展现个人精神的最佳方式;汪晓莺[4]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中则认为对青年人群开展对应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的教育能够帮助青年人群对于职业前景与职业生涯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与判断,当中应当包含报酬、取向以及原则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因素;王运来[5]等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提出。

当前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属于一个简单的认知,然而这也是一个必须的进程,其属于青年人群对于即将面对的工作的一种期盼,并且可能会产生一些较为浅显的想法;王健[6]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一文中提出,职业价值观因为针对的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使得当中的每个个体都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权衡。

最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的时候,基本都将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与教育措施进行了对应的研究,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朱远望、杨超越[7]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一文中提出,要注重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指导他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乃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树立自身先进的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以及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青年人群的择业信心。

王苑岭[8]在2009年发表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中提出要教育青年人群及时更新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合理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从而有效地下移就业的重心,针对青年人群实施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从而指导他们正确认知与评价自我价值,并且坚持集体职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闫锋,白玲[9]在2007年中发表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认为要教育青年人群树立较为长远的意识,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要重视创业方面的教育,加强青年人群的自主择业意识,从而增加他们对于从业方面的适应性。

三、国外研究综述

而国外在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则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斯瓦兹(Schwartz)、塞普尔(Super)、罗科奇(Rokeach)与克拉克洪(Kluckhohn)。

斯瓦兹[10](Schwartz,1992)的观点相对来说较为全面,他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所向往的状态,并且价值观能够当作权衡一些事物的标准。

塞普尔[11](Super,1980)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针对某种行动所渴望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期盼。

罗科奇[12](Rokeach,1973)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长时间坚持的一种信念。

克拉克洪[13](Kluckhohn,195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在或者内隐的,用来衡量某项工作是否值得的标准。

国外的环境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喜欢开展单独的研究,而通常采用集体研究的学者会选择课题的方式来开展长时间的研究。

这当中较为突出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中的一批知名学者开展的价值观研究,其出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学习和工作之价值观》,而书中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进行清楚的描述,然而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的,其对于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步骤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实践方面的介绍,并且当中还依附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案例[14]。

综上所述,至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形式,而关于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方面以及深层次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采用何种方式,采取怎样的模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在今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当中,国内学者可以尽量汲取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以及青年人群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多地去探寻针对青年人群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模式、系统的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2]张志新,吴红.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4).

[3]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4]汪晓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8,(11).

[5]张宏,王运来,王艳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6]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2008,(02).

[7]朱远望,杨超越.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J].现代商业,2009,(03).

[8]王苑岭.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05).

[9]闫锋,白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10]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02).

[11]洪芳,吴谅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06).

[12]李添翼.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2).

[13]王康.近30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研究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14]王兆善.从“范跑跑”现象看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性[J].中国职工教育,2010,(07).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6)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湖北省社会科学杂志社

是中文核心期刊哦,2011年第6版有收录!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 38-211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该刊被2012北大核心期刊收录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38-21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必须是

C扩,不算C

湖北社会科学报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38-21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必须是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 38-211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该刊被2012北大核心期刊收录

C扩,不算C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文明研究,社会建设研究,理论答疑,中部崛起与湖北1发展,经济论坛,人文视野,法律园地,教育论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荆楚文化,传媒研究,扬子潮.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2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单位: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社 长:马建中主 编:唐伟

号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论民主党派参政权的权力性质2、澳门和内地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对民主党派参政内容的再认识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论民主党派参政权的权力性 云南社会科学5、时代变迁与民主党派参政活动的创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6、中西文明交流的特殊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阻滞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7、对我国社会如何走向法治的若干思考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8、从刑讯逼供看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不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9、论行政主导对我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社会主义研究10、中国共产党对民初政治的特殊视角及其影响——兼论三个代表对无产阶级进步性的新定位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述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2、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3、依法执政是法治时代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4、民主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及其对法律功能的规制 行政与法15、政治文明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探析 行政论坛16、论民主的社会基础和法治保障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17、遵循法治原则 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8、WTO的价值理念与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法治化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的新思考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求索21、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2、法律与权力关系的调整及其社会化发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新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的转型与趋势 太平洋学报24、论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5、法律的国际性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求索》26、对如何适应WTO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行政论坛》27、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8、意识形态与法律变革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理论学刊》29、洛克的权力思想探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0、论权力与法律关系的和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31、社会发展中的私权和私法制度问题——兼及非公经济的内在必然及其私法依赖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政治法制化问题研究 独 著 法律出版社 2011年4月版法理学初阶 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9年6月版法理学进阶 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1、《政治法治化》,被收录进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的学术文集:《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张文显、徐显明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1日出版2、《政治法的宪法属性辨析》,山东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21卷第6期3、《政治的二分结构及其权力化与民主化博弈——政治法治化内在依据探求》,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9期4、《论社会体制危机中的政治因素》,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论政治权威与制度创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1927-1945:革命根据地婚姻自由的法律表达》,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7、《法律与政治:共生中的超越和博弈》,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8、《法律心智:返回法律的生活世界——种现象学的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3期9、《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民主陷阱》,江汉论坛,2012年第2期

是。《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荣获“2020-2021年度广西高校优秀精品期刊”称号,是优刊,梁经成荣获“2020-2021年度广西高校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